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讲课人:中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成渝地区、长江三角洲学业要求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面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够描述中国不同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目录CONTENTS01020304知识网络本课内容考点练习作业练习知识网络PART 01知识网络PART 02本课内容成渝地区一、重要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包括成都、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二、丰富的自然资源2.地形:地势 。主要地形区: 。3.气候:属于 ;中部低,四周高四川盆地(紫色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二、丰富的自然资源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因地处盆地,水汽不易散去,多阴雨天气,雾多,日照少。地处盆地,北部的大巴山、秦岭的阻挡了冬季风南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高。二、丰富的自然资源5.自然资源:水资源丰富,水能富集;生物资源丰富(如大熊猫);矿产资源丰富(如天然气,川气东输);旅游资源丰富(如青城山、乐山大佛、都江堰、峨眉山、三星堆博物馆)等。二、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如青城山、乐山大佛、都江堰、峨眉山、三星堆博物馆)等。三、高速发展的经济6.经济发展:农业—被称为“天府之国”;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重庆是长江上游的港口;城市: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双核城市群。四、自然灾害与生态建设1.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大雾等。→措施:监测预报;工程防护2.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东临东海、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处。1.地理位置:二、发达的经济2.长江三角洲被称为“鱼米之乡”和“丝茶之府”。3.分析长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农业现代化程度高。二、发达的经济4.长江三角洲是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5.分析长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条件?。有利条件:位于江海交汇之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人才聚集,技术先进;国家政策支持。不利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洪涝灾害、酸雨、水污染严重。二、发达的经济6.长江对长江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利影响:等。提供灌溉水源;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水能发电;发展航运;水产养殖;旅游观光三、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考点练习PART 03考点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长江是我国大地的“金腰带”,它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长江流域各地区协同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下图为成渝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局部)简图。考点练习(1)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____(填“上游”“中游”或“下游”),以____和____(填城市名称)为中心。(2)简述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优势。(3)请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成渝经济区的协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考点练习【答案】(1)上游 成都 重庆(2)成渝经济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土地相对宽裕,经济发展潜力大;市场广阔(3)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强科技、人才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推动区域创新发展考点练习【万里长江共保护,绘就生态新画卷】长江——我国第一大河,蕴含丰富的水能资源,干流分布着多座大型水电站及水利枢纽,部分河段利用这些水电站产生的清洁能源,通过船电宝、岸电桩等方式为船舶供电,实现了“零污染”。此外,通过“电子铅封”形式,航行于长江干线上的上万艘船舶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通过以上方式,长江实现了“绿色航运”。下图为长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考点练习【源头活水,大江奔流】(1)读图说出长江的源头和注入的海洋。【水能宝库,绿色发展】(2)据图说出长江干流水电站及水利枢纽主要分布的河段,并说出水能资源从性质上来讲属于哪种资源 【生态航道,人水和谐】(3)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其航运价值。长江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结合上图,从水量、结冰期两方面任选其一,描述长江下游的水文特征。(4)请依据资料说出长江流域绿色航运的措施。(写两点)考点练习【答案】(1)唐古拉山脉;东海(2)上游;可再生资源(3)长江水量大;无结冰期(4)通过船电宝、岸电桩等方式为船舶供电,实现了“零污染”。通过“电子铅封”形式,航行于长江干线上的上万艘船舶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作业练习PART 04作业练习请完成学案练习题。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