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压强》教学设计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同安中学物理组课题 压强 课时 1课时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压强定位为初中力学核心概念,为后续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课标要求学生理解压强概念,掌握计算公式,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分析出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同时,课标强调结合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养成关注前沿科技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教材分析 教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压强》一节以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为核心,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节首通过雪地行走引入压强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设计上,教材安排了铅笔实验、海绵受压实验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自主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此外,教材还通过“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性和思考性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学习压强之前,已经系统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和二力平衡等基础知识,对力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此外,他们也已接触过速度、密度等物理量的计算,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科学计数法的使用尚不熟练,这可能在后续的压强计算中带来一定挑战。思维上,初二学生以感性认知为主,他们好奇心强,乐于参与实验,对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然而,他们对抽象的压强概念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借助具体实例和实验来辅助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逐步构建压强的概念。同时,他们可能混淆压力、重力和压强的基本概念,导致解题时思路不清。核心素养目标 一、物理观念1.通过感知体验明确压力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与重力区分。2.掌握压强公式 ,理解其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计算(如估算站立时对地面压强)。3.能用压强知识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实例,并列举生活应用。二、科学思维1.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设计实验,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2.类比速度,运用比值定义法,得出压强公式。3.通过实验交流、评估辨析错误前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三、科学探究1.经历完整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交流评估。2.掌握转换法(通过形变反映压强效果)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3.提升创新实验能力,能将新技术(如AI)运用到实验过程中,辅助数据处理。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并反思实验设计。2.关注压强相关的社会问题(如盲道占用),提出改进建议,培养社会责任感。3.结合新科技应用,如用Deepseek编写小程序,快速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科技,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1.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 1.压强概念的建立。2.压力与重力的区分,接触面积与受力面积的区分。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跨学科融合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游戏引入 1.组织有奖游戏:消灭气球(小组合作)2.组织学生参加升级挑战:如何用铁盘同时压破6个气球 听到“开始”指令后,自主选择合适的工具,消灭气球。学生先用手压气球,再站上铁盘压气球,气球仍不能破裂,再两位学生站上铁盘压气球,气球破裂。 通过趣味性的小组竞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引发学生对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思考,为后续探究活动奠定基础。环节二问题及猜想 在前面实验中,我们发现有时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有时效果不太明显,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呢? 学生提出猜想 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发,自主提出关于压力作用效果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猜想。这一过程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为后续的实验探究指明方向。环节三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引导:①多因素问题的探究方法?②观察什么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应该选择怎样的实验器材?实验探究:提供6组器材 学生思考并讨论实验方案 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选择容易形变、便于改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材料。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选择,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不同小组选择不同器材进行实验,既能丰富实验结果,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评估:组织小组代表分享,通过教学评价引导、鼓励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展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通过分享,整理出实验方法和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及时鼓励和纠错,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也规范了控制变量法的正确使用,为后续小组实验提供示范环节四定性和定量理解压强 问题引导:如图,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控制哪个变量,计算更为便捷?如何把面积都化为1㎡?引导学生推导出压强公式及单位。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可以用形变来反映压强大小。 思考如果2个量都不相同,怎么比较压力作用效果?推导得出压强公式,并从公式分析出压强单位,了解Pa也是压强常用单位。 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引出:用压力比受力面积来描述压力作用效果,并类比速度,进行知识迁移,得出压强公式。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可以通过眼睛观察形变,来比较压强的大小。感知压强:1.1Pa有多大?一片树叶平放在掌心一个泡泡轻落在手上2.带领学生估测:中学生对水平地面压强?教师将小组采集的脚印图片拖入AI小程序(见打包html文件)计算出脚印面积代入公式计算出地面的受到的压强p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2.各小组站立在方格纸上,画出鞋底轮廓,在老师的帮助下使用AI测鞋底面积。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树叶和泡泡的类比,让学生直观感受1Pa的大小,帮助他们理解压强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对压强大小的感性认识。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尝试估测中学生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同时,利用智能化教学工具测量鞋底面积,不仅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科技感,还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环节五总结改变压强的方法,并应用到生活 融会贯通:1.课前同学们消灭了气球,你能否通过优化道具想办法保卫气球呢?2.引导总结减小压强的方法学生推出增大压强的方法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4..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盲道使用中的困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1.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设计的更宽大”,还可以“设计得更轻便”等方案。2.体验设计道具的效果并由此总结出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类推出增大压强的办法3.分析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4.观看盲道科普视频,提出防止盲道占用的方案。 通过“保卫气球”的设计任务,与前面的“消灭气球”环节形成呼应,体现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学生在设计和体验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优化道具对减小压强的实际效果,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引导学生类推出增大压强的方法,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压强的应用,践行物理“从课堂走向生活”的理念。最后,通过盲道知识的普及,加强爱心教育,升华学生的社会道德感与责任感。环节五课堂小结 你认为本节课的关键词有哪些? 请梳理关键词梳,结合它们之间的联系,设计一份简单的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关键词,并结合它们之间的联系设计思维导图。这一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融入自己的思维过程,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他们的总结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分层作业 1.基础作业根据课堂小结中,师生共同梳理的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2.拓展作业红军战士谢金宝曾背负68kg发电机过雪山,若背包带总接触面积为200cm2,计算他的肩部受到的压强。用同样的方法,估算出你所背书包对肩部的压强,对比两个压强的大小。(g取10N/kg)。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亮点总结1. 游戏化情境激趣以“消灭气球”竞赛导入,学生通过选择工具(笔尖、粗棒、铁盘)直观感知压力作用效果的差异。铁盘站立环节挑战升级,自然引出合理猜想,激发探究欲望。 2. 技术赋能突破难点利用AI程序快速计算不规则鞋底面积,将传统耗时的手工测量转化为高效实践,帮助学生便捷计算人体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 Pa)。 3. 问题链驱动逻辑建构通过一系列递进式提问,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推导压强公式,攻克重点,突破难点。 4. 生活迁移与德育融合 “保卫气球”任务促进知识迁移,盲道案例分析既巩固压强原理,又引导学生关注视障群体需求,实现学科价值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二、改进方向1. 实验指导精细化:个别小组操作不熟练,可提前录制器材使用微课供预习; 2. 技术冗余预案:增设断网时手动计算模板,降低技术依赖风险; 3. 分层反馈深化:关键词总结环节增加“实例配对”任务,促进概念网络化建构。 总结:本节课以“趣”启思、以“技”破难、以“问”促深,但需在实验指导与技术预案上进一步优化。未来将继续探索“学科严谨性”与“课堂生动性”的平衡,让物理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自然生长。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共23张PPT)压强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授课教师:吴玲延迟符一、压力(F)【问题】什么是压力?压力就是重力吗?将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书垂直压在桌面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且指向被压物体的力。一、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作用点:接触面上。...压力 VS 重力只有当物体自由放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才等于物体重力大小。1:画出下图中物体对受力面的压力示意图。GGGFF=G无关消灭气球(1)粗塑料对气球施加了一个?(2)这个压力作用效果是改变了气球的?(3)用细塑料棒施加同样大的压力,两次压力作用效果相同吗?(4)什么导致了两次压力作用效果不同?你能用铁盘,把6个气球同时压破吗?希沃同步传屏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一)问题及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呢?VSVS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二)设计并进行实验①多因素问题的探究方法?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②观察什么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便于观察形变便于改变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方法器材选择(一)问题及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呢?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三)得出结论由AC可得:由AB可得:A B C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压力相同,比较受力面积,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比较压力,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受力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DEFD=12N FE=28NSD=3m2 SE=2m2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甲你能判断出哪个气球受到的压强更大吗?乙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 形变程度压强(p):①含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 的物理量,(即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②公式:③单位:④1Pa表示: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压强 =压力受力面积自学(阅读教材45页)明显物体在单位面积(1m2)上受到的压力为1牛。帕斯卡你知道1pa有多大吗?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一个泡泡轻落在手上一片树叶平放在掌心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地面受到的F压 =受力面积S=估测:当你站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强有多大?地面的受到的压强p=中学生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请你结合压强知识,设计合适的道具,帮助老师保护气球,不易破裂。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总结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F相同时,增大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S相同时,减小压力F同时,减小压力F和增大受力面积S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推出增大压强的方法。压力F相同时,增大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S相同时,减小压力F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S压力F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S相同时,增大压力F同时,增大压力F和减小受力面积S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凸起石头做成的盲道书包加宽的带子蚊子尖细的口器用力挤牙膏滑雪板避免陷入雪地剪刀有锋利的刃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做盲道的守卫者,传播者,让盲道“不忙”我体验我探究我感知我应用我分享思考1:红军战士谢金宝曾背负68kg发电机过雪山,若背包带总接触面积为200cm2,计算他对肩部的压强(g取10N/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月19日压强 课堂实录.mp4 AI计算脚印小程序链接.docx 压强课堂.pptx 附件2 教学设计模板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