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衡山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
历史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6页,20题,考试用时6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
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
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南省安阳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对下列来自安阳市的文物图片,表述
正确的是
图1司母戊鼎图2刻有甲骨文的牛骨
图3商朝都城宫殿复原
A.图1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图2证明夏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3表明当时已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三幅图均可说明我国出现灿烂的文明
2.我国古代诸子百家思想丰富多彩。下列表格中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共同
之处是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老子
我无欲,而民自朴
墨子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
关注民生
B.依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重视人才
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6页
3.秦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汉武帝“严诸侯王禁制,除吏(任
命官吏)皆自天朝…世侯、世卿之遗法始荡然净尽”。以上材料反映的时代
潮流是
A.生产力发展
B.大一统趋势
C.封建化潮流
D.民族交融
4.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
中包括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也就必然会出
现等级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材料中的现象说明
A.魏晋南北朝社会进步
B.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C.明清思想控制加强
D.选官标准影响阶层流动
5.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有三种模式:一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少数民族进
人中原;二是边疆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相互并立;三是统一的中原王朝强大,
边疆各族以中原为中心交往、交融。下列历史现象属于第二种的是
A.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内迁
B.唐与吐蕃“合同为一家”
C.辽、宋订立“澶渊之盟”
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6.下列表格所列史实反映的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时间
交往史实
明朝
郑和下西洋;荷兰侵占台湾
清朝
雅克萨之战;闭关锁国政策
A.君主专制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思想控制加强
D.开放到闭关,社会出现危机
7.那场战争被普遍看成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拐点,清朝海军强大的幻象、洋
务运动带给国家的希望,或者说整个所谓的“自强”运动,到战争这里画上了
句号。材料反映的战争之后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民族危机深重、民族意识觉醒
C.开始了洋务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形成
8.1906年的《盛京时报》上有这样一段话:“国家之盛由于兵强,强兵之道由于
国民尚武,而尚武之风,实始于学堂(京师大学堂)运动会。”材料反映的是
A.改革增强中国军事实力
B.尚武风气的流行
C.新式教育促进社会进步
D.西方思想的魅力
9.如下图反映了我国在不同阶段经济成分情况。导致1956年和2006年经济成
分变化的事件分别是
1952年
1956年
1978年
2006年
■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中外合作经营、中外合资经营)
A.土地改革与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与经济体制改革
C.土地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
D.一五计划与经济体制改革
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6页2025 年衡山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B D C D B C B A D C D A B A
17.( 12 分)
( 1 )春秋战国时期;(2 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 分)跨地区贸易的商 品品种大量增加,商人团体形成。(任写一点,2 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2 分)中国: 自然经济为主体/农业经济/手工生产;英国:资本主 义经济/工业经济/机器生产;( 2 分)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发 展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要与时俱进发展新生产力,等等。(言之成理写一点即可,2 分)
18.( 12 分)
( 1 )十月革命;(2 分)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2 分)
(2)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 2 分)建立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打土豪分田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2 分)
(3)实行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2 分)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2 分)
19.( 14 分)
( 1 )人文主义思想;(2 分)人文主义者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实质上是宣传资 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2 分)
(2)启蒙运动;(2 分)推动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欧洲大陆的革命。(2 分)
(3)提出三民主义;(2 分)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 分)思想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思想发展反应时代潮流,等等。(2 分)
20.( 14 分)
( 1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分)不认同,因为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 分)
(2)示例:
观点 1:改革应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论述:20 世纪上半期,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生产力遭受严重打击。罗斯福实施新政, 采用国家 干预经济手段,是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生产力逐渐发展,为美国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 基础。
20 世纪下半期,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邓小平推动经济体制 改革,借鉴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手段,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生产力大幅提 高,综合国力增强。
总结:综上所述,改革应该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社会带来福祉。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
观点 2:改革应该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论述: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害是美国人民失业严重、流离失所。罗斯福新政实施后, 大力推行 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发放救济,振兴工业,逐渐使经济恢复,美国人民生活水平得以 重新提高。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 产力,使人们生产水平大幅提高,从实行“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起来”,人民群众深受实 惠。
总结:所以,改革应该关注民生。我们要将改革的效果落实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促进社会 进步。
历史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4 页)
历史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