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二)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等级得分一、填空题(26分)1.探究“湿桑叶能不能喂蚕”这个实验属于_____________实验。2.针毛硬而坚韧,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_____________强。3.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昆虫、整理分析_____________来获得昆虫的奥秘。4.种子的胚包括_____________、子叶、_____________。5.植物不一定都用种子来繁殖,像多肉植物用_____________可以生根。6.月相的变化规律:上半月_____________,下半月_____________。7.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_____________。8.对于物体来说,温度不断下降,说明物体_____________热量;温度不断上升,说明物体_____________热量。9.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人类活动如_____________、城市扩张、排放废气、石油泄漏等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二、选择题(30分)10.做水结冰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盐是为了( )。A.产生更低的温度 B.改变水的颜色 C.改变水的味道11.生活中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的是( )。A.摇动汽水瓶会有汽水冒出来B.凹陷的乒乓球放热水中重新鼓起来C.水沸腾时锅里会冒气泡12.上午10点做课间操时,同学们有如下发现,其中描述正确的有( )个。①课间操后,影子逐渐变长再变短。 ②课间操后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再变小。③课间操时,同学们的影子都朝西。 ④太阳和影子在同学们的同一侧。A.1 B.2 C.313.( )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它给地球上的万物提供了光和热。A.太阳 B.电灯 C.月球1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白玉盘”是农历( )的月相。A.初一、初二 B.初七、初八 C.十五、十六15.首次完成环球的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郑和 C.哥伦布16.在研究蚕宝宝喜欢生活在明亮还是黑暗的地方时,我们保持同样的实验条件是( )。A.温度 湿度 亮度 B.温度 亮度 食物 C.温度 湿度 食物17.蚕的幼虫有口、眼、足、气门等身体结构,下列关于这些结构说法有误的是( )。A.头部的口,主要作用是取食B.头部有口,主要作用是呼吸C.腹部有足,主要作用是运动18.昆虫的( )就是它的“鼻子”,极其灵敏。A.胸 B.触角 C.腹19.鸡卵结构中,( )发育成小鸡。A.卵黄上的小白点 B.卵白 C.气室20.下列植物中,用茎繁殖的是( )。A.凤仙花 B.土豆 C.小麦21.下列植物可以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果实成熟时会爆裂 B.轻、带翅或绒毛 C.果实多钩或多肉好吃22.羊在冬天的时候换毛,主要是为了( )。A.跑得更快 B.抵御冬天的寒冷 C.吃更多的食物23.下列成语中与动物的家无关的是( )。A.狡兔三窟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守株待兔24.潮湿的地面上会出现青苔,它是( )。A.生物 B.非生物 C.二者都不是三、判断题(10分)25.水结冰时,向周围释放热量;冰融化时,从周围吸收热量。( )26.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这是普遍现象。( )27.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形状真的在改变。( )28.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月亮的环形山。( )29.所有生物都能通过改变自身完全适应环境。( )30.环境的变化不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31.大部分开花植物是通过种子繁殖后代的,所以只有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2.蒲公英和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不相同的。( )33.昆虫一般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34.观察蚕宝宝时,我们可以用手轻轻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看它有什么反应。( )四、连线题(4分)35.我会连线电子体温计 红外线温度计 探针式电子水温计 温湿度计五、简答题(6分)36.请列举至少两种适合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分身术繁殖的植物,并简要说明其繁殖方法。 六、实验题(12分)37.模拟实验: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实验目的: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实验材料:硬纸板、手电筒、铅笔、橡皮泥。实验步骤:(1)在硬纸板上写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把铅笔用橡皮泥竖直固定在硬纸板上。(2)手电筒距离铅笔30厘米,打开手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3)将手电筒沿A-B-C的轨迹移动,每移动一段距离,注意停下来观察铅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并将影子画下来。根据实验步骤和下面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手电筒在实验中模拟了_____________。(2)手电筒移动轨迹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3)手电筒位置在不断变化,铅笔影子的方向也随着在不断变化,而且始终与手电筒的方向_____________(相同或者相反)。(4)当手电筒在A地、C地时,铅笔的影子比较_____________;当手电筒在B地时,铅笔的影子比较_____________。(5)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七、综合题(12分)38.下面是某校第二小组对蚕的孵化的观察记录,依据观察记录回答问题。日期 温度/℃ 蚕卵的变化5月7日 25 蚕卵是紫黑色的、非常小的颗粒,长约1毫米,宽约1毫米5月16日 25 从卵壳外隐约能看见里面有黑色的环状物在蠕动,小蚕破壳而出5月17日 25 卵壳变成灰白色(1)即将孵化的蚕卵是_____________色的,个体很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2)蚕卵大约经过( )天能孵化出来。A.5 B.10 C.20(3)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4)蚕卵孵化的过程中,卵壳的颜色_____________[填“不会”或“会”]发生变化。(5)刚孵化出的小蚕是_____________色的,像蚂蚁一样,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__。(6)蚕是一种典型的昆虫,根据你对蚕蛾的观察,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属于昆虫特征的有_____________。(多选题)①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②身体分为头、胸、腹、尾四部分。③头部有一对触角。 ④头部有两对触角。⑤胸部有三对足。 ⑥腹部有三对足。⑦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膀。 ⑧背部没有翅膀。参考答案1.对比【解析】对比实验是通过将受试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比较两组在相同条件下的不同反应。探究“湿桑叶能不能喂蚕”这个实验需要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干桑叶组和湿桑叶组,以比较蚕对不同湿度桑叶的反应,因此属于对比实验。2.保护 保暖性【解析】针毛:通常较长、较粗,且硬而坚韧。它们的结构使得针毛能够抵御外界的物理损伤,如摩擦、刮擦等。具有保护作用。绒毛:较短、较细,且柔软。绒毛的密度较高,能够形成密集的保温层。3.观察日记【解析】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一些问题,比如昆虫的食性偏好、生长条件偏好、如何传递信息等,也是了解昆虫的重要方法。根据了解昆虫的方法,除了通过观察,分析和整理观察日记,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昆虫更多的奥秘。4.胚根 胚芽【解析】种子的胚是新生植物体的雏形,它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三部分。其中,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子叶则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5.叶【解析】植物繁殖主要有孢子繁殖、种子繁殖以及无性繁殖三种方式。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多肉植物可以通过叶片进行无性繁殖。6.由缺到圆 由圆到缺【解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新月。7.恒星【解析】太阳是一颗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作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作卫星。8.减少 增加【解析】对于物体来说,温度不断下降,说明物体放出热量,热量减少,温度上升,物体吸收热量,热量增加。9.砍伐森林【解析】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砍伐森林会导致生态失衡,排放废气会导致空气污染,均为对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的人类活动。10.A【解析】A.在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使得冰在低于0摄氏度的温度下融化。这个过程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这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来获得更低的温度。选项符合题意;B.食盐本身是无色的,加入碎冰中不会改变水的颜色。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结冰的过程,改变水的颜色并不会对此有所帮助。选项不符合题意;C.虽然食盐会改变水的味道,但在这个实验中,改变水的味道并不是目的。实验的关注点在于水结冰的温度和过程,而不是水的味道。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1.B【解析】A.摇动汽水瓶会有汽水冒出来主要是由于摇动汽水瓶时,瓶内的气体(通常是二氧化碳)被摇动并释放,导致压力增加,从而使汽水冒出来。这并不是热胀冷缩原理的直接应用。选项不符合题意;B.凹陷的乒乓球放热水中重新鼓起来是一个典型的热胀冷缩原理的应用。当乒乓球被压凹陷时,球内的空气被压缩。将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力增加,从而使乒乓球重新鼓起来。选项符合题意;C.水沸腾时锅里会冒气泡是由于水在加热过程中,水分子获得能量并转化为水蒸气,形成气泡。这主要是相变(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不是热胀冷缩原理的直接应用。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2.B【解析】①课间操后,影子逐渐变长再变短。上午10点后,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影子持续变短,直到正午达到最短。因此,课间操后(上午时段)影子不会“变长再变短”,①错误。②课间操后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再变小。太阳高度角在上午逐渐增大,正午达到最大值,下午开始减小,②正确。③课间操时,同学们的影子都朝西。上午太阳在东方,影子朝西(实际10点时太阳在东南,影子朝西北,但小学可能简化为“朝西”),③正确。④太阳和影子在同学们的同一侧。太阳与影子方向相反(如太阳在东南,影子在西北),不可能在同一侧,④错误。正确描述有2个(②③),故选B。13.A【解析】太阳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为人们提供了光和热,是人类的“能源之母”。故选A。14.C【解析】诗句中“白玉盘”形容月亮圆润明亮,对应农历十五、十六的满月(望月)。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月球被太阳完全照亮,呈现完整的圆形。初一是新月(不可见),初七、初八是上弦月(半圆),均不符合“白玉盘”的描述,故选C。15.A【解析】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于1519年从西班牙出发,往西航行,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船队于1522年胜利返回西班牙,首次成功环绕地球一周,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故选A。16.C【解析】在研究蚕宝宝喜欢生活在明亮还是黑暗的地方时,我们保持同样的实验条件应该是:温度、湿度和食物。温度:温度是影响蚕宝宝生长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验中应保持恒定,以排除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湿度:湿度也是影响蚕宝宝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保持一致。食物: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应保持相同,以确保蚕宝宝的营养状况一致,不会因为食物的不同而影响其对光线的偏好。亮度:亮度是本实验中的变量,我们需要设置不同的亮度条件(明亮和黑暗)来观察蚕宝宝的选择,因此亮度不应该被保持相同。综上所述,为了研究蚕宝宝对光线的偏好,我们应该保持温度、湿度和食物这三个条件相同,而亮度作为实验变量进行改变。故选C。17.B【解析】蚕的幼虫头部有口,其主要作用是取食(如吃桑叶),而呼吸功能由体侧的气门完成。选项B错误地将口的作用描述为呼吸,因此说法有误。选项A和C分别正确描述了口和腹足的功能。18.B【解析】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昆虫的触角就是它的“鼻子”,极其灵敏。故选B。19.A【解析】A.卵黄是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卵黄上的小白点称为“胚盘”,是受精卵的细胞核所在位置。当鸡蛋受精后,胚盘会通过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小鸡。B.卵白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胚胎并提供水分和部分营养。C.气室能储存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故选A。20.B【解析】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用茎繁殖后代的植物有:大蒜、土豆、生姜、月季、马铃薯、草莓等。凤仙花和小麦都是用种子来繁殖的,所以B符合题意。21.C【解析】植物通过动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两种常见情况:果实多钩或刺(如苍耳、鬼针草):种子表面有钩或刺,能附着在动物皮毛上被带到其他地方。果实多肉好吃(如樱桃、野葡萄):动物吃掉果实后,种子随粪便排出,落到土壤中发芽。果实爆裂是弹射传播,轻、带翅或绒毛是风力传播。故选C。22.B【解析】羊在冬天换毛是为了长出更厚密的毛发,形成一层保温层。这层厚毛能减少身体热量的流失,帮助羊适应寒冷的冬季环境。跑得更快和吃更多食物与换毛的直接目的无关。故选B。23.C【解析】A.“狡兔三窟”中的“窟”指的是兔子为了安全挖的多个洞,属于动物的家。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的“蚁穴”指的是蚂蚁的居所,也与动物的家有关。C.“守株待兔”指的是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出现,其中并未涉及动物的居所。因此,与动物的家无关的成语是“守株待兔”。24.A【解析】青苔是苔藓植物,属于生物。生物的特征包括能够生长、繁殖、需要水分和营养(如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等。青苔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会逐渐覆盖地面,并能产生新个体,符合生物的特征。非生物(如石头、水)则不具备这些生命活动,故选A。25.√【解析】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体形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0℃时,冰就会开始融化,变为液态水。融化的过程吸热。所以水结冰时会释放热量,冰融化时会吸收热量。26.√【解析】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内部微粒运动加快,间距增大,导致体积膨胀;遇冷时微粒运动减慢,间距缩小,体积收缩。例如,温度计中的液体随温度变化升降、铁轨间留缝隙等,均体现了这一规律。因此,题目中的描述是普遍成立的。27.×【解析】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所以月相变化并不是说月球的形状在不断变化。28.√【解析】天文望远镜的放大功能可以清晰观测月球表面细节。月球环形山是直径数千米到数百千米的陨石撞击坑,其轮廓和阴影在望远镜中能被明显分辨。相比之下,肉眼只能看到月球模糊的明暗区域,无法识别具体地形特征。29.×【解析】并非所有生物都能完全适应环境。例如,当环境变化过快(如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剧变),许多生物无法及时调整自身,可能灭绝。生物通过进化逐渐适应环境,但若环境超出其耐受范围(如极端温度、污染等),生物可能无法存活。题目说法错误。30.×【解析】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例如温度、水分、食物等环境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导致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故题干说法错误。31.×【解析】根、茎、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大多数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但是也有一部分是通过根、茎、叶来进行繁殖的,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也是植物繁殖的一部分。32.√【解析】蒲公英的种子带有绒毛,能随风飘散,依靠风力传播;苍耳的种子表面有钩刺,可附着在动物皮毛或衣物上,依靠动物传播。两者传播方式不同。33.√【解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昆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34.×【解析】蚕宝宝身体柔软脆弱,直接用手触碰可能会对它们造成伤害。此外,人类手上的汗液、温度或力度不当也可能让蚕感到不适,甚至影响其正常进食和蜕皮。正确的观察方法是保持安静,用眼睛看或借助工具(如毛笔轻触),避免直接用手接触。35.【解析】电子体温计:通常较小巧,便于手持,常见形状为细长的棒状或稍微弯曲的形状,便于放入口腔、腋下。具有液晶显示屏(LCD),用于显示温度读数。红外线温度计:通常为手持式,形状类似于枪式,有一个孔或窗口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线。同样具有LCD屏幕显示温度读数。探针式电子水温计:通常较小,有一个细长的探针或感温棒,用于插入液体中测量温度。手持部分稍微粗一些,包含电池和显示屏幕。具有小型LCD屏幕显示温度读数。温湿度计:一般是方形具有屏幕,同时显示温度和湿度读数。36.(1)吊兰:吊兰可以通过匍匐茎上的小植株进行繁殖。将小植株剪下后直接栽种在土壤中即可。(2)多肉植物:多肉植物可以通过叶片进行繁殖。将健康的叶片摘下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伤口,然后平放在土壤表面或稍微插入土壤中,等待生根发芽。【解析】吊兰繁殖方法:吊兰的匍匐茎上会长出小植株,这些小植株通常带有自己的根系。当小植株的根系较为发达时,可以用剪刀将其从匍匐茎上剪下。剪下后,可以直接将小植株栽种在预先准备好的土壤中,保持适当的湿度和光照,不久后小植株就会适应新环境并开始独立生长。多肉植物繁殖方法:多肉植物的叶片很容易生根发芽。选择健康的多肉植物叶片,从植株上轻轻摘下。摘下的叶片需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伤口,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天时间。晾干后,将叶片平放在微湿的土壤表面,或者稍微插入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叶片的基部会逐渐长出新的根系和幼芽,最终形成新的多肉植物。37.(1)太阳 (2)东-南-西 (3)相反 (4)长 短(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分析】一天中影子方向和长度与太阳的方向和位置有关。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解析】(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手电筒在实验中模拟了太阳。(2)手电筒在实验中模拟了太阳,由于太阳一天的方向变化是东→南→西,所以手电筒移动轨迹的方向是东→南→西;(3)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所以手电筒位置在不断变化,铅笔影子的方向也随着在不断变化,而且始终与手电筒的方向相反;(4)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时候,影子较长。所以当手电筒在A地、C地时,铅笔的影子比较长;当手电筒在B地时,铅笔的影子比较短;(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所以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38.(1)紫黑 小 (2)B (3)25 (4)会 (5)褐(或黑褐) 蚁蚕 (6)①③⑤⑦【分析】蚕蛾的形态:蚕蛾是白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羽毛状的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腹部较大的是雌蛾,较小的是雄蛾。【小题1】根据记录,5月7日蚕卵是紫黑色的,且描述为“非常小的颗粒”。因此,即将孵化的蚕卵是紫黑色的,个体很小。【小题2】从5月7日到5月16日,小蚕破壳而出,共经历了10天。因此,蚕卵大约经过10天能孵化出来,选择B。【小题3】记录中提到的温度始终为25℃,且孵化成功,说明25℃是最适合孵化的温度。因此,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为25℃。【小题4】记录显示,5月7日蚕卵为紫黑色,而5月17日卵壳变成灰白色,说明颜色发生了变化。因此,蚕卵孵化的过程中,卵壳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小题5】记录中提到“小蚕破壳而出”,且描述为“黑色的环状物在蠕动”,结合常识,刚孵化出的小蚕通常是褐(或黑褐)色的,且像蚂蚁一样,因此被称为蚁蚕。【小题6】昆虫的典型特征包括: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膀。选项中,①、③、⑤、⑦符合昆虫的特征,而②、④、⑥、⑧不符合。因此,属于昆虫特征的有①③⑤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