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广西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南宁)3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2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A.2S表示2个硫元素 B.O3表示3个氧原子C.3Fe2+表示3个铁离子 D.氦气的化学式是He2.(2分)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钇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钇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钇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钇的核电荷数是39C.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g D.钇原子的中子数为393.(2分)我国研发的“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利用人体热量为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如图是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在化学反应中,碲原子一般得到电子C.该过程是热能转化为电能D.碲原子的中子数为764.(2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相关视频掌握了许多实验操作技能,也明白了化学实验中需要树立安全和规范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行化学实验前,戴好护目镜B.点燃H2前,先检验H2的纯度C.实验室保存KMnO4固体时,应远离热源D.蒸发盐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5.(2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物质的分类 B.地壳中元素含量C.微粒与元素的关系 D.化学反应基本类型6.(2分)某“草莓水溶肥”部分说明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肥料属于复合肥B.“大量元素”全部属于非金属元素C.“大量”与“微量”区别是肥效元素含量D.从“使用注意”看,该水溶肥可能有毒性7.(2分)镁与某金属的混合物共mg,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的氧化物共2mg。则该金属(括号内为生成的氧化物)可能是( )A. B. C. D.8.(2分)物质的量相同的SO2和SO3,含有相同的( )A.质量 B.硫元素的质量分数C.分子个数 D.摩尔质量9.(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1mol氢原子的是( )A.18gH2O B.2gH2 C.0.25molCH4 D.1molCa(OH)210.(2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掌握了许多实验操作技能。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探究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程度的影响A.A B.B C.C D.D11.(2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C.从A的溶液中得到A晶体一般选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50℃时把100gA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A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12.(2分)农作物优良种子饱满密度大,次品种子空壳密度小。农业上常用16%NaCl溶液作选种液。为配制该选种液,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试剂取用 B.称量固体C.量筒读数 D.搅拌溶解13.(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中:K+、、B.pH=12的溶液中:Mg2+、K+、C.无色溶液中:K+、Na+、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Na+、、OH-14.(2分)工业上用黑钨矿冶炼钨的原理中涉及如下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具有还原性 B.属于置换反应C.反应后钨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WO3发生氧化反应15.(2分)劳动出真知。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把水煮沸后饮用 煮沸能杀灭病菌B 用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烹任佳肴 天然气具有可燃性C 烹饪饭菜时可以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安全无害D 可以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A.A B.B C.C D.D16.(2分)在煤的综合利用中,中国科学家研发出“碳化钼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剂,使水煤气中的CO和在120℃下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涉及的物质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元素B.该反应两种生成物中单质与氧化物的质量比为C.该反应中金原子的质量不断减少D.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不变17.(2分)酚酞(C20H14O4)是一种白色晶体,其溶液常用作酸碱指示剂。如图是利用酚酞溶液进行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酚酞溶液是纯净物B.酚酞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7:2C.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实验过程中,液体乙逐渐变成红色18.(2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B.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约占空气质量的21%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D.空气污染物主要有、、和等19.(2分)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 溶液中B 鉴别 和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C 检验CO2中含有的少量CO 将气体点燃D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A.A B.B C.C D.D20.(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某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D.向一定量大理石( 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A.A B.B C.C D.D二、填空(共5题;共26分)21.(5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教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3分)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 (填“能”或“不能”)找出磷原子的中子数。(2)(2分)在元素周期表中,氪元素排在氩元素的正下方,推测氪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填“活泼”或“稳定”),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是 。22.(5分)化学知识与生活和环境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1分)喝汽水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2)(1分)爸爸买了硫酸铵化肥准备给菜地施用,小明告诉爸爸这种化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其原因是 。(3)(1分)凡凡在网上购买了纯棉卫衣,她选择的衣服面料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4)(1分)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质是 。(5)(1分)有些生活中的饮用水含有过多的钙、镁离子,可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3.(5分)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A.二氧化硫;B.小苏打;C.生石灰;D.活性炭;E.熟石灰;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1)(1分)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2)(1分)可用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3)(1分)过多排放会形成酸雨的是 。(4)(1分)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5)(1分)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 。24.(6分)氢能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根据生产来源和制备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可将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这三种类型,具体如表所示。灰氢 蓝氢 绿氢化石燃料制氢 碳排放高 天然气制氢 辅之以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实现全过程100%绿色(1)(1分)煤炭生成“灰氢”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2分)通过反应CH4+H2OCO+3H2制备的氢气属于 (选填“灰氢”、“蓝氢”或“绿氢”),消耗3mol甲烷,理论上可制取 克氢气。(3)(3分)我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高效制取“绿氢”,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①整个过程中数目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②“过程II”中生成了氢气和 (填化学式)。③与电解水法相比,该方法最显著的优点是 。25.(5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1)(1分)甲是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实验中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2)(2分)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能燃烧的是 (选填“a”、“b”或“c”)处物质,根据 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3)(2分)丙是证明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的实验。试管①中溶液变红,试管②中加入的试剂X是 ,观察到 ,则说明氢氧化钠是全部变质。三、简答题(共2题;共12分)26.(6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会了一些化学用语。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1分)一个汞原子 ;(2)(1分)两个二氧化氮分子 ;(3)(1分)三个氯离子 ;(4)(1分)氦元素 ;(5)(1分)硫酸镁 ;(6)(1分)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 。27.(6分)图为我国古代“炼石胆取精华法”制取硫酸的部分场景。“以士擊(即砖坯)垒作两个方头炉,一炉中著铜盘,使定,即密泥之,一炉以炭烧石胆使作烟(氧化铜),以物扇之,其精华(硫酸)尽入铜盘。炉中却火待冷,开取任用”。“炼石胆取精华法”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反应1:CuSO·5H2OCuO+SO3↑+5H2O↑,反应2:SO3+H2O=H2SO4。(1)(1分)将铜制成铜盘,是利用了铜的 性。(2)(1分)“炭烧石胆使作烟”中“烟”的颜色是 。(3)(1分)古人将烧石胆产生的气体称为“蚀气”,说明已认识到硫酸具有 性。(4)(2分)“精华尽人铜盘”,用“铜盘”不用“铁盘”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5)(1分)古人制取完硫酸后,用泥封闭炉门“却火”,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6分)28.(8分)小华正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化学视频,如图所示:(1)(2分)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若实验中红磷量不足,可能导致所测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6分)图2为图1的改进装置,图3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图2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 ,可观察的不同现象是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a段压强增大的理由是 ;a-b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 。29.(8分)金属及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它们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1分)某些手表的表带由不锈钢制成,原因是不锈钢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良好的 。(2)(2分)放置多年的手表会出现锈痕,这是因为铁接触到了 ,写出一条防止手表生锈的措施: 。(3)(4分)铝合金中主要含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①甲中实验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甲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铝的金属活动性更强,小明同学认为乙、丙实验对验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没有作用,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 (填字母)。A乙、丙都可以省去B.乙、丙都不能省去C.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D.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4)(1分)向一定质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溶液质量与加入Zn粉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B.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产生C.取c点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D.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五、计算题(共1题;共6分)30.(6分) “胜哥”用Mg2Si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取甲硅烷,其原理是Mg2Si+4HCl=SiH4↑+2MgCl2.若146g稀盐酸与10gMg2Si充分反应后,Mg2Si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52.8g。计算:(1)(2分)反应后生成SiH4的质量是 g;(2)(4分)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解析】【解答】A、“2S”表示两个硫原子而不是硫元素,不符合题意。B、O3代表一个臭氧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而不是表示3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C、3Fe2+表示3个亚铁离子,而不是铁离子,不符合题意。D、氦气的化学式是He,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析B、根据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分析C、根据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分析D、根据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分析2.【答案】B【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解析】【解答】A、钇字带有“钅”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钇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39,符合题意;C、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单位为“1”,而不是“g”,不符合题意;D、相对原子质量质量≈质子数+质子数,故钇原子的中子数≈89-39=50,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名称带有“钅”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分析;B、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C、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分析;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量≈质子数+质子数分析。3.【答案】A【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解析】【解答】A、元素名称有“石、氵、气”偏旁部首的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所以碲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在化学反应中溶液得到电子,碲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电子,故B正确;C、从题干信息可知,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利用人体热量为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该过程由热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单元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28-52=76,故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溶液得到电子进行分析解答;C、各级题干信息,该电池可以利用人体热量为手表得充电,由热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元素周期表一个单元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4.【答案】D【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解析】【解答】A、进行化学实验时,可能会有液体飞溅等情况,戴好护目镜能保护眼睛,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H2前,必须先检验H2的纯度,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KMnO4受热易分解,实验室保存KMnO4固体时,应远离热源,防止其分解,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蒸发盐水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若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会导致固体飞溅,该做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化学实验可能会有液体飞溅的情况来解答;B、根据可燃性气体燃烧前均需检验气体的纯度来解答;C、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解答;D、根据蒸发氯化钠溶液,待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待余温蒸发水来解答。5.【答案】B【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纯净物包含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顺序为:氧、硅、铝、铁、其它,符合题意;C、氧离子、氧原子属于氧元素,氧原子和氧离子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D、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分析;B、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多少顺序分析;C、根据氧离子、氧原子属于氧元素分析;D、根据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分析。6.【答案】B【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元素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该肥料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大量元素” 中的氮、磷属于非金属元素,而钾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大量” 与 “微量” 的区别在于肥料中有效元素含量的多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从 “使用注意” 中的标识看,使用时需要戴手套,戴防护口罩,说明该水溶肥可能有毒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物质化学式中是否含有氮、磷、钾中的多种元素就是复合肥;元素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分,物质中元素的含量多少分为微量和常量;使用注意需带手套和口罩分析出该物质有毒和腐蚀性来解答。7.【答案】A【知识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解析】【解答】A. 假设mg金属全是Be,则有2Be+ O2 2BeO18 50mg mg2Be+O22BeO18 50mg mg生成BeO的质量为mg>2mg,故符合题意;B. 假设mg金属全是Cu,则有2Cu+ O2 2CuO128 160mg mg生成CuO的质量为mg<2mg,故不符合题意;C. 假设mg金属全是Al,则有4Al +3O2= 2Al2O3108 204mg mg生成Al2O3的质量为mg<2mg,故不符合题意;D. 假设mg金属全是Fe,则有3Fe +2O2 Fe3O4168 232mg mg生成Fe3O4的质量为mg<2mg,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镁与某金属的混合物共mg,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充分反应,镁和氧气生成氧化镁,生成的氧化物共2mg,假设mg金属全部是镁,则有2Mg +O2 2MgO48 80mg mg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 mg<2mg,生成的氧化物共2mg,说明另一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的质量应该>2mg。8.【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物质的量相同的物质其分子数也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的SO2和SO3,所含的分子数之比是 1:1;根据m=M×n可知,物质的量相同的SO2和SO3,其质量之比是等于摩尔质量之比,而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摩尔质量分别为64g/mol、80g/mol,故其质量不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物质的量相同的物质其分子数也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的SO2和SO3,所含的分子数之比是 1:1,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物质的量相同的物质其分子数也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的SO2和SO3,所含的分子个数相同,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摩尔质量分别为64g/mol、80g/mol,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物质的量相同的物质其分子数也相同,一个不同分子的式量,该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来解答。9.【答案】C【知识点】摩尔质量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 18g的物质的量为,则1mol中含有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B. 2g的物质的量为,则1mol中含有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C. 0.25mol中含有氢原子,故符合题意;D. 1mol中含有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结合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10.【答案】C【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解答】A、分别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等体积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塑料瓶变瘪情况可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B、硝酸铵溶解吸热,由硝酸铵中加入水后U形管液面的变化,可探究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烧杯中进行时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D、由硫分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对比可以研究氧气浓度对燃烧程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分析;B、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分析;C、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能敞口容器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D、根据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分析。11.【答案】D【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不符合题意;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不符合题意;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从A的溶液中得到A晶体一般选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D、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50℃时把100gA放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50gA,形成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50g :(50g+100g)=1:3,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由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12.【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解答】A、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倒放桌面,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天平称量物品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来读数,该操作错误,符合题意;D、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速溶解,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取用,瓶塞倒放桌面来解答;B、根据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是物左砝右来解答;C、根据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来读数来解答;D、根据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速溶解来解答。13.【答案】C【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解答】A、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B、pH=1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能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C、K+、Na+、 离子可以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符合题意;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 ,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能反应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14.【答案】D【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氢气得氧生成水,体现其还原性,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 反应前钨元素化合价为+6价,反应后为0价,反应后钨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不符合题意;D、 WO3失氧形成W,发生还原反应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氢气的还原性分析;B、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为置换反应分析;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D、根据失氧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分析。15.【答案】C【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化学品、食品、药品安全【解析】【解答】A、煮沸可以将硬水软化同时可以杀菌消毒,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是家用燃料,家庭中家用甲烷燃料燃烧放热烹任佳肴,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添加剂可以保鲜食物或者增加食品的色香味,但是添加剂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故不能随意添加,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故熟石灰可以中和酸性土壤和河水,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煮沸可以软化硬水同时可以杀菌消毒来解答;B、根据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来解答;C、根据添加剂有害人体健康来解答;D、根据熟石灰是碱,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来解答。16.【答案】D【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解答】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涉及的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有金原子和碳化钼,所以涉及的物质中含有金、钼两种金属元素,故A错误;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中单质(氢气)与氧化物(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44,故B错误;C、从题干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催化剂是“碳化钼负载金原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金原子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从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涉及的物质含有金、钼两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金原子在反应中作为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也不变进行分析解答。17.【答案】C【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 酚酞溶液由酚酞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 酚酞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14:64,不符合题意;C、酚酞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40:14:64,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实验过程中,液体甲逐渐变成红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B、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D、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分析。18.【答案】A【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解析】【解答】A、空气中稀有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所占比例小,但其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通电可发光,能作电光源,所以用途广泛,符合题意;B、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符合题意;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说明空气污染越严重,质量越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无毒,不是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 A、根据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及性质分析;B、根据氧气的用途及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分析;C、根据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分析。19.【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选项将Zn和Ag分别放入 溶液中,能达到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A符合题意;B选项鉴别 和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不能达到目的,因为二者燃烧都生成水,B不符合题意;C选项用点燃的方法检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能达到目的,因为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一氧化碳不能燃烧,C不符合题意;D选项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进行验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除去杂质要遵循两个原则:1、不减少需要的物质;2、不引入新杂质。20.【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A、 某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硝酸钾不会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有无二氧化锰只影响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质量,即最终产生氧气相等,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的到氢气和氧气,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符合题意;D、向一定量大理石( 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二氧化碳随稀盐酸的加入,从原点起增加,至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21.【答案】(1)30.97;非金属;不能(2)稳定;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不能找出磷原子的中子数;(2)在元素周期表中,氪元素排在氩元素的正下方,推测氪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进行分析(2)根据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22.【答案】(1)温度(2)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3)吸水性好或透气性强(4)干冰(5)煮沸【知识点】硬水与软水;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用途;铵态氮肥的检验【解析】【解答】(1)喝汽水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降低。故答案为:温度。(2)爸爸买了硫酸铵化肥准备给菜地施用,小明告诉爸爸这种化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其原因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溶液显碱性,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故答案为: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3)凡凡在网上购买了纯棉卫衣,纯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她选择的衣服面料优点是吸水性好或透气性强。故答案为:吸水性好或透气性强。(4)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质是干冰,干冰升华,会吸收热量。故答案为:干冰。(5)有些生活中的饮用水含有过多的钙、镁离子,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煮沸。【分析】(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根据铵盐的特性进行分析。 (3)根据纯棉材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的特点进行分析。(4)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会吸收热量。 (5)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23.【答案】(1)B(2)E(3)A(4)C(5)D【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解析】【解答】(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在加热或遇酸时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用于焙制糕点,故选B;(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E;(3)二氧化硫过多排放会形成酸雨,故选A;(4)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故选C;(5)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故选D。【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的性质分析,由题中所给应用选择对应的物质。(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在加热或遇酸时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用于焙制糕点,故选B;(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E;(3)二氧化硫过多排放会形成酸雨,故选A;(4)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故选C;(5)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故选D。24.【答案】(1)化学变化(2)蓝氢;18(3)氢原子、氧原子;H2O2;利用太阳能,节能【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 (1)煤炭生成“灰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由题干信息可知,通过反应 CH4+H2OCO+3H2 制备的氢气属于蓝氢;设消耗3mol甲烷,理论上可制取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则:CH4 +H2O CO +3H21 33mol x;x=9mol;9mol氢气的质量=9mol×2g/mol=18g。(3)①由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该反应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②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过程Ⅱ”中生成了氢气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③光解水法与电解水法相比最显著的优点是利用太阳能, 节约电能。【分析】 (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分析。(2)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化学方程式分析计算。(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25.【答案】(1)溶剂的种类(2)a;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3)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红色消失【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1)实验中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2)a处白磷既能接触氧气,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缺少氧气,c处白磷不燃烧,b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b处的红磷没有燃烧,根据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根据a处白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结论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变质后会生成碳酸钠,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变红,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红色消失,说明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分析】(1)根据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分析;(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3)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变质后会生成碳酸钠分析。26.【答案】(1)Hg(2)2NO2(3)3Cl﹣(4)He(5)MgSO4(6)【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解析】【解答】(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一个汞原子表示为Hg;(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为2NO2;(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省略不写,表示多个离子时则在该离子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氯离子表示为3Cl﹣;(4)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氦元素的符号为He;(5)在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则硫酸镁的化学式为MgSO4;(6)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表示为。【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一个汞原子表示为Hg;(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为2NO2;(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省略不写,表示多个离子时则在该离子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氯离子表示为3Cl﹣;(4)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氦元素的符号为He;(5)在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则硫酸镁的化学式为MgSO4;(6)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表示为。27.【答案】(1)延展(2)黑色(3)腐蚀(4)Fe+H2SO4=FeSO4+H2↑(5)隔绝空气(氧气)【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1)将铜制成铜盘,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2)由题干信息可知,“烟”是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的;(3)由题干信息可知,古人将烧石胆产生的气体称为“蚀气”,说明已认识到硫酸具有腐蚀性;(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的前面,铁比铜活泼,所以古人制取完硫酸后,用“铜盘”不用“铁盘”的原因是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5)古人制取完硫酸后,用泥封闭炉门“却火”,是不让空气进入,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氧气)。【分析】(1)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2)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3)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4)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5)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28.【答案】(1)烧杯;偏小(2);误差更小,结果更精确(合理即可);小气球先膨胀后缩小比原来更瘪;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烧杯;若实验中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变小,可能导致所测值偏小;故答案为:烧杯;减小;(2)①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能够减少实验误差,且污染较小;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至恢复至室温,气球变瘪,由于氧气被消耗,气球比原来更瘪;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P0-a段压强增大,是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则a-b段压强减小。故答案为:① ;误差更小,结果更精确(合理即可);小气球先膨胀后缩小比原来更瘪;②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体积偏小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2) ① 根据红磷燃烧的反应原理、装置的特点,实验的原理,反应过程压强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红磷燃烧放热,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反应完毕由于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烧杯;若实验中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变小,可能导致所测值偏小;(2)①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能够减少实验误差,且污染较小;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至恢复至室温,气球变瘪,由于氧气被消耗,气球比原来更瘪;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P0-a段压强增大,是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则a-b段压强减小。29.【答案】(1)抗腐蚀性(2)氧气和水;保持干燥(3)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4)C【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1)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合金的硬度大,耐腐蚀。(2)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是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净和干燥,或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膜,或制成合金。(3)铝合金中主要含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利用金属活泼性表可知,镁比铝活泼,铝比铜活泼。①甲中实验的现象是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甲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铝的金属活动性更强,小明同学认为乙、丙实验对验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没有作用,可以省去,甲实验验证了铝比铜活泼,乙的实验无现象,可以验证镁比铝活泼,由此得出镁比铝活泼,铝比铜活泼。故C的实验没有必要,可以省去C实验。 故符合题意的是C,不符合题意的是ABD。故答案为:C。(4)根据锌、铜、银的活泼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故向一定质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锌先置换出溶液中的银,进入一个锌65份,出来2个银是216份,故溶液的质量减少很多;当银全部被置换出后,锌和硝酸铜溶液中的铜反应,置换出铜,这时进入溶液1个锌65份,出来1个铜64份,故溶液的质量稍微增加,当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变。A:a点表示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且没有完全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没有反应完的硝酸银、生成的硝酸锌,以及还没有反应的硝酸铜,共3种溶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b~c段是锌和硝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增加,溶液中无硝酸银,有硝酸铜和硝酸锌;故取b~c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产生,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c点是锌和硝酸铜刚好完全反应得到固体铜和硝酸锌溶液,故c点的固体是铜。取c点固体是铜,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根据合金的特性是耐腐蚀,硬度大,熔点低来解答;(2)根据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就是破坏生锈的条件来解答;(3)根据金属活泼性表中强者可以置换弱者,镁比铝活泼,铝比铜活泼来解答;(4)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可知,锌、铜、银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是锌、铜、银,强者置换弱者,锌先置换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银,后置换硝酸铜来解答。30.【答案】(1)3.2(2)解:若146g稀盐酸与10gMg2Si充分反应后,Mg2Si有剩余,说明盐酸反应完全,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x=10%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若146g稀盐酸与10gMg2Si充分反应后,Mg2Si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52.8g,SiH4为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SiH4的质量是146g+10g-152.8g=3.2g;【分析】(1)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气体质量分析;(2)根据反应生成气体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盐酸中溶质质量,由此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1)若146g稀盐酸与10gMg2Si充分反应后,Mg2Si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52.8g,SiH4为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SiH4的质量是146g+10g-152.8g=3.2g;(2)见答案。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100分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0.0(40.0%)主观题(占比) 60.0(60.0%)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66.7%)主观题(占比) 10(33.3%)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选择题 20(66.7%) 40.0(40.0%)填空 5(16.7%) 26.0(26.0%)实验探究题 2(6.7%) 16.0(16.0%)计算题 1(3.3%) 6.0(6.0%)简答题 2(6.7%) 12.0(12.0%)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 难易度 占比1 普通 (76.7%)2 容易 (6.7%)3 困难 (16.7%)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1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5.0(5.0%) 232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0(2.0%) 63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0(2.0%) 104 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2.0(2.0%) 14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8.0(8.0%) 286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2.0(2.0%) 27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1.0(11.0%) 23,278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8.0(8.0%) 1,269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8.0(8.0%) 2910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2.0(2.0%) 1411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2.0(2.0%) 101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6.0(6.0%) 2713 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2.0(2.0%) 1714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2.0(2.0%) 415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6.0(6.0%) 2416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7.0(7.0%) 2,2117 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8.0(8.0%) 2918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0(2.0%) 2019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6.0(6.0%) 2420 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 8.0(8.0%) 8,242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0(2.0%) 2022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5.0(5.0%) 2323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2.0(2.0%) 1424 蒸发与蒸馏操作 2.0(2.0%) 425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6.0(6.0%) 3026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0(2.0%) 1127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2.0(2.0%) 1728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2.0(2.0%) 629 纯净物和混合物 2.0(2.0%) 1730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2.0(2.0%) 1831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8.0(8.0%) 1,2632 物质的简单分类 2.0(2.0%) 533 电解水实验 2.0(2.0%) 2034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0(2.0%) 1035 盐的化学性质 5.0(5.0%) 2536 碱的化学性质 5.0(5.0%) 2537 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6.0(6.0%) 2638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2.0(2.0%) 1339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2.0(2.0%) 2040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2.0(2.0%) 541 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2.0(2.0%) 742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10.0(10.0%) 12,2843 硬水与软水 7.0(7.0%) 15,2244 物质的鉴别、推断 2.0(2.0%) 1945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8.0(8.0%) 2846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2.0(2.0%) 1147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2.0(2.0%) 1148 酸的化学性质 6.0(6.0%) 2749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5.0(5.0%) 2250 常用盐的用途 5.0(5.0%) 2351 化学品、食品、药品安全 2.0(2.0%) 1552 化学反应的实质 2.0(2.0%) 1653 铵态氮肥的检验 5.0(5.0%) 2254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8.0(8.0%) 2955 元素的简单分类 2.0(2.0%) 656 药品的取用 2.0(2.0%) 1257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2.0(2.0%) 1258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5.0(5.0%) 2559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8.0(8.0%) 2960 二氧化碳的用途 5.0(5.0%) 2261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0(2.0%) 106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8.0(8.0%) 16,3063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0(2.0%) 1564 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2.0(2.0%) 1565 摩尔质量及相关计算 2.0(2.0%) 966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6.0(6.0%) 2767 空气的组成 2.0(2.0%) 1868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2.0(2.0%) 569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5.0(5.0%) 2570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2.0(2.0%) 571 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2.0(2.0%) 172 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2.0(2.0%) 1873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2.0(2.0%) 1474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6.0(6.0%) 2775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4.0(4.0%) 2,376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2.0(2.0%) 16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广西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南宁)3答题卡(条码粘贴处(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试卷类型:A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缺考标记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6、填涂样例正确[■]错误[--][√]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请用2B铅笔填涂)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16 17 18 19 20[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二、填空题(共5题;共26分)21.(1) ; ; ;(2) ; ;22.(1) ;(2) ;(3) ;(4) ;(5) ;23.(1) ;(2) ;(3) ;(4) ;(5) ;24.(1) ;(2) ; ;(3) ; ;25.(1) ;(2) ; ;(3) ; ;三、简答题(共2题;共12分)26.(1) ; ;(2) ;(3) ;(4) ;(5) ;(6) ;27.(1) ;(2) ;(3) ;(4) ;(5)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6分)28.(1) ; ;(2) ; ; ; ; ;29.(1) ;(2) ; ;(3) ; ; ; (4) ;五、计算题(共1题;共6分)30.(1) ;(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广西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南宁)3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2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A.2S表示2个硫元素 B.O3表示3个氧原子C.3Fe2+表示3个铁离子 D.氦气的化学式是He【答案】D【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解析】【解答】A、“2S”表示两个硫原子而不是硫元素,不符合题意。B、O3代表一个臭氧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而不是表示3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C、3Fe2+表示3个亚铁离子,而不是铁离子,不符合题意。D、氦气的化学式是He,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析B、根据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分析C、根据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分析D、根据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分析2.(2分)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钇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钇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钇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钇的核电荷数是39C.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g D.钇原子的中子数为39【答案】B【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解析】【解答】A、钇字带有“钅”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钇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39,符合题意;C、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单位为“1”,而不是“g”,不符合题意;D、相对原子质量质量≈质子数+质子数,故钇原子的中子数≈89-39=50,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名称带有“钅”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分析;B、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C、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分析;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量≈质子数+质子数分析。3.(2分)我国研发的“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利用人体热量为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如图是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在化学反应中,碲原子一般得到电子C.该过程是热能转化为电能D.碲原子的中子数为76【答案】A【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解析】【解答】A、元素名称有“石、氵、气”偏旁部首的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所以碲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在化学反应中溶液得到电子,碲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电子,故B正确;C、从题干信息可知,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利用人体热量为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该过程由热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单元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28-52=76,故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溶液得到电子进行分析解答;C、各级题干信息,该电池可以利用人体热量为手表得充电,由热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元素周期表一个单元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4.(2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相关视频掌握了许多实验操作技能,也明白了化学实验中需要树立安全和规范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行化学实验前,戴好护目镜B.点燃H2前,先检验H2的纯度C.实验室保存KMnO4固体时,应远离热源D.蒸发盐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答案】D【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解析】【解答】A、进行化学实验时,可能会有液体飞溅等情况,戴好护目镜能保护眼睛,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H2前,必须先检验H2的纯度,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KMnO4受热易分解,实验室保存KMnO4固体时,应远离热源,防止其分解,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蒸发盐水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若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会导致固体飞溅,该做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化学实验可能会有液体飞溅的情况来解答;B、根据可燃性气体燃烧前均需检验气体的纯度来解答;C、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解答;D、根据蒸发氯化钠溶液,待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待余温蒸发水来解答。5.(2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A.物质的分类B.地壳中元素含量C.微粒与元素的关系D.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答案】B【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纯净物包含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顺序为:氧、硅、铝、铁、其它,符合题意;C、氧离子、氧原子属于氧元素,氧原子和氧离子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D、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分析;B、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多少顺序分析;C、根据氧离子、氧原子属于氧元素分析;D、根据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分析。6.(2分)某“草莓水溶肥”部分说明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肥料属于复合肥B.“大量元素”全部属于非金属元素C.“大量”与“微量”区别是肥效元素含量D.从“使用注意”看,该水溶肥可能有毒性【答案】B【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元素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该肥料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大量元素” 中的氮、磷属于非金属元素,而钾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大量” 与 “微量” 的区别在于肥料中有效元素含量的多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从 “使用注意” 中的标识看,使用时需要戴手套,戴防护口罩,说明该水溶肥可能有毒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物质化学式中是否含有氮、磷、钾中的多种元素就是复合肥;元素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分,物质中元素的含量多少分为微量和常量;使用注意需带手套和口罩分析出该物质有毒和腐蚀性来解答。7.(2分)镁与某金属的混合物共mg,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的氧化物共2mg。则该金属(括号内为生成的氧化物)可能是( )A. B. C. D.【答案】A【知识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解析】【解答】A. 假设mg金属全是Be,则有2Be+ O2 2BeO18 50mg mg2Be+O22BeO18 50mg mg生成BeO的质量为mg>2mg,故符合题意;B. 假设mg金属全是Cu,则有2Cu+ O2 2CuO128 160mg mg生成CuO的质量为mg<2mg,故不符合题意;C. 假设mg金属全是Al,则有4Al +3O2= 2Al2O3108 204mg mg生成Al2O3的质量为mg<2mg,故不符合题意;D. 假设mg金属全是Fe,则有3Fe +2O2 Fe3O4168 232mg mg生成Fe3O4的质量为mg<2mg,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镁与某金属的混合物共mg,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充分反应,镁和氧气生成氧化镁,生成的氧化物共2mg,假设mg金属全部是镁,则有2Mg +O2 2MgO48 80mg mg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 mg<2mg,生成的氧化物共2mg,说明另一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的质量应该>2mg。8.(2分)物质的量相同的SO2和SO3,含有相同的A.质量 B.硫元素的质量分数C.分子个数 D.摩尔质量【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物质的量相同的物质其分子数也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的SO2和SO3,所含的分子数之比是 1:1;根据m=M×n可知,物质的量相同的SO2和SO3,其质量之比是等于摩尔质量之比,而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摩尔质量分别为64g/mol、80g/mol,故其质量不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物质的量相同的物质其分子数也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的SO2和SO3,所含的分子数之比是 1:1,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物质的量相同的物质其分子数也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的SO2和SO3,所含的分子个数相同,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摩尔质量分别为64g/mol、80g/mol,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物质的量相同的物质其分子数也相同,一个不同分子的式量,该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来解答。9.(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1mol氢原子的是A.18gH2O B.2gH2 C.0.25molCH4 D.1molCa(OH)2【答案】C【知识点】摩尔质量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 18g的物质的量为,则1mol中含有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B. 2g的物质的量为,则1mol中含有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C. 0.25mol中含有氢原子,故符合题意;D. 1mol中含有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结合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10.(2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掌握了许多实验操作技能。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探究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程度的影响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解答】A、分别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等体积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塑料瓶变瘪情况可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B、硝酸铵溶解吸热,由硝酸铵中加入水后U形管液面的变化,可探究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烧杯中进行时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D、由硫分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对比可以研究氧气浓度对燃烧程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分析;B、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分析;C、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能敞口容器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D、根据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分析。11.(2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C.从A的溶液中得到A晶体一般选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50℃时把100gA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A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答案】D【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不符合题意;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不符合题意;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从A的溶液中得到A晶体一般选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D、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50℃时把100gA放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50gA,形成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50g :(50g+100g)=1:3,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由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12.(2分)农作物优良种子饱满密度大,次品种子空壳密度小。农业上常用16%NaCl溶液作选种液。为配制该选种液,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试剂取用B.称量固体C.量筒读数D.搅拌溶解【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解答】A、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倒放桌面,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天平称量物品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来读数,该操作错误,符合题意;D、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速溶解,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取用,瓶塞倒放桌面来解答;B、根据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是物左砝右来解答;C、根据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来读数来解答;D、根据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速溶解来解答。13.(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中:K+、、B.pH=12的溶液中:Mg2+、K+、C.无色溶液中:K+、Na+、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Na+、、OH-【答案】C【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解答】A、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B、pH=1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能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C、K+、Na+、 离子可以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符合题意;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 ,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能反应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14.(2分)工业上用黑钨矿冶炼钨的原理中涉及如下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具有还原性 B.属于置换反应C.反应后钨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WO3发生氧化反应【答案】D【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氢气得氧生成水,体现其还原性,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 反应前钨元素化合价为+6价,反应后为0价,反应后钨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不符合题意;D、 WO3失氧形成W,发生还原反应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氢气的还原性分析;B、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为置换反应分析;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D、根据失氧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分析。15.(2分)劳动出真知。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把水煮沸后饮用 煮沸能杀灭病菌B 用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烹任佳肴 天然气具有可燃性C 烹饪饭菜时可以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安全无害D 可以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化学品、食品、药品安全【解析】【解答】A、煮沸可以将硬水软化同时可以杀菌消毒,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是家用燃料,家庭中家用甲烷燃料燃烧放热烹任佳肴,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添加剂可以保鲜食物或者增加食品的色香味,但是添加剂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故不能随意添加,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故熟石灰可以中和酸性土壤和河水,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煮沸可以软化硬水同时可以杀菌消毒来解答;B、根据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来解答;C、根据添加剂有害人体健康来解答;D、根据熟石灰是碱,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来解答。16.(2分)在煤的综合利用中,中国科学家研发出“碳化钼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剂,使水煤气中的CO和在120℃下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涉及的物质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元素B.该反应两种生成物中单质与氧化物的质量比为C.该反应中金原子的质量不断减少D.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不变【答案】D【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解答】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涉及的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有金原子和碳化钼,所以涉及的物质中含有金、钼两种金属元素,故A错误;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中单质(氢气)与氧化物(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44,故B错误;C、从题干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催化剂是“碳化钼负载金原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金原子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从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涉及的物质含有金、钼两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金原子在反应中作为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也不变进行分析解答。17.(2分)酚酞(C20H14O4)是一种白色晶体,其溶液常用作酸碱指示剂。如图是利用酚酞溶液进行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酚酞溶液是纯净物B.酚酞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7:2C.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实验过程中,液体乙逐渐变成红色【答案】C【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 酚酞溶液由酚酞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 酚酞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14:64,不符合题意;C、酚酞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40:14:64,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实验过程中,液体甲逐渐变成红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B、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D、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分析。18.(2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B.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约占空气质量的21%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D.空气污染物主要有、、和等【答案】A【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解析】【解答】A、空气中稀有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所占比例小,但其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通电可发光,能作电光源,所以用途广泛,符合题意;B、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符合题意;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说明空气污染越严重,质量越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无毒,不是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 A、根据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及性质分析;B、根据氧气的用途及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分析;C、根据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分析。19.(2分)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 溶液中B 鉴别 和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C 检验CO2中含有的少量CO 将气体点燃D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选项将Zn和Ag分别放入 溶液中,能达到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A符合题意;B选项鉴别 和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不能达到目的,因为二者燃烧都生成水,B不符合题意;C选项用点燃的方法检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能达到目的,因为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一氧化碳不能燃烧,C不符合题意;D选项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进行验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除去杂质要遵循两个原则:1、不减少需要的物质;2、不引入新杂质。20.(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某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D.向一定量大理石( 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A、 某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硝酸钾不会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有无二氧化锰只影响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质量,即最终产生氧气相等,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的到氢气和氧气,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符合题意;D、向一定量大理石( 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二氧化碳随稀盐酸的加入,从原点起增加,至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二、填空(共5题;共26分)21.(5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教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3分)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 (填“能”或“不能”)找出磷原子的中子数。(2)(2分)在元素周期表中,氪元素排在氩元素的正下方,推测氪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填“活泼”或“稳定”),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是 。【答案】(1)30.97;非金属;不能(2)稳定;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不能找出磷原子的中子数;(2)在元素周期表中,氪元素排在氩元素的正下方,推测氪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进行分析(2)根据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22.(5分)化学知识与生活和环境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1分)喝汽水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2)(1分)爸爸买了硫酸铵化肥准备给菜地施用,小明告诉爸爸这种化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其原因是 。(3)(1分)凡凡在网上购买了纯棉卫衣,她选择的衣服面料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4)(1分)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质是 。(5)(1分)有些生活中的饮用水含有过多的钙、镁离子,可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答案】(1)温度(2)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3)吸水性好或透气性强(4)干冰(5)煮沸【知识点】硬水与软水;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用途;铵态氮肥的检验【解析】【解答】(1)喝汽水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降低。故答案为:温度。(2)爸爸买了硫酸铵化肥准备给菜地施用,小明告诉爸爸这种化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其原因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溶液显碱性,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故答案为: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3)凡凡在网上购买了纯棉卫衣,纯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她选择的衣服面料优点是吸水性好或透气性强。故答案为:吸水性好或透气性强。(4)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质是干冰,干冰升华,会吸收热量。故答案为:干冰。(5)有些生活中的饮用水含有过多的钙、镁离子,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煮沸。【分析】(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根据铵盐的特性进行分析。 (3)根据纯棉材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的特点进行分析。(4)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会吸收热量。 (5)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23.(5分)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A.二氧化硫;B.小苏打;C.生石灰;D.活性炭;E.熟石灰;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1)(1分)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2)(1分)可用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3)(1分)过多排放会形成酸雨的是 。(4)(1分)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5)(1分)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 。【答案】(1)B(2)E(3)A(4)C(5)D【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解析】【解答】(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在加热或遇酸时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用于焙制糕点,故选B;(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E;(3)二氧化硫过多排放会形成酸雨,故选A;(4)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故选C;(5)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故选D。【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的性质分析,由题中所给应用选择对应的物质。(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在加热或遇酸时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用于焙制糕点,故选B;(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E;(3)二氧化硫过多排放会形成酸雨,故选A;(4)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故选C;(5)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故选D。24.(6分)氢能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根据生产来源和制备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可将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这三种类型,具体如表所示。灰氢 蓝氢 绿氢化石燃料制氢 碳排放高 天然气制氢 辅之以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实现全过程100%绿色(1)(1分)煤炭生成“灰氢”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2分)通过反应CH4+H2OCO+3H2制备的氢气属于 (选填“灰氢”、“蓝氢”或“绿氢”),消耗3mol甲烷,理论上可制取 克氢气。(3)(3分)我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高效制取“绿氢”,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①整个过程中数目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②“过程II”中生成了氢气和 (填化学式)。③与电解水法相比,该方法最显著的优点是 。【答案】(1)化学变化(2)蓝氢;18(3)氢原子、氧原子;H2O2;利用太阳能,节能【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 (1)煤炭生成“灰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由题干信息可知,通过反应 CH4+H2OCO+3H2 制备的氢气属于蓝氢;设消耗3mol甲烷,理论上可制取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则:CH4 +H2O CO +3H21 33mol x;x=9mol;9mol氢气的质量=9mol×2g/mol=18g。(3)①由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该反应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②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过程Ⅱ”中生成了氢气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③光解水法与电解水法相比最显著的优点是利用太阳能, 节约电能。【分析】 (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分析。(2)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化学方程式分析计算。(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25.(5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1)(1分)甲是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实验中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2)(2分)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能燃烧的是 (选填“a”、“b”或“c”)处物质,根据 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3)(2分)丙是证明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的实验。试管①中溶液变红,试管②中加入的试剂X是 ,观察到 ,则说明氢氧化钠是全部变质。【答案】(1)溶剂的种类(2)a;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3)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红色消失【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1)实验中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2)a处白磷既能接触氧气,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缺少氧气,c处白磷不燃烧,b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b处的红磷没有燃烧,根据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根据a处白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结论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变质后会生成碳酸钠,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变红,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红色消失,说明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分析】(1)根据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分析;(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3)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变质后会生成碳酸钠分析。三、简答题(共2题;共12分)26.(6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会了一些化学用语。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1分)一个汞原子 ;(2)(1分)两个二氧化氮分子 ;(3)(1分)三个氯离子 ;(4)(1分)氦元素 ;(5)(1分)硫酸镁 ;(6)(1分)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 。【答案】(1)Hg(2)2NO2(3)3Cl﹣(4)He(5)MgSO4(6)【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解析】【解答】(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一个汞原子表示为Hg;(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为2NO2;(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省略不写,表示多个离子时则在该离子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氯离子表示为3Cl﹣;(4)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氦元素的符号为He;(5)在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则硫酸镁的化学式为MgSO4;(6)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表示为。【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一个汞原子表示为Hg;(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为2NO2;(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省略不写,表示多个离子时则在该离子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氯离子表示为3Cl﹣;(4)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氦元素的符号为He;(5)在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则硫酸镁的化学式为MgSO4;(6)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表示为。27.(6分)图为我国古代“炼石胆取精华法”制取硫酸的部分场景。“以士擊(即砖坯)垒作两个方头炉,一炉中著铜盘,使定,即密泥之,一炉以炭烧石胆使作烟(氧化铜),以物扇之,其精华(硫酸)尽入铜盘。炉中却火待冷,开取任用”。“炼石胆取精华法”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反应1:CuSO·5H2OCuO+SO3↑+5H2O↑,反应2:SO3+H2O=H2SO4。(1)(1分)将铜制成铜盘,是利用了铜的 性。(2)(1分)“炭烧石胆使作烟”中“烟”的颜色是 。(3)(1分)古人将烧石胆产生的气体称为“蚀气”,说明已认识到硫酸具有 性。(4)(2分)“精华尽人铜盘”,用“铜盘”不用“铁盘”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5)(1分)古人制取完硫酸后,用泥封闭炉门“却火”,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答案】(1)延展(2)黑色(3)腐蚀(4)Fe+H2SO4=FeSO4+H2↑(5)隔绝空气(氧气)【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1)将铜制成铜盘,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2)由题干信息可知,“烟”是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的;(3)由题干信息可知,古人将烧石胆产生的气体称为“蚀气”,说明已认识到硫酸具有腐蚀性;(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的前面,铁比铜活泼,所以古人制取完硫酸后,用“铜盘”不用“铁盘”的原因是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5)古人制取完硫酸后,用泥封闭炉门“却火”,是不让空气进入,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氧气)。【分析】(1)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2)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3)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4)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5)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6分)28.(8分)小华正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化学视频,如图所示:(1)(2分)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若实验中红磷量不足,可能导致所测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6分)图2为图1的改进装置,图3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图2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 ,可观察的不同现象是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a段压强增大的理由是 ;a-b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 。【答案】(1)烧杯;偏小(2);误差更小,结果更精确(合理即可);小气球先膨胀后缩小比原来更瘪;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烧杯;若实验中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变小,可能导致所测值偏小;故答案为:烧杯;减小;(2)①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能够减少实验误差,且污染较小;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至恢复至室温,气球变瘪,由于氧气被消耗,气球比原来更瘪;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P0-a段压强增大,是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则a-b段压强减小。故答案为:① ;误差更小,结果更精确(合理即可);小气球先膨胀后缩小比原来更瘪;②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体积偏小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2) ① 根据红磷燃烧的反应原理、装置的特点,实验的原理,反应过程压强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红磷燃烧放热,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反应完毕由于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烧杯;若实验中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变小,可能导致所测值偏小;(2)①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能够减少实验误差,且污染较小;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至恢复至室温,气球变瘪,由于氧气被消耗,气球比原来更瘪;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P0-a段压强增大,是红磷燃烧放热,使管内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恢复至室温,使管内压强变小,则a-b段压强减小。29.(8分)金属及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它们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1分)某些手表的表带由不锈钢制成,原因是不锈钢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良好的 。(2)(2分)放置多年的手表会出现锈痕,这是因为铁接触到了 ,写出一条防止手表生锈的措施: 。(3)(4分)铝合金中主要含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①甲中实验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甲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铝的金属活动性更强,小明同学认为乙、丙实验对验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没有作用,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 (填字母)。A乙、丙都可以省去B.乙、丙都不能省去C.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D.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4)(1分)向一定质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溶液质量与加入Zn粉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B.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产生C.取c点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D.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答案】(1)抗腐蚀性(2)氧气和水;保持干燥(3)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4)C【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1)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合金的硬度大,耐腐蚀。(2)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是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净和干燥,或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膜,或制成合金。(3)铝合金中主要含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利用金属活泼性表可知,镁比铝活泼,铝比铜活泼。①甲中实验的现象是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甲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铝的金属活动性更强,小明同学认为乙、丙实验对验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没有作用,可以省去,甲实验验证了铝比铜活泼,乙的实验无现象,可以验证镁比铝活泼,由此得出镁比铝活泼,铝比铜活泼。故C的实验没有必要,可以省去C实验。 故符合题意的是C,不符合题意的是ABD。故答案为:C。(4)根据锌、铜、银的活泼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故向一定质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锌先置换出溶液中的银,进入一个锌65份,出来2个银是216份,故溶液的质量减少很多;当银全部被置换出后,锌和硝酸铜溶液中的铜反应,置换出铜,这时进入溶液1个锌65份,出来1个铜64份,故溶液的质量稍微增加,当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变。A:a点表示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且没有完全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没有反应完的硝酸银、生成的硝酸锌,以及还没有反应的硝酸铜,共3种溶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b~c段是锌和硝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增加,溶液中无硝酸银,有硝酸铜和硝酸锌;故取b~c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产生,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c点是锌和硝酸铜刚好完全反应得到固体铜和硝酸锌溶液,故c点的固体是铜。取c点固体是铜,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根据合金的特性是耐腐蚀,硬度大,熔点低来解答;(2)根据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就是破坏生锈的条件来解答;(3)根据金属活泼性表中强者可以置换弱者,镁比铝活泼,铝比铜活泼来解答;(4)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可知,锌、铜、银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是锌、铜、银,强者置换弱者,锌先置换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银,后置换硝酸铜来解答。五、计算题(共1题;共6分)30.(6分) “胜哥”用Mg2Si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取甲硅烷,其原理是Mg2Si+4HCl=SiH4↑+2MgCl2.若146g稀盐酸与10gMg2Si充分反应后,Mg2Si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52.8g。计算:(1)(2分)反应后生成SiH4的质量是 g;(2)(4分)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1)3.2(2)解:若146g稀盐酸与10gMg2Si充分反应后,Mg2Si有剩余,说明盐酸反应完全,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x=10%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若146g稀盐酸与10gMg2Si充分反应后,Mg2Si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52.8g,SiH4为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SiH4的质量是146g+10g-152.8g=3.2g;【分析】(1)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气体质量分析;(2)根据反应生成气体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盐酸中溶质质量,由此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1)若146g稀盐酸与10gMg2Si充分反应后,Mg2Si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52.8g,SiH4为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SiH4的质量是146g+10g-152.8g=3.2g;(2)见答案。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100分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0.0(40.0%)主观题(占比) 60.0(60.0%)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66.7%)主观题(占比) 10(33.3%)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选择题 20(66.7%) 40.0(40.0%)填空 5(16.7%) 26.0(26.0%)实验探究题 2(6.7%) 16.0(16.0%)计算题 1(3.3%) 6.0(6.0%)简答题 2(6.7%) 12.0(12.0%)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 难易度 占比1 普通 (76.7%)2 容易 (6.7%)3 困难 (16.7%)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1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5.0(5.0%) 232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0(2.0%) 63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0(2.0%) 104 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2.0(2.0%) 14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8.0(8.0%) 286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2.0(2.0%) 27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1.0(11.0%) 23,278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8.0(8.0%) 1,269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8.0(8.0%) 2910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2.0(2.0%) 1411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2.0(2.0%) 101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6.0(6.0%) 2713 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2.0(2.0%) 1714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2.0(2.0%) 415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6.0(6.0%) 2416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7.0(7.0%) 2,2117 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8.0(8.0%) 2918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0(2.0%) 2019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6.0(6.0%) 2420 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 8.0(8.0%) 8,242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0(2.0%) 2022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5.0(5.0%) 2323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2.0(2.0%) 1424 蒸发与蒸馏操作 2.0(2.0%) 425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6.0(6.0%) 3026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0(2.0%) 1127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2.0(2.0%) 1728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2.0(2.0%) 629 纯净物和混合物 2.0(2.0%) 1730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2.0(2.0%) 1831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8.0(8.0%) 1,2632 物质的简单分类 2.0(2.0%) 533 电解水实验 2.0(2.0%) 2034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0(2.0%) 1035 盐的化学性质 5.0(5.0%) 2536 碱的化学性质 5.0(5.0%) 2537 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6.0(6.0%) 2638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2.0(2.0%) 1339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2.0(2.0%) 2040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2.0(2.0%) 541 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2.0(2.0%) 742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10.0(10.0%) 12,2843 硬水与软水 7.0(7.0%) 15,2244 物质的鉴别、推断 2.0(2.0%) 1945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8.0(8.0%) 2846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2.0(2.0%) 1147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2.0(2.0%) 1148 酸的化学性质 6.0(6.0%) 2749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5.0(5.0%) 2250 常用盐的用途 5.0(5.0%) 2351 化学品、食品、药品安全 2.0(2.0%) 1552 化学反应的实质 2.0(2.0%) 1653 铵态氮肥的检验 5.0(5.0%) 2254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8.0(8.0%) 2955 元素的简单分类 2.0(2.0%) 656 药品的取用 2.0(2.0%) 1257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2.0(2.0%) 1258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5.0(5.0%) 2559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8.0(8.0%) 2960 二氧化碳的用途 5.0(5.0%) 2261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0(2.0%) 106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8.0(8.0%) 16,3063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0(2.0%) 1564 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2.0(2.0%) 1565 摩尔质量及相关计算 2.0(2.0%) 966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6.0(6.0%) 2767 空气的组成 2.0(2.0%) 1868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2.0(2.0%) 569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5.0(5.0%) 2570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2.0(2.0%) 571 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2.0(2.0%) 172 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2.0(2.0%) 1873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2.0(2.0%) 1474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6.0(6.0%) 2775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4.0(4.0%) 2,376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2.0(2.0%) 16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西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南宁)3原卷版.docx 广西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南宁)3答题卡.docx 广西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南宁)3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