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认识民法典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认识民法典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10.1 认识民法典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认同感和归属感。
道德修养:通过民法典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健全人格:通过法治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履行法律义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民法典颁布实施的意义、民法典的调整范围。
教学难点:民法典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民法典原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上课流程: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分钟)
教师: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我们从事民事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民法典保护我们的哪些权利?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认识民法典》。
二、出示核心素养目标和重难点 (1分钟)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分钟)
认真阅读课本第83--86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重点词语进行圈点。(时间:5分钟)
要求:①红笔写问题; ②蓝笔标序号①②③等;
③黑笔画横线; ④红笔圈关键词。
1.民法典的地位?P83
2.民法典的调整范围(内容)?P84
3.实施民法典的意义?P84
4.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P84
★5.民法典的基本原则?P85
四、先学 (10分钟)
学生依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五、后教 (10分钟)
探究一:民法典的地位和调整范围
活动一:播放视频《民法典知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民法典的重要地位。
知识总结:
1.民法典的地位 P83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活动二:课件出示P83生活观察: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民法典的调整范围。
知识总结:
2.民法典的调整范围(内容) P84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探究二:民法典的意义
活动三:播放视频《民法典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民法典的意义。
知识总结:
3.实施民法典的意义?P84
①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活动四:出示P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民法典相关条文,引导学生思考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课件出示P84“探究与分享”:民法典第七、九、一百八十四、一百八十五、一千零四十三条内容
知识总结:
4.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P84
①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③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探究三: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活动五:角色扮演,法官断案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代入法官角色,查阅民法典,找出判决的法律依据。
课件出示P85“探究与分享”:
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
小组讨论:
如果你是审判的法官,你会如何判?你的判决依据是什么?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
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
法院根据《民法典》第317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思考:这体现了民法典的什么原则:
提问学生回答:诚信原则
教师:民法典确立了哪些基本原则?
提问学生回答: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活动六:练一练
【设计意图】通过正反两方面练习,复习巩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1)出示民法典第4-9条,思考以下内容分别体现了民法典的什么基本原则?
(2)判断以下生活情景违背了民法典哪一基本原则?
提问学生回答。
知识总结:
5.民法典的基本原则?P85
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六、课堂小结 (2分钟)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民法典的地位、调整范围、意义、基本原则,通过观看视频、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民法典,感知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理解并学会运用民法典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七、当堂训练 (15分钟)
2分钟课堂背诵: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13分钟时间完成《金瀚作业本》P53-54练习题。
要求:认真、专注;圈画关键词,保留做题痕迹。
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在于通过观看视频、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民法典,理解并学会运用民法典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课堂活动环节之间衔接过渡还需要进一步设计,精简课堂语言,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更充分进行当堂训练,强化巩固重点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