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智学大联考·皖中名校联盟(合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智学大联考·皖中名校联盟(合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胡焕庸线是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读1982—202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变动统计表(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人口规模(亿人) 人口份额(%) 人口密度(人/km2)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2020 13.18 0.92 93.50 6.50 321.87 17.23
2010 12.46 0.86 93.52 6.48 304.36 16.24
2000 11.64 0.79 93.67 6.33 284.23 14.78
1990 10.61 0.69 93.88 6.12 259.14 13.01
1982 9.45 0.60 93.99 6.01 230.69 11.35
1.导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显著的基础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交通条件 C.自然条件 D.政策条件
2.1982年以来我国人口分布虽有所变化,但基本没有突破胡焕庸线,其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基本未变 B.自然资源的分布格局基本未变
C.大中城市的分布格局基本未变 D.地形地势的空间格局基本未变
3.近年来,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的人口负增长区均出现扩张现象,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A.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B.产业转移导致人口变迁
C.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成效 D.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回流人口是指在发达地区务工后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在我国多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2008年以前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返回户籍地的人口,习惯上称为第一代回流人口;2008年以后的回流人口被称为新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多选择在当地县城就业、购房定居,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第一代回流人口返乡后多重操农业的原因是( )
A.本身文化教育水平较低 B.本地企业打工收入更低
C.务工期间积累的资金多 D.农业收益明显较高
5.该地新一代回流人口多选择定居当地县城是因为( )
A.县城距离农村近,自然环境优越 B.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
C.县城就业机会多于外地的打工城市 D.县城公共服务、教育资源等较农村好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经横断山区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与高程(海拔)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随海拔高程变化情况是( )
A.0~400m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增加 B.1400~2999m人口密度先升后降
C.3900m以上是人口密度完全相同 D.流域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7.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人口密度很小,根本原因是( )
A.气温低 B.降水少 C.土壤贫瘠 D.光照弱
8.该流域0-400m区域人口密度大,进一步提高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 B.加速节水工程建设,保障淡水资源安全
C.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科技水平 D.加强宣传,鼓励生育,提高人口出生率
户籍人口是指已经在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籍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是近年来广州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根据图示资料推测,2010年以来广州市( )
A.迁入人口主要来自本省西北地区 B.机械增长人口逐年降低
C.人口增长方式以自然增长为主 D.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
10.广州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医疗事业进步 B.教育水平提高 C.经济快速发展 D.环境质量改善
11.广州市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有( )
A.逐渐过渡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B.增加基础设施压力,拥堵加剧
C.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居住面积增大 D.就业压力减小,但居民收入减少
三门源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是我国著名的古村落,目前也逐渐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这座千年的古村落三面环山,山涧溪流自北向南穿过。下图为三门源村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聚落发展初期,影响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河流 C.道路 D.坡向
13.三门源传统古村落建筑分布密集,其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取水 B.少占耕地 C.利于田间管理 D.便于抵御盗匪
上海建成区面积约12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480万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下辖16个区,其中的杨浦区位于中心城区东北侧,曾是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发源地,码头、厂房、仓库沿江而立,后因城市发展这里大批企业外迁,留下众多破旧厂房。近十年来,政府主导进行杨浦滨江带修缮改造。图甲为城市土地利用与地租水平示意图、图乙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景观、图丙为上海中心城区范围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图乙景观一般位于图甲中的( )
A.OA B.AB C.BD D.DF
15.上海进行城区改造时,杨浦滨江带没有建高层写字楼或住宅,而是在修缮保护工业遗存的同时,植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主要是考虑了( )
A.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 B.历史因素和经济因素
C.交通因素和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
汽车交通限制战略型城市发展模型是以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网络骨架的城市布局和交通结构模型。该模型下,城市核心区内交通以公共交通优先通行道路为主,次级中心之间及与市中心间均有便捷的轨道交通相连。下图为该模型下城市空间布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城市空间结构较适用于( )
A.起伏不平的丘陵 B.河流经过的峡谷
C.平坦开阔的平原 D.人口稀少的草原
17.相比单中心发展模型,该模式下设置多个次级中心的优势有( )
①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②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③节省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④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面左图示意某城区地理要素变化,右图为城镇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左图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此时城市特征的主要表现是( )
A.中心区人口增加 B.总人口减少
C.城市人口迁往农村 D.用地规模扩大
19.左图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右图中的( )
A.Ⅰ阶段 B.Ⅱ阶段 C.Ⅲ阶段 D.Ⅱ和Ⅲ阶段
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地带,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该市自抗战时期起一直持续进行以人防工程建设为主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城市发展促使重庆将一部分商业、交通、娱乐等设施转移到地下空间,这一举措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但也造成迷宫一般的交通网。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助力居民出行,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下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完成下面小题。
20.根据材料,重庆大力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空间开发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B.山地地形限制,地表可用土地有限
C.夏季高温酷热,地下空间温度适宜 D.开发历史悠久,工程建设经验丰富
21.帮助居民出行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RS、BDS B.RS、GIS C.BDS、GIS D.数字地球
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落随山就势坐落在斜坡上,房屋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古木茂盛参天,梯田环绕簇拥。当地村民祖辈起就在自家屋顶上用圆圆的晒匾(一种器具)晾晒农作物,每当日出山头,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五彩缤纷丰收成果组合,使整个山村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卷,形成著名的晒秋景观。下图为“篁岭晒秋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光照充足 C.空气潮湿 D.地形崎岖
23.近年来,篁岭村的村民迁至山下新村后,依然坚持每日返回老村“晒秋”,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城市化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 B.地域文化对居民行为的深远影响
C.城市化对农村景观的破坏 D.城市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7.8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代表中国理想都城秩序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读北京中轴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北京中轴线上最能体现古都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
A.四通八达的古代运河 B.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
C.宽敞明亮的奥运场馆 D.红墙黄瓦的皇家宫殿
25.北京中轴线( )
①延伸方向受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 ②体现集中统一的传统思想文化特点
③反映城市建筑东西对称分布的特点 ④对未来城市建筑分布格局仍有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蔓越莓原产于北美高纬度地区,喜冷凉湿润气候及酸性泥炭土壤,果实是呈鲜红色的圆形浆果,传统上依赖自然沼泽环境生长。近年来,我国黑龙江省抚远市通过改良品种、模拟自然生境等技术,成功从美国引种优质蔓越莓,产品畅销全国,被称为“东方的蔓越莓之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抚远市引种蔓越莓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湿地广布 C.市场需求大 D.劳动力丰富
27.虽然蔓越莓基地连年丰收,但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只吃过果脯,没有吃到过新鲜的蔓越莓果,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加工后能够保留营养 B.消费者不爱食鲜果
C.浆果类水果难以储存 D.产量有限供不应求
新疆“海鲜”大丰收!网友:这下轮到江浙沪皖不包邮了。当地通过在陆地上利用冰川融水和地下水营造接近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鱼、虾、蟹、贝各式海产品,形成了“海鲜陆养”模式。该模式不仅促进农户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新疆发展“海鲜”养殖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盐湖众多 B.边境地区,邻国众多,便于出口
C.地广人稀,多冰川雪山,水质优良 D.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29.为减少“海鲜陆养”模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注意的是( )
A.合理处理养殖废水,减少土壤污染 B.扩大水域面积,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
C.增加植被覆盖率,缓解风沙危害 D.选择适当的养殖品种,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30.为做到江浙沪皖包邮,同时促进“海鲜”走入国际市场,新疆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其直接目的是( )
A.改善产品品质 B.缩短运输周期 C.扩大销售范围 D.获取更高的收入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英国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进入20世纪,原先位于伦敦周边的小城镇逐渐被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大伦敦包括内伦敦和外伦敦,20世纪中期外缘逐步建成以保护区形式设立的宽约8km的绿地。大伦敦区域范围和人口变化现象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20世纪中后期,大伦敦城市人口出现减少趋势,伴随这一过程,大城市市中心出现失业率增高、房屋空置、犯罪率升高等城镇化问题。
(1)指出20世纪初伦敦城镇化主要表现。
(2)说出20世纪80年代后,内伦敦吸引人口迁入可采取的措施。
(3)分析伦敦外缘绿带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2.读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大圩镇地处合肥市主城区东南部南淝河下游平原,南濒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人口稠密,曾经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
材料二 曾经油菜是该地的主要越冬作物,后来被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小麦取代:而近些年来,大圩经历了“水稻田-蔬菜地-鱼塘、花卉棚、采摘园”的农业景观变迁。
材料三 大圩镇位置示意图
(1)指出大圩作为商品粮基地时最主要粮食作物,从人口角度说明种植的优势条件。
(2)说出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并解释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3)分析大圩“水稻田-蔬菜地-鱼塘、花卉棚、采摘园”农业景观变迁的主要原因。
(4)为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你觉得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A D B A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A A C D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D C C C C A C
31.(1)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例上升/城镇化水平升高;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 镇化速度加快;出现郊区城市化/小城市被中心城市兼并。
(2)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和住房 条件;治理城市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3) 限制城市无序扩张,保护周边自然景观和农业用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生物多样性;改善城 市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增加下渗。
32.(1)水稻。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可满足水稻精耕细作的需求;当地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水稻单产高,能满足本地粮食需求,保障粮食供应。
(2)旱涝灾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引发洪涝或干旱;地处南淝河下游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容易积水成涝。
(3)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对蔬菜、水产品、花卉等需求增加,市场需求变化促使农业结构调整;与水稻相比,蔬菜、花卉、鱼塘等经济效益更高;交通条件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进步,使农产品销售范围扩大;农业技术发展,为花卉、蔬菜种植及鱼塘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4)对蔬菜、花卉、水产品等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托鱼塘、采摘园等农业景观,开发农家乐、农业体验游等项目,吸引游客,增加收入;打造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利用电商平台等线上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