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芦花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捋下来”的“捋”读音是( )A.lǚ B.lú C.luō2.“祈求”的读音是( )A.qí qiú B.qǐ qiú C.qì qiú3.文中的青铜具有怎样的品质?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吃苦耐劳 B.纯朴善良 C.热心助人 D.乐观坚强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芦花鞋的温暖与美好。B.当城里人买鞋时,青铜没有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表现了青铜心地善良。C.青铜在寒冷的冬天卖掉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说明他很有商业头脑。D.青铜在大雪天去卖芦花鞋,表现出他勤劳、不畏艰辛的品质。5.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搓(chuō)绳 抚(fǔ)摸 芦花 均匀B.庄稼(jià) 啧啧(zé) 篷松 空寂C.祈(qí)求 咯(gē)吱 麦穗 捋胡子D.倾覆(fù) 遗憾(gǎn) 闻声 疑惑二、填空题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1.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窝,又像两对鸟。作者由芦花鞋上的芦花被风吹开露出稻草,联想到 。画“ ”部分是一个比喻句,写出了芦花鞋既 又 的特点。2. 他们或背着包,或提着包,一路说笑着,一路咯吱咯吱地踩着雪走过来。照样子,用加点字写一句话:7.搜集资料搜集与作者曹文轩相关的资料。8.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1)妹妹kuí huā( )跟着青铜,一起走进芦苇荡。(2)雪在他的qí qiú( )中,渐渐停了。(3)青铜摇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yí hàn( )。9.比一比再组词。搓( ) 芦( ) 铜( ) 暖( )差( ) 护( ) 洞( ) 缓( )遗( ) 涨( ) 欣( ) 屑( )贵( ) 张( ) 欢( ) 削( )10.回顾课文,回答问题。本文选自《 》体裁 。全文分为4部分,各部分可分别用小标题“ 、 、 、 ”来概括。三、语言表达11.读下面的句子,按照要求完成练习。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难道不是一笔重要的收入吗?(改成陈述句)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句子)四、现代文阅读读句子,完成练习。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12.“亮堂堂”的本义是( ),句子中第一个“亮堂堂”指的是( ),第二个“亮堂堂”指的是( )。(选序号)①光线很亮 ②很美好,前景很光明 ③愉快、舒畅13.联系课文内容可知,全家人都很兴奋的原因是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铜一家人的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李斯特巧荐肖邦1831年某一天,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在巴黎的一个大剧院演出。巴黎市民听说李斯特来演出,争先恐后地到剧院来买票。演出将要开始了,李斯特坐在琴凳上。灯暗了,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演奏。优美的旋律,动人的乐曲,使听众陶醉了。乐曲刚结束,大家就报以热烈的掌声。灯亮了,观众们看见是一位年轻人坐在琴凳上,都惊呆了。这时,李斯特走上台来,向大家介绍了这位年轻人——肖邦。原来,李斯特为了使肖邦成名,巧设了“换人计”。台下的掌声又一次响起。这时,肖邦的脸上挂满了泪水。1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1)争先恐后:(2)聚精会神:15.“向大家介绍了这位年轻人——肖邦。”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转折 B.解释说明 C.声音延长16.“肖邦的脸上挂满了泪水”是因为( )A.他弹的钢琴曲很受欢迎。 B.他很激动,李斯特在观众面前推荐他让他成名。17.读了这个故事,你的感受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芦花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捋下来”的“捋”读音是( )A.lǚ B.lú C.luō【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同学们做题时要结合词语意思读出正确读音。同学们日常也需要多积累字词读音,朗读时要留意发音。捋:[lǚ ]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组词:捋胡子、捋麻绳。[luō]用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组词:捋袖子、捋下、捋虎须。捋下来[luō xià lái]:顺着长条形东西抚摸。选项C的读音正确。故选C。2.“祈求”的读音是( )A.qí qiú B.qǐ qiú C.qì qiú【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识记。祈求[qí qiú]:恳切地请求。选项A的读音正确。故选A。3.文中的青铜具有怎样的品质?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吃苦耐劳 B.纯朴善良 C.热心助人 D.乐观坚强【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芦花鞋》讲述青铜一家编织芦花鞋,青铜冒雪坚持卖芦花鞋,最后因为一个人没有买到他的芦花鞋,他把自己脚上的鞋子脱下来,雪天赤脚追向买鞋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青铜勤劳、善良、懂事的品质的赞美之情。青铜是一个生在乡村最贫穷家庭中的男孩,仅靠卖芦花鞋生活,因生病无钱医治而变成一个哑巴。可想而知,青铜是个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孩子,而就是这样一个孩子面对苦难时他依然善良,依然对生活充满向往,说明他是一个吃苦耐劳、 纯朴善良、乐观坚强的孩子。故选C。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芦花鞋的温暖与美好。B.当城里人买鞋时,青铜没有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表现了青铜心地善良。C.青铜在寒冷的冬天卖掉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说明他很有商业头脑。D.青铜在大雪天去卖芦花鞋,表现出他勤劳、不畏艰辛的品质。【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C.青铜想都不想,就把自己脚上的鞋卖给一个很想要芦花鞋的人。说明了青铜善良,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5.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搓(chuō)绳 抚(fǔ)摸 芦花 均匀B.庄稼(jià) 啧啧(zé) 篷松 空寂C.祈(qí)求 咯(gē)吱 麦穗 捋胡子D.倾覆(fù) 遗憾(gǎn) 闻声 疑惑【答案】C【详解】此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学生要注意区分形近字、同音字。A选项搓(cuō)。B选项庄稼的稼都轻声“jia”;篷松应该是蓬松。D选项憾(hàn)。二、填空题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1.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窝,又像两对鸟。作者由芦花鞋上的芦花被风吹开露出稻草,联想到 。画“ ”部分是一个比喻句,写出了芦花鞋既 又 的特点。2. 他们或背着包,或提着包,一路说笑着,一路咯吱咯吱地踩着雪走过来。照样子,用加点字写一句话:【答案】 鸟被风吹开绒毛露出身子 温暖 柔软 示例:同学们或扫地,或擦玻璃,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详解】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通过句子“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可以回答第一个空。通过“鸟窝”、“鸟”可以联想到芦花鞋像鸟窝一样温暖、柔软。2.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注意本题中“或”是有的、有的人的意思。7.搜集资料搜集与作者曹文轩相关的资料。【答案】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 ,北大教授。著有《草房子》《青铜葵花》等,作品多以乡村为背景,文字诗意,关注人性。获国际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等众多奖项。【详解】本题考查课外搜集与积累。搜集资料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查找图书。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按类别找书。二是网络搜索。在网上搜索资料,注意关键词很重要。可以根据题目、显示的内容判断哪些是需要的材料。三是请教别人。请教别人时要想好自己要请教的问题,注意表述清楚。例如:曹文轩,1954 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 ,中国作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他的作品多以乡村生活为背景 ,笔触细腻,文字富有诗意,充满了对人性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善于通过朴实的故事展现深刻的主题,情感真挚动人,既适合儿童阅读,也能让成人从中获得感悟。其代表作品有《草房子》《青铜葵花》《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其中《草房子》通过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展现了水乡风情与人情美、人性美;《青铜葵花》讲述了青铜和葵花两兄妹在苦难中相互扶持的感人故事。8.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1)妹妹kuí huā( )跟着青铜,一起走进芦苇荡。(2)雪在他的qí qiú( )中,渐渐停了。(3)青铜摇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yí hàn( )。【答案】 葵花 祈求 遗憾【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此题时先拼读,再写词语,写完结合语境拼读检查是否正确,写的时候注意笔顺笔画,要整洁美观。书写的时候注意“葵、祈、求、遗、憾”的正确写法。9.比一比再组词。搓( ) 芦( ) 铜( ) 暖( )差( ) 护( ) 洞( ) 缓( )遗( ) 涨( ) 欣( ) 屑( )贵( ) 张( ) 欢( ) 削( )【答案】 搓洗 芦苇 铜钱 暖和 差生 保护 山洞 缓慢 遗失 涨价 欣赏 皮屑 珍贵 张开 欢快 削弱【解析】略10.回顾课文,回答问题。本文选自《 》体裁 。全文分为4部分,各部分可分别用小标题“ 、 、 、 ”来概括。【答案】 青铜葵花 小说 青铜家编芦花鞋 芦花鞋大受欢迎 雪中卖鞋 青铜送鞋【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青铜葵花》是一部长篇小说,2005年4月首次出版。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葵花的命运,她先是和她的父亲在干校生活,父亲不幸遇难后,又被另一位主人公青铜一家领养,并和青铜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这个女孩召回城市。青铜从此便常常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那座城市的方向。该小说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青铜葵花》中的《芦花鞋》的故事,主要写了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制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去卖,青铜顶着刺骨的寒风去卖自己一家人做的101双芦花鞋,回到家时,他的脚已经冻得通红,赞美了青铜勤劳、淳朴、善良等美好品质。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如何编芦花鞋,可概括为:青铜家编芦花鞋;第二部分讲的是青铜的芦花鞋很受欢迎,可概括为:芦花鞋大受欢迎;第三部分讲的是芦花鞋卖光了,可概括为:雪中卖鞋;最后一部分讲的是青铜把自己的芦花鞋送人了,可概括为:青铜送鞋。三、语言表达11.读下面的句子,按照要求完成练习。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难道不是一笔重要的收入吗?(改成陈述句)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句子)【答案】 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是一笔重要的收入。 那一个个小柿子就像一个个小灯笼,看着就让人觉得心里特别喜欢。【详解】(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2)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四、现代文阅读读句子,完成练习。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12.“亮堂堂”的本义是( ),句子中第一个“亮堂堂”指的是( ),第二个“亮堂堂”指的是( )。(选序号)①光线很亮 ②很美好,前景很光明 ③愉快、舒畅13.联系课文内容可知,全家人都很兴奋的原因是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铜一家人的 。【答案】12. ① ③ ② 13. 编织芦花鞋可以为家庭带来收入 勤劳纯朴【解析】1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亮堂堂”意思是形容光线很亮。第一个“亮堂堂”结合句子“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可知是全家人心情愉快丶舒畅。第二个“亮堂堂”结合“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可知是未来生活很美好,前景很光明。故分别选①、③、②。13.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从这个收入之中看到了希望,所以全家人都很高兴,未来也是一片光明。结合原文句子“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一笔很重要的收入”可知全家人都很兴奋的原因芦花鞋拿去卖,有收入。一家人都认真地编织芦花鞋,希望给家庭增加收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铜一家人的勤劳。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李斯特巧荐肖邦1831年某一天,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在巴黎的一个大剧院演出。巴黎市民听说李斯特来演出,争先恐后地到剧院来买票。演出将要开始了,李斯特坐在琴凳上。灯暗了,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演奏。优美的旋律,动人的乐曲,使听众陶醉了。乐曲刚结束,大家就报以热烈的掌声。灯亮了,观众们看见是一位年轻人坐在琴凳上,都惊呆了。这时,李斯特走上台来,向大家介绍了这位年轻人——肖邦。原来,李斯特为了使肖邦成名,巧设了“换人计”。台下的掌声又一次响起。这时,肖邦的脸上挂满了泪水。1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1)争先恐后:(2)聚精会神:15.“向大家介绍了这位年轻人——肖邦。”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转折 B.解释说明 C.声音延长16.“肖邦的脸上挂满了泪水”是因为( )A.他弹的钢琴曲很受欢迎。 B.他很激动,李斯特在观众面前推荐他让他成名。17.读了这个故事,你的感受是什么?【答案】14.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15.B 16.B 17.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李斯特伟大无私、助人为乐。【解析】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芦花鞋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 21.芦花鞋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