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连城一中 2024-2025学年下期高二年级月考 2语文试卷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融合了深厚历史传统与哲学精神的艺术形式,在AI技术的介入下,正经 历着从传统技艺向现代创新表达方式的转译和再创新。近年来,AI在书法识别领域的应用已有 相关的实践探索。通过AI技术实现了对博物馆字画、碑刻、楹联、匾额等多种场景下的文字识 别,AI充分展现了其功能优势,提供了一条将书法艺术大众化的路径。然而,这一应用主要停 留在书法文字识别层面,属于典型的“ 弱人工智能 ” 。“ 弱人工智能 ” 指的是专门设计用于处 理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系统,其本质在于优化特定领域的操作,并不具备自我意识或人类般的 理解能力。而近五年来,AI在艺术应用领域的发展成果显著, 尤其在书法创作领域,已经超越 了简单文字识别的阶段,开始向更高层次的强人工智能阶段迈进。
AI书法生成技术在模仿和创作作品方面,展现出其在理解和执行传统艺术上的进步。这种 技术主要通过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模型来实现。这些模型通过吸收和分析大量书法样本, 从中掌握书法的基本笔触、结构和风格。
在模仿方面,AI书法系统能够通过对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进行分析,精确学习特定的 书法风格,包括笔锋的厚薄、墨迹的流动性以及字体的布局。在创造方面,AI不仅能复制已有 样式,还能根据给定的参数和指导原则,创作出全新的书法作品。这种创作包括对笔触粗细、 墨色深浅和字体结构的调整,从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书法作品。AI系统能够通过不断的实验和 优化,逐步提高其创作能力,产生创新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书法艺术作品。
AI书法和传统书法在创作过程、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传统书 法依赖于书法家的个人技艺,每一笔每一西均为艺术家即时的情感和物理输入的体现。书法家 在创作过程中受情绪、体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导致创作过程的高度个性化和不可复制性。相 反,AI书法则通过算法生成,是依赖预先训练的数据模型来模拟书写动作的创作方式。尽管这 些系统可以精确复制某种特定书法样式,但由于缺乏即时的人类情感输入,其创作过程更显机 械和预设。有观点认为,AI在从事艺术活动时也应被视为一个主体,即AI具备某种程度的主体 性意识。
在艺术表现上,传统书法的魅力在于具有不可复制性,即使是同一位书法家,也难以完全 复制之前创作的作品。这种独特性源于书写过程中自然流动的笔触所产生的微妙变化。而AI书 法虽然能够达到高度的技术精确性,但缺乏这种自然的流动性和随机性,作品显得过于完美和 统一 ,缺乏传统书法的 “ 灵气 ” 。尽管部分学者认为机器可以具备意识与情感,但大部分学者 仍认为机器无法真正拥有意识与情感。此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如 “ 没有情感就没有 智能” ,又如 “ 智能正与意识脱钩 ” 。
综上所述,尽管Al 书法在技术执行上能够达到与传统书法相似的精确度,但在情感深度和 美学表现上,二者之间仍然存在本质的差异。AI技术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复杂而多维的。它既 为书法艺术的传播和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又对传统书法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提出了挑战。
未来,如何在尊重和保护传统书法的前提下合理引入并融合AI技术、平衡创新与传承之间
的关系,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摘编自苏刚《创新与传统的辩证——人工智能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应用》)
材料二:
AI与传统手工艺互鉴融合,民族手工艺将迎来史无前例巨变,AI将改变几千年中国手工艺 传统创作方法,通过建立古今中外相关大数据分析系统,追踪和模仿代表性手工艺的优秀范例、 地方特色和个性风格,并将复杂的数据转换成直观图像和可供排列重组的元素,进而迈向更加 创新的创作模式。手工艺人可以借助AI提供的种种模式,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开创新的表现形 式。
AI是手工艺人用以展现设计画面和造型形态的高科技工具。 AI具有开阔的思路,极高的
多样性,快捷拼接素材资源的重组能力。手工艺人创作需要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典型人物和事物, 而AI的优势正在于能够无所不及地消化任何艺术策划,并系统、广泛、多样地展现不同创作提 示,依据主题立意,调遣相应素材,在提炼比对中形成主体形象和形式。
AI应用于手工艺创作,需要有高智慧、高素养、高技巧手工艺人引领,面对同一内容,
AI能提供多种表现方案和选项,手工艺人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突破视野局限和超越人工 智能的审视能力,精准把控AI与手工艺临界点,选择典型意义载体,反映人的情感灵性。手工 艺永远是彰显人类智慧和心灵手巧的象征。尽管AI能为传统工艺美术带来巨变,但由于手工艺 构建了受众面广泛的大众文化基础,同人们的审美需求关系密切,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无论什么民族、地域、文化,现代工业化如何发达,时尚方式如何新潮,但根植民间的 传统手工艺将永远不会过时,在东西方现代科技工业高度发展时代仍然具有存在价值,成为永 不落伍的时尚,它的文化影响力将会代代延续,经久不衰。
AI科技与传统手工艺结合,从理论到应用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传统手工艺人应该与时俱进 地拥抱创新,既忠于自己的传统手工艺,也充分利用高科技创新传统手工艺创作方式和表现形
式、这将是手工艺人今后不懈追求的长期课题。
(摘编自胡昌民《人工智能与手工艺互鉴融合》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AI技术的介入, 可改变书法和手工艺的传统创作方法,也会使书法作品和手工艺作品获 得新的艺术呈现。
B. AI技术在识别碑刻、匾额等场景下的文字, 依据主题立意调遣并快捷拼接相应素材等方面 具有功能优势。
C. 要形成同一个主体形象, 手工艺人需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典型人物和事物,而AI 无需任何 艺术策划就可实现。
D. 无论是传统书法还是传统手工艺, 都面临着如何合理引入并融合AI 技术以及如何兼顾传 统与创新的课题。
2. 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只要提供某种传统艺术足够的的样本范例, AI就能根据给定的参数和指导原则,创作出 独一无二的作品。
B. AI书法系统能够精确学习特定的书法风格,因此 AI可以复制出技术精确性相当高的某种 特定书风的作品。
C. AI能够提供同一内容的多种表现方案和选项,手工艺人如果自身素养能力不足,就难以 进行有新意的创作。
第 2页(共 8 页)
D. AI能为传统工艺美术带来巨变,所以,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手工艺的存在价值和文化影响 力将会经久不衰。
3. 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一中所说的“ 弱人工智能 ” 的一项是( )(3分)
A. AI模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色彩、技法运用,创作出《祖国颂》画卷。 B. AI把一张蜀锦的照片快速转化为绣稿,取代了绣工需花长时间手绘的工作。 C. 根据“ 青花”“ 莲纹”“ 熏香”等输入信息,AI 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的图案。
D. 艺术展览会上AI 根据参观者的语音指令即兴创作乐曲,为参观者带来参与感。
4. 材料一在谈论AI书法时,多次提及他人的观点,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2分 )
5. 有人问AI“ 你是否会代替人类” , AI 回答:“ 取代人类的从来不是工具,而是人类对自 身存在价值的放弃。 ”请从AI 技术与传统艺术融合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分 )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早晨六点钟 刘白羽
南方的雨季开始了,向最后一条省界追击敌人的部队,已经两日夜没有睡眠,今天天 黑以后只有在雨地里安置露营。全部宿营后,营长沈贵良巡视了一周,最后钻进了他自己 那间油布搭的 “ 小房 ” 。油布上唰唰响着雨声。
这时,有一个人在外面唧咕唧咕地走过去又走过来。沈贵良一骨碌爬起来,他听出那是 师长的声音,他走出去敬礼。
师长这样兴奋、快乐,拉了沈贵良的手说:
“ 走!你去听一听,听一下也好啊,这是什么声音!
营长不知做什么, 只有跟他走,走进旁边一片树林里的小屋。
小屋就是整个师部。箱子、电台和药箱子,地下还有绳子、电线,挤满人,简直无法插脚了。师长 带营长走到桌前:那里点着灯。他听见从那个小小的灰绿色收音机发出声音,声音很复杂, 很嘹亮,分不清是唱还是叫喊,只是像一片大海在翻腾上下轰轰地叫啸,——这是什么!? 他 举眼看师长,师长严肃地对他摇摇手,又指一指收音机。渐渐他听清这是人民的欢呼,突 然从这无数万人欢呼中发出一声宏亮而雄壮的呼声: “ 万岁!
沈贵良听着, 一直听到收音机里面毛主席在说: “ 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 会散了他 才走出小屋。
雨已停止,天空露出一片繁星。
他看见师长还在唧咕唧咕的走来走去,沈贵良一心一意的在听,不知师长什么时候出 来了。忽然师长止住他: “ 一营长,你知道什么是胜利? ” 沈贵良这时只知道快乐,这 一问,他一时倒回答不出。
前线情况在变化。刚才侦察队送来情报:敌人从天黑以后在大规模移动,看情形有放 弃桥梁、破坏桥梁的可能。师长根据这一情况宣布他的决心: “ 立刻抽调身边这一个 营,突击 抢 桥 !” 师 长 对 沈 贵 良 看 了 一 眼 : “ 争 取 早 晨 六 点 钟过界!
“ 师 长 ! 一 定 。 ”
第 3页(共 8 页)
二十分钟以后,沈贵良把 “ 成立新中国人民政府 ” 的消息报告全营,火线上是来不及 举行什么庆祝会的,营在漆黑无比的山路上前进了。
这时,走在最前面的教导员、第一连连长同时惊叫了一声。 一下,他看见前面一片漆 黑中有一处熊熊的火光正在燃烧。
营 长 扭 转 身 猛 叫 起 来 :“ 敌 人 在 烧 桥 !第 一 连 冲 上 去 !抢 桥 !抢 桥 !
他们在山上,前面是大河,火发亮,树木在雨中闪光,第一连连长举手一摆,就跳进 山坡的荆刺丛中去了。战士们跟在他后面,都不顾一切,就从石岩上、树林中、荆棘里 , 刺刺地冲了下去,像一群英俊的雄鹰。桥上的火焰随风飘卷,河水一片黑沉沉,只在血 红火光中照出险恶的怒涛。雨点迎面刺着战士们的眼珠,可是他们的眼睛连闭也不闭一下,直 视着那桥,直奔向那桥,桥在燃烧,桥在燃烧。
营长跟第一连一道冲到河岸上。
他看见桥在燃烧,可是刚刚烧起,桥架没有崩塌。他瞪着两只眼珠子,喊叫着、奔跑着, 他觉得火在烧他自己,烧他的胸膛。
枪声啪啪、啪啪地响起来了。营长立刻从身旁一个战士肩上一把把轻机枪抢过来,熟 练地跑了几步,扑在河岸,立刻向对岸射击,掩护战士们抢桥。立刻他发现身旁刺刺喷射 着火花,另一挺机枪跟他并肩射击了。子弹在空中嗤嗤地飞。他看见——火光中,有一个人影一 歪,从桥上落下去,他看见火光照红的惊涛骇浪,一下把那个同志吞没了。他咬着牙急速发射……
不久,枪声停息了,战士们在扑灭桥梁上的火焰了。
营长爬起来,原来他整个身子刚才趴在一摊泥水里,他就带着这身淋漓的泥水,笑着,—— 他 忍不住从胸中发出笑声。这时,他遇见教导员,原来教导员就是刚才在他紧身边抱着那 一挺机枪发射的,两人相对笑了一下,走上桥。
桥上余火未熄,桥下面河并不宽,不过水哗哗地流得很急。营长从桥上大踏步走过,
突然在桥中心停住,低下头,他看见微弱火光下逐渐发黑的河水还最后闪映着一闪一闪的亮
光。他心里说不出的悲伤,他不知那是谁,不过他心里想: “ 同志!你牺牲在今天,今 天!
教导员忽然从后面来的一个小战士枪杆上,拿下一只小铁筒,从里面取出一支写标语 的笔,弯着受过伤的腰杆子,聚精会神地在桥柱上写下一行大字:十月一日夜间第一营第 一连抢救此桥。不久天将黎明,曙光已照亮烧黑了的桥梁。
营长不准部队停止,立刻领导向省界突进。
他在黎明中,连看也没看一眼,就大踏步从敌人的尸体上跨过去,向前走。太阳出来以后 ,他们追击敌人,上了一条山岗,这山岗上有密密的竹林和小马尾松,透过树林,看见 朝霞。
突然有紧响的啪啪、啪啪的马蹄声从后面传来。
营长走上山岗停下来,他向四周欢欣地展望,南方早晨的空气是那样无比的清新。 远近一片片稻田,给柔软的微风吹荡,初升的太阳像火焰一样熔熔可爱,树叶上闪着 露水珠儿的亮光。
那急奔的马停止了。师长从上面跳下来, 一点也不吁喘, 一步步走向营长面前。营长 惊讶地转过身对他敬礼。师长指着自己脚底下说: “ 沈贵良同志!告诉战士,这就是 省界,最后 一 个 省 界 !
营长两眼惊喜地闪着孩子一样的喜悦 , 大声嚷叫师长 , 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
第 4页(共 8 页)
师长皱着眉,沉默地望着四周。他望着。然后他低下头看看手表,自语着: “ 胜利, —早晨六点钟,——是啊!胜利是早晨六点钟。 ” 他扬头命令营长: “ 我们不要停止,继续前 进呀!
(有 删 改 )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南方雨季,战士们为了追击敌人,两日夜没有睡眠,只能在雨地里安置露营,凸显 战斗环境的艰苦和战事的紧迫性。
B. 文中对枪声、子弹声、马蹄声等的描摹,从听觉的角度渲染了战时的紧张氛围,增 强了场景的真实感。
C. 抢桥过程中,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 “ 像一群英俊的雄鹰 ” 冲下山,冲入燃烧的火桥, 展现了英勇无畏的集体形象。
D. “ 初升的太阳像火焰一样熔熔可爱 ” ,“ 熔熔 ” 喻指战火残留在营长心中的灼热感, 暗示战争创伤的不可磨灭。
7. 关于文中部队收听新中国成立消息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声音很复杂,很嘹亮,分不清是唱还是叫喊” , 这一细节表明此时广播信号并不 稳定,符合战时环境的特点。
B. 师长在收听现场严肃地用动作示意营长专注收听广播,说明广播内容非常重要,希 望营长重视这一时刻。
C. 沈贵良收听时从听不懂、听懂到听完感到快乐,最终通过广播跨越空间与庆祝现场“ 无 数万人 ” 形成情感共鸣。
D. 这些内容看似与追击敌军的情节无直接关联,实际上呈现了宏大的历史背景,赋予
故事特殊的时代意义。
8. 小说结尾师长自语: “ 胜利, ——早晨六点钟, ——是啊!胜利是早晨六点钟。 ” 反复 中蕴含深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9. 小说对主人公的称呼一直在“ 沈贵良” 和“ 营长” 之间切换,这样处理有何效果?请结合 文本 简 要 分 析 。 (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 一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 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 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 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 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
项脊生曰: “ 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 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 ,谓有 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第 5页(共 8 页)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材料二:
抱膝轩记 【清】管同
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① 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
雨连绵,烝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 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
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 抱膝 ”。借书满架,置
●
榻一张,偃仰啸歌,始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鏖② ,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 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 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
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 ③ 。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 予之名轩,岂敢 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
(选自《因寄轩文集》)
【注】 ① 僦宅:租宅。 ② 市廛:商店集中的处所。 ③ 《梁甫》,又作《梁父吟》,《三 国志》说诸葛亮“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借以抒发己志。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入相应的答案标号。 (3分) 方二人之 A昧昧于一隅也 B世何足以 C知之 D余 E区区处败屋中 F方扬眉 G瞬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与 “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陈情表》) 两句的“ 于” 含义不同。
B.“ 予自归江宁” 与 “ 吾妻来归” (《项脊轩志》) 两句中的“ 归” 含义不同。 C.“ 家凡六徙” 与 “ 凡再变矣” (《项脊轩志》) 两句中的“ 凡” 字含义不同。 D.“ 置榻一张” 与成语“ 置若罔闻” 中的“ 置” 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篇文章都记叙了修葺书斋,归有光改造“ 老” “ 小” “ 破” “ 暗” 的老屋,管同新辟书 屋,这也是他们追求读书修身的体现。
B.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读书环境,如改造后的项脊轩,室内变明亮,庭间兰桂竹木又添情趣, 但是管同的读书环境却很嘈杂,他常常不堪其扰。
C.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读书之乐,两人都曾 “ 借书满架” ,在书斋里研读书籍, “ 偃仰啸歌” 这一细节,体现了他们内心的满足。
D.文本二提到了 “ 抱膝轩” 命名缘由,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又是对陶渊明 “ 审容膝之 易安” 的思想的效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
14.两篇文章都提到了诸葛亮,但是其作用各有不同,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题。
和同年李子西通判① 杨万里
第 6页(共 8 页)
走马看花拂绿杨,曲江同赏牡丹香。
向来年少今俱老,君拜监州我作郎。
北阙② 小迟③ 苍玉佩,南征聊制芰荷裳。
病身只作家山梦,径菊诗葩两就荒。
[注]① 李子西曾赠诗五首,杨万里同作五首应和。杨万里与李子西同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 1154 年)考中进士。 ② 北阙: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③ 小迟:稍微迟缓。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描绘了一幅生动盎然的春日图,而“ 走马看花” 四个字却流露出诗人匆忙观赏而心不在 焉的状态。
B. 颔联运用对比,写曾经的热血少年如今已经步入老年,友人担任监州之职,自己则是一名郎 官。
C. “ 芰荷裳” 借用屈原《离骚》中“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的典故,表达了对高洁 品质的赞美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D. 尾联以“ 病身” 实写处境,以“ 家山梦” 虚写梦境,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及对 家乡的思念。
16. 同是写“ 菊” ,本诗末句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中的“ 菊” 有 着不同的意蕴,请从内容、主旨、情感三方面加以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5小题, 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用“ , ” 两句表现了他缺少亲 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 “ ” 和 “ ” 两个细 节描写,通过狗、鸡,写出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
(3)《项脊轩志》中,写作者在修葺之后的项脊轩中独自静默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声音 的句子是: , 。 ”
(4)《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微风的两句是“ , , 表达了作者弃官还乡的畅快心情。
(5)《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 “ , 。 ”
三、文言基础知识专题(18-22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
18. 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C.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舅夺母志 夺,逼迫 B. 门衰祚薄 祚,人口
C. 茕茕孑立 孑,孤单 D. 供养无主 主,掌管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乐琴书以消忧
●
A.园日涉以成趣 B. 眄庭柯以怡颜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 悦亲戚之情话
2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2. 下列各句中与“ 垣墙周庭”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 妪,先大母婢也
C.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 其制稍异于前
四、语言文字运用(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5 题。(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近年来,一种新的旅行理念 “ 微度假 ” 开始流行。相比以前旅游往往 “ 有旅无游 ” ,微度 假更强调 “ 快旅慢游 ” 。
以往的度假方式时间与空间跨度都很大,人们不仅需要耗费不菲的金钱,还要忍受频繁赶 场带来的舟车劳顿。与之相比,微度假利用便捷的交通,说走就走,时间短,路程近,成本低, 更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步调。对于连忙了五天的上班族,安排轻松自在的周末行明显要比
长途旅行更能带来愉悦的身心。
以往人们在旅行博主的引领下,往往复制同样的攻略,打卡同样的景点,大家的行程变得 千篇一律;又因步履匆匆而无暇细看,原本的观光变成了走马观花。这样的 “ 急行军式 ” 的旅 游,只能算到过一座城市,而根本算不上了解一座城市。而微度假行程相对简单,你可以通过 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的深度参与,将城市从抽象的地理名词转化为包含独特体验的情
感空间。比如,( )。此时你就会明白,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并非显现于那些热门景点, 而是渗透在它的 “ 毛细血管 ” 之中。
微度假也使得人们能有更多机会与亲朋好友共度美好时光。赶路时间被大大压缩了,游玩 体验却变得更加丰富了。主题乐园的游乐设施,乡村田园的果蔬采摘,民俗古镇的文化研学等
不同玩法,可以满足亲子出行、朋友聚会、社会实践等不同偏好。共享 “ 慢时光 ” 的三十分钟,
要胜过社交软件里三百次的表情包互动。
中国旅游研究院《2024年周末休闲旅游指数报告》显示,全国周末游客流已经占全年旅游 客流的四成以上。这表明,微度假市场已稳步进入繁荣发展的新周期。
23.下列句子中的“ 抽象” 与文中加点的“ 抽象” ,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爱国并不抽象,而是体现于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中。 B.代数可以将现实中的问题转化为抽象的符号运算。 C.网友评论某博主无厘头的表演风格实在过于抽象。 D.梵高喜欢用抽象的线条和构图来造成视觉的冲击。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 语,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卷上。(3 分)
25.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一组排比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生动,不超过 60 个 字。(4分)
五、作文(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常用 “ 差不多 ” “ 尽力了 ” 来证明自己的付出,然而这其中还有许多值得我 们深思的意味。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第 8页(共 8 页)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字。
连城一中 2024-2025学年下期高二年级月考 2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C (3分)(C 项,来源于材料二的第 2 段。第 2 段指出:“ 手工艺人创作需要从生 活素材中提炼典型人物和事物,而 AI 的优势正在于能够无所不及地消化任何艺术策划, 并系统、广泛、多样地展现不同创作提示,依据主题立意,调遣相应素材,在提炼比对中 形成主体形象和形式。 ” 这段文字指出手工艺人和 AI 在形成主体形象方面各自的路径,手 工艺人需要从生活素材中提炼,而 AI 则是经过消化艺术策划,展现不同创作提示,依据主 题立意,调遣相应素材,提炼比对等一系列过程去形成。在这一过程中,AI 对艺术策划的 消化是无所不及的,所谓“ 无所不及 ” 是没有地方不能达到的意思,而非不需要。因此 C 项 说 AI 无需任何艺术策划就可实现同一个主体形象的形成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2.D(3分)(D 项,来源于材料二的第 3段。第 3段指出: “ 尽管 AI 能为传统工艺美术 带来巨变,但由于手工艺构建了受众面广泛的大众文化基础,同人们的审美需求关系密切, 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无论什么民族、地域、文化,现代工业化如何发达, 时 尚方式如何新潮,但根植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将永远不会过时,在东西方现代科技工业高度 发展时代仍然具有存在价值,成为永不落伍的时尚,它的文化影响力将会代代延续,经久 不衰。 ” 此段先以“ 尽管 ” 表示让步,承认“ AI 能为传统工艺美术带来巨变 ” 这一情况, 接着用“ 但 ” 提出另一种情况,形成转折,并以“ 由于 ” “ 所以 ” 这一体现因果关系的句
子,表达了“ 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手工艺的存在价值和文化影响力将会经久不衰 ” 这一看法,
以及形成这一看法的原因是 “ 手工艺构建了受众面广泛的大众文化基础,同人们的审美需 求关系密切,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 。选项把原因说成是“ AI 能为传统工艺美术带来 巨变 ” ,缺乏逻辑依据。)
3.B(3分) (材料一第 1 指出, “ 弱人工智能 ” 指的是专门设计用于处理特定任务的人工 智能系统, 其本质在于优化特定领域的操作,并不具备自我意识或人类般的理解能力。 B 项 “ AI 把一张蜀 锦的照片快速转化为绣稿 ” 属于 “ 优化特定领域的操作 ” ,最能体现 “ 弱人工智能 ” 的本质特 点。而 A 项 AI 创作出《祖国颂》画卷, C 项 AI 设计出满足特 定需求的图案, D 项 AI 根据参观者的语音指令即兴创作乐曲,都不是 “ 优化特定领域的 操作 ” ,它们的创作与设计在一定程 度上都体现了 AI 具备人类般的理解能力。 )
4.(2分) ① 客观呈现有关 AI 技术的认识,可使论述更周密。 ② 有利于读者对 AI 技术 有更全面的认识,可激发读者对 AI 的探索与思考。
5.(4分) ① AI 为传统艺术创作提供新的工具,其创作缺乏人类情感的输入,而艺术创作 需要人类赋予情感和灵性; ② 只要人类在艺术创作中珍视自身价值, 不放弃主体地位,就不 会被包括 AI 在内的工具所取代。(答对一点给 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 9页(共 8 页)
6.(3分)D(D项错误。“ 熔熔可爱” 形容初升太阳的温暖明亮,象征胜利的喜悦和新生的希
望,与“ 战争创伤” 无关。)
7.(3分)A(A项错误。 “ 声音很复杂,很嘹亮,分不清是唱还是叫喊” 并非因信号不稳定, 而是为了表现广播中万众欢呼的沸腾场面,突出历史时刻的震撼感。)
8.(4分)① “ 早晨六点钟 ” 是部队完成抢桥任务、跨越省界的具体时间,也是新的一天的开 始;② 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早晨,既揭示了革命的意义,也表明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征 程的起点。 评分参考: (每点 2分,共 4分。 )
9.(6分) ① 称“ 沈贵良 ” 便于表现人物个体的感触与认识,称“ 营长 ” 便于突出人物的责 任与担当;② 不同称呼的切换呼应故事场景的变换,使叙事节奏变化自然,丰富人物形象。(每 点 3分,共 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10 .(3分) B DF(句意: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 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
11 .(3分) C(A.正确。介词,在/介词,比。句意: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 子等植物。/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B. 正确。回到/女子出嫁。句意: 我自从回到江宁。/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 C. 错误。均为“ 总共” 的意思。句意:共搬了六次 家。/总共变了两次。D. 正确。含义相同,均为放置、摆放。)
12 .(3分)B(B. “ 他常常不堪其扰” 错,依据 “ 当予神会志得,抗声 …… 三者之声,盖往 往为所掩也” 可知管同能沉浸在读书中,不受环境影响。)
13 .(8分)
(1)窗子北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北墙)对着南面射来的日光(使其
反照室内),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 “ 辟” ,开辟; “ 垣墙” ,砌上围墙;“ 当” , 对着;“ 洞然” ,明亮。)
(2)我给小轩命名,哪敢用武侯来自命,大概也就是陶公所说的“ 容膝易安” 的意思罢了。(“ 名” , 命名;“ 以” ,用; “ 盖” ,大概。)
14 .(3分) ① 文本一 :作者以诸葛亮自比,表明自己虽身处败屋之中,但也有自己的志趣和 追求,不被世人理解也无所谓,体现了作者安贫乐道、坚守自我的情怀。② 文本二:作者以“ 抱 膝” 为轩命名,既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又表明自己虽不能与诸葛亮相比,但也能身处喧嚣之 中,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对读书的热爱。(需答出“ 自比处境” 与“ 命名缘由” 两个要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子。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 顶、墙上的)泥土渗透漏下来,雨水往下流;每当移动书桌时,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 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 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阁子北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北墙)对着南面射来 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 ,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 竹子等植物,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啸放歌,静静
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来 了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 动,非常喜人。
……
项脊生说:“ 巴蜀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守着朱砂矿井,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 ,后来秦始皇 筑“ 女怀清台” 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 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 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是不是要说我和目光短浅 的井底之蛙没什么不同?
材料二:
我自从回到江宁,共搬了六次家。最近才租屋住在这条河的西边。是一座上百年的老屋, 不时有尘埃渗漏下来。每当夏日骄阳暴晒,阴阴细雨连绵不绝,或蒸烤闷热或到处沾湿,环顾 室内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我住在这里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只是这座屋只有四间,除了 侍奉母亲、安置妻小、设置厨房以外,完全没有了闲居、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是觉得有所缺憾。
嘉庆十五年从山东回来,才沿着第二间屋子后面腾出一间屋子的地方,修整成一座小轩, 命名为“ 抱膝” 。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放置卧榻一张,悠然自得,吟啸放歌,便得到了满意的 处所。但是这里,前面靠近集市,后面连着内室,左边又与邻居家连在一起;没有隔墙,那所 有的行旅之人的歌唱声,妇女儿童的呼叫声、啼哭声,鸡狗的鸣啼吠叫声,嘈杂喧闹,几乎没 有一刻不传过来。但每当我精神领会心满意足,大声诵读,家人常常笑着说我的声音大得吵人。 前三者的吵闹声,全都被我掩盖。
当年诸葛武侯隐居隆中,抱膝吟诵《梁甫》。当时的人问他的志向,他只是笑而不答。我 给小轩命名,哪敢用武侯来自命,大概也就是陶公所说的“ 容膝易安” 的意思罢了。
15. A (“ 走马看花” 即诗人骑马怡然漫步于绿意盎然的柳树旁,与友人共同观赏着开得正盛的 花朵。这体现了诗人沉醉于美景的悠然及与友共游的快乐,并非“ 匆忙” 而“ 心不在焉” 。)
16.(6分)① 内容上:本诗诗人离乡日久,久病难愈,故乡小径的菊花与自己的诗都荒芜凋敝; 陶渊明院子里的小路虽荒,松菊依旧顽强存续。
② 主旨(写作目的)上:本诗借菊自省,思考既未实现归隐愿望,也荒废了诗文创作的人生 困境;陶渊明借菊明志,小路虽荒,菊松依然,暗含对高洁品格的坚守(自己本性犹存)。
③ 情感上:本诗交织着惆怅与自省,借“ 菊” 表达诗人无法实现心中所愿的无奈和哀愁,情 感较为复杂;陶渊明则充满宁静喜悦,借“ 菊” 表达欣慰与满足,表现出对归隐生活的欣然接 受和享受,情感更为积极和纯粹。(每答出一点给 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7.(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东犬西吠,鸡栖于厅;
(3)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5)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18. A(2分)(A项“ 趣” 通“ 取” ,意为“ 取向、取舍” 。其余选项无通假字。)
19. C (2分)(分析: A夺: 强行改变。B祚: 福分。D主: 主事的人。 A. 舅父逼母亲改嫁。
B. 门庭衰败福份浅薄。C. 孤身一人。D. 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情无人承担。)
20. D (2分)(例句“ 乐” 为意动用法, “ 以 ……为乐” ;D项“ 悦” 亦为意动, “ 以 ……为 悦” 。其余选项:A“ 日” 名词作状语,B“ 怡” 使动,C“ 棹” 名词作动词。)
21. B (2分) ( A项,古义,心怀;今义,胸前,抱在怀里。C项,古义, 一俯一仰之间, 比喻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D项,古义,是两个词, “ 其” ,代词, “ 次” ,旁边; 今义,次一等的。)
22.(2分)A( A项与题干中的句子均为省略句。B项为判断句。C、D两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23.(3分)A(文中加点的“ 抽象” 指空泛笼统,不是具体可感。A项,意义与文中加点词相 同。B项,指剥离具体情境,只研究纯粹的形式关系。C项,形容言行逻辑混乱、荒诞,或故
意打破常规来取得幽默搞笑的效果。D项,指通过简化或变形具象形态,以色彩、线条等元素 表达理念或情感。)
24. (3分)修改示例 1:对于连忙了五天的上班族来说,轻松自在的周末行明显要比长途旅行更 能带来身心的愉悦(或:更能让身心愉悦)。 修改示例 2:对于连忙了五天的上班族来说,安 排轻松自在的周末行明显要比安排长途旅行更能带来身心的愉悦(或:更能让身心愉悦)。(正 确修改一处得 1分,共 3分。)
25.答案示例:你可以漫步于小街里巷看看人间烟火,也可以闲坐于湖边长椅听听鸟语虫鸣, 还可以流连于夜市小摊尝尝地道小吃(句子能体现“ 多种感官的深度参与” 及“ 有别于网红景 点的细微之处” ,每句 1分;构成排比,语意连贯, 1分。共 4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