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39课时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生物学大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第39课时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生物学大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源简介

第39课时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考情 分析 1.免疫失调 2024·新课标·T32 2024·湖南·T9 2024·江西·T10 2023·北京·T10 2023·广东·T19 2022·重庆·T21 2021·辽宁·T10
2.免疫学的应用 2024·贵州·T10 2024·甘肃·T11 2024·北京·T9 2024·重庆·T5 2024·河北·T22 2023·湖南·T11 2023·湖北·T21 2022·湖北·T14 2021·福建·T15 2021·重庆·T2 2021·天津·T9 2021·天津·T10 2021·广东·T1 2021·北京·T16 2020·天津·T6
考点一 免疫失调
1.过敏反应
[提醒] (1)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每个人都一样,但过敏原与人的体质和遗传有关,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区 别 发生时间 再次接触抗原 每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某些细胞表面 主要在血清中
反应结果 使细胞释放组胺等,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2.自身免疫病
3.免疫缺陷病
(1)概念:由机体免疫功能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疾病。
(2)类型
(3)艾滋病(AIDS)
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HIV的结构
(2)HIV在辅助性T细胞中的增殖过程
①合成场所:主要在辅助性T细胞中(在辅助性T细胞的______________内进行逆转录和转录,在辅助性T细胞的______________上进行翻译)。
②新的病毒释放出来,又去攻击其他辅助性T细胞,最终导致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持续减少。
③特点:遗传物质为________,该病毒突变率高,变异类型多,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79“思考·讨论”:(1)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等疾病。
(2)HIV侵染人体细胞时,进入细胞的并不是只有其RNA:HIV是一种囊膜病毒,通过囊膜和宿主细胞膜________,使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物质被吞噬进入细胞。
(1)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2020·全国Ⅱ,2B改编)(  )
(2)艾滋病属于一种先天性免疫缺乏病(2020·浙江1月选考,3A)(  )
(3)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2016·江苏,13D)(  )
(4)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握手、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2020·浙江1月选考,3D)(  )
关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生。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对HIV仍然具有特异性免疫能力,从图中可以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多种病原体的感染或恶性肿瘤,原因是艾滋病病毒破坏______________,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丧失,也表明患者丧失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功能。
(3)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识别T细胞并侵染,进入细胞内。科学家正研究通过用CD4受体修饰红细胞的细胞膜,将HIV引诱到导致其死亡的“陷阱”红细胞中,而使其不能增殖。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够成为“陷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一 免疫失调
1.(2021·辽宁,10)如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2.(2024·湖南,9)一名甲状腺疾病患者某抗体检测呈阳性,该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
B.该抗体的靶细胞位于垂体上
C.该患者TSH分泌增多
D.该患者免疫自稳能力异常
考点二 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83“旁栏思考”: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________。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______________、多糖荚膜等来制备疫苗。
2.器官移植
3.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2022·浙江6月选考,19B改编)(  )
(2)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2020·浙江7月选考,5A)(  )
(3)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2020·浙江7月选考,5C)(  )
(4)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制作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2020·天津,6C)(  )
(5)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2022·湖北,14D)(  )
疫苗的应用
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获得免疫力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狂犬病病毒可能通过狗的唾液进入人体,这时要防止该病毒使人体致病,方法______进行免疫比较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①与方法②相比,方法______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因为该方法是通过____________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________________,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
(3)方法②往往要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疫苗一般需要进行两次接种,即第一次接种产生免疫后,间隔一段时间进行第二次接种。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免疫的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机体内抗体浓度达到峰值后,若没有同种抗原再次刺激,动物体内相应抗体浓度会逐渐降低,这种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数量减少和衰老有关,也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1.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区别
比较 时间 注射的物质 目的
免疫预防 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 疫苗(经处理的抗原)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免疫治疗 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 抗体、细胞因子、血清等 直接清除病原体或产生的毒素,使患者恢复健康
2.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考向二 免疫学的应用
3.(2024·北京,9)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
A.树突状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4.(2024·重庆,5)科学家证明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组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一 步骤二 成功率/% 排斥率/%
① 出生后不摘除胸腺 移植不同品系小鼠皮肤 0 100
② 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 71 29
③ 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 0 100
A.①组排斥时不用辅助性T细胞参与
B.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
C.③组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避免免疫排斥
D.根据所给信息推测,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不出现排斥
一、过教材
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异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就能引起过敏反应
B.过敏原初次进入内环境时机体不会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的形成与记忆细胞介导的二次免疫机制不同,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相同
D.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皮肤红肿、皮疹症状主要是因为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E.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有时会破坏组织细胞,甚至可能导致人死亡
F.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G.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属于自身免疫病
H.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
I.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
J.HIV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增殖,HIV的核糖体合成其所需的逆转录酶
K.HIV主要侵染细胞毒性T细胞,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
L.HIV侵入T细胞后遗传信息的传递经历了逆转录→DNA复制→转录→翻译
M.AIDS患者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降低,肿瘤细胞往往不能及时被消除
N.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与艾滋病病人握手、共进午餐都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2.免疫学原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接种灭活疫苗可增强机体的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
B.制备病毒灭活疫苗,要保留病毒的抗原特性,从而引发体液免疫
C.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由于免疫力较低,不建议接种减毒活疫苗
D.注射疫苗后,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病毒后,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
E.免疫排斥的原因是免疫系统将异体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
F.供者与受体的主要HLA要全部相同才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G.注射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排斥反应
H.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的器官组织进行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
I.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和免疫诊断都可以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
J.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可使健康人获得持久有效的免疫力
二、过高考
1.(2024·新课标,32节选)HIV会感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细胞凋亡,使机体抵抗病原体、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新课标,32节选)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接种疫苗在免疫应答方面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2021·北京,16节选)重组疫苗是一种基因工程疫苗,其基本制备步骤是将冠状病毒的S基因连接到位于载体上的腺病毒基因组DNA中,重组载体经扩增后转入特定动物细胞,进而获得重组腺病毒并制成疫苗。重组疫苗只需注射一针即可起到免疫保护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考点一 整合
1.已免疫 再次 抗原
2.组织和器官 类风湿关节炎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3.(1)不足或缺乏 (2)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辅助性T细胞 免疫功能 性接触、血液和母婴
4.(1)蛋白质 RNA 逆转录酶 (2)①细胞核 核糖体 ③RNA
教材隐性知识 (1)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 恶性肿瘤 (2)融合
判断正误
(1)√
(2)× [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3)× [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体液免疫能力降低,因此机体仍存在部分体液免疫应答,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4)× [HI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不会经过握手传播。]
提升
(1)HIV侵入初期随着其浓度上升,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而后HIV浓度急剧下降说明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对HIV具有特异性免疫能力
(2)辅助性T细胞 免疫防御、免疫监视
(3)无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病毒无法在其中增殖
评价
1.D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仅包含体液免疫,A错误;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B错误;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B细胞分化出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错误;由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则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2.B [该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而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因此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A正确;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该抗体可与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说明该抗体的靶细胞位于甲状腺上,B错误;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会导致垂体分泌的TSH增多,C正确;根据题意分析,该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某抗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因此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有关,D正确。]
考点二 整合
1.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 抗体 特定传染病 传染病 疫苗
教材隐性知识 抗原 蛋白质
2.生理功能 组织相容性抗原 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细胞免疫 免疫抑制剂
3.高度特异性 增强 抑制
判断正误
(1)× [一种疫苗只能促进机体产生特定的淋巴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2)× [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只可预防相应的流感病毒,不一定能预防其他类型流感病毒。]
(3)√ (4)√
(5)× [脏器移植中,供、受者间ABO血型物质不符可能导致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所以在肾脏移植前,应考虑捐献者与患者是否为同一血型。]
提升
(1)① 抗体数量多,能快速消灭病原体,以达到免疫效果
(2)② 注射抗原 记忆细胞
(3)通过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疫苗)可以增加体内记忆细胞的数量,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4)第二次接种的疫苗会与第一次免疫后产生的抗体结合而被清除
(5)浆细胞 抗体失活
评价
3.D [流脑灭活疫苗属于抗原,会通过树突状细胞摄取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同时抗原和B细胞接触,刺激B细胞的活化,大部分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没有参与此过程,其参与细胞免疫过程,D符合题意。]
4.B [①组为对照组,小鼠未摘除胸腺,体内含有各种类型T细胞,异体皮肤移植时小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在免疫排斥反应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故①组排斥时需要辅助性T细胞参与,A错误;据表分析可知,②组小鼠在出生后1~16小时摘除了胸腺,异体皮肤移植后,移植成功率为71%,说明②组移植成功的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弱,而发生排斥的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强,据此可知,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B正确;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B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的增长和繁殖,从而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据表中信息可知,③组中小鼠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起作用的细胞已经是完成分化的细胞,故使用免疫抑制剂不能避免免疫排斥,C错误;据表中数据表明,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异体皮肤移植成功率为71%,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异体皮肤移植成功率为0,说明出生后越晚摘除胸腺,发生排斥的可能性越大,故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会出现排斥,D错误。]
查落实固基础
一、
1.ABCHJKN [机体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时能引起过敏反应,A错误;过敏原初次进入内环境,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并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B错误;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机理不同,C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H错误;HIV是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增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J错误;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影响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K错误;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病人握手、共进午餐属于日常的生活接触,并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N错误。]
2.BCEGH [灭活疫苗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应答,即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但不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A错误;浆细胞产生抗体,记忆细胞不产生抗体,D错误;供者与受者HLA差异程度是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F错误;免疫预防是人工主动免疫,可以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免疫治疗和免疫诊断没有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I错误;狂犬病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由于抗体存活的时间有限,因此不能使健康人获得持久有效的免疫力,J错误。]
二、
1.辅助性T细胞参与淋巴细胞的活化,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凋亡会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2.在不引起机体患病的条件下使机体产生免疫力;在接触到相同病原体的时候,能够启动二次免疫,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的免疫力可保持一定时间
3.重组腺病毒DNA在人体细胞中持续表达抗原,反复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共96张PPT)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生物





第39课时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考情分析
1.免疫失调 2024·新课标·T32 2024·湖南·T9 2024·江西·T10 2023·北京·T10 
2023·广东·T19 2022·重庆·T21 2021·辽宁·T10
2.免疫学的应用 2024·贵州·T10 2024·甘肃·T11 2024·北京·T9 2024·重庆·T5 2024·河北·T22 2023·湖南·T11 2023·湖北·T21 2022·湖北·T14 2021·福建·T15 2021·重庆·T2 2021·天津·T9 2021·天津·T10 2021·广东·T1 2021·北京·T16 2020·天津·T6
内容索引
课时精练
考点一 免疫失调
考点二 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失调
< 考点一 >
必备知识
整合
1.过敏反应
已免疫
再次
抗原
(1)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每个人都一样,但过敏原与人的体质和遗传有关,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区 别 发生时间 再次接触抗原 每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某些细胞表面 主要在血清中
反应结果 使细胞释放组胺等,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2.自身免疫病
组织和器官
类风湿关节炎
自体造血干
细胞移植
3.免疫缺陷病
(1)概念:由机体免疫功能 而引起的疾病。
(2)类型
先天性免
疫缺陷病
不足或缺乏
体液
免疫
细胞免疫
获得性免
疫缺陷病
(3)艾滋病(AID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辅助性T细胞
免疫功能
性接触、血液和母婴
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HIV的结构
蛋白质
RNA
逆转录酶
(2)HIV在辅助性T细胞中的增殖过程
①合成场所:主要在辅助性T细胞中(在辅助性T细胞的 内进行逆转录和转录,在辅助性T细胞的 上进行翻译)。
②新的病毒释放出来,又去攻击其他辅助性T细胞,最终导致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持续减少。
③特点:遗传物质为 ,该病毒突变率高,变异类型多,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
细胞核
核糖体
RNA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79“思考·讨论”:(1)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 或 等疾病。
(2)HIV侵染人体细胞时,进入细胞的并不是只有其RNA:HIV是一种囊膜病毒,通过囊膜和宿主细胞膜 ,使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物质被吞噬进入细胞。
教材隐性知识
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
恶性肿瘤
融合
(1)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2020·全国Ⅱ,2B改编)(  )
(2)艾滋病属于一种先天性免疫缺乏病(2020·浙江1月选考,3A)(  )
提示 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
判断正误
(3)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2016·江苏,13D)(  )
提示 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体液免疫能力降低,因此机体仍存在部分体液免疫应答,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
(4)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握手、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2020·浙江1月选考,3D)(  )
提示 HI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不会经过握手传播。
×
判断正误
关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生。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关键能力
提升
(1)在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对HIV仍然具有特异性免疫能力,从图中可以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V侵入初期随着其浓度上升,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而后HIV浓度急剧下降说明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对HIV具有特异性免疫能力
(2)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多种病原体的感染或恶性肿瘤,原因是艾滋病病毒破坏______
,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丧失,也表明患者丧失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辅助性
T细胞
免疫防御、免疫监视
(3)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识别T细胞并侵染,进入细胞内。科学家正研究通过用CD4受体修饰红细胞的细胞膜,将HIV引诱到导致其死亡的“陷阱”红细胞中,而使其不能增殖。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够成为“陷阱”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病毒无法在其中增殖
考向一 免疫失调
1.(2021·辽宁,10)如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
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
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迁移应用
评价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仅包含体液免疫,A错误;
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B错误;
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B细胞分化出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错误;
由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则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2.(2024·湖南,9)一名甲状腺疾病患者某抗体检测呈阳性,该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
B.该抗体的靶细胞位于垂体上
C.该患者TSH分泌增多
D.该患者免疫自稳能力异常

该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而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因此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A正确;
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该抗体可与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说明该抗体的靶细胞位于甲状腺上,B错误;
返回
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会导致垂体分泌的TSH增多,C正确;
根据题意分析,该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某抗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因此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有关,D正确。
免疫学的应用
< 考点二 >
必备知识
整合
1.疫苗
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
抗体
特定传染病
传染病
疫苗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83“旁栏思考”: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 。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 、多糖荚膜等来制备疫苗。
教材隐性知识
抗原
蛋白质
2.器官移植
生理功能
组织相容性抗原
供者
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细胞免疫
免疫抑制剂
3.免疫学的应用
高度特异性
增强
抑制
(1)疫苗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
(2022·浙江6月选考,19B改编)(  )
提示 一种疫苗只能促进机体产生特定的淋巴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
判断正误
(2)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2020·浙江7月选考,5A)(  )
提示 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只可预防相应的流感病毒,不一定能预防其他类型流感病毒。
×
(3)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2020·浙江7月选考,5C)(  )
(4)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制作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
(2020·天津,6C)(  )
(5)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
(2022·湖北,14D)(  )
提示 脏器移植中,供、受者间ABO血型物质不符可能导致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所以在肾脏移植前,应考虑捐献者与患者是否为同一血型。

判断正误

×
疫苗的应用
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获得免疫力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狂犬病病毒可能通过狗的唾液进入人体,这时要防止该病毒使人体致病,方法 进行免疫比较好,原因是___________

关键能力
提升
(2)方法①与方法②相比,方法 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因为该方法是通过 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
,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
抗体数量多,
能快速消灭病原体,以达到免疫效果


注射抗原
记忆细胞
(3)方法②往往要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疫苗一般需要进行两次接种,即第一次接种产生免疫后,间隔一段时间进行第二次接种。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免疫的效果,原因是 。
(5)当机体内抗体浓度达到峰值后,若没有同种抗原再次刺激,动物体内相应抗体浓度会逐渐降低,这种变化与
数量减少和衰老有关,也与
有关。
通过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疫苗)可以增加体内记忆细胞的数量,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第二次接种的疫苗会与第一次免疫后产生的抗体结合而被清除
浆细胞
抗体失活
1.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区别
归纳总结
比较 时间 注射的物质 目的
免疫预防 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 疫苗(经处理的抗原)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免疫治疗 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 抗体、细胞因子、血清等 直接清除病原体或产生的毒素,使患者恢复健康
2.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归纳总结
考向二 免疫学的应用
3.(2024·北京,9)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A.树突状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迁移应用
评价
流脑灭活疫苗属于抗原,会通过树突状细胞摄取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同时抗原和B细胞接触,刺激B细胞的活化,大部分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没有参与此过程,其参与细胞免疫过程,D符合题意。
4.(2024·重庆,5)科学家证明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组排斥时不用辅助性T细胞参与
B.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
C.③组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避免免疫排斥
D.根据所给信息推测,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不出现排斥
分组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一 步骤二 成功率/% 排斥率/%
① 出生后不摘除胸腺 移植不同品系小鼠皮肤 0 100
② 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 71 29
③ 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 0 100

①组为对照组,小鼠未摘除胸腺,体内含有各种类型T细胞,异体皮肤移植时小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在免疫排斥反应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故①组排斥时需要辅助性T细胞参与,A错误;
分组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一 步骤二 成功率/% 排斥率/%
① 出生后不摘除胸腺 移植不同品系小鼠皮肤 0 100
② 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 71 29
③ 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 0 100
据表分析可知,②组小鼠在出生后1~16小时摘除了胸腺,异体皮肤移植后,移植成功率为71%,说明②组移植成功的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弱,而发生排斥的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强,据此可知,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B正确;
分组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一 步骤二 成功率/% 排斥率/%
① 出生后不摘除胸腺 移植不同品系小鼠皮肤 0 100
② 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 71 29
③ 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 0 100
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B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的增长和繁殖,从而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据表中信息可知,③组中小鼠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起作用的细胞已经是完成分化的细胞,故使用免疫抑制剂不能避免免疫排斥,C错误;
分组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一 步骤二 成功率/% 排斥率/%
① 出生后不摘除胸腺 移植不同品系小鼠皮肤 0 100
② 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 71 29
③ 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 0 100
据表中数据表明,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异体皮肤移植成功率为71%,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异体皮肤移植成功率为0,说明出生后越晚摘除胸腺,发生排斥的可能性越大,故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会出现排斥,D错误。
分组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一 步骤二 成功率/% 排斥率/%
① 出生后不摘除胸腺 移植不同品系小鼠皮肤 0 100
② 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 71 29
③ 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 0 100
一、过教材
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异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就能引起过敏反应
B.过敏原初次进入内环境时机体不会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的形成与记忆细胞介导的二次免疫机制不同,与类风湿关节
炎的发病机理相同
D.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皮肤红肿、皮疹症状主要是因为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E.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有时会破坏组织细胞,甚至
可能导致人死亡



F.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G.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属于自身免疫病
H.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
I.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
J.HIV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增殖,HIV的核糖体合成其所需的逆转录酶
K.HIV主要侵染细胞毒性T细胞,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
L.HIV侵入T细胞后遗传信息的传递经历了逆转录→DNA复制→转录→翻译
M.AIDS患者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降低,肿瘤细胞往往不能及时被消除
N.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与艾滋病病人握手、共进午餐都容易感染艾
滋病病毒




机体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时能引起过敏反应,A错误;
过敏原初次进入内环境,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并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B错误;
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机理不同,C错误;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H错误;
HIV是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增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J错误;
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影响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K错误;
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病人握手、共进午餐属于日常的生活接触,并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N错误。
2.免疫学原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接种灭活疫苗可增强机体的免疫自
稳和免疫监视功能
B.制备病毒灭活疫苗,要保留病毒的抗原特性,从而引发体液免疫
C.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由于免疫力较低,不建议接种减毒活疫苗
D.注射疫苗后,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病毒后,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
E.免疫排斥的原因是免疫系统将异体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
F.供者与受体的主要HLA要全部相同才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G.注射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排斥反应
H.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的器官组织进行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
I.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和免疫诊断都可以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
J.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可使健康人获得持久有效的免疫力





灭活疫苗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应答,即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但不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A错误;
浆细胞产生抗体,记忆细胞不产生抗体,D错误;
供者与受者HLA差异程度是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F错误;
免疫预防是人工主动免疫,可以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免疫治疗和免疫诊断没有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I错误;
狂犬病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由于抗体存活的时间有限,因此不能使健康人获得持久有效的免疫力,J错误。
二、过高考
1.(2024·新课标,32节选)HIV会感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细胞凋亡,使机体抵抗病原体、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新课标,32节选)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接种疫苗在免疫应答方面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辅助性T细胞参与淋巴细胞的活化,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凋亡会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在不引起机体患病的条件下使机体产生免疫力;在接触到相同病原体的时候,能够启动二次免疫,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的免疫力可保持一定时间
3.(2021·北京,16节选)重组疫苗是一种基因工程疫苗,其基本制备步骤是将冠状病毒的S基因连接到位于载体上的腺病毒基因组DNA中,重组载体经扩增后转入特定动物细胞,进而获得重组腺病毒并制成疫苗。重组疫苗只需注射一针即可起到免疫保护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组腺病毒DNA在人体细胞中持续表达抗原,反复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返回
课时精练
对一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A A B B C C
题号 9
答案 C
(1)免疫自稳 
(2)根治 降低体液免疫能力,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减弱 
(3)抗体 其他B细胞识别了SCP,产生ACPA攻击SCP的同时,也攻击人体B细胞
1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1)抗原性 
(2)体液 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 
(3)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刺激该动物的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 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4)电信号传导受阻 化学信号传递受阻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1)组织液 
(2)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免疫防御功能减弱 特异性 靶细胞 
(3)过敏 免疫防御 
(4)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如不及时接种第二剂,记忆细胞、抗体可能会消失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一、选择题
1.(2023·北京,10)有些人吸入花粉等过敏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以下对过敏的正确理解是
A.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正常反应
B.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C.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D.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吸附于肥大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异常反应,A错误;
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才会出现过敏反应,B错误;
过敏原与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D错误。
答案
2.(2024·泉州模拟)Graves病的致病机理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是促甲状腺激素,作为第一
个信号激活B细胞
B.辅助性T细胞分泌出特定分子,作
为第二个信号激活B细胞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攻击甲状腺细胞
使其死亡而引发Graves病
D.低碘饮食有助于缓解Graves病患者
的症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物质a是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作为第一个信号激活B细胞,A错误;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B错误;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攻击甲状腺细胞使其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从而引发Graves病,C错误;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低碘饮食可以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缓解Graves病患者的症状,D正确。
3.(2024·合肥三模)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HIV侵入早期,人体几乎没有症状,与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数量较多有关
B.艾滋病病发时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数量较少,导致机体丧失非特异性免疫
C.可通过向艾滋病患者体内移植正常人的骨髓来治愈艾滋病
D.艾滋病尚无药物可根治,目前注射HIV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HIV侵入早期,机体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杀死大部分病毒,人体几乎没有症状与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数量较多有关,A正确;
艾滋病病发时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数量较少,导致机体几乎丧失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不直接依赖辅助性T细胞,不会全部丧失,B错误;
向艾滋病患者体内移植正常人的骨髓,病毒依旧可以感染新产生的辅助性T细胞,无法治愈艾滋病,C错误;
艾滋病尚无药物可根治,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疫苗,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4.(2024·贵州,10)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中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是
①肺结核 ②白化病 ③缺铁性贫血 ④流行性感冒 ⑤尿毒症
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①符合题意;
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②不符合题意;
缺铁性贫血是由铁摄入不足等导致的营养性疾病,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③不符合题意;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预防,④符合题意;
尿毒症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疾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⑤不符合题意。
答案
5.(2024·黄石模拟)机体的免疫细胞会参与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影响器官的存活,但其中自然调节性T细胞(TReg)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0等,调节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以及T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耐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免疫细胞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细胞因子IL-10通过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来提高免疫力
C.抑制TReg的功能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产生自身免疫病
D.通过调节TReg的数量来调节免疫功能,可提高异体移植物的成活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免疫细胞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说明受体的免疫系统把移植物当成“非己”攻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
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结合题意可知,TReg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能够调节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以及T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耐受,说明细胞因子IL-10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来降低细胞免疫,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故通过调节TReg的数量来调节免疫功能,可提高异体移植物的成活率,B错误,D正确;
抑制TReg的功能可能会导致细胞因子IL-10分泌减少,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而引起自身免疫病,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6.(2023·湖南,11)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异常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C错误;
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7.(2024·枣庄二模)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称“渐冻症”,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如图为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健康人的巨噬细胞不攻击神经细胞。患者体内C5a与受体C5aR1结合后激活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而膜攻击复合物会引起Ca2+和Na+大量进入肌细胞,导致肌细胞破裂。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突触前膜释放的Ach作用于突触后
膜引起肌细胞兴奋
B.膜攻击复合物作用于肌细胞膜,
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
肌细胞吸水增加
C.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可代替乙酰
胆碱与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持续
兴奋
D.研发抑制C5被激活的药物是治疗
渐冻症的有效途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患者体内膜攻击复合物会引起Ca2+和Na+大量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加,B正确;
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会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导致肌肉兴奋减弱或者不兴奋,C错误。
8.S蛋白是冠状病毒的主要抗原蛋白,针对冠状病毒的mRNA疫苗是将编码冠状病毒S蛋白的mRNA包裹上脂质体后再注射到机体内。如图为接种mRNA疫苗后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过程的示意图,①~⑥表示相关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mRNA疫苗的脂质体通过与树
突状细胞的膜融合,将mRNA
释放到胞内
B.①过程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树突状细胞具有加工、处理和
呈递抗原的作用
C.B细胞受到②③的刺激后开始
分裂分化为能产生抗体的记忆
B细胞和浆细胞
D.冠状病毒的mRNA疫苗能诱发
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①过程代表mRNA翻译为病毒S蛋白,该过程中会发生mRNA上密码子和tRNA上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树突状细胞具有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B正确;
B细胞受到②③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由题图可知,冠状病毒的mRNA疫苗能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有抗体产生)和细胞免疫(由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D正确。
9.(2024·江西,10)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引起机体产生急性炎症反应(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为研究化合物Y的抗炎效果,研究人员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为空白对照,以中药复方制剂H为阳性对照,用相关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表示炎症反应程度,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
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
B.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
急性炎症
C.化合物Y可以增强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
免疫反应
D.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
炎效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由题干信息可知,机体产生急性炎症反应会造成组织损伤,因此以细菌
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A正确;
据图所示,使用中药复方制剂H,淋巴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降低,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越高说明炎症反应程度越大,因此表明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使用化合物Y后,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与空白对照相比降低,特异性免疫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因此化合物Y会减弱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
免疫反应,C错误;
使用中药复方制剂H的淋巴细胞增殖率小于使用化合物Y,而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越高说明炎症反应程度越大,因此说明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二、非选择题
10.(2022·重庆,21)人体内的蛋白可发生瓜氨酸化,部分人的B细胞对其异常敏感,而将其识别为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ACPA,攻击人体细胞,导致患类风湿关节炎。
(1)类风湿关节炎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异常所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免疫自稳
(2)如图①所示,CD20是所有B细胞膜上共有的受体,人工制备的CD20抗体通过结合CD20,破坏B细胞。推测这种疗法可以_____(填“缓解”或“根治”)类风湿关节炎,其可能的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根治
降低体液免疫能力,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
能力减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由题意可知,B细胞由于误将人体内发生瓜氨酸化的蛋白识别为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攻击人体细胞,进而引起类风湿关节炎,B细胞与抗原的识别是通过CD20受体进行的,由于CD20是所有B细胞膜上共有的受体,
故人工制备的CD20抗体结合CD20之后,B细胞不再能识别瓜氨酸化的蛋白,也就不再攻击人体细胞,可根治类风湿关节炎,但B细胞同时也不能识别外来病原体,可能会带来降低体液免疫能力,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减弱的副作用。
(3)患者体内部分B细胞的膜上存在蛋白X(如图②)。为了专一破坏该类B细胞,研究人员设计了携带有SCP和药物的复合物。SCP是人工合成的瓜氨酸化蛋白的类似物,推测X应为_______。为检测SCP的作用,研究人员对健康小鼠注射了SCP,小鼠出现了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抗体
其他B细胞识别了SCP,产生ACPA攻击SCP的同时,也攻击人体B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SCP是人工合成的瓜氨酸化蛋白的类似物,类似于抗原,B细胞膜上的蛋白X能与其结合,推测X应为抗体。研究人员对健康小鼠注射了SCP,小鼠出现了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原因可能是其他B细胞识别了SCP,产生ACPA攻击SCP的同时,也攻击B细胞。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保留了该病毒的抗原性,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11.(2023·湖北,21)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某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后,其血清抗体浓度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疫苗保留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抗原性
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一段时间后,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
(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_____免疫反
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体液
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
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激该动物的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
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刺
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了判断该动物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若骨骼肌功能损伤,则用电刺激刺激骨骼肌(效应器),则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否则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因此实验思路是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刺激该动物的肢体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
缩)。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4)若排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该动物骨骼肌的直接侵染作用,确定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图中部位①)。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电信号传导受阻
化学信号传递受阻
12.(2021·河北,2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水疱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还是来自组织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组织液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ZV感染引发机体的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免疫系统的第一道
防线被破坏,免疫防御功能减弱
特异性
靶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属于非
特异性免疫。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免疫防御功能减弱,故更易被VZV感染。VZV 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被其感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______反应,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过强的表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过敏
免疫防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过敏反应是由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引起的。
易感人群接种VarV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水痘的作用。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
记忆细胞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如不及时接
种第二剂,记忆细胞、抗体可能
会消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抗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接种第二剂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
返回第八单元 课时练39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选择题1~5题,每小题6分,6~9题,每小题7分,共58分。
一、选择题
1.(2023·北京,10)有些人吸入花粉等过敏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以下对过敏的正确理解是(  )
A.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正常反应
B.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C.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D.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吸附于肥大细胞
2.(2024·泉州模拟)Graves病的致病机理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是促甲状腺激素,作为第一个信号激活B细胞
B.辅助性T细胞分泌出特定分子,作为第二个信号激活B细胞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攻击甲状腺细胞使其死亡而引发Graves病
D.低碘饮食有助于缓解Graves病患者的症状
3.(2024·合肥三模)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V侵入早期,人体几乎没有症状,与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数量较多有关
B.艾滋病病发时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数量较少,导致机体丧失非特异性免疫
C.可通过向艾滋病患者体内移植正常人的骨髓来治愈艾滋病
D.艾滋病尚无药物可根治,目前注射HIV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4.(2024·贵州,10)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中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是(  )
①肺结核 ②白化病 ③缺铁性贫血 ④流行性感冒 ⑤尿毒症
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③④
5.(2024·黄石模拟)机体的免疫细胞会参与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影响器官的存活,但其中自然调节性T细胞(TReg)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 10等,调节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以及T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耐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细胞因子IL 10通过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来提高免疫力
C.抑制TReg的功能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产生自身免疫病
D.通过调节TReg的数量来调节免疫功能,可提高异体移植物的成活率
6.(2023·湖南,11)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异常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7.(2024·枣庄二模)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称“渐冻症”,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如图为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健康人的巨噬细胞不攻击神经细胞。患者体内C5a与受体C5aR1结合后激活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而膜攻击复合物会引起Ca2+和Na+大量进入肌细胞,导致肌细胞破裂。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的Ach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肌细胞兴奋
B.膜攻击复合物作用于肌细胞膜,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加
C.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可代替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持续兴奋
D.研发抑制C5被激活的药物是治疗渐冻症的有效途径
8.S蛋白是冠状病毒的主要抗原蛋白,针对冠状病毒的mRNA疫苗是将编码冠状病毒S蛋白的mRNA包裹上脂质体后再注射到机体内。如图为接种mRNA疫苗后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过程的示意图,①~⑥表示相关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RNA疫苗的脂质体通过与树突状细胞的膜融合,将mRNA 释放到胞内
B.①过程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树突状细胞具有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
C.B细胞受到②③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为能产生抗体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D.冠状病毒的mRNA疫苗能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9.(2024·江西,10)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引起机体产生急性炎症反应(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为研究化合物Y的抗炎效果,研究人员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为空白对照,以中药复方制剂H为阳性对照,用相关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表示炎症反应程度,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
B.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
C.化合物Y可以增强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
二、非选择题
10.(10分)(2022·重庆,21)人体内的蛋白可发生瓜氨酸化,部分人的B细胞对其异常敏感,而将其识别为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ACPA,攻击人体细胞,导致患类风湿关节炎。
(1)类风湿关节炎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异常所致。
(2)如图①所示,CD20是所有B细胞膜上共有的受体,人工制备的CD20抗体通过结合CD20,破坏B细胞。推测这种疗法可以________(填“缓解”或“根治”)类风湿关节炎,其可能的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患者体内部分B细胞的膜上存在蛋白X(如图②)。为了专一破坏该类B细胞,研究人员设计了携带有SCP和药物的复合物。SCP是人工合成的瓜氨酸化蛋白的类似物,推测X应为________。为检测SCP的作用,研究人员对健康小鼠注射了SCP,小鼠出现了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6分)(2023·湖北,21)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某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后,其血清抗体浓度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疫苗保留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________。
(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______免疫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排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该动物骨骼肌的直接侵染作用,确定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图中部位①)。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2.(16分)(2021·河北,2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____________。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ZV感染引发机体的____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______________反应,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C [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异常反应,A错误;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才会出现过敏反应,B错误;过敏原与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D错误。]
2.D [物质a是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作为第一个信号激活B细胞,A错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B错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攻击甲状腺细胞使其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从而引发Graves病,C错误;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低碘饮食可以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缓解Graves病患者的症状,D正确。]
3.A [HIV侵入早期,机体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杀死大部分病毒,人体几乎没有症状与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数量较多有关,A正确;艾滋病病发时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数量较少,导致机体几乎丧失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不直接依赖辅助性T细胞,不会全部丧失,B错误;向艾滋病患者体内移植正常人的骨髓,病毒依旧可以感染新产生的辅助性T细胞,无法治愈艾滋病,C错误;艾滋病尚无药物可根治,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疫苗,D错误。]
4.A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①符合题意;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②不符合题意;缺铁性贫血是由铁摄入不足等导致的营养性疾病,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③不符合题意;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预防,④符合题意;尿毒症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疾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⑤不符合题意。]
5.B [免疫细胞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说明受体的免疫系统把移植物当成“非己”攻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结合题意可知,TReg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能够调节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以及T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耐受,说明细胞因子IL-10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来降低细胞免疫,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故通过调节TReg的数量来调节免疫功能,可提高异体移植物的成活率,B错误,D正确;抑制TReg的功能可能会导致细胞因子IL-10分泌减少,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而引起自身免疫病,C正确。]
6.B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C错误;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
7.C [患者体内膜攻击复合物会引起Ca2+和Na+大量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加,B正确;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会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导致肌肉兴奋减弱或者不兴奋,C错误。]
8.C [①过程代表mRNA翻译为病毒S蛋白,该过程中会发生mRNA上密码子和tRNA上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树突状细胞具有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B正确;B细胞受到②③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错误;由题图可知,冠状病毒的mRNA疫苗能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有抗体产生)和细胞免疫(由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D正确。]
9.C [由题干信息可知,机体产生急性炎症反应会造成组织损伤,因此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A正确;据图所示,使用中药复方制剂H,淋巴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降低,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越高说明炎症反应程度越大,因此表明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B正确;使用化合物Y后,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与空白对照相比降低,特异性免疫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因此化合物Y会减弱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错误;使用中药复方制剂H的淋巴细胞增殖率小于使用化合物Y,而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越高说明炎症反应程度越大,因此说明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D正确。]
10.(1)免疫自稳 (2)根治 降低体液免疫能力,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减弱 (3)抗体 其他B细胞识别了SCP,产生ACPA攻击SCP的同时,也攻击人体B细胞
解析 (1)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2)由题意可知,B细胞由于误将人体内发生瓜氨酸化的蛋白识别为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攻击人体细胞,进而引起类风湿关节炎,B细胞与抗原的识别是通过CD20受体进行的,由于CD20是所有B细胞膜上共有的受体,故人工制备的CD20抗体结合CD20之后,B细胞不再能识别瓜氨酸化的蛋白,也就不再攻击人体细胞,可根治类风湿关节炎,但B细胞同时也不能识别外来病原体,可能会带来降低体液免疫能力,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减弱的副作用。 (3)SCP是人工合成的瓜氨酸化蛋白的类似物,类似于抗原,B细胞膜上的蛋白X能与其结合,推测X应为抗体。研究人员对健康小鼠注射了SCP,小鼠出现了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原因可能是其他B细胞识别了SCP,产生ACPA攻击SCP的同时,也攻击B细胞。
11.(1)抗原性 (2)体液 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 (3)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刺激该动物的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 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4)电信号传导受阻 化学信号传递受阻
解析 (1)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保留了该病毒的抗原性,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一段时间后,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3)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了判断该动物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若骨骼肌功能损伤,则用电刺激刺激骨骼肌(效应器),则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否则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因此实验思路是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刺激该动物的肢体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12.(1)组织液 (2)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免疫防御功能减弱 特异性 靶细胞 (3)过敏 免疫防御 (4)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如不及时接种第二剂,记忆细胞、抗体可能会消失
解析 (1)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水疱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还是来自组织液。(2)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免疫防御功能减弱,故更易被VZV感染。VZV 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被其感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3)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过敏反应是由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引起的。(4)易感人群接种VarV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水痘的作用。(5)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抗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接种第二剂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