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件(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件(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二章
神经调节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人教版(2019)
学习目标、重难点 核心素养
1.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2.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 3.举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与意义 生命观念:通过比较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不同反射的示意图,进一步认识生命系统的信息流;基于反射弧与反射的关系加强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思维:通过对反射弧结构的学习,培养归纳、比较和解释能力;
科学探究: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构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观念、思想和方法
重点 1.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 2.条件反射的形成及意义。 难点 1.条件反射的形成。 1.什么是反射?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叶片收拢,这一现象属于反射吗?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包含哪些部分?
3.反射活动发生的条件?
4.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5.条件反射是如何产生的?如何维持?为何消退?
6.条件反射的消退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课前朗读问题引导
朗读课本P22-25页
目录


1
2
反射与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一、反射与反射弧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1
1、反射的概念∶在 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
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
规律性应答
实例:
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上述现象哪些是反射活动?
×
×

反射?应激性?
适用范围:
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
基础结构?
要素?
一、反射与反射弧
1.2
结构基础——反射弧
仔细观察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相关动画演示,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讨论:
1.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2.缩手反射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3.结合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说明脊髓在反射中作用的其他实例吗
缩手反射
一、反射与反射弧
1.2
结构基础——反射弧
讨论:
1.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2.缩手反射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3.结合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说明脊髓在反射中作用的其他实例吗
缩手反射示意图
膝跳反射示意图
不能。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中间神经元的参与。
都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组成的。
例如,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3个神经元
2个神经元
各个结构功能?
一、反射与反射弧
1.2
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的神经末梢
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
感觉神经
(有神经节)
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
脑或脊髓
对传入信息分析整合
效应神经
将兴奋从神经中枢传出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产生规律性应答反应(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各个结构功能?
一、反射与反射弧
1.2
结构基础——反射弧
什么是兴奋?反射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兴奋: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刺激
产生反应
接受一定刺激,产生兴奋
将兴奋传到神经中枢
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信息传到效应器
对刺激作出应答
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发出指令信息
一、反射与反射弧
思考与讨论:
1.结合右图分析,痛觉是如何产生的?
2.被针扎后为什么先抬脚,后感觉到疼痛 说明脊髓在反射中还起什么作用?
3.感觉的形成属于反射吗
感受器(皮肤)→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抬脚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让人感觉痛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完成抬脚反射的路径比感觉痛的反射路径短
兴奋还会从脊髓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感觉。
不属于,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总结:
①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②兴奋会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感觉。
③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的形成不属于反射。
一、反射与反射弧
4、完成反射需要什么条件
总结:①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②需要适宜的刺激。
①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就一定能产生反射活动吗?
还需要适宜的刺激
②给予B点刺激,肌肉同样会收缩,该反应属于反射吗?
不属于,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一、反射与反射弧
4、当反射弧不同部位受到损伤后,还能产生感觉和效应吗?
1)、破坏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2)、破坏神经中枢
3)、破坏效应器或传出神经
4)、破坏上行传导束
5)、破坏下行传导束
无感觉、无效应
无感觉、无效应
有感觉、无效应
无感觉、有效应,效应不受大脑控制
有感觉、有效应,效应不受大脑控制
总结:神经中枢及之前受损:无感觉,无反应;神经中枢之后受损:有感觉,无反应。
一、反射与反射弧
1、某人失足从高空坠落,CT检查胸椎骨折。脊髓受压造成双下肢瘫痪,感觉丧失,有排尿活动,但不受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患者脊髓白质中的上下行神经束可能受损
B.小便失禁说明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不完整
C.感觉丧失是因为没有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的中央后回
D.位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
【趁热打铁】
B
有排尿活动,说明排尿反射弧结构完整。该患者小便失禁,说明大脑皮层与脊髓之间的联系受损,可能是上下行神经束受损。
×
一、反射与反射弧
(2)针刺手指皮肤时,会产生缩手反射,人会感到疼痛,请写出以下过程:
缩手反射:
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
【趁热打铁】
(1)该反射弧中2代表 , 依据是 。
传入神经
2连接着感受器
(3)若传入神经受到严重损伤,针刺手指是否会产生痛觉及缩手反射?
针刺无感觉,也无反应。
若传出神经受损呢?
有感觉,无反应。
思考:2和4如何区分?
2、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一、反射与反射弧
[小组合作] 请找出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依据(至少2个)。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a.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 神经。
传入
b.脊髓灰质内神经元结构。
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 神经,与“ ”相连的为 神经。
传入
传出
c.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 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 神经。
传出
传入
判断依据:
感受器:传入神经末梢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
[辨析]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
×
一、反射与反射弧
①神经节: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
②突触: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③脊髓灰质: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小进大出)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节
突触
小结:怎么判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
④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则,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为传出神经。
目录
1
2


反射与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常见的反射活动:
手遇到烫东西会缩回
物体在眼睛前突然出现会眨眼
婴儿膀胱里尿多了就会排尿
膝跳反射
看到酸梅会流口水
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听到喇叭声,快速躲避
这些反射有什么区别呢?
生来就有无需训练
出生后形成
学习和训练
特点:先天性、终身性,不需大脑皮层参与,数量有限。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特点:后天性、可建立、可消退,需大脑皮层参与,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的种类
2.1
什么是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条件反射:
例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吸奶、排尿反射等。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非条件反射:
例子: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等。
谈虎色变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2.2
实验者:________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 食物刺激引起狗分泌唾液,是否属于反射活动?铃声刺激引起狗分泌唾液,是否属于反射活动?两种反射活动有何不同?
(2) 巴甫洛夫在训练过程中,是如何将铃声刺激和食物刺激联系起来的?由巴甫洛夫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巴甫洛夫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
无反射
无关刺激
食物
铃声
分泌唾液
不分泌唾液
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
铃声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
分泌唾液
结论: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2.2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思考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条件 刺激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2.2
思考:狗和铃声之间建立起了条件反射,如果多次给予铃声,却不给食物,狗听到铃声后还会分泌唾液吗
食物
分泌唾液
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
铃声
不分泌唾液
无关刺激
不发生反射
铃声
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
唾液分泌中枢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食物)的强化。如果多次给予铃声却不给食物,狗听到铃声就不会分泌唾液。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消退
2.3
1、原因
2、机理
3、实质
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P25第1段)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P25第1段)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意义
2.4
①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做出不同的反应。(P25第1段)
②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P25第1段)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射的区别和联系
2.5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形成方式
神经中枢
反射数量
持续时间
意义
联系 生来就有,遗传获得
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
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
一般是终生的、固定的
有限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
后天学习和训练获得
大脑皮层+其他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 适应性,提高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暂时的、可消退(反复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几乎无限
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
(2)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 )
(3)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
2.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
左腿(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C.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
×
×
C
3. 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
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C.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 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
D.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4.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_______发生屈腿反射;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_______发生屈腿反射(填“能”或“不能”)。
(3)从该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______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填“能”或“不能”)。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不能
不能
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反射无法完成.
不能
5.如果你家里养了猫或狗,要让它在固定的地点大小便,你该怎样训练它呢?
通过奖励或惩处,使猫、狗建立定点大小便的条件反射。
习题巩固
1.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损毁脑和脊髓,反射弧的其他部分仍均能发挥作用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躯体的效应,属于传出神经
C.只要反射弧完整,给予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D.同一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对同一腺体的生理效应可能不同
D
传入神经无法发挥其作用
内脏器官
适当刺激
习题巩固
2.一位同学坐在凳子上,一条腿自然搭在另一条腿上,另一位同学用橡皮槌快速叩击被敲击者的膝盖下方的髌骨韧带。下图为被敲击者的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膝跳反射中,先是脑感觉到膝盖下方被叩击,然后小腿踢出
B.由图可知肌梭是该反射的感受器,伸肌和屈肌为效应器
C.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其反射活动也可在脑的调节下进行
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并没有发挥作用
C
先是小腿踢出,然后脑感觉到膝盖下方被叩击
伸肌是该反射的感受器,肌梭和屈肌为效应器
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导致屈肌舒张
习题巩固
3.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
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
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
条件反射
H区
需要
谢谢观看
--为学习加油
人教版(201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