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 --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9项。(  )
A. 颐和园B. 长城C. 中轴线D. 天坛
2.经公开征集评选,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已经确定,登月服命名为“_____”,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  )
A. 望月B. 望琼C. 望玉D. 望宇
3.“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对此,中学生应该(  )
A. 制定禁毒法规,倡导良法善治
B.宣传禁毒知识,尝试不良诱惑
C.增强禁毒意识,远离毒品危害
D. 保护身心健康,少量吸食毒品
4.小兰最近在网上结交了一个网友,两人有很多共同话题,几天时间就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对方甚至还问到小兰的家庭住址等隐私问题,小兰的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你认为,小兰在网上交友时(  )
①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②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③要利用网络交友优势,争取尽快见面
④要避免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和生活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5.2025年3月11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该决定自2025年3月12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根据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这说明(  )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6.在公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牌子:“芳草萋萋,踏之何忍?”在图书馆,我们能见到这样的提醒:“这里最需要你的安静!”在汽车站,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横幅:“自觉排队,文明候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维护社会秩序离不开规则
③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④规则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道:“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亦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这表明(  )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②我国保障人民的一切权利
③党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8.依法打击如图漫画中的“套路贷”行为,有利于维护公民的(  )
A. 人格尊严权B. 人身自由权
C. 合法财产所有权D. 物质帮助权
9.202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  )
①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对提高我国经济实力起关键性作用
②表明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④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 经济制度的要求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0.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材料主要说明(  )
A. 改革开放显著改善了我国人民的生活
B.改革开放让中国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C.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唯一稳定器
D.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1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道:“对大家关心的就业增收、‘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问题,我一直挂念。”这说明(  )
A.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同步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12.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3.6万亿元、实际增长8%,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为6.9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我国之所以重视创新,是因为(  )
①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②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③创新已成为各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胜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13.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我们要(  )
A.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B.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
C.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D. 实行自力更生,助力脱贫攻坚
1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上合、金砖、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双边多边场合鲜明提出中国主张,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这表明(  )
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我国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③中国积极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
④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力量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5.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广大青年在实现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贡献了青春的智慧和力量。中国青年运动在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书写了恢宏壮阔的时代篇章。这启示我们(  )
A. 新时代是中国发生最大变化的时代
B.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C.实现中国梦只需要青年的挺膺担当
D.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二、非选择题
16.【依法保护文物】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试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由原法的8章80条修改为8幸101条,增加19条、修改75条.没有修改的只有5条。
附: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文物受国家保护。本法所称文物,是指人类创造的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下列物质遗存:
(一)古文化遗址、土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古石刻、古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
(1) 文物保护法第一条提到“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了什么?
(2) 请从文化和法治两个角度,分析我国文物保护法制定和修订的原因。
17.【凝心聚力谋发展】
2025年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根据会议议程,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1)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上述举措的意义。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会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2) 我国为什么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的原因。
18.【共享发展成果】
2025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
李强总理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成好今年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共同富裕的认识。
(2) 党和政府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出了哪些努力?
(3) 请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19.【促进共同繁荣】
2024年是对口援藏工作开展30周年。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要在解决百姓生活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关注民生要从百姓身边点滴开始,要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托幼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上出真招、见实效。积极扩充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力量,着力提升西藏教育水平,加大就业援藏力度,不断提升西藏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1) 上述材料体现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2) 为什么要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
(3) 对口援藏工作反映出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C B A A C C D D A B A A B
16.(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文物保护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文物保护法的制定必须符合宪法原则。
(2)文化角度:文物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法治角度:通过立法和修法完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为文物保护提供法治保障,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文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17.(1)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动能壮大。
(2)我国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企业是创新的重要主体,支持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能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18.(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而是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
(3)坚持科技创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19.(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民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增进人民福祉的需要;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巩固社会稳定。
(3)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