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新课导入:七年级上册朝代更迭梳理
淝水之战
十六国(前秦)
西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东魏
北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融
北朝
南朝
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江南经济开发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灭
时代特征
繁荣
开放
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制度创新
经济繁荣
科技文化灿烂辉煌
社会风气开放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外交流频繁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大运河、各经济领域
诗歌、书法、绘画等
兼容并包、尚武
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
开放的对外政策、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壹 流星王朝:昙花一现的政治遗产
贰 血脉工程:大运河的时空纽带
叁 寒门破壁:科举制的千年突围
肆 烈火烹油:盛世狂欢下的民变暗涌
核心素养目标
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知道隋朝建立、统一、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知道科举制创立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难点
重点
阅读教材P4,简述隋朝建立的概况。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杨坚(隋文帝)
公元581年
大兴(今西安)
北周外戚
581年
589年隋灭陈
576年周灭齐
隋
统一时间:
公元589年
壹 流星王朝:昙花一现的政治遗产
材料一 南北朝后期,南北方经济上的互市交易越来越多,打破关禁的要求日益迫切。……各地对统一文化的认同感也日趋增强。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国力强盛,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①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融;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为统一做好了准备;
② 陈后主昏庸无道,统治腐败。
壹 流星王朝:昙花一现的政治遗产
根据材料,分析隋朝统一的原因
意义:
隋
581
618
西晋
东汉
25
220
220
蜀
266
魏
221
263
吴
229
280
东晋
266
316
317
420
宋
420
479
齐
479
502
梁
502
557
陈
557
十六国
304
439
386
534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589
北魏
①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
③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壹 流星王朝:昙花一现的政治遗产
阅读下面时间轴,结合教材,归纳隋朝统一的意义。
经济:①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负担;
②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政治:①加强中央集权;②修订和减省刑律;
③简化行政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时间 户数 人口
581年 159万 3000万
606年 890万 4600万
含嘉仓
国家粮库,面积40多万平方米,粮窖数百个,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
粮仓丰实
材料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比至(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作用:隋朝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史称“开皇之治”。
壹 流星王朝:昙花一现的政治遗产
阅读教材第4页,梳理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
相关史事
隋朝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隋炀帝即位不久,先后三次派人前往流求, 其中第三次是在610年。 隋炀帝派武将文臣率领一万多人,从义安(广东潮州)出发,渡海抵达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隋朝对台湾地区的认识比以往前进了一大步。《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详细记述了这一地区地理、物产、社会组织、饮食、服饰、 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
壹 流星王朝:昙花一现的政治遗产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父皇给你留下的江山如此富强,好好干!
父皇放心吧,我一定成就大业!。
杨广,隋文帝次子,史书称其“美姿仪,少聪慧”。600年,太子杨勇被废,杨广被立为太子。
604年,杨广即位,次年改元大业,史称隋炀帝。
问题:隋炀帝杨广把隋朝统治的怎么样?有没有成就大业呢?
604年 隋炀帝下令营建东都洛阳。
605年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材料 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粮食产区
政治中心
军事前线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贰 血脉工程:大运河的时空纽带
根据材料,概括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三点
四段
五水 系
地位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涿郡(今北京)
洛阳
余杭(今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黄河
贰 血脉工程:大运河的时空纽带
阅读课本第二目结合《隋大运河示意图》,获取运河信息。
材料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运,其为利也博哉。
——《通典·食货七》
材料二 大运河使继隋而兴的唐、宋王朝,由于南北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密切而愈趋稳固,从而也加强了全国的统一。——《中国古代史》
贰 血脉工程:大运河的时空纽带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开通大运河的意义。
积极:①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②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
③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开凿运河期间)官吏督役严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
——《资治通鉴·隋纪四》
消极:急于求成,不顾百姓死活,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
贰 血脉工程:大运河的时空纽带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开通大运河的意义。
世官制
军功授官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夏商周
秦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以后
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曹丕时创立。中央派中正官到地方品评人才,分为九等,根据品级高低任命官员。
选官标准:即评议人物的标准,家世、品行、才能三者并重。
?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叁 寒门破壁:科举制的千年突围
思考:在九品中正制下,下面哪个人更有可能被选拔做高官
张富贵
出身:高门权贵,官宦子弟
学识: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贪财好利
李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家境贫寒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乐于助人
PK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官员选拔权由上层权贵掌控,选官看重门第,不重才识。
世家大族垄断中高级职位,平民子弟很难晋升
只要搞定中正官,他自然会说我品学兼优,人才难得!
难以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叁 寒门破壁:科举制的千年突围
· 谁正式创立了科举制度?
· 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考试选才取代举荐选才
思考:为了选拔出真正有才学的官员,你觉得应该如何改革选官制度
考试!考试!考试!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隋朝以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叁 寒门破壁:科举制的千年突围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清)吴敬梓《范进中举》
叁 寒门破壁:科举制的千年突围
皇帝:通过科举选出来的官员都十分有学识,而且对朕非常忠心,利于朕掌控整个国家,甚好!甚好!
科举取士的官员:我通过科举打败了权贵子弟,不再因为出身低微而被排挤在官场之外!我终于可以大展才干为国家效力啦!
村里的孩童:自从村里二狗子考科举当了官,十里八乡都把读书当成了改变命运的道路,现在到处都开始修学校、劝读书啦!
叁 寒门破壁:科举制的千年突围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科举制创立的意义。
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605 607 608 609 610 612 613 614 616
营建东都 开通济渠 一巡江南 开邗沟 修筑长城 远征林邑 巡游塞北 开永济渠 西巡西域 开江南河 二下江南 一征辽东 二征辽东 三征辽东 巡幸塞北 三下江南
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纵情享乐)
②农民起义与反隋势力的打击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肆 烈火烹油:盛世狂欢下的民变暗涌
阅读表格,结合教材,分析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肆·国祚速亡惕后世——隋朝的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众曰炀,
逆天虐民曰炀,
好大殆政曰炀,
薄情寡义曰炀,
离德荒国曰炀。
——《逸周书·谥法》
问题:为什么富强的隋朝速亡,杨广死后谥号为“炀”?
肆 烈火烹油:盛世狂欢下的民变暗涌
1.重新统一:
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
3.大型工程:
秦朝建万里长城,
隋朝开凿大运河。
2.制度创举:
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
隋朝首创科举制。
4.短命而亡:
秦朝暴政而亡,存在17年
隋朝暴政而亡,存在37年
相同
拓展延伸
根据所学知识,概括隋朝与秦朝有哪些相同点?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勤政为民,以民为生。
课堂小结
1.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说明隋朝( )
A.具备统一国家的条件 B.开通大运河的物质基础
C.财政经济的状况良好 D.商业发展的水平较高
2.“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大一统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C
随堂检测
D
4.“与此前的选官制度相比,隋朝确立的这一制度“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里移到了朝廷手里,以文化统一助成历史中国的政治统一。”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推动了教育发展 D.扩大了选官范围
5.隋朝它和秦朝的命运极其相似,他们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时间短暂,但都对历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朝代之一。主要是因为它们( )
A.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D.开创新的人才选拔制度
A
C
随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