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海上日出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海上日出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海上日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
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A.模子 B.周围界限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解释。
范围:上下四周的界限、活动范围、势力范围。结合语境,红霞的周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范围的意思是周围界限。
故选B。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估计明天一定会下雨。
B.通过这次活动,大大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C.《海上日出》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
D.妈妈买回了冬瓜、茄子、黄瓜、西瓜等蔬菜。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注意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词序混乱。(5)重复啰唆。(6)前后矛盾。(7)不符事理。(8)归类不当。(9)指代不明。
A.属于前后矛盾,“估计”和“一定”矛盾,可改为:明天一定下雨。或者:我估计明天下雨。
B.属于成分残缺,改为:通过这次活动,班级凝聚力大大提高了。
D.属于归类不当,西瓜不属于蔬菜,可改为:妈妈买回了冬瓜、茄子、黄瓜等蔬菜。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黄山的云海,堪称天下奇观。 B.由于天黑,我无法分辨方向。
C.黄河的水奔腾不息,壮观极了。 D.今天风和日丽,海面十分清静。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意思。
A.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结合句子意思,黄山的云海美丽罕见,词语运用恰当。
B.分辨,一指辨别,二指辩白,三指区别。结合句子意思,天黑让我没有办法辨别方向,词语使用恰当。
C.壮观,雄奇伟观的事物或风景。结合句子意思,黄河水奔腾不息,非常雄奇伟观,词语使用恰当。
D.清净,意思是心境洁净,不受外扰。句子用来形容海面,词语使用不恰当。
故选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看日出,我常常经常早起。
B.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C.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学习,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D.昨天下午,我们在鼓浪屿玩了一整天。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语意重复,“常常”和“经常”意思相近,保留其中一个词语即可。
C.语序不当,调换“普遍”和“的成绩”的位置,改为: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学习,同学们的成绩普遍提高了。
D.前后矛盾,“下午”与“一整天”前后矛盾,可删去“下午”,改为:昨天,我们在鼓浪屿玩了一整天。
故选B。
5.下面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渐江 石笋 劫难 芙榕花
B.发愣 凶恨 拆除 荧火虫
C.荒张 行驶 妨备 一声不吭
D.踪迹 分辨 乾坤 小心翼翼
【答案】D
【详解】此题考查字形辨析能力。
A.渐江——浙江 芙榕花——芙蓉花
B.凶恨—— 凶狠 荧火虫——萤火虫
C.荒张——慌张 妨备——防备
故选D。
二、填空题
6.读拼音,写词语。
qiǎn lán kuò dà fàn wéi nǔ lì
( ) ( ) ( ) ( )
shà nà càn làn zǐ sè bù jǐn
( ) ( ) ( ) ( )
【答案】 浅蓝 扩大 范围 努力 刹那 灿烂 紫色 不仅
【解析】略
7.写出反义词
灿烂— 出现— 安静—
【答案】 暗淡; 隐藏; 热闹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故答案为:暗淡;隐藏;热闹。
8.海上日出之所以是伟大的,是因为它勇敢地冲破黑暗,给世界带来光明,文章表达了作者 。
【答案】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解析】略
9.填上合适的词语。
夺目的( ) 灿烂的( )
伟大的( ) 可爱的( )
慢慢地( ) 使劲地( )
【答案】 光亮 阳光 景观 太阳 升起 摇晃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10.读拼音,写字词。
明明非常nǔ lì( )地画好那幅画,经王老师指导,他kuò dà( )了蓝色的fàn wéi( ),用深绿色代tì( )zǐ sè( )xiāng( )边,漂亮极了。
【答案】 努力 扩大 范围 替 紫色 镶
【解析】略
三、语言表达
11.默读课文《海上日出》,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
【答案】示例:
海上日出景象的变化:①一开始天空是浅蓝的,后来天边出现了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
②太阳露出小半边脸,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③太阳像负着什么重荷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④冲破云霞,跳出海面,颜色很红。
⑤刹那间,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
⑥太阳旁边的云也有了光彩。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
晴朗天气的日出景象:日出前,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转眼间,出现一道红霞,红霞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日出时,先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得很,却没有亮光,接着太阳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可爱;日出后,太阳发出了夺目的光。那么壮观,那么辉煌!
有云时的日出景象:白云飘浮时,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水光融为一体,水天一色。黑云蔽日时,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好像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最后,慢慢地冲出重围,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
四、现代文阅读
重点段落品析。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 ),慢慢地( ),到了最后,它终于( )云霞,完全( )海面,颜色(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3.这段话按( )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 )变化,还抓住太阳( )和( )的变化来写。
14.作者采用( )的写法,表现出日出时的( )美。
15.想象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
【答案】12.好像负着重荷似的 一步一步 努力上升 冲破 跳出 红得非常可爱 13. 时间 动态 颜色 光线 14. 拟人 动态 15.作者惠会赶紧把这些景象拍摄下来。还会说:“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啊!”心里会非常愉快
【分析】1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3.考查了学生对描写顺序的辨别能力,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过了一会儿”“慢慢地”“一刹那间”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写出了日出的景象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动态变化,还抓住太阳颜色和光线的变化来写。
14.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段落中,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日出时的动态美。
15.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不能不着边际,还要注意人称,语句通顺即可。如作者惠会赶紧把这些景象拍摄下来。还会说:“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啊!”心里会非常愉快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光彩)。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 光彩),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亮光 光彩)。
16.选择恰当的词语,用“√ ”标出。
17.“这个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
18.按照太阳颜色、亮光变化的先后顺序给下列词句排序。
A.颜色红得可爱。
B.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C.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 )→ ( )→ ( )
【答案】16.亮光 亮光 光彩 17.初升的太阳 18. B A C
【解析】16.本题主要考查选词填空。
亮光:黑暗中的一点或一道光。
光彩:颜色和光泽。形容光辉、荣耀、美丽等光彩夺目。
结合语境,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光,故选“亮光”;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光,故选“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色彩,故选“光彩”。
1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②自然段“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可知,后面“这个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初升的太阳。
18.本题主要考查内容理解排序。
从第②自然段“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可知,开始的时候太阳颜色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从“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可知,接着太阳的颜色红得可爱;从“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可知,最后太阳颜色、亮光变化是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故排序为BAC。
五、书面表达
19.
你注意观察过日落、刮风等自然景象的变化过程吗 可以学习课文中描写的方法,试着选择一种自然景色的变化写一段话,注意写好变化的过程。
【答案】例文:
雨水
大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大雨下了大约1个小时,雨渐渐地小了,风也停了,太阳出来了,东方挂起了一道美丽的彩虹。人们打开窗户,一股新鲜的空气扑鼻而来,楼下的孩子们在打水仗。这时树绿了,房子如同换了一件新衣裳。这时青蛙出来了,在岸上呱呱唱歌。小麦大口大口地喝着水。雨天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详解】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海上日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
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A.模子 B.周围界限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估计明天一定会下雨。
B.通过这次活动,大大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C.《海上日出》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
D.妈妈买回了冬瓜、茄子、黄瓜、西瓜等蔬菜。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黄山的云海,堪称天下奇观。 B.由于天黑,我无法分辨方向。
C.黄河的水奔腾不息,壮观极了。 D.今天风和日丽,海面十分清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看日出,我常常经常早起。
B.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C.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学习,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D.昨天下午,我们在鼓浪屿玩了一整天。
5.下面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渐江 石笋 劫难 芙榕花
B.发愣 凶恨 拆除 荧火虫
C.荒张 行驶 妨备 一声不吭
D.踪迹 分辨 乾坤 小心翼翼
二、填空题
6.读拼音,写词语。
qiǎn lán kuò dà fàn wéi nǔ lì
( ) ( ) ( ) ( )
shà nà càn làn zǐ sè bù jǐn
( ) ( ) ( ) ( )
7.写出反义词
灿烂— 出现— 安静—
8.海上日出之所以是伟大的,是因为它勇敢地冲破黑暗,给世界带来光明,文章表达了作者 。
9.填上合适的词语。
夺目的( ) 灿烂的( )
伟大的( ) 可爱的( )
慢慢地( ) 使劲地( )
10.读拼音,写字词。
明明非常nǔ lì( )地画好那幅画,经王老师指导,他kuò dà( )了蓝色的fàn wéi( ),用深绿色代tì( )zǐ sè( )xiāng( )边,漂亮极了。
三、语言表达
11.默读课文《海上日出》,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
四、现代文阅读
重点段落品析。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 ),慢慢地( ),到了最后,它终于( )云霞,完全( )海面,颜色(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3.这段话按( )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 )变化,还抓住太阳( )和( )的变化来写。
14.作者采用( )的写法,表现出日出时的( )美。
15.想象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光彩)。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 光彩),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亮光 光彩)。
16.选择恰当的词语,用“√ ”标出。
17.“这个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
18.按照太阳颜色、亮光变化的先后顺序给下列词句排序。
A.颜色红得可爱。
B.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C.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 )→ ( )→ ( )
五、书面表达
19.
你注意观察过日落、刮风等自然景象的变化过程吗 可以学习课文中描写的方法,试着选择一种自然景色的变化写一段话,注意写好变化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