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
化学
(考试时间:上午8:30—9:4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 Ni 59 I 127 Cs 133 Pb 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于2025年2月在我国哈尔滨市举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醇氢电动汽车为大会提供出行保障,煤的液化可以得到甲醇
B. 吉祥物手办——“滨滨和妮妮”的底座采用铝镁合金制成,铝镁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
C. 将装修污染治理喷剂喷在运动场馆表面,形成20 - 30μm的保护层以防止污染物挥发
D. 主火炬塔燃料为大庆油田的天然气,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可获得天然高分子材料
2. 规范操作是实验安全的保障,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乙醇等有机溶剂易被引燃,使用时须远离明火,用毕立即塞紧瓶塞
B. 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用大量水冲洗后,再用溶液清洗
C. 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不慎沾在皮肤上用乙醇清洗
D. 在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加热前要在试管中加几粒沸石
3. 下列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氯气通入水中制备氯水:
B. 利用FeS除去工业废水中的:
C. 用K3[Fe(CN)6]溶液检验Fe2+:
D. 铝土矿(主要成分为)溶解在NaOH溶液中:
4. 利用下列装置和原理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部分加热、夹持仪器已略去)
A. 图1:利用和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B. 图2:利用电石(含CaS杂质)制备并检验乙炔
C. 图3:利用溶液和氨水可以实现在铁上镀铜
D. 图4:制取少量气体并验证溶液中的具有氧化性
5. 以乙炔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有机产品,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由丙烯腈制备人造羊毛X时,发生加聚反应
B. 聚丙烯酰胺是水溶性高分子,长期存放会缓慢降解
C. 网状结构的聚丙烯酸钠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可溶于水
D. 已知丙烯酰胺中所有原子可以共平面,则该分子中N的杂化方式为
6. 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10 L的固定容器中发生反应: ,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Y表示的物质的量变化
B. 时刻: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C. 在10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
D. 0~8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7. 一种对称的阴离子()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M、Z、Y、X、W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部分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目满足关系:,Y与W为同主族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第一电离能: B. 该阴离子中Z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 该阴离子与季铵离子()能形成离子液体 D. M的氢化物的沸点不一定比Y的氢化物低
8. 钙钛矿材料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半导体电子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某种金属卤化物无机钙钛矿材料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B. 该晶体中与的最短距离为
C. 该晶体的密度
D. 能识别,则识别的能力:
9. 硅在自然界主要以硅酸盐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晶体硅中的杂质会影响其导电性能。工业上制备高纯硅,一般需要先制得纯度为98%左右的粗硅,再以其为原料制备高纯硅,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①中得到粗硅的化学方程式:
B. 已知中H元素化合价为,则电负性:
C. 以上流程中含硅元素的物质均属于共价晶体,熔点:
D. 由粗硅制备高纯硅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主要有HCl和
10. 继钠离子电池后,钾离子电池被认为是大规模应用的理想储能系统。一种钾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电极材料为嵌钾石墨、普鲁士白(Ⅱ代表金属的价态),电解液为的碳酸酯溶液,集流体均为Al箔。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与转化过程晶体产生空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嵌钾石墨为电池的负极
B. 放电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C. 充电时,阳极发生反应:
D. 充电时,若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理论上阴极上增重39 g
11.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目的
A 准确称取4.0 g NaOH固体,放在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冷却至室温,并稀释至刻度 配制100 mL浓度为溶液
B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体积比约为),并加入少量碎瓷片,迅速加热至170℃,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 证明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C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溶液,加热,溶液变为黄绿色,然后置于冷水中,溶液变为蓝绿色 证明反应的
D 向2 mL 10%麦芽糖溶液中滴入5滴溶液,加热煮沸。再加入10% 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 证明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且葡萄糖属于还原糖
A. A B. B C. C D. D
12. 羟胺()作为一种有机合成的还原剂,传统工业合成途径为:
已知,25℃时,,,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标准状况下,所含分子数为
B. 若生成1 mol NO,则反应I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C. 25℃时,同浓度水溶液的pH:
D. 标准状况下,中硫原子上孤电子对数为
13. 近日,南开大学周其林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手性螺环二亚磷酸酯配体分子(),实现了铱(Ir)催化的烯烃(,R为烷基)与丙烯酰胺的高度对映选择性氢烯基化反应,催化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烯烃可通过提供一对π键电子对充当配体,每提供一对π电子,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代表苯基;代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过程中Ir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 仅Ⅲ中Ir的配位数为6
C. 化合物V中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D. Ⅲ→Ⅳ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14. 室温下,向含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溶液中的及pH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g代表、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表示的变化情况
B. 反应的平衡常数
C. 当时,溶液中:
D. 沉淀恰好溶解时,溶液中的阴离子主要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四氢呋喃氯化铬具有较高的乙烯三聚催化活性。某实验小组以、、THF(四氢呋喃,易挥发的易燃液体)等为原料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Ⅰ.由和制备(易升华、易水解、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的装置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无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已知管式炉中的温度为660℃,另一产物为(光气),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已知有剧毒,可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性气体,则装置b中生成的两种盐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本实验中持续通入的目的有①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被氧气氧化;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Ⅱ.由制备的实验步骤为:取于反应瓶中,加入过量THF,将反应瓶置于油浴中,搅拌均匀,并加热至75℃。保温反应4 h,待溶液完全变为紫色,反应完毕。待反应体系冷却至5℃,然后抽滤,滤饼使用THF洗涤,抽滤完毕后取出固体置于真空烘箱中设置干燥箱温度为60℃,干燥4 h,得到紫色固体产品34.67 g。
已知:是紫色固体,熔点143℃。
(5)①基态Cr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②使用油浴而非明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本实验中的产率为________。[列出计算式,无需化简,已知的摩尔质量为]
16. 不锈钢酸洗废液中含有大量酸和金属离子,经处理可实现综合回收、无害化处理。以下是一种利用不锈钢酸洗废液(含、、、)制备超细镍粉的高效低耗、绿色智能工艺。
已知:①“滤渣1”主要成分为和。
②当溶液时,与草酸、乙二胺()之间发生配位反应,得到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向“滤渣1”中加入硫酸可以回收HF,写出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该反应在实验室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沉镍”时先用蠕动泵控制加草酸的速度,同时不断搅拌,接着滴加乙二胺溶液调节pH为4.8~6.7,调节pH为4.8~6.7的目的是________。
(3)已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经研究它在氩气中热分解的实际质量损失数据为:
温度/℃ 实际质量损失率/% 热分解过程
200~300 19.71 I
325~425 48.1 Ⅱ
则“热分解过程I”的固体产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氩气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
(4)“滤液2”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__;写出通过“热分解”获得超细镍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17.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不仅在化学变化中得以体现,在诸如物态变化、溶解、萃取、晶体相变中也存在着可以通过类比化学平衡来进行解释和预测的平衡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Ⅰ.一定温度下,液态水与气态水之间达成平衡: ,平衡时的分压称为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1)25℃、101 kPa下,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氧气)
键能/() 436 498 463
根据以上数据估算反应 ________。
(2)如图是水、乙醚()、THF(四氢呋喃)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变化的图像。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饱和蒸气压(p)随温度(t)升高而升高的原因:________。
Ⅱ.一定温度下,气体A溶于溶剂时可达成平衡:,A在其溶液表面的分压和其在溶液中的浓度的比值称为亨利常数。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在中的亨利常数大于在中的亨利常数
B. 对于一般气体,升高温度会减小
C. 向蒸馏水中通入可去除其中溶解的
D. 恒温下维持水溶液表面的分压,则溶液中的浓度不受pH的影响
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B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之间达成平衡:,两种溶剂中B的浓度之比称为其在溶剂2和溶剂1中的分配比。
(4)室温下,HCN在苯中和水中亨利常数分别为、,则HCN在水和苯中的分配比________,HCN、苯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Ⅳ.两种晶型的Sn之间存在平衡:,该转变的自由能变()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它们的晶胞结构及晶胞参数如下表所示:
晶型 (立方金刚石结构) (A、B、C、D均在面上)
晶胞
晶胞参数 a pm,a pm,a pm,,, b pm,b pm,c pm,,,
(5)在________(填“>”“<”或“=”)13.2℃下,会自发转变成,转变后晶体的密度变为原来的________倍(用题中小写字母表示)。
18. 阿比多尔(化合物H)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i.Ph表示,Ac表示。
ii.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反应①的类型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由F生成G分两步进行,反应1)是化合物F与苯硫酚(PhSH)发生取代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2)中化合物F含氧官能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5)X是C的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的X共有________种。
i.苯环上只有三个取代基,且直接与苯环相连
ii.能发生银镜反应,红外光谱显示有键
若Y也是C的同分异构体,与X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直接与苯环相连),且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6组峰,峰面积之比为),则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
化学
(考试时间:上午8:30—9:4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 Ni 59 I 127 Cs 133 Pb 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球形干燥管 ②. 防止水蒸气进入反应管
(2)
(3)和NaCl
(4) ①. 排尽装置内的水蒸气,防止水解 ②. 将吹入管式炉中的反应管
(5) ①. ②. 四氢呋喃易燃且油浴控温更安全 ③.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FeF5]2-+5H+ =Fe3++ 5HF↑ ②. HF有毒且有腐蚀性
(2)防止pH过高导致Ni2+与草酸、乙二胺之间发生配位反应,得到沉淀
(3) ①. NiC2O4 ②. 作为惰性保护气,防止镍粉被氧化
(4) ①. K+ ②. Ni+2CO2↑+2H2O↑
【17题答案】
【答案】(1)-570kJ/mol
(2)液体气化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气化方向移动,则平衡时蒸气压升高 (3)AB
(4) ①. 4 ②. sp ③. sp2
(5) ①. < ②.
【18题答案】
【答案】(1)对硝基苯酚
(2) ①.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②.
(3) (4) ①. ②. 酯基转互为酚羟基
(5) ①. 20 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