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楚雄州春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卷4.生物学5.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趔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十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2章。中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丹顶鹤栖息于开阔的平原、沼泽、湖泊等地。每年的4月~4月中旬到达东北繁殖地,11月~11月中旬到达江苏盐城越冬地。下列对丹顶鹤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其种群数量时,若所做的标记容易脱落,则可能会造成调查值偏大B.对盐城的丹顶鹤年龄结构进行调查可以预测繁殖地丹顶鹤的种群密度救C.直接影响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气温升高导致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减少;属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2.某实验小组开展了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实验的准确性B.增加酵母菌的接种量可以影响其K值的大小金C.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培养液要用滤纸吸掉3.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粮食仓库里常见的两种害虫,生态学家将两赤拟谷盗种害虫放人同一盛满面粉的容器中,记录两种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杂拟谷盗A.实验中所用的两种害虫的起始数量需要保持相同天数/dB.后期赤拟谷盗种群数量不再增加是受到种间竞争的影响C.杂拟谷盗受到种群密度制约的影响大于赤拟谷盗对其的影响D.赤拟谷盗种群数量稳定时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卷·生物学第1页(共6页)】25-T-725B4.如图表示某地区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草属于生产者,所有动物都只占据一个营养级麻B.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缺少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若该地区麻雀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蝗虫数量会增多,鹰的数量会田鼠蝗虫减少D.狐狸与鹰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狐狸与田鼠之间具有捕食关系5,棉铃虫是棉田常见的害虫,喷洒高效农药可以迅速杀死棉铃虫,但同时也会杀死棉铃虫的天敌。于是研究者采用放养其天敌一赤眼蜂的方法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喷洒农药和放养赤眼蜂控制棉铃虫分别属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B.农药可以杀死棉铃虫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C.利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杀死棉铃虫可能会造成棉铃虫的再次爆发D.放养赤眼蜂可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桑基鱼塘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关于桑基鱼塘所应用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池塘养鱼要考虑不同鱼种的关系和鱼的数量,主要遵循循环原理B.蚕粪、桑叶进入鱼塘,经分解者作用后被植物利用,主要遵循整体原理C.桑基鱼塘在设计时要考虑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的比例,主要遵循协调原理D.桑基鱼塘建设中利用种群的互利共存关系,构建复杂群落,体现了自生原理7.“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这是唐代诗人李贺对枣酒的攒赏,枣酒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人们以红枣为原料酿成的枣酒汁稠粘手、香甜醇美,酿造技术流传至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鲜的枣采摘下来后需蒸熟才能酿酒B.酿酒过程中容器中需装满枣并压实C.枣酒发酵的菌种来源于枣表面的野生酵母菌D.酿酒过程中要将温度控制在35℃左右8.柿子醋能促进消化、降低血压、软化血管,主要原料为柿子和糖。制作方法简单易操作,先将柿子洗净后去蒂切成小块,按照一层柿子一层糖的顺序放人缸内,再用棉纱盖在上面,罩上防尘罩,静待数月后即可得到柿子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层柿子一层糖,加糖是为微生物繁殖提供充足的能源物质B.棉纱盖在上面说明与柿子醋发酵相关的微生物为需氧型微生物C.数月后若发酵液颜色透明澄清、酸味醇厚,则说明发酵成功D.柿子醋酿制过程中相关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9.下列关于实验室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室、超净工作台可以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B.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化学药物消毒法【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卷·生物学第2页(共6页)】25-T-725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