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试卷第6页,共7页机密★启用前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调研考试生物学本试题卷满分50分,考试用时4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包含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下表皮,并绘制了相关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图3图4A.若图1中①不变,选择图2中乙,看到的细胞数目更少B.图3中①细胞构成保护组织,①②具有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C.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可将图4中甲视野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D.图4中出现乙视野,是由于载玻片和盖玻片没有擦拭干净导致2.“莲出淤泥而不染”。科研人员在莲花池中检测出了某种重金属元素,生活在其中的莲花植株的细胞中却没有,这是因为A,细胞壁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细胞核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C.细胞质中含有两种能量转换器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2023年,我国科学家将鹿茸干细胞PMC4细胞群培养为成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后,再引入小鼠的头部,成功地在小鼠头盖骨上形成鹿角样的骨骼组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项研究为哺乳动物的器官再生提供了新思路B.该研究的成功之处在于鹿和小鼠的遗传物质相同C,形成成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是PMC4细胞群分化的结果D.鹿和小鼠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动物体4,右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表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甲摄入,B.乙表示消费者,包括人和各种动物C.甲、乙、丙三类生物成分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动植物遗体、排出物D.丙主要是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丙。1.5.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神经末梢两部分构成B.脑干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大脑和脊髓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D.脊髓既参与反射,又具有传导的功能6.19世纪的人们普遍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只有神经调节。如胰腺分泌胰液,是由于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得胰液分泌增加。为验证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①:稀盐酸→注入狗小肠内→结果胰腺分泌胰液;实验②: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结果胰腺不分泌胰液;实验③:稀盐酸→注入已切除神经的狗小肠内→结果胰腺分泌胰液;实验④:稀盐酸处理后的小肠黏膜细胞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结果胰腺分泌胰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中的稀盐酸模拟胃酸B.实验①②能证明稀盐酸能通过血液循环直接引起胰液分泌C.实验③不能证明胰液分泌只有神经调节D.实验④证明胰液的分泌可能与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物质有关7.夏天是蚊蝇泛滥的季节,极易传播传染病。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一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也会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是传染源B.微丝蚴是传播途径C.叮咬了甲后的蚊子携带有病原体D.乙被蚊子叮咬前属于易感人群8.西瓜瓜瓤颜色有红色、黄色两种,已知红色(A)对黄色(a)为显性,现将黄瓢西瓜植株(aa)授以红瓢西瓜植株(Aa)的花粉,则当年所结西瓜瓢颜色及种子胚的基因组成依次是A.红色、AaB.黄色、aaC.黄色、Aa或aaD.红色、Aa或aa9.某项重要的生物学技术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细胞分裂X人胰岛切开的环状素基因DNA分子插入的细菌细胞A.X表示能合成胰岛素的人类细胞B.该技术可以引起可遗传变异C.该技术是在DNA分子水平上操作的D.该技术应用了细菌繁殖能力强,代谢速度快的特点10.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B.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的增加,人猿分界的标志是直立行走二、非选择题(包含4小题,共30分)11.(7分)陕西洛川,人称“苹果之乡”。这里出产的苹果营养丰富、香甜可口。洛川县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属世界最佳苹果产区。图1表示洛川苹果树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物质;图2是洛川苹果树在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②0102030温度/℃丙图1图2图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