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36课时 激素与内分泌调节及激素调节的过程(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生物学大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第36课时 激素与内分泌调节及激素调节的过程(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生物学大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源简介

第36课时 激素与内分泌调节及激素调节的过程
课标要求 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2.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考情 分析 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2023·全国乙·T4 2023·新课标·T8 2022·湖北·T21 2022·江苏·T22 2022·北京·T9 2021·福建·T4 2021·全国乙·T31 2021·全国甲·T4 2021·重庆·T14
2.血糖平衡的调节 2024·北京·T8 2024·山东·T9 2024·重庆·T17 2024·湖南·T19 2024·河北·T8 2024·湖北·T12 2023·山东·T22 2023·江苏·T21 2023·广东·T8 2023·重庆 T8 2022·海南·T14 2021·江苏·T21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 2024·江西·T7 2024·全国甲·T4 2024·广东·T7 2023·湖南·T10 2023·北京·T9 2023·海南·T17 2022·全国乙·T30 2022·河北·T10 2022·北京·T9 2022·重庆·T9 2021·湖北·T8 2021·辽宁·T21
考点一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的实验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2.激素调节的概念
由__________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________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3.腺体的种类
[注意] 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前者分泌胰液,后者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
4.激素研究的实例
(1)胰岛素的发现
①实验方法:结扎法、摘除法
②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论:胰腺中的胰岛产生的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
①实验方法:摘除法、移植法
②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论:动物________分泌睾酮,维持雄性特征。
5.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由相对独立的______________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2)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主要功能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多肽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_______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垂体 蛋白质 调节生长发育等,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多肽 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____、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_______等
肾上腺 皮质 醛固酮、皮质醇等 类固醇 调节_______代谢和有机物代谢
髓质 氨基酸衍生物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毛细血管收缩;促进肝糖原分解等
胰岛 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_______血糖浓度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_______血糖浓度
睾丸 雄激素(主要是睾酮) 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
卵巢 雌激素、孕激素等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
(3)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共同调节机体活动,包括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调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2017·全国Ⅱ,5D)(  )
(2)一种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激素(2023·湖南,10A)(  )
(3)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2022·北京,9C)(  )
(4)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2020·全国Ⅰ,3C)(  )
(5)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2019·全国Ⅰ,4D)(  )
激素研究的实例
1.胰腺中的胰岛产生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的浓度,维持血糖平衡。如图是班廷和助手贝斯特研究胰岛素时所做的实验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直接将胰腺进行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射给糖尿病模型狗,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糖尿病模型狗的血糖水平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班廷将结扎胰管后制备的提取液饲喂给患糖尿病的狗,________(填“能”或“不能”)降低糖尿病狗的血糖浓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验证甲状腺激素对狗生长发育的作用,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1.不同的动物激素补充方式
2.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
(1)基本思路
(2)实验方法
摘除法 摘除相应腺体,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
饲喂法 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
注射法 向动物体内注射某激素,适用于各种激素
考向一 动物激素的种类、化学本质及作用
1.(2023·全国乙,4)激素调节是哺乳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可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C.胸腺可分泌胸腺激素,也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
D.促甲状腺激素可经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
2.(2024·洛阳模拟)激素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物质。下列关于激素类药物在实践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促甲状腺激素
B.在渔业生产中,通常是给雌雄亲鱼注射性激素类药物,有利于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
C.运动员服用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可提高运动速度,但运动比赛中禁止使用
D.对侏儒症患者注射适量的生长激素,可增加身体高度
考向二 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
3.(2024·武汉联考)某科学家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当幼兔出生后,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殖器表现,实验结果如表。
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
未做手术 手术后
XY 雄性 雌性
XX 雌性 雌性
据此可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时,胚胎发育为雌性
B.可增设实验: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给予一定量睾酮,观察胚胎发育后性别
C.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看,本实验和增设实验应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D.从实验结果来看,本实验同时证明了生物的性状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控制
4.(2024·唐山模拟)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利用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
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物质分组离体培养,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实验设计如表所示,a组为对照组,已知e组培养的软骨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组别 a b c d e
培养液中添加的物质 无 GH IGF-1 正常小鼠去垂体一段时间后的血清 ?
A.根据图示可以确定软骨细胞具有GH受体和IGF-1受体
B.促进软骨细胞生长过程中,GH和IGF-1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C.与a组比较,b、c、d三组中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的是d组
D.e组培养液中添加的物质是正常小鼠去垂体并注射GH一段时间后的血清
考点二 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1)调节中枢——____________的相关区域。
(2)调节方式——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3)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提醒] ①血糖平衡的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主要依靠激素调节;②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③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胰岛素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3.反馈调节
(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________,反过来又作为____________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实例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
(3)调节类型
①正反馈调节: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
②负反馈调节: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在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4)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1)禁食初期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胰岛A细胞使血糖回升(2024·黑吉辽,10B)(  )
(2)γ-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胰岛A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B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021·山东,8A)(  )
(3)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2020·江苏,12C)(  )
(4)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2020·江苏,12D)(  )
(5)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2021·浙江1月选考,17D)(  )
糖尿病的相关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但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临床数据发现,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
(1)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一定是糖尿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通过注射胰岛素对因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引发的糖尿病进行治疗?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图示,请你分析糖尿病病人“多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糖尿病有向发病率高、发病年龄低发展的趋势,请结合上述资料分析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来避免患糖尿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尿病的症状及分析
考向三 血糖平衡的调节
5.(2024·河北,8)甲状腺激素在肝脏中激活其β受体,使机体产生激素G,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与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相抗衡
B.甲状腺激素能升高血糖,也可通过激素G间接降低血糖
C.血糖浓度变化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但不能负反馈调节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
D.激素G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属于体液调节
6.(2023·福建,12)饮食和运动会影响机体血糖平衡,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异常会影响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水平,导致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为研究有氧运动方式对高脂高糖饮食小鼠血糖的影响,科研人员对小鼠进行分组实验,9周后测定血液和肝脏中相关指标,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葡萄糖/(mmol·L-1) 胰岛素/(mIU·L-1) NF-κB相对磷酸化水平
a组:正常喂养 7.29 9.69 0.3
b组:高脂高糖喂养 9.85 21.94 0.9
c组:高脂高糖喂养+连续有氧运动 8.62 16.21 0.7
d组:高脂高糖喂养+间歇有氧运动 8.03 14.52 0.5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导致小鼠肝脏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减少
B.高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刺激了胰岛A细胞,导致b组小鼠血糖浓度变高
C.小鼠NF-κB磷酸化水平下降会减弱肝脏中GLUT4转运葡萄糖的能力
D.实验结果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较好的运动方式是间歇有氧运动
考点三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模型
(2)分级调节
2.激素调节的特点
(1)激素调节的特点
[提醒] ①分泌激素的细胞本身也可能是其分泌激素的靶细胞。
②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直接原因是只有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有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根本原因是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③激素只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但并非只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激素产生后,可随血液流经全身各处。
④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能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信息分子发挥调节作用。
⑤激素的受体不都在细胞膜上,如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
a.蛋白质类激素的受体一般分布在细胞膜上
b.类固醇类激素的受体一般分布在细胞内
(2)动物激素、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区别
比较项目 激素 酶 抗体 神经递质
化学本质 蛋白质、多肽类;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球蛋白 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等
产生细胞 活细胞 浆细胞 神经细胞
作用部位 细胞内、外 内环境
作用 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改变靶细胞的代谢状况 唯一功能为催化,即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与抗原结合 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兴奋或抑制
作用后的变化 不发生改变 被降解
(1)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降低,甲状腺肿大(2023·北京,9D)(  )
(2)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2020·山东,8D)(  )
(3)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识别细胞膜上的受体(2023·湖南,10D)(  )
(4)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2021·山东,8D)(  )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甲状腺激素是临床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检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患者甲状腺疾病的类型。
(1)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样检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TRH,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的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表。由该结果可以推测甲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TSH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甲 2 29
乙 1 2
(3)给小白鼠注射TSH,会使下丘脑的TRH分泌减少。基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认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1认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2认为 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四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
7.(2022·河北,10)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TH)及其受体(TR)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需不断产生TH才能使其含量维持动态平衡
B.TH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其分泌导管堵塞会导致机体代谢和耗氧下降
C.若下丘脑和垂体中的TR不能识别TH,会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
D.缺碘地区的孕妇需要适量补充碘,以降低新生儿呆小症的发病率
8.(2024·江西,7)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冷库后,机体可通过分泌糖皮质激素调节代谢(如图)以适应冷环境。综合激素调节的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垂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级调节
一、过教材
1.下列有关常见动物激素或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胰腺分泌
B.给公鸡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以证明睾丸分泌雄激素的实验,运用的是“减法原理”
C.肾上腺、垂体、甲状腺、睾丸、胰岛等都是内分泌腺
D.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E.促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F.幼年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增多,二者共同促进个体的生长
G.在性发育期,女性卵巢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雌激素增多,激发雌性周期
H.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不可以口服
2.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过程和特点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其中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B.胰岛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
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合成和脂肪分解,胰岛素可抑制肝糖原合成和脂肪分解
D.较高的血糖浓度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
E.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F.某病人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G.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产生TRH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TSH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这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
H.食物中缺碘会导致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
I.垂体可分泌促性腺激素,给雌、雄亲鱼的饲料里添加促性腺激素类药物,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的成熟
J.激素可以随体液定向运输到作用部位
K.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被回收然后重复利用
L.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
二、过高考
1.(2024·贵州,18节选)食糜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使胰液大量分泌。为验证该激素能促进胰腺大量分泌胰液,以健康狗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山东,23节选)消化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种作用即可)。
3.(2020·全国Ⅰ,31节选)给大鼠注射药物W,饲养一段时间后,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由此可推测,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____________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推测大鼠体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国Ⅱ,31节选)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__________________,该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5.(2022·全国乙,30节选)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考点一 整合
1.(1)神经调节 (2)盐酸 胰液 小肠黏膜 分泌 化学物质
2.内分泌器官 激素
3.毛细血管 导管 消化腔
4.(1)③胰岛素 降低血糖的浓度 (2)③睾丸
5.(1)内分泌腺 (2)抗利尿激素 促甲状腺 垂体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代谢 兴奋性 水盐 肾上腺素 升高 降低 类固醇 (3)内环境稳定 生长发育和生殖
判断正误
(1)√ (2)√
(3)× [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4)√
(5)×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提升
1.(1)不能 胰腺提取液中的胰蛋白酶将胰岛素分解
(2)不能 消化道中的蛋白酶会分解胰岛素,使其无法发挥作用
2.(1)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
(2)
评价
1.B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对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减弱,因而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B错误。]
2.C [促甲状腺激素不能口服,且切除了甲状腺后,促甲状腺激素不能促进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故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A错误;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性腺产生性激素,以促进卵子和精子的成熟和排出,因此为了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需要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若直接注射性激素,机体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相关激素,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会导致性腺萎缩,B错误;侏儒症患者已停止生长发育,即使注射生长激素,身高也不会再增长,D错误。]
3.D [由题意可知,生殖系统形成之前摘除睾丸,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个体发育成雌性,说明发育成雄性的个体需要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缺乏该信号时,胚胎发育为雌性,A正确;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会缺乏相应信号,提供睾酮(雄激素)会使胚胎发育为雄性,B正确;本实验和B项的补充实验分别进行了生殖器官的摘除和摘除后补充性激素的操作,即应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C正确;题干中未涉及环境因素对性别发育的影响,D错误。]
4.C [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则b组培养液中添加GH,不能促进软骨细胞生长;d组正常小鼠去垂体后,血清中不含GH,也不含有肝脏细胞分泌的IGF-1,也不能促进软骨细胞生长;c组培养液中添加IGF-1,可促进软骨细胞生长;综上可知,与a组比较,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的是b、d组,C不合理;已知e组培养的软骨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推测e组培养液中添加的物质中应含有IGF-1,GH能够促进肝脏产生IGF-1,结合d组可知,为排除垂体本身的作用,e组添加的物质是正常小鼠去垂体并注射GH一段时间后的血清,D合理。]
考点二 整合
1.肝糖原 脂肪 肝糖原 肌糖原
2.糖原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1)下丘脑 (2)神经-体液 效应器 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3.(1)效果 信息 (2)升高 增加 增加 下降 (4)机体维持稳态
判断正误
(1)√ (2)√
(3)× [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内。]
(4)√
(5)× [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二者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提升
(1)不一定,如一次性吃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
(2)不能。因为这种糖尿病患者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而是由胰岛素受体受损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所致。
(3)血糖升高会导致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因此会出现多尿现象。
(4)注意控制饮食,多运动。
评价
5.C [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所以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与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相抗衡,A正确;甲状腺激素能升高血糖,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状腺激素也可激活肝脏中的β受体,使机体产生激素G,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间接降低血糖,B正确;血糖浓度降低时,会通过调节作用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升高血糖,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血糖升高)会通过负反馈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错误;激素G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通过体液运输实现,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6.A [结合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高脂高糖喂养会导致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上升,导致小鼠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含量都上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进一步分析c、d组可知,有氧运动会降低 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间歇有氧运动降低幅度更大,降血糖效果更明显。因此,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导致小鼠肝脏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减少,A正确;导致b组小鼠血糖浓度变高的原因是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上升,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B错误;小鼠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下降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说明小鼠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下降会增强肝脏中GLUT4转运葡萄糖的能力,C错误;实验主要描述的是高糖高脂引发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现象,符合2型糖尿病类型,D错误。]
考点三 整合
1.(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分级 (负)反馈 促甲状腺激素 (2)垂体 放大 精细调控
2.(1)体液 血液 特异性受体 信使 失活 (2)内分泌细胞 靶器官、靶细胞 突触后膜 失活 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判断正误
(1)× [当甲状腺激素偏低时,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
(2)× [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 [某些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部,如性激素。]
(4)√
提升
(1)内分泌系统疾病多与激素有关,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2)下丘脑 TRH是下丘脑分泌的,注射适量的TRH后,垂体分泌的TSH水平接近正常 垂体 注射适量TRH后,垂体分泌的TSH水平并未明显恢复
(3)①选取生长发育正常且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若干只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它们的基础TRH分泌量。②甲组小鼠摘除垂体,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测定TRH分泌量;乙组小鼠摘除甲状腺,注射适量TSH,测定TRH分泌量。③结果分析:如果仅是甲组小鼠TRH分泌量明显减少,表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如果仅是乙组小鼠TRH分泌量明显减少,则表明垂体分泌的TSH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作用;如果甲、乙两组小鼠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则表明TSH和甲状腺激素对TRH的分泌均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评价
7.B [TH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机体需不断产生TH才能使其含量维持动态平衡,A正确;TH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TH是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B错误;若下丘脑和垂体中的TR不能识别TH,TH的负反馈调节会受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会分泌更多相应的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分泌更多的TH,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C正确;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功能,新生儿缺碘容易因为缺乏甲状腺激素而患呆小症,所以缺碘地区的孕妇需要适量补充碘,D正确。]
8.B [垂体有多种功能,包括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从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且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调节生长发育等,A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由此可知,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B正确;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不能直接作用于肾上腺,C错误;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应该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D错误。]
查落实固基础
一、
1.ABDEFG [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A错误;摘除睾丸体现了“减法原理”,移植睾丸体现了“加法原理”,B错误;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D错误;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E错误;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不是垂体分泌的,F错误;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G错误。]
2.BCEIJKL [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B错误;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而胰岛素作用相反,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C错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负反馈调节,E错误;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添加在饲料里被鱼食用之后会被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效果,I错误;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传递着各种信息,并非定向运输,J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不能被回收然后重复利用,K错误;激素不具有催化的功能,激素的作用是作为信号分子起到调节作用,L错误。]
二、
1.促胰液素 ①选取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未进食健康狗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两组狗的初始胰液分泌量;②向甲组狗的静脉中注射适量的促胰液素,向乙组狗的静脉中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将两组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其胰液分泌量,比较实验前后两组狗的胰液分泌量变化
2.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pH 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 使促胰液素分泌增加
3.胰岛B 大鼠注射药物W后,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体重下降
4.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5.大于 不相同 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共137张PPT)
激素与内分泌调节及激素调节的过程
生物





第36课时
课标要求
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考情分析
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2023·全国乙·T4 2023·新课标·T8 2022·湖北·T21 2022·江苏·T22
2022·北京·T9 2021·福建·T4 2021·全国乙·T31 2021·全国甲·T4
2021·重庆·T14
2.血糖平衡的调节 2024·北京·T8 2024·山东·T9 2024·重庆·T17 2024·湖南·T19
2024·河北·T8 2024·湖北·T12 2023·山东·T22 2023·江苏·T21
2023·广东·T8 2023·重庆 T8 2022·海南·T14 2021·江苏·T21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 2024·江西·T7 2024·全国甲·T4 2024·广东·T7 2023·湖南·T10
2023·北京·T9 2023·海南·T17 2022·全国乙·T30 2022·河北·T10
2022·北京·T9 2022·重庆·T9 2021·湖北·T8 2021·辽宁·T21
考点三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
内容索引
课时精练
考点一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考点二 血糖平衡的调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 考点一 >
必备知识
整合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的实验
神经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盐酸
胰液
小肠
黏膜
分泌
化学物质
2.激素调节的概念
由 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3.腺体的种类
内分泌器官
激素
毛细血管
导管
消化腔
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前者分泌胰液,后者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
4.激素研究的实例
(1)胰岛素的发现
①实验方法:结扎法、摘除法
②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论:胰腺中的胰岛产
生的 可以___________

胰岛素
降低血糖的
浓度
(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
①实验方法:摘除法、移植法
②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论:动物 分泌睾酮,维持雄性特征。
睾丸
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主要功能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多肽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 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 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___________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5.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由相对独立的 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2)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内分泌腺
促甲状腺
垂体
抗利尿激素
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主要功能
垂体 _________ 蛋白质 调节生长发育等,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____
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多肽 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生长激素
甲状
腺激素
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主要功能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 衍生物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 、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 等
肾上腺 皮质 醛固酮、皮质醇等 类固醇 调节 代谢和有机物代谢
髓质 ________ 氨基酸 衍生物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毛细血管收缩;促进肝糖原分解等
胰岛 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血糖浓度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血糖浓度
代谢
兴奋性
水盐
肾上腺素
升高
降低
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主要功能
睾丸 雄激素(主要是睾酮) _______ 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
卵巢 雌激素、孕激素等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
类固醇
(3)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共同调节机体活动,包括维持 、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调控________
等。
内环境稳定
生长发育
和生殖
(1)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2017·全国Ⅱ,5D)(  )
(2)一种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激素(2023·湖南,10A)(  )
(3)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2022·北京,9C)(  )
提示 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
判断正误

(4)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2020·全国Ⅰ,3C)(  )
(5)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2019·全国Ⅰ,4D)(  )
提示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
判断正误
激素研究的实例
1.胰腺中的胰岛产生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的浓度,维持血糖平衡。如图是班廷和助手贝斯特研究胰岛素时所做的实验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关键能力
提升
(1)若直接将胰腺进行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射给糖尿病模型狗, (填“能”或“不能”)使糖尿病模型狗的血糖水平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

(2)若班廷将结扎胰管后制备的提取液饲喂给患糖尿病的狗,
(填“能”或“不能”)降低糖尿病狗的血糖浓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胰腺提取液
中的胰蛋白酶将胰岛素分解
不能
消化道中的蛋白酶会分解胰
岛素,使其无法发挥作用
2.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欲验证甲状腺激素对狗生长发育的作用,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提示 
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
状腺激素
1.不同的动物激素补充方式
拓展延伸
2.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
(1)基本思路
拓展延伸
(2)实验方法
摘除法 摘除相应腺体,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
饲喂法 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
注射法 向动物体内注射某激素,适用于各种激素
考向一 动物激素的种类、化学本质及作用
1.(2023·全国乙,4)激素调节是哺乳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可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C.胸腺可分泌胸腺激素,也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
D.促甲状腺激素可经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

迁移应用
评价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对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减弱,因而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B错误。
2.(2024·洛阳模拟)激素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物质。下列关于激素类药物在实践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促甲状腺激素
B.在渔业生产中,通常是给雌雄亲鱼注射性激素类药物,有利于进行人
工授精和育苗
C.运动员服用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可提高运动速度,但运动比赛中
禁止使用
D.对侏儒症患者注射适量的生长激素,可增加身体高度

促甲状腺激素不能口服,且切除了甲状腺后,促甲状腺激素不能促进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故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A错误;
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性腺产生性激素,以促进卵子和精子的成熟和排出,因此为了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需要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若直接注射性激素,机体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相关激素,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会导致性腺萎缩,B错误;
侏儒症患者已停止生长发育,即使注射生长激素,身高也不会再增长,D错误。
考向二 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
3.(2024·武汉联考)某科学家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当幼兔出生后,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殖器表现,实验结果如表。
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 未做手术 手术后
XY 雄性 雌性
XX 雌性 雌性
据此可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时,
胚胎发育为雌性
B.可增设实验: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给予一定量睾酮,
观察胚胎发育后性别
C.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看,本
实验和增设实验应用了“减
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D.从实验结果来看,本实验同
时证明了生物的性状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控制

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 未做手术 手术后
XY 雄性 雌性
XX 雌性 雌性
由题意可知,生殖系统形成之前摘除睾丸,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个体发育成雌性,说明发育成雄性的个体需要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缺乏该信号时,胚胎发育为雌性,A正确;
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会缺乏相应信号,提供睾酮(雄激素)会使胚胎发育为雄性,B正确;
本实验和B项的补充实验分别进行了生殖器官的摘除和摘除后补充性激素的操作,即应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C正确;
题干中未涉及环境因素对性别发育的影响,D错误。
4.(2024·唐山模拟)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利用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在细
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物质分组离体培养,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实验设计如表所示,a组为对照组,已知e组培养的软骨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组别 a b c d e
培养液中添加的物质 无 GH IGF-1 正常小鼠去垂体一段时间后的血清 ?
A.根据图示可以确定软骨细胞具有GH受体和IGF-1受体
B.促进软骨细胞生长过程中,GH和IGF-1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C.与a组比较,b、c、d三组中软骨
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的是d组
D.e组培养液中添加的物质是正常
小鼠去垂体并注射GH一段时间
后的血清
组别 a b c d e
培养液中添加的物质 无 GH IGF-1 正常小鼠去垂体一段时间后的血清 ?

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则b组培养液中添加GH,
不能促进软骨细胞生长;d组正常小鼠去垂体后,血清中不含GH,也不含有肝脏细胞分泌的IGF-1,也不能促进软骨细胞生长;c组培养液中添加IGF-1,可促进软骨细胞生长;综上可知,与a组比较,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的是b、d组,C不合理;
已知e组培养的软骨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推测e组培养液中添加的物质中应含有IGF-1,GH能够促进肝脏产生IGF-1,结合d组可知,为排除垂体本身的作用,e组添加的物质是正常小鼠去垂体并注射GH一段时间后的血清,D合理。
返回
血糖平衡的调节
< 考点二 >
必备知识
整合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肝糖

脂肪
肝糖原
肌糖原
2.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肝糖
非糖
原分

物质
转变
成糖
(1)调节中枢—— 的相关区域。
(2)调节方式—— 调节。
效应器
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下丘脑
神经-体液
(3)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平衡的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主要依靠激素调节;②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③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胰岛素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3.反馈调节
(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 ,反过来又作为 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实例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
效果
信息
升高
增加
下降
增加
(3)调节类型
①正反馈调节: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
②负反馈调节: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在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4)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________
具有重要意义。
机体维持
稳态
(1)禁食初期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胰岛A细胞使血糖回升
(2024·黑吉辽,10B)(  )
(2)γ-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胰岛A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B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021·山东,8A)(  )
(3)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
(2020·江苏,12C)(  )

判断正误
提示 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内。
×

(4)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020·江苏,12D)(  )
(5)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021·浙江1月选考,17D)(  )
提示 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二者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
判断正误

糖尿病的相关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但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临床数据发现,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
(1)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一定是糖尿病吗?
关键能力
提升
提示 不一定,如一次性吃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
(2)能否通过注射胰岛素对因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引发的糖尿病进行治疗?并说明原因。
提示 不能。因为这种糖尿病患者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而是由胰岛素受体受损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所致。
(3)观察图示,请你分析糖尿病病人“多尿”的原因。
提示 血糖升高会导致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因此会出现多尿现象。
(4)糖尿病有向发病率高、发病年龄低发展的趋势,请结合上述资料分析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来避免患糖尿病?
提示 注意控制饮食,多运动。
糖尿病的症状及分析
归纳总结
考向三 血糖平衡的调节
5.(2024·河北,8)甲状腺激素在肝脏中激活其β受体,使机体产生激素G,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与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相抗衡
B.甲状腺激素能升高血糖,也可通过激素G间接降低血糖
C.血糖浓度变化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但不能负反馈调节升高血糖的激
素分泌
D.激素G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属于体液调节

迁移应用
评价
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所以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与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相抗衡,A正确;
甲状腺激素能升高血糖,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状腺激素也可激活肝脏中的β受体,使机体产生激素G,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间接降低血糖,B正确;
血糖浓度降低时,会通过调节作用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升高血糖,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血糖升高)会通过负反馈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错误;
激素G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通过体液运输实现,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6.(2023·福建,12)饮食和运动会影响机体血糖平衡,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异常会影响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水平,导致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为研究有氧运动方式对高脂高糖饮食小鼠血糖的影响,科研人员对小鼠进行分组实验,9周后测定血液和肝脏中相关指标,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葡萄糖/ (mmol·L-1) 胰岛素/ (mIU·L-1) NF-κB相对
磷酸化水平
a组:正常喂养 7.29 9.69 0.3
b组:高脂高糖喂养 9.85 21.94 0.9
c组:高脂高糖喂养+连续有氧运动 8.62 16.21 0.7
d组:高脂高糖喂养+间歇有氧运动 8.03 14.52 0.5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导致小鼠肝脏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减少
B.高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刺激了胰岛A细胞,导致b组小鼠血糖浓度变高
C.小鼠NF-κB磷酸化水平下降会减弱肝脏中GLUT4转运葡萄糖的能力
D.实验结果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较好的运动方式是间歇有氧运动

组别 葡萄糖/ (mmol·L-1) 胰岛素/ (mIU·L-1) NF-κB相对
磷酸化水平
a组:正常喂养 7.29 9.69 0.3
b组:高脂高糖喂养 9.85 21.94 0.9
c组:高脂高糖喂养+连续有氧运动 8.62 16.21 0.7
d组:高脂高糖喂养+间歇有氧运动 8.03 14.52 0.5
组别 葡萄糖/ (mmol·L-1) 胰岛素/ (mIU·L-1) NF-κB相对
磷酸化水平
a组:正常喂养 7.29 9.69 0.3
b组:高脂高糖喂养 9.85 21.94 0.9
c组:高脂高糖喂养+连续有氧运动 8.62 16.21 0.7
d组:高脂高糖喂养+间歇有氧运动 8.03 14.52 0.5
结合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高脂高糖喂养会导致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上升,导致小鼠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含量都上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进一步分析c、d组可知,有氧运动会降低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间歇有氧运动降低幅度更大,降血糖效果更明显。因此,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导致小鼠肝脏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减少,A正确;
导致b组小鼠血糖浓度变高的原因是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上升,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B错误;
小鼠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下降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说明小鼠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下降会增强肝脏中GLUT4转运葡萄糖的能力,C错误;
实验主要描述的是高糖高脂引发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现象,符合2型糖尿病类型,D错误。
返回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
< 考点三 >
必备知识
整合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模型
分级
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
(负)反馈
促甲状腺
激素
(2)分级调节
垂体
放大
精细调控
2.激素调节的特点
(1)激素调节的特点
血液
特异性受体
失活
信使
体液
①分泌激素的细胞本身也可能是其分泌激素的靶细胞。
②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直接原因是只有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有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根本原因是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③激素只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但并非只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激素产生后,可随血液流经全身各处。
④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能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信息分子发挥调节作用。
⑤激素的受体不都在细胞膜上,如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
a.蛋白质类激素的受体一般分布在细胞膜上
b.类固醇类激素的受体一般分布在细胞内
比较项目 激素 酶 抗体 神经递质
化学本质 蛋白质、多肽类;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球蛋白 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等
产生细胞 ___________ 活细胞 浆细胞 神经细胞
作用部位 _______________ 细胞内、外 内环境 _________
(2)动物激素、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区别
内分泌细胞
靶器官、靶细胞
突触后膜
比较项目 激素 酶 抗体 神经递质
作用 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改变靶细胞的代谢状况 唯一功能为催化,即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与抗原结合 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兴奋或抑制
作用后 的变化 _____ 不发生改变 被降解 __________
_________
失活
被降解或回
收进细胞
(1)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降低,甲状腺肿大(2023·北京,9D)(  )
提示 当甲状腺激素偏低时,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
×
判断正误
(2)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020·山东,8D)(  )
提示 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
(3)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识别细胞膜上的受体(2023·湖南,10D)(  )
提示 某些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部,如性激素。
×
判断正误
(4)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2021·山东,8D)(  )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甲状腺激素是临床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检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患者甲状腺疾病的类型。
(1)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样检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能力
提升
病多与激素有关,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内分泌系统疾
(2)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TRH,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的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表。由该结果可以推测甲病变的部位是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病变的部位是 ,判断依据是

下丘脑
TRH是下丘脑分泌的,注射适量的TRH
后,垂体分泌的TSH水平接近正常
垂体
注射适量TRH后,垂体分泌的TSH水平并未明显恢复
组别 TSH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甲 2 29
乙 1 2
(3)给小白鼠注射TSH,会使下丘脑的TRH分泌减少。基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认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1认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2认为 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提示 ①选取生长发育正常且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若干只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它们的基础TRH分泌量。
②甲组小鼠摘除垂体,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测定TRH分泌量;乙组小鼠摘除甲状腺,注射适量TSH,测定TRH分泌量。
③结果分析:如果仅是甲组小鼠TRH分泌量明显减少,表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如果仅是乙组小鼠TRH分泌量明显减少,则表明垂体分泌的TSH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作用;如果甲、乙两组小鼠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则表明TSH和甲状腺激素对TRH的分泌均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考向四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
7.(2022·河北,10)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TH)及其受体(TR)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需不断产生TH才能使其含量维持动态平衡
B.TH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其分泌导管堵塞会导致机体代谢和耗氧下降
C.若下丘脑和垂体中的TR不能识别TH,会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
D.缺碘地区的孕妇需要适量补充碘,以降低新生儿呆小症的发病率

迁移应用
评价
TH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机体需不断产生TH才能使其含量维持动态平衡,A正确;
TH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TH是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B错误;
若下丘脑和垂体中的TR不能识别TH,TH的负反馈调节会受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会分泌更多相应的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分泌更多的TH,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C正确;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功能,新生儿缺碘容易因为缺乏甲状腺激素而患呆小症,所以缺碘地区的孕妇需要适量补充碘,D正确。
8.(2024·江西,7)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冷库后,机体可通过分泌糖皮质激素调节代谢(如图)以适应冷环境。综合激素调节的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垂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级调节

垂体有多种功能,包括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从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且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调节生长发育等,A错误;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由此可知,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B正确;
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不能直接作用于肾上腺,C错误;
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应该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D错误。
一、过教材
1.下列有关常见动物激素或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胰腺分泌
B.给公鸡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以证明睾丸分泌雄激素的实验,运用的是
“减法原理”
C.肾上腺、垂体、甲状腺、睾丸、胰岛等都是内分泌腺
D.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E.促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F.幼年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增多,二者共同促进个体
的生长
G.在性发育期,女性卵巢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雌激素增多,激发雌性
周期
H.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不可以口服


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A错误;
摘除睾丸体现了“减法原理”,移植睾丸体现了“加法原理”,B错误;
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D错误;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E错误;
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不是垂体分泌的,F错误;
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G错误。
2.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过程和特点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其中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
度的激素
B.胰岛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
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合成和脂肪分解,胰岛素可抑制肝糖原合成
和脂肪分解
D.较高的血糖浓度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
E.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F.某病人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G.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产生TRH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
TSH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这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
H.食物中缺碘会导致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
I.垂体可分泌促性腺激素,给雌、雄亲鱼的饲料里添加促性腺激素类药
物,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的成熟
J.激素可以随体液定向运输到作用部位
K.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被回收然后重复利用
L.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




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B错误;
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而胰岛素作用相反,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C错误;
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负反馈调节,E错误;
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添加在饲料里被鱼食用之后会被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效果,I错误;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传递着各种信息,并非定向运输,J错误;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不能被回收然后重复利用,K错误;
激素不具有催化的功能,激素的作用是作为信号分子起到调节作用,L错误。
二、过高考
1.(2024·贵州,18节选)食糜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的激素是
,使胰液大量分泌。为验证该激素能促进胰腺大量分泌胰液,以健康狗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胰液素
①选取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未进食健康狗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两组狗的初始胰液分泌量;②向甲组狗的静脉中注射适量的促胰液素,向乙组狗的静脉中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将两组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其胰液分泌量,比较实验前后两组狗的胰液分泌量变化
2.(2022·山东,23节选)消化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_______
、 、 (答出3种作用即可)。
3.(2020·全国Ⅰ,31节选)给大鼠注射药物W,饲养一段时间后,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由此可推测,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 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推测大鼠体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胃蛋
白酶提供适宜pH
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
使促胰液素分泌增加
胰岛B
大鼠注射药物W后,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体重下降
4.(2020·全国Ⅱ,31节选)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 ,该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5.(2022·全国乙,30节选)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 (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
转化为葡萄糖
大于
不相同
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返回
课时精练
对一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B C D A B A
题号 9 答案 C
(1)分级 反馈 
(2)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3)免疫调节 
(4)减少  BPA能抑制TPO活性,导致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减少,进而表现为促甲状腺激素作用效果下降,TH分泌减少 
(5)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1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1)体液 K+和Ca2+ 机体出现低血糖症状 
(2)胰岛素 
(3)② 小于 GLP-1发挥作用依赖于葡萄糖,当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时,GLP-1不会持续发挥作用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胰岛B细胞 
(2)降低 没有 葡萄糖浓度正常时,蛋白激酶cPKCγ对自噬水平无明显影响;葡萄糖浓度高时,蛋白激酶cPKCγ提高自噬水平 
(3)④③ 
(4)降低血糖;提高自噬水平;促进cPKCγ基因表达;提高cPKCγ酶活性;抑制Tau磷酸化;促进过度磷酸化Tau降解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一、选择题
1.(2021·海南,10)人在幼年时期若生长激素(GH)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停滞,发生侏儒症,可通过及时补充GH进行治疗,使患者恢复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临床上可用适量GH治疗成年侏儒症患者
B.血液中GH减少,会导致下丘脑分泌的GH增多
C.GH发挥生理功能后就被灭活,治疗期间需持续补充GH
D.GH通过发挥催化作用,使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注射GH无法治疗成年的侏儒症患者,A错误;
GH是垂体分泌的,B错误;
激素通过与靶细胞结合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并没有催化作用,D错误。
答案
2.(2021·河北,10)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血糖浓度升高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②血糖浓度升高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A正确;
②是兴奋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也是通过神经递质与胃肠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行调节的,二者都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体液调节,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
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使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血糖水平会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进一步分泌,防止血糖过度下降,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
答案
3.(2024·湖北,12)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恢复功能性胰岛B细胞总量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策略。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向患有糖尿病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受体单克隆抗体(mAb),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增殖,诱导少数胰岛A细胞向胰岛B细胞转化,促进功能性胰岛B细胞再生。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Ab的制备可能涉及细胞融合技术
B.注射mAb可降低胰腺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
C.m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特异性结合
D.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升高血糖
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mAb属于单克隆抗体,其制备可能涉及细胞融合技术,A正确;
单克隆抗体(mAb)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增殖,而胰岛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可见注射mAb可提高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B错误;
mAb是胰高血糖素受体单克隆抗体,可见m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正确;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4.(2024·广东,7)某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经诊断,医生建议采用激素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体功能异常
B.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高于正常,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
C.甲状腺激素治疗可恢复患者甲状腺的分泌功能
D.检测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可评估治疗效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TSH(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若垂体功能异常,会导致机体内TSH低于正常水平,A正确;
若甲状腺功能异常,则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TSH高于正常水平,B正确;
甲状腺激素治疗只能提高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能恢复患者甲状腺的分泌功能,C错误;
检测血液中的TRH、TSH、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评估治疗效果,D正确。
答案
5.(2021·重庆,14)如图为鱼类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分泌的激素不能运输到除性腺外的其他部位
B.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激素可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C.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D.将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同种性成熟鱼体内可促使其
配子成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垂体分泌的激素主要有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A错误;
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B错误;
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C错误;
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含有促性腺激素,注射到同种性成熟鱼体内可促使其配子成熟,D正确。
答案
6.(2023·重庆,8)我国学者首次揭示了夜间光照影响血糖代谢的机制。健康受试者于夜间分别在某波长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口服等量葡萄糖,然后在不同时间检测血糖水平(图1)。夜间光照影响血糖代谢的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夜间光照条件下,受试者
血糖代谢的调节方式是神经
调节
B.与夜间黑暗条件相比,光照
条件下受试者利用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C.若受试者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被抑制,则图1两条曲线趋于重叠
D.长期熬夜的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患糖代谢相关疾病的风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在夜间光照条件下,受试者血糖代谢的调节除图2所示神经调节外,还有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A错误;
由题图可知,夜间光照条件下,受试者葡萄糖利用速率减慢,血糖升高,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若受试者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被抑制,则黑暗条件下葡萄糖利用减少,血糖也会升高,和光照条件下的曲线趋于重叠,C正确;
长期熬夜的不良生活方式可导致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D正确。
7.(2022·海南,14)机体内血糖浓度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前血糖浓度为5.0 mmol·L-1,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单独作用时,0.5 h内升高血糖最快
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B.3 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
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
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
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
D.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
质醇调节,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据图分析可知,激素单独作用时,0.5 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A错误;
3 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为12.8-5.0=7.8(mmol·L-1),三种激素各自效应的总和为(6.9-5.0)+(5.7-5.0)+(5.2-5.0)=2.8(mmol·L-1),前者明显大于后者,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C错误;
实验结果可证明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但实验结果不能证明血糖浓度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D错误。
8.(2024·临沂模拟)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如图为人体内雌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A为某器官,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过程①进行雌激素含量的调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而在排卵期则启动过程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GnRH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该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中,雌激素作用于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而
对器官A不起作用
B.据图分析,雌激素的分泌存在
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过程②会导致Na+大量内流进
入Kp神经元2
D.排卵期,启动过程②的意义是
使Kp释放量增加,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促进排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该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中,雌激素作用于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通过GnRH神经元对器官A起调控作用,A错误;
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
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雌激素增多,会抑制Kp神经元1的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所以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过程②雌激素促进Kp神经元2的活动,使其兴奋,Na+进入Kp神经元2的量增多,C正确;
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通过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可维持体内较高雌激素含量,有利于排卵,D正确。
9.(2024·常州期末)瘦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可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对应的受体结合产生饱腹信号,抑制食欲。蛋白酶P会影响瘦素的作用,实验发现高脂饮食组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科研人员用不同饮食饲喂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了三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脂肪细胞和下丘脑神经细胞中均能检测到瘦素
B.高脂饮食会增大食欲,三组小鼠的食欲大小可能为Ⅰ>Ⅲ>Ⅱ
C.蛋白酶P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瘦素的受体来发挥作用
D.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上瘦素的受体进行
治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瘦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所以在脂肪细胞中可检测到瘦素,但是瘦素的受体在下丘脑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故下丘脑神经细胞中不含有瘦素,A错误;
高脂饮食会通过促进蛋白酶P的表达,抑制瘦素的作用,增大
食欲,故三组小鼠的食欲大小可能为Ⅲ>Ⅱ>Ⅰ,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能达到治疗效果,可通过研制抑制蛋白酶P的药物进行治疗,D错误。
分析图示可知,三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表达量大小为Ⅰ>Ⅱ>Ⅲ,而高脂饮食组小鼠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由此推测,蛋白酶P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瘦素的受体来发挥作用,C正确;
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若抑制神经细胞膜上瘦素的受体,会导致瘦素不能发挥作用,不
(1)据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______调节,过程④⑤⑥属于______调节。
二、非选择题
10.(2023·海南,17)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若进入人体可导致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BPA作用位点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分级
反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据题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过程④⑤⑥属于反馈调节,通过该调节过程维持了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2)TH是亲脂性激素,可穿过特定细胞的细胞膜并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的TH受体特异性结合。这一过程体现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胸腺分泌胸腺素。胸腺素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这说明垂体除参与体液调节外,还参与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免疫调节
(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进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进入人体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可导致血液中TH含量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PO活性,导致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减少,进而表现为促甲状腺激素作用效果下降,TH分泌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减少
BPA能抑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进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进入人体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则会导致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减少即甲状腺合成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减少,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效果下降,进而可导致血液中TH含量减少,引发相关疾病。
(5)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进皮质醇分泌,抑制睾酮分泌,说明BPA除影响HPT轴外,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其他内分泌轴的功能。这些内分泌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1.(2024·湖南,19)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被氧化,增加ATP的生成,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使膜两侧电位差变化,促使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刺激胰岛素分泌。进食后,由小肠分泌的肠促胰岛素(GLP-1和GIP)依赖于葡萄糖促进胰岛素分泌,称为肠促胰岛素效应。人体内的GLP-1和GIP易被酶D降解,人工研发的类似物功能与GLP-1和GIP一样,但不易被酶D降解。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需要通过_____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药物甲只能与胰岛B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ATP敏感性K+通道,促进胰岛素分泌。使用药物甲后,胰岛B细胞内___________(填“K+”“Ca2+”或“K+和Ca2+”)浓度增大;过量使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该不良反应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体液
K+和Ca2+
机体出现低血糖症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在体内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身体各处发挥作用。药物甲只能与胰岛B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包括胰岛B细胞),因此由题意可知,此时胰岛B细胞膜上的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Ca2+通道开放,进而会减少K+外流,同时会促进Ca2+内流,从而导致细胞内的K+和Ca2+浓度都增大。由题意可知,胰岛B细胞膜上的K+通道关闭,Ca2+通道开放,会进一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过量使用药物甲会促使胰岛素的大量释放,从而使得血糖浓度持续下降,导致机体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
答案
药物甲的作用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用药物甲后血糖浓度无改善,说明对于患者B来说,药物甲丧失促使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因此患者B可能有胰岛素分泌障碍。
(2)与正常人比较,患者A和B的肠促胰岛素效应均减弱,血糖异常升高。使用药物甲后,患者A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而患者B血糖无改善,患者B可能有________分泌障碍。
胰岛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3)研究发现,与正常人比较,患者A的GLP-1表达量较低但其受体数量无变化,而GIP表达量无变化但其受体数量明显下降。若从①GIP类似物、②GLP-1类似物、③酶D激活剂中筛选治疗患者A的候选新药,首选______(填序号)。若使用该候选药,发生(1)所述不良反应的风险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使用药物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小于
依赖于葡萄糖,当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时,GLP-1不会持续发挥作用
GLP-1发挥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患者体内的GLP-1表达量较低,即含量少,因此可以选择GLP-1类似物;该患者GIP表达量无变化且受体数量明显下降,因此使用GIP类似物不会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使用酶D激活剂会促使GLP-1和GIP的降解,不利用疾病的治疗。因此,首选的药物是GLP-1类似物。使用GLP-1类似物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症,其原因是GLP-1发挥作用依赖于葡萄糖,当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时,GLP-1不会持续发挥作用,因此不会引起胰岛素持续分泌,避免了低血糖症的发生。
答案
12.(2023·山东,22)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海马神经元中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导致记忆力减退。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酶cPKCγ的调控。为探究相关机理,以小鼠等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Ⅰ:探究高糖环境和蛋白激酶cPKCγ对离体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配制含有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模拟正常小鼠的体液环境。将各组细胞分别置于等量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养液中,A组培养液不处理,B组培养液中加入75 mmol/L的X试剂1 mL,C组培养液中加入75 mmol/L葡萄糖溶液1 mL。实验结果见图甲。
实验Ⅱ: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记忆能力,连续5天测量4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结果见图乙。逃避潜伏期与记忆能力呈负相关,实验中的糖尿病记忆力减退模型小鼠(TD小鼠)通过注射药物STZ制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某种细胞被破坏而导致血糖升高,说明胰岛素分泌不足,推测这种细胞为胰岛B细胞。
(1)人体中血糖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出2个方面的来源即可)。已知STZ是通过破坏某种细胞引起了小鼠血糖升高,据此推测,这种细胞是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
非糖物质的转化
胰岛B细胞
(2)实验Ⅰ的C组中,在含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加入75 mmol/L葡萄糖溶液后,细胞吸水、体积变大,说明加入该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培养液的渗透压______(填“升高”或“降低”),B组实验结果可说明渗透压的变化对C组结果_____(填“有”或“没有”)干扰。图甲中,A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蛋白激酶cPKCγ对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的影响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降低
没有
度正常时,蛋白激酶cPKCγ对自噬水平无明显影响;葡萄糖浓度高时,蛋白激酶cPKCγ提高自噬水平
葡萄糖浓
加入该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培养液的渗透压降低,细胞吸水,体积变大。由图甲可知,B组加入相同浓度的X试剂,A组培养液不处理,A、B组自噬水平相对值无明显变化,说明渗透压的变化对C组结果没有干扰。由题意可知,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
酶cPKCγ的调控,A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葡萄糖浓度正常时,蛋白激酶cPKCγ对自噬水平无明显影响;葡萄糖浓度高时,蛋白激酶cPKCγ提高自噬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3)图乙中a、b两条曲线所对应的实验动物分别是________(填标号)。
①正常小鼠 ②敲除cPKCγ基因的小鼠 ③TD小鼠 ④敲除cPKCγ基因的TD小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④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由题干信息可知,逃避潜伏期与记忆能力呈负相关,结合题图信息可推知,a曲线的逃避潜伏期最高,对应④敲除cPKCγ基因的TD小鼠,b曲线则对应③TD小鼠。
(4)对TD小鼠进行干预后,小鼠的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基于本研究,写出2种可能的干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降低血糖;提高自噬水平;促进cPKCγ基因表达;提高cPKCγ酶活性;抑制Tau磷酸化;促进过度磷酸化Tau降解
返回第八单元 课时练36 激素与内分泌调节及激素调节的过程
选择题1~2题,每小题5分,3~9题,每小题6分,共52分。
一、选择题
1.(2021·海南,10)人在幼年时期若生长激素(GH)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停滞,发生侏儒症,可通过及时补充GH进行治疗,使患者恢复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临床上可用适量GH治疗成年侏儒症患者
B.血液中GH减少,会导致下丘脑分泌的GH增多
C.GH发挥生理功能后就被灭活,治疗期间需持续补充GH
D.GH通过发挥催化作用,使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
2.(2021·河北,10)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3.(2024·湖北,12)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恢复功能性胰岛B细胞总量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策略。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向患有糖尿病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受体单克隆抗体(mAb),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增殖,诱导少数胰岛A细胞向胰岛B细胞转化,促进功能性胰岛B细胞再生。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Ab的制备可能涉及细胞融合技术
B.注射mAb可降低胰腺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
C.m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特异性结合
D.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升高血糖水平
4.(2024·广东,7)某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经诊断,医生建议采用激素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体功能异常
B.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高于正常,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
C.甲状腺激素治疗可恢复患者甲状腺的分泌功能
D.检测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可评估治疗效果
5.(2021·重庆,14)如图为鱼类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垂体分泌的激素不能运输到除性腺外的其他部位
B.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激素可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C.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D.将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同种性成熟鱼体内可促使其配子成熟
6.(2023·重庆,8)我国学者首次揭示了夜间光照影响血糖代谢的机制。健康受试者于夜间分别在某波长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口服等量葡萄糖,然后在不同时间检测血糖水平(图1)。夜间光照影响血糖代谢的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夜间光照条件下,受试者血糖代谢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B.与夜间黑暗条件相比,光照条件下受试者利用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C.若受试者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被抑制,则图1两条曲线趋于重叠
D.长期熬夜的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患糖代谢相关疾病的风险
7.(2022·海南,14)机体内血糖浓度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前血糖浓度为5.0 mmol·L-1,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单独作用时,0.5 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B.3 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
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
D.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
8.(2024·临沂模拟)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如图为人体内雌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A为某器官,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过程①进行雌激素含量的调节,而在排卵期则启动过程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GnRH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该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中,雌激素作用于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而对器官A不起作用
B.据图分析,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过程②会导致Na+大量内流进入Kp神经元2
D.排卵期,启动过程②的意义是使Kp释放量增加,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促进排卵
9.(2024·常州期末)瘦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可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对应的受体结合产生饱腹信号,抑制食欲。蛋白酶P会影响瘦素的作用,实验发现高脂饮食组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科研人员用不同饮食饲喂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了三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细胞和下丘脑神经细胞中均能检测到瘦素
B.高脂饮食会增大食欲,三组小鼠的食欲大小可能为Ⅰ>Ⅲ>Ⅱ
C.蛋白酶P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瘦素的受体来发挥作用
D.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上瘦素的受体进行治疗
二、非选择题
10.(16分)(2023·海南,17)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若进入人体可导致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BPA作用位点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________调节,过程④⑤⑥属于__________调节。
(2)TH是亲脂性激素,可穿过特定细胞的细胞膜并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的TH受体特异性结合。这一过程体现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胸腺分泌胸腺素。胸腺素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这说明垂体除参与体液调节外,还参与____________。
(4)(6分)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进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进入人体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可导致血液中TH含量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进皮质醇分泌,抑制睾酮分泌,说明BPA除影响HPT轴外,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其他内分泌轴的功能。这些内分泌轴包括_________________。
11.(16分)(2024·湖南,19)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被氧化,增加ATP的生成,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使膜两侧电位差变化,促使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刺激胰岛素分泌。进食后,由小肠分泌的肠促胰岛素(GLP-1和GIP)依赖于葡萄糖促进胰岛素分泌,称为肠促胰岛素效应。人体内的GLP-1和GIP易被酶D降解,人工研发的类似物功能与GLP-1和GIP一样,但不易被酶D降解。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需要通过________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药物甲只能与胰岛B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ATP敏感性K+通道,促进胰岛素分泌。使用药物甲后,胰岛B细胞内________(填“K+”“Ca2+”或“K+和Ca2+”)浓度增大;过量使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该不良反应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正常人比较,患者A和B的肠促胰岛素效应均减弱,血糖异常升高。使用药物甲后,患者A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而患者B血糖无改善,患者B可能有________分泌障碍。
(3)(8分)研究发现,与正常人比较,患者A的GLP-1表达量较低但其受体数量无变化,而GIP表达量无变化但其受体数量明显下降。若从①GIP类似物、②GLP-1类似物、③酶D激活剂中筛选治疗患者A的候选新药,首选________(填序号)。若使用该候选药,发生(1)所述不良反应的风险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使用药物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6分)(2023·山东,22)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海马神经元中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导致记忆力减退。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酶cPKCγ的调控。为探究相关机理,以小鼠等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Ⅰ:探究高糖环境和蛋白激酶cPKCγ对离体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配制含有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模拟正常小鼠的体液环境。将各组细胞分别置于等量培养液中,A组培养液不处理,B组培养液中加入75 mmol/L的X试剂1 mL,C组培养液中加入75 mmol/L葡萄糖溶液1 mL。实验结果见图甲。
实验Ⅱ: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记忆能力,连续5天测量4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结果见图乙。逃避潜伏期与记忆能力呈负相关,实验中的糖尿病记忆力减退模型小鼠(TD小鼠)通过注射药物STZ制备。
(1)人体中血糖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个方面的来源即可)。已知STZ是通过破坏某种细胞引起了小鼠血糖升高,据此推测,这种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Ⅰ的C组中,在含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加入75 mmol/L葡萄糖溶液后,细胞吸水、体积变大,说明加入该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培养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B组实验结果可说明渗透压的变化对C组结果________(填“有”或“没有”)干扰。图甲中,A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蛋白激酶cPKCγ对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a、b两条曲线所对应的实验动物分别是________(填标号)。
①正常小鼠 ②敲除cPKCγ基因的小鼠 ③TD小鼠 ④敲除cPKCγ基因的TD小鼠
(4)(4分)对TD小鼠进行干预后,小鼠的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基于本研究,写出2种可能的干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C [注射GH无法治疗成年的侏儒症患者,A错误;GH是垂体分泌的,B错误;激素通过与靶细胞结合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并没有催化作用,D错误。]
2.C [①血糖浓度升高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②血糖浓度升高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A正确;②是兴奋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也是通过神经递质与胃肠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行调节的,二者都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①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体液调节,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使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血糖水平会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进一步分泌,防止血糖过度下降,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
3.B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mAb属于单克隆抗体,其制备可能涉及细胞融合技术,A正确;单克隆抗体(mAb)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增殖,而胰岛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可见注射mAb可提高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B错误;mAb是胰高血糖素受体单克隆抗体,可见m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正确;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D正确。]
4.C [TSH(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若垂体功能异常,会导致机体内TSH低于正常水平,A正确;若甲状腺功能异常,则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TSH高于正常水平,B正确;甲状腺激素治疗只能提高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能恢复患者甲状腺的分泌功能,C错误;检测血液中的TRH、TSH、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评估治疗效果,D正确。]
5.D [垂体分泌的激素主要有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A错误;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B错误;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C错误;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含有促性腺激素,注射到同种性成熟鱼体内可促使其配子成熟,D正确。]
6.A [在夜间光照条件下,受试者血糖代谢的调节除图2所示神经调节外,还有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A错误;由题图可知,夜间光照条件下,受试者葡萄糖利用速率减慢,血糖升高,B正确;若受试者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被抑制,则黑暗条件下葡萄糖利用减少,血糖也会升高,和光照条件下的曲线趋于重叠,C正确;长期熬夜的不良生活方式可导致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D正确。]
7.B [据图分析可知,激素单独作用时,0.5 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A错误;3 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为12.8-5.0=7.8(mmol·L-1),三种激素各自效应的总和为(6.9-5.0)+(5.7-5.0)+(5.2-5.0)=2.8(mmol·L-1),前者明显大于后者,B正确;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C错误;实验结果可证明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但实验结果不能证明血糖浓度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D错误。]
8.A [该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中,雌激素作用于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通过GnRH神经元对器官A起调控作用,A错误;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雌激素增多,会抑制Kp神经元1的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所以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B正确;过程②雌激素促进Kp神经元2的活动,使其兴奋,Na+进入Kp神经元2的量增多,C正确;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通过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可维持体内较高雌激素含量,有利于排卵,D正确。]
9.C [瘦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所以在脂肪细胞中可检测到瘦素,但是瘦素的受体在下丘脑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故下丘脑神经细胞中不含有瘦素,A错误;高脂饮食会通过促进蛋白酶P的表达,抑制瘦素的作用,增大食欲,故三组小鼠的食欲大小可能为Ⅲ>Ⅱ>Ⅰ,B错误;分析图示可知,三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表达量大小为Ⅰ>Ⅱ>Ⅲ,而高脂饮食组小鼠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由此推测,蛋白酶P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瘦素的受体来发挥作用,C正确;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若抑制神经细胞膜上瘦素的受体,会导致瘦素不能发挥作用,不能达到治疗效果,可通过研制抑制蛋白酶P的药物进行治疗,D错误。]
10.(1)分级 反馈 (2)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3)免疫调节 (4)减少  BPA能抑制TPO活性,导致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减少,进而表现为促甲状腺激素作用效果下降,TH分泌减少 (5)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解析  (1)据题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过程④⑤⑥属于反馈调节,通过该调节过程维持了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进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进入人体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则会导致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减少即甲状腺合成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减少,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效果下降,进而可导致血液中TH含量减少,引发相关疾病。
11.(1)体液 K+和Ca2+ 机体出现低血糖症状 (2)胰岛素 (3)② 小于 GLP-1发挥作用依赖于葡萄糖,当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时,GLP-1不会持续发挥作用
解析 (1)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在体内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身体各处发挥作用。药物甲只能与胰岛B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包括胰岛B细胞),因此由题意可知,此时胰岛B细胞膜上的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Ca2+通道开放,进而会减少K+外流,同时会促进Ca2+内流,从而导致细胞内的K+和Ca2+浓度都增大。由题意可知,胰岛B细胞膜上的K+通道关闭,Ca2+通道开放,会进一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过量使用药物甲会促使胰岛素的大量释放,从而使得血糖浓度持续下降,导致机体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2)药物甲的作用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用药物甲后血糖浓度无改善,说明对于患者B来说,药物甲丧失促使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因此患者B可能有胰岛素分泌障碍。(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患者体内的GLP-1表达量较低,即含量少,因此可以选择GLP-1类似物;该患者GIP表达量无变化且受体数量明显下降,因此使用GIP类似物不会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使用酶D激活剂会促使GLP-1和GIP的降解,不利用疾病的治疗。因此,首选的药物是GLP-1类似物。使用GLP-1类似物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症,其原因是GLP-1发挥作用依赖于葡萄糖,当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时,GLP-1不会持续发挥作用,因此不会引起胰岛素持续分泌,避免了低血糖症的发生。
12.(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胰岛B细胞 (2)降低 没有 葡萄糖浓度正常时,蛋白激酶cPKCγ对自噬水平无明显影响;葡萄糖浓度高时,蛋白激酶cPKCγ提高自噬水平 (3)④③ (4)降低血糖;提高自噬水平;促进cPKCγ基因表达;提高cPKCγ酶活性;抑制Tau磷酸化;促进过度磷酸化Tau降解
解析 (1)某种细胞被破坏而导致血糖升高,说明胰岛素分泌不足,推测这种细胞为胰岛B细胞。(2)加入该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培养液的渗透压降低,细胞吸水,体积变大。由图甲可知,B组加入相同浓度的X试剂,A组培养液不处理,A、B组自噬水平相对值无明显变化,说明渗透压的变化对C组结果没有干扰。由题意可知,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酶cPKCγ的调控,A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葡萄糖浓度正常时,蛋白激酶cPKCγ对自噬水平无明显影响;葡萄糖浓度高时,蛋白激酶cPKCγ提高自噬水平。(3)由题干信息可知,逃避潜伏期与记忆能力呈负相关,结合题图信息可推知,a曲线的逃避潜伏期最高,对应④敲除cPKCγ基因的TD小鼠,b曲线则对应③TD小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