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41课时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及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生物学大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第41课时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及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生物学大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源简介

第41课时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及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调节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概述环境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光、重力和温度等。
考情 分析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2022·山东·T10 2022·辽宁·T11 2021·辽宁·T7 2021·重庆·T24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2024·江苏·T5 2024·贵州·T9 2023·广东·T9 2023·湖北·T12 2022·湖北·T8 2022·北京·T13 2022·海南·T7 2022·辽宁·T10 2021·湖北·T6 2020·江苏·T11
3.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2024·安徽·T9 2024·黑吉辽·T13 2023·广东·T15 2023·新课标·T2 2023·新课标·T31 2022·北京·T7 2021·湖北·T9
考点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及施用
(1)作用:①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如延长或终止种子、芽及块茎的休眠,调节花的雌雄比例,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果实脱落,控制植株高度、形状等。
②减轻人工劳动,如减少园林植物的修剪次数。
(2)施用时注意事项:①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效果和毒性,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②影响施用效果的因素:施用________、时间、________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
3.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预实验
①概念:在正式实验前预先做的实验。
②意义:为进一步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检验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①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以促进插条生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后,插条生根的情况一般不同。
②实验过程
③注意区分本实验的三个变量
④注意事项
(3)尝试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
(1)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同(2022·海南,7C)(  )
(2)用一定浓度的6-BA(细胞分裂素类)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2021·辽宁,7B)(  )
(3)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2020·山东,9B改编)(  )
(4)2,4-D可杀除禾谷类田间双子叶杂草是由于双子叶植物对2,4-D的敏感性强(2020·浙江7月选考,22A)(  )
(5)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2021·辽宁,7A)(  )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生产上常用2,4-D、NAA等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某科研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柳树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植物激素含量少,提取困难,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枝条进行扦插时,去掉了一部分成熟叶片,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在枝条上又保留了一定量的芽和幼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示的结果,a、b两种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为进一步探究2,4-D促进柳树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若b>c,某学习小组在c~b浓度间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重复题述实验,结果发现在c、b浓度之间未出现峰值,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改进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1.(2024·江苏,5)关于“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没有芽的枝条进行扦插,以消除枝条中原有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B.扦插枝条应保留多个大叶片,以利用蒸腾作用促进生长调节剂的吸收
C.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用等体积的泥炭土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
2.(2023·福建,8)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橄榄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对橄榄幼苗根系进行不同时长的浸泡处理,移栽一段时间后,测定生长指标,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照组应采用未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清水对橄榄幼苗根系进行浸泡
B.低浓度IBA处理时,延长浸泡时间会抑制幼苗地上部分鲜重的积累
C.相同浓度浸泡1 h的情况下,NAA促进地上部分生长的效果优于IBA
D.用高浓度IBA或NAA处理时,适当缩短浸泡时间有利于地上部分生长
考点二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提醒] 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光既能作为植物细胞的能量来源,又能通过影响光敏色素等蛋白质的结构,引起光信号传导,改变细胞激素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
2.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其他环境因素
(1)温度
(2)重力
[提醒] 根向地性的机理图解分析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107“旁栏思考”: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的意义: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完成的。
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科学家用红光和红外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然后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这些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如表所示。
组别 光照射处理方式 发芽情况
对照组 无光照 不发芽
组1 红光 发芽
组2 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组3 红光→红外光→红光 发芽
组4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莴苣种子对红光的反应远比红外光敏感,如果经过红光和红外光处理后,将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而不是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会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需要光才能萌发的种子是需要光照给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光合色素和光敏色素
化学本质不同 绿色植物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不是蛋白质;光敏色素是由色素参与组成的一类蛋白质
接受光照有本质区别 光合色素能吸收并转化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各种生物的能量和物质基础;光敏色素是光的受体,此时光仅是一种信号,被接收后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分布 不同 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尤其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如胚芽鞘尖端、根尖等
合成条件不同 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黑暗培养的黄化苗不含叶绿素,但黄化幼苗的光敏色素比绿色幼苗多20~100倍
考向二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3.(2024·安徽,9)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延迟开花
B.玉米倒伏后,茎背地生长与重力引起近地侧生长素含量较低有关
C.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根的分化
D.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
4.(2021·湖北,9)短日照植物在日照时数小于一定值时才能开花,已知某短日照植物在光照10小时/天的条件下连续处理6天能开花(人工控光控温)。为了给某地(日照时数最长为16小时/天)引种该植物提供理论参考,探究诱导该植物在该地区开花的光照时数X(小时/天)的最大值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
实验方案 对照组(光照时数:小时/天,6天) 实验组(光照时数X小时/天,6天)
A 10 4≤X<10设置梯度
B 10 8≤X<10,10C 10 10D 10 10一、过教材
1.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只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的有机物
B.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都与植物激素类似
C.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本身对人体是有毒的,如青鲜素等
D.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稳定可能跟植物体内没有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应的酶有关
E.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降低其株高,提高植株的抗倒伏性
F.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获得无子番茄
G.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减轻人工劳动成本
H.为探究2,4-D的最佳使用效果,往往需要先进行预实验再进行正式实验
I.用沾蘸法探索NAA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的NAA
J.用2,4-D处理插条的任意一端不会影响插条生根的效果
K.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越高,促进生根的作用越强
2.除植物激素外,光、温度和重力等环境因素也能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光作为一种物理信号,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B.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只分布于植物的地上部分,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
C.光敏色素主要通过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接收光信号
D.年轮、春化作用都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E.树干上颜色较深的年轮带与春夏季节气温较高有关
F.重力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G.“淀粉—平衡石假说”是一种解释光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
H.环境因素和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二者单独发挥作用
二、过高考
(2023·新课标,31节选)给黑暗中生长的幼苗照光后幼苗的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光信号的受体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除了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精析
考点一 整合
1.人工合成的 调节作用 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 分子结构 原料广泛 容易合成 效果稳定 赤霉素 生根 催熟
2.(2)浓度 部位
3.(1)②摸索条件 科学性和可行性 (2)②枝条生根状况 浸泡法 沾蘸法 ③插条生根的数量
判断正误
(1)× [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节间变长,而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反。]
(2)× [延长贮藏期的激素是脱落酸而非细胞分裂素类,6-BA可促进马铃薯发芽。]
(3)√ (4)√ (5)√
提升
(1)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2)降低蒸腾作用(或减少水分散失) 芽和幼叶可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3)a>b c浓度大于最适浓度 在0~c浓度的范围内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重新进行实验
评价
1.D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选用扦插的枝条长势和带有幼芽数量应大致相同,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通常不用没有芽的枝条,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错误;扦插枝条应保留少量叶片,这样可以确保植物在扦插初期能够获得足够的光合作用产物,同时避免因叶片过多导致的蒸腾作用过强,使枝条中水分过快减少,不利于生根,B错误;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也应该用等体积的珍珠岩,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C错误。]
2.B [要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理效应,需要用未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清水处理植物作为对照,A正确;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的实验数据比较,低浓度IBA的处理都体现出促进生长作用,浸泡3 h的促进作用大于浸泡1 h的,B错误;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NAA和IBA分别处理幼苗1 h,NAA处理组的地上部分鲜重均大于IBA处理组,C正确;与对照组比较,高浓度IBA或NAA处理时,1 h处理具有促进作用,3 h与5 h处理都表现为抑制作用,说明适当缩短浸泡时间有利于地上部分生长,D正确。]
考点二 整合
1.信号 蛋白质 植物的各个部位
2.(1)快 浅 慢 深 低温 开花结果 地域性 (2)生长发育 形态建成 物质 细胞 运输生长素 不均衡
教材隐性知识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3.基因表达调控 激素调节 环境因素调节
提升
(1)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红外光抑制莴苣种子发芽。
(2)莴苣种子会发芽,因为自然光包含红光和红外光,莴苣种子对红光更敏感,因此在自然光照射下会发芽。
(3)不是,种子进行萌发时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种子萌发。
评价
3.D [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是短日照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提前开花,A错误;玉米倒伏后,受重力影响,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且茎对生长素浓度较不敏感,因此近地侧生长速度快,使茎出现背地生长,B错误;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芽的分化,比值低时能诱导根的分化,C错误;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蒸发,D正确。]
4.C [结合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诱导该植物在该地区开花的光照时数X(小时/天)的最大值,且据信息“在光照10小时/天的条件下连续处理6天能开花”,且本地“日照时数最长为16小时/天”,故实验设计的时间应在10查落实固基础
一、
1.ABEIJK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有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有的抑制植物生长、发育,A错误;从分子结构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两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的差别较大,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矮壮素等,B错误;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故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增加其株高,E错误;浸泡法使用的药剂浓度较低,沾蘸法使用的药剂浓度较高,I错误;为了有助于生根,应该用2,4-D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J错误;生长素类调节剂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超过一定的浓度,可能会抑制生根,K错误。]
2.BCEGH [光敏色素分布于植物的各个部位,B不合理;光敏色素主要通过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接收光信号,C不合理;年轮的形成是由于在春夏季节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节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小,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E不合理;“淀粉—平衡石假说”是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G不合理;环境因素和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是相互联系的,对植物都具有重要的影响,H不合理。]
二、
光敏色素 温度、重力(共99张PPT)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及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生物





第41课时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调节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2.概述环境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光、重力和温度等。
考情分析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2022·山东·T10 2022·辽宁·T11 2021·辽宁·T7 2021·重庆·T24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2024·江苏·T5 2024·贵州·T9 2023·广东·T9 2023·湖北·T12 
2022·湖北·T8 2022·北京·T13 2022·海南·T7 2022·辽宁·T10 
2021·湖北·T6 2020·江苏·T11
3.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2024·安徽·T9 2024·黑吉辽·T13 2023·广东·T15 2023·新课标·T2 
2023·新课标·T31 2022·北京·T7 2021·湖北·T9
内容索引
课时精练
考点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考点二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 考点一 >
必备知识
整合
1.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
调节作用
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
分子结构
原料广泛
容易合成
效果稳定
赤霉素
生根
催熟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及施用
(1)作用:①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如延长或终止种子、芽及块茎的休眠,调节花的雌雄比例,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果实脱落,控制植株高度、形状等。
②减轻人工劳动,如减少园林植物的修剪次数。
(2)施用时注意事项:①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效果和毒性,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②影响施用效果的因素:施用 、时间、 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
浓度
部位
3.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预实验
①概念:在正式实验前预先做的实验。
②意义:为进一步的实验 ,检验实验设计的 。
(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①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以促进插条生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后,插条生根的情况一般不同。
摸索条件
科学性和可行性
②实验过程
枝条
生根
状况
浸泡法
沾蘸法
③注意区分本实验的三个变量
插条生根的数量
④注意事项
(3)尝试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
(1)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同(2022·海南,7C)(  )
提示 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节间变长,而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反。
×
判断正误
(2)用一定浓度的6-BA(细胞分裂素类)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
(2021·辽宁,7B)(  )
提示 延长贮藏期的激素是脱落酸而非细胞分裂素类,6-BA可促进马铃薯发芽。
×
(3)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2020·山东,9B改编)(  )
(4)2,4-D可杀除禾谷类田间双子叶杂草是由于双子叶植物对2,4-D的敏感性强(2020·浙江7月选考,22A)(  )
(5)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
(2021·辽宁,7A)(  )

判断正误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关键能力
提升
生产上常用2,4-D、NAA等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某科研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柳树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植物激素含量少,提取困难,生
产上广泛应用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是_________

容易合成、
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2)植物枝条进行扦插时,去掉了一部分成熟叶片,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但在枝条上又保留了一定量的芽和幼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示的结果,a、b两种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为进一步探究2,4-D促进柳树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若b>c,某学习小组在c~b浓度间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重复题述实验,结果发现在c、b浓度之间未出现峰值,分析其原因是 ,实验改进的思路是_____

降低蒸腾作用(或减
少水分散失)
芽和幼叶可产生
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a>b
c浓度大于最适浓度
在0~
c浓度的范围内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重新进行实验
考向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1.(2024·江苏,5)关于“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没有芽的枝条进行扦插,以消除枝条中原有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B.扦插枝条应保留多个大叶片,以利用蒸腾作用促进生长调节剂的吸收
C.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用等体积的泥炭土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

迁移应用
评价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选用扦插的枝条长势和带有幼芽数量应大致相同,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通常不用没有芽的枝条,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错误;
扦插枝条应保留少量叶片,这样可以确保植物在扦插初期能够获得足够的光合作用产物,同时避免因叶片过多导致的蒸腾作用过强,使枝条中水分过快减少,不利于生根,B错误;
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也应该用等体积的珍珠岩,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C错误。
2.(2023·福建,8)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橄榄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对橄榄幼苗根系进行不同时长的浸泡处理,移栽一段时间后,测定生长指标,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应采用未添加植物生长调节
剂的清水对橄榄幼苗根系进行浸泡
B.低浓度IBA处理时,延长浸泡时间
会抑制幼苗地上部分鲜重的积累
C.相同浓度浸泡1 h的情况下,NAA
促进地上部分生长的效果优于IBA
D.用高浓度IBA或NAA处理时,适当
缩短浸泡时间有利于地上部分生长

要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理效应,需要用未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清水处理植物作为对照,A正确;
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的实验数据比较,低浓度IBA的处理都体现出促进生长作用,浸泡3 h的促进作用大于浸泡1 h的,B错误;
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NAA和IBA分别处理幼苗1 h,NAA处理组的
地上部分鲜重均大于IBA处理组,C正确;
与对照组比较,高浓度IBA或NAA处理时,1 h处理具有促进作用,3 h与5 h处理都表现为抑制作用,说明适当缩短浸泡时间有利于地上部分生长,D正确。
返回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 考点二 >
必备知识
整合
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信号
蛋白质
植物的各个部位
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光既能作为植物细胞的能量来源,又能通过影响光敏色素等蛋白质的结构,引起光信号传导,改变细胞激素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
2.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其他环境因素
(1)温度




低温
开花结果
地域性
(2)重力
生长发育
形态建成
物质
细胞
运输生长素
不均衡
根向地性的机理图解分析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107“旁栏思考”: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的意义: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有利于 ;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有利于 。
教材隐性知识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3.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 、 和_____________
共同完成的。
基因表达调控
激素调节
环境因素调节
关键能力
提升
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科学家用红光和红外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然后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这些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如表所示。
组别 光照射处理方式 发芽情况
对照组 无光照 不发芽
组1 红光 发芽
组2 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组3 红光→红外光→红光 发芽
组4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红外光抑制莴苣种子发芽。
组别 光照射处理方式 发芽情况
对照组 无光照 不发芽
组1 红光 发芽
组2 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组3 红光→红外光→红光 发芽
组4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2)莴苣种子对红光的反应远比红外光敏感,如果经过红光和红外光处理后,将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而不是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会如何?
提示 莴苣种子会发芽,因为自然光包含红光和红外光,莴苣种子对红光更敏感,因此在自然光照射下会发芽。
组别 光照射处理方式 发芽情况
对照组 无光照 不发芽
组1 红光 发芽
组2 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组3 红光→红外光→红光 发芽
组4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3)需要光才能萌发的种子是需要光照给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吗?
提示 不是,种子进行萌发时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种子萌发。
组别 光照射处理方式 发芽情况
对照组 无光照 不发芽
组1 红光 发芽
组2 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组3 红光→红外光→红光 发芽
组4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归纳总结
辨析光合色素和光敏色素
化学本质不同 绿色植物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不是蛋白质;光敏色素是由色素参与组成的一类蛋白质
接受光照有本质区别 光合色素能吸收并转化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各种生物的能量和物质基础;光敏色素是光的受体,此时光仅是一种信号,被接收后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分布 不同 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尤其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如胚芽鞘尖端、根尖等
合成条件不同 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黑暗培养的黄化苗不含叶绿素,但黄化幼苗的光敏色素比绿色幼苗多20~100倍
考向二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3.(2024·安徽,9)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延迟开花
B.玉米倒伏后,茎背地生长与重力引起近地侧生长素含量较低有关
C.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根的分化
D.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

迁移应用
评价
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是短日照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提前开花,A错误;
玉米倒伏后,受重力影响,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且茎对生长素浓度较不敏感,因此近地侧生长速度快,使茎出现背地生长,B错误;
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芽的分化,比值低时能诱导根的分化,C错误;
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蒸发,D正确。
4.(2021·湖北,9)短日照植物在日照时数小于一定值时才能开花,已知某短日照植物在光照10小时/天的条件下连续处理6天能开花(人工控光控温)。为了给某地(日照时数最长为16小时/天)引种该植物提供理论参考,探究诱导该植物在该地区开花的光照时数X(小时/天)的最大值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实验方案 对照组(光照时数:小时/天,6天) 实验组(光照时数X小时/天,6天)
A 10 4≤X<10设置梯度
B 10 8≤X<10,10C 10 10D 10 10
结合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诱导该植物在该地区开花的光照时数X(小时/天)的最大值,且据信息“在光照10小时/天的条件下连续处理6天能开花”,且本地“日照时数最长为16小时/天”,故实验设计的时间应在10一、过教材
1.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只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的有机物
B.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都与植物激素类似
C.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本身对人体是有毒的,如青鲜素等
D.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稳定可能跟植物体内没有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相
应的酶有关


E.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降低其株高,提高植株的抗倒伏性
F.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获得无子番茄
G.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减轻人工劳动成本
H.为探究2,4-D的最佳使用效果,往往需要先进行预实验再进行正式实验
I.用沾蘸法探索NAA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应避免使用较高
浓度的NAA
J.用2,4-D处理插条的任意一端不会影响插条生根的效果
K.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越高,促进生根的作用越强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有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有的抑制植物生长、发育,A错误;
从分子结构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两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的差别较大,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矮壮素等,B错误;
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故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增加其株高,E错误;
浸泡法使用的药剂浓度较低,沾蘸法使用的药剂浓度较高,I错误;
为了有助于生根,应该用2,4-D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J错误;
生长素类调节剂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超过一定的浓度,可能会抑制生根,K错误。
2.除植物激素外,光、温度和重力等环境因素也能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光作为一种物理信号,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B.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只分布于植物的地上部分,受到光照射
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
C.光敏色素主要通过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接收光信号
D.年轮、春化作用都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E.树干上颜色较深的年轮带与春夏季节气温较高有关
F.重力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G.“淀粉—平衡石假说”是一种解释光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
H.环境因素和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二者单独发挥作用





光敏色素分布于植物的各个部位,B不合理;
光敏色素主要通过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接收光信号,C不合理;
年轮的形成是由于在春夏季节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节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小,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E不合理;
“淀粉—平衡石假说”是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G不合理;
环境因素和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是相互联系的,对植物都具有重要的影响,H不合理。
二、过高考
(2023·新课标,31节选)给黑暗中生长的幼苗照光后幼苗的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光信号的受体有 (答出1点即可),除了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 (答出2点即可)。
光敏色素
温度、重力
返回
课时精练
对一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D B D A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B C D C A
(1)信息 
(2)IAA含量降低,生长减缓;干旱处理下,植株生存率提高 
(3)在0~2 μg的浓度范围内,随着TS浓度的升高,BG活性逐渐降低
(4)如图所示

1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5)如图所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15.
一、选择题
1.种植葡萄时,在扦插繁殖、控制枝条生长、提高果实品质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吲哚丁酸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IAA类似
B.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能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可以促进葡萄果实的发育
D.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不稳定等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施用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提高葡萄的品质和产量,B错误;
乙烯利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C错误;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特点,D错误。
答案
2.(2022·湖北,8)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A正确;
赤霉素促进茎秆生长,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不能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C错误。
答案
3.(2024·贵州,9)矮壮素可使草莓植株矮化,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和地上部鲜重,以及果实总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矮壮素是从植物体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种植草莓时,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为400 mg·L-1
C.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减弱
D.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变化趋势相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矮壮素是人工合成的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
由图可知,矮壮素浓度为200 mg·L-1左右时,草莓地上部鲜重、果实总产量最高,因此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不是400 mg·L-1,B错误;
由图可知,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逐渐增强,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4.(2023·广东,9)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为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插条一般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A错误;
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插条失水过多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B正确;
较高浓度的NAA可以选用沾蘸法,低浓度的NAA可以选用浸泡法,C错误;
为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同时又可以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常常在弱光条件下进行扦插,D错误。
答案
5.(2024·福州一模)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美称。缩节胺和比久是两种可抑制植物茎秆过度伸长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减少植物营养生长,提高
种子产量。研究者探究了缩节胺和比久对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植物生长调节剂 浓度(mg/L) 种子产量(kg/hm2)
缩节胺 80 56.96 ±3.66
160 68.44±2.99
240 76.90±4.56
比久 3 000 68.25±3.24
5 000 62.75 ±3.93
7 000 55.73±4.38
对照 0 47.90±4.8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缩节胺和比久与赤霉素的作用均为协同关系
B.缩节胺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最适浓度为 240 mg/L
C.比久对苜蓿种子产量
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
促进生长,高浓度抑
制生长
D.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
水处理,可反映植物
内源激素的调节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 浓度(mg/L) 种子产量(kg/hm2)
缩节胺 80 56.96 ±3.66
160 68.44±2.99
240 76.90±4.56
比久 3 000 68.25±3.24
5 000 62.75 ±3.93
7 000 55.73±4.38
对照 0 47.90±4.8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营养生长,因此缩节胺和比久与赤霉素的作用相抗衡,A错误;
赤霉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缩节胺和比久是两种可抑制植物茎秆过度伸长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减少植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 浓度(mg/L) 种子产量(kg/hm2)
缩节胺 80 56.96 ±3.66
160 68.44±2.99
240 76.90±4.56
比久 3 000 68.25±3.24
5 000 62.75 ±3.93
7 000 55.73±4.38
对照 0 47.90±4.8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据表格可知,表中三个缩节胺浓度(80 mg/L、160 mg/L、240 mg/L)下,种子的产量均升高,但没有高于240 mg/L的数据,因此无法确定缩节胺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最适浓度,B错误;
植物生长调节剂 浓度(mg/L) 种子产量(kg/hm2)
缩节胺 80 56.96 ±3.66
160 68.44±2.99
240 76.90±4.56
比久 3 000 68.25±3.24
5 000 62.75 ±3.93
7 000 55.73±4.38
对照 0 47.90±4.8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可反映植物内源激素的调节作用,D正确。
与对照组相比,三个比久浓度下,种子产量均增加,都表现为促进作用,C错误;
植物内源激素也会对植物起调节作用,对
植物生长调节剂 浓度(mg/L) 种子产量(kg/hm2)
缩节胺 80 56.96 ±3.66
160 68.44±2.99
240 76.90±4.56
比久 3 000 68.25±3.24
5 000 62.75 ±3.93
7 000 55.73±4.38
对照 0 47.90±4.8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6.(2023·广东,15)种植和欣赏水仙是广东的春节习俗。当室外栽培的水仙被移入室内后,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徒长甚至倒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仙光敏色素感受的光信号发生改变
B.水仙叶绿素传递的光信号发生改变
C.水仙转入室内后不能发生向光性弯曲
D.强光促进了水仙花茎及叶的伸长生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当室外栽培的水仙被移入室内后,光信号发生变化,光敏色素(光信号的受体)感受的光信号发生改变,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水仙徒长甚至倒伏,A正确;
叶绿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叶绿素本身不传递光信号,B错误;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性弯曲;水仙转入室内后,若给以单侧光,仍可以发生向光性弯曲,C错误;
室外栽培的水仙被移入室内后,光照强度减弱,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处理方式 未经低温处理 (第1组) 经低温处理 (第2组) 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
(第3组)
检测结果 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出现某些特珠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
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
7.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结实。如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处理方式 未经低温处理 (第1组) 经低温处理 (第2组) 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
(第3组)
检测结果 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出现某些特珠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
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
A.春化过程中经低温处理可以产生某些特殊蛋白质
B.未经春化处理的植物种植后都只能长苗不会开花结果
C.赤霉素处理冬小麦,也可能达到春化处理的效果
D.高温处理后春化作用解除可能与特殊蛋白质变性失活有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处理方式 未经低温处理 (第1组) 经低温处理 (第2组) 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
(第3组)
检测结果 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出现某些特珠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
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比第1组和第2组(自变量为是否经过低温处理)的实验结果可知,春化过程中经低温处理可以产生某些特殊蛋白质,A正确;
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结实,但并非所有植物均需要经过上述过程,故未经春化处理的植物种植后也可能开花结果,B错误;
答案
处理方式 未经低温处理 (第1组) 经低温处理 (第2组) 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
(第3组)
检测结果 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出现某些特珠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
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赤霉素能解除休眠,赤霉素处理冬小麦,也可能达到春化处理的效果,C正确;
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对比第2组和第3组的实验结果可知,高温处理后春化作用解除可能是因为特殊蛋白质变性失活,D正确。
答案
8.(2024·武汉月考)“淀粉—平衡石假说”是被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研究表明: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
B.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会减小
C.太空微重力下,玉米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生长失去向地性
D.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合成生长素的信号

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9.(2025·濮阳模拟)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和乙烯受体缺失突变型拟南芥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NAA,一种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受体缺失可能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
B.由①②③组的根系相对长
度对比可知,无乙烯作用,
NAA也能促进根系生长
C.NAA与生长素的生理效应
类似,但分子结构差别较大
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的种类和是否使用NAA处理,因变量是根系相对
长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由于第③组突变型拟南芥的乙烯不再发挥作用,加入NAA后其根系相对长度与①②组对比,可以说明无乙烯作用,NAA也能促进根系生长,B正确;
①②两组生长素的相对含量对比,可以说明乙烯受体缺失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A正确;
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的差别较大,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C正确;
本实验的因变量有两个:植物体内生长素相对含量和根系相对长度,D错误。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很多,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的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0.(2023·湖北,12)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
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
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
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图1表示的是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甲的影响,浓度越高落叶率越高,图2表示的是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乙的影响,落叶率高更有利于阻断乙的危害,综合分析曲线3对应的浓度下,甲的落叶率相对较低,乙的落叶率相对较高,故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落叶率下降,其生长逐渐增强,B错误;
喷施M应该减弱对甲果实的影响,避免影响产量,而对于植物乙,应该防止其种子传播,C正确。
11.(2023·辽宁,12)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赤霉素处理杜仲叶片,然后测定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苷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
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
B.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
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在500 mg·L-1时起抑制作用
D.与用赤霉素处理相比,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浓度为500 mg·L-1时,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苷含量更多,故赤霉素在500 mg·L-1时起促进作用,只是促进效果小于浓度为100 mg·L-1和300 mg·
L-1时,C错误;
芸苔素的浓度远低于赤霉素的浓度,而促进效果相对赤霉素更明显,说明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2.(2024·孝感期中)长日照植物开花需日照长于某临界值,短日照植物开花需日照短于某临界值。科学家通过改变24小时的光照和黑暗时间处理植物甲和植物乙,结果如图所示(注:空白表示光照,黑色表示黑暗,长短表示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1~4组可判断甲、乙分别是
短日照植物和长日照植物
B.根据5~8组结果可知影响植物开
花的关键因素是连续夜间长度
C.若要甲提前开花,可缩短日照时间
D.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需要经历
 一段时间的黑暗之后才能开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植物甲在黑暗时间较短时不能开花,黑暗时间较长时能开花,说明是短日照植物,同理,可判断乙是长日照植物,A正确;
由5和6组实验可知,植物甲在白天进行短暂黑暗处理后开花,在夜间进
行短暂光照处理不开花;第8组中较长光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黑暗处理,乙仍然能开花,说明影响植物开花的关键因素是连续夜间长度,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由第6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可知,若要甲提前开花,需缩短日照时间,C正确;
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D错误。
13.(2024·重庆阶段检测)某植物成花诱导的基因调控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LC属于开花抑制因子基因,
春化作用通过抑制FLC基因
的表达以解除开花抑制
B.植物细胞内的CO蛋白含量可
能会出现昼夜节律性变化
C.光质途径通过改变光敏色素
结构直接影响核基因表达
D.春化作用可以避免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开花,从而无法正常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分析题图可知,FLC基因抑制开花,FLC属于开花抑制因子基因,春化作用抑制FLC蛋白合成,从而减弱FLC蛋白的抑制作用,以解除开花抑制,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光周期具有昼夜节律性变化,影响CO基因的表达,所以植物细胞内的CO蛋白含量可能出现昼夜节律性变化,B正确;
光敏色素结构的改变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核基因表达,而非直接影响,C错误。
14.(2024·湖北宜荆联考)种子中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含量的平衡在调控种子休眠和破除休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界环境信号因素通过影响种子ABA和GA的合成和降解来改变种子休眠程度,如图是ABA和GA调控种子休眠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结合材料和图推测,种子休眠时
a处的生理变化存在合成ABA,b
处的生理变化存在降解ABA
B.AB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衰老,
抑制细胞分裂、种子萌发和气孔
关闭
C.不同植物激素的绝对含量和调节
的顺序性共同影响种子萌发
D.破除休眠后,种子对ABA、温度
和光照的敏感性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据图分析,ABA的作用是抑制种子萌发,促进种子休眠,GA的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抑制种子休眠,外界环境信号因素引起休眠,促进ABA的合成,降解GA,故a处的生理变化存在合成ABA,相反,外界环境信号因素也会打破休眠,会降解ABA,促进GA的合成,故b处的生理变化存在降解ABA,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B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衰老、气孔关闭,抑制细胞分裂、种子萌发,B错误;
不同植物激素的相对含量和调节的顺序性共同影响种子萌发,C错误;
据图分析,破除休眠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降低,对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升高,D错误。
生长素和脱落酸都属于植物激素,因此两种植物激素均作为信息分子,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及逆境响应。
二、非选择题
15.(2024·北京,18)植物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协调自身生长和逆境响应(应对不良环境的系列反应)的关系,研究者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索。
(1)生长素(IAA)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脱落酸(ABA)可提高抗逆性并抑制茎叶生长,两种激素均作为______分子,调节植物生长及逆境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信息
(2)TS基因编码的蛋白(TS)促进IAA的合成。研究发现,拟南芥受到干旱胁迫时,TS基因表达下降,生长减缓。研究者用野生型(WT)和TS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株(ts)进行实验,结果如图甲。
图甲结果显示,TS基因功能缺失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IAA含量降低,生长减缓;干旱处
理下,植株生存率提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由图甲可知,TS基因缺失会导致IAA含量降低,植株生长减缓,同时在干旱条件下,TS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株(ts)生存率比正常植株生存率更高。
结合的酶BG。已知BG催化ABA-葡萄糖苷水解为ABA。提取纯化TS和BG,进行体外酶活性测定,结果如图乙。由实验结果可知TS具有抑制BG活性的作用,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TS影响抗旱性的机制,研究者通过实验,鉴定出一种可与T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在0~2 μg的浓度范围内,随着
TS浓度的升高,BG活性逐渐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由图乙可知,在0~2 μg的浓度范围内,随着TS浓度的升高,BG活性逐渐降低,证明TS具有抑制BG活性的作用。
(4)为了证明TS通过抑制BG活性降低ABA水平,可检测野生型和三种突变株中的ABA含量。请在图丙“(____)”处补充第三种突变株的类型,并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能证明上述结论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答案 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TS通过抑制BG活性降低ABA水平,据图可知,还需要在图丙中补充TS、BG功能缺失突变株(ts+bg)实验组,因为TS通过BG发挥调节功能,所以如果BG无法发挥功能,是否存在TS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该组与bg组结果相同,相应图示见答案。
(5)综合上述信息可知,TS能精细协调生长和逆境响应之间的平衡,使植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请完善TS调节机制模型(从正常和干旱两种条件任选其一,以未选择的条件为对照,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作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答案 如图所示
返回第八单元 课时练4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及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选择题1~14题,每小题6分,共84分。
一、选择题
1.种植葡萄时,在扦插繁殖、控制枝条生长、提高果实品质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丁酸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IAA类似
B.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能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可以促进葡萄果实的发育
D.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不稳定等特点
2.(2022·湖北,8)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3.(2024·贵州,9)矮壮素可使草莓植株矮化,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和地上部鲜重,以及果实总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矮壮素是从植物体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种植草莓时,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为400 mg·L-1
C.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减弱
D.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变化趋势相近
4.(2023·广东,9)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5.(2024·福州一模)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美称。缩节胺和比久是两种可抑制植物茎秆过度伸长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减少植物营养生长,提高种子产量。研究者探究了缩节胺和比久对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植物生长调节剂 浓度(mg/L) 种子产量(kg/hm2)
缩节胺 80 56.96 ±3.66
160 68.44±2.99
240 76.90±4.56
比久 3 000 68.25±3.24
5 000 62.75 ±3.93
7 000 55.73±4.38
对照 0 47.90±4.87
A.缩节胺和比久与赤霉素的作用均为协同关系
B.缩节胺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最适浓度为 240 mg/L
C.比久对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D.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可反映植物内源激素的调节作用
6.(2023·广东,15)种植和欣赏水仙是广东的春节习俗。当室外栽培的水仙被移入室内后,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徒长甚至倒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仙光敏色素感受的光信号发生改变
B.水仙叶绿素传递的光信号发生改变
C.水仙转入室内后不能发生向光性弯曲
D.强光促进了水仙花茎及叶的伸长生长
7.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结实。如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处理方式 未经低温处理(第1组) 经低温处理(第2组) 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第3组)
检测结果 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出现某些特珠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
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
A.春化过程中经低温处理可以产生某些特殊蛋白质
B.未经春化处理的植物种植后都只能长苗不会开花结果
C.赤霉素处理冬小麦,也可能达到春化处理的效果
D.高温处理后春化作用解除可能与特殊蛋白质变性失活有关
8.(2024·武汉月考)“淀粉—平衡石假说”是被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研究表明: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
B.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会减小
C.太空微重力下,玉米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生长失去向地性
D.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合成生长素的信号
9.(2025·濮阳模拟)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和乙烯受体缺失突变型拟南芥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NAA,一种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受体缺失可能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
B.由①②③组的根系相对长度对比可知,无乙烯作用,NAA也能促进根系生长
C.NAA与生长素的生理效应类似,但分子结构差别较大
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的种类和是否使用NAA处理,因变量是根系相对长度
10.(2023·湖北,12)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
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
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
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
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
11.(2023·辽宁,12)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赤霉素处理杜仲叶片,然后测定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苷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
B.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在500 mg·L-1时起抑制作用
D.与用赤霉素处理相比,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
12.(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长日照植物开花需日照长于某临界值,短日照植物开花需日照短于某临界值。科学家通过改变24小时的光照和黑暗时间处理植物甲和植物乙,结果如图所示(注:空白表示光照,黑色表示黑暗,长短表示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1~4组可判断甲、乙分别是短日照植物和长日照植物
B.根据5~8组结果可知影响植物开花的关键因素是连续夜间长度
C.若要甲提前开花,可缩短日照时间
D.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黑暗之后才能开花
13.(2024·重庆阶段检测)某植物成花诱导的基因调控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FLC属于开花抑制因子基因,春化作用通过抑制FLC基因的表达以解除开花抑制
B.植物细胞内的CO蛋白含量可能会出现昼夜节律性变化
C.光质途径通过改变光敏色素结构直接影响核基因表达
D.春化作用可以避免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开花,从而无法正常结果
14.(2024·湖北宜荆联考)种子中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含量的平衡在调控种子休眠和破除休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界环境信号因素通过影响种子ABA和GA的合成和降解来改变种子休眠程度,如图是ABA和GA调控种子休眠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合材料和图推测,种子休眠时a处的生理变化存在合成ABA,b处的生理变化存在降解ABA
B.AB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衰老,抑制细胞分裂、种子萌发和气孔关闭
C.不同植物激素的绝对含量和调节的顺序性共同影响种子萌发
D.破除休眠后,种子对ABA、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降低
二、非选择题
15.(16分)(2024·北京,18)植物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协调自身生长和逆境响应(应对不良环境的系列反应)的关系,研究者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索。
(1)生长素(IAA)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脱落酸(ABA)可提高抗逆性并抑制茎叶生长,两种激素均作为______分子,调节植物生长及逆境响应。
(2)TS基因编码的蛋白(TS)促进IAA的合成。研究发现,拟南芥受到干旱胁迫时,TS基因表达下降,生长减缓。研究者用野生型(WT)和TS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株(ts)进行实验,结果如图甲。
图甲结果显示,TS基因功能缺失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TS影响抗旱性的机制,研究者通过实验,鉴定出一种可与TS结合的酶BG。已知BG催化ABA-葡萄糖苷水解为ABA。提取纯化TS和BG,进行体外酶活性测定,结果如图乙。由实验结果可知TS具有抑制BG活性的作用,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分)为了证明TS通过抑制BG活性降低ABA水平,可检测野生型和三种突变株中的ABA含量。请在图丙“(____)”处补充第三种突变株的类型,并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能证明上述结论的结果。
(5)(4分)综合上述信息可知,TS能精细协调生长和逆境响应之间的平衡,使植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请完善TS调节机制模型(从正常和干旱两种条件任选其一,以未选择的条件为对照,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作答)。
答案精析
1.A [施用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提高葡萄的品质和产量,B错误;乙烯利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C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特点,D错误。]
2.C [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A正确;赤霉素促进茎秆生长,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不能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C错误。]
3.D [矮壮素是人工合成的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由图可知,矮壮素浓度为200 mg·L-1左右时,草莓地上部鲜重、果实总产量最高,因此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不是400 mg·L-1,B错误;由图可知,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逐渐增强,C错误。]
4.B [为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插条一般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A错误;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插条失水过多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B正确;较高浓度的NAA可以选用沾蘸法,低浓度的NAA可以选用浸泡法,C错误;为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同时又可以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常常在弱光条件下进行扦插,D错误。]
5.D [赤霉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缩节胺和比久是两种可抑制植物茎秆过度伸长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减少植物营养生长,因此缩节胺和比久与赤霉素的作用相抗衡,A错误;据表格可知,表中三个缩节胺浓度(80 mg/L、160 mg/L、240 mg/L)下,种子的产量均升高,但没有高于240 mg/L的数据,因此无法确定缩节胺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最适浓度,B错误;与对照组相比,三个比久浓度下,种子产量均增加,都表现为促进作用,C错误;植物内源激素也会对植物起调节作用,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可反映植物内源激素的调节作用,D正确。]
6.A [当室外栽培的水仙被移入室内后,光信号发生变化,光敏色素(光信号的受体)感受的光信号发生改变,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水仙徒长甚至倒伏,A正确;叶绿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叶绿素本身不传递光信号,B错误;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性弯曲;水仙转入室内后,若给以单侧光,仍可以发生向光性弯曲,C错误;室外栽培的水仙被移入室内后,光照强度减弱,D错误。]
7.B [对比第1组和第2组(自变量为是否经过低温处理)的实验结果可知,春化过程中经低温处理可以产生某些特殊蛋白质,A正确;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结实,但并非所有植物均需要经过上述过程,故未经春化处理的植物种植后也可能开花结果,B错误;赤霉素能解除休眠,赤霉素处理冬小麦,也可能达到春化处理的效果,C正确;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对比第2组和第3组的实验结果可知,高温处理后春化作用解除可能是因为特殊蛋白质变性失活,D正确。]
8.D [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D错误。]
9.D [①②两组生长素的相对含量对比,可以说明乙烯受体缺失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A正确;由于第③组突变型拟南芥的乙烯不再发挥作用,加入NAA后其根系相对长度与①②组对比,可以说明无乙烯作用,NAA也能促进根系生长,B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很多,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的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的差别较大,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C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有两个:植物体内生长素相对含量和根系相对长度,D错误。]
10.B [图1表示的是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甲的影响,浓度越高落叶率越高,图2表示的是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乙的影响,落叶率高更有利于阻断乙的危害,综合分析曲线3对应的浓度下,甲的落叶率相对较低,乙的落叶率相对较高,故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A正确;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落叶率下降,其生长逐渐增强,B错误;喷施M应该减弱对甲果实的影响,避免影响产量,而对于植物乙,应该防止其种子传播,C正确。]
11.C [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浓度为500 mg·L-1时,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苷含量更多,故赤霉素在500 mg·L-1时起促进作用,只是促进效果小于浓度为100 mg·L-1和300 mg·L-1时,C错误;芸苔素的浓度远低于赤霉素的浓度,而促进效果相对赤霉素更明显,说明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D正确。]
12.D [植物甲在黑暗时间较短时不能开花,黑暗时间较长时能开花,说明是短日照植物,同理,可判断乙是长日照植物,A正确;由5和6组实验可知,植物甲在白天进行短暂黑暗处理后开花,在夜间进行短暂光照处理不开花;第8组中较长光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黑暗处理,乙仍然能开花,说明影响植物开花的关键因素是连续夜间长度,B正确;由第6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可知,若要甲提前开花,需缩短日照时间,C正确;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D错误。]
13.C [分析题图可知,FLC基因抑制开花,FLC属于开花抑制因子基因,春化作用抑制FLC蛋白合成,从而减弱FLC蛋白的抑制作用,以解除开花抑制,A正确;光周期具有昼夜节律性变化,影响CO基因的表达,所以植物细胞内的CO蛋白含量可能出现昼夜节律性变化,B正确;光敏色素结构的改变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核基因表达,而非直接影响,C错误。]
14.A [据图分析,ABA的作用是抑制种子萌发,促进种子休眠,GA的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抑制种子休眠,外界环境信号因素引起休眠,促进ABA的合成,降解GA,故a处的生理变化存在合成ABA,相反,外界环境信号因素也会打破休眠,会降解ABA,促进GA的合成,故b处的生理变化存在降解ABA,A正确;AB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衰老、气孔关闭,抑制细胞分裂、种子萌发,B错误;不同植物激素的相对含量和调节的顺序性共同影响种子萌发,C错误;据图分析,破除休眠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降低,对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升高,D错误。]
15.(1)信息 (2)IAA含量降低,生长减缓;干旱处理下,植株生存率提高 (3)在0~2 μg的浓度范围内,随着TS浓度的升高,BG活性逐渐降低
(4)如图所示
(5)如图所示
解析 (1)生长素和脱落酸都属于植物激素,因此两种植物激素均作为信息分子,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及逆境响应。(2)由图甲可知,TS基因缺失会导致IAA含量降低,植株生长减缓,同时在干旱条件下,TS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株(ts)生存率比正常植株生存率更高。(3)由图乙可知,在0~2 μg的浓度范围内,随着TS浓度的升高,BG活性逐渐降低,证明TS具有抑制BG活性的作用。(4)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TS通过抑制BG活性降低ABA水平,据图可知,还需要在图丙中补充TS、BG功能缺失突变株(ts+bg)实验组,因为TS通过BG发挥调节功能,所以如果BG无法发挥功能,是否存在TS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该组与bg组结果相同,相应图示见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