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开封五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20%)+选择性必修3第1章一第3章第2节(80%)。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黄鼠喜栖于植被低矮稀疏的环境。研究人员在长期对某草原黄鼠种群数量调查时发现,每年的4到8月是牧草的生长旺季,在此期间黄鼠种群数量迅速增加,8月底黄鼠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后就迅速减少。进一步调查发现放牧草场中黄鼠种群密度较禁牧草场更大,且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黄鼠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导致4~8月黄鼠种群密度增加B.在4~8月份期间黄鼠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6月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放牧导致黄鼠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人工放牧改变了黄鼠的生存环境D.距离公路越近黄鼠种群密度越大,可能是因为车辆活动使黄鼠天敌数量减少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内部种群的相互关系不会发生改变C.自然的群落演替最终会达到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通常情况下,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会提高3.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①~④表示相应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②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和散失B.在食物链D→B→C中,C为次级消费者C.图示③④过程中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①和②的速率相等时,生态系统才能保持碳平衡【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学第1页(共6页)】25-L-557B4.苹果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养生价值,如图为生产苹果酒的主要工艺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游选、去起果率果计苹果酒果封装肢碎、压种口校粥海主体发醇倒瓶、转移后续贮戚A.清洗之前需除去果柄,清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B.苹果汁在过滤前可加人果胶酶提高出汁率C.为防止杂菌污染发酵液,发酵前需将榨汁机和发酵瓶清洗干净并消毒D.苹果酒中加入适量的醋酸菌菌种并通人无菌空气可制作成苹果醋5.某高校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调查流经学校的河水中大肠杆菌的状况,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含量,并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等工作,图1和图2分别是同学甲和乙得到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Ⅲ区是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的最佳区域B.整个划线操作的过程都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同学甲所用接种工具总共灼烧灭菌了区图1图25次C,图1中I、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D.同学乙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时可能涂布不均匀6.无菌技术应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菌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B.用紫外线照射接种室前适量喷洒石炭酸可以加强消毒效果C,配制好选择培养基后将其分装到培养皿中,再进行湿热灭菌D.用巴氏消毒法处理食品后仍会有部分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存在7.人们对发酵原理的认识,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一级密闭式发酵罐的成功设计,使得人们能够在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发酵工程逐步形成。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理解正确的是A.发酵工程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多样和污染小的特点B.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都是直接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C.在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物的形成D.若发酵工程的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后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菌体分离8.自1985年科学家获得首例柑橘体细胞杂种以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应用就得到了迅速发展。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蛋白酶处理能够获得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B.植物体细胞融合的关键是植物原生质体之间的融合C.植物体细胞融合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灭活病毒等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打破了地理隔离,从而实现远缘杂交育种【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学第2页(共6页)】25-1-557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