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总议题
分好“蛋糕”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议题一
议题二
议题三
感悟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保障
探究个人收入分配的多样途径
找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
一、感悟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保障
PART 01
名词点击
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分给谁?
政府收入用于财政支出、企业收入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个人收入主要用于消费。
那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P45)
2023年国民总收入超125万亿元
(2)为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直接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P44
生产资料所有制
分配制度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补充)
决定
决定
决定
(决定性作用,核心)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P44D1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材料:小政和小治是国企的员工,小政凭借自己出众的能力和热情,工作业绩突出,工资加奖金13000/月。同事小治说,小政每月13000元,我只有4000元,这也太不公平了。
思考:(1)小政所在企业属于哪种所有制形式?
(2)你认为小政和小治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体现了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方式?
公有制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
①性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②范围 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②农村经济中农民承包集体土地劳动所得。
③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④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
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小提示: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具体形式
①在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和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但福利不是。
③农村经济中的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
④集体经济中的村办企业所得分红、工资。
按劳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中!
转让经营权不是按劳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思考:现阶段,我国能实行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吗?为什么?
情景探究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看法1:平均分配
看法3:按劳分配
看法2:按需分配
平均分配
干多干少一个样,滋生懒汉
束 缚
生产力
普遍贫困
按需分配
前提:人们素质极大提高,物质极大发展,能满足人民各种需求。
按劳分配
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生产力发展
否定不劳而获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地位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水平有待提升
人们劳动的性质
与特点存在差异
情景探究
按劳分配
前 提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2)原因:
(否定按需分配)
(否定平均分配)
(3)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促进公平
提高效率
2、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按生产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要素 表现 适用范围
劳动要素 非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非公有制经济
资本要素 存款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 不受所有制限制,
既可以存在公有制经济也可存在非公有制经济
土地要素 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收入;房屋的租金等 知识要素 知识付费、稿酬所得等 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的收入等 管理要素 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 数据要素 凭借掌握数据内容、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获得的收入。 (1)形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3000元。
2.小李是外资企业的经理,年薪15万。
3.老吴是国有企业总工程师,年工资资金收入20万。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
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7.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练一练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劳动、资本要素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注意: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1、区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非公经济中。
2、区分“按劳分配”与“按土地要素分配”:
农民承包集体土地自己经营获得的收益属于按劳分配
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1、区别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按劳动要素分配 包括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个体经济中的劳动者收入(一般情况下,非公经济中,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
2、科技人员的收入不一定都是按技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①公有制经济的科技人员、工程师等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私营或外资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
③技术入股、自己研究发明、转让成果专利取得的收入--
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牛刀小试
二、探究个人收入分配的多样途径
PART 02
名词点击:居民收入的途径
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土地流转所得租金等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比如开小店、摆小摊
、开办企业等。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②财产性收入
④转移性收入
③经营性收入
①劳动性收入
父亲在某国有企业上班,每月有工资5000元,年终还有奖金,还通过转让自己的技术专利获得可观收入;母亲在某私立幼儿园当老师,每月工资6000元。
同学A
1
同学D
4
父亲是公务员,在政府上班,月工资8000元左右;
哥哥在外资企业上班,月工资8000左右,另外有绩效奖金,并享受一次性就业补贴3000元。
奶奶每月领取500元养老金。
同学B
2
父母共同经营水电站,年收入10万以上,平时还能通过炒股赚取收益。
父母在家耕种自己承包土地获得收入,每年还通过转让承包地经营权获得收入。
同学C
3
这些同学的家人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劳动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练一练
小吕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吕的妈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爸爸和妈妈周六和周日都休息,趁着双休日来到小吕乡下的姑姑家探望,姑姑和姑夫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吕是一家公司的员工,业余时间还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探究问题:小吕爸爸妈妈、姑姑姑夫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P46探究与分享
劳动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劳动的重要性
1.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怎么办
①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②要鼓励全体劳动得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三、找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
PART 02
议学活动
议学问题: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存在什么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如何完善?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大
地区收入分配差距大
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大
行业内部收入分配差距大
①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新增)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彻协调和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③有利于体现效率、促进公平。
(一)原因(为什么?)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制度保障: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坚持“两个基本同步”:
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两个比重)
1
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按劳分配)
2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
3
(4)在初次分配方面: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5)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转移支付
含义: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种类: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10.2万亿!财政部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数据。继去年,再次突破十万亿。拿得最多的三个省是四川、河南、湖南。财政转移支付简单理解就是富省养穷省。中央把钱先收上来,再根据各地发展需求划拨给地方。中央转移支付也不是简单的抽肥补廋,搞“大锅饭”。而是全国一盘棋,要统筹考虑。比如黑龙江省,是中国粮食输出第一大省,肩负起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任。但农业的产业附加值低,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再加上养老负担重,就需要转移支付的支持。今年一号文件指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这啥意思?中央心里很清楚,谁搞粮食生产谁吃亏,所以不仅要转移支付,还要进行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再比如西藏,人均获得的转移支付数最多,平均每人获得6.94万元。但西藏环境艰苦,肩负国防重任,战略意义重大,没有理由不给予大量转移支付。所以说,每个省份所承担的战略职责是不一样的。不能因为哪个省份入不敷出,获得更多转移支付了,就说是占便宜了。中国有西电东输、西气东送、北煤南运、北粮南调,都是通过非市场定价,来助力东南地区发展。既然是中央统一安排,自然是没有谁吃亏谁占便宜,都是国家战略而已。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2016年3月,中国首部慈善法问世,成为我国慈善事业进入法治化时代的重要标志。
2022年12月,慈善法迎来初次修订。根据互联网慈善、应急慈善等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对个人求助等热点重点问题进行了法条更新。
2023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慈善法修正草案进行审议。经采纳各方意见,以修正方式对现行慈善法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完善。10月25日,慈善法修正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决定。新修改的慈善法将于2024年9月5日起施行。
“慈”代表“慈爱”,《说文解字》“慈,爱也”,“慈”最初是长辈对晚辈的慈爱,后来发展为对家庭成员之外的人的怜悯、同情。
“爱”代表美好、善良,《说文解字》“善,吉也”,《论语·述而》中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在这里就是“美好、善良”之意。
尽管“慈”和“善”很长时间被分开使用,但都具有仁慈、善良的意思。“慈善”两字作为一词一起使用最早出自《魏书·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忤於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己”,但直到明清时期,“慈善”才真正具有行善举的意思。
(6)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知识拓展: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比较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 主要为工业企业 全社会 全社会
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企业、组织、个人
手段 市场机制决定 政府宏观调控 个人自愿捐赠
目的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主要是更加体现公平 更加体现公平
举例 国企工资、奖金、津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租金、股息、利息、红利等收入;增值税、关税等 个人所得税、转移支付、社会保障、 捐赠、慈善、志愿行动等社会公益事业
小吕双休日去看姑姑,姑姑和姑夫都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姑夫业余时间还搞小发明,通过转让发明专利获得一笔收入。姑姑还有个女儿叫小丽,在城里一家民营企业工作,每月工资一万多呢。小丽和小吕说,因为个人所得税改革了,她的工资比原来又多了一点,姑姑的公公也是农民,现在退休在家养老,每月都有养老金,姑姑的婆婆是个残疾人,每月政府都发残疾人补贴,看病还有新农合医保报销。疫情爆发后,村里为武汉灾区捐款捐物。平时节假日,小吕和小丽积极参加学校单位组织的志愿公益活动。
初次分配
再次分配
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
再次分配
再次分配
再次分配
第三次分配
材料中体现的是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哪一个?
练一练
第三次分配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收入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2)制度保证: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3)两个同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4)三个环节:①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②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归纳
●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
●如何征收
居民个人每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重要性
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P48相关链接:个人所得税
免除额按每月5000计,5000×12 = 6万
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见P49图示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为什么进行国民收入分配
2.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3.按劳分配
4.按生产要素分配
5.我国居民收入途径
1.为什么?
2.怎么做?(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两个同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小结
如何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