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土壤的结构和质地(1)——【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土壤的结构和质地(1)——【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土壤的结构和质地(1)
【新教材】考点精练
考点一 从岩石到土壤
1.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土壤形成后是固定不变的
B.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腐殖质组成
C.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的,目前还在持续进行
D. 地壳最初就有土壤
【答案】C
【解析】A 选项:土壤形成后会受自然因素(如气候、生物活动)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变化,并非固定不变,A 错误。
B 选项: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组成,腐殖质是部分成分,并非主要,B 错误。
C 选项:土壤形成历经长期过程,且至今岩石风化、生物参与等仍在持续,土壤形成过程也在继续,C 正确。
D 选项:地壳最初无土壤,土壤是岩石经长期风化等过程逐渐演变形成的,D 错误。
2.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 风化作用、人类活动
C. 流水侵蚀、人类活动
D. 流水侵蚀、外力搬运
【答案】A
【解析】图中①是岩石在冰川、冻胀、风力、暴晒等作用下破碎为碎屑,这是风化作用(岩石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崩解破碎)。
②是碎屑分为沉积物(被外力搬运后沉积)和残积物(留在原地),这一过程是外力搬运。
分析选项:
A 选项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符合图中①②过程,正确。
B 选项中②不是人类活动,错误。
C 选项中①不是流水侵蚀,②不是人类活动,错误。
D 选项中①不是流水侵蚀,错误。
考点二 土壤中的生物
3.(2024春 仙居县期末)土壤中除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还有许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
A.萝卜 B.蚯蚓 C.蜗牛 D.燕子
【答案】D
【解答】解:土壤生物指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所有生物之总和,萝卜、蚯蚓、蜗牛都生活在土壤中,属于土壤生物,而燕子没有生活在土壤中,不属于土壤生物。
故选:D。
4.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涵养水分
B. 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C. 加速岩石的风化
D. 增加空气的比例
【答案】B
【解析】A 选项:涵养水分主要与土壤结构或植被覆盖相关,并非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排除。
B 选项:生物(如植物残体、动物活动及微生物分解等)可将有机物归还土壤,增加有机物积累,这是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关键作用,正确。
C 选项:岩石风化主要受物理(如温度)、化学(如水、氧气)因素影响,生物对其有一定影响,但非主要作用,排除。
D 选项:土壤中空气比例与土壤孔隙等有关,并非生物的主要作用,排除。
考点三 土壤中的非生物
5.(2024春 临海市期末)如图是教材中4个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其中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检验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可以把土壤样品放在试管底部,试管口朝下。灼烧底部的土壤,观察是否有水滴产生并从试管口里流出。C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3秋 越城区月考)土壤中其实有很多小孔,体积被空气占据着。小敏同学想测出某块土壤中空气所占的比例。
(1)得到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敏的想法有如下两种: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正方体。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操作: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甲块或铁块时,▲,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①上述▲ 处的操作应是 停止用量筒倒水,改为胶头滴管滴水。
②若土块体积为V,则该土壤所占的体积中,空气体积占到的比例为 。
③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答案】(1)②;(2)①停止用量筒倒水,改为胶头滴管滴水;②;③B。
【解答】解:(1)土块容易切割改变体积,铁块不易改变体积,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正方体,可操作性强,故选②;
(2)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用滴管添加水更精确缓慢,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停止用量筒倒水,改为胶头滴管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土块中比铁块多添加的水的体积等于空气的体积,即空气体积为V1-V2;空气体积占到的比例为;
杯子越低,不易把土块冲坏,杯子底面积越小,添加水的体积越小,差异越明显,故选:B。
故答案为:(1)②;(2)①停止用量筒倒水,改为胶头滴管滴水;②;③B。
【新考法】过关检测
1.(2024春 吴兴区期末)2019年1月4日,“玉兔二号”登录月球背面。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答案】B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②岩石风化,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⑥低等植物着生,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③高等植物生长,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故选:B。
2.(2024春 长兴县期末)2019年1月4日,“玉兔二号”登录月球背面。月球表面绝大部分月壤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矿物质 C.腐殖质 D.水
【答案】B
【解答】解:A、植物生长需要空气、水、矿物质等,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需要提供,A不符合题意;
B、月壤中本身就富含矿物质,所以无需补充,B符合题意。
C、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的根系固定,将月壤吸附成团,成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也需要补充,C不符合题意;
D、月球上没有水也需要补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 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 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答案】D
【解析】A 选项:岩石风化形成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基础,是必要条件,该选项正确。
B 选项:生物活动(如植物提供有机质、微生物分解等)对土壤肥力形成等起重要作用,该选项正确。
C 选项:岩石风化产物(母质)经后续过程逐步发展为土壤,符合土壤形成过程,该选项正确。
D 选项:土壤形成需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及生物作用等共同参与,仅靠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无法形成土壤,该选项错误。
4.(2024春 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利于气体排出
B.图甲实验试管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土壤中存在水分
C.图乙实验应取一定质量充分干燥的土壤,目的是排除水的干扰
D.图乙实验通过土壤颜色和质量的变化,说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答案】A
【解答】解:A、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所以,图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试管炸裂,A错误。
B、试管壁上的小水珠来自土壤,加热过程中土壤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从土壤中挥发出来,当水蒸气遇到较冷的试管壁时便液化为小水珠。所以,图甲实验试管壁出现小水珠,说明土壤中存在水分,B正确。
C、在进行土壤成分分析的实验时,取一定质量的干燥土壤可以确保实验结果不受土壤中原有水分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土壤中的其它成分,C正确。
D、有机物能够燃烧,加热干燥土壤时,土壤质量减小,能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D正确。
故选:A。
5.(2024春 西湖区期末)“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小科设计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Ⅰ.实验步骤
(1)土壤采集:
土壤编号 土壤来源 采集方法
①号土壤 “蚁巢土” 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cm、深10cm范围的土壤
②号土壤 蚂蚁窝附近的土壤 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按相同方法取土
(2)土壤分装: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平均分成两组,将等量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组和第二组花盆中。
(3)种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良好、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喷洒 蒸馏水。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株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
Ⅱ.实验结果
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如图,请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还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 。
(2)请将实验步骤(3)补充完整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该实验还可以怎样改进? 。
【答案】(1)无机盐
(2)蒸馏水
(3)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还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 无机盐。
(2)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所以要适当喷洒蒸馏水。
(3)由于①号土壤中的植物高度高于②号土壤中的植物高度,所以初步得出结论: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故答案为:(1)无机盐
(2)蒸馏水
(3)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土壤的结构和质地(1)
【新教材】考点精练
考点一 从岩石到土壤
1.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土壤形成后是固定不变的
B.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腐殖质组成
C.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的,目前还在持续进行
D. 地壳最初就有土壤
2.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 风化作用、人类活动
C. 流水侵蚀、人类活动
D. 流水侵蚀、外力搬运
考点二 土壤中的生物
3.土壤中除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还有许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
A.萝卜 B.蚯蚓 C.蜗牛 D.燕子
4.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涵养水分
B. 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C. 加速岩石的风化
D. 增加空气的比例
考点三 土壤中的非生物
5.如图是教材中4个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其中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  )
A. B.
C. D.
6.土壤中其实有很多小孔,体积被空气占据着。小敏同学想测出某块土壤中空气所占的比例。
(1)得到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敏的想法有如下两种: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正方体。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操作: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甲块或铁块时,▲,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①上述▲ 处的操作应是 停止用量筒倒水,改为胶头滴管滴水。
②若土块体积为V,则该土壤所占的体积中,空气体积占到的比例为 。
③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新考法】过关检测
1.2019年1月4日,“玉兔二号”登录月球背面。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2.2019年1月4日,“玉兔二号”登录月球背面。月球表面绝大部分月壤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矿物质 C.腐殖质 D.水
3.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 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 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4.如图所示为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利于气体排出
B.图甲实验试管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土壤中存在水分
C.图乙实验应取一定质量充分干燥的土壤,目的是排除水的干扰
D.图乙实验通过土壤颜色和质量的变化,说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5.“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小科设计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Ⅰ.实验步骤
(1)土壤采集:
土壤编号 土壤来源 采集方法
①号土壤 “蚁巢土” 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cm、深10cm范围的土壤
②号土壤 蚂蚁窝附近的土壤 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按相同方法取土
(2)土壤分装: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平均分成两组,将等量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组和第二组花盆中。
(3)种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良好、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喷洒 蒸馏水。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株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
Ⅱ.实验结果
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如图,请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还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 。
(2)请将实验步骤(3)补充完整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该实验还可以怎样改进?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