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资源简介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幻灯片来展示中华文化。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三、教学过程
复习: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作用?(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根本途径?两个重要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情境导入:中国印。(放图片)
大家来说说,你从中国印中有什么发现?
(学生甲:印章、汉文字是中国文化特色。学生乙:我看到“京”字好象在蹁翩起舞,那是有我们特色的舞蹈。)
大家说得不错。“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这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计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它就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经典华章。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今天我们就把探索的目光拉回到5000年前,我们一起来走过华夏文明5000年的探索历程。
(学生把书翻到P62)
提起文明的起源,我们就会想到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城遗址是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公元前5000多年,人们开始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水草丰美的地带繁衍生息。巴比伦意即“神之门”,由于地处交通要冲,“神之门”不断扩展,成为幼发拉底河和格里底斯河两河流域的重镇。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550年,两河流域的文明达到高潮,人们发明了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还发明了数位进制、星期制、历法、灌溉、冶炼技术,还将圆周划分为360度、酿出啤酒、制定了人类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许多个第一。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
埃及的金字塔让人感受到了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埃及文明的辉煌。比中国早几千年,科技更比中国发达。但历埃及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的遗憾!
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这些雅利安人是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人,大概是雅利安人太落后,古印度倒退到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时代,难以继承这些先进文化。原有的居民又处在被雅利安人驱赶或杀戮的状态下,印度河文明就被后来人彻底遗忘了。
再把镜头对准中华大地:
P63,探究。(学生讨论回答)
彰显秦兵马俑的价值,中华文化独具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的魅力,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创造力。我们的中华文明不仅仅是秦兵马俑如此灿烂辉煌的片段,而是具有特色的辉煌历程,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学生填学案)
殷周(发源)——春秋(初步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促进)——汉(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明清(面临冲击)。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特点。
(看中华世纪坛序)
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的中华文化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我们的文化呢?
(讨论,史书典籍和文字)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
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迹和丰富成果。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甲骨文是我们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西周时代和春秋时代,人们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金文。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统称为大篆。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把文字统一为小篆。
(请同学们找自己的名字,幻灯片上篆字的名字)
相传隶书是秦代程邈创造的。到东汉末年,人们在隶书的基础上略加改进,形成了沿用至今的新体字——楷书。此外还有两种文字——草书和行书。
汉字被一些邻过国借用,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特有的汉字文化圈。公元一世纪,汉字逐渐向境外传播。北至朝鲜半岛,东至日本,南至越南。在汉字传入之前,这几个国家都没有自己的官方文字。汉字传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他们就用汉字记录语言。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日语中的汉语借词占到了日语全部词汇的55%。如中国、米、书、疾病。
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带有时代文化色彩的语言——网络语言,正在被青年人所热情演绎。诸如“美眉”、“PK”、“粉丝”、“玉米”、“凉粉”等等;但这种语言却让家长和老师们很头痛,因为他们常常对孩子随口蹦出的“语言”而不知所云。有人认为网络语言很可能会带来汉语的革命,有人认为这只能污染汉语言文字。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的变迁总会催生一些新的词汇,这不奇怪。但是新的词汇和新的语言习惯应该是科学规范的、健康有益的,而不应该是怪异的甚至是低俗的。语言是社会现象,适用领域范围有基本要求,如今的网络语言中的怪字、错字层出不穷,对日常用语的规范性造成一定伤害。这对模仿力强、辨别力弱的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我们常说语言作为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是维系民族文化的血脉。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保持语言的纯洁和规范,都是重要的。)
2、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十四史是史学的宝贵典籍,是历代著名历史学家精心编写的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载了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有关历史事件。司马迁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迁二十岁,漫游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由于取材广泛,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特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典籍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1 史记 汉·司马迁 2 汉书 汉·班固
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4 三国志 晋·陈寿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6 宋书 南朝梁·沉约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8 梁书 唐·姚思廉
9 陈书 唐·姚思廉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 隋书 唐·魏征等 14 南史 唐·李延寿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 宋史 元·脱脱等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21 辽史 元·脱脱等 22 金史 元·脱脱等
(补充知识)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秘密?
余秋雨教授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演讲(节选)
  首先我要谈谈,为什么那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全灭亡了,而中华文明却一直活到今天?她到底凭借哪些力量得以延续至今?
第一,统一而延续永久的文字系统,能够保存历史资料。我认为这是中华文明没有灭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原因。字的灭亡,意味着文明载体的死亡。
第二,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因为在古代,一种文明超越边界,变成军事工具,要在不同地方落根,这个文明就很难存活。中国没有发动过这样的军事远征,为文明的延续保留了实力。
第三,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灭亡,还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它一直处于有序状态。“有序”的代价是使得整个国家比较保守,不太自由,但“有序”的同时也使得中华文明避免了“无序化耗损”得以有效延续。 一方面,自秦代对文字、度量衡的统一,自汉代开始建立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如郡县制、户籍制等,使得国家即使经历了战争和改朝换代,还能运转有序。另一方面,延续了1300年的中国科举制度,为有效管理提供了丰沛的人才资源和统一的管理哲学。与世袭为官、养仕为官、军功为官等方式很容易造成的无序吏治完全不同,科举制度确立起这样一个概念:在中国土地上,任何一个男子通过文化考试就可以成为各级“公务员”,这就使偌大一个中国一直处于有人管理的状态,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科举主要考儒家学说。儒家学说恰恰是研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和社会管理有关,所学与所用还是“专业对口”。这就产生了另一个奇迹:思想延续的奇迹。因为为了考试、求官,儒家经典被千万人背诵濡养达1300年之久,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又一重要原因。
第四,中华文明以“中庸之道”的核心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避免了长时间陷入极端主义。中庸之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弹性哲学,它对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保持着一种宽容的接纳,有针对性的处置。国外有些地区的文明深受原教旨主义,即基本教义派的毒害,用极端的方式解释自己宗教当中的某些教义。这一点中华文明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中庸之道告诉我们,走极端是错误的。世界其实不是纯白也不是纯黑,还有中间辽阔的灰色地带。纯白和纯黑至多只是边缘,而且是很窄的边缘。这个思维方式很重要。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P65探究——忆一忆,17、18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
(17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欧洲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成为一股潮流。欧洲封建国家先后进行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改革,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反映了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过渡的总趋势。17—18世纪,资产阶级进行征服世界的活动,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国家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进行疯狂的扩张,开展殖民掠夺。殖民国家之间为抢占殖民地和扩大海外市场,多次发生冲突和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所有对手,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18世纪中期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的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第一次科技革命,统称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
(近代以来,我国一步步沦为半殖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和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中华文化迅速走向衰落。总之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个事实,说明中华文化已经日渐衰微,到了“五四”时期,全盘西化论的提出更标志着西方文化取代中华文化成为主流。与此相关联,被看作是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学,被人们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没能产生科学和民主并陷于落后挨打之境地的罪魁祸首,由此,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不仅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而且身体力行,力图彻底割断儒家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之间的精神联系。)
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关系
(被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盛赞为“不但是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的圆明园,被欧洲人誉为“万园之园”的世界名园。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在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之后,野蛮地纵火焚烧。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圆明园中的珍宝被洗劫一空。这是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又一例证。由此可见,国家的衰落是中华文化衰微的表现,国家的衰落又加剧了文化的衰微。)
相当部分外国人对汉语的热情,似乎更多是出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与好奇,注重的是中国的“过去”。如何有效地增强中国现代的独特魅力,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要有效地增强中国现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必须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 ( http: / / www.21cnjy.com )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四)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历史,明确了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我们要从中体会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续写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
练习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A )
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明发挥重大作用 ②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C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 B )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
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
作业
中华文化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