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热点.重难点】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热点.重难点】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含解析)

资源简介

期末热点.重难点 第八单元
1.读句子,按顺序将拼音写成汉字。
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大mǔ zhǐ    最肯吃苦,讨巧的事轮不到它;食指很机敏,jiē chù    毒物机会多,打算盘、解niǔ kòu    等也主要靠它;中指xiàng mào    最堂皇,处处显示着yǎng zūn chǔ yōu    的幸福;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用处miǎo xiǎo    ,但在丝竹管弦等xiǎng lè    的风光事上,他们能力不让于别人。除此之外,它们只是其他手指的fù yōng    。虽然五指各有不同,但tuán jié    起来,成为拳头,那就根根有用了。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杨氏之子(shì sì)    甚聪惠( shèng shèn)    为设果(wéi wèi)   
诣其父(zhǐ yì)    应声答曰(yīng yìng)    家禽(qíng qín)   
3.我能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
秀丽  瑰丽  亮丽
(1)无名指和小指,体态    ,样子可爱。
(2)这湖边的美景成了当地一道    的风景线。
(3)这晚霞或深红,或血红,或金黄……五颜六色,   多姿。
4.如果手指会说话,根据丰子恺笔下的手指特点,以下这些话最有可能是谁说的?
A.大拇指 B.食指 C.中指 D.无名指 E.小指
(1)老兄,累的可不止你一个,我们真是同病相怜呀!   
(2)我虽然长得高,可是干苦差事不适合我,我给你们打打下手就好了。    
(3)呜呜,我虽然样子秀丽,但什么事都出不上力,估计主人觉得我最没用了。    
(4)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   
(5)大家这么能干,而我能力有限,那些装扮门面和不怎么费力的小事就交给我吧!   
5.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胡琴    书页    笔杆
   电话    枪机  算盘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绞尽         情不       
翻来        一本        
(1)为了那件事,他晚上    ,一夜都没睡好。
(2)他    地哭了起来。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闻: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有名望的; ④用鼻子嗅; ⑤姓。
(1)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3)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激动。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5)闻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    
8.分析下列句子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作用。
(1)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A.解释说明 B.声音的延长 C.意思的转换 D.声音断断续续
(2)“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A.引文省略 B.列举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 D.语意未尽
9.(《童年的发现》)“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伽利略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
B.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重大的发现,必须要受到驱逐和迫害,这是对发现者的考验
C.这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D.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10.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的孩子大多养尊处优,被称为“温室里的花朵”。
B.这次考验,证明他是一个忠肝义胆、爱憎分明的好同志。
C.这座新建的剧院将设演奏厅及其他附庸设施。
D.北京故宫是一个富丽堂皇、举世无双的地方。
11.《手指》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A.每个人的手指都不一样长。
B.五个手指分工不同。
C.团结就是力量。
D.五个手指谁也离不开谁。
12.“为设果,果有杨梅。”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孩子为了给孔君平看水果,果然里面有几个杨梅。
B.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C.孔君平给杨氏之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D.孔君平让杨氏之子看杨梅这种水果。
1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A.甚至。B.更进一步。C.特别,非常。D.努力。
(2)为设果,果有杨梅。    
A.摆设,摆放。B.布置,设计。C.筹划。D.假如,假若。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A.听见的事情,消息。B.有名望的。C.听见,听到。D.用鼻子嗅。
14.读下面的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打“√”。
(1)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A.孔指/以示/儿曰。   
B.孔/指以示儿/曰。   
(3)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5.阅读课外古文,完成练习。
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   ,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   ,   。”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语:对……说。③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觐见。
(1)短文一共出现了几个人?   
A.两
B.三
C.四
D.五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少有令誉     可令二子来    
卿面何以汗     复问会    
(3)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和“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对应的横线上。
(4)你觉得钟氏二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16.趣味写话,阅读片段,在横线上加上仆人与财主针锋相对的一句话。
从前有个财主,是个刻薄鬼。有一次,刻薄鬼叫仆人去买酒,只给仆人一只酒瓶却不给钱。仆人感到莫名其妙,便问:“老爷,没有钱怎么买酒啊?”财主生气地说:“花钱买酒谁不会?不花钱买酒,才算有能耐呢!”仆人听了,便拿着酒瓶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仆人拿着空瓶子回来了,说:“酒来了,请喝吧!”财主一见空瓶,大发雷霆,骂道:“岂有此理!酒瓶里没有酒,叫我喝什么?”
仆人答道:“   。”
17.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十根手指
我的十根手指,由指甲、指肉、指神经等组成,这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全身上下,它们是最忙碌的:脸脏了,它们拿毛巾擦,天天如此,不厌其烦,使得我的脸蛋干净整洁;肚子饿了,它们就去淘米、洗菜、生火;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这饭菜对嘴巴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口水流得都有三千尺长了,手指却还在忙活着,它们既要招呼其他人,又要舀菜盛饭,好塞住着急的嘴巴;酒足饭饱,嘴巴、肚子都满足了,手指还要做家务,刷锅洗碗,分类叠放杂乱的东西,再拿湿毛巾擦桌子、椅子,而后操起扫把,像孙悟空抡金箍棒那样抡两圈,五根手指在上,五根手指在下,抓牢了,“唰唰”扫起来;头疼了,它们就揉揉头;腿酸了,它们来捶捶腿。
我的手指如此好,从不索求东西,也不抱怨南北,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可我却不明白它们的好。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弄脏了它们,瞧它们可怜得——打扮了别人的体面,自己却落得个灰头土脸的下场;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让它们互相残杀,任它们“鼻青脸肿”。
终于有一天,它们生病了,无力做任何事情,连拿杯子都是抖的。全身的器官,除了它们,其他都是被服侍惯了的主,连自己都管不了,谁还会管它们。一天,两天……大家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声哭叫着。无奈,我只好暂时请了别的“手”来帮忙。
手指终究还是自己的好。请来的手指也勤快,也懂事,就是不合心,不懂我。要么菜里放的盐多了,要么饭煮得过烂了,再就是喝的水里糖放得少了。
我明白这十根手指的好了,希望它们快点好起来。
(1)请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悠闲—   
索取一    
(2)短文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3)“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读完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一写。
18.习作。
请你仔细观察漫画,思考漫画的含义,然后完成习作。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期末热点.重难点 第八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读句子,按顺序将拼音写成汉字。
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大mǔ zhǐ  拇指 最肯吃苦,讨巧的事轮不到它;食指很机敏,jiē chù  接触 毒物机会多,打算盘、解niǔ kòu  纽扣 等也主要靠它;中指xiàng mào  相貌 最堂皇,处处显示着yǎng zūn chǔ yōu  养尊处优 的幸福;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用处miǎo xiǎo  渺小 ,但在丝竹管弦等xiǎng lè  享乐 的风光事上,他们能力不让于别人。除此之外,它们只是其他手指的fù yōng  附庸 。虽然五指各有不同,但tuán jié  团结 起来,成为拳头,那就根根有用了。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拇指 接触 纽扣 相貌 养尊处优 渺小 享乐 附庸 团结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拇指 接触 纽扣 相貌 养尊处优 渺小 享乐 附庸 团结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杨氏之子(shì sì) shì  甚聪惠( shèng shèn) shèn  为设果(wéi wèi) wèi 
诣其父(zhǐ yì) yì  应声答曰(yīng yìng) yìng  家禽(qíng qín) qín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shì shèn wèi
yì yìng qín
【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为:wéi做,行,做事:~人。wèi替,给:~民请命。故“为设果”的“为”应读“wèi”。
应:yīng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yìng回答或随声相和:~答。故“应声答曰”的“应”应读“yìng”。
故答案为:
shì shèn wèi
yì yìng qín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地练习,熟能生巧。
3.我能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
秀丽  瑰丽  亮丽
(1)无名指和小指,体态  秀丽 ,样子可爱。
(2)这湖边的美景成了当地一道  亮丽 的风景线。
(3)这晚霞或深红,或血红,或金黄……五颜六色, 瑰丽 多姿。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解答】秀丽:清秀优雅,美丽脱俗。
瑰丽:奇特绚丽。
亮丽:明亮美丽。
(1)体态优雅、美丽,选“秀丽”。
(2)美景成了明亮美丽的风景线,选“亮丽”。
(3)晚霞奇特绚丽,选“瑰丽”。
故答案为:
(1)秀丽;
(2)亮丽;
(3)瑰丽。
【点评】首先要了解词语意思,然后再根据所给句子分析用哪个词合适,据此作答。
4.如果手指会说话,根据丰子恺笔下的手指特点,以下这些话最有可能是谁说的?
A.大拇指 B.食指 C.中指 D.无名指 E.小指
(1)老兄,累的可不止你一个,我们真是同病相怜呀! B 
(2)我虽然长得高,可是干苦差事不适合我,我给你们打打下手就好了。  C 
(3)呜呜,我虽然样子秀丽,但什么事都出不上力,估计主人觉得我最没用了。  E 
(4)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 A 
(5)大家这么能干,而我能力有限,那些装扮门面和不怎么费力的小事就交给我吧! D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1)B;
(2)C;
(3)E;
(4)A;
(5)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A.大拇指:大拇指指手的第一个指头,最粗而短的手指为大拇指。
B.食指:指第二个手指头,比喻家中人口。
C.中指:人手的第三个指头。
D.无名指:中指和小指之间的指头,是人类最不灵活的手指
E.小指:手的第五指,一般不用力,故其最细小无力。
(1)结合语境选择“食指”。
(2)结合语境选择“中指”。
(3)结合语境选择“小指”。
(4)结合语境选择“大拇指”。
(5)结合语境选择“无名指”。
故答案为:
(1)B;
(2)C;
(3)E;
(4)A;
(5)D。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5.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弹 胡琴  翻 书页  握 笔杆
 打 电话  扣 枪机  打 算盘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弹 翻 握
打 扣 打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解答】后为名词,前面可搭配合适的动词,如:弹胡琴。
故答案为:
弹 翻 握
打 扣 打
【点评】 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绞尽  脑   汁  情不  自  禁 
翻来  复  去  一本  正   经 
(1)为了那件事,他晚上  翻来复去 ,一夜都没睡好。
(2)他  情不自禁 地哭了起来。
【考点】补全词语;选字词填空.
【答案】脑 汁 自 禁
复 去 正 经
(1)翻来复去;
(2)情不自禁。
【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选字词填空。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解答】绞尽脑汁 情不自禁
翻来复去 一本正经
(1)翻来复去:形容做事多次重复。结合语境,故选“翻来复去”。
(2)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结合语境,应选填词语“情不自禁”。
故答案为:
脑 汁 自 禁
复 去 正 经
(1)翻来复去;
(2)情不自禁。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闻: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有名望的; ④用鼻子嗅; ⑤姓。
(1)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③ 
(3)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激动。  ②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④ 
(5)闻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  ⑤ 
【考点】多义字.
【答案】(1)①;
(2)③;
(3)②;
(4)④;
(5)⑤。
【分析】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解答】(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闻”的意思选①。
(2)闻名:著名,有名望。“闻”的意思选③。
(3)新闻:听到的新发生的,比较重要的消息,事实。“闻”的意思选②。
(4)闻:在本句中指用鼻子嗅。“闻”的意思选④。
(5)闻家:姓“闻”的家族。“闻”的意思选⑤。
故答案为:
(1)①;
(2)③;
(3)②;
(4)④;
(5)⑤。
【点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8.分析下列句子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作用。
(1)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A 
A.解释说明 B.声音的延长 C.意思的转换 D.声音断断续续
(2)“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B 
A.引文省略 B.列举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 D.语意未尽
【考点】破折号;省略号.
【答案】(1)A;
(2)B。
【分析】考查了破折号和省略号。认真阅读所给句子,判断破折号和省略号在句子中起到的作用即可。
【解答】(1)“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是我明白的内容,所以这里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
(2)从“是青蛙,是猴子”可知,后面的省略号还省略了其他的动物,所以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的省略。
故答案为:
(1)A;
(2)B。
【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9.(《童年的发现》)“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伽利略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
B.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重大的发现,必须要受到驱逐和迫害,这是对发现者的考验
C.这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D.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考点】句子理解与赏析.
【答案】B
【分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明确句子的含义,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是蕴涵在句里,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的感情,没有说出来的思想。要把握句子的含义,必须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索,才能体会得到的。
【解答】《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可知,“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伽利略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这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故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点评】主要是抓住句子的重点词语,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一篇文章有关键之词,警策之句,拎出关键词句,牵全文。
10.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的孩子大多养尊处优,被称为“温室里的花朵”。
B.这次考验,证明他是一个忠肝义胆、爱憎分明的好同志。
C.这座新建的剧院将设演奏厅及其他附庸设施。
D.北京故宫是一个富丽堂皇、举世无双的地方。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附庸:古代指附属于大国的小国,今借指为别的国家所操纵的国家。用在这里不合适。
故选: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1.《手指》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A.每个人的手指都不一样长。
B.五个手指分工不同。
C.团结就是力量。
D.五个手指谁也离不开谁。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手指》这篇课文详细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说明了五根手指虽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是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强弱、美丑之分了。从而阐明“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哲理。
故选:C。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12.“为设果,果有杨梅。”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孩子为了给孔君平看水果,果然里面有几个杨梅。
B.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C.孔君平给杨氏之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D.孔君平让杨氏之子看杨梅这种水果。
【考点】句子翻译.
【答案】B
【分析】考查了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
【解答】“为设果,果有杨梅”出自《杨氏之子》,意思是: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故选:B。
【点评】解答这一类题目,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语,重要的动词、介词,还要注意句式的调整,就是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C 
A.甚至。B.更进一步。C.特别,非常。D.努力。
(2)为设果,果有杨梅。  A 
A.摆设,摆放。B.布置,设计。C.筹划。D.假如,假若。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 
A.听见的事情,消息。B.有名望的。C.听见,听到。D.用鼻子嗅。
【考点】字词解释.
【答案】(1)C;
(2)A;
(3)C。
【分析】参考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解答】(1)考查了字的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结合语境理解,甚:非常。故选C。
(2)考查了字的理解。为设果,果有杨梅: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结合语境理解,设:摆放,摆设。故选A。
(3)考查字词解释。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闻:听说,听见。故选C。
故答案为:
(1)C;
(2)A;
(3)C。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4.读下面的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打“√”。
(1)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A.孔指/以示/儿曰。 × 
B.孔/指以示儿/曰。 √ 
(3)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考点】文言断句.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解答】《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首先要根据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是短语,可按词性划分,否定词要断开,还有主谓语间也来断开。
“杨氏子”是一个词语,不能拆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指以示儿”指着杨梅给孩子看,不能拆分。
“是夫子家”是先生您家的,不能拆分。
故答案为:
√;×;×;√;×;√。
【点评】文言断句虽然不常考到,但学习掌握此项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有帮助的,便于学习古文,读懂文章内容。
15.阅读课外古文,完成练习。
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 战战惶惶 , 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 战战栗栗 , 汗不敢出 。”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语:对……说。③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觐见。
(1)短文一共出现了几个人? C 
A.两
B.三
C.四
D.五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少有令誉  小的时候  可令二子来  使 
卿面何以汗  什么  复问会  又 
(3)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和“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对应的横线上。
(4)你觉得钟氏二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考点】古诗文默写;字词解释;内容理解.
【答案】(1)C;
(2)小的时候 使
什么 又;
(3)战战惶惶 汗出如浆 战战栗栗 汗不敢出;
(4)我觉得钟氏儿子的回答妙在他们用夸张的语言回答了皇帝的问话,描述出了自己因拜见皇帝而紧张的情形。
【分析】参考译文:
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于是他们奉皇帝的命令进见。钟毓脸上有汗,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感到紧张,所以出了很多汗。”皇帝又问钟会:那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而紧张,连汗也不敢出。”
【解答】(1)考查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参考译文作答,文中共出现了钟毓、钟会、魏文帝曹丕和钟繇四个人。故选:C。
(2)考查了对加点字意思的理解。“钟毓、钟会少有令誉”这句话的意思是: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少”的意思是“小的时候”。“可令二子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令”的意思是“使”。“卿面何以汗”意思是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何”的意思是“什么”。“复问会”意思是皇帝又问钟会。“复”的意思是“又”。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和内容理解。根据“毓面有汗”可知,钟毓脸上有汗,所以填“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根据“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可知,钟会脸上无汗,所以填“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考查了对人物语言的评价。面对魏文帝,钟毓和钟会的表现各不相同,钟毓“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会“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我觉得钟氏儿子的回答妙在他们用夸张的语言回答了皇帝的问话,描述出了自己因拜见皇帝而紧张的情形。
故答案为:
(1)C;
(2)小的时候 使
什么 又;
(3)战战惶惶 汗出如浆 战战栗栗 汗不敢出;
(4)我觉得钟氏儿子的回答妙在他们用夸张的语言回答了皇帝的问话,描述出了自己因拜见皇帝而紧张的情形。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6.趣味写话,阅读片段,在横线上加上仆人与财主针锋相对的一句话。
从前有个财主,是个刻薄鬼。有一次,刻薄鬼叫仆人去买酒,只给仆人一只酒瓶却不给钱。仆人感到莫名其妙,便问:“老爷,没有钱怎么买酒啊?”财主生气地说:“花钱买酒谁不会?不花钱买酒,才算有能耐呢!”仆人听了,便拿着酒瓶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仆人拿着空瓶子回来了,说:“酒来了,请喝吧!”财主一见空瓶,大发雷霆,骂道:“岂有此理!酒瓶里没有酒,叫我喝什么?”
仆人答道:“ 有酒喝酒谁不会?没酒却能喝酒,才算有能耐呢 。”
【考点】实践作业.
【答案】有酒喝酒谁不会?没酒却能喝酒,才算有能耐呢
【分析】考查了口语交际。完成此类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解答】仆人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答题时注意应使用和财主原话相同的句式作答。
故答案为:
有酒喝酒谁不会?没酒却能喝酒,才算有能耐呢
【点评】口语交际训练应该与听、说、读、写训练联系起来,与观察、思维、想象训练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17.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十根手指
我的十根手指,由指甲、指肉、指神经等组成,这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全身上下,它们是最忙碌的:脸脏了,它们拿毛巾擦,天天如此,不厌其烦,使得我的脸蛋干净整洁;肚子饿了,它们就去淘米、洗菜、生火;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这饭菜对嘴巴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口水流得都有三千尺长了,手指却还在忙活着,它们既要招呼其他人,又要舀菜盛饭,好塞住着急的嘴巴;酒足饭饱,嘴巴、肚子都满足了,手指还要做家务,刷锅洗碗,分类叠放杂乱的东西,再拿湿毛巾擦桌子、椅子,而后操起扫把,像孙悟空抡金箍棒那样抡两圈,五根手指在上,五根手指在下,抓牢了,“唰唰”扫起来;头疼了,它们就揉揉头;腿酸了,它们来捶捶腿。
我的手指如此好,从不索求东西,也不抱怨南北,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可我却不明白它们的好。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弄脏了它们,瞧它们可怜得——打扮了别人的体面,自己却落得个灰头土脸的下场;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让它们互相残杀,任它们“鼻青脸肿”。
终于有一天,它们生病了,无力做任何事情,连拿杯子都是抖的。全身的器官,除了它们,其他都是被服侍惯了的主,连自己都管不了,谁还会管它们。一天,两天……大家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声哭叫着。无奈,我只好暂时请了别的“手”来帮忙。
手指终究还是自己的好。请来的手指也勤快,也懂事,就是不合心,不懂我。要么菜里放的盐多了,要么饭煮得过烂了,再就是喝的水里糖放得少了。
我明白这十根手指的好了,希望它们快点好起来。
(1)请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悠闲— 忙碌 
索取一  奉献 
(2)短文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3)“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读完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一写。
【考点】童话;句子理解与赏析;概括文章主旨;找中心句;反义词.
【答案】(1)忙碌 奉献;
(2)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
(3)语言风趣幽默。这样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十只手指干活勤快,不抱怨,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同时,风趣幽默的语言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我明白了要爱护我们的手指,不要等到失去它们以后才懂得它们的重要。
【分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自己的“十只手指”,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我”的“十只手指”专心为“我”做贡献,不索取什么,用心地照顾“我”。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它的重要。
【解答】(1)本题考查反义词的辨析。悠闲:(形) 闲暇安适。文中的反义词是:忙碌。索取:索要(财物等)。文中的反义词是:奉献。
(2)本题考查对中心句的赏析。通过阅读短文可知,“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是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这句话放在段首,后面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结构是:总分;具体描写了十指是如何“勤劳能干,贴心懂事”的。
(3)本题考查语言风格的赏析。“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这句话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描写了十根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有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短文的主旨。通过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介绍了自己的“十只手指”,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我”的“十只手指”专心为“我”做贡献,不索取什么,用心地照顾“我”。与别的手指相比较,还是自己的“十只手指”好用。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它的重要。
故答案为:
(1)忙碌 奉献;
(2)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
(3)语言风趣幽默。这样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十只手指干活勤快,不抱怨,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同时,风趣幽默的语言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我明白了要爱护我们的手指,不要等到失去它们以后才懂得它们的重要。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8.习作。
请你仔细观察漫画,思考漫画的含义,然后完成习作。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考点】看图作文.
【答案】
莫让功利心蒙蔽心灵
今天,我看到一幅令人深思的漫画:卫生间里,水龙头的水哗哗地流着,水槽里的水快要溢出来了。旁边一个小男孩路过,看到这一幕,却没有关闭水龙头,嘴里还嘟囔着:“老师没看见,关了也没人表扬我。”然后便若无其事地离开了。
小男孩的行为,反映出当下一些人过于功利的心态。做好事,本应是出于内心的善良和对社会公德的遵守,而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表扬。就像关水龙头这件小事,随手关上不仅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在生活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有些人在做公益活动时,只注重表面的形式和他人的关注,一旦没有得到预期的表扬,便不再积极参与。我们应该明白,做好事的意义在于为社会贡献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让我们摒弃功利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
【分析】考查看图作文,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图中都有谁?他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然后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
【解答】范文:
莫让功利心蒙蔽心灵
今天,我看到一幅令人深思的漫画:卫生间里,水龙头的水哗哗地流着,水槽里的水快要溢出来了。旁边一个小男孩路过,看到这一幕,却没有关闭水龙头,嘴里还嘟囔着:“老师没看见,关了也没人表扬我。”然后便若无其事地离开了。
小男孩的行为,反映出当下一些人过于功利的心态。做好事,本应是出于内心的善良和对社会公德的遵守,而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表扬。就像关水龙头这件小事,随手关上不仅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在生活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有些人在做公益活动时,只注重表面的形式和他人的关注,一旦没有得到预期的表扬,便不再积极参与。我们应该明白,做好事的意义在于为社会贡献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让我们摒弃功利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
【点评】这篇习作紧扣漫画内容展开,立意深刻。开篇准确描述漫画场景,自然引出小男孩功利心态这一核心问题。接着联系生活实际,指出类似现象的普遍性,使论述更具现实意义。对做好事应出于本心而非功利的观点阐述清晰,逻辑连贯。语言简洁明了,虽篇幅不长,但能有力地表达自己对漫画含义的理解,呼吁大家摒弃功利心,升华了主题。整体来看,文章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较好地完成了对漫画含义的思考与表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