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学习目标1.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与两大历史任务。2.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活动设计1.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材料二 观察下图:(1) 分析西方列强入侵对近代中国的重大影响。(2) 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四个事件是如何体现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3)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4) 请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简要分析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形成的原因。2.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社会。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成为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见右图)。(1) 决定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的因素是什么?(2)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社会混乱,人民贫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压迫和剥削。(1)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由什么决定?(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联 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1)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代表力量 政治主张 实践结果第一种 方案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 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①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 被抛弃、被推翻第二种 方案 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②__________的道路 无法实现第三种 方案 ③____________ 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④__________ 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⑤________(2) 上表中的前两种建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3)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支持?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什么?(2)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1. 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7亿多人脱贫,创造了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进入了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方阵。与西方政党比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整体利益党”,它代表人民的整体利益,不是西方模式下的“部分利益党”;是一个“使命担当党”,不是西方模式下的“选举政治党”;是“领导核心党”,不是西方模式下的“清谈俱乐部”。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复兴和人类解放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是什么?(2) 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主人的标志是什么?2. 释疑解惑: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2)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4)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5)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中国。(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地主阶级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课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活动方案】活动一1. (1) 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2) ①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③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④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4) 内因:①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社会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②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颓势日益加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外因:①十七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②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其他列强接踵而至,先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2.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2)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 (1) ①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②这两大历史任务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2)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第一个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第二个历史任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第二个历史任务是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两大历史任务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中。活动二1. (1)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②资本主义。③中国共产党。④社会主义。⑤拥护。(2) ①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规律,注定了第一种方案的失败。②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和不彻底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第二种方案在中国也行不通。(3)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并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2. (1)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活动三1.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2)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标志着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2. (1) 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2) 正确。(3) 正确。(4) 正确。(5) 错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6) 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