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第3章 《物质的特性》基础性学习评价参考答案及解析(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陶瓷是我国的重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下列古法制瓷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 D.磨光上釉【答案】C2.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下列性质中属于炭黑的化学性质( )A.熔点高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常温下呈固态【答案】B3.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用水冲灭 B.用嘴吹灭 C.用灭火器扑灭 D.用湿布扑灭【答案】D4.将金块加工为如图所示的纯金饰品,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损耗。以下过程会使饰品质量小于金块的是( )A.将黄金加热熔化为液态B.液态黄金倒入模具降温C.捶打黄金,改变其形状D.磋磨黄金,使其更光滑【答案】D5.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C.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答案】D【解析】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B、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有关,例如,水结冰后,密度变小,故B错误;C、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例如,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C错误;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正确。6.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密度较大B.甲的密度为0.5g/cm3C.甲、乙的密度之比为2:1D.乙的密度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答案】C【解析】A、由图象可知,当甲、乙的质量相同时,甲物质的体积小,乙物质的体积大,由ρ可得,所以甲物质的密度大,乙物质的密度小,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是2g,所以甲物质的密度:ρ甲2g/cm3,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当乙物质的体积为2cm3时,乙物质的质量是2g,所以乙物质的密度:ρ乙1g/cm3;故甲、乙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2g/cm3:1g/cm3=2:1,故C正确;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故D错误。7.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液体。测得烧杯与液体总质量m和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可能为酒精B.乙液体的密度是3克/厘米3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两种液体的密度都随体积的增加而增大【答案】C【解析】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cm3时,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是40g,则烧杯质量m杯=40g,由图像可知,当乙液体的体积V=60cm3时,乙液体与烧杯总质量为100g,则乙液体的质量:m乙=100g﹣40g=60g,则乙液体的密度:ρ乙1g/cm3;当甲、乙两液体的质量相等时,甲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液体的体积,由ρ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甲的密度大于1g/cm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8.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答案】C【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它不随物体自身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石头的密度不变;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状态无关,所以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但密度减小,根据公式ρ得,V,所以体积变大而使石头裂开。9.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结果如图所示,则(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答案】C【解析】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结果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位置,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图中看出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所以甲液体密度小于乙液体密度。10.在使用天平时,分度盘上的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若以下四种情景中出现该状况时,后续的操作应该是( )A.在天平调平时,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在测量某物体质量时,继续加砝码C.在测量某物体质量时,继续向左移动游码D.在称取11g食盐时,继续向石移动游码【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天平的指针偏左,说明左盘物质的质量偏大,而右盘砝码的质量偏小,那么此时的操作应该为:在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继续往右盘加砝码,故B正确,C、D错误;在天平调平时,指针偏左,说明左盘质量大,右盘质量小,此时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故A错误。11.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A.3:4 B.4:3 C.1:2 D.2:1【答案】D【解析】根据公式m=ρV可得,2ρ甲V+ρ乙V=ρ甲V+3ρ乙V,整理得ρ甲:ρ乙=2:1.12.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凝固过程经历了12.5minC.在0至5min物质处于液态D.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A、由图像可知,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该图像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又因为在BC段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故A错误;B、BC段为物质的凝固过程,所以经历时间为12.5min﹣5min=7.5min,故B错误;C、由晶体的凝固图像可知,0~5min物质还没有凝固,所以处于液态,故C正确;D、晶体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13.如图是“炒酸奶”的制作过程:将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最终只留下固态酸奶。该制作过程中液态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液化【答案】C【解析】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最终只留下固态酸奶,说明酸奶凝固放热,液态氮变成气态氮,汽化吸热。14.如图可能表示的是哪种情况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A.正在熔化的玻璃 B.正在沸腾的水C.正在不断蒸发的酒精 D.正在熔化的冰【答案】B【解析】A、玻璃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改变,与图线不符,故A错误;B、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与图线相符,故B正确;C、蒸发的酒精要吸收热量,温度会降低,与图线不符,故C错误;D、正在熔化的冰,温度应该保持在0℃不变,与图线不符,故D错误。15.如图为某晶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甲、乙、丙对应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B.BC段对应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C.DE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D.白雾形成对应的状态变化过程是乙→丙【答案】B【解析】A、由题可知甲是固态,乙是液态,从甲到乙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B、BC段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C、DE段是由液体变为气体,不是熔化过程中,所以DE段不是该晶体的熔点,故C错误;D、白雾的本质是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所以白雾的形成对应状态变化过程是丙→乙,故D错误。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16.下列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易生锈 ③电灯发光 ④煤气燃烧⑤镁能燃烧 ⑥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⑦冰雪熔化【答案】③⑦;①②⑤【解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2)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 点、 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17.关注自身体质、定期记录自身健康状况是对自身健康负责的第一步。在体质检测中使用体质指数(BM) 作为衡量胖瘦程度与健康状况的一个依据,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身体质量m的单位为kg,身高h的单位为m。胖瘦程度 偏瘦 正常 超重 轻度肥胖 中度肥胖 重度肥胖体质指数体质指数(kg/m2) <18.5 18.5~24 24~28 28~30 30~35 >35(1)小王同学在本学期的体检中测出身高160cm,体重72kg,则他的体质指数为 ,根据表格判断他属于 。(2)如图所示的是我国举重运动员石智勇,他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73公斤级的比赛中,夺得金牌,并刷新世界纪录。他的体质指数属于超重,并不属于健康人群。可见纯粹依靠体质指数来判断身体是否健康是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的。【答案】(1)28.125;轻度肥胖;(2)不准确。【解析】(1)小王同学在本学期的体检中测出身高160cm,体重72kg,则他的体质指数为==28.125,根据表格判断他属于轻度肥胖。(2)如图所示的是我国举重运动员石智勇,他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73公斤级的比赛中,夺得金牌,并刷新世界纪录。他的体质指数属于超重,并不属于健康人群。可见纯粹依靠体质指数来判断身体是否健康是不准确的。18.小余用托盘天平进行液体质量测量的实验。(1)测得药液和药瓶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药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再将药瓶放在天平上称剩余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量筒中药液的体积是 mL,量筒中药液的质量是 g。(2)小余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天平左盘上粘有一小块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橡皮泥质量较小,对天平的测量不会起任何作用B.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仍然正确C.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后(未称量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小于真实值D.橡皮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粘上去的,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都不会准确(3)小余还想用天平测出100g的药液备用,他应 (选填下方“A”或“B”),然后往左盘空瓶中缓慢加药液,当看到指针摆动如 图(选填图丙中的“a”或“b”)所示状态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药液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A.先测出空药瓶的质量,接着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B.先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接着测出空药瓶的质量【答案】( 1 ) 20;31.4;(2)B;(3)A;b。【解析】(1)如图甲所示,药液的体积:V=20mL=20cm3=2×10-5m3;如图乙知:剩余药液和烧杯的总质量是砝码20g+5g,游码刻度3.6g,共20g+5g+3.6g=28.6g;量筒里液体的质量是:m=60g-28.6g=31.4g。(2)若橡皮泥在调节前沾上,调节平衡螺母后,左右两边平衡,在测量时不影响测量结果,故A错误,B正确;如果橡皮泥在调节后沾上,橡皮泥就相当于在左盘里的物体,此时测量的质量值就等于橡皮泥和物体质量之和,测量值偏大,故C、D错误。故选B。(3)①小余还想用天平测出100g的药液备用,他应先测出空药瓶的质量,接着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故选A;②然后往左盘空瓶中缓慢加药液,当看到指针摆动如b图所示状态时,药液的质量略小于砝码的质量,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药液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19.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止”)。【答案】固液共存态;停止。【解析】由图象可知,从第5分钟时,达到海波的熔点,开始熔化;第8分钟时,海波正处于熔化阶段,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到第10分钟,海波不能继续吸热,海波的熔化将停止。20.同学们观察到春夏季节交换时,家中墙壁瓷砖上很容易起一层水珠(如图甲)。查阅资料发现:水珠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蒸气刚好液化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如果瓷砖表面的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水蒸气就会液化。当室内水汽含量为50%和80%时,露点温度与教室内气温的关系如图乙所示。(1)水蒸气液化时 热量(选填“吸收”或“释放”)。(2)如图乙,当室内气温为20℃、水汽含量为80%时,露点温度约为 。(3)在易起水珠的天气里,结合图乙信息,请你提出一种预防家中室内瓷砖上起水珠的一种方法 。【答案】(1)释放;(2)12.5℃;(3)可以使用地暖或暖气片等设备提高室内温度【解析】(1)液化是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需要放出热量,即释放热量。(2)观察图乙可得,当室内气温为20℃、水汽含量为80%时,露点温度约为 12.5℃。(3)可以使用地暖或暖气片等设备提高室内温度,进而提高瓷砖表面的温度,使得水蒸气在遇到瓷砖表面时不易液化。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21.小缙从超市买来一瓶橙汁,他想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其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时,他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使横梁平衡;(2)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下列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用字母表示)A.用天平测出剩余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B.计算橙汁的密度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D.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橙汁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E.调节天平平衡(3)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总质量为_______g;(4)另一个同学认为:不用量筒,只需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实验步骤如下: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1;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c.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3;d.橙汁的密度ρ橙汁=_______。(用测出的量和水的密度ρ来表示)【答案】左 ECDAB 72 【解析】(1)[1]由图甲可知,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为了使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2]测量橙汁密度的实验步骤:E.调节天平平衡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D.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橙汁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A.用天平测出剩余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B.计算橙汁的密度合理顺序是ECDAB。(3)[3]由图乙可知,橙汁和烧杯总质量m总=50g+20g+2g=72g(4)[4]橙汁质量m=m2-m1与橙汁等深度的水的质量,记为m水=m3-m1橙汁的体积橙汁的密度22.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组装图甲的装置时,应先确定 (选填“铁杆”或“铁圈”)的高度。(2)A、B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图乙是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A小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短,可能的原因有 (写出一点)。(3)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案】(1)铁圈;(2)A小组用的水的质量较少;(3)吸热但温度不变。【解析】(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器材,小亮应当首先确定铁圈的高度;(2)A小组加热时间短,可能是A小组用的水的质量较少;(3)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23.小科和小金讨论“水中加盐后,凝固点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适量盐溶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盐水的状态,并记录温度。盐水浓度(%) 10 14 18 22 26凝固点(℃) ﹣7 ﹣10.5 ﹣14 ﹣20 ﹣1.7(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时刻温度是 ℃。(2)小科和小金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乙所示,小科容器中的物质在第4分钟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小科和小金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不同,由此做出猜想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经多次实验,得到表格数据,小科判断盐水浓度为22%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20℃,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准确,并说出理由 。【答案】(1)﹣4;(2)固液共存态;(3)不准确;理由是没有进一步探究22%附近浓度的盐水的凝固点。【解析】(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液面在0刻度线以下,所以该时刻温度是﹣4℃;(2)由图乙可知,小科容器中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为晶体,该物质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8min熔化结束,故该物质在第4min时正在熔化,因此处于固液共存态;(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凝固点随盐水的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表中盐水浓度为22%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20℃,盐水浓度在18%到22%和22%到26%之间还有19%、20%、23%、24%或者是22.5%等,都有可能在以上盐水浓度时,盐水的凝固点比﹣20℃还低,所以他的判断不准确;四、简答题(共4小题,24、25小题各4分,26、27小题各6分,共20分)24.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1)小马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2秒后取出,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由此得出结论:酒精灯 温度最高(选填“焰心”或“内层”或“外层”)。(2)小红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并且老师告知在对试管加热时,如果火焰温度长时间在600℃以上过久,可能使试管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破裂。由图甲曲线可知,对物体进行加热时,应选择 范围内的火焰高度最合适(填字母)。A.0﹣1.5cm B.1.5﹣3.0cm C.3.0﹣4.5cm D.4.5﹣6.0cm【答案】(1)外层; (2)D。【解析】(1)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2秒后取出,可以看到接触火焰的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说明酒精灯火焰的外层温度最高。(2)老师告知在对试管加热时,如果火焰温度长时间在600℃以上过久,可能使试管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破裂,由图甲曲线可知,对物体进行加热时,应选择D范围内的火焰高度最合适。25. 如果油价上涨,每吨油价上调155元。已知汽油密度0.8×103kg/m3,请回答:(1)小海家车的油箱容积为60升,最多能装多少千克汽油?(2)小海爸爸加满一箱汽油将多花多少钱?【答案】(1)解:V=60 升=0.06米3m=ρV=0.8×103千克/米3×0.06米=48千克(2)解:155 元×48千克/1000千克=7.44元【解析】(1)已知油箱的体积和汽油的密度,根据公式m=V 即可求汽油的质量,注意单位统一;(2)根据1t汽油上调155元,先求出1千克汽油上调的价格,再根据一箱油的质量1千克汽油上调的价格;就可以求出张老师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节省多少元。26.如图所示的冻豆腐是一种传统豆制品,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制作简易。小金将一块质量为1千克的嫩豆腐放进冰箱冷冻一天,豆腐里的水结冰,体积增大,将豆腐撑开,产生很多孔隙,冻豆腐就制作完成了。(1)划线部分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2)冰的密度为0.9g/cm3,其表示的含义是 。(3)若该嫩豆腐含水量为90%,放入冰箱一天,水全部结冰后体积增大了多少立方厘米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物理 (2)1cm3的冰的质量为0.9g(3)嫩豆腐中水的质量m水=90%×1000g=900g,由可得,水的体积,水全部结冰后质量不变,m冰=m水=900g,由可得,冰的体积,水全部结冰后体积增大了ΔV=V冰-V水=1000cm3-900cm3=100cm327.2023年5月,温州文成的仙花谷蜂蜜入选浙江省共富农产品品牌之一。蜂蜜密度是检验蜂蜜品质的常用指标,优质蜂蜜的密度为1.3~1.4克/厘米3,劣质蜂蜜的密度会偏小。小明选择温州文成的仙花谷蜂蜜和常见槐花蜜做了如下探究:(1)仙花谷蜂蜜常温下为液态,具有浓香气味,高温时易分解产生酸性物质。据此写出仙花谷蜂蜜的一条物理性质: 。(2)取一瓶仙花谷蜂蜜,按图甲测量:用精密电子秤测量其质量为700克,将部分蜂蜜倒入量筒后,再次测量,其质量为618.4克。通过计算说明仙花谷蜂蜜是否为优质蜂蜜。(3)小明想通过比较质量来判断两种蜂蜜的密度大小。他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从1克处归零,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相同体积的两种蜂蜜,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判断烧杯中仙花谷蜂蜜的质量m1和槐花蜜的质量m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常温下为液态;具有浓香气味(2)ρ =m/V= (700克﹣618.4克)/60厘米3=1.36克/厘米31.3克/厘米3<1.36克/厘米3<1.4克/厘米3,是优质土蜂蜜(3)评分标准:判断1分,理由2分,如果判断错误,但理由相匹配,逻辑自洽,得2分满分示例: m1 =m2,游码虽未归零,但天平是在此基础上调平的,所以两侧蜂蜜质量相同。2分示例1:m1>m2,因为游码读数为1克,左侧鲜花谷蜂蜜的质量等于右侧槐花蜜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2分示例2:m1>m2,因为游码读数从1克变成了1.4克,左侧鲜花谷蜂蜜的质量等于右侧槐花蜜的质量加上0.4克。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解析】物理性质是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1)常温下为液态;具有浓香气味为物理性质。(2)仙花谷蜂蜜的密度对比密度仙花谷蜂蜜是优质土蜂蜜。(3)游码虽未归零,但天平是在此基础上调平的,放物体后游码没有移动,所以两侧蜂蜜质量相同,。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0)/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第3章 《物质的特性》基础性学习评价(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陶瓷是我国的重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下列古法制瓷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 D.磨光上釉2.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下列性质中属于炭黑的化学性质( )A.熔点高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常温下呈固态3.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用水冲灭 B.用嘴吹灭 C.用灭火器扑灭 D.用湿布扑灭4.将金块加工为如图所示的纯金饰品,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损耗。以下过程会使饰品质量小于金块的是( )A.将黄金加热熔化为液态B.液态黄金倒入模具降温C.捶打黄金,改变其形状D.磋磨黄金,使其更光滑5.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C.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6.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密度较大B.甲的密度为0.5g/cm3C.甲、乙的密度之比为2:1D.乙的密度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7.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液体。测得烧杯与液体总质量m和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可能为酒精B.乙液体的密度是3克/厘米3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两种液体的密度都随体积的增加而增大8.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9.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结果如图所示,则(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10.在使用天平时,分度盘上的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若以下四种情景中出现该状况时,后续的操作应该是( )A.在天平调平时,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在测量某物体质量时,继续加砝码C.在测量某物体质量时,继续向左移动游码D.在称取11g食盐时,继续向石移动游码11.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A.3:4 B.4:3 C.1:2 D.2:112.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凝固过程经历了12.5minC.在0至5min物质处于液态 D.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13.如图是“炒酸奶”的制作过程:将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最终只留下固态酸奶。该制作过程中液态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液化14.如图可能表示的是哪种情况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A.正在熔化的玻璃B.正在沸腾的水C.正在不断蒸发的酒精D.正在熔化的冰15.如图为某晶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甲、乙、丙对应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B.BC段对应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C.DE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D.白雾形成对应的状态变化过程是乙→丙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16.下列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易生锈 ③电灯发光 ④煤气燃烧⑤镁能燃烧 ⑥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⑦冰雪熔化17.关注自身体质、定期记录自身健康状况是对自身健康负责的第一步。在体质检测中使用体质指数(BM) 作为衡量胖瘦程度与健康状况的一个依据,其计算公式为。其中身体质量m的单位为kg,身高h的单位为m。胖瘦程度 偏瘦 正常 超重 轻度肥胖 中度肥胖 重度肥胖体质指数体质指数(kg/m2) <18.5 18.5~24 24~28 28~30 30~35 >35(1)小王同学在本学期的体检中测出身高160cm,体重72kg,则他的体质指数为 ,根据表格判断他属于 。(2)如图所示的是我国举重运动员石智勇,他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73公斤级的比赛中,夺得金牌,并刷新世界纪录。他的体质指数属于超重,并不属于健康人群。可见纯粹依靠体质指数来判断身体是否健康是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的。18.小余用托盘天平进行液体质量测量的实验。(1)测得药液和药瓶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药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再将药瓶放在天平上称剩余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量筒中药液的体积是 mL,量筒中药液的质量是 g。(2)小余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天平左盘上粘有一小块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橡皮泥质量较小,对天平的测量不会起任何作用B.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仍然正确C.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后(未称量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小于真实值D.橡皮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粘上去的,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都不会准确(3)小余还想用天平测出100g的药液备用,他应 (选填下方“A”或“B”),然后往左盘空瓶中缓慢加药液,当看到指针摆动如 图(选填图丙中的“a”或“b”)所示状态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药液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A.先测出空药瓶的质量,接着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B.先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接着测出空药瓶的质量19.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止”)。20.同学们观察到春夏季节交换时,家中墙壁瓷砖上很容易起一层水珠(如图甲)。查阅资料发现:水珠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蒸气刚好液化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如果瓷砖表面的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水蒸气就会液化。当室内水汽含量为50%和80%时,露点温度与教室内气温的关系如图乙所示。(1)水蒸气液化时 热量(选填“吸收”或“释放”)。(2)如图乙,当室内气温为20℃、水汽含量为80%时,露点温度约为 。(3)在易起水珠的天气里,结合图乙信息,请你提出一种预防家中室内瓷砖上起水珠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21.小缙从超市买来一瓶橙汁,他想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其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时,他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使横梁平衡;(2)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下列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用字母表示)A.用天平测出剩余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B.计算橙汁的密度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D.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橙汁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E.调节天平平衡(3)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总质量为_______g;(4)另一个同学认为:不用量筒,只需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实验步骤如下: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1;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c.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3;d.橙汁的密度ρ橙汁=_______。(用测出的量和水的密度ρ来表示)22.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组装图甲的装置时,应先确定 (选填“铁杆”或“铁圈”)的高度。(2)A、B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图乙是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A小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短,可能的原因有 (写出一点)。(3)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23.小科和小金讨论“水中加盐后,凝固点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适量盐溶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盐水的状态,并记录温度。盐水浓度(%) 10 14 18 22 26凝固点(℃) ﹣7 ﹣10.5 ﹣14 ﹣20 ﹣1.7(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时刻温度是 ℃。(2)小科和小金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乙所示,小科容器中的物质在第4分钟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小科和小金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不同,由此做出猜想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经多次实验,得到表格数据,小科判断盐水浓度为22%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20℃,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准确,并说出理由 。四、简答题(共4小题,24、25小题各4分,26、27小题各6分,共20分)24.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1)小马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2秒后取出,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由此得出结论:酒精灯 温度最高(选填“焰心”或“内层”或“外层”)。(2)小红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并且老师告知在对试管加热时,如果火焰温度长时间在600℃以上过久,可能使试管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破裂。由图甲曲线可知,对物体进行加热时,应选择 范围内的火焰高度最合适(填字母)。A.0﹣1.5cm B.1.5﹣3.0cm C.3.0﹣4.5cm D.4.5﹣6.0cm25. 如果油价上涨,每吨油价上调155元。已知汽油密度0.8×103kg/m3,请回答:(1)小海家车的油箱容积为60升,最多能装多少千克汽油?(2)小海爸爸加满一箱汽油将多花多少钱?26.如图所示的冻豆腐是一种传统豆制品,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制作简易。小金将一块质量为1千克的嫩豆腐放进冰箱冷冻一天,豆腐里的水结冰,体积增大,将豆腐撑开,产生很多孔隙,冻豆腐就制作完成了。(1)划线部分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2)冰的密度为0.9g/cm3,其表示的含义是 。(3)若该嫩豆腐含水量为90%,放入冰箱一天,水全部结冰后体积增大了多少立方厘米 (写出计算过程)27.2023年5月,温州文成的仙花谷蜂蜜入选浙江省共富农产品品牌之一。蜂蜜密度是检验蜂蜜品质的常用指标,优质蜂蜜的密度为1.3~1.4克/厘米3,劣质蜂蜜的密度会偏小。小明选择温州文成的仙花谷蜂蜜和常见槐花蜜做了如下探究:(1)仙花谷蜂蜜常温下为液态,具有浓香气味,高温时易分解产生酸性物质。据此写出仙花谷蜂蜜的一条物理性质: 。(2)取一瓶仙花谷蜂蜜,按图甲测量:用精密电子秤测量其质量为700克,将部分蜂蜜倒入量筒后,再次测量,其质量为618.4克。通过计算说明仙花谷蜂蜜是否为优质蜂蜜。(3)小明想通过比较质量来判断两种蜂蜜的密度大小。他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从1克处归零,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相同体积的两种蜂蜜,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判断烧杯中仙花谷蜂蜜的质量m1和槐花蜜的质量m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学习评价】第3章 《物质的特性》基础性学习评价 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 【单元学习评价】第3章 《物质的特性》基础性学习评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