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生物学试题考试时间:2025年4月24日考试用时: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研究团队利用鸟类羽毛DNA分析技术估算某濒危鹤类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从不同区域收集鹤类脱落的羽毛,提取DNA后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如DNA指纹技术)识别个体。首次检测到的个体视为“标记”,后续重复检测到的视为“重捕”,并利用标记重捕法模型计算种群总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方法无需直接捕捉鹤类,可避免对其生存造成干扰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DNA分析法不需要保证取样随机性C.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识别个体是利用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野外羽毛样本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可能导致DNA降解2.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K典线I曲线Ⅱ种群个体数KKK20a b cdef时间甲时间A.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种内斗争加剧而被淘汰的鼠的数量B.可以通过人工大量捕杀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C.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量下降的原因只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D.在图乙b时刻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得平均每个小方格有酵母菌5个,其K值4×10?个/mL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生物学试题第1页(共8页)3.珍稀濒危植物留坝槭为落叶乔木。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方案,科研人员调查了某留坝槭天然种群,发现仅有少量留坝槭个体散生在总面积约17000m的落叶阔叶林中,且受其他植物遮阴的影响,成树长势不佳,仅7株成树可正常开花结果,且种子存在败育率高、萌发率低等问题。该种群年龄结构和各年龄阶段的死亡率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080o口个体数…死亡率257024216020175040301020100<2.52.5-7.575-12.512.5-17.5175-225225-275275-325≥32.5胸径(cm注:树龄用胸径表示,幼苗(胸径<2.5cm):幼树(2.5cm≤胸径<12.5cm):成树(胸径≥12.5cm)。A.可用样方法准确调查该地留坝械的种群数量B.该地留坝槭面临的主要生存压力来自种内竞争C.该留坝槭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种群数量会快速增长D.可以通过适度采伐或修剪对留坝械遮阴的植物的方式来保护留坝槭4.某牧区三种啮齿动物甲、乙、丙的种群密度受放牧模式的影响如图所示。已知甲和乙偏好开阔生境且以植物茎叶为食,丙偏好遮蔽生境且以植物种子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过度禁止轮替口甲放牧放牧放牧6M乙口丙2注:轮替放牧是指将牧场划分为多个区域,并让牲畜在不同区域轮流放牧的模式A.过度放牧导致生境开阔,减弱了甲和乙的种间竞争B.禁止放牧后遮蔽度增加,丙的食物资源随之增加C.甲的种群密度始终最高说明甲对放牧模式变化的适应能力最强D.轮替放牧通过改变生境类型,使三种动物生态位分化更明显5.非生物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和生物间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动态的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荒漠植物的叶片退化为刺状或肉质化,以减少蒸腾并储存水分B.森林生物群落中阴生植物的叶绿体小、呈深绿色可适应林下环境C.热带雨林中风媒花植物很少,可适应林下空气流通不畅的环境D.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强度随种群密度变化而波动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生物学试题第2页(共8页)》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9答案BDDDC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CADDB1.【答案】B【详解】DNA分析法仅需收集羽毛,无需直接接触鹤类,减少人为干扰,A正确。无论标记重捕法还是DNA分析法,均需随机取样以保证样木代表性。若取样集中(如仅采集某区域羽毛),会导致估算偏差,B错误。DNA指纹技术识别个体利用了DNA分子特异性,C正确。羽毛样本若保存不当(如潮湿环境),DNA易被微生物分解或水解,D正确。2.【答案】D【详解】阴影部分指的是因环境阻力而被淘汰的鼠的数量,A错误。环境容纳量由环境资源决定,人工捕杀仅能暂时降低种群数量,无法改变K值,B错误。图乙中d段酵母菌数量下降是营养不足、代谢产物(如酒精)积累及pH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营养不足”的表述片面,C错误血细胞计数板有400个小方格,体积为0.1mm3。若平均每个小方格有5个,K值为4×10'个/mL,D正确。3.【答案】D【详解】准确掌握该地留坝械的种群数量调查方法是逐个计数,A错误。由题意可知,留坝槭种群密度小,因此种内竞争弱,生存压力主要来自种间竞争,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幼苗和幼树的个休数量相对较多,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但成树数量少且只有7株成树可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还存在败育率高、萌发率低等问题,这会导致出生率低,从而使种群处于衰退状态,C错误。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为提高该地留坝槭的种群数量,可以适度采伐或修剪,减少其他植物对留坝槭的遮阴,改善其光照条件,D正确。4.【答案】C【详解】过度放牧下,植物数量减少,生境开阔,便于甲和乙生存,甲和乙种间竞争减弱,种群密度增加,A正确。禁止放牧后植被恢复,遮蔽度提高,植物种子量增加,利于丙生存。B正确。甲的种群密度在轮替放牧时不是最多,而且是因为甲的种群密度放牧条件改变后变化最小,说明其适应能力最强。C错误。轮替放牧交替改变生境类型,迫使甲、乙、丙占据不同生态位,减少直接竞争。D正确。5.【答案】B【详解】荒漠植物通过形态改变(如叶片刺状化)减少水分流失,是对干旱环境的典型适应,A正确。森林生物群落中阴生植物茎细长,叶薄,但叶绿体大、呈深绿色可适应林下弱光环境,B错误。热带雨林中风媒花植物很少,可适应林下空气流通不畅的环境,C正确。密度制约因素(如资源竞争、疾病)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密切相关,D正确。6.【答案】A【详解】求偶舞蹈属于行为信息,鸣叫属丁于物理信息。A错误。完整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了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朱鹗之间通过鸣唱形成信息流,朱鹗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体,B正确。求偶特征受自然选择(适应环境)影响,C正确。若因行为差异导致无法交配繁殖,则产生了生殖隔离。D正确。7.【答案】D【详解】伯劳鸟(集团内捕食者)捕食螳螂和棉铃虫,螳螂(集团内猎物)被伯劳鸟捕食且捕食棉铃虫,A正确。伯劳鸟与螳螂竞争棉铃虫资源,且伯劳鸟捕食螳螂,构成捕食关系,B正确。棉铃虫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螳螂捕食棉铃虫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伯劳鸟捕食螳螂为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C正确。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食物链越长,能量损耗越大。据上述食物链分析,若螳螂数量减少,伯劳鸟直接捕食棉铃虫变多,能量损耗更少,伯劳鸟数量会增加,D错误。8.【答案】B【详解】森林Y结构简单,初期草本植物快速生长可提高植被覆盖率,但因单一树种抗逆性差,长期易受病虫害威胁,A正确。森林X物种多样性高,恢复力稳定性通常较低,恢复时间较长,B错误。灾后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中既有正反馈调节(次生演替系统朝森林群落方向发展),也有负反馈调节(森林群落维持稳定),C正确。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期中联考-生物答案(12).pdf 高二期中联考-生物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