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1.(2025八下·柯桥期中)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对认识对象(系统)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下列不属于模型建构的是(  )
A. B.
C. D.
2.(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是小华同学发明的“铁皮自动分开装置”。将强磁铁靠近一叠铁皮,被磁化后的铁皮会自动分开。铁皮自动分开的原因是(  )
A.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B.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C.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D.异名磁极相互排斥
3.(2025八下·柯桥期中)下列符号能表示某元素,1个某原子,还能表示某物质的是(  )
A.H B.2Na C.N D.Ar
4.(2025八下·柯桥期中)我国成功研发出可用于水电解的新型催化剂NbN,使得从海水中获取氢能变得更为容易。结合如图所示信息,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铌原子中有41个中子
B.电解水过程中,NbN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2.91克
D.铌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1
5.(2025八下·柯桥期中)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
A.N2:2个氮原子
B.SO42-: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负电荷
C.H2O: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D.2SO3:2个三氧化硫分子
6.(2025八下·柯桥期中)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假如地球的磁性突然消失了,那么下列情景会发生的是(  )
A.我们仍可通过悬挂磁体的方法确定磁体的南北极
B.鸽子飞行的方向感会更好
C.海上轮船的罗盘依然可以定向
D.磁悬浮列车仍能正常行驶
7.(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为一种“跳舞充电器”,内部有磁铁与线圈,当人们戴着它跳舞时,线圈会随之摆动,从而产生电流为手机充电。下列实验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B.
C. D.
8.(2025八下·柯桥期中)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以用C2H2O表示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9.(2025八下·柯桥期中)青少年摄入的锌不足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充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48个原子构成
B.葡萄糖酸锌分子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酸锌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葡萄糖酸锌中碳和氢的质量比为6:11
10.(2025八下·柯桥期中)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混合物和化合物是包含关系
B.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
C.金属单质和非金属氧化物是交叉关系
D.非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是并列关系
11.(2025八下·柯桥期中)锆石是测定地质年份时常用的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锆(ZrSiO4)。已知ZrSiO4中Si的化合价为+4,则Zr的化合价为(  )
A.-4 B.-2 C.+2 D.+4
12.(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是小华家中的部分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保险丝也没有烧断,用测电笔测试插座的左右两孔,氖管均发光,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因灯泡左边连接的是零线,故此时手接触灯泡左边时不会触电
B.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CD之间发生了开路
C.若断开开关S,再用测电笔测试插座左孔,此时氖管不发光
D.若断开开关S,再用测电笔测试插座右孔,此时氖管不发光
13.(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和收集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组装:仪器组装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
B.试剂:烧瓶中的水起到了缓冲和稀释的作用
C.收集: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就马上开始收集
D.验满: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看是否复燃,若复燃,则已收集满
14.(2025八下·柯桥期中)我们在许多实验中都用到了水,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① ② ③ ④
实验装置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现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
A.① B.② C.③ D.④
15.(2025八下·柯桥期中)实验测得某硫酸铵[(NH4)2SO4]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期中可能混入了下列哪种物质(  )
A.NH4HCO3 B.CO(NH2)2 C.NH4Cl D.NH4NO3
16.(2025八下·柯桥期中)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氢氧根离子:   ;
(2)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
(3)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17.(2025八下·柯桥期中)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本题所有空格均填容器下的字母)
其中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
18.(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实验中:
(1)连接好电路后,应调节   (填“直导线”或“小磁针”)的位置,使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
(2)闭合开关后,图中小磁针的N极将指向   (填“垂直于纸面向外”或“垂直于纸面向内”);
(3)将小磁针从导线的下方移到导线的上方,若仍要使小磁针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可采取的方法是   。
19.(2025八下·柯桥期中)2022年6月“福建舰"正式下水,该舰采用的是电磁弹射起飞技术,原理如图:舰载机位于两条通电轨道的中间,当要起飞时,为轨道加上电流使其沿轨道方向由静止开始加速,最终被弹射出去。电磁弹射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为了使舰载机获得更大的推力,可通过   (选填“增大”或“减少”)电流来实现。
20.(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是某型号空气开关的原理图,当电路由于   等原因导致电流过大时,电磁铁P的磁性变强,吸引衔铁Q的力变大,使衔铁Q转动,闸刀在弹簧作用下自动断开,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若此时有人修理电路时不小心发生触电事故,此时空气开关   (填“能”或“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21.(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据图回答: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为使该实验能够成功,实验前细铁丝必须要经过   处理,目的是   。
22.(2025八下·柯桥期中)已知氮的氧化物有①NO②NO2③N2O3④N2O⑤N2O5(下面两小题均填序号)。
(1)请将以上5种氮的氧化物按照氮元素的化合价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2)请将以上5种氮的氧化物按照含氮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23.(2025八下·柯桥期中)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登上月球背面,成为世界首个着落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看似荒凉的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
(1)科学研究发现,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一个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和Fe﹣54,这两种铁原子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不同;
(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Fe2O3、Fe3O4就是最常见的两种铁的氧化物,在这两种氧化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某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杂质不含铁)已探明其含铁量为10.5%,则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为   (用百分数表示)。
24.(2025八下·柯桥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化合物由“复杂原子”构成,“复杂原子”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
(1)根据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内容,请任意写出一个符合道尔顿“复杂原子”的化学式   ;
(2)你同意材料中画线部分的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
25.(2025八下·柯桥期中)小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其中R2为磁敏电阻,其阻值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S2,开关S1连接1位置,将滑动变阻器调到合适的位置,记录此时A1表的读数I1,A2表的读数I2;
②将开关S1连接到2位置,记录此时A1表的读数I3,A2表的读数I4;
③将开关S1连接到3位置,记录此时A1表的读数I5,A2表的读数I6。
根据小华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   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
(2)请指出小华实验中存在的一处错误:   ;
(3)小华改正错误后,根据实验得出了通电螺线管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的结论,他的依据是   (利用实验步骤中的字母表示)。
26.(2025八下·柯桥期中)小华利用蹄形磁体、轻质棒ab和cd、开关及导线等若干器材,连接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如下研究:闭合开关后,小华将轻质棒ab向左移动,发现轻质棒cd也向左移动;小华改变ab棒的移动方向,将ab棒向右移动,结果发现cd棒也向右移动。
(1)小华实验中的轻质棒的材料可以是   (选填“塑料”、“铝”、“铁”);
(2)轻质棒cd运动的原理与   (选填“电动机”、“发电机”);
(3)小华突发奇想,怎么样可以做到ab棒和cd棒的运动方向相反呢?请你帮小华选出可行的方案:
____
A.将ab棒两头对调后接入电路的原位置
B.将左边的蹄形磁体磁极上下对调
C.将cd棒两头对调后接入电路的原位置
D.将右边的蹄形磁体磁极上下对调
27.(2025八下·柯桥期中)某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如图甲)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图乙(选用容积为6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的实验方案,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对比分析下面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5,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点即可)
(2)乙实验操作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③读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刻度数据;④将足量红磷平装入试管,把5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20mL刻度处,并按图乙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乙实验中,注射器活塞最后将停止在约   mL刻度处。
28.(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一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如图二是实验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常见装置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采用物理方法制取氧气的途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
(2)若小华想通过丙途径制取氧气,则可以选择图二中   (选填“A”或“B”)发生装置,制取时,小华发现该发生装置还有一处地方需要改进,请提出改进方法:   ;
(3)小华想利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则小华应该将氧气从装置的   (选填“a”或“b”)口通入。
29.(2025八下·柯桥期中)
(1)如图所示,请将螺线管、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使开关闭合后,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会使斥力增大。
(2)如图所示为家庭电路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将电路连接完整。要求:①开关S1控制灯泡L1;②三孔插座因需要使用大功率电器,需自带保险丝。
30.(2025八下·柯桥期中)小华家因使用电饭煲处没有插座,每次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小华从市场上买来一块插线板,供电饭煲使用,插线板如图所示,请你帮小华分析一下使用这块插线板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31.(2025八下·柯桥期中)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葡萄糖[C6H12O6]在体内通过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1.8克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与多少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32.(2025八下·柯桥期中)为了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小火煮70min,得到骨头汤1000mL,用仪器检测结果为:每100mL骨头汤含有2mg钙。查阅资料后得知: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
(1)“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中的钙指的是   ;
(2)若想只通过喝此骨头汤来补充人体每天所需的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多少升骨头汤?
(3)市场上某品牌钙片规格如下:每片含碳酸钙1000mg。若此人只通过此钙片来获得每日所需的钙,则每天至少要服用此品牌钙片多少片?
33.(2025八下·柯桥期中)商场的自动扶梯都具有自动调速功能,当没有人乘梯时,自动扶梯运行速度较慢;当有人时,自动扶梯运行速度加快。小华同学利用电磁继电器和压敏电阻,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了具有自动调速功能的扶梯电路,如图甲所示,其中R0是阻值为600Ω的定值电阻,R1为压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变化如图乙所示,R2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00Ω,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为20V,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等于或大于20mA时,衔铁被吸下。
(1)由乙图可知,压敏电阻R1的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   ;
(2)当将滑动变阻器调至400Ω时,请通过计算判断质量至少为多少千克的人站到电梯上,电梯才能快速运行;
(3)若想使质量较小的孩子站到电梯上,电梯也能快速运行,则应将滑动变阻器向   移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1.常见的模型有:(1)一幅图、一张表格;
(2)一个放大或缩小的模型;
(3)一个复杂过程的示意;
(4)一个数学公式或化学方程式。
2.常见的符号:公式中的字母、交通标志、logo等。
【解答】A、做小型地球仪,是对地球这一认识对象以实物形式进行的简化概括性描述,属于物理模型建构,故该选项错误。
B、细胞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对细胞这一认识对象进行的简化概括性描述,属于物理模型建构,故该选项错误。
C、看蜡烛熄灭顺序,这只是一个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没有对某个认识对象(系统)进行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不属于模型建构,故该选项正确。
D、画校园平面图,是对校园这一认识对象以图画形式进行的简化概括性描述,属于物理模型建构,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铁皮分开结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被磁化后的铁皮会自动分开,说明磁化后的铁皮相互排斥,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此时两铁皮分开的原因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A、H 可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但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H 不能表示氢气这种物质,故该选项错误。
B、2Na 只能表示 2 个钠原子,不能表示钠元素,也不能表示钠这种物质,因为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具有微观意义,故该选项错误。
C、N 可表示氮元素、一个氮原子,但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N 不能表示氮气这种物质,故该选项错误。
D、Ar 是氩元素的元素符号,氩气是稀有气体,由氩原子直接构成,Ar 能表示氩元素、一个氩原子,还能表示氩气这种物质,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 。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 41 是铌原子的原子序数,即质子数为 41 ,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92.9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中子数约为 92.91 - 41≠41,故该选项错误。
B、NbN 是水电解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所以电解水过程中,NbN 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故该选项错误。
C、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92.9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 “1”,不是 “克” ,故该选项错误。
D、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 41 是铌原子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所以铌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41,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解答】A、 N2 中 “2” 表示一个氮气分子中含有 2 个氮原子,不是 2 个氮原子,故该选项错误。
B、 SO42- 中 “2 -” 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 2 个单位负电荷,故该选项错误。
C、 H2O 中 “2”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原选项表述不完整,故该选项错误。
D、 2SO3 中 “2” 表示三氧化硫分子的个数为 2 个,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D
【知识点】地磁场
【解析】【分析】(1)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悬挂磁体时,磁体受地磁场作用指示南北方向。
(2)生物导航:很多生物如鸽子等,利用地磁场进行导航定位。
(3)罗盘工作原理:罗盘是利用地磁场来指示方向的仪器。
(4)磁悬浮列车原理: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实现悬浮和运行。
【解答】A、悬挂磁体确定磁体南北极是依靠地磁场,若地球磁性消失,磁体不受地磁场作用,无法通过此方法确定南北极,该选项错误。
B、鸽子飞行利用地磁场导航,地球磁性消失,鸽子会失去导航依据,飞行方向感变差,而非更好,该选项错误。
C、海上轮船罗盘依靠地磁场定向,地球磁性消失,罗盘失去定向依据,无法定向,该选项错误。
D、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极间相互作用运行,与地磁场无关,地球磁性消失不影响其正常行驶,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这种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一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来发电的。
【解答】 解:A、该装置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跳舞充电器”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符合题意;
B、该装置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说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1)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通过微观粒子的模型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可据此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分子个数比等。
(2)物质化学式的确定:根据微观粒子模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计算元素化合价,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 0 。
【解答】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只有一种新分子生成,即只有一种生成物 ,该选项错误。
B、从微观示意图能看出,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1:1,该选项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生成物分子由 2 个氢原子、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应为 CH2O2 ,不是 C2H2O ,该选项错误。
D、反应前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 4价,反应后生成物中碳元素化合价不为+ 4价,碳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据此可计算分子中原子总数。
(2)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这是不同层面的概念。
(3)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 = (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 ÷ 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100% 。
(4)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计算:元素质量比 = (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之比。
【解答】A、1 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12 + 22 + 14 + 1 = 49个,不是 48 个,故该选项错误。
B、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葡萄糖酸锌分子由碳、氢、氧、锌四种原子构成,原选项概念混淆,故该选项错误。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65 = 144:22:224:65,氧元素占比最大,所以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该选项正确。
D、葡萄糖酸锌中碳和氢的质量比为(12×12):(1×22)= 72:11,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3)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非金属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非金属元素:具有非金属性质的元素;稀有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稀少或分布分散的元素,其中稀有气体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解答】A、混合物是多种物质混合,化合物是纯净物,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该选项错误。
B、化合反应是 “多变一,分解反应是 “一变多”,二者反应形式不同,是并列关系,该选项正确。
C、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组成,非金属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交叉关系,该选项错误。
D、稀有元素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是包含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这是计算化合物中未知元素化合价的依据。
(2)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这是常见的已知化合价。
【解答】设Zr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通过计算x + ( + 4)+(-2)×4 = 0,解得x = + 4。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家庭电路中,正常情况下,测电笔接触火线氖管发光,接触零线氖管不发光。若插座左右孔氖管都发光,说明零线断路。
(2)触电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使人体成为电路一部分,有电流通过人体。
(3)开关在家庭电路中的作用是控制电路通断,断开开关会切断所在支路电流。
【解答】A、虽然灯泡左边连接零线,但电路中零线断路,此时灯泡左边通过用电器与火线相连,手接触灯泡左边可能触电,该选项错误。
B、测电笔测试插座左右两孔氖管均发光,说明火线正常,故障是零线断路,且应在插座之前断路,即BD之间发生开路,不是CD之间,该选项错误。
C、断开开关S,插座左孔与火线断开连接,再用测电笔测试,氖管不发光,该选项正确。
D、断开开关S,插座右孔仍与火线相连,用测电笔测试,氖管会发光,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仪器组装顺序:一般遵循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的原则,这样便于操作和保证装置稳定性。
(2)试剂作用:在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中,烧瓶中的水可对双氧水起到缓冲和稀释作用,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3)气体收集时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装置内的空气,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以保证收集气体纯净。
(4)氧气验满方法: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集满,伸入瓶内是检验氧气的方法。
【解答】A、仪器组装应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不是从上往下,该选项错误。
B、烧瓶中的水能够缓冲和稀释双氧水,使反应更平稳,该选项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能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该选项错误。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带火星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不是伸入瓶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硫在氧气中燃烧: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而非吸收热量。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量筒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的水可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4)排水法收集氢气:集气瓶中的水先将瓶内空气排尽,便于收集纯净氢气,且能通过观察集气瓶中水的排出情况判断氢气何时收集满。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不是吸收热量,该项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该选项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量筒中水通过体积变化得出氧气体积,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该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中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该选项错误。
D、排水法收集氢气实验,集气瓶中水排尽空气并便于观察收集满的情况,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5.【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硫酸铵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硫酸铵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0%,则含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20%。
A、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A符合题意;
B、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B不合题意;
C、 NH4Cl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C不合题意。
D、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答案】(1)3OH-
(2)
(3)Al2O3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就在离子符号前面加上相应数字。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3)地壳中元素含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规则书写其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答】(1)氢氧根离子符号为OH-,3 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3OH-。
(2)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 1价,应表示为。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显+ 3价,非金属元素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组成化合物化学式为Al2O3。
17.【答案】AF;BDE;CG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无机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解答】A. 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
B. 氧化铜是由铜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物质,属于混合物 。
D. 冰和水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都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
E. 图中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
F. 图中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 。
G. 图中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
属于单质的是 AF。属于化合物的是 BDE。属于混合物的是 CG。
18.【答案】(1)直导线
(2)垂直于纸面向外
(3)将电池的正负极对调后接入原位置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解析】【分析】(1)在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实验(奥斯特实验)中,为使实验现象明显,连接好电路后,应调节直导线位置,使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 。这样当导线通电时,小磁针能更好地感受到磁场作用。
(2)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方向,可使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的环绕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根据此定则判断小磁针 N 极指向。
(3)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当小磁针位置改变后,要使其向相同方向转动,需改变电流方向来调整磁场方向。
【解答】(1)连接好电路后,应调节直导线的位置,使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
(2)由图可知电流方向,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直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到负极),四指环绕方向为磁场方向,可判断出小磁针所在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小磁针 N 极将指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3)将小磁针从导线下方移到导线上方,若仍要使小磁针向相同方向转动,可采取的方法是将电池的正负极对调后接入原位置,改变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磁场方向。
19.【答案】电动机;增大
【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力的大小与磁场强弱和电流大小有关,其应用是电动机。
【解答】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飞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内的导体通以强电流时,即可受到强大的推力,由此可知其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其原理与电动机相同;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大小与磁场强弱和电流大小有关,增大电流,使飞机获得更大推力。
20.【答案】短路;不能
【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主要有短路和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短路时,电路电阻极小,电流会急剧增大;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时,由P = UI可得,功率P过大则电流I会过大。
(2)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在本题中,当电路电流变大时,电磁铁P的磁性变强。
(3)空气开关的工作原理:当电路中电流超过一定值(过载或短路等导致电流过大情况),电磁铁磁性增强吸引衔铁,使电路断开,起到保护作用。
(4)触电事故与空气开关保护原理:空气开关是基于检测电路电流过大来工作。触电事故如果没有使电路总电流超过空气开关动作阈值,空气开关不会动作。
【解答】(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短路和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当短路发生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构成回路,电阻极小,电流瞬间大幅增大,使电磁铁P磁性变强。
(2)触电事故分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情况。如果是单线触电,一般是人体接触火线,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若此时电路总电流未超过空气开关动作的电流值,空气开关不会检测到电流异常增大,所以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
21.【答案】(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1)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文字表达式是用物质的名称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需要写出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箭头连接,反应条件写在箭头上方。
(2)铁在空气中的化学性质:铁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表面会生成一层疏松的氧化铁(铁锈)。铁锈会阻碍铁与氧气的接触,影响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进行。
(3)金属表面处理的方法:对于容易生锈的金属,在进行相关化学反应实验前,常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常见的物理方法如用砂纸打磨;化学方法如用稀酸溶液浸泡等。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原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需要铁与氧气充分接触,且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才能顺利进行。【解答】(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是铁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所以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由于铁在空气中易生锈,表面的氧化膜会阻碍燃烧,所以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细铁丝。
用砂纸打磨细铁丝的目的是去除其表面的氧化膜,让铁能与氧气充分接触,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2.【答案】(1)⑤②③①④
(2)④①③②⑤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2)首先采用归一法对各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变形,进而比较各物质中的氧原子个数即可解答。
【解答】 (1)NO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
N2O5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2y+(-2)×5=0,则y=+5.
N2O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z,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2z+(-2)=0,则z=+1.
同理,N2O3,NO2,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2O3,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4.
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N2O5 NO2 N2O3 NO N2O;
故答案为:⑤②③①④。
(2)首先将氮的五种氧化物N2O、NO、N2O3、NO2、N2O5进行变形,得到N2O、N2O2、N2O3、N2O4、N2O5,变形后氮原子个数相等,氧原子个数依次增加,含氮量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N2O NO N2O3 NO2 N2O5。
故答案为:④①③②⑤。
23.【答案】(1)中子数
(2)9:8
(3)15%
【知识点】同位素;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同位素的概念: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对于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质量数。同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导致质量数不同 。
(2)Fe2O3、Fe3O4的1个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比为2:3,要使两种物质中铁元素质量相等,可以将两种物质进行变形,即将铁原子个数变为6,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赤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Fe - 57和Fe - 54是铁的同位素,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 质子数 + 中子数,它们质量数不同,质子数相同,所以最大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2)Fe2O3、Fe3O4的1个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比为2:3,要使两种物质中铁元素质量相等,可以将两种物质进行变形,即将铁原子个数变为6,分别为Fe6O9;Fe6O8即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3)根据题意,杂质中不含铁元素,所以铁元素全部来源于氧化铁,所以该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24.【答案】(1)H2O
(2)材料一中提到“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根据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单质分子。例如,氯气(Cl2)是由两个氯原子结合而成的分子,这说明同种原子可以结合。因此,材料一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道尔顿“复杂原子”的定义进行分析;
(2)根据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中关于单质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解答】 (1)道尔顿的“复杂原子”是指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的化合物的微粒。根据表格中的物质,符合“复杂原子”的是H2O;
(2)材料一中提到“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根据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单质分子。例如,氯气(Cl2)是由两个氯原子结合而成的分子,这说明同种原子可以结合。因此,材料一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25.【答案】(1)电流表A2的读数大小
(2)没有控制通电螺线管的电流大小不变
(3)I2>I4>I6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
【解析】【分析】(1)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实验中,磁性强弱不能直接观察,利用转换法,通过与磁性强弱相关的其他物理量来间接判断。本题中R2为磁敏电阻,其阻值随磁场强度增大而减小,电路中电流会随之变化,所以可通过电流表 A2 的示数大小来判断磁性强弱 。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多个因素关系时,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匝数关系时,应控制电流大小、铁芯等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匝数 。
(3)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在电流大小和有铁芯的情况下,匝数越多,磁性越强,会使磁敏电阻R2阻值减小,在电源电压不变时,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会增大。
【解答】(1)因为R2阻值随磁场强度增大而减小,当通电螺线管磁性变化时,R2阻值改变,会引起右侧电路电流变化,通过电流表 A2 示数大小能判断磁性强弱 。
(2)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匝数关系时,应控制电流不变,而实验中改变匝数时,未控制通电螺线管电流大小不变。
(3)在电流相同情况下,匝数越多磁性越强,R2阻值越小,右侧电路电流越大,即I2>I4>I6。
26.【答案】(1)铝
(2)电动机
(3)B;D
【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材料的磁性:铁是磁性材料,能被磁铁吸引;塑料是非磁性材料,不受磁场力作用;铝不是磁性材料,不会被磁铁吸引 。在该实验中,轻质棒材料不能被磁铁吸引,否则会影响实验现象。
(2)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制成的;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影响因素: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只改变电流方向或只改变磁场方向,导体受力方向改变;若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导体受力方向不变 。
【解答】(1)塑料是绝缘体且不受磁场力影响,但不导电不符合实验要求;铁是磁性材料会被磁铁吸引影响实验;铝是导体且不是磁性材料,不会被磁铁吸引,适合做轻质棒材料 。
(2)轻质棒ab移动产生感应电流,使轻质棒cd中有电流通过,cd在磁场中受力运动,这符合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 。
(3)A、将ab棒两头对调后接入电路原位置,电流方向不变,cd棒运动方向不变,A不可行。
B、将左边蹄形磁体磁极上下对调,ab棒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cd棒中电流方向改变,cd棒受力方向改变,运动方向与ab棒相反,B可行。
C、将cd棒两头对调后接入电路原位置,电流方向不变,cd棒运动方向不变,C不可行。
D、将右边蹄形磁体磁极上下对调,cd棒受力方向改变,运动方向与ab棒相反,D可行。
所以可行方案是B、D 。
27.【答案】(1)点燃红磷后插入瓶中时有部分空气逸出
(2)④②①③
(3)8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该实验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通过进入水的体积或注射器活塞移动的体积测定氧气含量。若测得氧气体积分数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空气有额外逸出等原因;若小于,可能是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等 。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操作步骤:一般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连接装置,接着点燃红磷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或弹簧夹,最后读数 。
(3)空气中氧气含量及相关计算: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在乙实验中,试管容积为60mL,注射器活塞初始在20mL刻度处,装置内空气总体积为60mL + 20mL = 80mL ,可根据氧气所占比例计算反应后气体减少的体积,进而确定注射器活塞最终位置 。
【解答】(1)甲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大于,可能是点燃红磷后插入瓶中时速度过慢,有部分空气逸出,导致瓶内压强减小比理论值大,进入水的体积偏多。
(2)乙实验正确操作顺序是先将足量红磷平装入试管,把注射器活塞置于合适刻度处并固定好、夹紧橡皮管(④),再点燃酒精灯使红磷燃烧(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①),最后读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刻度数据(③),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③。
(3)装置内空气总体积为60mL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则氧气的体积为60mL×=12mL ,反应后气体减少12mL ,注射器活塞初始在20mL刻度处,所以最后将停止在20mL - 12mL = 8mL刻度处。
28.【答案】(1)丁
(2)A;试管口需塞一团棉花
(3)b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氧气的制取方法分类:制取氧气的方法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反应物的分子发生变化,生成氧气,如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物理方法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将氧气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工业上常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
(2)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如果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如 A 装置);如果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如 B 装置)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固体加热型装置。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高锰酸钾是粉末状固体,加热时容易随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所以在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4)氧气的收集方法及装置应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对于多功能瓶 F,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长管(b 口)进入,空气从短管(a 口)排出;若用排水法收集,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短管(a 口)进入 。
【解答】(1)甲(过氧化氢分解)、乙(氯酸钾分解)、丙(高锰酸钾分解)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属于化学方法;
丁是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方法 。
(2)丙途径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 A。高锰酸钾是粉末状,加热时为防止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 F 装置收集氧气时,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应从长管 b 口通入,空气从 a 口排出 。
29.【答案】(1)
(2)
【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1)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 N 极 。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要使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需根据条形磁铁磁极,利用安培定则确定螺线管的磁极及电流方向。
(3)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连接方法: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连接时遵循 “一上一下” 原则,滑片向右移动斥力增大,说明电阻减小,电流增大,应使滑片右侧电阻丝接入电路 。
(4)家庭电路的连接规则: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这样断开开关时,用电器不带电,保证安全;灯泡的螺旋套应接零线;三孔插座的接法是 “左零右火上接地”,且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需在火线上串联保险丝,防止电流过大引发危险 。
【解答】(1)已知条形磁铁右端为 S 极,要使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则螺线管左端应为 S 极。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左端(S 极),可确定电流从螺线管右端流入。
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右移动时斥力增大,即电流增大,电阻减小,所以应将滑动变阻器右下接线柱接入电路,再将螺线管右端与电源正极相连,滑动变阻器左上接线柱与螺线管左端相连 。
(2)连接灯泡电路。将开关 S1的一端接火线,另一端接灯泡 L1的顶端金属点,灯泡 L1 的螺旋套接零线 。连接三孔插座电路。三孔插座左边孔接零线,右边孔接火线,且在火线上串联保险丝,上边孔接地线 。
30.【答案】不合适,此插线板用的是两脚插头,没有接地线,当电饭煲漏电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家庭电路中为了安全用电,金属外壳都要接地,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时,地线把人体短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解答】由图可知,插线板的插头是两脚插头,没有与接地线连接,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一定要接地,避免金属外壳用电器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用此插线板存在触电的安全隐患;因为插线板的插头是两脚插头,导致电冰箱的外壳无法接地。
31.【答案】(1)180
(2)2.64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6=180;
(4)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
x=2.64g
故答案为:2.64g.
32.【答案】(1)钙元素
(2)40L
(3)2片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
(2)根据人体需要补充的钙的量及每100mL骨头汤含有钙的量进行计算;
(3)根据钙片中含有的钙元素的量及人体需要补充的钙进行计算。
【解答】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2)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的量是:;
(3)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33.【答案】(1)减小
(2)40kg
(3)左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图乙可值压增大电阻变小;
(2)根据最小吸下衔铁的电流,可知此时的控制电路最大电阻,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已知,可知力敏定值的最大最值,从乙图可知最小质量;
(3)为了使质量更小的人站上电梯能较快允许,控制电路中如果电流不变,那么控制电路中的最大电阻一定,从乙图可知质量较小的人电阻大,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就要减小;还可以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不变,站上质量较小的人后,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为了时工作电流闭合,可以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增大磁性。
【解答】 (1)由图乙可知力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2)要使电磁铁吸下衔铁的最大阻值
此时力敏电阻R0=R-R1=1000Ω-400Ω=600Ω
从图乙可知最小压力F=400N
最小质量
(3)为了使质量更小的人站上能运行,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因为要让电磁铁吸下衔铁的最大阻值一定,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则应将滑动变阻器向左移动。力敏电阻的阻值变大,压力变小;
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1.(2025八下·柯桥期中)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对认识对象(系统)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下列不属于模型建构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1.常见的模型有:(1)一幅图、一张表格;
(2)一个放大或缩小的模型;
(3)一个复杂过程的示意;
(4)一个数学公式或化学方程式。
2.常见的符号:公式中的字母、交通标志、logo等。
【解答】A、做小型地球仪,是对地球这一认识对象以实物形式进行的简化概括性描述,属于物理模型建构,故该选项错误。
B、细胞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对细胞这一认识对象进行的简化概括性描述,属于物理模型建构,故该选项错误。
C、看蜡烛熄灭顺序,这只是一个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没有对某个认识对象(系统)进行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不属于模型建构,故该选项正确。
D、画校园平面图,是对校园这一认识对象以图画形式进行的简化概括性描述,属于物理模型建构,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是小华同学发明的“铁皮自动分开装置”。将强磁铁靠近一叠铁皮,被磁化后的铁皮会自动分开。铁皮自动分开的原因是(  )
A.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B.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C.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D.异名磁极相互排斥
【答案】B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铁皮分开结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被磁化后的铁皮会自动分开,说明磁化后的铁皮相互排斥,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此时两铁皮分开的原因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3.(2025八下·柯桥期中)下列符号能表示某元素,1个某原子,还能表示某物质的是(  )
A.H B.2Na C.N D.Ar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A、H 可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但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H 不能表示氢气这种物质,故该选项错误。
B、2Na 只能表示 2 个钠原子,不能表示钠元素,也不能表示钠这种物质,因为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具有微观意义,故该选项错误。
C、N 可表示氮元素、一个氮原子,但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N 不能表示氮气这种物质,故该选项错误。
D、Ar 是氩元素的元素符号,氩气是稀有气体,由氩原子直接构成,Ar 能表示氩元素、一个氩原子,还能表示氩气这种物质,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5八下·柯桥期中)我国成功研发出可用于水电解的新型催化剂NbN,使得从海水中获取氢能变得更为容易。结合如图所示信息,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铌原子中有41个中子
B.电解水过程中,NbN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2.91克
D.铌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1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 。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 41 是铌原子的原子序数,即质子数为 41 ,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92.9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中子数约为 92.91 - 41≠41,故该选项错误。
B、NbN 是水电解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所以电解水过程中,NbN 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故该选项错误。
C、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92.9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 “1”,不是 “克” ,故该选项错误。
D、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 41 是铌原子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所以铌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41,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5八下·柯桥期中)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
A.N2:2个氮原子
B.SO42-: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负电荷
C.H2O: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D.2SO3:2个三氧化硫分子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解答】A、 N2 中 “2” 表示一个氮气分子中含有 2 个氮原子,不是 2 个氮原子,故该选项错误。
B、 SO42- 中 “2 -” 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 2 个单位负电荷,故该选项错误。
C、 H2O 中 “2”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原选项表述不完整,故该选项错误。
D、 2SO3 中 “2” 表示三氧化硫分子的个数为 2 个,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6.(2025八下·柯桥期中)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假如地球的磁性突然消失了,那么下列情景会发生的是(  )
A.我们仍可通过悬挂磁体的方法确定磁体的南北极
B.鸽子飞行的方向感会更好
C.海上轮船的罗盘依然可以定向
D.磁悬浮列车仍能正常行驶
【答案】D
【知识点】地磁场
【解析】【分析】(1)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悬挂磁体时,磁体受地磁场作用指示南北方向。
(2)生物导航:很多生物如鸽子等,利用地磁场进行导航定位。
(3)罗盘工作原理:罗盘是利用地磁场来指示方向的仪器。
(4)磁悬浮列车原理: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实现悬浮和运行。
【解答】A、悬挂磁体确定磁体南北极是依靠地磁场,若地球磁性消失,磁体不受地磁场作用,无法通过此方法确定南北极,该选项错误。
B、鸽子飞行利用地磁场导航,地球磁性消失,鸽子会失去导航依据,飞行方向感变差,而非更好,该选项错误。
C、海上轮船罗盘依靠地磁场定向,地球磁性消失,罗盘失去定向依据,无法定向,该选项错误。
D、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极间相互作用运行,与地磁场无关,地球磁性消失不影响其正常行驶,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为一种“跳舞充电器”,内部有磁铁与线圈,当人们戴着它跳舞时,线圈会随之摆动,从而产生电流为手机充电。下列实验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这种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一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来发电的。
【解答】 解:A、该装置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跳舞充电器”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符合题意;
B、该装置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说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5八下·柯桥期中)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以用C2H2O表示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1)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通过微观粒子的模型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可据此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分子个数比等。
(2)物质化学式的确定:根据微观粒子模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计算元素化合价,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 0 。
【解答】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只有一种新分子生成,即只有一种生成物 ,该选项错误。
B、从微观示意图能看出,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1:1,该选项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生成物分子由 2 个氢原子、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应为 CH2O2 ,不是 C2H2O ,该选项错误。
D、反应前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 4价,反应后生成物中碳元素化合价不为+ 4价,碳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5八下·柯桥期中)青少年摄入的锌不足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充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48个原子构成
B.葡萄糖酸锌分子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酸锌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葡萄糖酸锌中碳和氢的质量比为6:11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据此可计算分子中原子总数。
(2)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这是不同层面的概念。
(3)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 = (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 ÷ 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100% 。
(4)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计算:元素质量比 = (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之比。
【解答】A、1 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12 + 22 + 14 + 1 = 49个,不是 48 个,故该选项错误。
B、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葡萄糖酸锌分子由碳、氢、氧、锌四种原子构成,原选项概念混淆,故该选项错误。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65 = 144:22:224:65,氧元素占比最大,所以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该选项正确。
D、葡萄糖酸锌中碳和氢的质量比为(12×12):(1×22)= 72:11,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5八下·柯桥期中)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混合物和化合物是包含关系
B.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
C.金属单质和非金属氧化物是交叉关系
D.非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是并列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3)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非金属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非金属元素:具有非金属性质的元素;稀有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稀少或分布分散的元素,其中稀有气体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解答】A、混合物是多种物质混合,化合物是纯净物,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该选项错误。
B、化合反应是 “多变一,分解反应是 “一变多”,二者反应形式不同,是并列关系,该选项正确。
C、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组成,非金属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交叉关系,该选项错误。
D、稀有元素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是包含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1.(2025八下·柯桥期中)锆石是测定地质年份时常用的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锆(ZrSiO4)。已知ZrSiO4中Si的化合价为+4,则Zr的化合价为(  )
A.-4 B.-2 C.+2 D.+4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这是计算化合物中未知元素化合价的依据。
(2)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这是常见的已知化合价。
【解答】设Zr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通过计算x + ( + 4)+(-2)×4 = 0,解得x = + 4。
故答案为:D。
12.(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是小华家中的部分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保险丝也没有烧断,用测电笔测试插座的左右两孔,氖管均发光,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因灯泡左边连接的是零线,故此时手接触灯泡左边时不会触电
B.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CD之间发生了开路
C.若断开开关S,再用测电笔测试插座左孔,此时氖管不发光
D.若断开开关S,再用测电笔测试插座右孔,此时氖管不发光
【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家庭电路中,正常情况下,测电笔接触火线氖管发光,接触零线氖管不发光。若插座左右孔氖管都发光,说明零线断路。
(2)触电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使人体成为电路一部分,有电流通过人体。
(3)开关在家庭电路中的作用是控制电路通断,断开开关会切断所在支路电流。
【解答】A、虽然灯泡左边连接零线,但电路中零线断路,此时灯泡左边通过用电器与火线相连,手接触灯泡左边可能触电,该选项错误。
B、测电笔测试插座左右两孔氖管均发光,说明火线正常,故障是零线断路,且应在插座之前断路,即BD之间发生开路,不是CD之间,该选项错误。
C、断开开关S,插座左孔与火线断开连接,再用测电笔测试,氖管不发光,该选项正确。
D、断开开关S,插座右孔仍与火线相连,用测电笔测试,氖管会发光,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和收集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组装:仪器组装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
B.试剂:烧瓶中的水起到了缓冲和稀释的作用
C.收集: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就马上开始收集
D.验满: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看是否复燃,若复燃,则已收集满
【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仪器组装顺序:一般遵循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的原则,这样便于操作和保证装置稳定性。
(2)试剂作用:在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中,烧瓶中的水可对双氧水起到缓冲和稀释作用,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3)气体收集时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装置内的空气,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以保证收集气体纯净。
(4)氧气验满方法: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集满,伸入瓶内是检验氧气的方法。
【解答】A、仪器组装应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不是从上往下,该选项错误。
B、烧瓶中的水能够缓冲和稀释双氧水,使反应更平稳,该选项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能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该选项错误。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带火星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不是伸入瓶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5八下·柯桥期中)我们在许多实验中都用到了水,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① ② ③ ④
实验装置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现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硫在氧气中燃烧: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而非吸收热量。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量筒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的水可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4)排水法收集氢气:集气瓶中的水先将瓶内空气排尽,便于收集纯净氢气,且能通过观察集气瓶中水的排出情况判断氢气何时收集满。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不是吸收热量,该项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该选项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量筒中水通过体积变化得出氧气体积,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该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中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该选项错误。
D、排水法收集氢气实验,集气瓶中水排尽空气并便于观察收集满的情况,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5.(2025八下·柯桥期中)实验测得某硫酸铵[(NH4)2SO4]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期中可能混入了下列哪种物质(  )
A.NH4HCO3 B.CO(NH2)2 C.NH4Cl D.NH4NO3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硫酸铵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硫酸铵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0%,则含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20%。
A、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A符合题意;
B、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B不合题意;
C、 NH4Cl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C不合题意。
D、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2025八下·柯桥期中)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氢氧根离子:   ;
(2)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
(3)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答案】(1)3OH-
(2)
(3)Al2O3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就在离子符号前面加上相应数字。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3)地壳中元素含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规则书写其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答】(1)氢氧根离子符号为OH-,3 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3OH-。
(2)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 1价,应表示为。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显+ 3价,非金属元素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组成化合物化学式为Al2O3。
17.(2025八下·柯桥期中)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本题所有空格均填容器下的字母)
其中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
【答案】AF;BDE;CG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无机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解答】A. 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
B. 氧化铜是由铜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物质,属于混合物 。
D. 冰和水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都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
E. 图中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
F. 图中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 。
G. 图中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
属于单质的是 AF。属于化合物的是 BDE。属于混合物的是 CG。
18.(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实验中:
(1)连接好电路后,应调节   (填“直导线”或“小磁针”)的位置,使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
(2)闭合开关后,图中小磁针的N极将指向   (填“垂直于纸面向外”或“垂直于纸面向内”);
(3)将小磁针从导线的下方移到导线的上方,若仍要使小磁针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可采取的方法是   。
【答案】(1)直导线
(2)垂直于纸面向外
(3)将电池的正负极对调后接入原位置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解析】【分析】(1)在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实验(奥斯特实验)中,为使实验现象明显,连接好电路后,应调节直导线位置,使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 。这样当导线通电时,小磁针能更好地感受到磁场作用。
(2)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方向,可使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的环绕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根据此定则判断小磁针 N 极指向。
(3)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当小磁针位置改变后,要使其向相同方向转动,需改变电流方向来调整磁场方向。
【解答】(1)连接好电路后,应调节直导线的位置,使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
(2)由图可知电流方向,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直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到负极),四指环绕方向为磁场方向,可判断出小磁针所在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小磁针 N 极将指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3)将小磁针从导线下方移到导线上方,若仍要使小磁针向相同方向转动,可采取的方法是将电池的正负极对调后接入原位置,改变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磁场方向。
19.(2025八下·柯桥期中)2022年6月“福建舰"正式下水,该舰采用的是电磁弹射起飞技术,原理如图:舰载机位于两条通电轨道的中间,当要起飞时,为轨道加上电流使其沿轨道方向由静止开始加速,最终被弹射出去。电磁弹射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为了使舰载机获得更大的推力,可通过   (选填“增大”或“减少”)电流来实现。
【答案】电动机;增大
【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力的大小与磁场强弱和电流大小有关,其应用是电动机。
【解答】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飞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内的导体通以强电流时,即可受到强大的推力,由此可知其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其原理与电动机相同;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大小与磁场强弱和电流大小有关,增大电流,使飞机获得更大推力。
20.(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是某型号空气开关的原理图,当电路由于   等原因导致电流过大时,电磁铁P的磁性变强,吸引衔铁Q的力变大,使衔铁Q转动,闸刀在弹簧作用下自动断开,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若此时有人修理电路时不小心发生触电事故,此时空气开关   (填“能”或“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答案】短路;不能
【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主要有短路和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短路时,电路电阻极小,电流会急剧增大;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时,由P = UI可得,功率P过大则电流I会过大。
(2)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在本题中,当电路电流变大时,电磁铁P的磁性变强。
(3)空气开关的工作原理:当电路中电流超过一定值(过载或短路等导致电流过大情况),电磁铁磁性增强吸引衔铁,使电路断开,起到保护作用。
(4)触电事故与空气开关保护原理:空气开关是基于检测电路电流过大来工作。触电事故如果没有使电路总电流超过空气开关动作阈值,空气开关不会动作。
【解答】(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短路和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当短路发生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构成回路,电阻极小,电流瞬间大幅增大,使电磁铁P磁性变强。
(2)触电事故分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情况。如果是单线触电,一般是人体接触火线,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若此时电路总电流未超过空气开关动作的电流值,空气开关不会检测到电流异常增大,所以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
21.(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据图回答: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为使该实验能够成功,实验前细铁丝必须要经过   处理,目的是   。
【答案】(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1)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文字表达式是用物质的名称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需要写出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箭头连接,反应条件写在箭头上方。
(2)铁在空气中的化学性质:铁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表面会生成一层疏松的氧化铁(铁锈)。铁锈会阻碍铁与氧气的接触,影响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进行。
(3)金属表面处理的方法:对于容易生锈的金属,在进行相关化学反应实验前,常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常见的物理方法如用砂纸打磨;化学方法如用稀酸溶液浸泡等。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原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需要铁与氧气充分接触,且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才能顺利进行。【解答】(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是铁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所以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由于铁在空气中易生锈,表面的氧化膜会阻碍燃烧,所以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细铁丝。
用砂纸打磨细铁丝的目的是去除其表面的氧化膜,让铁能与氧气充分接触,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2.(2025八下·柯桥期中)已知氮的氧化物有①NO②NO2③N2O3④N2O⑤N2O5(下面两小题均填序号)。
(1)请将以上5种氮的氧化物按照氮元素的化合价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2)请将以上5种氮的氧化物按照含氮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答案】(1)⑤②③①④
(2)④①③②⑤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2)首先采用归一法对各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变形,进而比较各物质中的氧原子个数即可解答。
【解答】 (1)NO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
N2O5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2y+(-2)×5=0,则y=+5.
N2O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z,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2z+(-2)=0,则z=+1.
同理,N2O3,NO2,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2O3,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4.
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N2O5 NO2 N2O3 NO N2O;
故答案为:⑤②③①④。
(2)首先将氮的五种氧化物N2O、NO、N2O3、NO2、N2O5进行变形,得到N2O、N2O2、N2O3、N2O4、N2O5,变形后氮原子个数相等,氧原子个数依次增加,含氮量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N2O NO N2O3 NO2 N2O5。
故答案为:④①③②⑤。
23.(2025八下·柯桥期中)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登上月球背面,成为世界首个着落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看似荒凉的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
(1)科学研究发现,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一个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和Fe﹣54,这两种铁原子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不同;
(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Fe2O3、Fe3O4就是最常见的两种铁的氧化物,在这两种氧化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某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杂质不含铁)已探明其含铁量为10.5%,则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为   (用百分数表示)。
【答案】(1)中子数
(2)9:8
(3)15%
【知识点】同位素;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同位素的概念: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对于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质量数。同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导致质量数不同 。
(2)Fe2O3、Fe3O4的1个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比为2:3,要使两种物质中铁元素质量相等,可以将两种物质进行变形,即将铁原子个数变为6,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赤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Fe - 57和Fe - 54是铁的同位素,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 质子数 + 中子数,它们质量数不同,质子数相同,所以最大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2)Fe2O3、Fe3O4的1个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比为2:3,要使两种物质中铁元素质量相等,可以将两种物质进行变形,即将铁原子个数变为6,分别为Fe6O9;Fe6O8即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3)根据题意,杂质中不含铁元素,所以铁元素全部来源于氧化铁,所以该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24.(2025八下·柯桥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化合物由“复杂原子”构成,“复杂原子”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
(1)根据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内容,请任意写出一个符合道尔顿“复杂原子”的化学式   ;
(2)你同意材料中画线部分的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1)H2O
(2)材料一中提到“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根据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单质分子。例如,氯气(Cl2)是由两个氯原子结合而成的分子,这说明同种原子可以结合。因此,材料一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道尔顿“复杂原子”的定义进行分析;
(2)根据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中关于单质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解答】 (1)道尔顿的“复杂原子”是指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的化合物的微粒。根据表格中的物质,符合“复杂原子”的是H2O;
(2)材料一中提到“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根据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单质分子。例如,氯气(Cl2)是由两个氯原子结合而成的分子,这说明同种原子可以结合。因此,材料一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25.(2025八下·柯桥期中)小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其中R2为磁敏电阻,其阻值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S2,开关S1连接1位置,将滑动变阻器调到合适的位置,记录此时A1表的读数I1,A2表的读数I2;
②将开关S1连接到2位置,记录此时A1表的读数I3,A2表的读数I4;
③将开关S1连接到3位置,记录此时A1表的读数I5,A2表的读数I6。
根据小华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   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
(2)请指出小华实验中存在的一处错误:   ;
(3)小华改正错误后,根据实验得出了通电螺线管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的结论,他的依据是   (利用实验步骤中的字母表示)。
【答案】(1)电流表A2的读数大小
(2)没有控制通电螺线管的电流大小不变
(3)I2>I4>I6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
【解析】【分析】(1)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实验中,磁性强弱不能直接观察,利用转换法,通过与磁性强弱相关的其他物理量来间接判断。本题中R2为磁敏电阻,其阻值随磁场强度增大而减小,电路中电流会随之变化,所以可通过电流表 A2 的示数大小来判断磁性强弱 。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多个因素关系时,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匝数关系时,应控制电流大小、铁芯等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匝数 。
(3)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在电流大小和有铁芯的情况下,匝数越多,磁性越强,会使磁敏电阻R2阻值减小,在电源电压不变时,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会增大。
【解答】(1)因为R2阻值随磁场强度增大而减小,当通电螺线管磁性变化时,R2阻值改变,会引起右侧电路电流变化,通过电流表 A2 示数大小能判断磁性强弱 。
(2)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匝数关系时,应控制电流不变,而实验中改变匝数时,未控制通电螺线管电流大小不变。
(3)在电流相同情况下,匝数越多磁性越强,R2阻值越小,右侧电路电流越大,即I2>I4>I6。
26.(2025八下·柯桥期中)小华利用蹄形磁体、轻质棒ab和cd、开关及导线等若干器材,连接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如下研究:闭合开关后,小华将轻质棒ab向左移动,发现轻质棒cd也向左移动;小华改变ab棒的移动方向,将ab棒向右移动,结果发现cd棒也向右移动。
(1)小华实验中的轻质棒的材料可以是   (选填“塑料”、“铝”、“铁”);
(2)轻质棒cd运动的原理与   (选填“电动机”、“发电机”);
(3)小华突发奇想,怎么样可以做到ab棒和cd棒的运动方向相反呢?请你帮小华选出可行的方案:
____
A.将ab棒两头对调后接入电路的原位置
B.将左边的蹄形磁体磁极上下对调
C.将cd棒两头对调后接入电路的原位置
D.将右边的蹄形磁体磁极上下对调
【答案】(1)铝
(2)电动机
(3)B;D
【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材料的磁性:铁是磁性材料,能被磁铁吸引;塑料是非磁性材料,不受磁场力作用;铝不是磁性材料,不会被磁铁吸引 。在该实验中,轻质棒材料不能被磁铁吸引,否则会影响实验现象。
(2)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制成的;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影响因素: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只改变电流方向或只改变磁场方向,导体受力方向改变;若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导体受力方向不变 。
【解答】(1)塑料是绝缘体且不受磁场力影响,但不导电不符合实验要求;铁是磁性材料会被磁铁吸引影响实验;铝是导体且不是磁性材料,不会被磁铁吸引,适合做轻质棒材料 。
(2)轻质棒ab移动产生感应电流,使轻质棒cd中有电流通过,cd在磁场中受力运动,这符合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 。
(3)A、将ab棒两头对调后接入电路原位置,电流方向不变,cd棒运动方向不变,A不可行。
B、将左边蹄形磁体磁极上下对调,ab棒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cd棒中电流方向改变,cd棒受力方向改变,运动方向与ab棒相反,B可行。
C、将cd棒两头对调后接入电路原位置,电流方向不变,cd棒运动方向不变,C不可行。
D、将右边蹄形磁体磁极上下对调,cd棒受力方向改变,运动方向与ab棒相反,D可行。
所以可行方案是B、D 。
27.(2025八下·柯桥期中)某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如图甲)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图乙(选用容积为6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的实验方案,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对比分析下面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5,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点即可)
(2)乙实验操作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③读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刻度数据;④将足量红磷平装入试管,把5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20mL刻度处,并按图乙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乙实验中,注射器活塞最后将停止在约   mL刻度处。
【答案】(1)点燃红磷后插入瓶中时有部分空气逸出
(2)④②①③
(3)8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该实验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通过进入水的体积或注射器活塞移动的体积测定氧气含量。若测得氧气体积分数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空气有额外逸出等原因;若小于,可能是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等 。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操作步骤:一般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连接装置,接着点燃红磷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或弹簧夹,最后读数 。
(3)空气中氧气含量及相关计算: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在乙实验中,试管容积为60mL,注射器活塞初始在20mL刻度处,装置内空气总体积为60mL + 20mL = 80mL ,可根据氧气所占比例计算反应后气体减少的体积,进而确定注射器活塞最终位置 。
【解答】(1)甲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大于,可能是点燃红磷后插入瓶中时速度过慢,有部分空气逸出,导致瓶内压强减小比理论值大,进入水的体积偏多。
(2)乙实验正确操作顺序是先将足量红磷平装入试管,把注射器活塞置于合适刻度处并固定好、夹紧橡皮管(④),再点燃酒精灯使红磷燃烧(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①),最后读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刻度数据(③),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③。
(3)装置内空气总体积为60mL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则氧气的体积为60mL×=12mL ,反应后气体减少12mL ,注射器活塞初始在20mL刻度处,所以最后将停止在20mL - 12mL = 8mL刻度处。
28.(2025八下·柯桥期中)如图一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如图二是实验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常见装置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采用物理方法制取氧气的途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
(2)若小华想通过丙途径制取氧气,则可以选择图二中   (选填“A”或“B”)发生装置,制取时,小华发现该发生装置还有一处地方需要改进,请提出改进方法:   ;
(3)小华想利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则小华应该将氧气从装置的   (选填“a”或“b”)口通入。
【答案】(1)丁
(2)A;试管口需塞一团棉花
(3)b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氧气的制取方法分类:制取氧气的方法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反应物的分子发生变化,生成氧气,如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物理方法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将氧气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工业上常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
(2)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如果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如 A 装置);如果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如 B 装置)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固体加热型装置。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高锰酸钾是粉末状固体,加热时容易随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所以在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4)氧气的收集方法及装置应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对于多功能瓶 F,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长管(b 口)进入,空气从短管(a 口)排出;若用排水法收集,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短管(a 口)进入 。
【解答】(1)甲(过氧化氢分解)、乙(氯酸钾分解)、丙(高锰酸钾分解)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属于化学方法;
丁是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方法 。
(2)丙途径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 A。高锰酸钾是粉末状,加热时为防止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 F 装置收集氧气时,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应从长管 b 口通入,空气从 a 口排出 。
29.(2025八下·柯桥期中)
(1)如图所示,请将螺线管、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使开关闭合后,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会使斥力增大。
(2)如图所示为家庭电路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将电路连接完整。要求:①开关S1控制灯泡L1;②三孔插座因需要使用大功率电器,需自带保险丝。
【答案】(1)
(2)
【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1)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 N 极 。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要使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需根据条形磁铁磁极,利用安培定则确定螺线管的磁极及电流方向。
(3)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连接方法: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连接时遵循 “一上一下” 原则,滑片向右移动斥力增大,说明电阻减小,电流增大,应使滑片右侧电阻丝接入电路 。
(4)家庭电路的连接规则: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这样断开开关时,用电器不带电,保证安全;灯泡的螺旋套应接零线;三孔插座的接法是 “左零右火上接地”,且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需在火线上串联保险丝,防止电流过大引发危险 。
【解答】(1)已知条形磁铁右端为 S 极,要使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则螺线管左端应为 S 极。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左端(S 极),可确定电流从螺线管右端流入。
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右移动时斥力增大,即电流增大,电阻减小,所以应将滑动变阻器右下接线柱接入电路,再将螺线管右端与电源正极相连,滑动变阻器左上接线柱与螺线管左端相连 。
(2)连接灯泡电路。将开关 S1的一端接火线,另一端接灯泡 L1的顶端金属点,灯泡 L1 的螺旋套接零线 。连接三孔插座电路。三孔插座左边孔接零线,右边孔接火线,且在火线上串联保险丝,上边孔接地线 。
30.(2025八下·柯桥期中)小华家因使用电饭煲处没有插座,每次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小华从市场上买来一块插线板,供电饭煲使用,插线板如图所示,请你帮小华分析一下使用这块插线板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答案】不合适,此插线板用的是两脚插头,没有接地线,当电饭煲漏电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家庭电路中为了安全用电,金属外壳都要接地,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时,地线把人体短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解答】由图可知,插线板的插头是两脚插头,没有与接地线连接,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一定要接地,避免金属外壳用电器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用此插线板存在触电的安全隐患;因为插线板的插头是两脚插头,导致电冰箱的外壳无法接地。
31.(2025八下·柯桥期中)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葡萄糖[C6H12O6]在体内通过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1.8克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与多少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1)180
(2)2.64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6=180;
(4)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
x=2.64g
故答案为:2.64g.
32.(2025八下·柯桥期中)为了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小火煮70min,得到骨头汤1000mL,用仪器检测结果为:每100mL骨头汤含有2mg钙。查阅资料后得知: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
(1)“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中的钙指的是   ;
(2)若想只通过喝此骨头汤来补充人体每天所需的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多少升骨头汤?
(3)市场上某品牌钙片规格如下:每片含碳酸钙1000mg。若此人只通过此钙片来获得每日所需的钙,则每天至少要服用此品牌钙片多少片?
【答案】(1)钙元素
(2)40L
(3)2片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
(2)根据人体需要补充的钙的量及每100mL骨头汤含有钙的量进行计算;
(3)根据钙片中含有的钙元素的量及人体需要补充的钙进行计算。
【解答】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2)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的量是:;
(3)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33.(2025八下·柯桥期中)商场的自动扶梯都具有自动调速功能,当没有人乘梯时,自动扶梯运行速度较慢;当有人时,自动扶梯运行速度加快。小华同学利用电磁继电器和压敏电阻,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了具有自动调速功能的扶梯电路,如图甲所示,其中R0是阻值为600Ω的定值电阻,R1为压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变化如图乙所示,R2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00Ω,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为20V,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等于或大于20mA时,衔铁被吸下。
(1)由乙图可知,压敏电阻R1的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   ;
(2)当将滑动变阻器调至400Ω时,请通过计算判断质量至少为多少千克的人站到电梯上,电梯才能快速运行;
(3)若想使质量较小的孩子站到电梯上,电梯也能快速运行,则应将滑动变阻器向   移动。
【答案】(1)减小
(2)40kg
(3)左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图乙可值压增大电阻变小;
(2)根据最小吸下衔铁的电流,可知此时的控制电路最大电阻,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已知,可知力敏定值的最大最值,从乙图可知最小质量;
(3)为了使质量更小的人站上电梯能较快允许,控制电路中如果电流不变,那么控制电路中的最大电阻一定,从乙图可知质量较小的人电阻大,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就要减小;还可以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不变,站上质量较小的人后,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为了时工作电流闭合,可以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增大磁性。
【解答】 (1)由图乙可知力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2)要使电磁铁吸下衔铁的最大阻值
此时力敏电阻R0=R-R1=1000Ω-400Ω=600Ω
从图乙可知最小压力F=400N
最小质量
(3)为了使质量更小的人站上能运行,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因为要让电磁铁吸下衔铁的最大阻值一定,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则应将滑动变阻器向左移动。力敏电阻的阻值变大,压力变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