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广州市)1一、选择题(共14题;共42分)1.人类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以下成就对应科学家不正确的是( )A.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拉瓦锡B.研究水的组成:道尔顿C.研发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闵恩泽D.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徐寿2.“胜哥”在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发了一文章《浙版科学七下教材问题探讨5:教材P167与P161的自相矛盾之处》。其中强调了一点:“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母语——汉语是非常优秀的语言,没有之一!”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下列成语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指鹿为马 B.拔苗助长 C.掩耳盗铃 D.火上浇油3.下列物质的鉴别与除杂的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铜粉中含有少量木炭粉 放在空气中灼烧B 除去CuCl2溶液中少量的 Fe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C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取样后,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D 除去MnO2粉末中混有的NaCl 加水溶解A.A B.B C.C D.D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 A.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 探究水的组成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 探究 O2对铁钉锈蚀的影响实验设计A.A B.B C.C D.D5.下列实件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检验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B 测稀硫酸的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C 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6.从用途角度认识物质性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氮气用作食品填充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B.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因为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7.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能量观: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因此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结构观:CO2和CO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也相同C.转化观:H2O和H2可以互相转化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总数都不改变8.钛和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航天、医疗等领域,如图所示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B.钛属于非金属元素C.钛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D.x=19.《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生成物能除去丝帛污渍。其中K2CO3属于下列物质类别中的( )A.盐 B.酸 C.碱 D.氧化物10.科学家通过催化剂纳米铜硝石实现了一氧化碳到乙酸的高效转化。其反应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铜硝石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B.丙的化学式为C.反应中的甲、丁的分子个数比为D.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11.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深刻理解了关于溶解度的相关知识。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12.劳动创造幸福。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B 用废机油给自行车链条涂油 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C 活性炭包放入运动鞋中除臭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D 用炭炉烧烤用扇子扇炉火 提高木炭的着火点A.A B.B C.C D.D13.《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禽”中主要富含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无机盐14.下列能表示2个水分子的是( )A.2H2O B.H2O C.2H2O2 D.2OH-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48分)15.为了测定某样品中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铁元素,且不溶于水和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已知:1、草酸(H2C2O4)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O2↑+CO↑+H2O2、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用如图所示装量进行实验:(1)装药品前应先 ,在装置E的实验中,为提升实验的温度,在仪器不变的情况下可作的改进是 ,观察到E中现象是 ;若进入E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B、C、D中依次是 (填序号)。a.浓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b.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浓硫酸(2)G的作用是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E中固体完全反应后, 处应先停止加热(填序号A或E);上述实验装置的一处明显缺陷是 。(3)当观察到E中固体全部变黑后,若立即停止通CO,则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16.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氧气。(1)装置A中加热的仪器的名称 。(2)利用注射器可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将活塞缓慢向内推,若观察到 ,则证明气密性良好。(3)若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二氧化锰的作用 。(4)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气体,气体从 口进。(填c或d)(5)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有刺激性气味,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足量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氨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验满的方法是:用镊子夹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F中c管口,如湿润试纸变 则有氨气溢出。17.【科普阅读】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它是以三聚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制得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纳米海绵不仅可有效清洁茶垢、油垢等,还是很好的吸油材料。经过改良的纳米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性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结果如图(吸油质量比越高,表示吸油能力越强)。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的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1)纳米海绵属于 (填“合成”或“金属”)材料。(2)纳米海绵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的原因是 ;与其结构相似且同样具有吸附性的物质有 (填名称)。(3)对比吸收泵油,纳米海绵吸收环己烷的能力更 (填“强”或“弱”),其原因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炉具、油烟机等B.纳米海绵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C.纳米海绵不可循环利用(5)写出一种生活中清洁油污的方法 。18.【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某化学小组同学基于课本实验活动对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1)请同学们完成实验报告。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4中放入与1中铁片 向1、4中滴加盐酸 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1中溶液变为浅绿色, Fe 的金属活动性比 Cu的强,Fe能与酸反应生成 向2中滴加盐酸 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 化学方程式: 向3中滴加足量盐酸 Ca(OH),能与盐酸反应(2)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i. 土壤浸液中的H*____(填“>”“<”或“=”)OH”,土壤显酸性,向烧杯中滴加几滴____,再缓慢加入熟石灰搅拌到溶液恰好显中性,可看到溶液____后逐渐变为紫色。ii.土壤改良后pH为6.8,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填字母)。农作物 茶树 油菜 水稻 萝卜pH 5.0~5.5 5.8~6.7 6.0~7.0 7.0~7.5A.茶树 B.油菜 C.水稻 D.萝卜19. Mg2Ni合金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储氢合金。一种Mg2Ni储氢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的过程如图1所示。(1)Mg2Ni合金属于 材料(填“金属”“无机非金属”或“复合”);与纯镁相比,Mg2Ni合金的硬度更 (填“大”或“小”)(2)氢气储存过程发生的反应为Mg2Ni + 2H2 = Mg2NiH4 ,若要储存8g H2 需要Mg2Ni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Mg2Ni储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Mg表面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层(MgO)。Mg2Ni合金中氧元素的含量与储氢能力的关系如图2,Mg氧化程度越高,储氢能力 (填“越高”或“越低”)。从能源角度说明推广Mg2Ni储氢材料的意义 (写一点,合理即可)。20.实验室有一瓶已经部分变质的固体,现向锥形瓶中加入10g这种部分变质的样品,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溶液,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砸盐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与反应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g。(2)b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3)求原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解析】【解答】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组成成分,同时用天平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拉瓦锡研究了水的组成,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闵恩泽研发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组成成分和用天平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来解答;B、根据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拉瓦锡研究了水的组成来解答;C、根据闵恩泽研发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来解答;D、根据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来解答。2.【答案】D【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 指鹿为马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 拔苗助长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 掩耳盗铃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 火上浇油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3.【答案】C【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除杂、净化;物质的检验、鉴别【解析】【解答】A、铜粉和木炭粉放在空气中灼烧,铜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木炭粉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仅木炭粉被除去,铜粉也被反应掉了,不符合除杂原则,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B、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会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而不是除去FeCl2,反而把需要保留的CuCl2除去,不符合除杂要求,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C、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通过取样后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可以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D、MnO2粉末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还需要进行过滤,才能得到MnO2固体,只加水溶解不能达到除杂目的,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解答;B、根据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来解答;C、根据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来解答;D、根据MnO2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来解答。4.【答案】A【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电解水实验;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装置内压强发生明显变化,木炭燃烧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符合题意;B、利用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探究水的组成,不符合题意;C、通过铜片上白磷和红磷,水中白磷能否燃烧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不符合题意;D、左侧试管中铁丝接触氧气和水可生锈,右侧试管中铁不接触氧气不生锈,由此可探究氧气对铁锈蚀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C、根据所给实验中的燃烧情况及对应条件分析;D、根据两实验变量为氧气分析。5.【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溶液的酸碱度测定;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解析】【解答】A. 氧气具有可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可以测稀硫酸的pH,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色,不能确定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错误,符合题意;D. 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得到氯化亚铁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可以测稀硫酸的pH。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色。D、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6.【答案】B【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解析】【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食品填充气来防止食品变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 金属具有导电性、传热性和延展性,故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来灭火,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氯化盐和水,故可以用稀盐酸用于除铁锈,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食品填充气来解答;B、根据金属具有导电性、传热性和延展性来解答;C、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来灭火来解答;D、根据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氯化盐和水来解答。7.【答案】C【知识点】水的性质和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CO2和CO均由碳、氧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它们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故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该推理正确,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分子的种类变化,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如物理变化中的灯泡发光放热来解答;B、根据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来解答;C、根据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来解答;D、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分子的种类变化来解答。8.【答案】C【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下方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的质量,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国家单位是“一”,不是“克”,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钛有“金”旁,属于金属元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原子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而钛原子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成,故钛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钛的质子数为22,电子数也是22,故最外层电子数x=22-2-8-10=2,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和原子序数,下方数字表中原子的相对质量,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右上方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来解答。9.【答案】A【知识点】酸、碱、盐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阳离子全部是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是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符合盐的概念,属于盐。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阳离子全部是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是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来解答。10.【答案】B【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利用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甲是CO,乙是H2O,丙是 ,丁是O2;该反应的方程式为:。A、催化剂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而纳米铜硝石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变化,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丙物质是乙酸,化学式为,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利用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的甲、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书写出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酸和氧气的方程式的含义分子的个数比以及质量比,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催化剂的概念来解答。11.【答案】C【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甲40g,不符合题意。B.由图示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在减小,说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不符合题意。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符合题意。D.戊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加压或降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 A、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水中最多溶解的物质质量分析;B、根据温度升高,物质乙继续溶解分析;C、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处为对应温度下溶解度相等分析;D、根据戊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12.【答案】D【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白色污染与防治;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A、可回收的垃圾有塑料、废旧金属和纸张等;故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属于垃圾分类并回收再利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故防止铁生锈的措施破坏生锈条件; 用废机油给自行车链条涂油来隔绝铁与氧气和水的接触防止生锈,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活性炭包放入运动鞋中除臭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用炭炉烧烤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的原因是增大了碳和氧气的接触,加大了氧气的浓度,碳的着火点不变,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会改变,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可回收的垃圾有塑料、废旧金属和纸张等来解答;B、根据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隔绝铁和氧气、水的接触来防止生锈来解答;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D、根据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更改来解答。13.【答案】A【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解析】【解答】人体中的六大营养素是水、无机盐、蛋白质、油脂、维生素和糖类;而《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中的五谷属于糖类食物,五果是属于维生素食物,五禽是指鸡鸭等动物,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人体中的六大营养素是水、无机盐、蛋白质、油脂、维生素和糖类来解答。14.【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水是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的符号是H2O,在水分子前面添加系数是分子的个数。A、2H2O表示2个水分子,该表示正确,符合题意;B、H2O表示水,一个水分子,该表示错误,不符合题意;C、2H2O2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该表示错误,不符合题意;D、2OH- 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来书写出水的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来解答。15.【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酒精灯上加一个金属网罩;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c(2)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中被吸收,影响实验结果;Fe2O3+3CO2Fe+3CO2;E;没有处理尾气(3)偏小【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碱的化学性质;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1)该装置必须要求气密性良好,则装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酒精灯上罩金属网罩,能集中火焰,提高温度;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色;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除去二氧化碳,且石灰水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除去,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二氧化碳,则B、C、D中依次是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浓硫酸,故选c。(2)①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G装置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中被吸收,影响实验结果;②E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E中固体完全反应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防止灼热的铁又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实验失败,且装置E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有部分没有进入到装置F中,所以E处应先停止加热;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上述实验装置的一处明显缺陷是:未进行尾气处理。(3)当观察到E中固体全部变黑后,若立即停止通CO,装置E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有部分没有进入到装置F中,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则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也偏小。【分析】(1)根据制气装置装药品前需先检查装置气密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浓硫酸吸水分析;(2)根据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3)根据反应后装置内有气体残留会使得计算气体质量偏小分析。(1)该装置必须要求气密性良好,则装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酒精灯上罩金属网罩,能集中火焰,提高温度;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色;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除去二氧化碳,且石灰水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除去,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二氧化碳,则B、C、D中依次是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浓硫酸,故选c。(2)①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G装置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中被吸收,影响实验结果;②E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E中固体完全反应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防止灼热的铁又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实验失败,且装置E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有部分没有进入到装置F中,所以E处应先停止加热;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上述实验装置的一处明显缺陷是:未进行尾气处理。(3)当观察到E中固体全部变黑后,若立即停止通CO,装置E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有部分没有进入到装置F中,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则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也偏小。16.【答案】(1)酒精灯(2)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稳定液柱(3);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4);c(5)A;蓝【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装置A中加热的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2)利用注射器可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将活塞缓慢向内推,若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稳定液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的作用是起催化作用;(4)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若用F装置收集气体,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气体从c口进;(5)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足量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氨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即装置A;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验满的方法是:用镊子夹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F中d管口,如湿润试纸变蓝,则有氨气溢出。【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2)根据有注射器的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是将活塞缓慢向内推,若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稳定液柱来解答;(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4)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来解答;(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选择收集装置来解答。(1)装置A中加热的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2)利用注射器可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将活塞缓慢向内推,若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稳定液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3)双氧水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4)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若用F装置收集气体,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气体从c口进;(5)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足量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氨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即装置A;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验满的方法是:用镊子夹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F中c管口,如湿润试纸变蓝,则有氨气溢出。17.【答案】(1)合成(2)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活性炭(3)弱;环己烷的密度比泵油小(4)A;B(5)使用洗洁精【知识点】合成橡胶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1)材料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而塑料、橡胶和涤纶、纤维均是合成材料;故纳米海绵属于合成材料。(2)纳米海绵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的原因是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与其结构相似且同样具有吸附性的物质有活性炭。(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的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对比吸收泵油,纳米海绵吸收环己烷的能力更弱,其原因是环己烷的密度比泵油小。(4)A、纳米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故可用于清洁炉具、油烟机等,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纳米海绵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纳米海绵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不参与反应,故可循环利用,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5)生活中常用洗涤剂来乳化油污,故生活中清洁油污的方法使用洗洁精。【分析】(1)根据材料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而塑料、橡胶和涤纶、纤维均是合成材料来解答;(2)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3)根据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的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而环己烷的密度比泵油小来解答;(4)根据题意纳米海绵不仅可有效清洁茶垢、油垢等,还是很好的吸油材料; 改良的纳米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性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来解答;(5)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油污的作用来解答。18.【答案】(1)铜片;铜的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C【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解析】【解答】(1)探究铜和铁的活泼性强弱,故4中放入与1中铁片相同的铜片形状和等质量的铜片,接着向1、4中滴加盐酸;观看到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 1中溶液变为浅绿色, 铜的表面没有气泡产生;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Fe能与酸反应生成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向2(氧化铁粉末)中滴加盐酸,固体质量减少,溶液变成红棕色的氯化铁,说明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方程式为:。酚酞遇碱溶液变红色,故酚酞遇到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碱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不使酚酞变色,盐酸不使酚酞变色;故向3(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过量,则3中观看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酸的pH值小于7,碱的pH值大于7,中性的pH值等于7。i. 土壤浸液中的H+“>”OH”,土壤显酸性,向烧杯中滴加几滴石蕊,石蕊遇酸变红色,再缓慢加入熟石灰搅拌到溶液红色刚好变成紫色,则二者恰好显中性,可看到溶液先变红色后逐渐变为紫色。ii.利用表中数据,不同pH值的土壤种植不同的植物,故土壤改良后pH为6.8,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填字母)。【分析】(1)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比铜活泼;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红棕色的氯化铁和水;酚酞遇到碱性变红色,遇到中性和酸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来解答;(2)根据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钙碱性物质来中和,利用不同植物适合在不同的pH值的土壤中生长来解答。19.【答案】(1)金属;大(2)解:设需要Mg2Ni的质量为xMg2Ni + 2H2= Mg2NiH4107 4x 8g=X = 214g答:需要Mg2Ni的质量为214g。(3)越低;缓解化石能源危机或减少碳排放或促进氢能经济发展等【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理利用金属资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Mg2Ni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与纯镁相比,Mg2Ni合金的硬度更大。(2)氢气储存过程发生的反应为Mg2Ni + 2H2 =Mg2NiH4 ,若要储存8gH2需要Mg2Ni的质量解:设需要Mg2Ni的质量为xMg2Ni + 2H2= Mg2NiH4107 4x 8g= 解得X = 214g答:需要Mg2Ni的质量为214g。(3)Mg2Ni储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Mg表面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层(MgO)。Mg2Ni合金中氧元素的含量与储氢能力的关系如图2,Mg氧化程度越高,储氢能力“越低”。推广Mg2Ni储氢材料的意义缓解化石能源危机或减少碳排放或促进氢能经济发展等。【分析】(1)根据合金、金属均属于金属材料,合金的特性是熔点低、硬度大、耐腐蚀来解答;(2)根据镍化镁和氢气反应生成Mg2NiH4的方程式中已知氢气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镍化镁的质量来解答;(3)根据图2分析,镁氧化程度越高,储存氢能力越低,使用Mg2Ni储氢材料可以义缓解化石能源危机或减少碳排放或促进氢能经济发展等来解答。20.【答案】(1)73(2)CaCl2和HCl(3)解:设原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为xCa(OH)2+2HCl=CaCl2+2H2O74 7310gx 73g×10%x=74%答: 原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为74%。【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氢氧化钙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向变质的氢氧化钙中加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钙反应,由图像可知, 与反应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73g.(2)b点为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CaCl2和HCl。【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向变质的氢氧化钙中加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钙反应,结合图像中数据分析;(2)根据b点为盐酸过量分析;(3)根据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氢氧化钙质量分数分析。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90分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2.0(46.7%)主观题(占比) 48.0(53.3%)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4(70.0%)主观题(占比) 6(30.0%)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选择题 14(70.0%) 42.0(46.7%)非选择题 6(30.0%) 48.0(53.3%)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 难易度 占比1 普通 (75.0%)2 容易 (20.0%)3 困难 (5.0%)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1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3.0(14.4%) 4,152 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10.0(11.1%) 153 水的性质和应用 3.0(3.3%) 74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0(3.3%) 125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3.0(3.3%) 46 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7.0(7.8%) 177 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10.0(11.1%) 168 物质的除杂、净化 3.0(3.3%) 39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3.0(3.3%) 210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7.0(7.8%) 1711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3.0(3.3%) 1312 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3.0(3.3%) 413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3.0(3.3%) 814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0.0(11.1%) 1615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7.0(7.8%) 1816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3.0(3.3%) 517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3.0(3.3%) 1018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0.0(11.1%) 1619 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3.0(3.3%) 120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3.0(3.3%) 921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3.0(3.3%) 522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0(3.3%) 723 电解水实验 3.0(3.3%) 424 碱的化学性质 10.0(11.1%) 1525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10.0(11.1%) 1626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3.0(3.3%) 427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3.0(3.3%) 1128 物质的微粒性 3.0(3.3%) 1429 酸的化学性质 7.0(7.8%) 2030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3.0(3.3%) 731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0(3.3%) 1132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3.0(3.3%) 533 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3.0(3.3%) 634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7.0(7.8%) 193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0.0(11.1%) 1536 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7.0(7.8%) 1937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3.0(3.3%) 738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7.0(7.8%) 1839 二氧化碳的用途 3.0(3.3%) 640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0(3.3%) 341 金属的化学性质 3.0(3.3%) 34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4.0(15.6%) 19,2043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7.0(7.8%) 1744 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3.0(3.3%) 545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3.0(3.3%) 846 酸、碱、盐的概念 3.0(3.3%) 947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3.0(3.3%) 1248 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3.0(3.3%) 649 物质的检验、鉴别 3.0(3.3%) 350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3.0(3.3%) 1251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3.0(3.3%) 652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3.0(3.3%) 1453 白色污染与防治 3.0(3.3%) 1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广州市)1答题卡(条码粘贴处(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试卷类型:A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缺考标记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6、填涂样例正确[■]错误[--][√] [×])一、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二、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15.(1) ; ;; ;(2) ;; ; ;(3) ;(2) ;(3) ; ;(4) ; ;(5) ; ;17.(1) ;(2) ; ;(3) ; ;(4) ; ;(5) ;18.(1) ; ; ; ; ;(2) ;19.(1) ; ;(2)(3) ; ;20.(1) ; (2) ;(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广州市)1一、选择题(共14题;共42分)1.(3分)人类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以下成就对应科学家不正确的是( )A.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拉瓦锡B.研究水的组成:道尔顿C.研发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闵恩泽D.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徐寿【答案】B【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解析】【解答】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组成成分,同时用天平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拉瓦锡研究了水的组成,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闵恩泽研发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组成成分和用天平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来解答;B、根据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拉瓦锡研究了水的组成来解答;C、根据闵恩泽研发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来解答;D、根据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来解答。2.(3分)“胜哥”在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发了一文章《浙版科学七下教材问题探讨5:教材P167与P161的自相矛盾之处》。其中强调了一点:“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母语——汉语是非常优秀的语言,没有之一!”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下列成语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指鹿为马 B.拔苗助长 C.掩耳盗铃 D.火上浇油【答案】D【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指鹿为马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 拔苗助长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 掩耳盗铃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 火上浇油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3.(3分)下列物质的鉴别与除杂的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铜粉中含有少量木炭粉 放在空气中灼烧B 除去CuCl2溶液中少量的 Fe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C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取样后,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D 除去MnO2粉末中混有的NaCl 加水溶解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除杂、净化;物质的检验、鉴别【解析】【解答】A、铜粉和木炭粉放在空气中灼烧,铜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木炭粉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仅木炭粉被除去,铜粉也被反应掉了,不符合除杂原则,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B、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会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而不是除去FeCl2,反而把需要保留的CuCl2除去,不符合除杂要求,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C、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通过取样后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可以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D、MnO2粉末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还需要进行过滤,才能得到MnO2固体,只加水溶解不能达到除杂目的,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解答;B、根据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来解答;C、根据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来解答;D、根据MnO2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来解答。4.(3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 A.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 探究水的组成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 探究 O2对铁钉锈蚀的影响实验设计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电解水实验;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装置内压强发生明显变化,木炭燃烧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符合题意;B、利用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探究水的组成,不符合题意;C、通过铜片上白磷和红磷,水中白磷能否燃烧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不符合题意;D、左侧试管中铁丝接触氧气和水可生锈,右侧试管中铁不接触氧气不生锈,由此可探究氧气对铁锈蚀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C、根据所给实验中的燃烧情况及对应条件分析;D、根据两实验变量为氧气分析。5.(3分)下列实件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检验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B 测稀硫酸的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C 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溶液的酸碱度测定;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解析】【解答】A. 氧气具有可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可以测稀硫酸的pH,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色,不能确定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错误,符合题意;D. 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得到氯化亚铁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可以测稀硫酸的pH。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色。D、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6.(3分)从用途角度认识物质性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氮气用作食品填充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B.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因为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答案】B【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解析】【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食品填充气来防止食品变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 金属具有导电性、传热性和延展性,故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来灭火,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氯化盐和水,故可以用稀盐酸用于除铁锈,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食品填充气来解答;B、根据金属具有导电性、传热性和延展性来解答;C、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来灭火来解答;D、根据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氯化盐和水来解答。7.(3分)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能量观: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因此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结构观:CO2和CO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也相同C.转化观:H2O和H2可以互相转化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总数都不改变【答案】C【知识点】水的性质和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CO2和CO均由碳、氧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它们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故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该推理正确,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分子的种类变化,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如物理变化中的灯泡发光放热来解答;B、根据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来解答;C、根据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来解答;D、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分子的种类变化来解答。8.(3分)钛和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航天、医疗等领域,如图所示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B.钛属于非金属元素C.钛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D.x=1【答案】C【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下方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的质量,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国家单位是“一”,不是“克”,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钛有“金”旁,属于金属元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原子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而钛原子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成,故钛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钛的质子数为22,电子数也是22,故最外层电子数x=22-2-8-10=2,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和原子序数,下方数字表中原子的相对质量,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右上方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来解答。9.(3分)《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生成物能除去丝帛污渍。其中K2CO3属于下列物质类别中的( )A.盐 B.酸 C.碱 D.氧化物【答案】A【知识点】酸、碱、盐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阳离子全部是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是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符合盐的概念,属于盐。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阳离子全部是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是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来解答。10.(3分) 科学家通过催化剂纳米铜硝石实现了一氧化碳到乙酸的高效转化。其反应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铜硝石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B.丙的化学式为C.反应中的甲、丁的分子个数比为D.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答案】B【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利用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甲是CO,乙是H2O,丙是 ,丁是O2;该反应的方程式为:。A、催化剂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而纳米铜硝石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变化,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丙物质是乙酸,化学式为,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利用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的甲、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书写出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酸和氧气的方程式的含义分子的个数比以及质量比,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催化剂的概念来解答。11.(3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深刻理解了关于溶解度的相关知识。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答案】C【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甲40g,不符合题意。B.由图示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在减小,说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不符合题意。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符合题意。D.戊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加压或降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 A、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水中最多溶解的物质质量分析;B、根据温度升高,物质乙继续溶解分析;C、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处为对应温度下溶解度相等分析;D、根据戊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12.(3分)劳动创造幸福。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B 用废机油给自行车链条涂油 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C 活性炭包放入运动鞋中除臭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D 用炭炉烧烤用扇子扇炉火 提高木炭的着火点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白色污染与防治;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A、可回收的垃圾有塑料、废旧金属和纸张等;故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属于垃圾分类并回收再利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故防止铁生锈的措施破坏生锈条件; 用废机油给自行车链条涂油来隔绝铁与氧气和水的接触防止生锈,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活性炭包放入运动鞋中除臭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用炭炉烧烤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的原因是增大了碳和氧气的接触,加大了氧气的浓度,碳的着火点不变,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会改变,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可回收的垃圾有塑料、废旧金属和纸张等来解答;B、根据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隔绝铁和氧气、水的接触来防止生锈来解答;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D、根据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更改来解答。13.(3分)《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禽”中主要富含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无机盐【答案】A【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解析】【解答】人体中的六大营养素是水、无机盐、蛋白质、油脂、维生素和糖类;而《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中的五谷属于糖类食物,五果是属于维生素食物,五禽是指鸡鸭等动物,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人体中的六大营养素是水、无机盐、蛋白质、油脂、维生素和糖类来解答。14.(3分)下列能表示2个水分子的是( )A.2H2O B.H2O C.2H2O2 D.2OH-【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水是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的符号是H2O,在水分子前面添加系数是分子的个数。A、2H2O表示2个水分子,该表示正确,符合题意;B、H2O表示水,一个水分子,该表示错误,不符合题意;C、2H2O2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该表示错误,不符合题意;D、2OH- 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来书写出水的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来解答。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48分)15.(10分)为了测定某样品中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铁元素,且不溶于水和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已知:1、草酸(H2C2O4)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O2↑+CO↑+H2O2、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用如图所示装量进行实验:(1)(4分)装药品前应先 ,在装置E的实验中,为提升实验的温度,在仪器不变的情况下可作的改进是 ,观察到E中现象是 ;若进入E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B、C、D中依次是 (填序号)。a.浓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b.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浓硫酸(2)(5分)G的作用是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E中固体完全反应后, 处应先停止加热(填序号A或E);上述实验装置的一处明显缺陷是 。(3)(1分)当观察到E中固体全部变黑后,若立即停止通CO,则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酒精灯上加一个金属网罩;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c(2)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中被吸收,影响实验结果;Fe2O3+3CO2Fe+3CO2;E;没有处理尾气(3)偏小【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碱的化学性质;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1)该装置必须要求气密性良好,则装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酒精灯上罩金属网罩,能集中火焰,提高温度;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色;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除去二氧化碳,且石灰水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除去,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二氧化碳,则B、C、D中依次是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浓硫酸,故选c。(2)①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G装置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中被吸收,影响实验结果;②E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E中固体完全反应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防止灼热的铁又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实验失败,且装置E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有部分没有进入到装置F中,所以E处应先停止加热;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上述实验装置的一处明显缺陷是:未进行尾气处理。(3)当观察到E中固体全部变黑后,若立即停止通CO,装置E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有部分没有进入到装置F中,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则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也偏小。【分析】(1)根据制气装置装药品前需先检查装置气密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浓硫酸吸水分析;(2)根据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3)根据反应后装置内有气体残留会使得计算气体质量偏小分析。(1)该装置必须要求气密性良好,则装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酒精灯上罩金属网罩,能集中火焰,提高温度;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色;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除去二氧化碳,且石灰水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除去,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二氧化碳,则B、C、D中依次是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浓硫酸,故选c。(2)①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G装置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中被吸收,影响实验结果;②E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E中固体完全反应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防止灼热的铁又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实验失败,且装置E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有部分没有进入到装置F中,所以E处应先停止加热;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上述实验装置的一处明显缺陷是:未进行尾气处理。(3)当观察到E中固体全部变黑后,若立即停止通CO,装置E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有部分没有进入到装置F中,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则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也偏小。16.(10分)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氧气。(1)(1分)装置A中加热的仪器的名称 。(2)(1分)利用注射器可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将活塞缓慢向内推,若观察到 ,则证明气密性良好。(3)(3分)若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二氧化锰的作用 。(4)(3分)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气体,气体从 口进。(填c或d)(5)(2分)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有刺激性气味,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足量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氨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验满的方法是:用镊子夹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F中c管口,如湿润试纸变 则有氨气溢出。【答案】(1)酒精灯(2)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稳定液柱(3);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4);c(5)A;蓝【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装置A中加热的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2)利用注射器可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将活塞缓慢向内推,若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稳定液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的作用是起催化作用;(4)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若用F装置收集气体,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气体从c口进;(5)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足量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氨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即装置A;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验满的方法是:用镊子夹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F中d管口,如湿润试纸变蓝,则有氨气溢出。【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2)根据有注射器的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是将活塞缓慢向内推,若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稳定液柱来解答;(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4)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来解答;(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选择收集装置来解答。(1)装置A中加热的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2)利用注射器可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将活塞缓慢向内推,若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稳定液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3)双氧水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4)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若用F装置收集气体,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气体从c口进;(5)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足量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氨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即装置A;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验满的方法是:用镊子夹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F中c管口,如湿润试纸变蓝,则有氨气溢出。17.(7分)【科普阅读】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它是以三聚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制得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纳米海绵不仅可有效清洁茶垢、油垢等,还是很好的吸油材料。经过改良的纳米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性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结果如图(吸油质量比越高,表示吸油能力越强)。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的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1)(1分)纳米海绵属于 (填“合成”或“金属”)材料。(2)(2分)纳米海绵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的原因是 ;与其结构相似且同样具有吸附性的物质有 (填名称)。(3)(2分)对比吸收泵油,纳米海绵吸收环己烷的能力更 (填“强”或“弱”),其原因是 。(4)(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炉具、油烟机等B.纳米海绵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C.纳米海绵不可循环利用(5)(1分)写出一种生活中清洁油污的方法 。【答案】(1)合成(2)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活性炭(3)弱;环己烷的密度比泵油小(4)A;B(5)使用洗洁精【知识点】合成橡胶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1)材料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而塑料、橡胶和涤纶、纤维均是合成材料;故纳米海绵属于合成材料。(2)纳米海绵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的原因是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与其结构相似且同样具有吸附性的物质有活性炭。(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的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对比吸收泵油,纳米海绵吸收环己烷的能力更弱,其原因是环己烷的密度比泵油小。(4)A、纳米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故可用于清洁炉具、油烟机等,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纳米海绵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纳米海绵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不参与反应,故可循环利用,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5)生活中常用洗涤剂来乳化油污,故生活中清洁油污的方法使用洗洁精。【分析】(1)根据材料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而塑料、橡胶和涤纶、纤维均是合成材料来解答;(2)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3)根据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的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而环己烷的密度比泵油小来解答;(4)根据题意纳米海绵不仅可有效清洁茶垢、油垢等,还是很好的吸油材料; 改良的纳米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性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来解答;(5)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油污的作用来解答。18.(7分)【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某化学小组同学基于课本实验活动对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1)(6分)请同学们完成实验报告。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4中放入与1中铁片 向1、4中滴加盐酸 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1中溶液变为浅绿色, Fe 的金属活动性比 Cu的强,Fe能与酸反应生成 向2中滴加盐酸 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 化学方程式: 向3中滴加足量盐酸 Ca(OH),能与盐酸反应(2)(1分)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i. 土壤浸液中的H*____(填“>”“<”或“=”)OH”,土壤显酸性,向烧杯中滴加几滴____,再缓慢加入熟石灰搅拌到溶液恰好显中性,可看到溶液____后逐渐变为紫色。ii.土壤改良后pH为6.8,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填字母)。农作物 茶树 油菜 水稻 萝卜pH 5.0~5.5 5.8~6.7 6.0~7.0 7.0~7.5A.茶树 B.油菜 C.水稻 D.萝卜【答案】(1)铜片;铜的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C【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解析】【解答】(1)探究铜和铁的活泼性强弱,故4中放入与1中铁片相同的铜片形状和等质量的铜片,接着向1、4中滴加盐酸;观看到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 1中溶液变为浅绿色, 铜的表面没有气泡产生;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Fe能与酸反应生成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向2(氧化铁粉末)中滴加盐酸,固体质量减少,溶液变成红棕色的氯化铁,说明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方程式为:。酚酞遇碱溶液变红色,故酚酞遇到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碱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不使酚酞变色,盐酸不使酚酞变色;故向3(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过量,则3中观看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酸的pH值小于7,碱的pH值大于7,中性的pH值等于7。i. 土壤浸液中的H+“>”OH”,土壤显酸性,向烧杯中滴加几滴石蕊,石蕊遇酸变红色,再缓慢加入熟石灰搅拌到溶液红色刚好变成紫色,则二者恰好显中性,可看到溶液先变红色后逐渐变为紫色。ii.利用表中数据,不同pH值的土壤种植不同的植物,故土壤改良后pH为6.8,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填字母)。【分析】(1)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比铜活泼;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红棕色的氯化铁和水;酚酞遇到碱性变红色,遇到中性和酸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来解答;(2)根据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钙碱性物质来中和,利用不同植物适合在不同的pH值的土壤中生长来解答。19.(7分) Mg2Ni合金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储氢合金。一种Mg2Ni储氢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的过程如图1所示。(1)(2分)Mg2Ni合金属于 材料(填“金属”“无机非金属”或“复合”);与纯镁相比,Mg2Ni合金的硬度更 (填“大”或“小”)(2)(3分)氢气储存过程发生的反应为Mg2Ni + 2H2 = Mg2NiH4 ,若要储存8g H2 需要Mg2Ni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2分)Mg2Ni储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Mg表面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层(MgO)。Mg2Ni合金中氧元素的含量与储氢能力的关系如图2,Mg氧化程度越高,储氢能力 (填“越高”或“越低”)。从能源角度说明推广Mg2Ni储氢材料的意义 (写一点,合理即可)。【答案】(1)金属;大(2)解:设需要Mg2Ni的质量为xMg2Ni + 2H2= Mg2NiH4107 4x 8g=X = 214g答:需要Mg2Ni的质量为214g。(3)越低;缓解化石能源危机或减少碳排放或促进氢能经济发展等【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理利用金属资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Mg2Ni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与纯镁相比,Mg2Ni合金的硬度更大。(2)氢气储存过程发生的反应为Mg2Ni + 2H2 =Mg2NiH4 ,若要储存8gH2需要Mg2Ni的质量解:设需要Mg2Ni的质量为xMg2Ni + 2H2= Mg2NiH4107 4x 8g= 解得X = 214g答:需要Mg2Ni的质量为214g。(3)Mg2Ni储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Mg表面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层(MgO)。Mg2Ni合金中氧元素的含量与储氢能力的关系如图2,Mg氧化程度越高,储氢能力“越低”。推广Mg2Ni储氢材料的意义缓解化石能源危机或减少碳排放或促进氢能经济发展等。【分析】(1)根据合金、金属均属于金属材料,合金的特性是熔点低、硬度大、耐腐蚀来解答;(2)根据镍化镁和氢气反应生成Mg2NiH4的方程式中已知氢气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镍化镁的质量来解答;(3)根据图2分析,镁氧化程度越高,储存氢能力越低,使用Mg2Ni储氢材料可以义缓解化石能源危机或减少碳排放或促进氢能经济发展等来解答。20.(7分)实验室有一瓶已经部分变质的固体,现向锥形瓶中加入10g这种部分变质的样品,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溶液,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砸盐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1分)与反应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g。(2)(1分)b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3)(5分)求原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73(2)CaCl2和HCl(3)解:设原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为xCa(OH)2+2HCl=CaCl2+2H2O74 7310gx 73g×10%x=74%答: 原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为74%。【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氢氧化钙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向变质的氢氧化钙中加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钙反应,由图像可知, 与反应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73g.(2)b点为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CaCl2和HCl。【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向变质的氢氧化钙中加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钙反应,结合图像中数据分析;(2)根据b点为盐酸过量分析;(3)根据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氢氧化钙质量分数分析。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90分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2.0(46.7%)主观题(占比) 48.0(53.3%)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4(70.0%)主观题(占比) 6(30.0%)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选择题 14(70.0%) 42.0(46.7%)非选择题 6(30.0%) 48.0(53.3%)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 难易度 占比1 普通 (75.0%)2 容易 (20.0%)3 困难 (5.0%)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1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3.0(14.4%) 4,152 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10.0(11.1%) 153 水的性质和应用 3.0(3.3%) 74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0(3.3%) 125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3.0(3.3%) 46 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7.0(7.8%) 177 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10.0(11.1%) 168 物质的除杂、净化 3.0(3.3%) 39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3.0(3.3%) 210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7.0(7.8%) 1711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3.0(3.3%) 1312 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3.0(3.3%) 413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3.0(3.3%) 814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0.0(11.1%) 1615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7.0(7.8%) 1816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3.0(3.3%) 517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3.0(3.3%) 1018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0.0(11.1%) 1619 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3.0(3.3%) 120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3.0(3.3%) 921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3.0(3.3%) 522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0(3.3%) 723 电解水实验 3.0(3.3%) 424 碱的化学性质 10.0(11.1%) 1525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10.0(11.1%) 1626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3.0(3.3%) 427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3.0(3.3%) 1128 物质的微粒性 3.0(3.3%) 1429 酸的化学性质 7.0(7.8%) 2030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3.0(3.3%) 731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0(3.3%) 1132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3.0(3.3%) 533 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3.0(3.3%) 634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7.0(7.8%) 193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0.0(11.1%) 1536 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7.0(7.8%) 1937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3.0(3.3%) 738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7.0(7.8%) 1839 二氧化碳的用途 3.0(3.3%) 640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0(3.3%) 341 金属的化学性质 3.0(3.3%) 34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4.0(15.6%) 19,2043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7.0(7.8%) 1744 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3.0(3.3%) 545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3.0(3.3%) 846 酸、碱、盐的概念 3.0(3.3%) 947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3.0(3.3%) 1248 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3.0(3.3%) 649 物质的检验、鉴别 3.0(3.3%) 350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3.0(3.3%) 1251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3.0(3.3%) 652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3.0(3.3%) 1453 白色污染与防治 3.0(3.3%) 1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广州市)1 原卷版.docx 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广州市)1 解析版.docx 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广州市)1答题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