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0 分,每小题 1 分) 1-5: DCBCC 6-10: ADCAB 11-15: CACAD 16-20: AADBB
二、非选择题(30 分)
21.(6 分)
(1)特点:由节气与节日融合而成;习俗丰富;历史悠久,延续性强。(任答 2 点,2
分)
(2)变化:形式更文明(鲜花祭扫、云端献花等);融入科技元素(AI 数字人技术);
从家庭到集体记忆。(任答 2 点,2 分)
原因:环保理念普及;科技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任答 1 点,1 分)
(3)传承与发展:结合时代需求创新形式;挖掘文化内涵;借助科技手段。(任答 1 点,
1 分)
22.(6 分)
(1)目的:控制中国经济;抑制民族工业;掠夺资源,扩大市场。(2 分)
(2)相同:围绕铁路展开军事斗争。(1 分)
不同:国民党以“守路”为主;共产党以“破路”开展游击战。(2 分)
(3)认识:铁路建设关乎国家主权与安全;服务于经济与军事需求。(任答 1 点,1 分)
23.(6 分)
(1)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 分)
关系:文件 1 是文件 2 的基础,体现中国外交理念的影响。(1 分)
(2)贡献: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维护世界和平;提供全球治理方案。(任答 2 点,2 分)
(3)示例:“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国家合作共赢,成为国际合作重要平台。(2 分)
24.(6 分)
(1)趋势:食谱数量增多。(1 分)
原因:古典医学传播;印刷术发展;贵族推动。(任答 2 点,2 分)
(2)变化:肉食、乳制品消费增加;饮食结构更丰富。(1 分)
原因: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进步。(1 分)
(3)观念:均衡饮食;关注传统与现代结合。(任答 1 点,1 分)
25.(6 分)
示例:
题目:能源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观点:能源结构变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论述:18 世纪工业革命以煤炭为能源,蒸汽机广泛应用,推动工厂制度建立;20 世纪石
油成为主要能源,促进汽车、航空业发展,加速全球化;20 世纪 70 年代后,可再生能源兴
起,助力可持续发展。能源变革不断重塑经济与社会,体现人类适应与改造自然的能力。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2 分),史实正确(2 分),逻辑清晰(2 分)。2025年春期九年级模拟考试试卷


注煮事项:
1、木试春具6页、分为选非题和非进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升春考试、可壹阅象考贵科、但应独五答题:禁止交流资补
3,米试春上不要答塘,请接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策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春上的答隶无
故、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
卡相应位置上
1,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的物质载体,下图出土的文物可共同印证(
夏绿松石龙形器
玉猪龙
彩绘龙纹陶盒
(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
(辽宁牛河遗址)
(山西陶寺古城遗址)】
A,中原地区文明领先
B.中华龙文化己定型
C.玉器制作方法成熟
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2.学者们成功释读了二里头陶文中的刻画符号,其中绝大部分与其后的甲骨文相对应。观察分析下丧,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二里头胸文

甲骨文
井岸
抖省
释文



A,二里头陶文是中国文字的源头
B.二里头陶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C.甲骨文是文字衍化发展的结果
D.甲骨文记载的内容非常的丰富
3.老子认为,统治者应少干涉”民众生活,顺其自然,使百姓“自化自正“自富”,主张通过无为达到
“无不为“的治理效果。下面与老子的治国思想最符合的是()
A,秦国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B.西汉“休养生息”政策
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
4.“严格来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
段对张通西域的历史解释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背景与条件
B.原因与手段
C.目的与结果
D.联系与区别
第1页(共6页)
5.“可汗“是北方游收民族对其首领的尊称,“天子”指代中原汉人的最高统治者。《木兰辞》中的花木兰对
北魏统治者从军前的可汗大点兵”到“归来见天子“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
A.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B.北魏完成北方统一
C.民族交融趋势加深
D.北魏政权己被取代
6.两宋时期市舶司的收入情况如下:977年一1076年为50万缗,1140年约为120万缗,1159年为200
万缗,这些数据说明两宋时期()
A.海外贸易的发展
B.手工业推动了经济发展
C.造船技术的改进
D.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
城合

7.观察明朝北京称平面图(右图),下面描述与明朝北京城吻合的
中央男
是()
n
素文
A.驿站四通八达
B.
坚固的军事防御工程
秀婚民
C.市坊分区而建
D.以中轴线呈对称分布
8.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发起舆论战,将侵略战争包装为“文明与进步”的代表,并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争取
到西方大国的支持。但清政府对此却无所作为,任由自己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这反映出()
A.外交手段决定双方胜负结果
B.封建制度阻碍军事体系革新
C.清政府对国际形势缺乏认识
D.日本与西方的利益完全一致
9.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知识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全封建思想来,
应该说,前进了一步。”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
A.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C.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
D.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10.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出现,他们在感情和文化上抛弃了对西方的依赖,
重新唤醒了中国人民决定自己未来的能力。这表明五四运动(
)
A.学习西方思想
B,促进民族觉醒
C.结束封建制度
D,推动中共成立
11.红军指战员肖锋回忆道:“精神传达到连队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听到指战员们高兴地议论:‘这回毛
主席重新回来指挥部队,胜利有希望了,革命前途有盼头了!”该情景的出现得益于()
A.八七会议的召开
B.古田会议的召开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2.1915年,中国食品开始大量输出,其中面粉出超57000余担,到1920年猛增至3447000余担,我国
民族工业的生产能力极大提高。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B.清政府的政策扶持
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近代中国政局稳定
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