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中综合素质评价(1—10课)选择题(共15小题,45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后面括号里。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被迫融入世界”阶段始于(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展虎门销烟C.创办新式学堂 D.组建新式海军2.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下列可以作为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百家讲坛》相关讲述 B.圆明园大水法遗址C.绘画《圆明园劫难》 D.电影《火烧圆明园》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掌握地方实权的洋务派引进西方的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从而使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是当时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A.推动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B.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C.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4.小历同学在进行“晚清边疆危机中的民族英雄”主题学习时,计划制作代表人物集锦。以下历史人物中,符合条件的有( )INCLUDEPICTURE"8LJ+6.tif"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偿付日本赔款向俄、法、英、德四国借款3亿两白银,列强借此庞大债务攫取了大量利权。这导致( )A.日本获得了开设工厂权 B.俄国侵占大片领土C.列强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D.中华民族危机加剧6.甲午中日战争后,外资企业已经伸入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这段材料可用于研究我国民族工业( )A.应运而生的背景 B.逐步壮大的过程C.艰难发展的原因 D.走向凋零的影响7.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表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8.下表中的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部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毙伤多人,迫使联军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联合清军,与八国联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A.建立了农民政权 B.反对清朝统治C.制定了革命纲领 D.反抗外来侵略9.“对于列强来说,驻兵中国的意义并不在于数量,而是在于权利。在这种权利下,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意在说明( )A.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北洋军阀出卖国家利益10.光明中学五班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包含“《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信息的主题式学习。由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B.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C.中国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实践历程D.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11.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学生制作的人物卡片。据此推断,“________”内容为( )成立兴中会_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动“二次革命”A.创建近代陆海军 B.成立强学会组织C.成立中国同盟会 D.进行国民大革命12.武昌起义成功后,《神州日报》刊登了一幅名为《势如破竹》的时事漫画(见下图)。该漫画的寓意是( )INCLUDEPICTURE"卷P5.TIF"A.清朝统治即将土崩瓦解 B.南北和谈陷入僵局C.列强坚决阻挠中国革命 D.革命思想广泛传播13.《贵州通志》由任可澄(安顺人)、杨恩元(安顺人)等所纂,于民国八年倡修。该志上溯远古,下迄辛亥革命,是贵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通志。民国八年为公元( )A.1915年 B.1917年 C.1918年 D.1919年14.1916—1928年,国家元首共更换8次,内阁则有32届,34人出任过总理,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只有一年,短的只有几天。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黄花岗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军阀割据混战15.鲁迅的作品《故乡》《风波》《药》《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的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一群麻木、愚昧、冷漠的中国国民形象。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A.主张共和 B.建立了民国 C.脱离群众 D.是暴力革命非选择题(共3小题,55分)16.(14分)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一批历史的先锋人物,成为国家的脊梁,成就中华民族精神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人物·名言】材料一INCLUDEPICTURE"期中T16-1.TIF"①________(1785—1850) ②邓世昌(1849—1894) ③谭嗣同(1865—1898)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我立志杀敌(日军)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历史人物·故居】材料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INCLUDEPICTURE"8LJ+7.tif"【历史人物·评价】材料三 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作为中华文化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张謇意识到落后必然挨打……提倡实干兴邦,起而行之,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摘自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写出人物①的名字。指出三人言论共同体现的精神。(4分)(2)根据材料二,任选一处历史人物的故居,参考示例说明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理由。(6分,注意:不得照抄示例)【示例】故居:①广东花都·洪秀全故居。说明: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篇章。(3)根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张謇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17.(20分)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纸以来所未有”。——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中国近代思想史纲》材料二 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以此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团结和发展了革命力量,推动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材料三 报刊作为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典型代表……鸦片战争后,报刊通过经常性反映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领域内容,影响民众的经济意识,在中国近代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报刊在中国文化急速变迁的社会环境中,传播西方文化并促进中国文化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摘编自马晓军《近代报刊对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革命”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高潮”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该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报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18.(21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与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的扩张完全建立在它对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基础上。英国商品——“世界工厂”里源源不断的产品,成为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大门的重炮。——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写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6分)材料二 始终贯穿中国近代史的鲜明主线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相关史实见下表。时间 史实列举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先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1894年 兴中会成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 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等)请求拒和、迁都、变法1898年 百日维新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1911年 武昌起义——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整理(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所列史实,简要阐述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15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A 2.B 3.D 4.C 5.D 6.C 7.A8.D 解析:根据题干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军、义和团都有反抗外来侵略的行为,D正确。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农民政权,排除A;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没有反对清朝统治,排除B;太平天国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等革命纲领,义和团运动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排除C。9.B 10.A 11.C 12.A1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可知民国八年(1912+8-1=1919年)为公元1919年,D正确。14.D 15.C16.(1)人物①:林则徐。精神:爱国主义精神。(2)【示例】故居:③广东中山·孙中山故居。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先后创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1911年,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选其一作答即可)(3)评价:习近平总书记评价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说明:张謇身处晚清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深刻认识到国家的落后,积极践行实业救国理念;他凭借坚韧毅力和卓越的商业才能,创办诸多实业,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为民族资本积累经验、开拓道路;还热心文化和公益事业,倾尽全力兴办学堂、图书馆等,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提升了民众素质,堪称时代楷模。(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7.(1)作用:《时务报》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觉醒。(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历史事件:辛亥革命。积极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影响民众经济意识;促进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发展;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18.(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开拓市场。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示例】观点: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英勇斗争。阐述: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发展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结论:综上所述,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为了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与探索。(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