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师大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雨小雨》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师大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雨小雨》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大雨、小雨
第五单元 大自然的歌唱家
(西南大学版)一年级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
05
课堂评价
06
课堂总结
本课目标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学生通过演唱、演奏和肢体表达,掌握基础音乐技能,能够用清晰的声音和正确的节奏演唱歌曲,在合作表演中协调角色分工。
创意实践
学生通过跨学科创作与即兴编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够替换歌词或设计新动作,将雨声转化为视觉艺术作品。
文化理解
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理解音乐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能够认识音乐是表达自然之美的重要语言。感知不同自然声音的艺术表现形式。
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和体验,感知自然声音与音乐艺术的关联,能够感受歌曲中力度记号所表达的情感变化。
新课导入
大雨哗啦啦:大雨的声音像大鼓,
小雨浠沥沥:小雨的声音像小铃铛!
声音魔法屋
聆听音乐:你能听出这是大雨还是小雨?
新课导入
雨景对比图
大雨和小雨的雨点有什么不同?用身体动作模仿大雨和小雨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变成‘雨滴歌唱家’,用声音和动作表演这首歌!
雨滴歌唱家
新知讲解
聆听音乐——初识歌曲
跟着老师划拍模唱旋律,感受不同的节拍说说本课歌曲是几拍子?
2拍子,2/4拍
用 / 符号表示听到的是“大雨”还是“小雨”部分
新知讲解
情绪感知——情绪温度计
新知讲解
发声练习
一、长音练习
二、母音转换练习
新知讲解
节奏练习——雨点拍拍乐
雨点节奏机:请同学们分组选择乐器表现以上节奏
大雨组:地板鼓 小雨组:手铃
学一学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新课讲解
歌词探险
边读歌词边做动作
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
哗啦啦,淅沥沥,大雨小雨落下来。
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
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
哗啦啦,淅沥沥,
哗啦啦,淅沥沥,大雨小雨落下来。
哗啦啦和淅沥沥出现了几次?
6次
请你为每次出现的“哗啦啦、淅沥沥”设计不同的动作
新知讲解
歌词结构解密——重复密码
为什么歌词要重复这么多次?如果只唱一次会怎样?
因为雨在持续不停的下,并且这样重复音乐印象会更深刻。
新知讲解
力度记号小课堂
用力敲鼓=大雨声
歌谱上这两个符号“f”“p”是什么意思?
“f”(强)
“p”(弱)
轻敲小鼓=小雨声
新知讲解
逐句学唱
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
男生唱“大雨”,女生唱“小雨”,教师指挥手势衔接。
新知讲解
综合演练——雨滴音乐会
学生分为“大雨歌手”“小雨舞者”“雨滴乐手”(打击乐器组)。
歌手按歌词逐句演唱;
舞者根据歌词设计动作(大雨组跳跃,小雨组旋转);
乐手用鼓(f)和三角铁(p)伴奏。
课堂拓展
歌词创想家
互动填空:
原句:“大雨 ,小雨 。”
请你们填入新的拟声词,全班齐唱新版本。
轰隆隆
滴答答
填入创意词的学生可获得“雨滴勋章”贴纸。
课堂拓展
自然之声工坊——把雨变成画!
自然拼贴
请你用树叶、棉絮、小石子为雨景作画
课堂拓展
请你用身边的物品模拟雨声,你会用什么物品呢
大雨
小雨
科学小实验——雨声从哪里来?
课堂评价
雨滴加油站
自我评价表(1-5分) 你为自己打几分?
唱得准:我能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力度棒:我能用正确的力度演唱歌曲
动作酷:我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大雨小雨
课堂评价
学生星光榜
老师为本节课获得“最佳雨滴歌手”“创意小精灵”等称号的同学颁奖,并请同学们为他们掌声鼓励。
课堂总结
知识小雨伞
2/4拍,欢快活泼
“f=强,p=弱”
大雨声强,小雨声轻
演唱歌曲小腹用力、
气息连贯、声音轻巧
课堂总结
亲爱的小歌唱家们,
今天,我们用歌声和雨滴一起跳舞,
让“哗啦啦”的大雨有了力量,
让“淅沥沥”的小雨有了温柔。
音乐是大自然的语言,
每一片云、每一颗雨滴,
都在和我们说着悄悄话。
从今天起,
让我们用耳朵听雨的歌,
用心灵爱自然的美,
因为——
每一个你,都是大自然最动听的音符!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大自然的歌唱家
第二课时 《大雨小雨》
课题 《大雨小雨》 单元 5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单元的第二课时,以“雨”为媒介,通过《大雨、小雨》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感知自然声响与音乐艺术的关联,衔接第一课时对自然声音的探索,并为后续课时(如《春雨》)的音乐表现力学习奠定基础,体现单元主题“自然之声与音乐表达”的连贯性。作品分析:音乐特点:2/4拍,节奏明快活泼,旋律简单重复,音域仅六度,适合低龄学生演唱。歌词特点:拟声词“哗啦啦”“淅沥沥”反复出现,强化雨的持续性与音乐记忆点。音乐要素:通过力度记号“f”(强)和“p”(弱)对比,表现大雨与小雨的声效差异。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爱游戏化、互动性强的活动。已初步感知声音的强弱(第三单元),但对力度记号的运用尚不熟练。模仿自然声音、角色扮演、动手操作(如乐器伴奏)。区分“f”与“p”的实际应用,以及歌曲重复段落的准确演唱。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目标: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和体验,感知自然声音与音乐艺术的关联,能够感受歌曲中力度记号所表达的情感变化。艺术表现目标:学生通过演唱、演奏和肢体表达,掌握基础音乐技能,能够用清晰的声音和正确的节奏演唱歌曲,在合作表演中协调角色分工。创意实践目标:学生通过跨学科创作与即兴编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够替换歌词或设计新动作,将雨声转化为视觉艺术作品。文化理解目标: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理解音乐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能够认识音乐是表达自然之美的重要语言。感知不同自然声音的艺术表现形式。
重难点 重点:掌握力度记号“f”“p”在歌曲中的应用,用声音与动作表现大雨小雨的对比。难点:歌曲重复段落的准确衔接,以及强弱力度转换的自然表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 声音魔法屋:播放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音频,提问:“猜猜这是什么声音?”2. 雨景对比图:展示大雨与小雨对比图,提问:“大雨和小雨的雨点有什么不同?”用身体动作模仿大雨和小雨3. 主题揭晓:播放《大雨、小雨》歌曲视频:“今天我们要变成‘雨滴歌唱家’!” 1. 闭眼聆听,举手抢答,模仿雨声。2. 用跺脚模仿大雨,轻拍肩膀模仿小雨。3.跟随音乐摇摆身体,齐声回应:“我们是雨滴歌唱家!” 激发兴趣,初步感知自然声音与音乐的关联。通过视觉与动觉联动,强化对强弱差异的认知。营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二、新课教学 1. 初识歌曲:播放歌曲音频,同步展示动态雨幕歌词,提问:跟着老师划拍模唱旋律,感受不同的节拍说说本课歌曲是几拍子?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听到的是“大雨”还是“小雨”部分2. 情绪温度计 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歌曲的情绪是越来越热烈。引导:“大雨像在跳舞,小雨像在说悄悄话。你能用动作表现吗?” 1. 用 / 符号标记重复段落,拍手(强)和拍腿(弱)回应节奏。2. 感受歌曲情绪,设计动作:大雨跳跃、小雨踮脚转圈。 整体感知歌曲结构,熟悉歌词与节奏。通过肢体语言理解音乐情绪变化。
1.发声练习:示范长音练习和母音转换练习,指导气息控制。2.雨点拍拍乐 出示节奏图谱:学一学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指挥分组演奏地板鼓和手铃。 1练习长/短音,控制气息连贯性。2.分组合作:大雨组跺脚击鼓,小雨组拍手摇铃。 为演唱中的强弱对比奠定气息基础。强化节奏感,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1.歌词探险 提问:“歌词中‘哗啦啦’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请你为每次出现的“哗啦啦、淅沥沥”设计不同的动作2.歌词结构解密——重复密码 为什么歌词要重复这么多次?如果只唱一次会怎样?(强调雨的持续和音乐的记忆点)3.力度记号小课堂 实验对比:用力敲鼓(f)模拟大雨,轻敲小鼓(p)模拟小雨,提问:“歌谱上的‘f’和‘p’代表什么?”4.逐句学唱 分句范唱,用手势提示音高(大雨句手臂上扬,小雨句手掌下压),组织男女生接龙演唱。5.雨滴音乐会 分组指导:歌手(演唱)、舞者(动作)、乐手(鼓/三角铁),播放伴奏并指挥。 1.朗诵歌词,回答问题,为大雨小雨设计动作2.认真聆听音乐,思考重复是为什么? 3.通过实验理解符号含义,根据卡片指令用声音和动作表现强弱。4.跟随手势模唱,男女生分组接龙,挑战“无错误演唱”关卡。5.分组合作表演,根据屏幕提示切换力度与动作。 理解重复结构的意义,提升歌词记忆效率。将抽象符号具象化,突破教学难点。分层练习,逐步掌握歌曲细节。整合技能,提升综合艺术表现力。
四、课堂拓展 1.歌词创想家 示范不同的拟声词,引导学生填入新的拟声词,全班齐唱新版本。2.自然之声工坊 提供树叶、棉絮、石子,引导:“用这些材料拼贴雨景。”3.科学小实验 演示用吸管吹水杯(大雨声)和轻搓塑料袋(小雨声),提问:“你还能用哪些物品模仿雨声?” 1.创编新的拟声词,并全班齐唱歌曲2.创作雨景拼贴画,用笔刷工具随音乐段落绘画。3.尝试用身边物品模拟雨声,分享创意(如摇豆袋=大雨,摩擦纸巾=小雨)。 跨学科融合,深化音乐与自然、美术的联结。联结生活,激发探究兴趣。
五、课堂评价 1. 1. 雨滴加油站 展示三维评价表(音准、力度、创意),引导学生为自己打分2.颁发“最佳雨滴歌手”“创意小精灵”奖章,播放预录表扬语音。 1.自评学习成果,为自己打分。2.接受奖章,掌声鼓励同伴。 游戏化评价,增强学习成就感。游戏化评价,增强学习成就感。
六、课堂总结 1.知识小雨伞 总结知识点。2.总结语:“音乐是大自然的语言……每一个你,都是最动听的音符!”触发互动动画。 1. 跟着老师回顾本课知识点2. 跟着老师朗诵 系统回顾,巩固核心内容。升华情感,培养生态关怀。
板书设计 《大雨、小雨》 力度记号: f(强)→ 大雨“哗啦啦” p(弱)→ 小雨“淅沥沥” 歌词结构: 大雨哗啦啦 ×3 小雨淅沥沥 ×3 哗啦啦,淅沥沥 → 落下来! 2/4拍:强 弱 | 强 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