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认识民法典【2025春七下道法同步精品教学课件(共29张PPT)含视频(统编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认识民法典【2025春七下道法同步精品教学课件(共29张PPT)含视频(统编2024)】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统编2024七下道法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25年春七下道法同步精品课件含视频(统编2024版)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10.1 认识民法典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1
3
4
5
随堂练习
课后作业
6
新课导入
2
目录
新课导入
视频: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
情境思考:观看视频,谈谈你对民法典的认识。
①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②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③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民法典的规范和保护。
1.通过案例分析,正确认识民法典,知道民法典的含义、地位。
2.理解民法典的实施对国家、社会、人民具有的重要意义。自觉学习民法典,培养法治观念。
3.了解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4.知道民法典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原因及基本原则。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
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姐姐25岁了,她和心仪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爸爸在路上救助一位晕倒的叔叔,在给叔叔做心肺复苏时用力过猛压断了其一根肋骨。叔叔醒来了解情况后,表示不需要爸爸赔偿,并向爸爸表示感谢。
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
爷爷70岁了,他立下了遗嘱。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下面是小华一家人的经历:
2024年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期间,北京市以“送‘典’进企业 护航新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并围绕法治宣传“惠企增效”、法治实践“助企纾困”、法治文化“润企赋能”三个方面,推出建立企业园区普法驿站、开展问需式公益“法治体检”、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等16项具体举措,努力构建全市各区、各部门齐参与的企业普法大格局,助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正在开展活动,可以针对您所咨询的劳资问题为企业上门开展公益普法讲座,您也可以提出其他法治需求。”北京市房山区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接线员通过电话向企业咨询人介绍专项活动的相关举措,并征集企业需求。连日来,房山区利用多条政务热线了解企业需求,同时组织“助企惠民”普法讲师团成员走进企业开展以案释法等公益普法宣传工作。
情境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实施民法典又有着哪些重要意义?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情境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实施民法典又有着哪些重要意义?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五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
情境思考:上述法律规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中华传统美德
个人品德
家庭美德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传统美德
社会公德
知识链接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毫无底线!女主播调侃“九一八”,永久封禁!
2024年9月18日,有40多万粉丝的主播“娟子”在直播时调侃“九一八”事件,粉丝提醒她后还继续怼网友,称自己不是中国人。目前,该主播的账号已被平台永久封禁。
据法治进行时报道,主播“娟子”直播期间把“九一八”错说成六一八之后大笑不止。看到这一幕,很多网友愤怒质问她:“为什么要嘻嘻哈哈?有没有基本常识?”看着满屏质问的弹幕,“娟子”不仅没有收住笑意,反而笑得更开心了。
视频:网红主播调侃9·18被永久封禁
情境思考:
1.该女子的言论属于什么行为?为什么她的账号会被封禁?
2.该主播账号被永久封禁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该女子的言论属于不爱国、不负责的行为。其行为违反了法律,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情境思考:1.该女子的言论属于什么行为?为什么她的账号会被封禁?
2.该主播账号被永久封禁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在平时生活中应当遵德守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
情境思考: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
法律链接
《民法典》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七条: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如果是保管他人遗失物所产生的必要费用,是可以要求失主支付的;若失主发布悬赏广告,也可以要求失主履行悬赏承诺。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情境思考: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
民事活动指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教育、医疗、保险、婚姻、投资等。
买卖双方依法签署合同,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
父母、继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婚姻需要双方自愿,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企业生产、运输都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情境思考:结合图片内容和法律规定,你感受到了民法典对民事活动有哪些要求?
法律链接
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遒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民法典相关规定
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情境思考:结合图片内容和法律规定,你感受到了民法典对民事活动有哪些要求?
【活学巧记】
民事活动有原则,
平等自愿不可缺,
公平诚信守法律,
公序良俗绿色携,
开启和谐新天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意味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贯穿整个民事活动中。绿色原则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等相关法律制度中。例如,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第五百零九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相关链接
课堂笔记
(1)含义: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2)地位/重要性:①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②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③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民法典的规范和保护。
(3)意义: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正确认识民法典。(教材P84)
课堂笔记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教材P84)
课堂笔记
(1)原因: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2)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
民法典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原因及基本原则。(教材P85)
课堂小结
认识民法典
正确认识民法典
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民法典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原因及基本原则
原因
基本原则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含义
地位
意义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
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
随堂练习
1.(2024河南改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下列规定集中体现了(  )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①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②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道德只有依靠法律的规定才会有人遵守
④我国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说法正确
→说法正确
→说法错误
→未体现
A
2.(2024江苏连云港)“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这一规定(  )
①引领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风尚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有助于将中华传统美德上升为法律
④体现出维护公平的基本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未体现
→说法正确
→未体现
→说法正确
C
3.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下列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赵某经营的食品店向消费者售卖过期食品
B.李某违反合同约定未能按期支付货物尾款
C.张某的网店拒绝通过违规刷单来获取点击量
D.期末考试中,小马给小明打掩护,让小明抄答案
C
4.分析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详情 法律链接
14岁的小刘在暑假期间将父母的158万元积蓄全部打赏给一名游戏主播,父母知道后,联系平台退款遭拒绝,便将该直播平台告上法庭,要求返还该款项。最终,经法院调解,直播平台全额返还158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节选)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案例带给你哪些启示?(4分)
【答案】①法律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②民法典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4分)
1.背诵教材P50-P53正文。
2.实践活动:周末和同学组队在社区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并撰写活动心得。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