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选必三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课课练(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 选必三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课课练(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课课练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今年辽宁将加快畅通东北海陆大通道,奋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下列判断中与上述判断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今年春节假期辽宁省铁路旅客发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3.3%
B.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C.所有全力以赴的奥运健儿都值得尊重
D.谷某某是北京冬奥会的女子自由式滑雪冠军
2.科学思维要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时尚就是流行的生活方式。 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B 北京分为东城、西城、海淀等区。 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C 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该语句含义不明确,不表达判断。
D 选择,是读者神圣的权利。但如果不加比较作选择,是滥用了此种权利。 违背矛盾律。
3.判断是重要的、常见的逻辑思维形式。以下命题属于恰当判断的是( )
A.我准备就《你好,李焕英》写篇读后感
B.疫情过后,经济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C.春暖花开,春游的同学们尽情地呼吸着空气和阳光
D.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4.近日,某“教育专家”发布的自称是“中式教育”的短视频饱受社会争议,不少网友吐槽其是“霸凌式教育”。本质上,“霸凌式教育”不等于中式教育,真正的中式教育作为一种深具文化底蕴的教育方式强调的是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而“霸凌式教育”打着中式教育的幌子,实则做着霸凌的事情,侵犯了孩子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根据材料可知( )
①“霸凌式教育”与中式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有根本区别
②如果给“霸凌式教育”下定义,中式教育是其属概念
③从外延上看,“霸凌式教育”与中式教育是矛盾关系
④“‘霸凌式教育’不等于中式教育”的主谓项都周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只有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实现生产力迭代升级。而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2023年北京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8766.7亿元,比2022年增长8.5%。据此可推断( )
①“新质生产力”的定义揭示了其本质属性
②生产力实现迭代升级,一定是发展了新质生产力
③“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中的谓项是周延的
④在对“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中“当代先进生产力”是定义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下列四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表达正确的是( )
A.这是新学生宿舍      B.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C.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D.所有的马都是白马
7.下列表述与对其逻辑思维规则对应正确的是( )
A.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包括知识产权、债权、股权、所有权、他物权——对概念的外延划分不当,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
B.老李比大李大十岁,大李比小李大十岁,所以老李必定不比小李大十岁——正确运用了关系判断中的反对称性关系推理
C.中国与亚洲是种属关系——错误地判断了中国和亚洲的外延的关系
D.既然大家都认为老王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我说老王是有缺点的,这又有什么不对呢?——正确地运用了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8.科学思维离不开逻辑,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根据所学逻辑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的感叹句也能表达判断,但它不能表达出判断的真假
②“叶嘉莹先生是国际著名教育家和诗人”这个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③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④“小明和小亮都是学生,小明认识小亮”前句是关系判断,后句是非对称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长江江豚是长江现存的唯一鲸豚类动物。然而,由于栖息地丧失、水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江豚种群数量一度急剧下降。随着长江大保护深入开展,江豚种群数量稳步增长,2022年达到1249头,较2017年增长了23.42%。长江沿岸居民在江边“偶遇”江豚渐成常态。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江豚”的外延与“鲸豚类动物”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B.“水污染引发江豚种群数量下降”,该判断中“引发”关系是对称关系
C.“长江大保护深入开展”是江豚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的必要条件
D.“只有‘偶遇’江豚成常态,才能实现江豚种群数量增长”是真判断
10.下列判断属于单称肯定判断的是( )
A.对学习中出现的坏习惯,要坚决改正
B.地震后,我国各省市都对灾区进行积极支援
C.小娟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母爱无边、真爱无限
D.有些同志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1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使性质判断符合实际。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
①高二(14)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 ②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
③小红和小芳一直是同桌 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制度和发展经济学的三位学者。三位学者把历史上曾经被输入某种制度的国家列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们在经济表现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当地历史、地理等其他因素,证明经济和政治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是走向繁荣还是趋于衰败。对以上研究理解正确的是( )
①“曾经被输入某种制度的国家”与“国家”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种属关系
②研究者运用思维抽象从研究对象的差异性表现中抽取出制度对国家繁荣的影响
③“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是走向繁荣还是趋于衰败”是断定事物性质的判断
④该研究考察了历史上曾经被输入某种制度的全部国家,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在下面推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必然关系的是( )
①无赖是喜欢说假话的,高俅是无赖,所以高俅是喜欢说假话的
②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所以,曹军之众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远来疲敝
③北京在天津的北面,所以天津不在北京的北面
④高铁建成之后要试运行,飞机建造之后要试飞,所以航母建造后也要试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万物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以来,城市的繁华都与河流的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它不仅滋养了土地,孕育了文明,还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变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是全称肯定判断
②“河流滋养了土地”这一判断中谓项是不周延的
③“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命脉”这一判断中主项是周延的
④“万物因水而生”表明“万物”和“水”是对称性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科学思维要遵循逻辑规则。下列右栏对左栏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 中国运动员的一言一行不只代表自己,更代表国家 属于复合判断的相容选言判断
B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这是对概念的外延做了划分。
C 甲比乙小一岁,乙比丙小一岁 这个关系判断为传递关系
D 赞成票和反对票 从概念的外延上看属于反对关系
16“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正在逐渐好转”这个判断是( )
①肯定判断 ②否定判断 ③特称判断 ④单称判断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7.说到草原,人们总会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然而,只有满足下列条件,人们才能欣赏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
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升以上;种植高50-100厘米的大针茅草种;草原承载牲畜数量没有超负荷;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未遭到破坏。
据此,对下列对应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①所有东北草原上都能看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量项的使用不当
②呼伦贝尔草原降水量多且实行以草定畜、适度放牧措施——相容选言判断
③美丽的草原是我的家——这样定义“草原”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如果非法开垦草原,就会加速草原退化——反映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学校要报选修课,甲和乙去报名,甲在选择科目上犹豫不决,乙认为甲 “要么报汉语言文学,要么报国际经济与政治。”如果乙的上述断定为假,则甲的选择是( )
①最后只报了音乐鉴赏
②放弃国际经济与政治,报了汉语言文学
③既报了汉语言文学,又报了国际经济与政治
④不愿意报汉语言文学,坚持报国际经济与政治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④ D.③或④
19.这个冬天,“尔滨”的火爆出圈,成为全国“冰雪热”的生动注脚。根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目前中国已有约50家室内滑雪场营业,规模和产值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行列。“只有当气候条件不再成为制约,冰雪经济才会越来越火爆。”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①如果气候条件成为制约,那么冰雪经济就不会越来越火爆
②如果冰雪经济越来越火爆,那么气候条件将不再成为制约
③如果气候条件不再成为制约,那么冰雪经济就不会越来越火爆
④如果冰雪经济没有越来越火爆,那么气候条件将不再成为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按照体教融合的要求,安徽省某校开设了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课。一天,三名男生甲、乙、丙在操场门口遇到了三名女生a、b、c。男生问女生参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课,一名女生说:“我们分别上羽毛球课、排球课、乒乓球课。至于我们各自上了哪门课,你们猜猜看。”男生想了一会,分别作了以下猜断:
甲 a上羽毛球课 b上排球课
乙 a上排球课 c.上羽毛球课
丙 a上乒乓球课 b上羽毛球课
女生听后说:“你们每个人都猜对了一半。据此判断,女生a、b、c上的体育活动课分别是( )
A.羽毛球课、乒乓球课、排球课 B.乒乓球课、羽毛球课、排球课
C.乒乓球课、排球课、羽毛球课 D.排球课、羽毛球课、乒乓球课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
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情境一 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他的小说《镀金时代》答记者问时说道:“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白痴。”此言见报后,舆论大哗。议员们十分愤慨,纷纷谴责马克·吐温的无礼,并强烈要求他道歉,否则就将诉诸法律。几天后,马克·吐温在美国某报刊上发表了“道歉声明”,把那句话改为“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白痴”。
  情境二 有位老人与一个猎人是朋友。一天,猎人送给他一只野兔,老人当即将兔子做成美味,招待猎人。几天后,有五六个人找上门来,自称是猎人的朋友。老人便拿出剩下的兔子汤招待了他们。没过几天,又来了八九个人,自称是猎人朋友的朋友。面对一帮无赖,老人端上一盆洗碗水让他们喝,说:“既然是送兔子的朋友的朋友,就应该喝兔子汤的汤!”一帮无赖只好悻悻地走了。
  (1)在情境一故事中的两个直言判断属于什么判断?运用逻辑知识,分析马克·吐温的“道歉声明”为何能起到对议员的讽刺作用。(6分)
(2)结合情境二,从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角度看,那些无赖使用的是什么关系?老人的智慧表现在哪儿?(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丙丁四个游客在公园游玩,甲看到一只鸵鸟不会飞,于是他说:“有的鸟是不会飞的。”由此引起一段对话。乙说:“这就是说,有的鸟是会飞的。”甲说:“我没有那个意思,我只是说:‘有的鸟不是会飞的’”。丙说:“你的意思是鸟不是会飞的。”甲无奈说:“我的意思是并非鸟都是会飞的。”丁说“怎么能说鸟是不会飞的呢?”
  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判断”有关知识分析乙、丙、丁分别对甲说的三句话的理解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10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美方在谈论中美关系时言必提“竞争”,仿佛竞争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主题,甚至是全部议题。“竞争”主导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基调。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在经贸、科技等一些领域存在竞争是正常的,但不应无视市场经济规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美方采取的诸多举措充分说明,美方所谓的“竞争”,已成为其对华进行围堵和遏制打压的代名词。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美方应抛弃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跳出竞争对抗逻辑,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同中方相向而行,实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有人认为,中美之间的交往要么美国得利,要么中国得利。请运用“正确运用判断”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10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主席指出,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请从材料中找一个联言判断的语句,并说明该类判断为真的条件。(4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改革创新。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制胜未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浙江作为创新引领者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2023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未来5年将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000个以上,取得硬核科技成果500项以上,做好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科创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育的系统工程;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化布局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实施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行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加快构建全域创新新格局,实施全域创新能级跨越提升行动,打造科创走廊体系、提升中心城市创新能级、提升工业大县科创能力、赋能浙江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等。
  有同学根据上述材料得出“只要做到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就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用“正确运用判断”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课课练
参 考 答 案
1.B[B是假言判断,属于复合判断,与题干中的判断属于同一类型,B符合题意。A是关系判断,CD是性质判断,ACD属于简单判断,都不符合题意。]
2.D[“时尚就是流行的生活方式”,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A说法错误。“北京分为东城、西城、海淀等区”未犯逻辑错误,B错误。“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语句表达不当,“呼吸”搭配“空气”正确,但搭配“阳光”和“海水”错误,C错误。“选择,是读者神圣的权利。但如果不加比较作选择,是滥用了此种权利”,前后自相矛盾,违背了矛盾律,D正确。]
3.B[A属于计划而非判断,不选。B是对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正确。C中概念搭配不当,不选。D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D不选。]
4.B[“霸凌式教育”不等于中式教育,这是个单称否定判断,其主项、谓项都是周延的。中式教育作为一种深具文化底蕴的教育方式强调的是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而“霸凌式教育”打着中式教育的幌子,实则做着霸凌的事情,侵犯了孩子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由此可见,二者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同的,①④入选。“霸凌式教育”和中式教育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是全异关系,②不选。教育分为很多种,除了中式教育和霸凌式教育以外,还有其他的教育方式,二者是反对关系,③不选。]
5.A[材料对新质生产力下定义,揭示其本质属性,①正确。“只有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实现生产力迭代升级。”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通过肯定后件式进行推理可以得出:生产力实现迭代升级,一定是发展了新质生产力,②正确。“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中的谓项没有反映全部对象,因此谓项不周延,③排除。在对“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中,“当代先进生产力”是属概念,而不是定义项,④排除。]
6.D[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不能表达判断。这是新学生宿舍可以理解为新学生的宿舍,也可以理解为新的学生宿舍表达判断,A错误。“呼吸”搭配“空气”正确,但搭配“阳光”和“海水”错误,B语句表达不当。“吸烟”和“患肺癌”不是必然关系,这个判断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断定不准确,排除C。判断有真假之分,所有的马都是白马表达判断,只不过是假的,D符合题意。]
7.C[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包括知识产权、债权、物权等,而物权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这是犯了“越级划分”的错误,A错误。 老李比大李大十岁,大李比小李大十岁,所以,老李必定不比小李大十岁,这是关系判断中的反传递关系,而不是反对称性关系,B错误。中国与亚洲是部分和整体关系,不是种属关系,该判断错误地判断了中国和亚洲的外延的关系,C符合题意。既然大家都认为老王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我说老王是有缺点的,这正确地运用了联言判断推理分解式,D错误。 ]
8.C[判断都有真假之分,①错误。“叶嘉莹先生是国际著名教育家和诗人”这个判断属于单称肯定判断,它的谓项是不周延的,②符合题意。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③符合题意。“小明和小亮都是学生”属于联言判断,④错误。]
9.C[“江豚”的外延与“鲸豚类动物”的外延是种属关系,A错误。“水污染引发江豚种群数量下降”无法得出“江豚种群数量下降引发水污染”,“引发”关系是反对称关系,B错误。随着长江大保护深入开展,为江豚的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江豚种群数量稳步增长,这说明“长江大保护深入开展”是江豚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的必要条件,C正确。“只有‘偶遇’江豚成常态,才能实现江豚种群数量增长”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D错误。]
10.C[AB都属于全称肯定判断,D属于特称判断,ABD不符合题意。C属于单称肯定判断,符合题意。]
11.D[高二(14)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对事物的性质作出了判断,属于性质判断,①正确。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属于关系判断,②不合题意。小红和小芳一直是同桌属于关系判断,③不合题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属于性质判断,④正确。]
12.A[①②正确。“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是走向繁荣还是趋于衰败”是关系判断,③不选。材料中强调的是三位学者把历史上曾经被输入某种制度的国家列为研究对象,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④不选。]
13.B[①是一个结构正确的演绎推理,所以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正确。②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类比推理,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②不选。“北京在天津的北面,所以天津不在北京的北面”是反对称关系,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必然关系,③正确。④是类比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不选。]
14.A[“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命脉”,省略了所有,断定了全部对象,因此主项是周延的,又表示肯定,因此是全称肯定判断,①③正确。“河流滋养了土地”属于关系判断,关系判断中没有谓项,因此不涉及谓项周延情况,②排除。“万物因水而生”不能说“水因万物而生”,表明“万物”和“水”是反对称性关系,④错误。]
15.D[中国运动员的一言一行不只代表自己,更代表国家。属于联言判断,A错误。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属于分解,而不是对概念的外延的划分,B错误。甲比乙小一岁,乙比丙小一岁。这个关系判断为反传递关系,C错误。选票可以分为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因此,赞成票和反对票从概念的外延上看属于反对关系,D正确。]
16.C[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单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单个对象,“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单称判断,③错误,④正确。“正在逐渐好转”属于肯定判断,而不是否定判断,①正确,②错误。]
17.B[并不是所有东北草原都能看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所有”这一量项使用不当,①入选。这一判断断定呼伦贝尔草原“降水量多”与“实行以草定畜、适度放牧措施”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而不是选言判断,②排除。这个语句虽然对“草原”作了形象生动的说明,但没有准确地揭示出“草原”的本质属性,这样定义“草原”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③入选。“如果……就”反映了充分条件关系,而不是必要条件关系,④排除。]
18.B[“要么报汉语言文学,要么报国际经济与政治。”为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的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题中乙的上述断定为假,那么甲的选择可能是同时汉语言文学和国际经济与政治或者同时放弃报汉语言文学和国际经济与政治,而选择另外的项目。①③符合题意。放弃国际经济与政治,报了汉语言文学,符合乙的断定,说明乙的断定是真的,②排除。不愿意报汉语言文学,坚持报国际经济与政治,符合乙的断定,说明乙的断定是真的,④排除。]
19.A[“只有当气候条件不再成为制约,冰雪经济才会越来越火爆”,此判断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一定真,①②符合题意。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不可必然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可必然否定前件,③④不符合题意。]
20.C[“我们分别上羽毛球课、排球课、乒乓球课”表明三者是不相容的。如果a上羽毛球课,甲的前半句是对的。则乙、丙的前半句错的,每个人都猜对了一半,所以后半句是正确的,而c上羽毛球课与b上羽毛球课相冲突,故A错误。如果a上乒乓球课,则丙的前半句是对的,则甲乙的前半句错,后半句对,则b上排球课,c.上羽毛球课,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如果a上排球课,乙的前半句是对的,则甲丙前半句不对,后半句是正确的,而b上排球课与b上羽毛球课是冲突的,D不符合题意。]
21.(1)故事中的两个直言判断分别是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马克·吐温的“道歉声明”是将特称肯定判断转化为特称否定判断。这两个判断中都使用了特称量项“有些”,不同的是,第一个判断是断定主项“议员”具有某种性质,是肯定判断;第二个判断是断定主项“议员”不具有某种性质,是否定判断。但是“肯定此”并不意味着“否定彼”,“否定彼”也并不意味着“肯定此”。所以,马克·吐温断定“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白痴”并不是说其他议员就一定不是“白痴”,反之亦然。马克·吐温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表达他对那些议员的嘲笑的。(6分)
(2)那些无赖将“朋友”这种非传递关系强化为传递关系。老人的智慧表现在:用反传递关系对付那些无赖不当的强化传递。(4分)
22.观点:不正确。(1分)
原因:①首先,甲说的“有的鸟是不会飞的。”是一个特称肯定判断,只是对作为主项的“鸟”的部分外延进行了断定,甲没有断定主项具有“会飞”的属性,故乙的理解错误,理解错了判断的谓项和联项。(3分)
②甲说的“有的鸟不是会飞的”是一个特称否定判断,这是断定至少有一只鸟不具有“会飞”的属性,并没有断定鸟的全部不具有“会飞”的属性,丙把主项的断定范围扩大了,是错误的;(3分)
③甲说“并非鸟都是会飞的”是对“鸟都是会飞的”的否定并不是对“鸟是不会飞”的否定,错在把“不会飞”的鸟的属性的范围扩大到全部,所以丁的理解也是错误的。(3分)
23.①相容选言判断是指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并且允许其同时存在的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是指几种事物情况有且只有一种情况存在。中美之间的交往或者中国得利,或者美国得利,或者中美均得利,应为相容关系的选言判断。而“中美之间的交往要么美国得利,要么中国得利”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未能正确认识中美交往。(4分)②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美交往完全可以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3分)③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中美之间的交往要么美国得利,要么中国得利”可能两个选言支都为真,是错误的判断,这一错误判断势必损害中美关系。(3分)
24.(1)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1分)
(2)该类判断为真的条件: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3分)
25.不同意。(1分)①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或由前件推进改革创新不能必然推出后件实现中国式现代化)(2分)②该同学的观点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逻辑规则为“前件真后件一定真”。(或者教材含义)(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或肯定前件式)(2分)③因此,此观点应表述为“只有做到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