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四川省中考化学模拟卷(成都市)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4题;共42分)1.(3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许多古籍里的记载都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古籍记载 化学知识A 《天工开物》:或用木炭,扇炉风箱,土(铁 矿石)化成铁 炼铁的主要原理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B 《三国志》: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柴、草) “去薪”灭火的原理是移除可燃物C 《吕氏春秋》: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钢 铜锡合金的硬度比纯铜大D 《尚书》:若作酒醴(酿酒),尔惟曲 酿酒过程中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解析】【解答】A、 炼铁的主要原理是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符合题意;B、“去薪”灭火的原理是移除可燃物,因缺少可燃物而使火熄灭,不符合题意;C、 铜锡合金的硬度比纯铜大 ,不符合题意;D、 酿酒过程是有机物与氧气发生反应,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炼铁原理分析;B、根据去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C、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分析;D、根据酿酒属于缓慢氧化分析。2.(3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A 自行车轮胎夏天容易爆裂 气体分子受热变大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D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A、自行车轮胎夏天容易爆裂,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不变,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碳原子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嗅觉器官,不符合题意;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水和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分子间存间隔,随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分析;B、根据碳单质中碳原子排列不同分析;C、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3.(3分)玻璃棒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工具,其作用多样化。下列实验中玻璃棒不是用来搅拌的是A.稀释浓硫酸 B.测定溶液pHC.蒸发食盐溶液 D.中和反应【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稀释浓硫酸【解析】【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起搅拌作用,以使热量及时散失,不符合题意;B、测定溶液的pH时,玻璃棒是用于蘸取溶液,不是用来搅拌,符合题意;C、蒸发食盐溶液时,玻璃棒起搅拌作用,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不符合题意;D、中和反应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所给各溶液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4.(3分)胖东来超市的茉莉花茶深受大家的欢迎。茉莉花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其化学式为,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微观上看:单宁酸含有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B.从分类上看:单宁酸属于氧化物C.从宏观上看: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从质量上看: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23【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单宁酸是由分子构成,1个分子中含有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而单宁酸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6×46)=57:46,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物质由分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氧化物的概念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来解答。5.(3分)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成硅(Si):SiO2+2C Si+2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碳表现出了还原性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C.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答案】A【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氧化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解:A、碳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被氧化,是还原剂,表现了碳的还原性;B、碳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被氧化,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C、二氧化硅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被还原是氧化剂,所以二氧化硅发生了还原反应;D、分解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多种,因此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选A.【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氧化物失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它物质的反应,据此分析解答即可;6.(3分)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绿色甲醇,零碳火炬”惊艳世界,甲醇制氢工艺节能环保。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答案】B【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醇在催化剂、250~300℃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A. 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1个分子变化成了3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故错误;B. 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C. 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错误;D. 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7.(3分)皿方罍湖南省博物馆的重量级国宝之一,历经近一个世纪才得以完整收藏。下列有关古代制造青铜器的化学方程式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B.C.D.【答案】B【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所给反应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所给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C、所给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D、所给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8.(3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操作步骤》科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C.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能燃烧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答案】D【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解析】【解答】A.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故错误;B. 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错误;C.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错误;D.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9.(3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解析】【解答】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故A不符合题意;B、溶质不是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也可能是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故B不符合题意;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C符合题意;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能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以离子或者分子的形式存在。C、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通过恒温蒸发溶剂或者改变温度。恒温蒸发溶剂并不会改变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改变温度进行结晶操作则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10.(3分)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答案】B【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解析】【解答】A、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增加了助燃物,而不是可燃物,不符合题意;B、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符合题意;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D、人类利用的能量来源多种多样,除了燃烧外,还包括水力、风力、太阳能、核能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B、根据提供充足氧气可促进燃烧分析;C、根据着火点是物质属性,不发生变化分析;D、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可获得能量分析。11.(3分)下列用大理石与稀盐酸混合制取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大理石C.收集D.检验是否集满【答案】B【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A、检查气密性时,关闭弹簧夹,从长颈漏斗注水,长颈漏斗内形成稳定液柱,可证明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B、取用大理石时要先将锥形瓶横放,用镊子夹取大理石放在瓶口,再慢慢竖起锥形瓶,让大理石滑到瓶底,不能将其直接投入,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验满要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B、根据块状固体取用一横二放三直立操作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验满需在瓶口处检验分析。12.(3分)在100g含碳酸钙90%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碳酸钙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1B.盐酸过量越多,生成的二氧化碳也越多C.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0.1molD.生成的氯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36g【答案】D【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解析】【解答】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碳酸钙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00:44,不符合题意;B. 当碳酸钙反应完成时,再加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C.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0.1mol,不符合题意;D.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生成的氯化钙中钙元素等于石灰石中钙元素质量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式。B、因为盐酸过量,最终二氧化碳的量是由碳酸钙的质量决定的。C、根据题意计算出成绩反应碳酸钙的物质的量。D、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13.(3分)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NaCl+KNO3= KCl+NaNO3B.医疗上用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2Al(OH)3+3H2SO4=Al2(SO4)3+3H2OC.正常雨水也显弱酸性的主要原因∶H2O+CO2=H2CO3D.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2Fe+3CuCl2=2FeCl3+3Cu【答案】C【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解析】【解答】A、氯化钠和硝酸钾不能反应,A不符合题意;B、胃液中含有的是盐酸不是硫酸,B不符合题意;C、正常雨水呈酸性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符合题意;D、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不是氯化铁,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复分解反应要求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产生;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在置换反应中生成的亚铁盐;14.(3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A 用磁铁吸附 分离铜粉和铁粉B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C 用碳代替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在空气中灼烧 鉴别真金和假金(铜锌合金)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铁能被磁铁吸引,可用磁铁吸引分离铜粉和铁粉。A答案正确;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B答案正确;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压几乎不变,不能用碳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答案错误;D、假黄金在空气中灼烧会变为黑色,真金不怕火炼,可用在空气中灼烧的方法鉴别真金和假金。D答案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铁能被磁铁吸引分析;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C、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压几乎不变分析;D、根据假黄金在空气中灼烧会变为黑色,真金不怕火炼分析。二、(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2(共1题;共8分)15.(8分)有一种浸洗瓜果的“果蔬洗盐”,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3分)从物质类别看,“果蔬洗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果蔬洗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后的 填“”、“”或“”,溶液中最多的阳离子的符号是 。(2)(1分)瓜果表面残留的农药一般呈酸性,用“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有助于消除瓜果表面的残留农药。请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 。(3)(3分)一种固体“果蔬洗盐”的质量组成为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其它基料时,取这种“果蔬洗盐”加入水中,判断达到饱和状态最简单的直观现象是 ,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判断,达到饱和状态的物质是 。若将上述饱和溶液降温到时,无晶体析出的物质是 。(4)(1分)生活中浸洗瓜果去除农药残留有多种方法:淘米水浸泡、冲洗 洗洁精浸泡,冲洗 开水烫,冲洗 “果蔬洗盐”浸泡、冲洗,既保鲜又环保的方法是 填数字序号。【答案】(1)混合物;;Na+(2)碳酸钠、碳酸氢钠显碱性,会与盐酸发生反应(3)有没有固体剩余;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4)①【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1)从物质类别看,“果蔬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属于混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果蔬洗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后的pH>7;溶液中最多的阳离子的符号是Na+。(2)瓜果表面残留的农药一般呈酸性,用“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有助于消除瓜果表面的残留农药,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显碱性,会与盐酸发生反应。(3)一种固体“果蔬洗盐”的质量组成为食盐50%、碳酸钠10%、碳酸氢钠15%、其它基料25%时,取这种“果蔬洗盐”100g加入100g水中,食盐50g,碳酸钠10g,碳酸氢钠15g,判断达到饱和状态最简单的直观现象是:有没有固体剩余;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判断,达到饱和状态的物质是氯化钠;若将上述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时10g,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20g,所以无晶体析出的物质是碳酸钠、碳酸氢钠。(4)生活中浸洗瓜果去除农药残留有多种方法:①淘米水浸泡、冲洗 ②洗洁精浸泡,冲洗 ③开水烫,冲洗 ④“果蔬洗盐”浸泡、冲洗,既保鲜又环保的方法是①。【分析】(1)根据“果蔬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盐的概念分析。(2)根据碳酸盐会与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分析。(3)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的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分析。(4)根据去除农药残留的原理分析。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计算计算题(共1题;共10分)16.(10分)纳米铁粉具有易燃、无污染的特性,是一种极具实际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新型燃料。制备纳米铁粉的其中一种流程如题21-1图所示。反应1:FeSO4+H2C2O4(草酸)FeC2O4↓(草酸亚铁)+H2SO4反应2:FeC2O4Fe+2X↑(1)(2分)反应1过滤后的废液可以用 (填化学式)进行处理后排放。(2)(4分)若制取2.88g的草酸亚铁,理论上需要10%的草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3)(4分)将上述草酸亚铁置于玻璃管内,使其在700℃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如反应2,则反应2中X为 (填化学式)。管内固体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情况如题21-2图所示,在 时,草酸亚铁恰好完全分解。【答案】(1)Ca(OH)2(2)解:设需要草酸(H2C2O4)的质量为x。FeSO4+H2C2O4FeC2O4↓+H2SO490 144x 288gx=18g所需草酸溶液的质量为:=l8g答:理论上需要10%的草酸溶液18g(3)CO2;t3【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反应1经过过滤后,固体是草酸亚铁,废液中含有草酸和硫酸,处理废液要用碱性溶液,可以用氢氧化钙(Ca(OH)2)溶液进行处理;(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铁、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如图示,当时间到t3以后固体质量不发生变化了,所以在t3时,草酸亚铁恰好完全分解。【分析】(1)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应用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四、(本题只有2个小题,共15 分)(共2题;共15分)17.(8分)某品牌瓶装“管道通”内有一包白色固体和一包银灰色固体,说明书标注白色固体为过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银灰色固体为铝粉。“胜哥”对此很好奇,展开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过碳酸钠加水后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②铝粉呈银灰色,铝与酸、强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③氧气可以使酸性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④暖宝贴粉末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氯化钠、活性炭。活动一:利用实验室药品制作“管道通”【问题】实验室里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能否用于制作“管道通”?【实验】(1)取适量氢氧化钠样品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结论】实验室里的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可用于制作“管道通”。同学们利用氢氧化钠、铝粉及购买的过碳酸钠按一定比例制作好“管道通”。活动二:探究“管道通”如何疏通管道【问题】“胜哥”向装有食物残渣的废弃塑料管加入适量“管道通”和水,产生大量气体,食物残渣有腐蚀痕迹。“管道通”加水后产生了什么气体?【猜想】(2)猜想I:CO2;猜想II:O2;猜想III:H2;猜想IV:N2。小华提出质疑,不可能是猜想IV,理由是:________。【实验】“胜哥”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现象:B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C中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E中淀粉碘化钾溶液不变蓝,F中肥皂泡上升,点燃气泡,发出轻微的爆鸣声。【结论】(3)“管道通”加水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管道通”与水反应,利用碱性物质的腐蚀性和气体压强冲开堵塞物,从而达到疏通管道的目的。【交流讨论】(4)从安全角度考虑,上述实验中暖宝贴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5)下列物质中能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_______(填字母)。A. 稀硫酸 B. 二氧化锰 C. 氢氧化钾 D. 氯化钡溶液【拓展延伸】探究过碳酸钠的储存稳定性已知:以活性氧质量分数为重要指标来衡量过碳酸钠的储存稳定性。活性氧质量分数≥13%,其储存稳定性为优。(6)“胜哥”以不同种类稳定剂制备了过碳酸钠产品,测得其活性氧质量分数随存储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图像,请选择制备过碳酸钠的最佳稳定剂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________。【答案】(1) 无明显现象(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氮气(3) 氧气和氢气(4) 吸收氧气,防止氧气和氢气混合点燃时发生爆炸(5) ABD(6) 复合稳定剂,是因为利用复合稳定剂时,活性氧质量分数最高,并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活性氧质量分数减小的最慢【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取适量氢氧化钠样品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样品中不含碳酸钠,则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无明显现象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氮气,故不可能是猜想IV;故答案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氮气 ;(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B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无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可以使酸性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故C中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说明生成了氧气,F中肥皂泡上升,点燃气泡,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说明生成了氢气,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具有可燃性。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和氢气;故答案为: 氧气和氢气 ;(4)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氧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暖宝贴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氯化钠、活性炭,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且氯化钠和活性炭会加速铁的锈蚀,故从安全角度考虑,上述实验中暖宝贴粉末的作用是:吸收氧气,防止氧气和氢气混合点燃时发生爆炸;故答案为: 吸收氧气,防止氧气和氢气混合点燃时发生爆炸 ;(5)A、过碳酸钠加水后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使过碳酸钠失效,故A符合题意;B、过碳酸钠加水后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可使过碳酸钠失效,故B符合题意;C、过碳酸钠加水后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钾均不反应,过碳酸钠不会失效,故C不符合题意;D、过碳酸钠加水后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可使过碳酸钠失效,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6)由图可知,利用复合稳定剂时,活性氧质量分数最高,并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活性氧质量分数减小的最慢,故制备过碳酸钠的最佳稳定剂是复合稳定剂。故答案为: 复合稳定剂,是因为利用复合稳定剂时,活性氧质量分数最高,并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活性氧质量分数减小的最慢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实验现象及查阅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碳酸钠和稀硫酸、氯化钡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分解进行分析解答。18.(7分)酸、碱、盐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1)(3分)生活小一些常见物质及其主要成分如下表物质 加碘食盐 石灰乳 洁厕灵主要成分 氯化钠、碘酸钾 氢氧化钙 盐酸①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②盐酸属于酸,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 (填离子符号)。③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 (用化学用语表示)。(2)(4分)在2024年初中毕业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英同学抽中的题目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①本实验中已提供的有:烧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药匙、量筒(10mL)、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托盘天平、滤纸、火柴,还缺少一种多次使用的玻璃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密度为)的烧杯里,边加边搅拌,搅拌的作用是 ,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用托盘天平称量剩余粗盐的质量,读数如下图所示,其质量是 (填标号)。A.1.2g B.1.3g C.1.6g D.2.2g E.2.4g③如果最后得到精盐的质量为3.6g,请写出一点可能的原因 。【答案】(1);;(2)玻璃棒;加速溶解;C;未将所得精盐中的水蒸干【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粗盐提纯【解析】【解答】(1)①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②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故盐酸属于酸,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 。③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2)粗盐的提纯过程中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①本实验中已提供的有:烧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药匙、量筒(10mL)、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托盘天平、滤纸、火柴。在粗盐提纯中的每步均用到玻璃棒。故还缺少一种多次使用的玻璃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玻璃棒。② 天平称量好固体质量后,用量筒量取液体进行溶解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度。天平称量时,正确读数是砝码和游码的质量和。故粗盐的质量为:1.6g。C答案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③如果最后得到精盐的质量为3.6g,比粗盐1.6g大的原因是:精盐中含有大量水,即未将所得精盐中的水份蒸干。【分析】(1)根据酸的概念是阳离子全是氢离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2)根据粗盐提纯中的每步均用到玻璃棒,玻璃棒在不同地方的用途不同,天平称量时的读数来解答。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共1题;共10分)19.(10分)实验室制氧气(1)(5分)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实验室制取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如装置C所示,点燃沾有酒精的棉条,将其缓慢放入集满CO2的烧杯中,看到棉条上的火焰熄灭,再将其提起,棉条由上到下复燃。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3分)电解水制氧气设计并制作电解水简易装置,如装置D所示,将铅笔芯作为电极,接通电源后,水中的两支铅笔芯电极附近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2分)光合作用制氧气向装置E的水中通入适量CO2,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水草表面有气泡产生,利用 法收集到少量氧气(如装置E图所示),此时试管内的气体压强比外界大气压 (填“大”、“小”或“相等”)。【答案】(1)长颈漏斗;A(或B,与下一空对应);(或,与上一空对应);与氧气接触(2)产生气泡;(3)排水;小【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①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②实验室可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也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点燃沾有酒精的棉条,将其缓慢放入集满CO2的烧杯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使棉条隔绝空气,从而看到棉条上的火焰熄灭,再将其提起,棉条与氧气接触,故棉条由上到下复燃,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2)接通电源后,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水中的两支铅笔芯电极附近的现象是: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向装置E的水中通入适量CO2,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绿色水草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观察到水草表面有气泡产生,利用排水法收集到少量氧气;此时试管内液面高于烧杯内的液面,说明试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中。【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分析;(2)根据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分析;(3)根据水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分析。(1)①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②实验室可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也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点燃沾有酒精的棉条,将其缓慢放入集满CO2的烧杯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使棉条隔绝空气,从而看到棉条上的火焰熄灭,再将其提起,棉条与氧气接触,故棉条由上到下复燃,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2)接通电源后,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水中的两支铅笔芯电极附近的现象是: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向装置E的水中通入适量CO2,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绿色水草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观察到水草表面有气泡产生,利用排水法收集到少量氧气;此时试管内液面高于烧杯内的液面,说明试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中,故填:排水;小。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85分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2.0(49.4%)主观题(占比) 43.0(50.6%)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4(73.7%)主观题(占比) 5(26.3%)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1(5.3%) 10.0(11.8%)(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2 1(5.3%) 8.0(9.4%)(本题只有2个小题,共15 分) 2(10.5%) 15.0(17.6%)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4(73.7%) 42.0(49.4%)(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计算计算题 1(5.3%) 10.0(11.8%)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 难易度 占比1 普通 (89.5%)2 困难 (10.5%)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0(3.5%) 112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3.0(3.5%) 13 酸碱盐的应用 10.0(11.8%) 13,184 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3.0(3.5%) 55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0(3.5%) 26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3.0(3.5%) 47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10.0(11.8%) 198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0(3.5%) 19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3.0(3.5%) 1010 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3.0(3.5%) 511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3.0(3.5%) 1212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3.0(3.5%) 1113 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8.0(9.4%) 1714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0(3.5%) 1115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3.0(3.5%) 616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0.0(11.8%) 1917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3.0(3.5%) 718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3.0(3.5%) 419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3.0(3.5%) 1420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8.0(21.2%) 16,1721 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10.0(11.8%) 1922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3.0(3.5%) 423 纯净物和混合物 8.0(9.4%) 1524 电解水实验 3.0(3.5%) 825 盐的化学性质 8.0(9.4%) 1726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3.0(3.5%) 327 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10.0(11.8%) 1928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3.0(3.5%) 329 物质的鉴别、推断 3.0(3.5%) 1430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3.0(3.5%) 1431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8.0(9.4%) 1532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3.0(3.5%) 633 酸的化学性质 8.0(9.4%) 1734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3.0(3.5%) 235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3.0(3.5%) 1336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3.0(3.5%) 137 稀释浓硫酸 3.0(3.5%) 338 药品的取用 3.0(3.5%) 1139 粗盐提纯 7.0(8.2%) 1840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3.0(3.5%) 941 水的组成 3.0(3.5%) 84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0.0(11.8%) 1643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3.0(3.5%) 1044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3.0(3.5%) 345 反应类型的判定 3.0(3.5%) 546 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3.0(3.5%) 947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3.0(3.5%) 148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0(3.5%) 249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3.0(3.5%) 1350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3.0(3.5%) 1351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3.0(3.5%) 652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3.0(3.5%) 1053 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8.0(9.4%) 15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四川省中考化学模拟卷(成都市)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4题;共42分)1.(3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许多古籍里的记载都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古籍记载 化学知识A 《天工开物》:或用木炭,扇炉风箱,土(铁 矿石)化成铁 炼铁的主要原理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B 《三国志》: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柴、草) “去薪”灭火的原理是移除可燃物C 《吕氏春秋》: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钢 铜锡合金的硬度比纯铜大D 《尚书》:若作酒醴(酿酒),尔惟曲 酿酒过程中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A.A B.B C.C D.D2.(3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A 自行车轮胎夏天容易爆裂 气体分子受热变大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D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A.A B.B C.C D.D3.(3分)玻璃棒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工具,其作用多样化。下列实验中玻璃棒不是用来搅拌的是A.稀释浓硫酸 B.测定溶液pHC.蒸发食盐溶液 D.中和反应4.(3分)胖东来超市的茉莉花茶深受大家的欢迎。茉莉花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其化学式为,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微观上看:单宁酸含有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B.从分类上看:单宁酸属于氧化物C.从宏观上看: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从质量上看: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235.(3分)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成硅(Si):SiO2+2C Si+2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碳表现出了还原性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C.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6.(3分)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绿色甲醇,零碳火炬”惊艳世界,甲醇制氢工艺节能环保。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7.(3分)皿方罍湖南省博物馆的重量级国宝之一,历经近一个世纪才得以完整收藏。下列有关古代制造青铜器的化学方程式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B.C.D.8.(3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操作步骤》科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C.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能燃烧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9.(3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10.(3分)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11.(3分)下列用大理石与稀盐酸混合制取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 B.加大理石C.收集 D.检验是否集满12.(3分)在100g含碳酸钙90%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碳酸钙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1B.盐酸过量越多,生成的二氧化碳也越多C.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0.1molD.生成的氯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36g13.(3分)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NaCl+KNO3= KCl+NaNO3B.医疗上用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2Al(OH)3+3H2SO4=Al2(SO4)3+3H2OC.正常雨水也显弱酸性的主要原因∶H2O+CO2=H2CO3D.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2Fe+3CuCl2=2FeCl3+3Cu14.(3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A 用磁铁吸附 分离铜粉和铁粉B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C 用碳代替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在空气中灼烧 鉴别真金和假金(铜锌合金)A.A B.B C.C D.D二、(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2(共1题;共8分)15.(8分)有一种浸洗瓜果的“果蔬洗盐”,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3分)从物质类别看,“果蔬洗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果蔬洗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后的 填“”、“”或“”,溶液中最多的阳离子的符号是 。(2)(1分)瓜果表面残留的农药一般呈酸性,用“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有助于消除瓜果表面的残留农药。请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 。(3)(3分)一种固体“果蔬洗盐”的质量组成为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其它基料时,取这种“果蔬洗盐”加入水中,判断达到饱和状态最简单的直观现象是 ,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判断,达到饱和状态的物质是 。若将上述饱和溶液降温到时,无晶体析出的物质是 。(4)(1分)生活中浸洗瓜果去除农药残留有多种方法:淘米水浸泡、冲洗 洗洁精浸泡,冲洗 开水烫,冲洗 “果蔬洗盐”浸泡、冲洗,既保鲜又环保的方法是 填数字序号。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计算计算题(共1题;共10分)16.(10分)纳米铁粉具有易燃、无污染的特性,是一种极具实际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新型燃料。制备纳米铁粉的其中一种流程如题21-1图所示。反应1:FeSO4+H2C2O4(草酸)FeC2O4↓(草酸亚铁)+H2SO4反应2:FeC2O4Fe+2X↑(1)(2分)反应1过滤后的废液可以用 (填化学式)进行处理后排放。(2)(4分)若制取2.88g的草酸亚铁,理论上需要10%的草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3)(4分)将上述草酸亚铁置于玻璃管内,使其在700℃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如反应2,则反应2中X为 (填化学式)。管内固体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情况如题21-2图所示,在 时,草酸亚铁恰好完全分解。四、(本题只有2个小题,共15 分)(共2题;共15分)17.(8分)某品牌瓶装“管道通”内有一包白色固体和一包银灰色固体,说明书标注白色固体为过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银灰色固体为铝粉。“胜哥”对此很好奇,展开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过碳酸钠加水后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②铝粉呈银灰色,铝与酸、强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③氧气可以使酸性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④暖宝贴粉末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氯化钠、活性炭。活动一:利用实验室药品制作“管道通”【问题】实验室里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能否用于制作“管道通”?【实验】(1)取适量氢氧化钠样品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结论】实验室里的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可用于制作“管道通”。同学们利用氢氧化钠、铝粉及购买的过碳酸钠按一定比例制作好“管道通”。活动二:探究“管道通”如何疏通管道【问题】“胜哥”向装有食物残渣的废弃塑料管加入适量“管道通”和水,产生大量气体,食物残渣有腐蚀痕迹。“管道通”加水后产生了什么气体?【猜想】(2)猜想I:CO2;猜想II:O2;猜想III:H2;猜想IV:N2。小华提出质疑,不可能是猜想IV,理由是:________。【实验】“胜哥”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现象:B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C中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E中淀粉碘化钾溶液不变蓝,F中肥皂泡上升,点燃气泡,发出轻微的爆鸣声。【结论】(3)“管道通”加水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管道通”与水反应,利用碱性物质的腐蚀性和气体压强冲开堵塞物,从而达到疏通管道的目的。【交流讨论】(4)从安全角度考虑,上述实验中暖宝贴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5)下列物质中能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_______(填字母)。A. 稀硫酸 B. 二氧化锰 C. 氢氧化钾 D. 氯化钡溶液【拓展延伸】探究过碳酸钠的储存稳定性已知:以活性氧质量分数为重要指标来衡量过碳酸钠的储存稳定性。活性氧质量分数≥13%,其储存稳定性为优。(6)“胜哥”以不同种类稳定剂制备了过碳酸钠产品,测得其活性氧质量分数随存储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图像,请选择制备过碳酸钠的最佳稳定剂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________。18.(7分)酸、碱、盐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1)(3分)生活小一些常见物质及其主要成分如下表物质 加碘食盐 石灰乳 洁厕灵主要成分 氯化钠、碘酸钾 氢氧化钙 盐酸①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②盐酸属于酸,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 (填离子符号)。③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 (用化学用语表示)。(2)(4分)在2024年初中毕业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英同学抽中的题目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①本实验中已提供的有:烧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药匙、量筒(10mL)、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托盘天平、滤纸、火柴,还缺少一种多次使用的玻璃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密度为)的烧杯里,边加边搅拌,搅拌的作用是 ,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用托盘天平称量剩余粗盐的质量,读数如下图所示,其质量是 (填标号)。A.1.2g B.1.3g C.1.6g D.2.2g E.2.4g③如果最后得到精盐的质量为3.6g,请写出一点可能的原因 。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共1题;共10分)19.(10分)实验室制氧气(1)(5分)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实验室制取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如装置C所示,点燃沾有酒精的棉条,将其缓慢放入集满CO2的烧杯中,看到棉条上的火焰熄灭,再将其提起,棉条由上到下复燃。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3分)电解水制氧气设计并制作电解水简易装置,如装置D所示,将铅笔芯作为电极,接通电源后,水中的两支铅笔芯电极附近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2分)光合作用制氧气向装置E的水中通入适量CO2,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水草表面有气泡产生,利用 法收集到少量氧气(如装置E图所示),此时试管内的气体压强比外界大气压 (填“大”、“小”或“相等”)。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解析】【解答】A、 炼铁的主要原理是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符合题意;B、“去薪”灭火的原理是移除可燃物,因缺少可燃物而使火熄灭,不符合题意;C、 铜锡合金的硬度比纯铜大 ,不符合题意;D、 酿酒过程是有机物与氧气发生反应,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炼铁原理分析;B、根据去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C、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分析;D、根据酿酒属于缓慢氧化分析。2.【答案】A【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A、自行车轮胎夏天容易爆裂,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不变,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碳原子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嗅觉器官,不符合题意;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水和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分子间存间隔,随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分析;B、根据碳单质中碳原子排列不同分析;C、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3.【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稀释浓硫酸【解析】【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起搅拌作用,以使热量及时散失,不符合题意;B、测定溶液的pH时,玻璃棒是用于蘸取溶液,不是用来搅拌,符合题意;C、蒸发食盐溶液时,玻璃棒起搅拌作用,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不符合题意;D、中和反应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所给各溶液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4.【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单宁酸是由分子构成,1个分子中含有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而单宁酸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6×46)=57:46,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物质由分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氧化物的概念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来解答。5.【答案】A【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氧化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解:A、碳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被氧化,是还原剂,表现了碳的还原性;B、碳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被氧化,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C、二氧化硅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被还原是氧化剂,所以二氧化硅发生了还原反应;D、分解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多种,因此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选A.【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氧化物失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它物质的反应,据此分析解答即可;6.【答案】B【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醇在催化剂、250~300℃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A. 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1个分子变化成了3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故错误;B. 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C. 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错误;D. 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7.【答案】B【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所给反应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所给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C、所给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D、所给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8.【答案】D【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解析】【解答】A.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故错误;B. 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错误;C.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错误;D.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9.【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解析】【解答】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故A不符合题意;B、溶质不是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也可能是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故B不符合题意;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C符合题意;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能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以离子或者分子的形式存在。C、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通过恒温蒸发溶剂或者改变温度。恒温蒸发溶剂并不会改变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改变温度进行结晶操作则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10.【答案】B【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解析】【解答】A、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增加了助燃物,而不是可燃物,不符合题意;B、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符合题意;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D、人类利用的能量来源多种多样,除了燃烧外,还包括水力、风力、太阳能、核能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B、根据提供充足氧气可促进燃烧分析;C、根据着火点是物质属性,不发生变化分析;D、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可获得能量分析。11.【答案】B【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A、检查气密性时,关闭弹簧夹,从长颈漏斗注水,长颈漏斗内形成稳定液柱,可证明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B、取用大理石时要先将锥形瓶横放,用镊子夹取大理石放在瓶口,再慢慢竖起锥形瓶,让大理石滑到瓶底,不能将其直接投入,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验满要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B、根据块状固体取用一横二放三直立操作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验满需在瓶口处检验分析。12.【答案】D【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解析】【解答】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碳酸钙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00:44,不符合题意;B. 当碳酸钙反应完成时,再加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C.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0.1mol,不符合题意;D.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生成的氯化钙中钙元素等于石灰石中钙元素质量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式。B、因为盐酸过量,最终二氧化碳的量是由碳酸钙的质量决定的。C、根据题意计算出成绩反应碳酸钙的物质的量。D、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13.【答案】C【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解析】【解答】A、氯化钠和硝酸钾不能反应,A不符合题意;B、胃液中含有的是盐酸不是硫酸,B不符合题意;C、正常雨水呈酸性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符合题意;D、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不是氯化铁,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复分解反应要求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产生;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在置换反应中生成的亚铁盐;14.【答案】C【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铁能被磁铁吸引,可用磁铁吸引分离铜粉和铁粉。A答案正确;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B答案正确;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压几乎不变,不能用碳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答案错误;D、假黄金在空气中灼烧会变为黑色,真金不怕火炼,可用在空气中灼烧的方法鉴别真金和假金。D答案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铁能被磁铁吸引分析;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C、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压几乎不变分析;D、根据假黄金在空气中灼烧会变为黑色,真金不怕火炼分析。15.【答案】(1)混合物;;Na+(2)碳酸钠、碳酸氢钠显碱性,会与盐酸发生反应(3)有没有固体剩余;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4)①【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1)从物质类别看,“果蔬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属于混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果蔬洗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后的pH>7;溶液中最多的阳离子的符号是Na+。(2)瓜果表面残留的农药一般呈酸性,用“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有助于消除瓜果表面的残留农药,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显碱性,会与盐酸发生反应。(3)一种固体“果蔬洗盐”的质量组成为食盐50%、碳酸钠10%、碳酸氢钠15%、其它基料25%时,取这种“果蔬洗盐”100g加入100g水中,食盐50g,碳酸钠10g,碳酸氢钠15g,判断达到饱和状态最简单的直观现象是:有没有固体剩余;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判断,达到饱和状态的物质是氯化钠;若将上述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时10g,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20g,所以无晶体析出的物质是碳酸钠、碳酸氢钠。(4)生活中浸洗瓜果去除农药残留有多种方法:①淘米水浸泡、冲洗 ②洗洁精浸泡,冲洗 ③开水烫,冲洗 ④“果蔬洗盐”浸泡、冲洗,既保鲜又环保的方法是①。【分析】(1)根据“果蔬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盐的概念分析。(2)根据碳酸盐会与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分析。(3)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的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分析。(4)根据去除农药残留的原理分析。16.【答案】(1)Ca(OH)2(2)解:设需要草酸(H2C2O4)的质量为x。FeSO4+H2C2O4FeC2O4↓+H2SO490 144x 288gx=18g所需草酸溶液的质量为:=l8g答:理论上需要10%的草酸溶液18g(3)CO2;t3【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反应1经过过滤后,固体是草酸亚铁,废液中含有草酸和硫酸,处理废液要用碱性溶液,可以用氢氧化钙(Ca(OH)2)溶液进行处理;(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铁、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如图示,当时间到t3以后固体质量不发生变化了,所以在t3时,草酸亚铁恰好完全分解。【分析】(1)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应用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17.【答案】(1) 无明显现象(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氮气(3) 氧气和氢气(4) 吸收氧气,防止氧气和氢气混合点燃时发生爆炸(5) ABD(6) 复合稳定剂,是因为利用复合稳定剂时,活性氧质量分数最高,并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活性氧质量分数减小的最慢【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取适量氢氧化钠样品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样品中不含碳酸钠,则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无明显现象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氮气,故不可能是猜想IV;故答案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氮气 ;(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B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无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可以使酸性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故C中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说明生成了氧气,F中肥皂泡上升,点燃气泡,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说明生成了氢气,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具有可燃性。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和氢气;故答案为: 氧气和氢气 ;(4)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氧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暖宝贴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氯化钠、活性炭,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且氯化钠和活性炭会加速铁的锈蚀,故从安全角度考虑,上述实验中暖宝贴粉末的作用是:吸收氧气,防止氧气和氢气混合点燃时发生爆炸;故答案为: 吸收氧气,防止氧气和氢气混合点燃时发生爆炸 ;(5)A、过碳酸钠加水后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使过碳酸钠失效,故A符合题意;B、过碳酸钠加水后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可使过碳酸钠失效,故B符合题意;C、过碳酸钠加水后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钾均不反应,过碳酸钠不会失效,故C不符合题意;D、过碳酸钠加水后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可使过碳酸钠失效,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6)由图可知,利用复合稳定剂时,活性氧质量分数最高,并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活性氧质量分数减小的最慢,故制备过碳酸钠的最佳稳定剂是复合稳定剂。故答案为: 复合稳定剂,是因为利用复合稳定剂时,活性氧质量分数最高,并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活性氧质量分数减小的最慢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实验现象及查阅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碳酸钠和稀硫酸、氯化钡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分解进行分析解答。18.【答案】(1);;(2)玻璃棒;加速溶解;C;未将所得精盐中的水蒸干【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粗盐提纯【解析】【解答】(1)①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②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故盐酸属于酸,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 。③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2)粗盐的提纯过程中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①本实验中已提供的有:烧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药匙、量筒(10mL)、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托盘天平、滤纸、火柴。在粗盐提纯中的每步均用到玻璃棒。故还缺少一种多次使用的玻璃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玻璃棒。② 天平称量好固体质量后,用量筒量取液体进行溶解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度。天平称量时,正确读数是砝码和游码的质量和。故粗盐的质量为:1.6g。C答案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③如果最后得到精盐的质量为3.6g,比粗盐1.6g大的原因是:精盐中含有大量水,即未将所得精盐中的水份蒸干。【分析】(1)根据酸的概念是阳离子全是氢离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2)根据粗盐提纯中的每步均用到玻璃棒,玻璃棒在不同地方的用途不同,天平称量时的读数来解答。19.【答案】(1)长颈漏斗;A(或B,与下一空对应);(或,与上一空对应);与氧气接触(2)产生气泡;(3)排水;小【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①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②实验室可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也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点燃沾有酒精的棉条,将其缓慢放入集满CO2的烧杯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使棉条隔绝空气,从而看到棉条上的火焰熄灭,再将其提起,棉条与氧气接触,故棉条由上到下复燃,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2)接通电源后,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水中的两支铅笔芯电极附近的现象是: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向装置E的水中通入适量CO2,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绿色水草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观察到水草表面有气泡产生,利用排水法收集到少量氧气;此时试管内液面高于烧杯内的液面,说明试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中。【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分析;(2)根据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分析;(3)根据水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分析。(1)①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②实验室可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也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点燃沾有酒精的棉条,将其缓慢放入集满CO2的烧杯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使棉条隔绝空气,从而看到棉条上的火焰熄灭,再将其提起,棉条与氧气接触,故棉条由上到下复燃,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2)接通电源后,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水中的两支铅笔芯电极附近的现象是: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向装置E的水中通入适量CO2,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绿色水草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观察到水草表面有气泡产生,利用排水法收集到少量氧气;此时试管内液面高于烧杯内的液面,说明试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中,故填:排水;小。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85分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2.0(49.4%)主观题(占比) 43.0(50.6%)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4(73.7%)主观题(占比) 5(26.3%)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1(5.3%) 10.0(11.8%)(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2 1(5.3%) 8.0(9.4%)(本题只有2个小题,共15 分) 2(10.5%) 15.0(17.6%)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4(73.7%) 42.0(49.4%)(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计算计算题 1(5.3%) 10.0(11.8%)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 难易度 占比1 普通 (89.5%)2 困难 (10.5%)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0(3.5%) 112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3.0(3.5%) 13 酸碱盐的应用 10.0(11.8%) 13,184 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3.0(3.5%) 55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0(3.5%) 26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3.0(3.5%) 47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10.0(11.8%) 198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0(3.5%) 19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3.0(3.5%) 1010 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3.0(3.5%) 511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3.0(3.5%) 1212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3.0(3.5%) 1113 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8.0(9.4%) 1714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0(3.5%) 1115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3.0(3.5%) 616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0.0(11.8%) 1917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3.0(3.5%) 718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3.0(3.5%) 419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3.0(3.5%) 1420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8.0(21.2%) 16,1721 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10.0(11.8%) 1922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3.0(3.5%) 423 纯净物和混合物 8.0(9.4%) 1524 电解水实验 3.0(3.5%) 825 盐的化学性质 8.0(9.4%) 1726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3.0(3.5%) 327 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10.0(11.8%) 1928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3.0(3.5%) 329 物质的鉴别、推断 3.0(3.5%) 1430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3.0(3.5%) 1431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8.0(9.4%) 1532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3.0(3.5%) 633 酸的化学性质 8.0(9.4%) 1734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3.0(3.5%) 235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3.0(3.5%) 1336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3.0(3.5%) 137 稀释浓硫酸 3.0(3.5%) 338 药品的取用 3.0(3.5%) 1139 粗盐提纯 7.0(8.2%) 1840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3.0(3.5%) 941 水的组成 3.0(3.5%) 84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0.0(11.8%) 1643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3.0(3.5%) 1044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3.0(3.5%) 345 反应类型的判定 3.0(3.5%) 546 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3.0(3.5%) 947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3.0(3.5%) 148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0(3.5%) 249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3.0(3.5%) 1350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3.0(3.5%) 1351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3.0(3.5%) 652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3.0(3.5%) 1053 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8.0(9.4%) 15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中考化学模拟卷(成都市)3 原卷版.docx 四川省中考化学模拟卷(成都市)3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