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马边彝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度(下)期中学情监测八年级生物试题 2025.4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2 页。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 100 分。时间 45 分钟。注意事项: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提示: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你认真选择后,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内。)19.我国研究生物的历史十分悠久,《尚书》曾记载“鸟兽同穴”的现象,指的是鸟利用鼠穴营巢,鼠也得到鸟为它们报警。下列各项与此现象相似的是( ▲ )A.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引起手癣、足癣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关系C.稻田中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等 D.成百上千只蜜蜂生活在一起20.如图1是西西绘制的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e代表细胞结构,①②代表气体。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a 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B.番茄果肉中的汁液储存在b中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dD.图中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21.人们经常吃腌制食品、烧烤食品、高脂肪食物或长期接触大量紫外线辐射等可能患癌症。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实质是细胞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B.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膜先向内凹陷,细胞核再分裂C.癌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原细胞的一半D.癌细胞的分裂速度非常快,还可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22.某小组设计如图甲、乙、丙三套装置,并实施有关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用于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B.乙装置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C.丙装置光照时透明袋内壁上出现小水珠,即可证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D.将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打开阀门,挤压透明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3.历经隋、唐、北宋的“含嘉仓”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储有粟、大豆等种子,有“储粮千年而不腐”之功效。含嘉仓仓顶栽有小树苗,仓底铺有席子、谷糠等物质,其仓窖复原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含嘉仓的仓窖建于地下,可为种子储藏提供低温环境B.席子、谷糠等的使用,能为种子的储藏提供干燥环境C.小树苗的作用是监测窖内温度,以防种子发热或发芽D.含嘉仓的仓窖同样适合储藏白菜、甜瓜等蔬菜和水果24.扁桃体发炎时,医生常采用手背血管注射药物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如图药物进入血液后,通过心脏和血管运输到达患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炎时血液内白细胞数目会增多B.针头插入的是手背上的动脉血管C.药物随血液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D.药物到达患处时至少两次经过肺25.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食物的消化B.肺泡数目很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的交换C.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保证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D.神经元有很多突起,有利于信息的接收和传递26.某同学将番茄切一半放置于培养皿中,几天后发现番茄表面长出了白色“细丝”。他想知道这些“细丝”是哪类生物做进一步探究。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细丝”装片,发现有成形的细胞核,推测“细丝”为真核生物B.肉眼观察到长了“细丝”番茄腐烂,推测“细丝”可能从番茄中获得有机物C.用放大镜观察“细丝”,发现其顶端有类似孢子的结构,推测其可能为真菌D.挑取少量“细丝”培养,形成的菌落为白色绒毛状,有灰色孢子,推测其为青霉27.如图是与生殖有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a是生殖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B.图乙所示繁殖方式的优势是能保持结构I原来的优良性状C.图丙中 2、3、4、5合称胚,胚和胚乳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D.图丁中①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②是胚胎发育的场所28.人的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由一对基因控制。下图是一个家族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眼睛颜色不同是由于虹膜色素的不同造成的,不管蓝色眼睛还是棕色眼睛,其角膜都是无色透明的B.3和4都是棕色眼睛,10是蓝色眼睛,这是可遗传的变异C.眼睛的棕色和蓝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棕色眼睛是显性性状D.3和4的两个孩子分别是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第三胎是棕色眼睛的概率是25%29.韭黄炒鸡蛋是很多同学喜欢的一道家常菜。其中韭黄是用正常韭菜的根部通过培土、遮光覆盖等措施,在不见光的环境下种植出来的。具体的培育过程如图6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正常韭菜变为韭黄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B.韭黄基因可以遗传给下一代韭菜C.韭菜的基因受环境影响发生了改变D.韭菜在无光条件下长成韭黄是不可遗传变异30.达州市某地鼠患成灾,当地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为此,生物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的生物及其他指标,如图7是他们调查的部分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有五条食物链,其中小麦是生产者B.图B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图B写出图A中的一条食物链:小麦→鼠→蛇→猫头鹰C.图A中若施用鼠药使鼠的数量减少,则蛇的数量短期内将减少D.图B中的D表示图A中的蛇31.下列有关如图8中“制作并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涂抹标本前,需要首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B.用牙签在牙齿上刮取标本,不要刮破口腔黏膜C.盖盖玻片时,必须直接从上面把盖玻片平放到液滴上D.可在盖玻片左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右侧吸引进行染色32.下表所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①与④对照,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B.②与④对照,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各种条件D.④中2 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这两粒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不具备33.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9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试管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34.如图所示为李雷的生化检验报告单部分截图,正常人体内激素含量应维持在参考值范围内,若不在参考值范围内,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相应病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幼年生长激素过少→侏儒症B.胰岛素分泌过少→糖尿病C.幼年生长激素过多→肥胖症D.甲状腺激素过少→大脖子病35.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如图11为血液流经肺泡时的情况,其中①②③代表血管,a、b代表气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为静脉,其内流动着静脉血 B.②为动脉,其内流动着动脉血C.①内的b气体比②内的b气体多 D.a和b的出入只须穿过两层细胞36.在例行的一次基因检测中,小李夫妇发现自己都携带某常染色体致病基因a,可夫妇二人表现均正常,则该夫妇生育一个不正常的男孩子的机率为( ▲ )A.50% B.25% C.75% D.12.5%第 Ⅱ 部分 (综合题 46 分)注意事项:1.考生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卷共2 个大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40.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 与环境形成的 ▲ 整体。41.显微镜使用中从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 ▲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就 ▲ 。42.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 ▲ 。在人体中皮肤是最大的 ▲ 。43.俗话说“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春天作物播种前要先松土,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 ▲ 。将自身条件满足的绿豆种子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种在潮湿贫瘠地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在25-30℃下,两组种子的发芽状态是 ▲ 。4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每一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 ▲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45.当你漫步在桃花盛开的桃林里,会看到一群群蜜蜂忙碌的身影,你可知道,蜜蜂不仅在为自己采蜜,同时也在为桃花做嫁衣呀!“做嫁衣”指的是 ▲ 。我们在秋天收获硕大可口脆性爽的蜜桃时,你知道食用桃肉部分是由 ▲ 发育成。46.“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 ▲ 的小烧杯,水浴加热的作用是 ▲ 。47. ▲ 不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它还具有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体内空气的作用。正常人的尿液一般呈淡黄色,半透明,而血尿可呈红色、暗红色或鲜红色,血尿是由于 ▲ 的过滤作用发生病变造成的。三、核心素养提高题。(每空2分,共14分)4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清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荫的公园散步、晨跑。最近,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探究学习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装置B(图三)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图一)所示的曲线,(图二)表示叶片内进行的生理活动。(1)(图一)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二所示的生理活动[ ] ▲ 的强度大于[ ] ▲ 的强度。(2)从(图一)可以推理出,一天中 ▲ 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探究学习二: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图三)所示的实验装置:(3)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将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的石灰水 ▲ 。(4)图三中装置A和装置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可得出结论是 ▲ 。(5)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是植物体通过叶片上的 ▲ (填结构名称)散失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