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第2讲 东亚与日本区域地理第2讲 东亚与日 本—— 区域地理——1.能说出东亚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东亚的主要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区域认知)2.能结合板块运动知识说出日本发生地震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3.根据日本地理位置特点,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其对农业、工业、服务业及城镇化发展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4.掌握东亚地区的海水性质、海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学习目标01 东亚概况主要国家:一、位置与范围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岸,绝大部分在北温带。位置: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五个国家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势特征1. 海岸线比较曲折,多半岛、 岛屿和海湾2. 西部内陆地区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3.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向东流人太平洋4. 东部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读图思考】1.读图描述东亚的地形地势特征?二、自然地理特征(2)东亚气候类型【读图思考】2.读图指出东亚的气候类型?并说明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东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冬季风吹西北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所以季风气候显著。02 日本概况最新高考导向考纲呈现 命题趋势 考情分析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工业、农业发展特点,旅游业发展。 以区域图、或图文材料为载体,考察日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以热点问题为背景,考察区域发展特点。 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都市圈2024年高考.重庆卷-产业2022年高考·上海卷T29-322022年高考·上海卷T82021年高考·浙江1月卷T282021年高考·江苏卷T232019年高考·全国卷Ill旅游思维导图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临日本海。30 N~45 N,130 E~145 E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流量大、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水能资源丰富;航运条件差。流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高度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季风水田农业和海洋渔业45°N145 °E130°E一、地理位置30°N~45°N,130°E~145°E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临日本海。西部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隔海相望。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琉球群岛结合地图册P236页:找出日本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3/4);沿海平原面积狭小;最高山--富士山( 3776米);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山地将日本的国土分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地势:1.地形、地势特征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联系二、自然地理特征读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势特征?火山之国、地震之邦日本岛国约有100座活火山,13座火山被列为“A级”,也就是活跃程度最高,富士山为“B级”火山;每年有感地震达1500多次,平均一天4~5次。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2.气候38°N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38°N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上海东京日本: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纬度更高(38°N),具有明显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多,降水季节变化小(原因:受海洋影响大,日本暖流影响)中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纬度更低(34°N),具有大陆性特征,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变化大(原因:受海洋影响小)【思考】比较中国与日本季风气候的差异,并说出原因?【探究一】图所示的日期是日本多年平均樱树开花初始日期 (月/日),称为“樱前线”,分析影响日本“樱前线”呈由南往北顺序推进,并凸向西边的因素有哪些?气温(纬度 、热量)、降水、地形探究二:日本东西部的降水差异及形成的原因太平洋沿岸夏季降水较多;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较多(多降雪);夏季,东南季风带来海洋湿润气流,受山地的抬升,在太平洋沿岸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夏秋季节:台风也能带来丰沛的降水。差异:原因:探究二:日本东西部的降水差异及形成的原因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较多(多降雪)的原因?冬季,盛行寒冷的西北季风;西北风经过较为暖湿的日本海,受到日本海加热,水汽增多;受山地地形阻挡抬升,冬季气温低,在日本海东岸形成丰富的降雪(大湖效应)。豪雪地带.雪墙公路日本富山县,“雪墙公路” 道路两侧积雪高达20米,最具特色线路长300多米。系世界上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从1971年开始,这里就成了观雪圣地,整个风景区在11月份大雪封山后关闭。【雪墙公路】【思考】1.根据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日本的河流有哪些特征?降水丰富,水量较大。季风气候,多暴雨,河流季节变化大,易带来洪涝灾害。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轻,含沙量小。多山地,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航运条件差。3.河流短、小、急促2.说出日本河流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并简述其原因。以水电开发为主。原因: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水文特征:流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水系特征:4.自然资源(1)水能、森林资源丰富(2)地热、硫磺资源丰富(3)渔业资源丰富、捕鱼量世界第一(4)矿产资源缺乏,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思考: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日本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海洋水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鱼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日本造船工业发达拥有庞大的远洋和近海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养殖业发达。【高考链接】(2018 新课标卷Ⅰ)近几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1. 将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健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 )A. 防渗水 B. 防噪音 C. 防坍塌 D. 防地震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质量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CDB(2017 海南卷改编)材料一:日本靠近日本海一侧以及从本州岛北部到北海道地区,由于经常出现大雪天气被称为"豪雪地带",“合掌造”是"豪雪地带"一种独特的传统民居,为木造建筑物,不用一根钉子,屋顶以茅草覆盖,呈“人”字形,两侧约有60°夹角,如同双手合十,因此得名。(1)分析日本“豪雪地带”降雪量“特别豪”的主要原因(6分)(2)从气候、地质、建筑原料等方面说明形成“合掌造”民居建筑特色地理原因。(8分)“豪雪地带”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从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加之气温较低,受地形抬升多降雪。“合掌造”村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多暴雪,屋顶厚且坡度大,雪不易堆积,人工清除时也省时省力,屋顶覆盖厚厚的茅草可使屋内冬暖夏凉;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合掌造”建筑结构支撑作用强,不易倒塌;发生地震时木材和茅草对人员伤害小;当地为山区,且降水量丰富,使得当地森林茂盛,稻草丰富,可就地取材。三、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与城市总人口约1.2亿,人口众多,但人口负增长,老龄化严重;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一带,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国家之一,以首都东京为最,人口密度最低的是北海道,人种;居民多为 族,通用 ,信奉 教和 教,首都东京。大和日本语神道佛黄色020010030040050010005514人口分布首都、最大城市——东京;最大港口——横滨、神户科学城——筑波;硅岛——九州岛;宇航中心——种子岛汽车城——丰田;钢铁城——福山;造船中心——长崎(1)人口(2)城市日本和服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2.农业季风气候—季风水田农业(水稻)多山地—布局在平原及山间河谷;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茶和桑树平原面积狭小—生产规模较小科技发达—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高,侧重生物技术,微型农机,精耕细作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季风气候——水利工程量大三、人文地理特征日本主要发展高科技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和海洋渔业,粮食基本能自给,大部分农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探究:结合日本自然与人文特征,分析日本农业具有的特点。(农业类型、分布、生产规模、科技和机械化水平、商品率)3.工业三、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发达(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日本的工业品除满足本国的消费外,还大量销往国外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工业生产中的石油、煤炭、铁矿多种能源和矿产都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日本发展高度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1)读图,找出日本的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最大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和北九州工业区(2)这些工业区分布有什么特点?工业分布极不平衡,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临海型)3.工业三、人文地理特征钢铁、机械、汽车、电子、化学、石油、造船;筑波为科学城;北九州是日本的硅岛。工业部门:3.工业三、人文地理特征为什么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①沿海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②产业集聚便于产生工业联系,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1)发展条件有利条件:①有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人才资源充足;②较高的科技水平;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2)日本工业未来发展的途径?不利条件: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国内市场狭小,对外依赖性高。评价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针对问题提出发展举措。3.工业三、人文地理特征①利用本国先进技术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②大力发展海上航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③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④经济转型:“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海外投资)⑤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24年重庆卷)川场村位于日本东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盖率超过88%,该村种植业耕作方式传统,经济效益一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高铁开通后,川场村进入东京两小时交通圈。该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保存完好的传统农耕方式,建设森林公园、文化会馆,开发特色食品,发展康养休闲服务业,吸引大量消费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1)说明交通改善前该村种植业经济效益低的原因。(6分)(2)分析交通改善前该村发展休闲服务业的优势条件。(6分)(3)从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交通改善后,东京为川场村休闲服务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6分)真题感悟(2024年重庆卷)川场村位于日本东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盖率超过88%,该村种植业耕作方式传统,经济效益一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高铁开通后,川场村进入东京两小时交通圈。该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保存完好的传统农耕方式,建设森林公园、文化会馆,开发特色食品,发展康养休闲服务业,吸引大量消费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1)说明交通改善前该村种植业经济效益低的原因。(6分)真题感悟经济效益位于山地 耕地面积小 生产规模小,产量低耕作方式传统 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投入不足 劳动生产率低交通改善前 交通不便 商品率低、销量低成本产量销量附加值生产效率①耕地面积小/规模小,产量低;②耕作方式传统,劳动投入多/生产效率低;③交通外运不便,商品率低。(2024年重庆卷)川场村位于日本东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盖率超过88%,该村种植业耕作方式传统,经济效益一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高铁开通后,川场村进入东京两小时交通圈。该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保存完好的传统农耕方式,建设森林公园、文化会馆,开发特色食品,发展康养休闲服务业,吸引大量消费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2)分析交通改善前该村发展休闲服务业的优势条件。(6分)真题感悟位于山地 自然景观丰富/优美森林覆盖率高 空气清新/环境质量高保存完好的传统农耕方式 文化资源独特/民风淳朴交通改善前 市场、交通等不占优势服务业区位自然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基础设施政策①自然景观多样/丰富/优美;②环境质量高/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空气质量高、污染少;③农耕文化资源独特/民风淳朴。(2024年重庆卷)川场村位于日本东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盖率超过88%,该村种植业耕作方式传统,经济效益一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高铁开通后,川场村进入东京两小时交通圈。该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保存完好的传统农耕方式,建设森林公园、文化会馆,开发特色食品,发展康养休闲服务业,吸引大量消费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3)从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交通改善后,东京为川场村休闲服务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6分)真题感悟①东京人口多,经济发达,提供消费市场/客源市场;②东京金融业发达,提供资金支持;③东京科技教育发达,提供高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东京人口密集提供消费市场经济发达资金支持科学教育水平高提供技术、人才03 微主题探究主题探究:火山之国,地震之邦日本政府专家会议于3月31日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风险评估报告,预测未来三十年日本发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已经从70%大幅提升至80%,最坏情况下将导致29.8万人直接死亡,235万栋建筑全毁或烧毁。图示为日本及附近地区火山地震分布图。1.描述图示地区火山及地震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分布特征:分布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消亡)边界处;原因:①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和碰撞导致地壳应力积累;②最终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地壳活跃。地壳应力积累板块挤压碰撞地壳应力释放↓火山、地震爆发↓↓↓原因主题探究:火山之国,地震之邦日本政府专家会议于3月31日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风险评估报告,预测未来三十年日本发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已经从70%大幅提升至80%,预测震级超过8级,最坏情况下将导致29.8万人直接死亡,235万栋建筑全毁或烧毁。图示为日本及附近地区火山地震分布图。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震级高,破坏严重降水多、山地丘陵为主,地震易诱发泥石流、滑坡四面环海,海啸对沿海城市造成极大破坏①预测地震震级高,破坏力强;②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③季风气候降水多,日本国内山地丘陵广布,地震易诱发泥石流、滑坡;④四面环海,人口经济集中沿海地区,海啸对沿海城市造成极大破坏。2.简述南海海槽大地震可能对日本造成严重损失的原因地震损失严重的原因3.从政府和个人角度分别提出应对地震灾害的可行措施。主题探究:火山之国,地震之邦日本政府专家会议于3月31日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风险评估报告,预测未来三十年日本发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已经从70%大幅提升至80%,最坏情况下将导致29.8万人直接死亡,235万栋建筑全毁或烧毁。图示为日本及附近地区火山地震分布图。个人:政府:①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③提高民众地震灾害防灾减灾意识等。①树立防灾意识,掌握地震逃生技巧;②明确逃生路线;③掌握自救和互救方法;④准备应急救援包避震等。震源深度越浅、离震中越近(震中距越小),地震造成的破坏力越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考点凝练——地震一、地震的级别地震灾害严重程度考点凝练——地震二、地震灾害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震级大;震中距近;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地震本身人口与经济密度城市密集;人口集中;产业发达防灾减灾抗灾的意识与能力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差;防灾教育和逃生知识缺乏灾后救援能力震区交通不便,不利于救援;救援设备落后;救援人员不足诱发其他灾害等滑坡、泥石流、海啸等;灾后发生次生灾害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诱发的其他灾害1、政府行为三、地震的防御措施考点凝练——地震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和减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与互救的能力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国际合作2、个人行为震前:①树立防震意识;②明确逃生路线;③掌握自救和互救方法;④准备应急救援包避震。震中: ①平房或低层楼房,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②高层建筑内就地躲避,防止被坠物砸伤;③室外尽量到开阔空地、降低重心,保护头部;震后:①自救与互救--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②保护好呼吸系统,减少体力消耗;③有顽强的毅力、强烈的求生意识日本经济发展策略课堂总结高考链接(2016 新课标卷Ⅱ)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图示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 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 基础设施水平高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 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 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 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DBA(2021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日本农业发达,但该国粮食价格缺乏竞争力,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粮食自给率从 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材料二:图中甲地某农业企业开发出一种新型温室大棚,通过调节地下管道中的水温,控制大棚内温度,种植原产于热带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海岸线曲折。地形特征地形类型海岸线特殊地貌(2021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日本农业发达,但该国粮食价格缺乏竞争力,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粮食自给率从 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材料二:图中甲地某农业企业开发出一种新型温室大棚,通过调节地下管道中的水温,控制大棚内温度,种植原产于热带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2)说明该企业可在冬季种植芒果的自然优势,并简述利用新型温室大棚生产的社会经济意义。优势:纬度较高山地西侧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雪多地热融化积雪,提供灌溉水源水分热带水果火山温泉附近地热资源丰富地热为大棚增温热量纬度较高,位于山地西侧①地热资源丰富,利用地热为大棚增温;②冬季降雪丰富,利用地热融化积雪,提供灌溉水源。意义:①增加就业机会;②增加农产品供给;③品质好,经济效益高。(2021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日本农业发达,但该国粮食价格缺乏竞争力,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粮食自给率从 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材料二:图中甲地某农业企业开发出一种新型温室大棚,通过调节地下管道中的水温,控制大棚内温度,种植原产于热带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3)分析日本粮食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农业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高;山地多,耕地破碎,难以实施大规模生产。(2024新课标卷)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推行疏解政策,城市功能和人口从东京中心城区向外围地区分散。2000年,颁布相关法规,进一步促使大型商业设施(大型购物中心和网购物流中心等)在东京都市圈外围地区开设,然而由于经济长期低迷,东京中心城区的活力下降。为了扭转这种趋势,东京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减少土地利用限制等措施,促进大型购物中心在中心城区再集聚,下图示意2019年东京都市圈大型商业设施的分布。分布集中;分布广泛;数量↑、范围↑①数量增加;②分布范围扩大(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高速铁路扩散,分散)③外围地区增加多,中心城区增加少;④沿交通线(轨道交通)分布。(每点2分)(1)指出2000年前后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变化特点。(6分)(2024新课标卷)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推行疏解政策,城市功能和人口从东京中心城区向外围地区分散。2000年,颁布相关法规,进一步促使大型商业设施(大型购物中心和网购物流中心等)在东京都市圈外围地区开设,然而由于经济长期低迷,东京中心城区的活力下降。为了扭转这种趋势,东京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减少土地利用限制等措施,促进大型购物中心在中心城区再集聚,下图示意2019年东京都市圈大型商业设施的分布。(2)说明交通布局对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有利影响。 6分)基础设施更完善在哪里 有什么 有何用 分布广泛 数量↑、范围↑“更多样“"更远、更快捷”①城市交通方式多样,或多种交通方式(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公路)交织成网,利于在外围地区重要交通线交会处,布局大型购物中心;②中心城区交通通达性更强,服务人口更多,有利于高等级大型购物中心分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