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湖州市德清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情评估 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湖州市德清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情评估 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湖州市德清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情评估 科学试卷
1.(2025七下·临平期中)同学们都处于青春发育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男女生殖器官上的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B.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快速生长的时期
C.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比男孩晚两年左右
D.青春期只有生理变化而没有心理变化
2.(2025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是杨树枝条结构示意图,若要使图中的侧芽更快发育成枝条,应对枝条进行的操作是(  )
A.去掉顶芽 B.去掉最上面的叶片
C.去掉中间的叶片 D.去掉下面的叶片
3.(2025七下·临平期中)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是(  )
A.5O2P B.P2O5 C.O5P2 D.2P5O
4.(2025七下·临平期中)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蚂蚁 B.小球藻 C.草履虫 D.变形虫
5.(2025七下·临平期中)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和“”分别表示中子、质子和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乙为同一种原子
C.丙、丁属于同一种元素 D.甲、丁互为同位素原子
6.(2025七下·临平期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被确认为国际标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9,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164 B.115 C.66 D.49
7.(2025七下·临平期中)竹编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条具有韧性,与这一特性有关的组织主要是(  )
A.保护组织 B.机械组织 C.分生组织 D.营养组织
8.(2025七下·临平期中)小科对枝条进行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繁殖,该繁殖方式属于(  )
A.分根 B.压条 C.扦插 D.嫁接
9.(2025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铀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铀的原子序数是92 B.铀的元素符号为U
C.铀原子的质子数为92 D.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g
10.(2025七下·临平期中)下图是人体各结构图,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④→①→②→③→⑤ D.②→①→③→④→⑤
11.(2025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所示,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同是下面的哪一个化学符号?(  )
A.O3 B.NO C.CO2 D.HClO
12.(2025七下·临平期中)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B.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C.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甲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3.(2025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表示(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氢分子 D.氢原子
14.(2025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是小科学习科学知识后进行的归纳,你认为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
A.蝗虫的一生
B.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C.氮元素的化合价
D.子房的结构
15.(2025七下·临平期中)大课间活动后,某同学感觉小腿酸痛,这是因为在剧烈的高强度运动中,人体内的葡萄糖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下列有关乳酸(C3H6O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乳酸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
C.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16.(2025七下·临平期中)小科对有关“人的生殖”知识做了下图所示的归纳。请把图补充完整。
则: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
17.(2025七下·临平期中)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功能   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根据图中人体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判断:A是   组织,B是   组织,C是   组织,D是   组织。
18.(2025七下·临平期中)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3个钠离子   ;
(2)2个铝原子   ;
(3)4个二氧化硫分子   ;
(4)四氧化三铁   。
19.(2025七下·临平期中)请把“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核”填入下图:
则: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⑤是   。
20.(2025七下·临平期中)我们学过许多概念,不同的概念之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用一些关联词把一些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可绘制成概念图。如图是小科绘制的与植物体结构有关的概念图:
(1)请把小科的概念图补充完整:A是   ,B是   ,C是   。
(2)图中①表示细胞的   过程,其结果是   。
(3)人体与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相比,人体还具有   。
21.(2025七下·临平期中)模型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如图所示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在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比较得出“分子种类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的是   。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分子种类外,还有   。
22.(2025七下·临平期中)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化学式为K2Cr2Ox)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已知重铬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则化学式中x的值为   。
23.(2025七下·临平期中)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在A、B、C三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三种餐巾纸,在餐巾纸上放入30粒绿豆种子,并将A、B、C放在不同条件下培养,五天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
装置 A B C
场所 日光下 黑暗中 ① ▲
温度 25℃ 25℃ ② ▲
餐巾纸干湿状态 潮湿(含适量水分) 潮湿(含适量水分) ③ ▲
种子萌发数量 27 28  
(1)根据实验组A和B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2)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请提出一个可研究的猜想:   ,根据你的猜想将表格中C组方案补充完整:①   ;②   ;③   。
24.(2025七下·临平期中)某兴趣小组观察草履虫并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按照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注:食盐和醋对草履虫是有害刺激,肉汁对草履虫是有利刺激)
实验过程:
①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②取甲、乙、丙三个载玻片(如图),分别在其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其相互连通;
③在甲、乙、丙三个载玻片右侧培养液边缘分别滴一小滴盐水、一小滴肉汁、一小滴醋汁;
④用显微镜观察发生的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1)如果过程①中发现草履虫游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中放几丝   ,再盖上盖玻片。
(2)过程①中观察到的草履虫在液体中主要靠纤毛摆动前进,运动时通常   在前(填“圆端”或“尖端”)。
(3)通过实验小科得出: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结论。则过程④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5.(2025七下·临平期中)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1)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2)“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这里的“质点”指的是   。
(3)不能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质量较大 B.原子核体积很小
C.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D.原子核带正电荷
(4)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6.(2025七下·临平期中)在“培养并观察细菌菌落”实验中,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固体培养基的制备:在烧杯内加入营养琼脂和蒸馏水,煮沸15min后倒入3个无菌培养皿中,加盖,冷却后制成固体培养基。
②样本接种:将制得的培养基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在空气中敞口放置1h,加盖后倒置,在室温环境中培养24h。
③观察菌落:观察培养基中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
④进一步观察: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牙签挑取培养基中的固体菌落,溶解至水滴中,制成装片,观察所培养细菌的形态结构。
(1)步骤①中,煮沸15min和使用无菌培养皿的目的是   。
(2)步骤③观察菌落时使用的观察工具是   。
(3)进一步观察时,小科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结构如图所示,则该细菌是   (填“球菌”“杆菌”或“螺旋菌”)。
27.(2025七下·临平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请仔细分析下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2)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过得失电子来达到稳定结构,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使其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使其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镁在氯气中燃烧时,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最终形成中性的氯化镁。请画出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镁离子的符号   和氯化镁的化学式   。
(3)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下列哪一元素是同一族(  )
A.钠元素 B.硫元素 C.氯元素 D.氩元素
28.(2025七下·临平期中)高铁酸钠(化学式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剂。已知Na2FeO4中钠的化合价为+1价。
(1)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价。
(2)Na2FeO4的相对分子质量   。
(3)Na2Fe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
(4)Na2FeO4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9.(2025七下·临平期中)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史已超过四千年。小科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小麦种植实践活动。下面是小科笔记中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实践前准备】种植小麦前,小科搜集了相关信息:
信息一:小麦种子实际上是果实,由果皮、种皮、胚和贮藏营养物质的胚乳组成。
信息二:播种小麦时要看看土壤墒情。(注:墒情是指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
【实践中体验】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小科进行了观察思考:
①拿到小麦种子,观察并结合信息一得出:小麦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与图中的   (填序号)相似。
②信息二暗含小麦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据此,小科在播种前查看了墒情。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小麦抽穗、开花。小科观察到小麦花粉的特点:数量多、体积小、轻。根据小科的记录,小麦花属于   (填“虫媒花”或“风媒花”)。
④经历传粉和受精,最终花中的胚珠发育成小麦种子。
30.(2025七下·临平期中)人体摄入钙不足会引起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缺钙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钙片来达到补钙的目的。
(1)题干中描述的“钙”,指的是钙   (填“元素”“原子”“分子”或“离子”)。
(2)已知某钙片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每100克钙片含钙14克。求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解题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青春期相关知识。
(1)第一性征是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第二性征是除生殖器官外,男女性在外观及形体上的差异,如男性长胡须、喉结突出,女性骨盆变宽等。
(2)人出生后,第一次快速生长时期是婴幼儿期,第二次快速生长时期是青春期,此阶段身体外形和内部器官等方面会发生显著变化。
(3)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比男孩早两年左右开始。
(4)青春期不仅有生理变化,如身高突增、性器官发育等,也会有心理变化,如情绪波动、自我意识增强等。
【解答】A、男女生殖器官上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不是第二性征,该选项错误。
B、青春期是人第二次快速生长的时期 ,该选项正确。
C、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比男孩早两年左右,不是晚两年左右,该选项错误。
D、青春期既有生理变化也有心理变化 ,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1)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
(2)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
(3)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是去掉顶芽,去掉顶芽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作用解除,侧芽就会很快发育成枝条。
(4)叶片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等,与侧芽更快发育成枝条没有直接关联。
【解答】A、去掉顶芽,能解除顶端优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可更快发育成枝条,故正确。
B、去掉最上面的叶片,不能解除顶端优势,对侧芽发育成枝条无促进作用 ,故错误。
C、去掉中间的叶片,不能解除顶端优势,对侧芽发育成枝条无促进作用 ,故错误。
D、去掉下面的叶片,不能解除顶端优势,对侧芽发育成枝条无促进作用 ,故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对于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把正价元素写在前面,负价元素写在后面 。
(2)在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所以磷元素写在前,氧元素写在后。
(3)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根据磷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来确定原子个数比。磷元素常见化合价为 +5 价,氧元素常见化合价为 -2 价,根据化合价规则,设磷原子个数为x,氧原子个数为y,则( + 5)x+( - 2)y = 0,可得x:y = 2:5。
【解答】A、化学式书写不符合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且原子个数表示位置错误,故错误。
B、 P2O5 符合磷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且原子个数比为2:5 ,书写正确,故正确。
C、元素符号书写顺序错误,应该是正价元素磷在前,负价元素氧在后,故错误。
D、化学式书写既不符合元素符号书写顺序,原子个数表示也错误,故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1)单细胞生物是指整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
(2)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3)常见的单细胞植物有小球藻等,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 。
(4)常见的单细胞动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等,它们通过细胞膜从周围环境获取营养物质等。
【解答】A、蚂蚁是多细胞生物,由多个细胞组成不同的组织、器官等结构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不属于单细胞生物,故正确。
B、小球藻整个生物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属于单细胞生物,故错误。
C、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可独立完成摄食、运动等生命活动,属于单细胞生物,故错误。
D、变形虫也是仅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能进行变形运动、摄取食物等生命活动,属于单细胞生物,故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核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
(2)原子种类:同种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3)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4)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原子。
【解答】A、甲和乙质子数都为 1,核电荷数 = 质子数,所以甲、乙核电荷数相同,故错误。
B、甲的中子数为 2,乙的中子数为 0,同种原子要求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所以甲、乙不是同一种原子,故错误。
C、丙和丁质子数都为 2,根据元素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所以丙、丁属于同一种元素,故正确。
D、甲质子数为 1,丁质子数为 2,同位素原子要求质子数相同,所以甲、丁不是同位素原子,故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这是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二者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但本题求解核电荷数,与相对原子质量并无直接计算关联。
【解答】A、核电荷数不是质子数与电子数之和,164 计算错误,故错误。
B、115 是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非核电荷数,故错误。
C、66 没有依据,不是铟原子的核电荷数,故错误。
D、因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已知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49,所以其核电荷数为 49 ,故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1)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的表面,如表皮等,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可防止水分过度散失、抵御外界伤害等,与竹条韧性无关。
(2)机械组织:对植物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其细胞壁厚,能增强植物的机械强度,使植物具有韧性、支持力等,竹条的韧性主要与机械组织有关。
(3)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主要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关,和竹条韧性没有直接联系。
(4)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与竹条韧性无关。
【解答】A、保护组织主要起保护作用,不是使竹条具有韧性的组织,故错误。
B、机械组织能增强植物的机械强度,赋予竹条韧性,故正确。
C、分生组织主要功能是分裂产生新细胞,与竹条韧性无关,故错误。
D、营养组织主要储存营养等,和竹条韧性没有关联,故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分根:是将植物的根部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能发育成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一般是对具有丛生根系的植物进行操作,与图中繁殖方式不符。
(2)压条:是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去半圈,埋进土壤并固定,让枝条的顶端露出地面。等埋入土壤中的枝条长出不定根和新芽后,再与母体分离,形成新植株,图中繁殖方式符合压条特点。
(3)扦插:是剪取一段带有芽的枝条,将其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部发芽,从而发育成新个体,图中不是单纯的枝条插入土壤,所以不是扦插。
(4)嫁接: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有接穗和砧木之分,与图中繁殖方式不同。
【解答】A、分根是对根进行分割繁殖,图中不是分根操作,故错误。
B、图中是将枝条压入土壤,符合压条繁殖方式,故正确。
C、扦插是直接将枝条下部插入土壤,图中方式不符,故错误。
D、嫁接有接穗和砧木,图中不是嫁接方式,故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2)元素符号:单元格中间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是元素的特定标识。
(3)质子数:由原子序数 = 质子数可知,根据原子序数可确定质子数 。
(4)相对原子质量:单元格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 。
【解答】A、单元格左上角数字 92 就是铀的原子序数,说法正确,故错误。
B、单元格中间字母 U 是铀的元素符号,说法正确,故错误。
C、因为原子序数 = 质子数,铀原子序数为 92,所以质子数为 92 ,说法正确,故错误。
D、铀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38.0 ,单位是 “1” 不是 “g” ,该说法错误,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④肌肉细胞 。
(2)组织:由细胞分化形成,细胞群②属于组织层次,它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
(3)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①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消化器官 。
(4)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③消化系统由多个消化器官组成 。
(5)人体: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即⑤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解答】④肌肉细胞→②细胞群(组织)→①胃(器官)→③消化系统→⑤人体 ,符合人体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故正确。
故答案为:A。
11.【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宏观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
(2)微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
(3)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
(4)判断依据:根据四位同学描述,需找表示一种物质、一个分子,且由两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的化学式。【解答】A、 O3 由一种元素组成,不满足由两种元素组成这一条件,故错误。
B、NO一个分子中含有 2 个原子,不满足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的条件,故错误。
C、 CO2 可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且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共 3 个原子构成,符合描述,故正确。
D、HClO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满足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条件,故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2)分子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
(3)生成气体情况: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质量比为2×2:32 = 1:8。
(4)气体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甲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
【解答】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说法正确,故错误。
B、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发生改变,说法正确,故错误。
C、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质量比是1:8,不是2:1,说法错误,故正确。
D、甲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法正确,故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
(2)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3)从微观示意图来看,是对水分子构成的展示,要判断图中符号代表的微粒。
(4)氢分子是H2,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独立分子;氧分子是O2,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独立分子;氢原子用H表示,氧原子用O表示。
【解答】A、图中不是表示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故错误。
B、图中不是表示氧原子(氧原子相对氢原子大一些,在水分子模型中黑球表示氧原子 ),故错误。
C、图中不是表示氢分子,故错误。
D、在水分子中,除了氧原子就是氢原子,图中较小的白球表示氢原子,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B
【知识点】花的结构;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昆虫的发育:蝗虫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蛹期 。
(2)地壳中元素含量: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前几位依次是氧、硅、铝、铁等 。
(3)元素化合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计算。
(4)子房的结构: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由珠被等结构组成,胚珠在子房壁内 。
【解答】A、蝗虫发育没有蛹期,图示错误,故错误。
B、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铁,图示顺序正确,故正确。
C、NH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不是+3价,图示错误,故错误。
D、胚珠在子房壁内,图示顺序错误,故错误。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乳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个乳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每个乳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乳酸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16.【答案】精子;卵巢;受精卵;受精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1)男性生殖系统: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①精子 ,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细胞。
(2)女性生殖系统:②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还能分泌雌性激素 。
(3)受精过程: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③受精卵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
(4)生殖阶段划分:人的生殖过程包括产生生殖细胞、④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过程)、胚胎发育等阶段 。
【解答】睾丸产生的生殖细胞是①精子。
产生卵细胞的女性生殖器官是②卵巢。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③受精卵。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是④受精。
17.【答案】相同;上皮;肌肉;神经;结缔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
(2)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A 图中细胞形态符合上皮组织细胞特点 。
(3)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呈梭形等,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B 图细胞形态符合肌肉组织特点 。
(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C 图细胞形态符合神经组织特点 。
(5)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D 图细胞形态符合结缔组织特点 。
【解答】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形成。
A 符合上皮组织细胞特点。
B 符合肌肉组织细胞特点。
C 符合神经组织细胞特点。
18.【答案】(1)3Na+
(2)2Al
(3)4SO2
(4)Fe3O4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
(4)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原子个数比 。
【解答】(1) 钠离子符号为Na+,3 个钠离子表示为3Na+。
(2) 铝原子符号为Al,2 个铝原子表示为2Al。
(3) 二氧化硫分子化学式为SO2,4 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4SO2。
(4) 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显+ 2、+ 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Fe3O4。
19.【答案】元素;离子;原子;分子;原子核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
(2)离子:氯化钠、碳酸钙等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
(3)原子:铁、石墨等金属单质和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4)分子:氧气、水等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
【解答】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 。
氯化钠、碳酸钙等由离子构成。
铁、石墨等由原子构成,应填 “原子” 。
氧气、水等由分子构成,应填 “分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应填 “原子核” 。
20.【答案】(1)果实;营养器官;输导组织
(2)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
(3)系统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结构与层次;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1)植物体的器官:植物体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制造有关,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
(2)植物的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等 。
(3)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 。
(4)动植物结构层次对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人体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
【解答】(1)A 属于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植物主要组织中,此处缺输导组织。
(2)细胞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组织。
细胞分化结果是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
(3)人体比植物体多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21.【答案】(1)甲、乙
(2)温度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要比较分子种类不同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需要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
(2)要分析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了分子种类,还需要考虑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解答】(1)在甲、乙、丙三幅图中,甲图和乙图都是在27℃下,但分子种类不同(甲图为氢气分子,乙图为氧气分子),且它们的平均速率也不同(甲图平均速率为1900m/s,乙图平均速率为480m/s),因此可以比较得出“分子种类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2)从图中可见,乙图和丙图都是氧气分子,但温度不同(乙图为27℃,丙图为127℃),丙图的氧气分子运动速率(560m/s)明显快于乙图(480m/s),说明温度是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另一个因素。
22.【答案】7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可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来计算x的值。
【解答】在K2Cr2Ox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2价;
则(+1)×2+(+6)×2+(-2)×x =0,:2x = 14;
解得x=7。
23.【答案】(1)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
(2)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日光下;25℃;干燥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且过了休眠期。
【解答】(1)A和B除光照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实验的现象是A和B的种子均萌发,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不是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
(2)实验还可以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故可研究的猜想是:适宜的温度是否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则表格中C组的方案是:①黑暗中;②5℃;③潮湿(含适量水分)。
24.【答案】(1)棉花纤维
(2)圆端
(3)乙中草履虫都向右端游动,甲丙中草履虫都向左端游动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
【解答】(1)观观察草履虫时,可以先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草履虫游动过快,便观察。
(2)草履虫的圆端为前端。过程①中观察到的草履虫在液体中主要靠纤毛摆动前进,运动时通常圆端在前。
(3)通过实验小科得出: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结论。则过程④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甲丙中草履虫向左侧移动,乙中草履虫向右侧移动。
25.【答案】(1)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
(2)原子核
(3)C
(4)A;B;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运动,这表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因为如果原子内部充满了物质,α粒子在穿过时就会发生更多的偏转。
(2)实验中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说明它们遇到了一个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这个质点就是原子核。
(3)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得出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的结论,但不能直接得出核外电子带负电的结论,因为实验中并没有直接观察到电子。
(4)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通过模型的建立逐渐接近对原子结构本质的认识。
【解答】(1)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
(2)“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这里的“质点”指的是原子核。
(3)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获得的结论是:原子核质量较大,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带正电荷,不能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获得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因为实验中并没有直接观察到电子。
(4)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6.【答案】(1)消除原有细菌对实验的干扰
(2)放大镜
(3)杆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菌落:一个细菌和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菌落的过程: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解答】(1)①的目的是制备无菌的固体培养基。煮沸15分钟是为了高温灭菌,杀灭培养基及容器中存在的微生物,以防止其他杂菌的污染。使用无菌培养皿是因为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皿内环境无菌,有助于细菌的纯培养。
(2)在步骤③中,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是通过肉眼观察完成的。菌落的位置、颜色和外观肉眼可见,不需要借助显微镜。
(3)进一步的观察中,显微镜如图示细菌形态为杆状,说明这些细菌属于杆菌。
27.【答案】(1)电子层数
(2);Mg2+;MgCl2
(3)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2)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根据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由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2)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氯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
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3)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溴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氯元素是同一族。
28.【答案】(1)+6
(2)166
(3)7:8
(4)27.7%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价法则来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来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在Na2FeO4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则(+1)×2+x+(-2)×4 = 0,即2+x-8=0,移项可得x=+6;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Na2Fe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56+16×4 =166。
(3)铁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56,氧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6,在Na2FeO4中铁原子个数为1,氧原子个数为4,则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4)=56:64 = 7:8;
(4)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Na2FeO4相对分子质量为166;Na2FeO4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9.【答案】③;一定的水份;风媒花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①④子叶、②⑤胚、③胚乳。
【解答】(1)小麦和玉米都属于单子叶植物,③胚乳储存营养。小麦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与图中的③胚乳相似。
(2)信息二暗含小麦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量的水。据此,小科在播种前查看了墒情。
(3)根据小麦花粉的特点:数量多、体积小、轻可以判断小麦花属于风媒花。
30.【答案】(1)元素
(2)每100克钙片含钙14克,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5%。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人体摄入钙不足,缺钙患者通过服用钙片来达到补钙的目的,这里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2)每100克钙片含钙14克,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5%。
1 / 1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湖州市德清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情评估 科学试卷
1.(2025七下·临平期中)同学们都处于青春发育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男女生殖器官上的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B.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快速生长的时期
C.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比男孩晚两年左右
D.青春期只有生理变化而没有心理变化
【答案】B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青春期相关知识。
(1)第一性征是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第二性征是除生殖器官外,男女性在外观及形体上的差异,如男性长胡须、喉结突出,女性骨盆变宽等。
(2)人出生后,第一次快速生长时期是婴幼儿期,第二次快速生长时期是青春期,此阶段身体外形和内部器官等方面会发生显著变化。
(3)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比男孩早两年左右开始。
(4)青春期不仅有生理变化,如身高突增、性器官发育等,也会有心理变化,如情绪波动、自我意识增强等。
【解答】A、男女生殖器官上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不是第二性征,该选项错误。
B、青春期是人第二次快速生长的时期 ,该选项正确。
C、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比男孩早两年左右,不是晚两年左右,该选项错误。
D、青春期既有生理变化也有心理变化 ,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5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是杨树枝条结构示意图,若要使图中的侧芽更快发育成枝条,应对枝条进行的操作是(  )
A.去掉顶芽 B.去掉最上面的叶片
C.去掉中间的叶片 D.去掉下面的叶片
【答案】A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1)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
(2)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
(3)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是去掉顶芽,去掉顶芽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作用解除,侧芽就会很快发育成枝条。
(4)叶片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等,与侧芽更快发育成枝条没有直接关联。
【解答】A、去掉顶芽,能解除顶端优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可更快发育成枝条,故正确。
B、去掉最上面的叶片,不能解除顶端优势,对侧芽发育成枝条无促进作用 ,故错误。
C、去掉中间的叶片,不能解除顶端优势,对侧芽发育成枝条无促进作用 ,故错误。
D、去掉下面的叶片,不能解除顶端优势,对侧芽发育成枝条无促进作用 ,故错误。
故答案为:A。
3.(2025七下·临平期中)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是(  )
A.5O2P B.P2O5 C.O5P2 D.2P5O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对于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把正价元素写在前面,负价元素写在后面 。
(2)在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所以磷元素写在前,氧元素写在后。
(3)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根据磷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来确定原子个数比。磷元素常见化合价为 +5 价,氧元素常见化合价为 -2 价,根据化合价规则,设磷原子个数为x,氧原子个数为y,则( + 5)x+( - 2)y = 0,可得x:y = 2:5。
【解答】A、化学式书写不符合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且原子个数表示位置错误,故错误。
B、 P2O5 符合磷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且原子个数比为2:5 ,书写正确,故正确。
C、元素符号书写顺序错误,应该是正价元素磷在前,负价元素氧在后,故错误。
D、化学式书写既不符合元素符号书写顺序,原子个数表示也错误,故错误。
故答案为:B。
4.(2025七下·临平期中)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蚂蚁 B.小球藻 C.草履虫 D.变形虫
【答案】A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1)单细胞生物是指整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
(2)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3)常见的单细胞植物有小球藻等,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 。
(4)常见的单细胞动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等,它们通过细胞膜从周围环境获取营养物质等。
【解答】A、蚂蚁是多细胞生物,由多个细胞组成不同的组织、器官等结构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不属于单细胞生物,故正确。
B、小球藻整个生物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属于单细胞生物,故错误。
C、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可独立完成摄食、运动等生命活动,属于单细胞生物,故错误。
D、变形虫也是仅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能进行变形运动、摄取食物等生命活动,属于单细胞生物,故错误。
故答案为:A。
5.(2025七下·临平期中)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和“”分别表示中子、质子和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乙为同一种原子
C.丙、丁属于同一种元素 D.甲、丁互为同位素原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核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
(2)原子种类:同种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3)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4)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原子。
【解答】A、甲和乙质子数都为 1,核电荷数 = 质子数,所以甲、乙核电荷数相同,故错误。
B、甲的中子数为 2,乙的中子数为 0,同种原子要求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所以甲、乙不是同一种原子,故错误。
C、丙和丁质子数都为 2,根据元素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所以丙、丁属于同一种元素,故正确。
D、甲质子数为 1,丁质子数为 2,同位素原子要求质子数相同,所以甲、丁不是同位素原子,故错误。
故答案为:C。
6.(2025七下·临平期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被确认为国际标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9,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164 B.115 C.66 D.49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这是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二者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但本题求解核电荷数,与相对原子质量并无直接计算关联。
【解答】A、核电荷数不是质子数与电子数之和,164 计算错误,故错误。
B、115 是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非核电荷数,故错误。
C、66 没有依据,不是铟原子的核电荷数,故错误。
D、因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已知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49,所以其核电荷数为 49 ,故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5七下·临平期中)竹编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条具有韧性,与这一特性有关的组织主要是(  )
A.保护组织 B.机械组织 C.分生组织 D.营养组织
【答案】B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1)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的表面,如表皮等,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可防止水分过度散失、抵御外界伤害等,与竹条韧性无关。
(2)机械组织:对植物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其细胞壁厚,能增强植物的机械强度,使植物具有韧性、支持力等,竹条的韧性主要与机械组织有关。
(3)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主要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关,和竹条韧性没有直接联系。
(4)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与竹条韧性无关。
【解答】A、保护组织主要起保护作用,不是使竹条具有韧性的组织,故错误。
B、机械组织能增强植物的机械强度,赋予竹条韧性,故正确。
C、分生组织主要功能是分裂产生新细胞,与竹条韧性无关,故错误。
D、营养组织主要储存营养等,和竹条韧性没有关联,故错误。
故答案为:B。
8.(2025七下·临平期中)小科对枝条进行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繁殖,该繁殖方式属于(  )
A.分根 B.压条 C.扦插 D.嫁接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分根:是将植物的根部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能发育成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一般是对具有丛生根系的植物进行操作,与图中繁殖方式不符。
(2)压条:是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去半圈,埋进土壤并固定,让枝条的顶端露出地面。等埋入土壤中的枝条长出不定根和新芽后,再与母体分离,形成新植株,图中繁殖方式符合压条特点。
(3)扦插:是剪取一段带有芽的枝条,将其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部发芽,从而发育成新个体,图中不是单纯的枝条插入土壤,所以不是扦插。
(4)嫁接: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有接穗和砧木之分,与图中繁殖方式不同。
【解答】A、分根是对根进行分割繁殖,图中不是分根操作,故错误。
B、图中是将枝条压入土壤,符合压条繁殖方式,故正确。
C、扦插是直接将枝条下部插入土壤,图中方式不符,故错误。
D、嫁接有接穗和砧木,图中不是嫁接方式,故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5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铀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铀的原子序数是92 B.铀的元素符号为U
C.铀原子的质子数为92 D.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g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2)元素符号:单元格中间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是元素的特定标识。
(3)质子数:由原子序数 = 质子数可知,根据原子序数可确定质子数 。
(4)相对原子质量:单元格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 。
【解答】A、单元格左上角数字 92 就是铀的原子序数,说法正确,故错误。
B、单元格中间字母 U 是铀的元素符号,说法正确,故错误。
C、因为原子序数 = 质子数,铀原子序数为 92,所以质子数为 92 ,说法正确,故错误。
D、铀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38.0 ,单位是 “1” 不是 “g” ,该说法错误,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5七下·临平期中)下图是人体各结构图,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④→①→②→③→⑤ D.②→①→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④肌肉细胞 。
(2)组织:由细胞分化形成,细胞群②属于组织层次,它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
(3)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①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消化器官 。
(4)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③消化系统由多个消化器官组成 。
(5)人体: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即⑤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解答】④肌肉细胞→②细胞群(组织)→①胃(器官)→③消化系统→⑤人体 ,符合人体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故正确。
故答案为:A。
11.(2025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所示,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同是下面的哪一个化学符号?(  )
A.O3 B.NO C.CO2 D.HClO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宏观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
(2)微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
(3)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
(4)判断依据:根据四位同学描述,需找表示一种物质、一个分子,且由两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的化学式。【解答】A、 O3 由一种元素组成,不满足由两种元素组成这一条件,故错误。
B、NO一个分子中含有 2 个原子,不满足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的条件,故错误。
C、 CO2 可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且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共 3 个原子构成,符合描述,故正确。
D、HClO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满足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条件,故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5七下·临平期中)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B.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C.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甲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2)分子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
(3)生成气体情况: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质量比为2×2:32 = 1:8。
(4)气体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甲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
【解答】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说法正确,故错误。
B、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发生改变,说法正确,故错误。
C、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质量比是1:8,不是2:1,说法错误,故正确。
D、甲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法正确,故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5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表示(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氢分子 D.氢原子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
(2)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3)从微观示意图来看,是对水分子构成的展示,要判断图中符号代表的微粒。
(4)氢分子是H2,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独立分子;氧分子是O2,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独立分子;氢原子用H表示,氧原子用O表示。
【解答】A、图中不是表示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故错误。
B、图中不是表示氧原子(氧原子相对氢原子大一些,在水分子模型中黑球表示氧原子 ),故错误。
C、图中不是表示氢分子,故错误。
D、在水分子中,除了氧原子就是氢原子,图中较小的白球表示氢原子,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4.(2025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是小科学习科学知识后进行的归纳,你认为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
A.蝗虫的一生
B.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C.氮元素的化合价
D.子房的结构
【答案】B
【知识点】花的结构;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昆虫的发育:蝗虫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蛹期 。
(2)地壳中元素含量: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前几位依次是氧、硅、铝、铁等 。
(3)元素化合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计算。
(4)子房的结构: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由珠被等结构组成,胚珠在子房壁内 。
【解答】A、蝗虫发育没有蛹期,图示错误,故错误。
B、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铁,图示顺序正确,故正确。
C、NH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不是+3价,图示错误,故错误。
D、胚珠在子房壁内,图示顺序错误,故错误。
故答案为:B。
15.(2025七下·临平期中)大课间活动后,某同学感觉小腿酸痛,这是因为在剧烈的高强度运动中,人体内的葡萄糖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下列有关乳酸(C3H6O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乳酸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
C.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乳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个乳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每个乳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乳酸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16.(2025七下·临平期中)小科对有关“人的生殖”知识做了下图所示的归纳。请把图补充完整。
则: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
【答案】精子;卵巢;受精卵;受精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1)男性生殖系统: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①精子 ,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细胞。
(2)女性生殖系统:②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还能分泌雌性激素 。
(3)受精过程: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③受精卵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
(4)生殖阶段划分:人的生殖过程包括产生生殖细胞、④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过程)、胚胎发育等阶段 。
【解答】睾丸产生的生殖细胞是①精子。
产生卵细胞的女性生殖器官是②卵巢。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③受精卵。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是④受精。
17.(2025七下·临平期中)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功能   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根据图中人体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判断:A是   组织,B是   组织,C是   组织,D是   组织。
【答案】相同;上皮;肌肉;神经;结缔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
(2)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A 图中细胞形态符合上皮组织细胞特点 。
(3)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呈梭形等,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B 图细胞形态符合肌肉组织特点 。
(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C 图细胞形态符合神经组织特点 。
(5)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D 图细胞形态符合结缔组织特点 。
【解答】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形成。
A 符合上皮组织细胞特点。
B 符合肌肉组织细胞特点。
C 符合神经组织细胞特点。
18.(2025七下·临平期中)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3个钠离子   ;
(2)2个铝原子   ;
(3)4个二氧化硫分子   ;
(4)四氧化三铁   。
【答案】(1)3Na+
(2)2Al
(3)4SO2
(4)Fe3O4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
(4)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原子个数比 。
【解答】(1) 钠离子符号为Na+,3 个钠离子表示为3Na+。
(2) 铝原子符号为Al,2 个铝原子表示为2Al。
(3) 二氧化硫分子化学式为SO2,4 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4SO2。
(4) 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显+ 2、+ 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Fe3O4。
19.(2025七下·临平期中)请把“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核”填入下图:
则: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⑤是   。
【答案】元素;离子;原子;分子;原子核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
(2)离子:氯化钠、碳酸钙等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
(3)原子:铁、石墨等金属单质和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4)分子:氧气、水等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
【解答】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 。
氯化钠、碳酸钙等由离子构成。
铁、石墨等由原子构成,应填 “原子” 。
氧气、水等由分子构成,应填 “分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应填 “原子核” 。
20.(2025七下·临平期中)我们学过许多概念,不同的概念之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用一些关联词把一些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可绘制成概念图。如图是小科绘制的与植物体结构有关的概念图:
(1)请把小科的概念图补充完整:A是   ,B是   ,C是   。
(2)图中①表示细胞的   过程,其结果是   。
(3)人体与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相比,人体还具有   。
【答案】(1)果实;营养器官;输导组织
(2)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
(3)系统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结构与层次;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1)植物体的器官:植物体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制造有关,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
(2)植物的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等 。
(3)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 。
(4)动植物结构层次对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人体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
【解答】(1)A 属于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植物主要组织中,此处缺输导组织。
(2)细胞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组织。
细胞分化结果是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
(3)人体比植物体多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21.(2025七下·临平期中)模型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如图所示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在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比较得出“分子种类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的是   。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分子种类外,还有   。
【答案】(1)甲、乙
(2)温度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要比较分子种类不同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需要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
(2)要分析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了分子种类,还需要考虑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解答】(1)在甲、乙、丙三幅图中,甲图和乙图都是在27℃下,但分子种类不同(甲图为氢气分子,乙图为氧气分子),且它们的平均速率也不同(甲图平均速率为1900m/s,乙图平均速率为480m/s),因此可以比较得出“分子种类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2)从图中可见,乙图和丙图都是氧气分子,但温度不同(乙图为27℃,丙图为127℃),丙图的氧气分子运动速率(560m/s)明显快于乙图(480m/s),说明温度是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另一个因素。
22.(2025七下·临平期中)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化学式为K2Cr2Ox)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已知重铬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则化学式中x的值为   。
【答案】7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可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来计算x的值。
【解答】在K2Cr2Ox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2价;
则(+1)×2+(+6)×2+(-2)×x =0,:2x = 14;
解得x=7。
23.(2025七下·临平期中)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在A、B、C三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三种餐巾纸,在餐巾纸上放入30粒绿豆种子,并将A、B、C放在不同条件下培养,五天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
装置 A B C
场所 日光下 黑暗中 ① ▲
温度 25℃ 25℃ ② ▲
餐巾纸干湿状态 潮湿(含适量水分) 潮湿(含适量水分) ③ ▲
种子萌发数量 27 28  
(1)根据实验组A和B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2)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请提出一个可研究的猜想:   ,根据你的猜想将表格中C组方案补充完整:①   ;②   ;③   。
【答案】(1)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
(2)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日光下;25℃;干燥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且过了休眠期。
【解答】(1)A和B除光照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实验的现象是A和B的种子均萌发,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不是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
(2)实验还可以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故可研究的猜想是:适宜的温度是否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则表格中C组的方案是:①黑暗中;②5℃;③潮湿(含适量水分)。
24.(2025七下·临平期中)某兴趣小组观察草履虫并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按照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注:食盐和醋对草履虫是有害刺激,肉汁对草履虫是有利刺激)
实验过程:
①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②取甲、乙、丙三个载玻片(如图),分别在其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其相互连通;
③在甲、乙、丙三个载玻片右侧培养液边缘分别滴一小滴盐水、一小滴肉汁、一小滴醋汁;
④用显微镜观察发生的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1)如果过程①中发现草履虫游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中放几丝   ,再盖上盖玻片。
(2)过程①中观察到的草履虫在液体中主要靠纤毛摆动前进,运动时通常   在前(填“圆端”或“尖端”)。
(3)通过实验小科得出: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结论。则过程④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棉花纤维
(2)圆端
(3)乙中草履虫都向右端游动,甲丙中草履虫都向左端游动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
【解答】(1)观观察草履虫时,可以先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草履虫游动过快,便观察。
(2)草履虫的圆端为前端。过程①中观察到的草履虫在液体中主要靠纤毛摆动前进,运动时通常圆端在前。
(3)通过实验小科得出: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结论。则过程④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甲丙中草履虫向左侧移动,乙中草履虫向右侧移动。
25.(2025七下·临平期中)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1)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2)“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这里的“质点”指的是   。
(3)不能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质量较大 B.原子核体积很小
C.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D.原子核带正电荷
(4)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答案】(1)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
(2)原子核
(3)C
(4)A;B;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运动,这表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因为如果原子内部充满了物质,α粒子在穿过时就会发生更多的偏转。
(2)实验中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说明它们遇到了一个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这个质点就是原子核。
(3)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得出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的结论,但不能直接得出核外电子带负电的结论,因为实验中并没有直接观察到电子。
(4)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通过模型的建立逐渐接近对原子结构本质的认识。
【解答】(1)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
(2)“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这里的“质点”指的是原子核。
(3)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获得的结论是:原子核质量较大,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带正电荷,不能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获得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因为实验中并没有直接观察到电子。
(4)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6.(2025七下·临平期中)在“培养并观察细菌菌落”实验中,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固体培养基的制备:在烧杯内加入营养琼脂和蒸馏水,煮沸15min后倒入3个无菌培养皿中,加盖,冷却后制成固体培养基。
②样本接种:将制得的培养基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在空气中敞口放置1h,加盖后倒置,在室温环境中培养24h。
③观察菌落:观察培养基中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
④进一步观察: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牙签挑取培养基中的固体菌落,溶解至水滴中,制成装片,观察所培养细菌的形态结构。
(1)步骤①中,煮沸15min和使用无菌培养皿的目的是   。
(2)步骤③观察菌落时使用的观察工具是   。
(3)进一步观察时,小科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结构如图所示,则该细菌是   (填“球菌”“杆菌”或“螺旋菌”)。
【答案】(1)消除原有细菌对实验的干扰
(2)放大镜
(3)杆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菌落:一个细菌和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菌落的过程: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解答】(1)①的目的是制备无菌的固体培养基。煮沸15分钟是为了高温灭菌,杀灭培养基及容器中存在的微生物,以防止其他杂菌的污染。使用无菌培养皿是因为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皿内环境无菌,有助于细菌的纯培养。
(2)在步骤③中,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是通过肉眼观察完成的。菌落的位置、颜色和外观肉眼可见,不需要借助显微镜。
(3)进一步的观察中,显微镜如图示细菌形态为杆状,说明这些细菌属于杆菌。
27.(2025七下·临平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请仔细分析下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2)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过得失电子来达到稳定结构,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使其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使其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镁在氯气中燃烧时,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最终形成中性的氯化镁。请画出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镁离子的符号   和氯化镁的化学式   。
(3)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下列哪一元素是同一族(  )
A.钠元素 B.硫元素 C.氯元素 D.氩元素
【答案】(1)电子层数
(2);Mg2+;MgCl2
(3)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2)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根据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由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2)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氯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
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3)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溴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氯元素是同一族。
28.(2025七下·临平期中)高铁酸钠(化学式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剂。已知Na2FeO4中钠的化合价为+1价。
(1)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价。
(2)Na2FeO4的相对分子质量   。
(3)Na2Fe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
(4)Na2FeO4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6
(2)166
(3)7:8
(4)27.7%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价法则来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来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在Na2FeO4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则(+1)×2+x+(-2)×4 = 0,即2+x-8=0,移项可得x=+6;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Na2Fe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56+16×4 =166。
(3)铁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56,氧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6,在Na2FeO4中铁原子个数为1,氧原子个数为4,则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4)=56:64 = 7:8;
(4)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Na2FeO4相对分子质量为166;Na2FeO4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9.(2025七下·临平期中)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史已超过四千年。小科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小麦种植实践活动。下面是小科笔记中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实践前准备】种植小麦前,小科搜集了相关信息:
信息一:小麦种子实际上是果实,由果皮、种皮、胚和贮藏营养物质的胚乳组成。
信息二:播种小麦时要看看土壤墒情。(注:墒情是指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
【实践中体验】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小科进行了观察思考:
①拿到小麦种子,观察并结合信息一得出:小麦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与图中的   (填序号)相似。
②信息二暗含小麦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据此,小科在播种前查看了墒情。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小麦抽穗、开花。小科观察到小麦花粉的特点:数量多、体积小、轻。根据小科的记录,小麦花属于   (填“虫媒花”或“风媒花”)。
④经历传粉和受精,最终花中的胚珠发育成小麦种子。
【答案】③;一定的水份;风媒花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①④子叶、②⑤胚、③胚乳。
【解答】(1)小麦和玉米都属于单子叶植物,③胚乳储存营养。小麦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与图中的③胚乳相似。
(2)信息二暗含小麦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量的水。据此,小科在播种前查看了墒情。
(3)根据小麦花粉的特点:数量多、体积小、轻可以判断小麦花属于风媒花。
30.(2025七下·临平期中)人体摄入钙不足会引起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缺钙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钙片来达到补钙的目的。
(1)题干中描述的“钙”,指的是钙   (填“元素”“原子”“分子”或“离子”)。
(2)已知某钙片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每100克钙片含钙14克。求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解题过程)
【答案】(1)元素
(2)每100克钙片含钙14克,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5%。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人体摄入钙不足,缺钙患者通过服用钙片来达到补钙的目的,这里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2)每100克钙片含钙14克,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5%。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