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法不可违
知/法/守/法 与/法/同/行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激趣导入:情景小剧场
思考:这是同学间的“玩笑”还是违法行为?
知识理解
自主学习
法律的作用
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类型
1
2
违法行为的后果?如何对待法律?
3
要求:阅读教材P93-95,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2分钟)
直击案发现场
直击案发现场
线索1:被撕碎的纸张
线索2:凌乱的衣物和手机
线索3:监控
案情:
某日,在一处巷子里,发现了一具某校中学生的尸体。
请你守护正义,找到所有违法行为,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死者小花
一、法律守护者之识法
线索1:被撕碎的纸张
“矮冬瓜”!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复原纸张后,一些不堪入目的侮辱性的言语进入了你的眼中。
生前经历还原:
小花遭受欺凌,班里几个同学逮住机会就嘲笑她“胖”“丑”。给她起侮辱性绰号,说她“长这么丑怎么好意思活着”。并纠集其他同学对她进行各种言语侮辱。
“她怎么也配竞选班干部?”“她还学钢琴啊?这么丑怎么可能会弹钢琴?”
小花感觉“在学校做什么都是错的”。她开始害怕去食堂、宿舍或操场,甚至不敢上厕所。小花说“我没挨打,却比挨打还难受。”
思考:他们侵害了小花什么权利?
这是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后果?
人格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民法典用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线索1:被撕碎的纸张
线索2:凌乱的衣物和手机
线索3:监控
案情:
某日,在一处巷子里,发现了一具某校中学生的尸体。
请你守护正义,找到所有违法行为,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死者小花
一、法律守护者之识法
线索2:凌乱的衣物和手机
复原手机记录,一段被发到微信群聊中的视频引起了注意。
生前经历还原:
霸凌者伙同其他同学,在巷子当中对小花进行凌辱,并强行脱下小花衣物,拍摄其裸照,并发到朋友圈、微信群等公共平台,引起部分范围内的讨论与关注,扰乱了公共秩序,公然侵犯他人隐私。
思考:这是何种违法行为?
应当承担什么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线索1:被撕碎的纸张
线索2:凌乱的衣物和手机
线索3:监控
案情:
某日,在一处巷子里,发现了一具某校中学生的尸体。
请你守护正义,找到所有违法行为,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死者小花
一、法律守护者之识法
线索3:监控画面
根据监控画面,小花的死因真相大白。
生前经历还原:
监控显示,小花死前遭到了几个同班同学的殴打,被活活殴打致死。
(监控画面截图)
思考:这是何种违法行为?
侵犯了她的什么权利?
应当承担什么后果?
生命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犯故意杀人等严重罪行,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如果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且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也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笔记整理
1.法律的作用:P94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笔记整理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分类: P94
①按违反的法律分:
②按对社会的危害性: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含义:P94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二、法律守护者之辨法
易错剖析
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违法
犯罪
犯罪
违法
犯罪
违法
犯罪
违法
二、法律守护者之辨法
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分:法律责任(相关链接)P95
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2.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撒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道法糕
牛刀小试
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01
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刑事违法行为
02
李某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03
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民事违法行为
04
省委副书记刘某为赶时间闯红灯,被警告
乙因逆向骑车被交警罚款50元。
行政违法行为
二、法律守护者之辨法
知识理解
合作探究: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分依据及异同点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要求:
1、时间5分钟
2、2人上台完成表格并讲解
不 同 点 相同点
违法类别 违反的 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区分依据:
二、法律守护者之辨法
知识理解
不 同 点 相同点
违法类别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区分依据:
2.违法行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民事法律
行政法律
刑事法律
民事责任
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刑罚处罚
相对轻微
相对轻微
最严重
1.都是违法行为
2.都有社会危害性
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法律守护者之辨法
①看违反的法律②看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
③看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笔记整理
3、违法行为的后果?P95
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不可违,违法必究
三、法律守护者之尊法
道法糕
三、法律守护者之尊法
行人判交通肇事罪
宿舍投毒
余华英判死刑
宿舍投毒
造谣杀6人 已被行拘
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杜绝不良行为!
学“习”时刻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总书记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
课堂小结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辨法我在行
道法糕
1.李某为了逃避交通违章抓拍,故意遮挡汽车牌照,结果被交警当场抓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李某被罚款200元驾驶证记9分。李某的行为(  )
①扰乱了公共交通秩序
②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③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④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2.(2024·云南)下列违法行为对应的法律责任正确的是( )
A.谎报险情——刑事责任
B.破坏铁路封闭网——民事责任
C.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刑事责任
D.拾得遗失物拒绝归还——行政责任
C
行政
行政
民事
3.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一切违法行为( )
A.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都触犯了刑事法律
C.都由人民法院实行惩罚
D.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