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4.“诺曼底号”遇难记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剖开”的“剖”正确读音是pǒu。 B.“屹立”的近义词是耸立。C.“须臾”指很长的一段时间。 D.“须臾”的近义词是久远。2.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B.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C.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D.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B.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C.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D.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4.本文主要是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的( )来表现其精神品质的。A.语言、动作 B.语言、心理 C.动作、神态5.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冈位 B.撕哑 C.实饯 D.鱼腹二、填空题6.自学生字,主动积累:我觉得本课难写生字有:我是这样记住它们的:7.比一比,再组词。厅( ) 较( ) 卧( ) 专( )盯( ) 校( ) 臣( ) 砖( )8.找出本课带"舟"字旁的字,组成词语,想一想,自己还能写几个。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邮船 ( )的绳索 ( )的灵魂( )的人员 ( )的众人 ( )的雕像1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近义词:镇定——( ) 浸没——( )反义词:惊慌失措——( )威严——( )三、语言表达11.(新情境)请你帮获救的乘客们写一面锦旗送给哈尔威船长。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段,完成练习。矢志寻蒿人①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数十年来,她致力于中医药学研究,带领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2018 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②20世纪60年代,39岁的屠呦呦接受国家任命,开始着手治疟中药的研发。当时疟疾疫情难以控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使命!屠呦呦和课题组成员一头扎进了文献堆,寻遍古方,从中医古籍中寻求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一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③研究中,屠呦呦甘于奉献,面对危险无所畏惧。在进行动物试验时,她从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青蒿素有疑似毒副作用。到底是动物本身的问题,还是药物所致?屠呦呦决定以身试药。当青蒿提取物放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没有丝毫迟疑,一口吞服而下。提取物的剂量从 0.35 克开始,依次递增至0.5克、1克、2克、3克、4克、5 克。数日之后,从实验室里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药物安全!不久,青蒿素被广泛用于疟疾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④凭借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仍然衣着朴素,过着平淡宁静的生活。她没有把名利看在眼里、揽在身上。面对赞誉,她总是淡淡一笑:“没有大家的无私合作,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屠呦呦名字源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青蒿是鹿儿所食的一种普通野草。屠呦呦正像那一株青蒿,如蒿叶般平凡,蒿花般淡泊。⑤屠呦呦,这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攻坚克难,矢志寻蒿,完美地诠释了改革先锋的精神内涵。12.文中画“——”的句子,第一句是对人物 的描写,第二句是对人物 的描写。从第 句中我能读出屠呦呦 的精神品质。13.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为研发出青蒿素,都做了哪些努力?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出两个小标题。(1) (2)14.关于短文的题目,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点明了科学家屠呦呦的精神品质是“矢志不渝,专心研究青蒿素”,与短文最后一段相呼应。B.题目没有直接点出寻蒿人的名字,表述不够明确。C.题目富有文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D.通过题目,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寻蒿人精神品质的赞颂。15.读完短文,屠呦呦身上的哪种精神品质最打动你?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用“﹏﹏﹏”在文中标画出相关依据。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16.用简洁的语句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17.用“﹏﹏”画出选文中的拟人句,这样写的好处是18.画“ ”的部分是对人物 的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 的品质。19.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也有点慌,一时忘了船上的确切人数。B.灾难刚降临,哈尔威船长就已经作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C.天黑,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清点人数,60人只是他的估计。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嘈杂,哈尔威船长情急之中真的把自己给忘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4.“诺曼底号”遇难记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剖开”的“剖”正确读音是pǒu。 B.“屹立”的近义词是耸立。C.“须臾”指很长的一段时间。 D.“须臾”的近义词是久远。【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的字音以及词义辨析。A.剖开”的“剖”正确读音是pōu。B.“屹立”高耸挺立。近义词:耸立、挺立、耸峙、岳立、直立等。C.“须臾”片刻,短时间。D.“须臾”片刻,短时间。近义词:瞬间、少焉、一霎、转瞬、倏忽、一会儿、俄顷、倏然、霎时等。故选B。2.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B.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C.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D.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B.将“黑点”比作“幽灵”“山峰”,本体是“黑点”,喻词是“好似”“仿佛”喻体是“幽灵”“山峰”,因此是比喻句。故选B。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B.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C.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D.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分析,本题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D项。A项:比喻,把黑点比作幽灵和山峰。B项:拟人,把轮机火炉当成人来写。C项:比喻,把子弹比作冰雹。4.本文主要是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的( )来表现其精神品质的。A.语言、动作 B.语言、心理 C.动作、神态【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人物的描写方法。出自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结合“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可知这两句对哈尔威船长的语言的描写。结合“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可知这是对哈尔威船长的动作的描写。故选A。5.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冈位 B.撕哑 C.实饯 D.鱼腹【答案】D【详解】考查汉字字形。A冈位——岗位 冈的意思是山脊;山梁。 岗,①高起的土坡:黄土岗。②值勤、守卫的地方,也指职位。故为岗位。B撕哑——嘶哑 撕,用手使东西(多为薄片状的)裂开或离开附着处。嘶,1.马叫。 2.声音沙哑。 3.鸟虫叫。故为嘶哑C实饯——实践 饯1.设酒食送行。 2.用蜜汁等浸渍(果品)。 践1.踩;践踏。2.实行;履行。故为:实践二、填空题6.自学生字,主动积累:我觉得本课难写生字有:我是这样记住它们的:【答案】 窿、腹、窟 窟:“穴”加“屈”;窿:“穴”加“隆”;腹:“月”加“复”【详解】本题考查生字的识记。写出本课你觉得难写的生字及识记他们的方法。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可以采用看图识字法;游戏识字法,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形声识字法,因为汉字是属于表义文字;迁移识字法,利用熟字迁移认识熟字加偏旁的字;分解识字法,适用于复杂的字。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记。7.比一比,再组词。厅( ) 较( ) 卧( ) 专( )盯( ) 校( ) 臣( ) 砖( )【答案】 大厅 比较 卧室 专心 盯着 学校 大臣 砖瓦【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形近字的区分和组词。注意形近字的偏旁,先认准字词,再读一读,读准确,最后组出正确的词语。写完看一看所写的词语是否正确。厅:大厅、歌厅;盯:盯梢、盯着。较:比较、计较;校:住校、学校。卧:卧室、躺卧;臣:大臣、臣子。专:专家、专心;砖:砖头、石砖。8.找出本课带"舟"字旁的字,组成词语,想一想,自己还能写几个。【答案】本课:航、船、舰、艘、舷、舱、艇、舶。其它:舢、舨、般、舫、舵【详解】略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邮船 ( )的绳索 ( )的灵魂( )的人员 ( )的众人 ( )的雕像【答案】 巨大 细长 高贵 众多 慌乱 高大【详解】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1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近义词:镇定——( ) 浸没——( )反义词:惊慌失措——( )威严——( )【答案】 从容 沉没 镇定自若 和蔼【详解】略三、语言表达11.(新情境)请你帮获救的乘客们写一面锦旗送给哈尔威船长。【答案】英勇无畏 忠于职守【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 《“诺曼底号”遇难记 》是维克多·雨果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时,不幸被“玛丽”号撞伤。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最终救出了众人而自己以身殉职的故事 。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是帮助获救的乘客们写一面锦旗送给哈尔威船长。锦旗通常用于表达感激、赞美或敬意,因此内容应体现乘客对船长的感谢和敬佩。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拯救了乘客,表现出勇敢、果断、富有责任心的品质。锦旗内容应突出这些特质。锦旗语言应简洁、庄重、富有感染力,避免过于复杂的表达。如:临危不惧 舍己救人。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段,完成练习。矢志寻蒿人①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数十年来,她致力于中医药学研究,带领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2018 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②20世纪60年代,39岁的屠呦呦接受国家任命,开始着手治疟中药的研发。当时疟疾疫情难以控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使命!屠呦呦和课题组成员一头扎进了文献堆,寻遍古方,从中医古籍中寻求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一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③研究中,屠呦呦甘于奉献,面对危险无所畏惧。在进行动物试验时,她从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青蒿素有疑似毒副作用。到底是动物本身的问题,还是药物所致?屠呦呦决定以身试药。当青蒿提取物放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没有丝毫迟疑,一口吞服而下。提取物的剂量从 0.35 克开始,依次递增至0.5克、1克、2克、3克、4克、5 克。数日之后,从实验室里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药物安全!不久,青蒿素被广泛用于疟疾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④凭借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仍然衣着朴素,过着平淡宁静的生活。她没有把名利看在眼里、揽在身上。面对赞誉,她总是淡淡一笑:“没有大家的无私合作,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屠呦呦名字源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青蒿是鹿儿所食的一种普通野草。屠呦呦正像那一株青蒿,如蒿叶般平凡,蒿花般淡泊。⑤屠呦呦,这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攻坚克难,矢志寻蒿,完美地诠释了改革先锋的精神内涵。12.文中画“——”的句子,第一句是对人物 的描写,第二句是对人物 的描写。从第 句中我能读出屠呦呦 的精神品质。13.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为研发出青蒿素,都做了哪些努力?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出两个小标题。(1) (2)14.关于短文的题目,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点明了科学家屠呦呦的精神品质是“矢志不渝,专心研究青蒿素”,与短文最后一段相呼应。B.题目没有直接点出寻蒿人的名字,表述不够明确。C.题目富有文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D.通过题目,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寻蒿人精神品质的赞颂。15.读完短文,屠呦呦身上的哪种精神品质最打动你?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用“﹏﹏﹏”在文中标画出相关依据。【答案】12. 动作 神态、语言 ② 淡泊名利 13. 反复试验 以身试药 14.B 15.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身上的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最打动我。【解析】12.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理解。“当青蒿提取物放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没有丝毫迟疑,一口吞服而下”中“吞服”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屠呦呦以身试药的行为,体现了屠呦呦面对危险毫不畏惧,甘于奉献的品质。“淡淡一笑”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没有大家的无私合作,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写出了屠呦呦面对名利非常的谦虚,体现了屠呦呦谦虚诚恳、淡泊名利的品质。13.本题考查概括小标题。文章第②段写了屠呦呦反复试验,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可概括小标题为“反复试验”。第③段写了屠呦呦以身试药,证实药物安全,不久,青蒿素被广泛用于疟疾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概括小标题为“以身试药”。14.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理解。文章题目为“矢志寻蒿人”,意思是立下誓愿和志向寻找青蒿素的人物,点明了科学家屠呦呦的精神品质是“矢志不渝,专心研究青蒿素”,与“屠呦呦,这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攻坚克难,矢志寻蒿,完美地诠释了改革先锋的精神内涵”相呼应。“矢志寻蒿人”富有文采,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矢志”的意思是立下誓愿和志向,以表决心,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寻蒿人矢志不渝精神品质的赞颂。故ACD正确。B.有误。题目没有直接点出寻蒿人的名字,并不是表达不够准确,而是用人物的精神品质来作为标题,更能表现出对“寻蒿人”——屠呦呦的称赞。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使命!”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屠呦呦矢志不渝的品质。“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中“十几个小时”“一次一次”“反复”“数百次”等词语都体现了屠呦呦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凭借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仍然衣着朴素,过着平淡宁静的生活。她没有把名利看在眼里、揽在身上”体现了屠呦呦淡泊名利的品质。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16.用简洁的语句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17.用“﹏﹏”画出选文中的拟人句,这样写的好处是18.画“ ”的部分是对人物 的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 的品质。19.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也有点慌,一时忘了船上的确切人数。B.灾难刚降临,哈尔威船长就已经作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C.天黑,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清点人数,60人只是他的估计。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嘈杂,哈尔威船长情急之中真的把自己给忘了。【答案】16.船上的人因为意外而惊慌失措时,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安排好所有的人,唯独忘了自己。 17.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炉里倒灌的海水很多,突出形势紧急。 18. 语言 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19.B【解析】16.此题考查文章的概括能力,概括文章主要含义需要我们细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概括时要注意精炼语言,语句通顺。17.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第一自然段在描述轮机火炉时用了“嘶嘶地直喘粗气”可以看出这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8.此题考查句子的分析能力。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画线句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品质。19.考查了文段内的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可知,本段写了哈尔威船长在情急之中忘记了自己,表现了他在灾难来临之时的大无畏和舍己救人的精神。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4.“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 24.“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