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海南省中考历史冲刺试卷(四)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C. 铜像尊 D. 青铜直立人2.《国语 齐语》提到:“恶金(铁金属)以铸锄、夷、斤、刚,试诸壤土。”《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记载:“若以铁杵投地,则地无坚而不陷。”这印证了春秋战国时期( )A. 王室衰微 B. 铁制农具出现及应用C. 百家争鸣 D. 大规模兼并战争频繁3.某校历史社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复原了一座我国古代青铜器作坊。同学们在虚拟场景中看到以下景象:工匠们使用“泥范铸造法”制作巨型方鼎,鼎身布满纹饰,鼎腹内壁铸有铭文记载王室祭祀活动。这一场景最可能反映的是( )A. 夏朝中晚期 B. 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汉之际4.董仲舒认为,现在人们学习和继承不同的学说,持有不同的议论,诸子百家遵从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追求和向往,致使朝廷不能建立固定统一的法令制度。据此可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的理由是( )A. 百家思想不利于统一 B. 百家思想违反法制C. 孔子的思想优于百家 D. 分封制度影响皇权5.北宋初年,为满足战时物资供应临时设置转运使;到宋太宗时,为避免藩镇威胁统治,将转运使的职权不断扩大,如平反冤狱、管理运输等。转运使职能的变化反映出( )A. 中央对地方管控增强 B. 国家行政效率提高C. 官吏行政职权规范化 D. 地方丧失割据基础6.汉唐时期,丝绸之路非常繁荣,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宋代,丝绸之路地位下滑,日益活跃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航海技术的发展 B. 军事力量的孱弱C. 设置管理海外贸易机构 D. 北方战乱,南方较为稳定7.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辖,清政府设置了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的是( )A. 宣政院 B. 安西都护府 C. 驻藏大臣 D. 北庭都元帅府8.1842年,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提出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1895年,日本在《马关条约》中提出丁党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这一变化( )A. 使列强侵略范围深入内地 B.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D. 使得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开始9.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发起谈判的目的是( )A. 共商和平 B. 谋划国家发展C. 共建联合政府 D. 借和谈部署发动内战10.如图是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A. 工农红军长征 B. 工农武装割据 C. 根据地建设 D. 统一战线建立11.“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新中国”,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文艺界人士也投入到保卫国家的工作中,还有众多的华侨、学生、妇女,他们的努力是为了( )A.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共同抵抗日本侵略B. 实现富国强兵,推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C. 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D. 共同建设富强民主的新中国12.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领到用毛笔填写的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她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做生意了。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邓小平南方讲话13.如图是某中学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摘要一经济转变: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摘要二政治转化:从纷争分裂到渐趋统一摘要三社会转型: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摘要四社会文明转新:从华夏认同到多元一体A. 早期国家的产生 B.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C. 民族关系的发展 D. 从分裂到完成统一14.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会去追求另一种满足,即精神上的满足………意大利拥有古代罗马的一切,却唯独没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古罗马的文化——没有它的雕塑绘画、建筑、诗歌、哲学、戏剧等等!于是,人们开始追思古代的文化了。这里“文化”的实质是( )A. 古代罗马文化 B. 封建文化的改良 C. 资产阶级文化 D. 人权主义精神15.15世纪末以来,以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民族国家的崛起为标志,欧洲进入近代时期,从1492年发现新世界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止。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史实是()①一场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兴起②英国光荣革命开启了现代西方宪政的进程 ③启蒙运动兴起 ④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A. 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16.某同学在学习世界历史后制作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补充最恰当的是( )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B. 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C. 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革命 D.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7.生活在19世纪末的人可能做到的是( )①电话问候朋友②电脑处理文件③开汽车上班④电灯下看资料⑤坐飞机旅行A. ①③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④⑤18.2022年2月24日的一声炮响,俄乌战争爆发,曾在苏联社会主义旗帜下共同奋斗的两个大国如今兵戎相见,回首往昔,两国兄弟齐心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奋斗的事情( )A. 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B. 彼得一世改革C. 戈尔巴乔夫改革 D. 十月革命19.白虹编著的《二战全史》中记录了“史上最重要的天气预报”:“从冷气流通过到低气压云团来临之前这段时间,英吉利海峡的天气将好转,这一天很可能是6月6日。艾森豪威尔将军下定决心,决定6月6日登陆。”与上述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德国闪击波兰 B. 不列颠空战 C. 莫斯科保卫战 D. 诺曼底登陆20.DeepSeek作为一种工具,在技术上打破了许多人为设置的障碍和门槛,使得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可及度提高。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追赶的机会,推动了全球科技合作的可能性。这体现出( )A. 协调、绿色的新发展理念 B. 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C. 坚持理论创新的发展理念 D.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以“英国的崛起”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财富积累】材料一:16到18世纪中期的海洋争霸中,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凭借其海上力量先后竞争成为世界性大国。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海军初步兴起。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荷兰与英国的海权之争拉开帷幕。经过数十次海上作战,英国进一步崛起。17世纪后期,西班牙、荷兰走向衰落,法国成为对英国海上霸权构成威胁的国家。经过四次英法战争,1763年英法缔结《巴黎和约》,标志着英国争夺海权的胜利,奠定大不列颠帝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地位。--摘编自张啸天《世界海洋海军海权5000年钩沉》(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16-18世纪殖民扩张的主要历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荷兰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曾强占了我国哪一地区?【体制创新】材料二: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 “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 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2) 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发生于哪一年?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影响。【经济腾飞】材料三:棉纺织工业的惊人增长,带动了英国经济的“起飞”……英国棉纺织直接或间接的产业关联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工业体系的变革,对经济的全面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机器化的生产模式很快扩散到毛、麻纺织,使机械工程和金属制造业得以兴起和发展……其次,棉纺织业所获得的利润为其他部门工业化的起步提供了最初的资本积累。--摘编自马瑞映、杨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的体系化创新》(3) 材料三图片机器是谁改进的?它的改进有什么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三文字,归纳棉纺织工业的“惊人增长”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2.大国崛起各具特色,其经验教训启迪今天、影响未来。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帝国的广大版图是在共和国后期征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而来的。汉高祖刘邦是东方的楚人,率领东方的起义军打入关中,推翻秦朝,又靠关中和汉中人民的支持打败了东方的项羽,最后又建都于关中的长安。罗马和汉代中国作为幅员辽阔的跨地区的大国,不可避免地都要划分行政区域加以统治。罗马广泛实行行省制,汉朝则广泛实行郡县制。在罗马帝国中,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要地位,罗马人把意大利以外的人称为蛮族。在汉代,中国汉族居于主要地位。中原汉族居住各郡人口数字总和比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边郡人口数字总和显然多得太多了。——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编》材料二《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提道:“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材料三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 邓小平在改革五年后总结:“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材料四到 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赶上或超过美国,它们不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控制,而是同美国展开激烈竞争,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学历史教师用书(1) 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相同点。(2) 根据材料二,以美国为例,说明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其在“政治制度”“器物和经济”方面的改变。(3) 根据材料三,对比苏联和中国的农业改革在背景和影响方面的相似之处。(4) 根据材料四,分析欧共体和日本“在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赶上或超过美国”的共同原因。23.人类文明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向前迈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明的起源】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探寻人类文明的起源。【文明的交汇】材料二:他以其雄才大略,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兵不血刃占领埃及,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历经10年征战,他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空前庞大的帝国。【文明的借鉴】材料三: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孝德天皇颁布“凡田,六年一颁,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颁年,即从收授”等诏令。(1) 图1反映的是古埃及的哪种文字?图2所示为古印度哪一森严的等级制度?(2) 材料二中图3的人物是谁?他的征战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积极意义。(3) 根据材料,指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此次改革对日本社会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 案1.A 2.B 3.B 4.A 5.A 6.D 7.C 8.B 9.D 10.A 11.A 12.A 13.B 14.C 15.A 16.D17.B 18.A 19.D 20.B21.【小题1】历程: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海军初步兴起;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英国进一步崛起;17世纪后期,与法国进行四次英法战争,英国取得彻底胜利。地区:台湾。【小题2】变化:由君主专制到权力受限,再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意思相近即可)时间:1688年。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小题3】改进者:瓦特。意义: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变得更大。(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影响:带动了整个工业体系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推动了机械工程和金属制造业(或各行各业)的兴起与发展;为其他部门的工业化起步提供了最初的资本积累。(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2.【小题1】在战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小题2】“政治制度”:美国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民主原则;美国内战的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自我完善和调整,使得联邦政府的权力增强。“器物和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技术的应用,使美国经济领先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占据了世界最广阔的市场,并应用最新科技成果促进了经济繁荣,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小题3】背景:都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背景下进行。影响:都使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政局稳定,对以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小题4】美国的扶持或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府制定了恰当政策;稳定的政治局面;重视教育人才;等等。(答出任意一点)23.【小题1】①象形文字;②种姓制度。【小题2】亚历山大或亚历山大大帝;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小题3】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7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