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草铺   (pū pù) 横   (hén héng)野 亡   (wú wáng)赖
剥   (bō bāo)莲蓬 停棹   (diào zhào) 清平乐   (yuè lè)
【答案】pū;héng;wú;bāo;zhào;yuè
【知识点】拼音;清平乐·村居;牧童;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本题中:
草铺(pū )、横( héng)野、亡(wú)赖、剥(bāo)莲蓬、停棹(zhào)、清平乐(yuè)。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组词。
牧    哀    醉    遮   
枚    蓑    碎    蔗   
【答案】牧童;悲哀;醉酒;遮住;一枚;蓑衣;破碎;甘蔗
【知识点】字形;字义;清平乐·村居;牧童;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牧童、悲哀、醉酒、遮住、一枚、蓑衣、破碎、甘蔗。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①《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词的作者依次是   。这三首古诗词描写的都是   。
②《清平乐·村居》的作者辛弃疾是   代词作家。“清平乐”是   ,“村居”是读诗句,我们似乎可以听到   ,带着醉意在溪边的茅屋里相互逗趣、取乐,看到他们的大儿子   ,半大的孩子   ,最小的孩子   ,真是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图。
【答案】吕岩、杨万里、辛弃疾;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宋;词牌题目;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笑;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正在编鸡笼子;溪边剥着莲蓬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清平乐·村居;牧童;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①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②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点评】①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②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4.(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牧童》同步练习)按要求填空。
《牧童》是唐代诗人   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   ,第二句写   ,分别从   和   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   。
【答案】吕岩;原野;笛声;视觉;听觉;吃饱饭的牧童休息;悠闲自在、无忧无虑;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牧童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诗歌大意的理解,《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点评】只要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就能熟练的掌握整首诗。
5.(舟过安仁)按原文填空。
①   六七里,   三四声。
②怪生无雨   ,不是遮头   。
③大儿   溪东,中儿   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   。
【答案】草铺横野;弄笛晚风;都张伞;是使风;锄豆;正织;卧剥莲蓬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文背诵。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如:铺、笛、锄、莲。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文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6.(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舟过安仁》同步练习)《舟过安仁》这首诗中的   两句表现了作者对两个孩子天真、聪慧的欣赏。
【答案】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诗歌中重点诗句及其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诗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说: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从而表现了作者对两个孩子天真.聪慧的欣赏。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7.(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给划横线的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笛弄晚风三四声。(  )
A.笛声逗弄晚风。
B.牧童的笛声在晚风中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2)最喜小儿亡赖。(  )
A.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B.游手好闲。
C.顽皮、淘气。
(3)怪生无雨都张伞。(  )
A.怪不得。
B.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C.责怪、怪罪两小孩。
【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字义;清平乐·村居;牧童;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1)笛弄晚风三四声。意思是: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弄:牧童的笛声在晚风中时续时断,随风飘扬。(2)最喜小儿亡赖。意思是:最喜小儿顽皮、淘气。亡:顽皮、淘气。(3)怪生无雨都张伞。意思是:怪不得没有雨都撑伞。怪生:怪不得。
故答案为:(1)A(2)C(3)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二、诗歌鉴赏
8.(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阅读诗词,并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本文描写清新优美、田园风光的诗句是   。
(2)诗中共写了   个人。他们的活动分别是   。
(3)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小儿的顽皮?
(4)你能写出两句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吗?
【答案】(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5;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卧剥。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知识点】诗;清平乐·村居;牧童;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1)诗词句意的理解。(2)可以从诗词中找到答案。(3)“卧”字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4)课外古诗的考查。
【点评】(1)—(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4)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
9.(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牧童》同步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牧童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理解能力。
(1)梅花有哪些特点?可从诗中的二、四句直接读出大答案,只要从花色和花香作答,均为正确。
(2)诗人借墨梅自喻,要表达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中都有答案,需仔细阅读。
1 / 1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草铺   (pū pù) 横   (hén héng)野 亡   (wú wáng)赖
剥   (bō bāo)莲蓬 停棹   (diào zhào) 清平乐   (yuè lè)
2.(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组词。
牧    哀    醉    遮   
枚    蓑    碎    蔗   
3.(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①《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词的作者依次是   。这三首古诗词描写的都是   。
②《清平乐·村居》的作者辛弃疾是   代词作家。“清平乐”是   ,“村居”是读诗句,我们似乎可以听到   ,带着醉意在溪边的茅屋里相互逗趣、取乐,看到他们的大儿子   ,半大的孩子   ,最小的孩子   ,真是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图。
4.(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牧童》同步练习)按要求填空。
《牧童》是唐代诗人   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   ,第二句写   ,分别从   和   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   。
5.(舟过安仁)按原文填空。
①   六七里,   三四声。
②怪生无雨   ,不是遮头   。
③大儿   溪东,中儿   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   。
6.(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舟过安仁》同步练习)《舟过安仁》这首诗中的   两句表现了作者对两个孩子天真、聪慧的欣赏。
7.(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给划横线的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笛弄晚风三四声。(  )
A.笛声逗弄晚风。
B.牧童的笛声在晚风中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2)最喜小儿亡赖。(  )
A.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B.游手好闲。
C.顽皮、淘气。
(3)怪生无雨都张伞。(  )
A.怪不得。
B.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C.责怪、怪罪两小孩。
二、诗歌鉴赏
8.(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阅读诗词,并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本文描写清新优美、田园风光的诗句是   。
(2)诗中共写了   个人。他们的活动分别是   。
(3)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小儿的顽皮?
(4)你能写出两句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吗?
9.(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牧童》同步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pū;héng;wú;bāo;zhào;yuè
【知识点】拼音;清平乐·村居;牧童;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本题中:
草铺(pū )、横( héng)野、亡(wú)赖、剥(bāo)莲蓬、停棹(zhào)、清平乐(yuè)。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答案】牧童;悲哀;醉酒;遮住;一枚;蓑衣;破碎;甘蔗
【知识点】字形;字义;清平乐·村居;牧童;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牧童、悲哀、醉酒、遮住、一枚、蓑衣、破碎、甘蔗。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吕岩、杨万里、辛弃疾;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宋;词牌题目;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笑;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正在编鸡笼子;溪边剥着莲蓬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清平乐·村居;牧童;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①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②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点评】①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②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4.【答案】吕岩;原野;笛声;视觉;听觉;吃饱饭的牧童休息;悠闲自在、无忧无虑;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牧童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诗歌大意的理解,《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点评】只要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就能熟练的掌握整首诗。
5.【答案】草铺横野;弄笛晚风;都张伞;是使风;锄豆;正织;卧剥莲蓬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文背诵。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如:铺、笛、锄、莲。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文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6.【答案】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诗歌中重点诗句及其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诗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说: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从而表现了作者对两个孩子天真.聪慧的欣赏。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7.【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字义;清平乐·村居;牧童;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1)笛弄晚风三四声。意思是: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弄:牧童的笛声在晚风中时续时断,随风飘扬。(2)最喜小儿亡赖。意思是:最喜小儿顽皮、淘气。亡:顽皮、淘气。(3)怪生无雨都张伞。意思是:怪不得没有雨都撑伞。怪生:怪不得。
故答案为:(1)A(2)C(3)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8.【答案】(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5;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卧剥。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知识点】诗;清平乐·村居;牧童;舟过安仁
【解析】【分析】(1)诗词句意的理解。(2)可以从诗词中找到答案。(3)“卧”字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4)课外古诗的考查。
【点评】(1)—(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4)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
9.【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牧童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理解能力。
(1)梅花有哪些特点?可从诗中的二、四句直接读出大答案,只要从花色和花香作答,均为正确。
(2)诗人借墨梅自喻,要表达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中都有答案,需仔细阅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