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龙岗区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7题,每题2分,共34分)1. 如图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馆藏的灰烬。该灰烬长570毫米,宽200毫米,呈灰黑色钙质,堆积致密,胶结成块装,距今70万-20万年。该灰烬包含多种物质,其中包括( )A. 碳化稻粒 B. 家猪骨骼 C. 动物化石 D. 彩陶碎片2. 如表为钱穆《秦汉史》某一章节内的小标题,该章节是( )一、废封建行郡县二、寝兵政策之实施 三、新首都的建设四、郡邑巡行与驰道建筑 五、制度文字风俗之统整六、边境之开拓及防御A. 秦始皇帝之政治措施 B. 秦政府之覆亡 C. 西汉一代之政制 D. 西汉之全盛3. 南朝梁武帝时期,梁州、益州(今四川等西南地区)山林深谷中的土著族群,逐渐搬出山谷来到平地,与华夏人群杂居,并被编入户籍。这有利于( )A. 北方人民南迁 B. 岭南地区开发 C. 农民负担减轻 D. 南方民族交融4. 宋徽宗朝规定,使节入宋,“市舶司自合依《政和令》询问其国远近、大小强弱,与已入贡何国”。这反映当时宋朝( )A. 注重搜集海外信息 B. 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C. 积极应对西方威胁 D. 规范海外客商行为5.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戚继光抗倭基本解除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万历年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朝鲜,并取得胜利。以上共同体现了明朝( )A. 中央集权的政治理念 B. 维护和平的国家意志C. 经略海洋的先进观念 D. 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6. 某同学拟于暑假期间,前往以下遗址开展主题研学。他研学的主题是( )东莞虎门林则徐销烟池旧址 深圳大鹏所城赖恩爵振威将军第 广州三元里平英团遗址A. 考察闭关锁国的利弊 B. 重温近代抗争的悲壮C. 探究自强运动的兴起 D. 反思百年屈辱的原因7. 如图是近代中国人创作的两幅漫画,漫画意在揭示( )A. 洋务运动的必要性 B. 救亡图存的紧迫性 C. 维新变法的局限性 D. 国家统一的必然性8.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三个月内四次穿梭于赤水河两岸,共歼敌4个师2个旅,摆脱数十万重兵围堵。若以“捉迷藏”的思维类比,毛泽东指挥红军取得四渡赤水胜利的关键在于( )A. 提前掌握所有追捕者动向 B. 利用先进装备战胜追捕者C. 变换躲藏路线扰乱追捕者 D. 联合其他躲藏者一起突围9. 1940年9月,史地教育委员会颁布《地理课程标准》,将培养“爱国护土之观念”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将“国界国防”作为重要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关注军事形势及交通路线、国防国耻图表、我国及外国设防形势等方面的教学。这一举措( )A. 顺应了国际潮流 B. 加快了经济发展 C. 推动了国共合作 D. 适应了抗战需要10. 如表是某人工智能为同一历史事件创作两首诗歌,该历史事件是( )山河破晓 千帆竞渡破江烟,剑指金陵扫阴天。 天堑难阻神兵勇,天地自此谱新篇。 破晓江途 万舸冲破向敌营,钟山雾散曙光迎。 雄师踏破长江险,华夏重光天地清。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11. 如图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布局及主要成就,这一工业布局体现了( )A. 全局导向:兼顾内地与沿海 B. 市场导向:重点打造外贸产业C. 民生导向:大力发展轻工业 D. 政治导向:交通建设靠近苏联12. 据《上海三友实业社公私合营档案》(1955年4月)载:公方代表提出年度增产18%的计划,私方经理以“保持毛巾漂染工艺特色”为由建议调整,最终决议增产15%。这一决策过程反映公私合营中( )A. 照搬苏联强制改造经验 B. 资方彻底丧失经营管理权C. 国家计划代替自主决策 D. 生产经营时存在协商空间13.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公民大会不顾更懂军事尼西阿斯的反对,执意作出远征西西里的决策,并任命鼓动者亚西比德为主帅之一。远征期间,亚西比德又被别有用心的人指控“渎神”而被要求回雅典接受审判,亚西比德最终叛逃至敌国斯巴达。这反映雅典( )A. 过度依赖精英领导 B. 司法遭到敌国渗透 C. 决策易被反复操弄 D. 军事不被国家重视14. 马克思指出:“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A. 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 B. 土地所有者农业工人C. 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权 D. 租地农场主农业工人15.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下列最能体现运用唯物史观对法国大革命进行评价的是( )A. 革命背景:路易十六夫妇造成法国落后B. 革命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C. 革命过程:英雄人物决定革命发展进程D. 革命结果: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6. 20世纪30年代,为赚取向西方进口机器设备所需的黄金、外汇,苏联公民被允许以金币、金器等到外宾商店兑换面粉、面包等商品。1933年冬天,苏联饥荒最厉害的时候,外宾商店管委会却两次提高了大众消费品的价格。这表明苏联( )A. 在执行新经济政策 B. 工业化存在掠夺性C. 努力解决物资短缺问题 D. 受到西方经济危机影响17. 某学习小组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空白处的内容应为( )A.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B. 资本主义的拓展 C. 冷战对峙下的世界 D. 走向和平的世界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6分)18. 发式又称发型,是指头发梳理的样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发式演变情况时期 发式演变情况商周 出土文物显示,商代发式主要存在辫发和发髻两种。周代中原地区男女普遍采用发髻。男性成年后,需加戴冠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冠礼。秦汉 秦人发式融合了中原的发髻和西戎的辫发。汉代受儒家孝道观的影响,重视对头发的保护,男性多以束发为主,女性发髻有堕马髻和高髻等,整体呈现出端庄大方的风格。唐宋 男性发式已经稳定,出现幞头。《梦溪笔谈》记载,幞头有四脚,按规定只有帝王幞头用硬脚,“晚唐方镇擅命,始僭用硬脚”。唐代女性高髻盛行,式样有几十种之多。元 北方地区与蒙古族杂居,改变了传统的束发,采取辫发发式。北方地区的汉族女性也受到蒙古影响,流行包髻。明 男子行冠礼时,必须加戴网巾。在公共场合,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在网巾上必须加戴冠巾,否则会被认为失礼;平民百姓为求方便,用了网巾之后,一般不再戴冠巾。妇女仍然崇尚高髻。清 推行剃发令,男性剃发留辫,女性发式几乎未受影响。——摘编自付森:《功能需求与符号生产——中国人发式演变逻辑的研究》材料二 关于近代中国剪辫的历史漫画漫画1 漫画2 漫画3标题为《非剪不可》,刊登于1898年,图中剪刀上刻着“世纪进步”,辫子上写着“陈腐的传统”。 标题为《中国的现代化——在上海,中国人当众剪辫子》,刊登于1911年2月5日。 标题为《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刊登于1912年3月3日。2月15日,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次日剪辫。——摘自缪聪颖:《舆论场中“民国女子头发”研究(1912-1937)》等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女性几乎都留着齐耳、扎鞭子等单调、刻板、千篇一律的发型。……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对美的强烈渴望似乎一夜之间苏醒了。男人的菊花头、旋子头,女人的凤头式、爆炸式,成为当时时尚前卫的标志。——摘编自刘扬:《中国发式三十年(1978-2018)》(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发式演变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发式变化的主要原因。(2)任选材料二中一幅历史漫画,对其进行历史解读。(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发式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9. 某校历史社团围绕“历史的必然和偶然”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探究事例一:新航路的开辟】材料一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逐步扩大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而继续扩大这种贸易的愿望,引起了寻找和开辟新航路的需要。……土耳其人阻碍东西方贸易的这种情况,引起了西欧对东方出现了大量的贸易逆差。……西欧一些国家的统治者或者有势力的人物,力图通过海外航行寻找新的领土,掠夺财富,以海外扩张来缓和国内的社会矛盾。 ——姚介厚、李鹏程、杨深:《西欧文明》 材料二 让哥伦布获益匪浅的地理认知错误 ——[徳]沃尔夫冈 赖因哈德: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探究事例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三 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 材料四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菲迪南夫妇离开萨拉热窝市政厅——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哥伦布的认知错误让他获益匪浅?(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漫画中代表德国的士兵设计一段内心独白。(3)综合以上探究,围绕“历史的必然和偶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价值观正确。)龙岗区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7题,每题2分,共34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6分)【18题答案】【答案】(1)特点:发式演变具有阶段性和延续性;主要有辫发和发髻两种形式;发式与礼制密切相关;男女发式存在差异,女性发式整体延续性更好;汉族与少数民族发式存在差异;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发式存在差异等。原因:礼法制度要求;儒家思想的影响;王朝更替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民族交融;社会风气的变化等。(2)图1: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受西方侵略,辫子等成为中国落后的标志。这幅漫画见证了中国人在近代民族危亡时刻,想急切向西方学习,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诉求。图2:辛亥革命前夕,随着清政府对辫子管理的宽松和革命思想的传播,剪辫子成为一时的风潮。这幅漫画见证了人们面对剪辫子风潮时的不同表现,有的支持和参与,有的抵触和不安,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对剪辫子的真实态度。图3: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次日剪掉具有清朝印记的辫子。这幅漫画见证了袁世凯剪去辫子,与清政府划清界限,彰显赞成共和的历史瞬间。(3)变化:从单调刻板发展为多种多样;从千篇一律到追求个性;从简单朴素到追求生活时尚等。原因: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得到解放;中国加速融入世界,受到外来发式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美的需求增加;社会环境宽松,发式选择更加个性化等。【19题答案】【答案】(1)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贸易通道受阻;欧洲国家企图通过海外掠夺转移国内矛盾等。为什么:这一认知错误让哥伦布发现了美洲。(2)独白:英国,你的实力已经落后于我们德国了,你不配充当世界霸主,不配拥有那么多的殖民地,我们德国要取得与我们实力相匹配的霸权地位和殖民地。(能体现“英国已经落后,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或争夺世界霸权”这两层意思即可)(3)示例观点:历史是必然和偶然的统一论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可以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历史的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哥伦布因为错误的认知,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却是历史的偶然。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列强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展开激烈争夺,疯狂扩军备战。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成为必然。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爆发,这一偶然的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 火索。综上所述,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发展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逻辑进行;同时,历史发展又呈现出多元、曲折和变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必然和偶然的统一。我们要坚持唯物史观,充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多样性,深刻认识历史,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潮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