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5课时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课标要求 1.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考情分析 1.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规律 2024·江西·T8 2024·黑吉辽·T3 2023·山东·T24 2023·广东·T21 2023·海南·T5 2023·江苏·T18 2022·天津·T13 2022·山东·T24 2022·江苏·T17 2022·河北·T12 2022·辽宁·T23 2021·江苏·T9 2021·河北·T22 2021·辽宁·T23 2021·全国甲·T6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024·湖北·T19 2023·北京·T11 2023·山东·T24 2021·辽宁·T23考点一 群落的主要类型1.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类依据2.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群落类型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生存环境 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________群落结构 物种少;结构非常_______ 物种较少;结构相对简单 物种繁多;结构非常复杂且_______生存生物特点 动植物具有_______特性 各种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动物善于_______ 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利用光能较强;动物善于_______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说群落是一定________________下不同________的天然群聚。[提醒] (1)荒漠生物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体现:植物叶片呈针状、气孔在夜间开放、根系强大等,从而减少水分散失、加强水分摄取;许多动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以减少水分散失。(2)草原生物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体现: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4.其他生物群落(1)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_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微小__________植物和大型________(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考向一 群落的类型及特征1.(2024·重庆渝中模拟)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各色自然美景不胜枚举。这些美景中有不少都是依靠独特的群落外貌和其中生活的各种动植物吸引人们前来观赏和研究。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B.森林有复杂的垂直分层现象,有利于对光能的利用,草原没有垂直分层现象C.沙漠里的蜥蜴经常栖息在有某种植被的地方,这种植被所在地就是蜥蜴的生态位D.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所以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抵抗干旱2.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表,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项目 甲 乙 丙 丁代表动物 爬行蜥蜴 树袋鼠 旅鼠 斑马代表植物 仙人掌、梭梭树 三叶橡胶树、望天树 地衣、苔藓 尖毛草A.甲中植被极度稀疏,动物均有独特的生存方式以适应环境B.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C.丙中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不存在生物多样性D.丁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_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类型[提醒]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本质区别是演替的起点不同,即是否具备土壤条件。(2)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之所以成为“开路先锋者”,因为地衣通过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苔藓生长提供了条件。随后,苔藓之所以能取代地衣是由于苔藓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阳光。(3)群落演替是否发生的标志是优势物种是否发生变化,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森林阶段依然能找到地衣、苔藓等物种。(4)演替最终的结果不一定都能成为森林,还要取决于所处地域的气候等环境条件,如干旱地区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5)群落的季节性不属于演替。3.群落演替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结果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1)人类对边坡的修复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2024·贵州,11C)( )(2)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裸石上的物种总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2022·天津,13)( )(3)湖泊经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可初生演替出森林(2022·江苏,17D)( )(4)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2022·河北,12B)( )(5)为应对互花米草入侵,通过栽种外来物种无瓣海桑,促进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在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2020·山东,19B)( )理解群落的演替草甸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牧场类型,分布于此的高原酚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数量过多对草甸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1)高原酚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是哪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原酚鼠形成的土丘上发生规律性的演替阶段可能包括哪些?最终会演替到森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量研究表明,过度放牧导致的草甸退化促进了鼠类数量增加,鼠类的密度过大又加剧了草甸退化,甚至荒漠化。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了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说,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变化是永恒的。结合群落的演替,可以理解为:当群落演替发展到群落内的______________之间以及__________________之间都相适应时,群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此时群落内的生物种群仍然进行着________和变化,同时外界环境也会改变,这些因素又会使群落发生改变。因此群落始终处于________的变化中,并趋向于形成新的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考向二 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和规律3.(2024·江西,8)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下列关于某干旱地区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演替与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不是同一种类型B.可用样方法调查该退耕农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C.可在该退耕农田上引进优势物种改变演替的速度D.上述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森林阶段4.(2024·黑吉辽,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C.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D.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负面的考向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5.(2024·深圳调研)亚马孙雨林是全球物种最丰富的热带雨林。该雨林近年来火灾频发,一些科学家明确表示,造成大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火灾后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于间接价值C.该地区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人类活动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2024·宜昌调研)塞罕坝曾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来由于过度砍伐而沦为荒原。塞罕坝人研究并确定了适合该地区的樟子松、云杉、兴安落叶松等树种,并将这些树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和混交,提高了造林的成功率。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塞罕坝又恢复为林海。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塞罕坝的变迁说明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研究林海中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种群的水平上进行的C.落叶松、樟子松等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多树种合理搭配和混交提高了物种丰富度,可有效降低病虫害一、过教材1.以下关于群落的主要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B.荒漠生物群落降水稀少但分布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C.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的表皮往往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D.荒漠动物一般在雨季进入冬眠,旱季进入夏眠E.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有肉质茎,叶为针状,且在夜间吸收CO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F.荒漠中的爬行动物所产生的含氮废物往往是以尿素的形式排泄G.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区,草原上物种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乔木非常少见H.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抵抗干旱I.草原动物善于挖洞或奔跑J.热带雨林中生活着的动物善于攀缘生活K.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小,适合弱光生存L.我国华北地区的落叶林中很多植物在春季叶片未展开前就开花,且多为风媒花M.全年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中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发达N.群落的类型受水分、温度影响很大O.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P.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说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2.以下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中一个物种替代另一个物种的过程B.光裸的岩地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苔藓往往会成为第一批物种C.与苔藓阶段相比,草本植物阶段土壤有机物变丰富,通气性变好D.灌木阶段,由于灌木“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步取代了所有的草本植物E.由于乔木的遮光作用,乔木阶段的物种多样性下降F.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如果时间允许,最终都会形成森林G.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起点不同,前者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H.初生演替速度慢、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趋向形成新群落I.沙丘、火山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J.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K.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从群落结构简单到复杂的变化L.群落演替使土壤、光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3.以下关于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由物种丰富度决定B.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会影响群落的演替C.人类活动是影响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D.在演替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成为优势种,不适应变化的种群一定会被淘汰E.顶极群落类型受温度、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F.顶极群落的结构复杂,将一直保持不变G.人类封山育林、管理草原等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H.次生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二、过高考1.(2023·广东,21节选)20世纪70—90年代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为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植被,科技人员在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上成功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在红树林植被恢复进程中,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2.(2021·河北,22节选)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演替。3.(2022·山东,24节选)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考点一 整合1.外貌特征 草原2.极度干旱;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不均匀 湿润或较湿润 简单 相对稳定 耐旱 挖洞或快速奔跑 树栖和攀缘3.时空条件 物种 4.(1)水生生物 陆生生物 (2)浮游 藻类评价1.D [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也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A错误;森林有复杂的垂直分层现象,有利于对光能的利用,草原物种虽然较少,但也有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沙漠里的蜥蜴经常栖息在有某种植被的地方,这种植被所在地属于蜥蜴生态位的一项重要内容,C错误。]2.C [乙表示热带雨林,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B正确;丙表示冻原,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但依旧存在生物多样性,C错误;丁表示草原,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D正确。]考点二 整合1.代替2.被彻底消灭了 土壤条件 种子 繁殖体 慢 快 多 少 人为因素3.人类的活动 相对稳定4.(2)方向 速度判断正误(1)√ (2)√(3)× [从裸岩初生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会经历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而湖泊发生的初生演替过程中会经历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4)√(5)× [以上过程发生了优势种的变化,所以属于群落演替。]提升(1)次生演替。裸露土丘存在土壤条件,因此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2)一年生草本植物阶段、多年生草本植物阶段。最终不一定会演替到森林,因为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土壤环境很难演替到森林。(3)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4)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 繁殖 动态 相对稳定评价3.D [上述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未必是森林阶段,因为还会受到当地温度、水分等条件的制约,D错误。]4.C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因此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A、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一定总是负面的,适度地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的演替是有积极意义的,D错误。]5.A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该地区火灾后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6.B [研究林海中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的,B错误。]查落实固基础一、1.BDFKM [荒漠生物群落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B错误;荒漠动物一般在雨季不进入冬眠,冬眠是对寒冷的适应,D错误;荒漠中的爬行动物为了保持水分,所产生的含氮废物往往是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而不是尿素,F错误;森林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以适应林下的弱光环境,K错误;热带雨林中树的分支不发达,M错误。]2.CGHJL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不是其中的一个物种替代另一个物种的过程,其本质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A错误;光裸的岩地上地衣往往会成为第一批物种,因为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能促进土壤的形成,B错误;灌木阶段,灌木逐步取代了部分的草本植物,D错误;乔木阶段物种多样性增加,E错误;如果气候干旱,弃耕的农田或许只能发展到草本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F错误;冰川泥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I错误;次生演替也可以从群落结构复杂到简单的变化,如草原群落退化为荒漠群落,K错误。]3.BEGH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与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并不是主要由物种丰富度决定的,A错误;人类活动不是影响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C错误;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D错误;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在没有受到影响的条件下会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也要发生演替,F错误。]二、1.群落演替2.群落的物种组成 次生3.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共84张PPT)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生物大一轮复习第45课时课标要求1.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考情分析1.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规律 2024·江西·T8 2024·黑吉辽·T3 2023·山东·T24 2023·广东·T212023·海南·T5 2023·江苏·T18 2022·天津·T13 2022·山东·T242022·江苏·T17 2022·河北·T12 2022·辽宁·T23 2021·江苏·T92021·河北·T22 2021·辽宁·T23 2021·全国甲·T6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024·湖北·T19 2023·北京·T11 2023·山东·T24 2021·辽宁·T23内容索引课时精练考点一 群落的主要类型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主要类型< 考点一 >必备知识整合1.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类依据外貌特征草原群落类型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生存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______ _____________群落结构 物种少;结构非常 _____ 物种较少;结构相对简单 物种繁多;结构非常复杂且__________生存生物特点 动植物具有_____ 特性 各种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动物善于__________ ____ 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利用光能较强;动物善于___________2.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极度干旱;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不均匀湿润或较湿润简单相对稳定耐旱挖洞或快速树栖和奔跑攀缘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说群落是一定 下不同 的天然群聚。时空条件物种(1)荒漠生物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体现:植物叶片呈针状、气孔在夜间开放、根系强大等,从而减少水分散失、加强水分摄取;许多动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以减少水分散失。(2)草原生物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体现: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4.其他生物群落(1)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 也有 。(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微小 植物和大型 (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浮游藻类考向一 群落的类型及特征1.(2024·重庆渝中模拟)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各色自然美景不胜枚举。这些美景中有不少都是依靠独特的群落外貌和其中生活的各种动植物吸引人们前来观赏和研究。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B.森林有复杂的垂直分层现象,有利于对光能的利用,草原没有垂直分层现象C.沙漠里的蜥蜴经常栖息在有某种植被的地方,这种植被所在地就是蜥蜴的生态位D.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所以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抵抗干旱√迁移应用评价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也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A错误;森林有复杂的垂直分层现象,有利于对光能的利用,草原物种虽然较少,但也有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沙漠里的蜥蜴经常栖息在有某种植被的地方,这种植被所在地属于蜥蜴生态位的一项重要内容,C错误。2.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表,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甲中植被极度稀疏,动物均有独特的生存方式以适应环境B.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C.丙中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不存在生物多样性D.丁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项目 甲 乙 丙 丁代表动物 爬行蜥蜴 树袋鼠 旅鼠 斑马代表植物 仙人掌、梭梭树 三叶橡胶树、望天树 地衣、苔藓 尖毛草√返回乙表示热带雨林,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B正确;丙表示冻原,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但依旧存在生物多样性,C错误;丁表示草原,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D正确。群落的演替< 考点二 >必备知识整合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类型代替彻底消灭了被土壤条件种子繁殖体慢快多少人为因素(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本质区别是演替的起点不同,即是否具备土壤条件。(2)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之所以成为“开路先锋者”,因为地衣通过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苔藓生长提供了条件。随后,苔藓之所以能取代地衣是由于苔藓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阳光。(3)群落演替是否发生的标志是优势物种是否发生变化,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森林阶段依然能找到地衣、苔藓等物种。(4)演替最终的结果不一定都能成为森林,还要取决于所处地域的气候等环境条件,如干旱地区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5)群落的季节性不属于演替。3.群落演替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结果人类的活动相对稳定(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方向速度(1)人类对边坡的修复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2024·贵州,11C)( )(2)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裸石上的物种总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2022·天津,13)( )(3)湖泊经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可初生演替出森林(2022·江苏,17D)( )√判断正误提示 从裸岩初生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会经历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而湖泊发生的初生演替过程中会经历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4)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2022·河北,12B)( )(5)为应对互花米草入侵,通过栽种外来物种无瓣海桑,促进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在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2020·山东,19B)( )提示 以上过程发生了优势种的变化,所以属于群落演替。√判断正误×理解群落的演替草甸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牧场类型,分布于此的高原酚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数量过多对草甸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1)高原酚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是哪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关键能力提升提示 次生演替。裸露土丘存在土壤条件,因此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2)高原酚鼠形成的土丘上发生规律性的演替阶段可能包括哪些?最终会演替到森林吗?提示 一年生草本植物阶段、多年生草本植物阶段。最终不一定会演替到森林,因为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土壤环境很难演替到森林。(3)大量研究表明,过度放牧导致的草甸退化促进了鼠类数量增加,鼠类的密度过大又加剧了草甸退化,甚至荒漠化。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4)有人说,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变化是永恒的。结合群落的演替,可以理解为:当群落演替发展到群落内的 之间以及________之间都相适应时,群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此时群落内的生物种群仍然进行着 和变化,同时外界环境也会改变,这些因素又会使群落发生改变。因此群落始终处于 的变化中,并趋向于形成新的 的状态。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繁殖动态相对稳定考向二 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和规律3.(2024·江西,8)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下列关于某干旱地区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演替与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不是同一种类型B.可用样方法调查该退耕农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C.可在该退耕农田上引进优势物种改变演替的速度D.上述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森林阶段√迁移应用评价上述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未必是森林阶段,因为还会受到当地温度、水分等条件的制约,D错误。4.(2024·黑吉辽,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C.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D.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负面的√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因此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A、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一定总是负面的,适度地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的演替是有积极意义的,D错误。考向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5.(2024·深圳调研)亚马孙雨林是全球物种最丰富的热带雨林。该雨林近年来火灾频发,一些科学家明确表示,造成大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区火灾后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于间接价值C.该地区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人类活动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该地区火灾后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研究林海中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的,B错误。6.(2024·宜昌调研)塞罕坝曾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来由于过度砍伐而沦为荒原。塞罕坝人研究并确定了适合该地区的樟子松、云杉、兴安落叶松等树种,并将这些树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和混交,提高了造林的成功率。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塞罕坝又恢复为林海。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塞罕坝的变迁说明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研究林海中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种群的水平上进行的C.落叶松、樟子松等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多树种合理搭配和混交提高了物种丰富度,可有效降低病虫害√一、过教材1.以下关于群落的主要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B.荒漠生物群落降水稀少但分布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C.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的表皮往往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D.荒漠动物一般在雨季进入冬眠,旱季进入夏眠√√E.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有肉质茎,叶为针状,且在夜间吸收CO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F.荒漠中的爬行动物所产生的含氮废物往往是以尿素的形式排泄G.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区,草原上物种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乔木非常少见H.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抵抗干旱I.草原动物善于挖洞或奔跑J.热带雨林中生活着的动物善于攀缘生活√K.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小,适合弱光生存L.我国华北地区的落叶林中很多植物在春季叶片未展开前就开花,且多为风媒花M.全年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中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发达N.群落的类型受水分、温度影响很大O.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P.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说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荒漠生物群落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B错误;荒漠动物一般在雨季不进入冬眠,冬眠是对寒冷的适应,D错误;荒漠中的爬行动物为了保持水分,所产生的含氮废物往往是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而不是尿素,F错误;森林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以适应林下的弱光环境,K错误;热带雨林中树的分支不发达,M错误。2.以下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中一个物种替代另一个物种的过程B.光裸的岩地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苔藓往往会成为第一批物种C.与苔藓阶段相比,草本植物阶段土壤有机物变丰富,通气性变好D.灌木阶段,由于灌木“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步取代了所有的草本植物E.由于乔木的遮光作用,乔木阶段的物种多样性下降F.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如果时间允许,最终都会形成森林√G.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起点不同,前者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H.初生演替速度慢、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趋向形成新群落I.沙丘、火山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J.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K.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从群落结构简单到复杂的变化L.群落演替使土壤、光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不是其中的一个物种替代另一个物种的过程,其本质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A错误;光裸的岩地上地衣往往会成为第一批物种,因为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能促进土壤的形成,B错误;灌木阶段,灌木逐步取代了部分的草本植物,D错误;乔木阶段物种多样性增加,E错误;如果气候干旱,弃耕的农田或许只能发展到草本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F错误;冰川泥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I错误;次生演替也可以从群落结构复杂到简单的变化,如草原群落退化为荒漠群落,K错误。3.以下关于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由物种丰富度决定B.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会影响群落的演替C.人类活动是影响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D.在演替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成为优势种,不适应变化的种群一定会被淘汰E.顶极群落类型受温度、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F.顶极群落的结构复杂,将一直保持不变G.人类封山育林、管理草原等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H.次生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与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并不是主要由物种丰富度决定的,A错误;人类活动不是影响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C错误;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D错误;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在没有受到影响的条件下会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也要发生演替,F错误。二、过高考1.(2023·广东,21节选)20世纪70—90年代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为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植被,科技人员在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上成功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在红树林植被恢复进程中,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2.(2021·河北,22节选)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 演替。群落演替群落的物种组成次生3.(2022·山东,24节选)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课时精练对一对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B D D C C D D题号 9 10 11 12 13 14答案 D C A B D A(1)群落演替速度快;经历阶段相对较少;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 (2)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3)不能确定 群落中该时间段植物个体总数的变化未知 (4)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15.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一、选择题1.(2024·鄂州模拟)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B.草原生物群落的动物主要以斑马、长颈鹿和狮子为主C.森林生物群落中种群的生态位不随季节更替而变动D.热带雨林中以虫媒花植物为主,而落叶阔叶林多数是风媒花植物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由于森林中不同季节食物种类会有所变化,因此森林生物群落中种群的生态位会随季节更替而变动,C错误。答案2.(2024·长沙模拟)不同群落的外貌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群落内部生物的特征对环境具有适应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仙人掌的针状叶、爬行动物的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有利于适应荒漠干旱生境B.在草原上,各种旱生多年生灌木植物占优势,多数动物具有快速奔跑的特点C.森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层现象明显,群落对光能、空间的利用率高D.冻原植被和动物的丰富度较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较低√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各种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多数动物有快速奔跑的特点,B错误。答案荒漠中绝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长度较长,甚至大于地面株高,以更好地吸收水分,D错误。3.(2024·茂名一模)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不同的群落在外貌和结构上存在差异,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类型的形成容易受到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B.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往往在树顶形成树冠来争夺阳光D.荒漠中绝大多数植物的地面株高远大于根系的长度√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不同种群与环境变化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优势种取代过程。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属于生长现象,不属于群落演替,D符合题意。4.(2024·浙江6月选考,5)在自然界中,群落演替是普遍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A.裸岩上出现了地衣 B.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C.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 D.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5.(2021·全国甲,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一般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答案6.(2020·海南,2)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植物更有优势B.与草本植物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植物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多年生灌木群落里有草本植物和灌木,生物种类和空间结构更为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7.(2023·海南,5)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C.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D.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马尾松林只有马尾松一种乔木,没有乔木层植物的种间竞争,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是马尾松和青冈栎,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所以种间竞争增强,D错误。A.可以直接依据林窗面积的大小来判断林窗初生演替所处的阶段B.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推测出草本层铁芒萁的耐阴程度高于砂仁C.林窗关闭过程中植物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D.林窗演替过程中动植物的改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不同类群的比例8.(2024·荆州质检)过熟的格氏栲天然林中,常由于林冠层的老龄树木死亡而形成一定面积的空隙,称为林窗。研究发现格氏栲天然林林窗出现至关闭的过程中,不同时期草本层常见物种变化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演替阶段 早期 中期 晚期草本层常见物种 铁芒萁 狗脊、扇叶铁线蕨 毛鳞省藤、华山姜、砂仁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格氏栲天然林中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格氏栲天然林林窗从出现至关闭的过程中,早期先出现铁芒萁,中晚期铁芒萁消失,晚期砂仁出现,说明铁芒萁在林窗关闭时无法生存,其耐阴程度低于砂仁,B错误;该研究只记录了不同时期草本层常见物种变化,不能推测整个群落中各个植物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C错误;动植物遗体残骸为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供资源,因此林窗演替过程中动植物的改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不同类群的比例,D正确。9.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历史上曾水草丰茂、森林茂密,后因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变成了树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荒原,如今塞罕坝人又在茫茫荒原上营造起了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如图是塞罕坝漫甸地区的群落演替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塞罕坝漫甸地区由“沙地→草原→稀树草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稀树草原群落在过度放牧等人为干扰条件下,可能会退化为沙地C.人工造林加快了塞罕坝漫甸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D.只要时间允许,稀树草原群落一定会演替为森林群落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由题图分析可知,在该地区,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顶极群落是稀树草原,如果气候湿润化,稀树草原群落可继续演替为森林群落,否则不一定可以,D错误。10.(2024·衡水模拟)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往往会使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断层,断层对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物群落中,绝大部分开花植物都是风媒花B.在森林的不同区域,优势种的更迭速度没有差异C.森林的断层处能为一些生物提供较适宜的生存环境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快速奔跑的特点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森林生物群落中,大部分开花植物是依赖动物进行传粉或传播种子,A错误;在森林的断层处和非断层处,优势种的更迭速度不同,B错误;在森林的断层处,适合一些阳生草本植物生存,C正确;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的特点,草原上的动物大多具有快速奔跑的特点,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1.(2024·开封模拟)受气候影响,某地的马尾松林会向针阔叶混交林以及常绿阔叶林过渡,但由于马尾松寿命长,自然演替需要很长时间。研究发现,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林群落后,马尾松死亡造成林窗(林冠层空隙)开放,改变了林内资源和空间分布,导致阔叶树种进入群落并迅速生长起来。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松材线虫的入侵改变了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松材线虫入侵后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在染病的马尾松林补种当地阔叶树种可加快演替的进行D.在松材线虫集中分布处选取样方,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大√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松材线虫的入侵只改变了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并未改变其演替方向,A错误。答案样方编号 马尾松(株) 麻栎(株) 枫香(株)幼年 成年 老年 幼年 成年 老年 幼年 成年 老年1 0 1 9 14 2 0 7 1 02 0 0 6 20 4 0 11 2 13 0 2 6 16 2 2 10 0 04 0 0 7 18 2 2 9 1 25 0 0 9 15 3 0 6 0 012.(2023·江苏,18改编)科研团队在某林地(面积:1 km2)选取5个样方(样方面积:20 m×20 m)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如表为3种乔木的部分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样方编号 马尾松(株) 麻栎(株) 枫香(株)幼年 成年 老年 幼年 成年 老年 幼年 成年 老年1 0 1 9 14 2 0 7 1 02 0 0 6 20 4 0 11 2 13 0 2 6 16 2 2 10 0 04 0 0 7 18 2 2 9 1 25 0 0 9 15 3 0 6 0 0A.估算该林地麻栎种群的个体数量是50 000株B.林木的种群密度越大,林木的总生物量越高C.该林地马尾松、麻栎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增长型,群落分层现象明显D.该林地处于森林演替中,采伐部分马尾松能加速演替进程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生物量是指生物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并不是林木的种群密度越大,林木的总生物量越高,B错误。样方编号 马尾松(株) 麻栎(株) 枫香(株)幼年 成年 老年 幼年 成年 老年 幼年 成年 老年1 0 1 9 14 2 0 7 1 02 0 0 6 20 4 0 11 2 13 0 2 6 16 2 2 10 0 04 0 0 7 18 2 2 9 1 25 0 0 9 15 3 0 6 0 0项目 地面芽植物 高位芽植物 一年生草本典型天然林 20 14 340年人工林 21 7 410年人工林 16 1 613.(2024·聊城期末)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体形态相似,且在适应特点上也相似。生态学上常以植物越冬时休眠芽的位置高低划分植物的生活型。科研人员对三种林地中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物种数量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表所示(注:一年生草本以种子越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项目 地面芽植物 高位芽植物 一年生草本典型天然林 20 14 340年人工林 21 7 410年人工林 16 1 6A.人工林自然演替过程中,各生活型植物出现的顺序是一年生草本→地面芽植物→高位芽植物B.群落中各类生活型植物的数量比能够反映群落所处环境的气候特点C.陆生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是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空间垂直排列的结果D.群落演替过程中林叶逐渐茂密,高位芽植物在竞争中占优势而完全取代地面芽植物√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群落中各类生活型植物的数量比能够反映群落所处环境的气候特点,比如具有耐热特性的生活型植物的比例较高可说明群落所处的环境气候炎热,B正确;由题意可知,陆生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说明了植物对不同环境适应的结果,即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空间垂直排列的结果,C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的取代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4.(2024·青岛一模)围栏封育是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最广泛的途径之一。在以牦牛、马为主要牧畜的某轻度退化草场部分区域进行围栏封育处理,封育区内禁止放牧,研究人员获得了之后4年草地植物群落的数据变化如表(同列的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处理 可食牧草生物量/(g·m-2) 毒害草生物量/(g·m-2) 平均高度/ mmCK(对照) 347.3a 323.5a 69.0a第1年 359.7a 296.8b 74.4a第2年 565.5b 287.6b 89.2b第3年 966.3c 245.4c 111.8c第4年 960.3c 249.1c 112.3cA.封育区内垂直结构更复杂,能够减弱种间竞争B.随着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可食牧草和毒害草的种间竞争加剧C.如果继续围栏封育,该植物群落会演替为森林植物群落D.封育区内禁止放牧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处理 可食牧草生物量/(g·m-2) 毒害草生物量/(g·m-2) 平均高度/ mmCK(对照) 347.3a 323.5a 69.0a第1年 359.7a 296.8b 74.4a第2年 565.5b 287.6b 89.2b第3年 966.3c 245.4c 111.8c第4年 960.3c 249.1c 112.3c处理 可食牧草生物量/(g·m-2) 毒害草生物量/(g·m-2) 平均高度/ mmCK(对照) 347.3a 323.5a 69.0a第1年 359.7a 296.8b 74.4a第2年 565.5b 287.6b 89.2b第3年 966.3c 245.4c 111.8c第4年 960.3c 249.1c 112.3c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植物平均高度增加,封育区内垂直结构更复杂,种间竞争减弱,A正确;随着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可食牧草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毒害草的生物量逐渐减少,二者的种间竞争减弱,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处理 可食牧草生物量/(g·m-2) 毒害草生物量/(g·m-2) 平均高度/ mmCK(对照) 347.3a 323.5a 69.0a第1年 359.7a 296.8b 74.4a第2年 565.5b 287.6b 89.2b第3年 966.3c 245.4c 111.8c第4年 960.3c 249.1c 112.3c一个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果继续围栏封育,该植物群落不一定会演替为森林植物群落,C错误;封育区内禁止放牧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升高,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二、非选择题15.(2023·山东,24)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退耕农田自然演替是在有一定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次生演替,而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速度较缓慢,次生演替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而初生演替的影响因素是自然因素。(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区别即可)。群落演替速度快;经历阶段相对较少;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第30~50年乙种群的相对多度下降,是该种植物个体数所占百分比下降,而不是具体的数目,其变化无法直接反映种群密度的变化。(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中该时间段植物个体总数的变化未知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不能确定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返回第九单元 课时练45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选择题1~8题,每小题6分,9~14题,每小题7分,共90分。一、选择题1.(2024·鄂州模拟)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B.草原生物群落的动物主要以斑马、长颈鹿和狮子为主C.森林生物群落中种群的生态位不随季节更替而变动D.热带雨林中以虫媒花植物为主,而落叶阔叶林多数是风媒花植物2.(2024·长沙模拟)不同群落的外貌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群落内部生物的特征对环境具有适应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仙人掌的针状叶、爬行动物的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有利于适应荒漠干旱生境B.在草原上,各种旱生多年生灌木植物占优势,多数动物具有快速奔跑的特点C.森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层现象明显,群落对光能、空间的利用率高D.冻原植被和动物的丰富度较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较低3.(2024·茂名一模)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不同的群落在外貌和结构上存在差异,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类型的形成容易受到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B.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往往在树顶形成树冠来争夺阳光D.荒漠中绝大多数植物的地面株高远大于根系的长度4.(2024·浙江6月选考,5)在自然界中,群落演替是普遍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A.裸岩上出现了地衣B.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C.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D.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5.(2021·全国甲,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6.(2020·海南,2)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植物更有优势B.与草本植物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植物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7.(2023·海南,5)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C.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D.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8.(2024·荆州质检)过熟的格氏栲天然林中,常由于林冠层的老龄树木死亡而形成一定面积的空隙,称为林窗。研究发现格氏栲天然林林窗出现至关闭的过程中,不同时期草本层常见物种变化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演替阶段 早期 中期 晚期草本层常见物种 铁芒萁 狗脊、扇叶铁线蕨 毛鳞省藤、华山姜、砂仁A.可以直接依据林窗面积的大小来判断林窗初生演替所处的阶段B.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推测出草本层铁芒萁的耐阴程度高于砂仁C.林窗关闭过程中植物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D.林窗演替过程中动植物的改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不同类群的比例9.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历史上曾水草丰茂、森林茂密,后因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变成了树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荒原,如今塞罕坝人又在茫茫荒原上营造起了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如图是塞罕坝漫甸地区的群落演替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塞罕坝漫甸地区由“沙地→草原→稀树草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稀树草原群落在过度放牧等人为干扰条件下,可能会退化为沙地C.人工造林加快了塞罕坝漫甸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D.只要时间允许,稀树草原群落一定会演替为森林群落10.(2024·衡水模拟)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往往会使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断层,断层对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物群落中,绝大部分开花植物都是风媒花B.在森林的不同区域,优势种的更迭速度没有差异C.森林的断层处能为一些生物提供较适宜的生存环境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快速奔跑的特点11.(2024·开封模拟)受气候影响,某地的马尾松林会向针阔叶混交林以及常绿阔叶林过渡,但由于马尾松寿命长,自然演替需要很长时间。研究发现,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林群落后,马尾松死亡造成林窗(林冠层空隙)开放,改变了林内资源和空间分布,导致阔叶树种进入群落并迅速生长起来。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松材线虫的入侵改变了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松材线虫入侵后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在染病的马尾松林补种当地阔叶树种可加快演替的进行D.在松材线虫集中分布处选取样方,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大12.(2023·江苏,18改编)科研团队在某林地(面积:1 km2)选取5个样方(样方面积:20 m×20 m)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如表为3种乔木的部分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样方编号 马尾松(株) 麻栎(株) 枫香(株)幼年 成年 老年 幼年 成年 老年 幼年 成年 老年1 0 1 9 14 2 0 7 1 02 0 0 6 20 4 0 11 2 13 0 2 6 16 2 2 10 0 04 0 0 7 18 2 2 9 1 25 0 0 9 15 3 0 6 0 0A.估算该林地麻栎种群的个体数量是50 000株B.林木的种群密度越大,林木的总生物量越高C.该林地马尾松、麻栎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增长型,群落分层现象明显D.该林地处于森林演替中,采伐部分马尾松能加速演替进程13.(2024·聊城期末)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体形态相似,且在适应特点上也相似。生态学上常以植物越冬时休眠芽的位置高低划分植物的生活型。科研人员对三种林地中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物种数量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表所示(注:一年生草本以种子越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项目 地面芽植物 高位芽植物 一年生草本典型天然林 20 14 340年人工林 21 7 410年人工林 16 1 6A.人工林自然演替过程中,各生活型植物出现的顺序是一年生草本→地面芽植物→高位芽植物B.群落中各类生活型植物的数量比能够反映群落所处环境的气候特点C.陆生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是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空间垂直排列的结果D.群落演替过程中林叶逐渐茂密,高位芽植物在竞争中占优势而完全取代地面芽植物14.(2024·青岛一模)围栏封育是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最广泛的途径之一。在以牦牛、马为主要牧畜的某轻度退化草场部分区域进行围栏封育处理,封育区内禁止放牧,研究人员获得了之后4年草地植物群落的数据变化如表(同列的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处理 可食牧草生物量/(g·m-2) 毒害草生物量/(g·m-2) 平均高度/ mmCK(对照) 347.3a 323.5a 69.0a第1年 359.7a 296.8b 74.4a第2年 565.5b 287.6b 89.2b第3年 966.3c 245.4c 111.8c第4年 960.3c 249.1c 112.3cA.封育区内垂直结构更复杂,能够减弱种间竞争B.随着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可食牧草和毒害草的种间竞争加剧C.如果继续围栏封育,该植物群落会演替为森林植物群落D.封育区内禁止放牧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二、非选择题15.(10分)(2023·山东,24)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区别即可)。(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1.C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由于森林中不同季节食物种类会有所变化,因此森林生物群落中种群的生态位会随季节更替而变动,C错误。]2.B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各种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多数动物有快速奔跑的特点,B错误。]3.D [荒漠中绝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长度较长,甚至大于地面株高,以更好地吸收水分,D错误。]4.D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不同种群与环境变化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优势种取代过程。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属于生长现象,不属于群落演替,D符合题意。]5.C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一般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6.C [多年生灌木群落里有草本植物和灌木,生物种类和空间结构更为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7.D [马尾松林只有马尾松一种乔木,没有乔木层植物的种间竞争,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是马尾松和青冈栎,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所以种间竞争增强,D错误。]8.D [格氏栲天然林中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格氏栲天然林林窗从出现至关闭的过程中,早期先出现铁芒萁,中晚期铁芒萁消失,晚期砂仁出现,说明铁芒萁在林窗关闭时无法生存,其耐阴程度低于砂仁,B错误;该研究只记录了不同时期草本层常见物种变化,不能推测整个群落中各个植物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C错误;动植物遗体残骸为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供资源,因此林窗演替过程中动植物的改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不同类群的比例,D正确。]9.D [由题图分析可知,在该地区,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顶极群落是稀树草原,如果气候湿润化,稀树草原群落可继续演替为森林群落,否则不一定可以,D错误。]10.C [森林生物群落中,大部分开花植物是依赖动物进行传粉或传播种子,A错误;在森林的断层处和非断层处,优势种的更迭速度不同,B错误;在森林的断层处,适合一些阳生草本植物生存,C正确;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的特点,草原上的动物大多具有快速奔跑的特点,D错误。]11.A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松材线虫的入侵只改变了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并未改变其演替方向,A错误。]12.B [生物量是指生物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并不是林木的种群密度越大,林木的总生物量越高,B错误。]13.D [群落中各类生活型植物的数量比能够反映群落所处环境的气候特点,比如具有耐热特性的生活型植物的比例较高可说明群落所处的环境气候炎热,B正确;由题意可知,陆生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说明了植物对不同环境适应的结果,即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空间垂直排列的结果,C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的取代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D错误。]14.A [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植物平均高度增加,封育区内垂直结构更复杂,种间竞争减弱,A正确;随着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可食牧草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毒害草的生物量逐渐减少,二者的种间竞争减弱,B错误;一个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果继续围栏封育,该植物群落不一定会演替为森林植物群落,C错误;封育区内禁止放牧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升高,D错误。]15.(1)群落演替速度快;经历阶段相对较少;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 (2)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3)不能确定 群落中该时间段植物个体总数的变化未知 (4)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解析 (1)退耕农田自然演替是在有一定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次生演替,而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速度较缓慢,次生演替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而初生演替的影响因素是自然因素。(2)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3)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第30~50年乙种群的相对多度下降,是该种植物个体数所占百分比下降,而不是具体的数目,其变化无法直接反映种群密度的变化。(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九单元 第45课时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docx 第九单元 第45课时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pptx 第九单元 课时练45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