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被取消,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被废除。材料旨在表明新中国的成立A.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主权完整 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2.1951年《人民日报》社论:“这是西藏人民从黑暗和痛苦走向光明和幸福的第一步。”材料中的“第一步”指的是A.西藏土地改革 B.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自治区建立 D.西藏民主改革3.1950年11月初,天津市卫生局听取党中央指示:“因作战前线有若干伤员,前方卫生部门医务人员和医疗技术力量不足,要发动京津医务技术人员赴前线救护伤员。”以此分析,京津医务技术人员即将奔赴的国家是A.苏联 B.日本 C.朝鲜 D.越南4.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通过划分阶级;没收和征收地主阶级和富农的剥削财产;分配改革果实;进行复查,动员生产,实现了土地制度的变迁。这一变迁A.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确立了集体土地所有制C.形成了国有土地所有制 D.形成了联产承包责任制5.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派出以工科为主的留学生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学习,所学涉及交通运输、钢铁、机械、军事等专业。由此可知,国家此举意在A.服务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B.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C.完成教育社会主义改造 D.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6.爱国企业家荣毅仁回忆:“公方(政府)代表教会我们成本核算,私方(资本家)则贡献技术经验,这种结合让企业焕发新生。”依此分析,荣毅仁评述的是A.互助小组举措 B.公私合营政策C.“一大二公”方针 D.个人承包方式7.右图是徐特立参加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某会议的代表证。该证书可以用于研究A.新中国成立筹备工作 B.抗美援朝决策过程C.一五计划的编制特点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对联以文化形式反映不同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列符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建设时期的是A.地主千年加琐碎,农民万代笑颜开B.单干不如合作好,独木哪比森林强C.炉火照天烧旧貌,铁水奔流铸新篇D.北斗巡天连寰宇,蛟龙探海震乾坤9.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的楷模典范以及他们的感人事迹承载着伟大的中国精神,如以“对党忠诚,言行一致,公而忘私、服务人民”为内涵的A.抗美援朝精神 B.雷锋精神C.脱贫攻坚精神 D.抗疫精神10.右表是盐城粮食产量增长表。该时期盐城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1978年 259.591983年 344.51985年 391.09A.进行土地改革B.鼓励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据《深圳统计年鉴》:1979年的深圳常住人口为31万,1992年为260万。据此推断,这一变化的政策助力是A.设立经济特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建设“一带一路” D.打造粤港澳大湾区1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同年,《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东方风来满眼春》的长期报道,详细记录此行。这一系列事件A.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B.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C.推动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D.意在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3.下列是某同学制作的复习时间轴。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可能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新时期民主和法治建设成就14.2020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演化为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15.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B.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D.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新时期二、非选择题(本部分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6.(10分)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二十大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关键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会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并通过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为国家建设指明方向和提供保障。——摘编自王先明 《“以建设为中心” 思想的形成与歧变》材料二 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摘编自黄中平《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材料三 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大会召开的背景和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2分)17.(10分)调查报告将历史从“事件结论”转化为“过程分析”,强化证据链思维与历史解释的深度。阅读材料,完成调查报告提纲。中国一汽集团发展历程调查报告提纲一、调查目的一汽的建成,开创了新中国汽车的工业历史。本报告通过梳理一汽的政策变迁、典型事件,分析一汽发展历程,总结成就与挑战,为未来的汽车工业发展提供参考。二、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指出下列横线处内容的史料类型)调查方法:统计数据对比、员工访谈、实地考察。 ( ▲ )(1分)数据来源:学术论文、档案记载、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 )(1分)三、一汽发展历程1.初创期(1953-1977年) 特征:国家意志主导,奠定工业基础。 典型事件: ▲ (2分) 政策支持:“一五计划”核心工程,选址长春,总投资5.94亿元;“自力更生”方针,国家推动技术自主化。 2.转型期(1978-2000年) 特征:技术升级,市场化探索 典型事件:1984年与德国大众成立一汽大众 政策支持: ▲ ;(2分) ▲ 。(2分) 3.崛起期(2001年至今) 特征:国际化布局,新能源战略 典型事件:海外建厂、发布“红旗E-HS9”等电动车型 政策支持: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新发展理念的推动四、挑战与建议主要挑战:高端芯片依赖进口;国际市场份额不足;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未来建议: ▲ 。(2分)结语中国一汽的发展历程印证了“政策引导—技术突破—市场拓展”的中国工业化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其发展转型成效将成为观察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关键样本。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综合Ⅱ试题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5 ABCAD 6-10 BDCBD 11-15 ACBAD二、非选择题16.(10分)(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分);意义:为国家建设指明方向和提供保障(2分)(2)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分)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2分)(3)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17 (10分)(1)史料类型:口述史料;文献史料(2分)(2)典型事件: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2分,或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1958年第一辆红旗牌轿车问世)(3)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改革(2分,或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2分)(4)未来建议:加强科技研发;强化创新引领;深化企业改革;优化品牌战略;完善用户生态等(2分,答到任一点即可给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