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第15讲 粒子模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第15讲 粒子模型(含答案)

资源简介

1.认识分子和理解分子动理论
2.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理解原子的结构组成
4.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
1.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动理论
2.静电现象
3.原子结构
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性质,能用于描述物质,并将它们区分开来,一般不变。
包括: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密度、比热容、弹性、硬度、延展性、透光性、状态等。
下列不属于物质物理属性的是()
A.密度 B.热量 C.比热容 D.沸点
人们常把物质的属性作为选择材料的依据,下列应用与材料的属性对应正常的是()
A.用银做电器开关的触点——良好的导电性
B.用复合材料制作撑杆跳高的撑杆——良好的延展性
C.用胶木制作水壶的手柄——良好的导热性
D.用特殊合金制作飞机的机翼——较大的密度
2010年,两名俄裔科学家发现纳米材料石墨烯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家。最近,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解决了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问题,解决散热问题是利用石墨烯的()
A.导热性好 B.熔点高 C.硬度大 D.密度小
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时的首选材料。这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
A.较小的密度 B.较大的硬度 C.良好的导电性 D.较好的延展性
在某考古现场中,出土了许多极薄的黄金制品,黄金可以做成极薄的精美工艺品,主要是因为黄金( )
A.贵重 B.密度大 C.弹性好 D.延展性好
人们常用“以卵击石”来形容自不量力,两者比较,_______的硬度大。通常窗户上安装玻璃,主要利用了玻璃的_______物理属性。制造飞机经常要用铝作为材料,是因为铝的_______小的特性;用橡胶做汽车轮胎,主要应用其_______好的原因。
玻璃店裁切玻璃时都用金刚石刀,这是因为金刚石的_______大;用塑料皮包裹在电工钳的手柄上,是利用了塑料的_______差这一特性;选用钨做灯丝的原因是钨的_______高。
为了比较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小军选取了粗细均匀、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U形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小军认为导热性能无法直接测量,他首先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可直接测量量之间的关系,并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k,来衡量物质的导热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并成功比较出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更好。小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他将铜棒的一端放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铜棒的另一端放入试管内25℃的冷水中,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像.换成U形铝棒后,小军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像。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用来衡量导热性能的物理量k是用_________表示的。(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时间 B.温度 C.温度的变化量 D.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量
(2)可推断出此实验中________的导热性能更好。(选填“铜棒”或“铝棒”)
认识分子
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提出“原子”的概念,意思是“不可再分割的颗粒”.
2.阿伏加德罗:最早提出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注: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所以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
3.分子非常小,数量非常多.
注: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0.1nm),其质量也非常小
显微镜下的分子
分子动理论
1.扩散: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注:①固体、液体、气体,都会发生扩散.
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③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这种跟温度有关的分子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扩散现象
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3.固、液、气体的特点:固体:有一定体积,有一定形状;分子间距离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分子在一定的位置振动.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无形状;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群可以相互滑过.气体:无体积,无形状;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这一理论最早在1811年由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__提出;分子
的直径很小,其尺度的数量级为________m,合________nm.
关于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体的最小颗粒
B.分子是物体中不能再分割的最小颗粒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内部结构而想像出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下列古诗词中,体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香
B.“熏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烟
C.“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絮
D.“沙迷双眸人不见,尘覆万柳鸟无鸣”--沙
观看纪录片《穹顶之下》了解到: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直径数值小于或等于2.5的悬浮颗粒物,其直径大约是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的2万倍,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
A.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PM2.5颗粒轻小所以不受重力作用
C.PM2.5中“2.5”的单位是μm D.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C.“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的排列紧密,分子间的距离________,作用力很________.在
固体内部的分子只能在各自的位置附近做运动.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_______,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较________.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观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
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不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之间有引力
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如图是观察气体的扩散现象装置图,浅色瓶和深色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两瓶
气体用玻璃板隔开.下列四种操作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如图1,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均匀混合后总体积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__的玻璃管;
(2)图2是________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了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年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在疫情发生后,医务工作者所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
选填“是(1)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nm即______m,其病毒在空气中的运动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我们进入到学校的教学楼就可以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______现象。夏天比冬天更易闻到消毒水的味道,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______有关
(2)浓度为75的消毒酒精是由纯酒精和蒸馏水充分混合形成的,其总体积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若将针管的一头堵住,推动活塞,发现药液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压缩,是因为液体分子间存在______。
(3)另一小组用的是图乙所示的上小下大的容器完成水和酒精混合实验,你觉得______图示的实验效果更好
静电现象
1.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1)雷雨天气,天空出现闪电.
(2)干燥的天气,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3)冬天如果穿化纤毛衣,脱衣时会发出“劈啪”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2.带电体的特点:吸引轻小物体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都能吸引小纸片.
(2)和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勺子靠近细小的水流时,会把水吸引过来.
3.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有没有带电的仪器;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如果物体与验电器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表明物体带了电.
(2)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角度越大,表明物体带的电荷越多.
下列事例中,属于静电(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①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
②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起纸屑;
③将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头发被吸引;
④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的另一端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会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这样规定的理由是()
A.塑料与汽油会起化学变化,使汽油变质;
B.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汽油与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产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D.汽油与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人触到桶的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
“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打造的金箔轻薄柔软,不能用手直接拿取,正确拿取的方法是:手持羽毛轻轻扫过纸垫,如图甲所示;再将羽毛靠近工作台上方的金箔,羽毛即可将金箔吸住,如图乙所示。羽毛扫过纸垫的结果和吸住金的原因,分别是()
A.摩擦使得羽毛和纸垫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摩擦使得羽毛和纸垫带异种电荷;带电物体吸引轻
C.摩擦使得羽毛和纸垫带同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摩擦使得羽毛和纸垫带同种电荷;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a球带正电,那么d球()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负电或者不带电 D.无法判断
观察实验现象:三只通草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靠近时都互相吸引。请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三球都带电 B.有两球带同种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
C.只有一球带电 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
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
个过程中()
A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如图所示,将玻璃板架在两本书之间,下方的桌面上静止着一些小纸屑。用丝绸在玻璃板上反复摩擦,过一会儿会发现:最初小纸屑被玻璃板吸引,然后小纸屑又上下飞舞、彼此分离。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摩擦后的丝绸带正电
B.最初小纸屑被玻璃板吸引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小纸屑彼此分离,彼此分离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纸屑始终不带电
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及操作步骤,结合“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的知识.简要说明其操作意图.
A.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其意图是通过摩擦使塑料板________;
B.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其意图是借助人体将“大”字部分的电荷________;
C.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随着静止在塑料板
上木屑的滑落,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大”字部分的干木屑滑落是因为________
,其他部分的干木屑被吸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原子结构
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真空管放电实验发出的一种射线发现了电子,确认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2.原子结构:卢瑟福“核式结构”.
3.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盖尔曼提出)组成的.
4.原子核外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内的质子带正电,中子(德威克发现)不带电;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它们所带的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也叫中和),所以整个原子是不带电的.
5.微观世界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病毒(分子团)、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把下列研究微观粒子进程中的重大成就和与之相关的科学家用线连接起来.
如图是物质微观构成的网络图,甲、乙、丙、丁中带正电的是
带负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不带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它和电子、原子等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原子核、 PM2.5、 电子 B.PM2.5、 电子、 原子核
C.PM2.5、 原子核、 电子 D.电子、 原子核、 PM2.5
氢原子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下列表示氢原子结构的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2016年3月3日,物理学家杰拉德 杰克逊和史蒂芬 霍维试图就反物质湮灭释放巨大的能量来制造宇宙飞船的推进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如图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该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C.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D.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飞出地球
1.古人的宇宙图景: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是宇宙的主宰,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掀起了天文学的革命.
地心说模型和日心说模型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太阳对地球和其它行星有巨大吸引力,使地球和各个行星乖乖的绕着它旋转.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通常物体间的引力很小,觉察不到,天体的质量很大,天体间的引力大的惊人.
3.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大小为7.9km/s;卫星挣脱地球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也叫脱离速度,大小为11.2km/s;要想挣脱太阳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也叫逃逸速度,大小为16.7km/s.
“神州”载人飞船 “阿波罗”登月
宇宙深处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表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2.宇宙是无限的目前人们了解的宇宙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总星系(直径是3×1010光年.)、银河系(直径是1×105光年)、太阳系(直径是1.18×1010km)、地月系(直径是7.7×105km)、地球(直径是1.28×104km)
3.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从离太阳最近的向外数,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离太阳约1.5×108km、离冥王星约5.9×109km.
4.银河系从侧面看像一个从中心切开的扁平的盘子,有1300亿颗恒星形成.太阳是其中的一颗,离银心的距离约是3×104光年.它每隔2.3亿年绕银河系中心转一圈.
5.总星系大约有几十亿个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每个星系平均有约1000亿颗恒星.
6.宇宙中的天体,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的,每个恒星都有它的诞生、成长和衰亡的过程.距今约50亿年前,太阳从一团尘埃气体云中诞生,现正是它的壮年时期.一些恒星在衰亡的过程中,会发生爆炸,留下的物质会变成一个密度极大的天体,它产生的引力能吸引附近所有物质,连光都无法逃避.这样的天体叫做“黑洞”.
按照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夸克、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B.原子核、夸克、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银河系、太阳系
C.夸克、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银河系、太阳系
D.夸克、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如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___________
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指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芥菜籽一类的轻小物体,则芥菜籽___________(一定带电/一定不带电/可能带电);在摩擦起电过程中___________
(创造了/没有创造)新的电荷.起重机工作时,钢丝绳未被拉断,是因为组成钢丝绳的物质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引力/斥力).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___________(甲/乙)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对于宇宙的认识,哥白尼提出了___________(地心说/日心说)
物理课本上用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做演示实验,该实验将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成宇宙,小金属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说明宇宙在___________(膨胀/收缩),这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___________(等效法/类比法/转换法)不
第十六讲从粒子到宇宙
学习目标
1.
物质的其他物理属性
2.认识分子和理解分子动理论
3.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理解原子的结构组成
5.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
重点难点
1.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动理论
2.静电现象
3.原子结构
Part1物质的其他物理属性
知识精讲
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性质,能用于描述物质,并将它们区分开来,一般不变。
包括: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密度、比热容、弹性、硬度、延展性、透光性、状态等。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典例精练
例1
下列不属于物质物理属性的是(
A.密度
B.热量
C,
比热容
D.沸点
例2人们常把物质的属性作为选择材料的依据,下列应用与材料的属性对应正常的是
A.用银做电器开关的触点一一良好的导电性
B.用复合材料制作撑杆跳高的撑杆一良好的延展性
C.用胶木制作水壶的手柄一一良好的导热性
D.
用特殊合金制作飞机的机翼—较大的密度
例32010年,两名俄裔科学家发现纳米材料石墨烯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家。最近,研究人员
利用石墨烯解决了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问题,解决散热问题是利用石墨烯的
A.导热性好B.熔点高C.硬度大D.密度小
例4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时的首选材
料。这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个)
A.较小的密度
B.较大的硬度
C.良好的导电性
D较好的延展性
例5在某考古现场中,
出士了许多极薄的黄金制品,黄金可以做成极薄的精美工艺品,主要是因
为黄金(
A.贵重
B.密度大
C.弹性好
D.延展性好
例6人们常用“以卵击石”来形容自不量力,两者比较,
头的限度大,道需留户上安装政
璃,
主要利用了玻璃重处小锁理属性。制造飞机经常要用铝作为材料,是因为铝的
孬处的特性:用檬胶傲汽车轮的,主要应用其站好的原因。
例7
玻璃店载切玻璃时都用金F刀,这是因为金石的便及大:用塑料皮包裹在电工钳的
手柄上,是利用了塑料的尘小嗟这一特性;选用钨做灯丝的原因是钨的发点高。

例8为了比较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小军选取了粗细均匀、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U形铜棒和铝
棒进行实验。小军认为导热性能无法直接测量,他首先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可直接测量量之间
的关系,并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k,来衡量物质的导热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
实验并成功比较出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更好。小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他将铜棒的
一端放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铜棒的另一端放入试管内25℃的冷水中,每隔50s测量
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象①.换成U形铝棒后,小军
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