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4课时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标要求 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考情分析 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024·江苏·T10 2024·江苏·T18 2024·广东·T16 2023·海南·T9 2023·江苏·T21 2023·广东·T19 2022·全国乙·T3 2022·北京·T8 2022·山东·T9 2022·海南·T17 2022·河北·T21 2022·广东·T15 2021·江苏·T6 2021·海南·T9 2021·湖北·T23 2021·辽宁·T16 2021·天津·T2 2021·全国乙·T42.膜电位变化 2024·湖南·T12 2024·甘肃·T9 2023·全国乙·T30 2023·北京·T17 2023·山东·T16 2023·湖北·T15 2021·河北·T11 2021·江苏·T21 2021·湖南·T11 2021·湖北·T17考点一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过程(2)特点①双向传导:从受刺激的部位向两边传导,但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②“全”或“无”: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能出现动作电位,阈下刺激不能引起任何反应——“无”,而阈上刺激则不论强度如何,一律引起同样的最大反应——“全”。③不衰减:动作电位的传导不会随着时间而衰减。[提醒] 局部电位的传导会随着时间而衰减。阈下刺激产生局部电位,局部电位可以叠加,且局部电位的大小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2)兴奋传递的过程[提醒] 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每个小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传递特点(4)神经递质[提醒] ①若神经递质是NO,则通过自由扩散释放。②同一种神经递质与不同受体结合可能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教材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1 P29“图2-8”: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和离子通道是结合在一起的,受体一旦结合相应的神经递质,会引起离子通道打开,进而引起相应的离子流动。(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比较传导类型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涉及细胞数 单个神经元 多个神经元结构基础 神经纤维形式 电信号→_________→电信号方向速度 迅速 较慢作用 使未兴奋部位兴奋 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2021·河北,11B)( )(2)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2021·河北,11C)( )(3)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2020·海南,15D)( )(4)兴奋从神经元的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2021·全国乙,4A)( )膜电位测量的相关曲线分析(1)膜电位的测量①a点之前: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________电位。②ac段:Na+大量内流,使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膜电位称为________电位。③ce段:________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________电位。④ef段:____________活动增强,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流出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Na+浓度高和细胞内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2)细胞外液Na+、K+浓度大小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3)如图所示,将电表的两电极置于细胞膜同侧的不同位置上,请画出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图(已知电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4)图1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2为动作电位传导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1中b~d段的膜电位变化是由______________引起的,d~f段的膜电位变化是由______________引起的。②图2中c~e段的膜电位变化是由______________引起的,e~g段的膜电位变化是由______________引起的。 膜电位测量及曲线解读(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装置 电位变化曲线两电极分别位于细胞膜两侧相同位置两电极分别位于细胞膜同侧不同位置(2)膜电位变化曲线的解读和分析a.分析曲线变化时,应结合离子通道的开放形成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来分析。②过程受到刺激形成局部电位,只有达到阈值才能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①~⑥过程,K+通道都打开,⑤过程更多的K+通道打开;②③过程Na+通道打开,③过程更多的Na+通道打开。b.在整个过程中,膜两侧离子的再平衡(胞外高Na+、胞内高K+的离子梯度状态)是依靠Na+-K+泵的主动运输实现的。事实上Na+-K+泵全过程都开放。考向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2023·山东,16)神经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除受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影响外,还受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已知神经细胞膜外的Cl-浓度比膜内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一定阻止K+的外流B.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后,膜内外电位差一定增大C.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Na+的内流D.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不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1)静息电位可以认为是K+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峰值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2)静息电位的形成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静息电位的维持需要消耗能量(静息电位的维持需要膜内外的K+浓度差来平衡外正内负的电位差,K+的浓度差由钠钾泵通过主动运输完成)。(3)K+外流后,细胞膜内K+浓度仍大于膜外;Na+内流后,膜外Na+浓度仍大于膜内。2.(2021·湖南,11)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考向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2024·广东,16)轻微触碰时,兴奋经触觉神经元传向脊髓抑制性神经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GABA。正常情况下,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不产生痛觉;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Cl-转运蛋白(单向转运Cl-)表达量改变,引起Cl-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Cl-浓度升高,此时轻触引起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Cl-经Cl-通道外流,产生强烈痛觉。针对该过程(如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触觉神经元兴奋时,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B.正常和患带状疱疹时,Cl-经Cl-通道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C.GABA作用的效果可以是抑制性的,也可以是兴奋性的D.患带状疱疹后Cl-转运蛋白增多,导致轻触产生痛觉4.(2023·浙江6月选考,20)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B.PSP1和PSP2由离子浓度改变形成,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幅值增大、PSP2幅值减小考向三 膜电位变化5.(2024·湖南,12)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变化可影响其兴奋性、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后,才能产生兴奋。如图所示,甲、乙和丙表示不同环境下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环境中细胞的动作电位峰值受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影响B.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C.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后,钠离子通道才开放D.同一细胞在环境乙中比丙中更难发生兴奋6.(2024·山东,9)机体存在血浆K+浓度调节机制,K+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促进细胞摄入K+,使血浆K+浓度恢复正常。肾脏排钾功能障碍时,血浆K+浓度异常升高,导致自身胰岛素分泌量最大时依然无法使血浆K+浓度恢复正常,此时胞内摄入K+的量小于胞外K+的增加量,引起高钾血症。已知胞内K+浓度总是高于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钾血症患者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增大B.胰岛B细胞受损可导致血浆K+浓度升高C.高钾血症患者的心肌细胞对刺激的敏感性改变D.用胰岛素治疗高钾血症,需同时注射葡萄糖考点二 兴奋传导中电表指针偏转问题及实验探究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电表指针偏转问题(1)刺激a点,______点先兴奋,______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偏转。(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表指针____________偏转。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电表指针偏转问题(1)刺激b点(ab=bd),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所以__________点先兴奋,__________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_____________的偏转。(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表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_偏转。3.电刺激法探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预实验:在E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观察效应器A的效应。实验结果:若效应器A产生效应,说明反射弧的结构是完整的。(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药物阻断实验探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探究某药物(如麻醉药)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阻断在突触处的传递,可分别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上或置于突触处,依据其能否产生“阻断”效果作出合理推断。考向四 兴奋传递中电表指针偏转次数的判断7.(2025·十堰月考)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与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不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两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乙指针各偏转一次8.图1是神经纤维上电位测量示意图,图2是某神经纤维由静息→兴奋→恢复静息电位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未刺激时图1测量的是图2的静息电位,约为-70 mVB.适宜刺激后图1显示的是电流表指针第二次的偏转C.适宜刺激后图1可测量动作电位,其最大值不会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增加D.图2中①处仅有Na+大量内流,③④处仅有K+大量外流考向五 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实验探究9.利用灵敏电流计、神经纤维及神经纤维—肌肉标本可探究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图中的刺激强度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不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B.图2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C.利用图3装置可以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还是双向传导D.若图1中刺激点改为c点,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不能说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10.科学工作者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及突触间传递的情况,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图中c点位于灵敏电流计①两条接线的中点,且X=Y。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为______电位。若刺激b点,电流计①指针______________(填偏转方向和次数);若刺激c点,电流计①指针________。(2)若利用电流计②验证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请注明刺激的位点、指针偏转的情况):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兴奋可以从A传到B;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兴奋不能从B传到A。(3)请利用电流计①②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于其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过教材1.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产生和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E.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F.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G.在静息电位的形成和恢复过程中,K+只能从膜内流向膜外H.反射活动进行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I.内环境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J.动作电位峰值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2.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B.大多数神经递质都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释放主要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C.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需要消耗能量,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不需要消耗能量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E.突触后膜识别神经递质后,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F.发挥作用后的神经递质会被降解或回收G.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都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H.神经递质都是蛋白质,神经递质可为突触后膜受体提供能量,从而使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I.兴奋传至突触后膜时会发生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换J.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快K.抑制性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二、过高考1.(2023·全国乙,30节选)神经元未兴奋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可测得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2024·甘肃,18节选)为了探究神经和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电信号还是化学信号,科学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制备A、B两个离体蛙心,保留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剪断支配心脏B的全部神经;②用适当的溶液对蛙的离体心脏进行灌流使心脏保持正常收缩活动,心脏A输出的液体直接进入心脏B。刺激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心脏A的收缩变慢变弱,预测心脏B的收缩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0·山东,22节选)(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1·湖北,23节选)秀丽短杆线虫在不同食物供给条件下吞咽运动调节的一个神经环路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图中A是食物感觉神经元,B、D是中间神经元,C是运动神经元。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馈神经环路中,信号处理方式为去兴奋,其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考点一 整合1.(1)内负外正 K+外流 内正外负 Na+内流 兴奋 兴奋 未兴奋 电信号 相反 相同2.(1)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轴突—胞体 轴突—树突 (2)电信号 胞吐 神经递质 化学信号 受体 电信号 (3)单向传递 胞体 树突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速度慢 (4)兴奋性 抑制性 胞吐 扩散 兴奋或抑制 降解 回收进细胞 (5)突触 电信号 化学信号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兴奋或抑制3.突触 合成和释放 神经递质与受体 酶 多巴胺受体 交感神经 心脏 免疫 心理依赖性判断正误(1)√(2)× [内环境K+浓度升高,会导致K+外流减少,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减小。](3)× [还可作用于肌肉细胞、腺细胞。](4)× [兴奋从神经元的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突触前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引起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提升(1)①内负外正 静息 ②内正外负 动作 ③K+ 静息 ④钠钾泵 (2)静息 降低 升高 动作 升高 降低 (3)如图所示(4)①Na+内流 K+外流 ②K+外流 Na+内流评价1.A [静息电位状态下,K+外流导致膜外为正电,膜内为负电,膜内外电位差阻止了K+的继续外流,A正确;若膜内电位为正时,Cl-内流不会使膜内外电位差增大,B错误;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促进Na+的内流,当膜内变为正电时则抑制Na+的继续内流,C错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为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再变为外正内负,则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D错误。]2.A [TEA处理后,阻断了外向电流,只有内向电流存在,A正确;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B错误;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内向电流消失,C错误;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依然低于膜外,D错误。]3.D [触觉神经元兴奋时,可将兴奋传递到抑制性神经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GABA,由此说明触觉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抑制性神经元,使抑制性神经元产生兴奋,所以在该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A正确。正常和患带状疱疹时,Cl-经Cl-通道分别内流和外流,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B正确。正常情况下,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造成Cl-内流,细胞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增强,痛觉神经元兴奋受到抑制,不产生痛觉,此过程中的GABA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内Cl-浓度升高,轻触引起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Cl-经Cl-通道外流,使痛觉神经元兴奋,产生强烈痛觉,此过程中GABA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C正确。正常条件下,痛觉神经元内Cl-浓度低于细胞外,轻触引起Cl-内流;患带状疱疹后,因为该神经元上Cl-转运蛋白表达量减少,运输到细胞外的Cl-减少,导致细胞内Cl-浓度升高,轻触引起Cl-经Cl-通道外流,产生强烈痛觉,D错误。]4.B [据图可知,突触a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增大,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突触b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减小,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Cl-大量内流,A错误;图中PSP1中膜电位增大,可能是Na+或Ca2+内流形成的,PSP2中膜电位减小,可能是K+外流或Cl-内流形成的,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C错误; 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到最大,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推测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PSP1、PSP2幅值可能不变,D错误。]5.C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有关,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会影响动作电位峰值,A正确;由图可知,甲表示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而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有关,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说明环境甲中的细胞钾离子外流增多,因此可知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使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差增大,B正确;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前,钠离子通道就已经开放,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与环境丙相比,细胞在环境乙中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更大,受到刺激后更难发生兴奋,D正确。]6.A [已知胞内K+浓度总是高于胞外,高钾血症患者细胞外的K+浓度高于正常个体,因此患者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减小,A错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由于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入K+,因此胰岛素分泌减少会导致血浆K+浓度升高,B正确;高钾血症患者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容易产生兴奋,因此对刺激的敏感性发生改变,C正确;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入K+,使血浆K+浓度恢复正常,同时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因此用胰岛素治疗高钾血症时,为防止出现胰岛素增加导致的低血糖,需同时注射葡萄糖,D正确。]考点二 整合1.(1)b d 两次方向相反 (2)不发生2.(1)小于 a d 两次方向相反 (2)只发生一次3.(1)双向 单向 (2)双向 单向评价7.D [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不发生偏转,A错误。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错误。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一次,C错误。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正确。]8.C [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侧,在静息时,膜外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都是0,故未刺激时图1测量的不是静息电位,A错误;受到刺激的部位会先变成内正外负的电位,所以在左边给予刺激,指针先往左偏转再往右偏转,因此图1显示的是电流表指针第一次的偏转,B错误;适宜刺激后图1测量的是动作电位,最大值约为+30 mV,动作电位大小不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增加,C正确;图2的①处为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主要表现为Na+的大量内流,同时还存在其他离子的内流,③④处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除了有K+大量外流外,还有其他离子外流,D错误。]9.D [图1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的原因: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向右传导时,先到b点,此时d点是静息电位,指针向左偏转;当动作电位再传到d点时,b点恢复静息电位,指针再向右偏转,方向相反,只能说明兴奋向右传导,A正确。若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向左和向右双向传导时,先到b点,此时d点是静息电位,指针向左偏转;当动作电位再传到d点时,b点恢复静息电位,指针再向右偏转,方向相反,即图2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能说明兴奋双向传导,B正确。利用图3装置,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向左向右双向传导时,向左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向右肌肉收缩,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还是单向传导,C正确。若图1中刺激点改为c点,bc=cd,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向左向右双向传导时,同时到达b、d点,指针不偏转,说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D错误。]10.(1)负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不偏转 (2)刺激d(或a或b或c)点,电流计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e点,电流计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3)刺激d点,观察电流计①②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先后顺序 电流计①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早于电流计②解析 (1)若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导致电流计的两极不同时兴奋,电流计①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若刺激c点,电流计①的两个电极将同时发生兴奋,电流计①指针不会发生偏转。(2)刺激d(或a或b或c)点,电流计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兴奋可以由A传到B;刺激e点,电流计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说明兴奋不能由B传到A。(3)根据已知条件,利用电流计①②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其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实验思路为刺激d点,观察电流计①②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先后顺序。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快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故电流计①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早于电流计②。查落实固基础一、1.ACDGIJ [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内的K+外流,呈现外正内负的电位状态,A错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该过程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错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D错误;Na+浓度的大小与动作电位有关,当内环境Na+浓度增大,神经元兴奋时,Na+内流更多,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I错误;动作电位的大小与有效刺激的强弱无关,只要达到了有效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就会产生,J错误。]2.BDEGHIJ [胞吐主要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错误;一般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D错误;突触后膜识别神经递质后,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E错误;大多数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腺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G错误;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乙酰胆碱、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可见神经递质不一定是蛋白质,神经递质属于信息分子,不可为突触后膜受体提供能量,H错误;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I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所以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慢,J错误。]二、1.K+外流2.减弱 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随灌流液在一定时间后到达心脏B,使心脏B跳动变慢3.(1)突触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2)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Na+通道开放,Na+内流产生兴奋4.A神经元的活动对B神经元有抑制作用,使D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进而使A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共133张PPT)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4课时课标要求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考情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024·江苏·T10 2024·江苏·T18 2024·广东·T16 2023·海南·T9 2023·江苏·T21 2023·广东·T19 2022·全国乙·T3 2022·北京·T8 2022·山东·T9 2022·海南·T17 2022·河北·T21 2022·广东·T15 2021·江苏·T6 2021·海南·T9 2021·湖北·T23 2021·辽宁·T16 2021·天津·T2 2021·全国乙·T42.膜电位变化 2024·湖南·T12 2024·甘肃·T9 2023·全国乙·T30 2023·北京·T17 2023·山东·T16 2023·湖北·T15 2021·河北·T11 2021·江苏·T21 2021·湖南·T11 2021·湖北·T17内容索引课时精练考点一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考点二 兴奋传导中电表指针偏转问题及实验探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考点一 >必备知识整合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过程内负外正K+外流内正外负Na+内流兴奋兴奋未兴奋电信号相反相同(2)特点①双向传导:从受刺激的部位向两边传导,但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②“全”或“无”: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能出现动作电位,阈下刺激不能引起任何反应——“无”,而阈上刺激则不论强度如何,一律引起同样的最大反应——“全”。③不衰减:动作电位的传导不会随着时间而衰减。局部电位的传导会随着时间而衰减。阈下刺激产生局部电位,局部电位可以叠加,且局部电位的大小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轴突—胞体轴突—树突(2)兴奋传递的过程胞吐神经递质受体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每个小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胞体树突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速度慢(4)神经递质兴奋性抑制性胞吐扩散兴奋或抑制降解回收进细胞①若神经递质是NO,则通过自由扩散释放。②同一种神经递质与不同受体结合可能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源于选择性必修1 P29“图2-8”: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和离子通道是结合在一起的,受体一旦结合相应的神经递质,会引起离子通道打开,进而引起相应的离子流动。教材隐性知识传导类型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涉及细胞数 单个神经元 多个神经元结构基础 神经纤维 _____形式 _______ 电信号→ →电信号方向 _________ _________速度 迅速 较慢作用 使未兴奋部位兴奋 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_(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比较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双向传导单向传递兴奋或抑制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突触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受体酶多巴胺受体交感神经心脏免疫心理依赖性(1)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2021·河北,11B)( )(2)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2021·河北,11C)( )提示 内环境K+浓度升高,会导致K+外流减少,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减小。√×判断正误(3)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2020·海南,15D)( )提示 还可作用于肌肉细胞、腺细胞。×判断正误(4)兴奋从神经元的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2021·全国乙,4A)( )提示 兴奋从神经元的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突触前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引起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测量的相关曲线分析(1)膜电位的测量①a点之前: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____,称为 电位。②ac段:Na+大量内流,使膜电位表现为___,此时的膜电位称为 电位。③ce段: 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____电位。关键能力提升内负外正静息内正外负动作K+静息④ef段: 活动增强,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流出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Na+浓度高和细胞内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钠钾泵(2)细胞外液Na+、K+浓度大小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静息降低升高动作升高降低(3)如图所示,将电表的两电极置于细胞膜同侧的不同位置上,请画出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图(已知电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提示 如图所示②图2中c~e段的膜电位变化是由 引起的,e~g段的膜电位变化是由 引起的。(4)图1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2为动作电位传导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1中b~d段的膜电位变化是由 引起的,d~f段的膜电位变化是由 引起的。Na+内流K+外流K+外流Na+内流测量装置 电位变化曲线 两电极分别位于细胞膜两侧相同位置 两电极分别位于细胞膜同侧不同位置 膜电位测量及曲线解读(1)膜电位的测量归纳总结(2)膜电位变化曲线的解读和分析归纳总结a.分析曲线变化时,应结合离子通道的开放形成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来分析。②过程受到刺激形成局部电位,只有达到阈值才能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①~⑥过程,K+通道都打开,⑤过程更多的K+通道打开;②③过程Na+通道打开,③过程更多的Na+通道打开。归纳总结b.在整个过程中,膜两侧离子的再平衡(胞外高Na+、胞内高K+的离子梯度状态)是依靠Na+-K+泵的主动运输实现的。事实上Na+-K+泵全过程都开放。考向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2023·山东,16)神经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除受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影响外,还受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已知神经细胞膜外的Cl-浓度比膜内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息电位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一定阻止K+的外流B.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后,膜内外电位差一定增大C.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Na+的内流D.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不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迁移应用评价静息电位状态下,K+外流导致膜外为正电,膜内为负电,膜内外电位差阻止了K+的继续外流,A正确;若膜内电位为正时,Cl-内流不会使膜内外电位差增大,B错误;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促进Na+的内流,当膜内变为正电时则抑制Na+的继续内流,C错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为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再变为外正内负,则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D错误。(1)静息电位可以认为是K+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峰值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题后归纳(2)静息电位的形成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静息电位的维持需要消耗能量(静息电位的维持需要膜内外的K+浓度差来平衡外正内负的电位差,K+的浓度差由钠钾泵通过主动运输完成)。(3)K+外流后,细胞膜内K+浓度仍大于膜外;Na+内流后,膜外Na+浓度仍大于膜内。题后归纳2.(2021·湖南,11)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TEA处理后,阻断了外向电流,只有内向电流存在,A正确;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B错误;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内向电流消失,C错误;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依然低于膜外,D错误。考向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2024·广东,16)轻微触碰时,兴奋经触觉神经元传向脊髓抑制性神经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GABA。正常情况下,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不产生痛觉;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Cl-转运蛋白(单向转运Cl-)表达量改变,引起Cl-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Cl-浓度升高,此时轻触引起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Cl-经Cl-通道外流,产生强烈痛觉。针对该过程(如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触觉神经元兴奋时,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B.正常和患带状疱疹时,Cl-经Cl-通道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C.GABA作用的效果可以是抑制性的,也可以是兴奋性的D.患带状疱疹后Cl-转运蛋白增多,导致轻触产生痛觉√触觉神经元兴奋时,可将兴奋传递到抑制性神经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GABA,由此说明触觉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抑制性神经元,使抑制性神经元产生兴奋,所以在该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A正确。正常和患带状疱疹时,Cl-经Cl-通道分别内流和外流,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B正确。正常情况下,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造成Cl-内流,细胞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增强,痛觉神经元兴奋受到抑制,不产生痛觉,此过程中的GABA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内Cl-浓度升高,轻触引起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Cl-经Cl-通道外流,使痛觉神经元兴奋,产生强烈痛觉,此过程中GABA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C正确。正常条件下,痛觉神经元内Cl-浓度低于细胞外,轻触引起Cl-内流;患带状疱疹后,因为该神经元上Cl-转运蛋白表达量减少,运输到细胞外的Cl-减少,导致细胞内Cl-浓度升高,轻触引起Cl-经Cl-通道外流,产生强烈痛觉,D错误。4.(2023·浙江6月选考,20)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B.PSP1和PSP2由离子浓度改变形成,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幅值增大、PSP2幅值减小√据图可知,突触a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增大,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突触b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减小,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Cl-大量内流,A错误;图中PSP1中膜电位增大,可能是Na+或Ca2+内流形成的,PSP2中膜电位减小,可能是K+外流或Cl-内流形成的,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C错误;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到最大,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推测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PSP1、PSP2幅值可能不变,D错误。考向三 膜电位变化5.(2024·湖南,12)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变化可影响其兴奋性、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后,才能产生兴奋。如图所示,甲、乙和丙表示不同环境下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环境中细胞的动作电位峰值受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影响B.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C.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后,钠离子通道才开放D.同一细胞在环境乙中比丙中更难发生兴奋√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有关,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会影响动作电位峰值,A正确;由图可知,甲表示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而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有关,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说明环境甲中的细胞钾离子外流增多,因此可知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使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差增大,B正确;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前,钠离子通道就已经开放,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与环境丙相比,细胞在环境乙中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更大,受到刺激后更难发生兴奋,D正确。6.(2024·山东,9)机体存在血浆K+浓度调节机制,K+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促进细胞摄入K+,使血浆K+浓度恢复正常。肾脏排钾功能障碍时,血浆K+浓度异常升高,导致自身胰岛素分泌量最大时依然无法使血浆K+浓度恢复正常,此时胞内摄入K+的量小于胞外K+的增加量,引起高钾血症。已知胞内K+浓度总是高于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高钾血症患者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增大B.胰岛B细胞受损可导致血浆K+浓度升高C.高钾血症患者的心肌细胞对刺激的敏感性改变D.用胰岛素治疗高钾血症,需同时注射葡萄糖√已知胞内K+浓度总是高于胞外,高钾血症患者细胞外的K+浓度高于正常个体,因此患者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减小,A错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由于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入K+,因此胰岛素分泌减少会导致血浆K+浓度升高,B正确;高钾血症患者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容易产生兴奋,因此对刺激的敏感性发生改变,C正确;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入K+,使血浆K+浓度恢复正常,同时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因此用胰岛素治疗高钾血症时,为防止出现胰岛素增加导致的低血糖,需同时注射葡萄糖,D正确。返回兴奋传导中电表指针偏转问题及实验探究< 考点二 >必备知识整合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电表指针偏转问题(1)刺激a点, 点先兴奋, 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 的偏转。(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表指针 偏转。bd两次方向相反不发生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电表指针偏转问题(1)刺激b点(ab=bd),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率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所以 点先兴奋, 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 的偏转。(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表指针 偏转。小于ad两次方向相反只发生一次3.电刺激法探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预实验:在E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观察效应器A的效应。实验结果:若效应器A产生效应,说明反射弧的结构是完整的。(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单向(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双向4.药物阻断实验探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探究某药物(如麻醉药)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阻断在突触处的传递,可分别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上或置于突触处,依据其能否产生“阻断”效果作出合理推断。考向四 兴奋传递中电表指针偏转次数的判断7.(2025·十堰月考)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与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不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两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乙指针各偏转一次√迁移应用评价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不发生偏转,A错误。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错误。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一次,C错误。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正确。8.图1是神经纤维上电位测量示意图,图2是某神经纤维由静息→兴奋→恢复静息电位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未刺激时图1测量的是图2的静息电位,约为-70 mVB.适宜刺激后图1显示的是电流表指针第二次的偏转C.适宜刺激后图1可测量动作电位,其最大值不会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增加D.图2中①处仅有Na+大量内流,③④处仅有K+大量外流√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侧,在静息时,膜外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都是0,故未刺激时图1测量的不是静息电位,A错误;受到刺激的部位会先变成内正外负的电位,所以在左边给予刺激,指针先往左偏转再往右偏转,因此图1显示的是电流表指针第一次的偏转,B错误;适宜刺激后图1测量的是动作电位,最大值约为+30 mV,动作电位大小不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增加,C正确;图2的①处为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主要表现为Na+的大量内流,同时还存在其他离子的内流,③④处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除了有K+大量外流外,还有其他离子外流,D错误。考向五 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实验探究9.利用灵敏电流计、神经纤维及神经纤维—肌肉标本可探究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图中的刺激强度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不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B.图2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C.利用图3装置可以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还是双向传导D.若图1中刺激点改为c点,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不能说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图1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的原因: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向右传导时,先到b点,此时d点是静息电位,指针向左偏转;当动作电位再传到d点时,b点恢复静息电位,指针再向右偏转,方向相反,只能说明兴奋向右传导,A正确。若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向左和向右双向传导时,先到b点,此时d点是静息电位,指针向左偏转;当动作电位再传到d点时,b点恢复静息电位,指针再向右偏转,方向相反,即图2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能说明兴奋双向传导,B正确。利用图3装置,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向左向右双向传导时,向左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向右肌肉收缩,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还是单向传导,C正确。若图1中刺激点改为c点,bc=cd,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向左向右双向传导时,同时到达b、d点,指针不偏转,说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D错误。10.科学工作者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及突触间传递的情况,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图中c点位于灵敏电流计①两条接线的中点,且X=Y。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为____电位。若刺激b点,电流计①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转方向和次数);若刺激c点,电流计①指针________。负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不偏转若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导致电流计的两极不同时兴奋,电流计①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若刺激c点,电流计①的两个电极将同时发生兴奋,电流计①指针不会发生偏转。(2)若利用电流计②验证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请注明刺激的位点、指针偏转的情况):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兴奋可以从A传到B;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兴奋不能从B传到A。刺激d(或a或b或c)点,电流计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e点,电流计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刺激d(或a或b或c)点,电流计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兴奋可以由A传到B;刺激e点,电流计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说明兴奋不能由B传到A。(3)请利用电流计①②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于其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刺激d点,观察电流计①②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先后顺序电流计①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早于电流计②顺序。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快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故电流计①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早于电流计②。根据已知条件,利用电流计①②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其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实验思路为刺激d点,观察电流计①②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先后一、过教材1.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产生和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E.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F.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G.在静息电位的形成和恢复过程中,K+只能从膜内流向膜外H.反射活动进行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I.内环境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J.动作电位峰值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内的K+外流,呈现外正内负的电位状态,A错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该过程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错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D错误;Na+浓度的大小与动作电位有关,当内环境Na+浓度增大,神经元兴奋时,Na+内流更多,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I错误;动作电位的大小与有效刺激的强弱无关,只要达到了有效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就会产生,J错误。2.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B.大多数神经递质都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释放主要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C.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需要消耗能量,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不需要消耗能量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E.突触后膜识别神经递质后,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F.发挥作用后的神经递质会被降解或回收G.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都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H.神经递质都是蛋白质,神经递质可为突触后膜受体提供能量,从而使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I.兴奋传至突触后膜时会发生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换J.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快K.抑制性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胞吐主要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错误;一般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D错误;突触后膜识别神经递质后,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E错误;大多数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腺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G错误;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乙酰胆碱、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可见神经递质不一定是蛋白质,神经递质属于信息分子,不可为突触后膜受体提供能量,H错误;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I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所以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慢,J错误。二、过高考1.(2023·全国乙,30节选)神经元未兴奋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可测得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 。K+外流2.(2024·甘肃,18节选)为了探究神经和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电信号还是化学信号,科学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制备A、B两个离体蛙心,保留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剪断支配心脏B的全部神经;②用适当的溶液对蛙的离体心脏进行灌流使心脏保持正常收缩活动,心脏A输出的液体直接进入心脏B。刺激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心脏A的收缩变慢变弱,预测心脏B的收缩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弱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随灌流液在一定时间后到达心脏B,使心脏B跳动变慢3.(2020·山东,22节选)(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 ,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 。(2)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触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Na+通道开放,Na+内流产生兴奋4.(2021·湖北,23节选)秀丽短杆线虫在不同食物供给条件下吞咽运动调节的一个神经环路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图中A是食物感觉神经元,B、D是中间神经元,C是运动神经元。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馈神经环路中,信号处理方式为去兴奋,其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神经元的活动对B神经元有抑制作用,使D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进而使A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返回课时精练对一对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A C A B C A B题号 9答案 D(1)突触小泡 减少 (2)降低 丙 (3)负反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CD10.23456789101112答案1(1)胞吐 (2)收缩 化学 电 (3)Ach 收缩加剧 (4)①C5a的抗体能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C5a的抗体不能与受体C5aR1结合,不能激活巨噬细胞,减少对运动神经元的攻击而造成的损伤 ②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强,大量吸水会导致细胞破裂11.23456789101112答案1(1)ac 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对Na+通透性增加、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2)①如图所示 ②a.神经细胞膜内外会发生膜电位变化 b.当刺激强度逐渐增大,膜电位改变幅度增大 ③不具有 (3)增大阈下刺激的频率,也能产生动作电位(4)减小12.23456789101112答案1一、选择题1.(2021·湖北,17)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 mmol·L-1,细胞外液约为4 mmol·L-1。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呈正相关。当细胞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到一定值(阈值)时,神经细胞兴奋。离体培养条件下,改变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Cl浓度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K+浓度为4 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难以兴奋B.当K+浓度为150 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容易兴奋C.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K+外流增加,导致细胞兴奋D.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123456789101112答案√123456789101112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 mmol·L-1,胞外液约为4 mmol·L-1,当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浓度为4 mmol·L-1时,和正常情况一样,K+外流不变,细胞的兴奋性不变,A错误;当K+浓度为150 mmol·L-1时,细胞外K+浓度增加,K+外流减少,细胞容易兴奋,B错误;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细胞外K+浓度增加,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C错误,D正确。答案2.(2020·山东,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123456789101112答案123456789101112K+通过K+通道内流产生兴奋,属于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不消耗ATP,因此静息状态时,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B正确;听觉的产生过程仅仅到达了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正确。答案3.(2021·江苏,6)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兴奋则会引起c的兴奋B.b兴奋使c内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C.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D.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123456789101112答案123456789101112答案a兴奋可能会使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或者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则会引起c的兴奋或者抑制,A错误;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Na+内流,B错误;一些简单的脊髓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失去脑的调控作用,一些脊髓反射活动依然能完成,D错误。神经元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c,神经元a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b,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正确;4.(2021·海南,9)去甲肾上腺素(NE)是一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重摄取或被酶降解。临床上可用特定药物抑制NE的重摄取,以增加突触间隙的NE浓度来缓解抑郁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E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引发动作电位B.NE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形式传递信息C.该药物通过与NE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发挥作用D.NE能被突触前膜重摄取,表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可双向传递123456789101112√答案123456789101112据题干信息可知,增加突触间隙的NE浓度可以缓解抑郁症状,故推测NE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引发动作电位,A正确;NE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的,B错误;结合题意可知,该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抑制NE的重摄取,而重摄取的部位是突触前膜,故该药物作用于突触前膜,C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答案√5.(2024·甘肃,9)图甲是记录蛙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实验示意图。在图示位置给予一个适宜电刺激,可通过电极1和2在电位记录仪上记录到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如果在电极1和2之间的M点阻断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给予同样的电刺激时记录到的电位变化图是123456789101112答案123456789101112答案观察图甲,在坐骨神经左侧给予一个适宜的电刺激,由于兴奋先到达电极1,后到达电极2,因此电位记录仪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可通过电极1和2在电位记录仪上记录到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如果在电极1和2之间的M点阻断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兴奋只能传导至电极1,无法传导至电极2,只发生一次偏转,对应的图形应是图乙中的前半段,B符合题意。6.若电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位置,可检测到一次电位变化,如图甲、乙中的正常曲线。若在某一时刻(处理点),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发生不同的变化,如图甲、乙中的虚线所示。下列关于处理方式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利用某种药物阻断了Na+通道B.图甲将神经纤维置于稍 低浓度的K+溶液中C.图乙利用某种药物阻断了K+通道D.图乙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123456789101112答案123456789101112答案若利用某种药物阻断Na+通道,膜外Na+不能内流,导致神经纤维不能形成动作电位,A错误;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神经纤维所处溶液中K+浓度降低,对动作电位峰值无影响,B错误;123456789101112答案若利用某种药物阻断K+通道,膜内K+不能外流,产生动作电位后不能恢复静息电位,对应图乙中虚线,C正确;若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Na+内流量减少,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变小,对应图甲中虚线,D错误。7.图1为神经系统两个轴突末梢连在一根神经纤维上的结构,当兴奋沿轴突向下传递时,两个轴突末梢分别释放神经递质a和b,从而引起离子x、y流向神经纤维内,最后在神经纤维膜内的A、B、C、D处测得膜电位情况如图2和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答案A.b是抑制性递质,释放b的神经元自身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B.离子x是阴离子,离子y是阳离子C.①④运输离子x、y不需要能量,y需要与④结合D.兴奋在突触前、后神经元间的传递有一定的延迟,与神经递质主动运输出突触前膜、扩散到突触后膜有关√123456789101112答案123456789101112答案递质a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形成动作电位,所以x是阳离子,a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而当递质b与突触后膜结合,突触后膜保持静息电位,所以y是阴离子,b是抑制性神经递质,A正确,B错误;x、y这些离子都是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纤维,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C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D错误。8.(2022·山东,9)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123456789101112答案123456789101112答案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根据题图可知,甲、丙的作用都是使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且甲、丙都可以治疗这种疾病,推测乙的作用也是使NE增多;图中乙可以抑制α受体的作用,故推测NE与α受体结合后抑制NE释放,即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B错误;123456789101112答案NE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C正确;NE与突触后膜的β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9.吗啡通过激活感觉神经突触前膜上的相关受体,引起一系列反应,使致痛物质释放减少,最终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的传递,产生镇痛作用,但具有成瘾性。科学家为研究新型镇痛药,设计了实验装置并建立了痛觉产生的神经通路模型(图丁)。科学家发现河鲀毒素(TTX)可以特异性且快速阻断Na+通道,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来镇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答案A.静息时,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则电表Ⅰ的指针右偏幅度增大B.刺激P点,电表Ⅰ和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分别为图乙和图丙C.停用TTX后刺激P点,电表Ⅰ指针偏转幅度变大,最大处Q点膜内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D.X物质可代表吗啡,长期使用吗啡后突然停止,会使得致痛物质释放量迅速增加123456789101112√答案123456789101112答案电表Ⅰ两电极位于神经纤维膜的内外侧,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则K+外流速度减慢,则电表Ⅰ的指针右偏幅度减小,A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刺激P点,兴奋只能传到Q点、R点,不能传到S点,所以电表Ⅰ、Ⅱ的指针均只能发生1次偏转,电表Ⅰ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丙不同,B错误;123456789101112答案河鲀毒素(TTX)可以特异性且快速阻断Na+通道,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若停用TTX后刺激P点,Na+通道打开,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电表Ⅰ指针偏转幅度变大,但指针偏转幅度最大处Q点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C错误;123456789101112答案图丁中X物质可代表吗啡,吗啡通过激活感觉神经突触前膜上的相关受体,引起一系列反应,使致痛物质释放减少,最终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的传递,产生镇痛作用,长期使用吗啡后突然停止,会使得致痛物质释放量迅速增加,D正确。二、非选择题10.(2020·天津,14)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如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123456789101112答案据图回答:(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突触小泡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填“增加”或“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123456789101112答案减少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前膜(图中的甲膜)时,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会释放神经递质(图中的谷氨酸)到突触间隙。图中信息显示,甲膜上的Ca2+通道开放有利于Ca2+进入突触小体中(或甲膜内),促进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而突触间隙中的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甲膜上Ca2+通道开放,导致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123456789101112答案(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_膜。降低123456789101112答案丙由图中信息可知,内源性大麻素与AC细胞膜(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甘氨酸的释放,导致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的活化程度降低。AC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BC细胞膜,所以丙膜是突触前膜。123456789101112答案(3)上述_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负反馈123456789101112答案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图中三种细胞之间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两种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密切相关。123456789101112答案(4)(多选)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 C.甘氨酸受体 D.Ca2+通道CD123456789101112答案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甘氨酸受体和Ca2+通道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123456789101112答案11.(2022·海南,17)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轴突末梢中突触小体内的Ach通过_____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123456789101112答案胞吐(2)突触间隙的Ach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将兴奋传递到肌细胞,从而引起肌肉______,这个过程需要______信号到______信号的转换。(3)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活性。OPI中毒者的突触间隙会积累大量的______,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_________。123456789101112答案收缩化学电Ach收缩加剧123456789101112答案AchE能将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若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活性,则导致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速率减慢,使突触间隙中会积累大量的Ach,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收缩加剧。(4)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如图所示,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为C5a和C5b,两者发挥不同作用。①C5a与受体C5aR1结合后激活巨噬细胞,后者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因此C5a-C5aR1信号通路在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论上使用C5a的抗体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答案能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C5a的抗体不能与受体C5aR1结合,不能激活巨噬细胞,减少对运动神经元的攻击而造成的损伤C5a的抗体123456789101112答案C5a的抗体可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使C5a不能与受体C5aR1结合,进而不能激活巨噬细胞,降低对运动神经元的攻击而导致的损伤,因此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导致肌细胞破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答案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强,大量吸水会导致细胞破裂123456789101112答案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大量离子的进入导致肌细胞渗透压增加,从而大量吸水导致细胞破裂。(1)图1中______段是Na+内流引起的,其内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024·黄冈阶段练习)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现象: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给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阈刺激)。若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动作电位就不会产生(无);当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其幅度便达到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而增大(全)。123456789101112答案ac刺激时,细胞对Na+通透性增加、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检测膜电位时,需将微电极置于同一处膜的内外两侧。(2)某同学提出,如果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神经纤维处是否就没有电位变化呢?①请用下列材料用具在图2方框内绘制实验检测图123456789101112答案答案 如图所示②记录结果如图3,分析该图:当给予神经纤维的刺激强度低于阈刺激时,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1~5刺激强度逐渐增大,其中5刺激强度超过阈刺激强度。123456789101112答案神经细胞膜内外会发生膜电位变化当刺激强度逐渐增大,膜电位改变幅度增大123456789101112答案1~4刺激强度都低于阈刺激,并逐渐增大。根据图3结果可知,神经细胞膜内外会发生膜电位变化;并且随着刺激强度的逐渐增大,膜电位改变的幅度也增大。③经查阅资料,阈下强度的刺激使膜形成的电位为电紧张电位。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电紧张电位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全或无”现象,而具有等级性。123456789101112答案不具有阈下刺激可以引起电位的变化,而且阈下刺激强度越大,电位的改变幅度也逐渐增大,故电紧张电位不具有“全或无”现象。据图中信息可知,两次阈下刺激的时间间隔缩短,即增大阈下刺激的频率,也能产生动作电位。(3)如图4表示进行阈下刺激(强度相同)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答案增大阈下刺激的频率,也能产生动作电位(4)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可以使神经纤维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更高。123456789101112答案减小返回第八单元 课时练34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选择题1~4题,每小题5分,5~9题,每小题6分,共50分。一、选择题1.(2021·湖北,17)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 mmol·L-1,细胞外液约为4 mmol·L-1。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呈正相关。当细胞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到一定值(阈值)时,神经细胞兴奋。离体培养条件下,改变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Cl浓度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K+浓度为4 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难以兴奋B.当K+浓度为150 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容易兴奋C.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K+外流增加,导致细胞兴奋D.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2.(2020·山东,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3.(2021·江苏,6)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兴奋则会引起c的兴奋B.b兴奋使c内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C.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D.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4.(2021·海南,9)去甲肾上腺素(NE)是一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重摄取或被酶降解。临床上可用特定药物抑制NE的重摄取,以增加突触间隙的NE浓度来缓解抑郁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E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引发动作电位B.NE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形式传递信息C.该药物通过与NE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发挥作用D.NE能被突触前膜重摄取,表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可双向传递5.(2024·甘肃,9)图甲是记录蛙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实验示意图。在图示位置给予一个适宜电刺激,可通过电极1和2在电位记录仪上记录到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如果在电极1和2之间的M点阻断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给予同样的电刺激时记录到的电位变化图是( )6.若电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位置,可检测到一次电位变化,如图甲、乙中的正常曲线。若在某一时刻(处理点),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发生不同的变化,如图甲、乙中的虚线所示。下列关于处理方式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利用某种药物阻断了Na+通道B.图甲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K+溶液中C.图乙利用某种药物阻断了K+通道D.图乙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7.图1为神经系统两个轴突末梢连在一根神经纤维上的结构,当兴奋沿轴突向下传递时,两个轴突末梢分别释放神经递质a和b,从而引起离子x、y流向神经纤维内,最后在神经纤维膜内的A、B、C、D处测得膜电位情况如图2和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是抑制性递质,释放b的神经元自身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B.离子x是阴离子,离子y是阳离子C.①④运输离子x、y不需要能量,y需要与④结合D.兴奋在突触前、后神经元间的传递有一定的延迟,与神经递质主动运输出突触前膜、扩散到突触后膜有关8.(2022·山东,9)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9.吗啡通过激活感觉神经突触前膜上的相关受体,引起一系列反应,使致痛物质释放减少,最终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的传递,产生镇痛作用,但具有成瘾性。科学家为研究新型镇痛药,设计了实验装置并建立了痛觉产生的神经通路模型(图丁)。科学家发现河鲀毒素(TTX)可以特异性且快速阻断Na+通道,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来镇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静息时,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则电表Ⅰ的指针右偏幅度增大B.刺激P点,电表Ⅰ和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分别为图乙和图丙C.停用TTX后刺激P点,电表Ⅰ指针偏转幅度变大,最大处Q点膜内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D.X物质可代表吗啡,长期使用吗啡后突然停止,会使得致痛物质释放量迅速增加二、非选择题10.(14分)(2020·天津,14)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如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_____膜。(3)上述____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4)(多选)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C.甘氨酸受体 D.Ca2+通道11.(18分)(2022·海南,17)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轴突末梢中突触小体内的Ach通过_____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2)突触间隙的Ach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将兴奋传递到肌细胞,从而引起肌肉______,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信号到______信号的转换。(3)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活性。OPI中毒者的突触间隙会积累大量的________,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____________。(4)(6分)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如图所示,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为C5a和C5b,两者发挥不同作用。①C5a与受体C5aR1结合后激活巨噬细胞,后者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因此C5a-C5aR1信号通路在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论上使用C5a的抗体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导致肌细胞破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8分)(2024·黄冈阶段练习)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现象: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给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阈刺激)。若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动作电位就不会产生(无);当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其幅度便达到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而增大(全)。(1)图1中____________段是Na+内流引起的,其内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0分)某同学提出,如果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神经纤维处是否就没有电位变化呢?①请用下列材料用具在图2方框内绘制实验检测图②记录结果如图3,分析该图:当给予神经纤维的刺激强度低于阈刺激时,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1~5刺激强度逐渐增大,其中5刺激强度超过阈刺激强度。③经查阅资料,阈下强度的刺激使膜形成的电位为电紧张电位。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电紧张电位_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全或无”现象,而具有等级性。(3)如图4表示进行阈下刺激(强度相同)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可以使神经纤维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更高。答案精析1.D [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 mmol·L-1,胞外液约为4 mmol·L-1,当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浓度为4 mmol·L-1时,和正常情况一样,K+外流不变,细胞的兴奋性不变,A错误;当K+浓度为150 mmol·L-1时,细胞外K+浓度增加,K+外流减少,细胞容易兴奋,B错误;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细胞外K+浓度增加,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C错误,D正确。]2.A [K+通过K+通道内流产生兴奋,属于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不消耗ATP,因此静息状态时,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B正确;听觉的产生过程仅仅到达了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正确。]3.C [a兴奋可能会使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或者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则会引起c的兴奋或者抑制,A错误;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Na+内流,B错误;神经元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c,神经元a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b,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正确;一些简单的脊髓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失去脑的调控作用,一些脊髓反射活动依然能完成,D错误。]4.A [据题干信息可知,增加突触间隙的NE浓度可以缓解抑郁症状,故推测NE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引发动作电位,A正确;NE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的,B错误;结合题意可知,该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抑制NE的重摄取,而重摄取的部位是突触前膜,故该药物作用于突触前膜,C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5.B [观察图甲,在坐骨神经左侧给予一个适宜的电刺激,由于兴奋先到达电极1,后到达电极2,因此电位记录仪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可通过电极1和2在电位记录仪上记录到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如果在电极1和2之间的M点阻断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兴奋只能传导至电极1,无法传导至电极2,只发生一次偏转,对应的图形应是图乙中的前半段,B符合题意。]6.C [若利用某种药物阻断Na+通道,膜外Na+不能内流,导致神经纤维不能形成动作电位,A错误;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神经纤维所处溶液中K+浓度降低,对动作电位峰值无影响,B错误;若利用某种药物阻断K+通道,膜内K+不能外流,产生动作电位后不能恢复静息电位,对应图乙中虚线,C正确;若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Na+内流量减少,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变小,对应图甲中虚线,D错误。]7.A [递质a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形成动作电位,所以x是阳离子,a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而当递质b与突触后膜结合,突触后膜保持静息电位,所以y是阴离子,b是抑制性神经递质,A正确,B错误;x、y这些离子都是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纤维,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C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D错误。]8.B [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根据题图可知,甲、丙的作用都是使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且甲、丙都可以治疗这种疾病,推测乙的作用也是使NE增多;图中乙可以抑制α受体的作用,故推测NE与α受体结合后抑制NE释放,即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B错误;NE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C正确;NE与突触后膜的β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9.D [电表Ⅰ两电极位于神经纤维膜的内外侧,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则K+外流速度减慢,则电表Ⅰ的指针右偏幅度减小,A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刺激P点,兴奋只能传到Q点、R点,不能传到S点,所以电表Ⅰ、Ⅱ的指针均只能发生1次偏转,电表Ⅰ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丙不同,B错误;河鲀毒素(TTX)可以特异性且快速阻断Na+通道,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若停用TTX后刺激P点,Na+通道打开,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电表Ⅰ指针偏转幅度变大,但指针偏转幅度最大处Q点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C错误;图丁中X物质可代表吗啡,吗啡通过激活感觉神经突触前膜上的相关受体,引起一系列反应,使致痛物质释放减少,最终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的传递,产生镇痛作用,长期使用吗啡后突然停止,会使得致痛物质释放量迅速增加,D正确。]10.(1)突触小泡 减少 (2)降低 丙 (3)负反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CD解析 (1)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前膜(图中的甲膜)时,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会释放神经递质(图中的谷氨酸)到突触间隙。图中信息显示,甲膜上的Ca2+通道开放有利于Ca2+进入突触小体中(或甲膜内),促进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而突触间隙中的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甲膜上Ca2+通道开放,导致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知,内源性大麻素与AC细胞膜(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甘氨酸的释放,导致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的活化程度降低。AC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BC细胞膜,所以丙膜是突触前膜。(3)图中三种细胞之间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两种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密切相关。(4)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甘氨酸受体和Ca2+通道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11.(1)胞吐 (2)收缩 化学 电 (3)Ach 收缩加剧 (4)①C5a的抗体能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C5a的抗体不能与受体C5aR1结合,不能激活巨噬细胞,减少对运动神经元的攻击而造成的损伤 ②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强,大量吸水会导致细胞破裂解析 (3)AchE能将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若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活性,则导致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速率减慢,使突触间隙中会积累大量的Ach,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收缩加剧。(4)①C5a的抗体可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使C5a不能与受体C5aR1结合,进而不能激活巨噬细胞,降低对运动神经元的攻击而导致的损伤,因此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大量离子的进入导致肌细胞渗透压增加,从而大量吸水导致细胞破裂。12.(1)ac 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对Na+通透性增加、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2)①如图所示 ②a.神经细胞膜内外会发生膜电位变化 b.当刺激强度逐渐增大,膜电位改变幅度增大③不具有 (3)增大阈下刺激的频率,也能产生动作电位(4)减小解析 (2)①检测膜电位时,需将微电极置于同一处膜的内外两侧。②1~4刺激强度都低于阈刺激,并逐渐增大。根据图3结果可知,神经细胞膜内外会发生膜电位变化;并且随着刺激强度的逐渐增大,膜电位改变的幅度也增大。③阈下刺激可以引起电位的变化,而且阈下刺激强度越大,电位的改变幅度也逐渐增大,故电紧张电位不具有“全或无”现象。(3)据图中信息可知,两次阈下刺激的时间间隔缩短,即增大阈下刺激的频率,也能产生动作电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八单元 第34课时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docx 第八单元 第34课时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pptx 第八单元 课时练34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