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学期九年级第二次学情调查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运用(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8分)①初识泰州,先得“泰”之形。古泰州滨黄海、临长江、通淮河,以“人在三水间”活画了“泰”字。再观泰州,遂会“泰”之意。【甲】一马平川、无险可据的泰州,以兵家不争之地而成“祥泰之州”。身入泰州,才识“泰”之神。海堰的wānyán(▲)(▲)雄伟、垛田的堆垒而上、沟渠的繁密纵横、盐场的溽热劳苦,无不默默诉说着历代泰州人的辛勤与坚韧。②2100多年的建城史,以文之进,层累丰润精神沃土。设于古泰州的西溪盐仓监,走出吕夷简、晏殊、范仲淹、富弼、韩琦五位宰相,自此“名城名宦交相重”,引来四方俊杰,种下mián(▲)延文脉。泰州儿女创造的“人文三水”一施耐庵的《水浒传》、郑板桥的水墨、梅兰芳的水袖,加上柳敬亭的评话,以小说、书画、戏曲、曲艺这样最【乙】百姓的形态,jT(▲)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殿堂。以人之进,积聚走向未来力量。从泰州城抗金、兴化泰兴抗倭,到鸦片战争靖江抗英,一代代泰州人惜福保家从不畏缩,留下曲曲壮歌。大时代洪流中的万千泰州洲儿女,更是从家乡投身革命,跟着党转战南北。1950年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的258名战斗英雄代表中,就有杨根思等4名泰州代表。③征途漫漫,一直【丙】在泰州本色里的,是尚实务本、坚韧刚强,静中窝动、居中向上。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文字。(4分)2.填入【乙】【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乙】贴近【丙】感染B.【乙】靠近【丙】感染C.【乙】贴近【丙】浸染D.【乙】靠近【丙】浸染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划线句的标点使用正确。B选文中提及的晏殊、范仲淹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C.语段②中划线句子没有语病。D.从短语结构类型来分,“征途漫漫”是偏正短语,“尚实务本”是并列短语。4.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①水击三千里,②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③安得广厦千万间,▲④,星河欲转千帆舞。⑤山水可造意境,曹操的《观沧海》中“,”两句展现了海的壮阔和山的挺立:山水可蕴哲理,陆游《游山西村》中“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2025 年春学期九年级第二次学情调查答案1.蜿蜒 绵 跻(4分,每空 1 分)2.C(2 分)3.D(2 分)4.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②伤心秦汉经行处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天接云涛连晓雾⑤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空 1分)5.(1)你要写操场上“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奋勇争先你要写同窗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携手共进(每空 1分,句式相似即可)(2)慷慨激昂(1 分) 演讲“让我们”时,手掌上挥,鼓舞士气,目光扫视全场,更具有号召性。(1 分)“奔赴未来”重读,语气激情昂扬,突出青年要趁青春年华奋斗拼搏的决心。(2 分)(3)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演讲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引起观众的共鸣。(2 分)6. (1)C(2分)(这一联写行旅之人的内心感慨,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心理活动,既是一日行程中真切生动的旅途见闻,更是夜半无眠时翻涌不已的满腔思绪。行旅景况与羁旅闲愁,在这里交融无间, 景中含情,情寓于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2)前六句写归心之急:首先写诗人晚上停留在鄂州的心绪,诗人思乡心切,仿佛一下子就能拨开云雾见到汉阳城,一个“犹”写出了他内心的急切。(1 分)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情形。写舟上旅人低语,潮水不断涌动,诗人在安静的环境里孤夜难眠,辗转反侧,写出他对家乡的思念。(1 分)颈联直抒胸臆,表白自身远行避乱的愁苦,“万里归心”写出对故乡亲人的殷切思念。(1 分)最后两句写归心急切的原因:一切的功业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江上的干戈之声让诗人心惊。诗人将伤时与思归之情结合起来,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1 分)7.①最终 ②不久 ③给……看,展示,显示 ④ 答应(4分,每空 1分)8.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也(2 分)9.(1)怎么能够因为长孙无忌是皇亲国戚,就想要迎合他(从而从轻处理他)呢?(2 分)(2)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表明最高诚信的。(2 分)10(1)戴胄先引用法律条文,指出皇帝判罚不公;当太宗改变主意时,他再通过对比校尉和长孙无忌两人同罪不同罚的判决事实,让太宗意识到错误;最后请求皇帝重新议罪。(3分)(2)齐威王欣然纳谏,齐国“战胜于朝廷”。(2分)(3)赏罚分明(1分)参考译文:戴胄,字玄胤,是相州安阳人。性格坚贞正直,有才干气度,熟悉律令,尤其精通官署文书簿册(的编制管理)。贞观元年,戴胄调任大理少卿。当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被皇上召见,没有在外解下佩刀就进了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在议论这件事时,认为监门校尉没有发现(予以阻拦),应当处以死罪;长孙无忌失误带刀进入,罚铜二十斤。皇上同意这样做,戴胄争辩说:“校尉没有发现,与长孙无忌带刀进去,同样是失误。臣子对于皇上,不能称失误,唐朝的刑律规定:‘供皇上专用的汤药、饮食、车船,违背了法律规定的,(责任人)都判处死刑。‘陛下如果考虑当事人的功劳,那不是司法官署所能决定的;如果按照法律来判罪,(长孙无忌)被判处罚铜是不适当的。”太宗说:“法律,不是我一个人的法律,是天下人共同的法律,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皇亲国戚,就屈从他(不依法办事)呢 ”于是改变决议,重新商定。封德彝还是坚持原来的意见,太宗就准备按他的意见办了。戴胄又说:“校尉因为无忌而获罪,从法律上讲应当比无忌还轻一些。如果只从失误这一点讲,那么两人的情形是一样的,可是(在判罚上)却有生和死的巨大差别,所以我冒昧坚持请求改判。”皇上称赞了他,最终免除了校尉的死刑。当时,朝廷大力施行取士选官的制度,如果有在此行事中伪造或假冒资历出生的人,皇帝下令这样的人自首,不自首的可重判直至死刑。不久,果然有造假的人被揭发出来了,戴胄依据法律,判定那人流放罪并上奏皇帝。皇帝说:“朕已经下令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今天(你)判他流放罪,这是向天下人显示我不守诚信。戴卿你想凭借判案卖弄权力吗 ”戴胄回答说:“陛下当时直接(把此人)杀掉,不是我所管得着的。但现在既然交给了负责司法的机构,我就不敢违背法令了。”皇上说:“爱卿你自己守法,却让我丧失信誉吗 ”戴胄回答:“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表明最高诚信的;(嘴里讲)一句话,有时只不过是说话时喜怒的表达罢了。陛下由于一时的恼怒而同意杀人,已经知道不行而要用法律来解决,这是控制住小的激愤之情而保全国家法律的威严啊。如果顺着一时的气愤而与国家的法律相背,那我私下里为陛下感到痛惜。”皇帝说:“法律有时难以执行,您能坚持主持正义与公道,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呢!”11(1)保尔住进疗养院,随着病情的恶化,保尔的身体彻底垮了,他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产生了自杀的念头,(1 分)但他想到了以前经历的种种困难和为了克服困难所做的奋斗,他决定坚持活下去,冲出困难的铁环。(1 分)(或者保尔在双腿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以坚强的意志继续与命运抗争,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地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2)成长道路上难免布满荆棘,但是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就能实现自我突围。(意对即可)12(1)豹子头 (2)林冲妻子被高衙内调戏,林冲忍气吞声;林冲被高俅设计陷害,带宝刀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途中面对种种凌辱,仍然没有反抗;在野猪林,董超和薛霸差点将林冲杀害,鲁智深想要杀死他们,林冲却阻止了他,选择继续忍耐;在沧州牢营,林冲被差拨骂得狗血淋头,他只是陪笑施礼。直至草料场,林冲再次遭到陆谦等人的陷害,险些丧命,最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奋起反抗,杀了陆谦等人,雪夜上梁山。13.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这段文字写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还有妻子的真相后,逃离桑菲尔德庄园,孤身一人在途中的场景。(1 分)“尽情地痛哭”“神智错乱”等词写出了简爱的伤心欲绝;(1 分)“很快爬起来”“急切而坚决”等词写出她逃离困境的决绝、果断和坚强。(1 分)14.D(2 分)15.列数字(1 分),崇儒祠乐学堂的面阔、进深、脊檩高。(1 分)16.材料一语言平实简明,条理清晰,文字以说明为主,(1 分)重点介绍崇儒祠的构成。(1分)材料二是解说词,除了介绍崇儒祠的历史外,还介绍了王艮及泰州学派的影响。(1 分)以设问开篇,激发观看者兴趣。结尾处语言有号召性,引起观看者共鸣。语言生动形象,贴近生活,通俗易懂。(1分)17.他的思想强调以民为本,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从而开创“平民儒学”之风。(1分)突破了“道”是“君子之道”的传统认识,拓展和丰富了“道”的内涵及形式。(1分)对于圣人的新的诠释以及对成圣方法的新的探索,于此同时,他把成圣的现实性扩大到了每一个人身上。(1 分)18.①想象灞桥,与老家的桥比 ②经过灞桥 ③车停灞河边 ④离开灞河两年后(4分,每空 1 分)19.写“县城的紫来桥”和我想象的“灞桥”相呼应,表现出我想象中灞桥的古老清雅和烟火气;(1分)“栀子河上的桥”和我想象的“灞桥”相对比,表现我想象中灞桥的诗意美好。(1分)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也为下文我看到现实中冷清的灞桥而带来的隐隐的失落、以及渴望再现古典的美好(古代遗址被现代工业、城市化进程遗忘或者破坏的遗憾)埋下伏笔。(2分)20.“一定是”表示肯定,这确实是灞桥的遗址,曾有唐朝的流水、唐朝的土地;(1分)“一定不是”因为时代在前进,岁月在流逝,这里没有我想象中的古老清雅和诗意美好。(1分)看似自相矛盾的背后,流露的是作者内心的遗憾与失望,以及对古代遗址能够重现的期待。(2分)21.遗址之石的青色、柳叶的绿色,青绿代表了大自然的色彩与生机、世间万物的生命力;(1分)以问做结,引起读者的深思,(1 分)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遗址能够重现的欣慰、期待古代遗址被保护与传承的美好愿景。(2 分)22.不同意。(1分)因为一直让作者魂牵梦萦的是灞桥;(1分)我写的关于西北的诗是“灞桥上的那个人走了/但他的影子却牵在杨柳枝上。”将“灞桥”和“杨柳”联系在了一起;古人的“折柳相送”在灞桥;“灞桥无柳”和“灞桥无‘留’”有谐音之妙;(2分)灞河仍在,“灞桥无柳”如一首无声的悲歌,寄托了作者对古代遗址、古代文明、诗意与美好被现代工业、城市化进程破坏的遗憾和悲哀。(2 分)所以用“灞桥无柳”这个标题更合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pdf 2025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