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南通市通州区高一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建筑往往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审美与认知水平,深受艺术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浈看来,科技与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一刚一柔”的两个属性:技术是建筑的明线,文化则可理解为建筑的暗线:两条线并举交织,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有一定差异的建筑风格。土和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两大核心材料,在中国传统营造技术和建筑文化遗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土木”也被用来泛指建筑工程。生土,是指未经焙烧、仅做简单加工的原状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应用分布最广泛的传统营造材料之一。从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以土为材料营造建筑,当今的窑洞就是典型的生土建筑。木材绝对是传统营造的主流材料,也成就和凝结了中国古代木构营造技艺的高度和智慧,应县木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之一。中国古代建筑既可以单独用土或木做结构,也可以是土木混合结构。“中国的传统民居如土楼,是典型的土木混合结构。土楼本身的建筑形制比较特殊,是由一米多厚的夯土外墙和内部木构架相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在特定环境下,古人能把土和木这两种最常见的营造材料结合利用,把它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李浈说。对营造材料的运用也和科技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李浈以大跨度结构举例,今天我们大多采用钢网架结构等来完成大跨度建筑的营造,但在古代,人们通过积累的经验改进技术,仅用木结构就已经实现了大跨度的桥梁建造。“木结构建筑中主流的梁柱结构,就是由跨距较小的梁、柱为主要的传力体系构造,它受到了材料长度本身的限制。跨度再大光靠柱梁体系就不行了,于是人们又发明了编木为拱的技术。”李浈解释,编木拱桥是一种十分奇特和罕见的桥梁形式,运用这种技术能够加工出更大跨度的结构体系。这种编木拱桥就像用竹条编箩筐一样,是不用砖石仅用木材“编织”而成的桥。在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横跨汴河上的那座规模宏大的虹桥正是编木拱桥。这种桥梁和技术迄今还在浙西、闽东以及贵州等地的山区中大量使用。“无论是对营造材料的利用,还是对结构手法的使用,这些技术的成熟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和当时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匹配。高超的营造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从最简单的技术和材料开始,最后才形成了结构复杂、功能完备、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古代建筑营造技术。”李浈认为。中国古代有关营造技术的典籍流传至今者甚少,最为著名的两部分别是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程做法》,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将这两部书称为研究中国建筑的“文法课本”。位于河南少林寺的木构建筑初祖庵大殿,其建造结构和技术细节等与《营造法式》的记录较为一致,而故宫中多数木构的构造特征则与《工程做法》基本接近。在李浈看来,记载中国古代营造技术的典籍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建筑的一张重要名片。“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宋代建筑都是受到《营造法式》的影响,清代建筑都是受到《工程做法》的影响。”李浈解释,因为当时社会交通水平和传播手段的限制,这两本所谓的官方建筑标准并不能真正做到全国统一推行,因而各地建筑才呈现出不同的地域乡土特色。窑洞是黄土高原上最主要的民居建筑,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将自然洞穴作为容身之所。最初人们开始在黄土崖上人工挖几孔窑洞,居住的过程中又发现窑洞面容易毁坏、耐久性差,就用石头或砖块等垒砌成窑脸进行保护或加固。当古人掌握了拱券结构的原理后,又利用发券技术和覆土来建造独立于地面的窑洞,称之为锢窑,现在山西、陕北一带还在使用这种建筑形式。李浈介绍,中国有六大窑洞区,根据地域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比如河南一带因古代中原战乱频繁,因此靠崖式窑洞较多,“一门一窗一气孔”,内部相对封闭:而陕北地区的窑洞特点则是采光好,内部通风和纳光能力强。“再比如夯土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很成熟了。当时已广泛使用版筑技术,把生土夹在两块木板中间,一堵一堵夯实成墙,这种古老的营造技艺现在农村中也还在用。”李须补充说,古人在建造建筑时能够就地取材,充分发挥能动性,把当地营造材料的特性和生活需求结合得非常巧妙。古人依靠经验选择类似高岭土等具有黏性的土作为夯土材料,这种土可塑性强,夯实之后强度很高,“这些说明古人对材料和结构的掌握是非常精准的。”现今保留下来有历史记载的多是一些官式建筑,民间建筑则相对较少。李浈认为,如果仅用《营造法式》等典籍来了解一个时代的建筑特点是不够全面、系统和立体的。对民间营造技术与文化的研究和掌握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而这正是过去研究和认识中相对较少的。“实际上,官式建筑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许多营造技艺都来源于乡土建筑。所以乡土建筑中有着更为丰富的营造智慧,也更能代表中国古代的传统营造文化。”李浈强调。(摘编自沈唯《中国古代建筑贯越古今的营造智慧》)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建筑出现一定的风格差别,源于不断发展的建筑科技与文化的共同作用。B. 生土和木材是传统建筑营造的主流核心材料,窑洞和应县木塔是典型的土木建筑。C. 土楼利用土木这两种常见的材料营造,兼具居住和防御功能,体现了巧匠的智慧。D. 编木拱桥技术突破梁柱结构局限,可造大跨度桥梁,在当今某些地区仍有价值。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在过去逐渐形成了高超的营造技术,这样的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还会得到发展。B. 现代工匠如果不参考《营造法式》《工程做法》两部著作,修建仿古建筑就不能成功C. 河南靠崖式窑洞如能借鉴陕北窑洞建造技术进行改良,将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D. 中国古代的官式建筑与乡土建筑联系紧密,民间营造技艺有着更为丰富的营造智慧。3. 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材料中“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智慧”的一项是( )A. 我国首次使用盾构机在长江重庆段的地下修高铁过江隧道,采用多项先进技术,保证了施工进度。B. 在北京冬奥会场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利用传统吊脚楼的“吊脚”架空建造方式。C. 我国古代的陶瓦并不是直接做成半圆形的,制瓦是先将黏土烧制成筒状,再从中间沿着预切槽分成两半。D. 浙江泰顺的木拱桥上有屋顶似的廊桥,沉重的廊桥可以让木桥稳固,免受日晒雨淋,还可供路人休憩。4. 梁思成将《营造法式》《工程做法》称为研究中国建筑的“文法课本”。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文法课本”的理解。5. 中国古代建筑留下哪些值得重视的营造智慧?请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窦娥冤(节选)关汉卿(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剑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卜儿哭上科,云)天那,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刽子做喝科,云)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甚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早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文本二: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了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窦娥在【滚绣球】中指斥天地,既抒发了她无端受屈的“冤”和对天地鬼神的“怨”,也暗示了她对现实命运遭遇的屈从和无奈。B. 窦娥临死前不走前街,而选择走后街,是为了不让婆婆看见自己被斩的情境,处处为婆婆着想,体现她性格中孝顺懦弱的一面。C. 血溅白练和六月飞雪这两桩誓愿,意在表明窦娥冤之真、冤之大,如此大悲深冤却无处诉说,无从彰显,足见当时世道之不公。D. 最后一桩誓愿,窦娥由自己想到广大百姓的“有口难言”,将个人的愤激之情升级为对当时冷漠无情社会的怨恨,情绪最为激愤。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监斩官的一段道白,既营造了法场行刑的森严气氛,也为窦娥鸣冤预设了情境。B. 【快活三】连用三个“念窦娥”,形成感情上的回环往复,具有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C. 法场泣别渲染了窦娥对亲人之爱,与对黑暗社会之恨形成对比,人物形象更加丰满。D. 三桩誓愿都化用具有现实色彩的典故,深化了思想,也增强了悲哀幽怨的艺术氛围。8. 从词句表达的角度,赏析文本一【鲍老儿】的语言艺术。9. 文本二文末表明,“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窦娥的悲剧性是如何体现这三个因素的?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高畏斯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李斯佐始皇定天下,不可谓不智。及其晚节,乃与赵高矫诏杀太子扶苏,立胡亥,卒至亡秦。君子固尝恨之。然以秦之暴,虽无斯、高,亦必乱亡。而斯之所建明,皆足为后世法。其议焚书,特愚黔首,欲绝异论耳。然当时固已纷更,未必尽由斯也。至其废封建、置郡县,虽万世不可易。苏子瞻论之曰斯之智足以知三代圣人之所以安天下者封建而已。然犹决意为之,盖知时之不可复返,而因时救弊,不得不尔。”此论最为得之。后之议者,乃以秦亡咎斯,过矣!(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苏子瞻A论之曰B斯之智C足D以知三代E圣人F之所以安G天下者H封建而已。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与《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的“明”意思不同。B. 数,与《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中的“数”意思相同。C. 立,与《烛之武退秦师》的“既东封郑”的“封”用法相同。D. 乃,与《庖丁解牛》“乃中《经首》之会”的“乃”用法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斯没收诸子百家的著作,制定各项法令制度,平定四方少数民族,为秦朝统一出了不少力。B. 始皇帝临终前通知扶苏回咸阳来主持葬礼。李斯、赵高等密谋,伪造了诏书,立胡亥为太子。C. 洪迈认为如果没有李斯赵高,秦就不会因暴政动乱灭亡,但李斯制定的制度足以成为后世典范。D. 洪迈援引苏轼观点,认为李斯某些政策虽有过失,但也是“因时救弊”之举,不能全盘否定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畏斯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2)其议焚书,特愚黔首,欲绝异论耳。14. 蒙恬阻止扶苏自杀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①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注】①卧龙:指诸葛亮。②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 《登》诗首联“今”“昔”写诗人如愿登上了岳阳楼,并未简单地以“喜”“悲”之词明确情感,却蕴含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B. 《登》诗颔联“坼”字传神写出洞庭湖把方圆数千里江南大地訇然撕裂为两片,体现出雄伟壮阔力量感,境界广阔、气魄宏大。C. 《阁》诗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与天气情况。“宵”字暗示诗人心事重重、彻夜未眠,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诗人凄凉悲怆的心境。D. 《阁》诗尾联诗人自我安慰,成就千秋功业的人也最终掩埋于黄土,自己只要有音乐和书籍的陪伴就无所谓了,苍凉中也显洒脱。16. 这两首诗都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表达的情感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孔子不以师长自居、平易近人态度,为学生谈论志向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的氛围。(2)《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词人内心优游自在,与眼前景物相合的心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3)古诗词中,诗人常借“流水”的意象来形容流逝的岁月,如“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与整本书阅读(本题共5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譬喻无所不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应用。连贩夫走卒、引车卖桨者的口语里,许多都是譬喻。不识字的农村老太太,都会用这种方式评人论事。说一个人寡廉鲜耻,是“脸皮厚得像墙头”;心胸狭隘,是“心眼小得像针鼻”;两个人不对付,彼此不肯容让,一见面就掐,是“针尖对麦芒”。这些都是譬喻,只是对于说话人而言,没有意识或者不曾觉查罢了。到了作家文人笔下,譬喻则凸显了主体性,成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举两个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古典名著《红楼梦》里,大观园里的众多女性,禀性脾气不同,都有相对应的譬喻。迎春憨厚老实,有些呆萌,被戏称“二木头”;袭人( 甲 ),人送外号“哈巴狗”;尤氏寡言少语,心思隐蔽,有了“锯嘴葫芦”的别号;王熙凤( 乙 ),“风辣子”的绰号生动传神。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将婚姻描绘为一座被城墙围起来的城池,墙外面的人想进去,墙里面的人想出来。这一塑造婚姻生活的复杂矛盾状态的譬喻,在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所指,凡事业、功名等人生欲望,都可以用它。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巧譬妙喻 A ,足以编成类书辞典,事实上也已经有不少这样的出版物。记得当年中学写作文时,挖空心思想自己写出一个好的譬喻,但总是 B ,最后仍然只能是拾人牙慧。那时还不明白,从根本上讲,譬喻的获得,与生活的经历、生命的体验有关。18. 文中第一、二段有两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 请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表达形式前后一致。21. 请根据第一段画波浪线句子,仿写一个用譬喻“评人论事”的句子。要求:语意完整,表达流畅,不超过30个字。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写作60分,书写5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年来,出现了不少网红书店,这些书店通过开设咖啡馆、插花坊、艺术空间等,吸引更多的人阅读。但有人说:“打过的卡,比读过的书还多。”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南通市通州区高一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 B 2. B3. A 4. “文法课本”意味着《营造法式》和《工程做法》是研究中国建筑的重要典籍。一方面,它们记载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技术,像宋代《营造法式》和清代《工程做法》分别对应着不同时期建筑的建造结构和技术细节,为研究当时建筑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它们如同 “文法”,规范了建筑的建造规则和样式,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风格的重要参考,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 ①善于利用土和木等常见材料, 可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如土楼;②能根据材料特性和生活需求,选择合适材料,像古人选择高岭土作为夯土材料;③不断改进结构手法,突破材料限制,如编木拱桥技术;④在建筑发展过程中,技术成熟,循序渐进,与当时科技水平相匹配;⑤民间营造技术丰富,乡土建筑蕴含更多营造智慧,官式建筑的很多技艺也源于乡土建筑。(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 B 7. D8.①善用口语俗语、叠词成语,体现窦娥与婆婆的婆媳深情,通俗易懂;②善用短句和整句,强调了窦娥的冤屈和不幸,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9.①冲突:善良孝顺的窦娥,与张驴儿等流氓无赖水火不容,官吏又草菅人命,冲突强烈;②抗争:控诉天地不公,并发下三桩誓愿,表达对命运反抗;③毁灭:具有诸多美好品质的窦娥含冤被斩。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14题答案】【答案】10. BCH11. C 12. C13. (1)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查办李斯,诬陷他想要割地称王。(2)他提议焚烧书籍,只是想使百姓愚昧,想要杜绝不同的言论罢 了。14. ①陛下在外地,还未立太子,让扶苏监督三十万大军守边,这是天下重任;②现在仅凭一个使者带来的诏书就自杀,无法确定诏书是否有诈,应该请示核实后再做决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 D 16.①忧国伤时之情:《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直写北方战事,涕泪纵横;《阁夜》“野哭千家闻战伐”反映战乱中百姓的苦难;②身世飘零之悲:《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孤苦无依;《阁夜》“人事音书漫寂寥”叹人事音讯断绝,寂寥难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题答案】【答案】 ①. 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 毋吾以也 ③. 悠然心会 ④. 妙处难与君说 ⑤. 不知江月待何人 ⑥. 但见长江送流水(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三、语言文字运用与整本书阅读(本题共5小题,15分)【18~22题答案】【答案】18. ①“觉查”应改为“觉察”②“禀性”应改为“秉性”19. A处:比比皆是B处:徒劳无功 20. 甲:对主子温顺驯服,极力讨好乙:泼辣干练,精明强干21. 说一个人吝啬小气,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说一个人粗心大意,是“马大哈丢三落四”。22. ①将“这一塑造婚姻生活的复杂矛盾状态的譬喻……”修改为“这一表现婚姻生活复杂矛盾状态的譬喻……”②将“都可以用它”修改为“都可以用它来指代”四、写作(写作60分,书写5分)【23题答案】【答案】例文:网红书店,想说爱你不容易近两年,“书店+咖啡”“书店+文创”“书店+餐饮”“书店+住宿”等模式屡见不鲜。书店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图书购买地,变成一个集书籍、文化用品展卖、休闲茶歇、亲子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比如方所、言几又、PAGE ONE(叶壹堂)等网红书店深受年轻人喜爱。网红书店的井喷式发展引起舆论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业界的广泛思考。有人认为,书店应该保有其本来的样貌,不该在喧嚣的文化宣传活动中迷失,不应该贴上网红书店的标签。在我看来,这是丰满的理想,却未必敌得过骨感的现实。应该鄙视的也不是网红本身,而是部分网红为了博取眼球无视公序良俗的行为。书店变网红,本质上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将书店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面对纸质出版行业的落寞、网络阅读习惯日渐养成,传统书店的产业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从上海“光的空间”新华书店邀请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操刀设计,到北京三里屯三联韬奋书店积极探索24小时营业,书店纷纷“拼颜值”“秀演技”。网红书店通过装修设计、综合服务、网络营销等手段吸引消费者,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吸引来的“消费者”转化成“读书人”。这不能仅依靠商业营销来解决,关键在于文化内涵的挖掘。只有在增加受众需求分析、专业服务和文化底蕴方面下足工夫,书店才能更好地满足公众旺盛的文化需求。目前,一些书店举办了诸如专家讲座、图书分享等各类文化活动,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留住读者,不能光靠“颜值”,更要靠内涵。书籍和阅读,是书店的灵魂,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价值。时代不断变化,过度依靠文创产品、餐饮供给、营销策划的套路,只追求成为一时的“网红”注定难逃过气命运。面对公众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更多优质服务供给、铸牢书店的文化之魂,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文化融入生活,网红书店才能红得长久。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网红书店的兴起,整个行业会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可以预见,人们的目光会更多地落到知识本身,而不是让打卡成为网红书店存在的唯一意义。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年轻人在网红书店比着剪刀手自拍的时候,不要盲目跟风也无须暗自鄙夷。捧一本沉甸甸的著作,寻一块清净的所在,坐下静静品读,才是书店存在最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