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地理考前冲刺押题预测 地球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4秋 西安期末)某场直播的全球解锁时间为北京时间2024年8月20日11:00,而同时的伦敦为8月20日3:00,洛杉矶为8月19日19:00,造成全球不同地区直播解锁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各地海陆位置不同2.(2024秋 平山县校级期末)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应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秋分日3.(2024秋 济宁期末)某同学想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他需要做到( )①“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③地球仪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④移动地球仪沿椭圆轨道做水平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4秋 济宁期末)古语曰“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由此判断,冬至日这天( )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②济宁昼最长,夜最短③南极圈范围内有极昼现象④济宁正午物体影子一年中最长⑤这天为6月23日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5.(2024秋 合肥期末)小强几个人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用台灯模拟“太阳”,另一个同学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此演示过程能较好地演示出( )A.四季变化B.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C.五带形成D.昼夜更替6.(2024秋 通河县期末)地球自转与公转具有相同的( )A.旋转中心 B.方向 C.周期 D.地理意义7.(2024秋 重庆期末)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是( )A.极昼、极夜 B.四季更替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变化8.(2024 延边州模拟)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是因为( )A.地球绕着太阳运动 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倾斜进行公转9.(2024 阳谷县模拟)2024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会议召开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A.位于丁、甲段且靠近甲B.位于丁、甲段且靠近丁C.位于乙、丙段且靠近乙D.位于乙、丙段且靠近丙10.(2024秋 托克逊县校级期中)根据平日生活体验,吐鲁番一年之中,中午操场上旗杆影子最短的季节( )A.春节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1.(2024秋 托克逊县校级期中)期中考试期间(11月)本地(新疆托克逊县)的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 B.夜长昼短 C.白昼变长 D.昼夜等长12.(2024秋 托克逊县校级期中)以下地理现象是“地球自个儿也在转”产生的是( )A.四季的变化 B.五带的划分C.昼夜现象 D.昼夜交替13.(2024秋 托克逊县校级期中)“地球围着太阳跑”产生的现象是( )A.昼夜更替现象 B.时间差C.昼夜长度短的变化 D.太阳的东升西落14.(2024秋 山阳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自转方向相反B.绕着太阳自东向西旋转C.周期大约为365天D.它使同一物体每天正午的影子长度相同15.(2024秋 乐平市期中)下列自然现象中,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季节变换C.昼夜现象 D.昼夜交替现象16.(2024秋 乐平市期中)当北半球是春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秋 安顺期末)2024年9月19日9时14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两颗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正式收官,意味着中国人独立自主建设的北斗系统进入发展新征程。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8.2°N,102°E)位于安顺市(26.14°N,105.55°E)的 方。(2)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两颗卫星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填字母)处,安顺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 (特殊纬线)。(3)当地球由公转轨道A处向B处运动时,安顺市的日出时间的变化情况是 ,正午日影的变化情况是 。(4)请列举北斗系统的功能。(至少两个)18.(2024秋 淮南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实验名称:模拟地球自转。实验用品:地球仪、电灯。实验资料:一个同学手持电灯代表太阳(电灯位置固定不变),另一个同学沿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地球仪,第三个同学观察地球仪转动时产生的地理现象。实验过程:(1)地理绘图:请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昼、夜半球范围。(2)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地球仪,判断a是 (晨线/昏线),AB两点逐次由 (白昼/黑夜)进入 (白昼/黑夜)。(3)选择地球仪上的两点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当B地正处于日落之时,A地依旧是白昼,说明了两地存在着 。(4)下图图示现象是北半球 (二分二至日中的哪个节气)的光照情况,请说明判断的依据 。19.(2024秋 行唐县期末)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以“探究节气,相约冬至”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图1为地球公转演示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探究报告补充完整。学习主题:探究节气,相约冬至。“寻找冬至”【演示】(1)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地球公转的方向为 。【查找】(2)冬至位于大雪和 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 。“诗意冬至”【搜集】“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唐杜甫(3)冬至日的日期是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 。过了冬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 (方位)移动。(4)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传统民居墙体厚度较 ,窗户较小,利于防寒保暖。20.(2024秋 西安期末)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图1为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图1可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坐标为 。(2)从图1可知,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五带中的 。(3)图1中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先看到日出的是 卫星发射基地。(4)图2中表示夏至日的是 处(填字母)。(5)神舟十九号发射当天,地球公转到图2中 之间(填字母),此时陕西各地的中学生们明显感觉到昼夜长短为 。中考地理考前冲刺押题预测 地球的运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4秋 西安期末)某场直播的全球解锁时间为北京时间2024年8月20日11:00,而同时的伦敦为8月20日3:00,洛杉矶为8月19日19:00,造成全球不同地区直播解锁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各地海陆位置不同【考点】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A【分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自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一般来说,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地球上的时间就有了早晚,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解答】解:题干中描述的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和经度差异形成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2.(2024秋 平山县校级期末)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应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秋分日【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C【分析】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等;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解答】解: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图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公转的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公转的知识点及昼夜长短情况等知识点。3.(2024秋 济宁期末)某同学想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他需要做到( )①“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③地球仪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④移动地球仪沿椭圆轨道做水平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B【分析】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解答】解: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线”要对准地球仪的球心,①正确;在演示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②正确;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公转轨道上移动地球仪沿椭圆轨道做逆时针水平运动,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演示地球公转的做法,结合知识点分析解答即可。4.(2024秋 济宁期末)古语曰“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由此判断,冬至日这天( )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②济宁昼最长,夜最短③南极圈范围内有极昼现象④济宁正午物体影子一年中最长⑤这天为6月23日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C【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解答】解:冬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范围内有极昼现象,北半球正午物体影子一年中最长,这天为农历12月22日前后,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不同节气昼长夜短特点等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5.(2024秋 合肥期末)小强几个人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用台灯模拟“太阳”,另一个同学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此演示过程能较好地演示出( )A.四季变化B.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C.五带形成D.昼夜更替【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专题】读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D【分析】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则从东向西进行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解答】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四季变化、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形成是地球公转产生,ABC错误。故选:D。【点评】考查了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的认识。6.(2024秋 通河县期末)地球自转与公转具有相同的( )A.旋转中心 B.方向 C.周期 D.地理意义【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B【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解答】解: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方向相同,B正确;地球自转旋转中心是地轴,地球公转旋转中心是太阳,旋转中心不同,A排除;地球自转的同期是一天,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周期不同,C排除;地球自转与公转地理意义不同,D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牢记即可。7.(2024秋 重庆期末)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是( )A.极昼、极夜 B.四季更替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变化【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答案】C【分析】地球绕地轴在不停的旋转,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365天即一年。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交替。【解答】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极昼极夜、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属于基础性题目。学生可联系地球公转的知识共同学习。8.(2024 延边州模拟)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是因为( )A.地球绕着太阳运动 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倾斜进行公转【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专题】生活实际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C【分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进行自转,自转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解答】解:地球自转产生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故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C正确,BD错误;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是地球的公转,A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牢记即可。9.(2024 阳谷县模拟)2024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会议召开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A.位于丁、甲段且靠近甲B.位于丁、甲段且靠近丁C.位于乙、丙段且靠近乙D.位于乙、丙段且靠近丙【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专题】示意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A【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图中信息解答。【解答】解:3月5日至11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冬至日与春分位置之间即位于甲丁之间、更接近甲北半球春分日。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10.(2024秋 托克逊县校级期中)根据平日生活体验,吐鲁番一年之中,中午操场上旗杆影子最短的季节( )A.春节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B【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上由于各地获得的太阳的光热不同,便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解答】解:地球公转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一年之中,夏季太阳高度角大,中午操场上旗杆影子短;春、夏、秋、冬四季中,吐鲁番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是夏季,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最短 ;冬季影子最长,春节、秋季影子长度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的变化、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11.(2024秋 托克逊县校级期中)期中考试期间(11月)本地(新疆托克逊县)的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 B.夜长昼短 C.白昼变长 D.昼夜等长【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B【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解答】解:11月在秋分日之后,冬至日之前,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新疆托克逊县位于北半球,故在此期间新疆托克逊县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变短,夜变长,总体上是昼短夜长。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12.(2024秋 托克逊县校级期中)以下地理现象是“地球自个儿也在转”产生的是( )A.四季的变化 B.五带的划分C.昼夜现象 D.昼夜交替【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D【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解答】解:地球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故“地球自个儿也在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是地球公转运动形成的;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造成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13.(2024秋 托克逊县校级期中)“地球围着太阳跑”产生的现象是( )A.昼夜更替现象 B.时间差C.昼夜长度短的变化 D.太阳的东升西落【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C【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解答】解: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形式,“地球围着太阳跑”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长度短的变化;昼夜更替现象、时间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图示分析解答此题。14.(2024秋 山阳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自转方向相反B.绕着太阳自东向西旋转C.周期大约为365天D.它使同一物体每天正午的影子长度相同【考点】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C【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进行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解答】解:地球公转与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方向相同,A错误;地球公转是指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进行旋转,B错误;周期是一年,大约为365天,C正确;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进行运动,使同一物体每天正午的影子长度不相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知识,牢记即可。15.(2024秋 乐平市期中)下列自然现象中,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季节变换C.昼夜现象 D.昼夜交替现象【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D【分析】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解答】解: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变换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地球不自转也会产生昼夜现象,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16.(2024秋 乐平市期中)当北半球是春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答案】D【分析】北半球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解答】解:当北半球是春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秋季即3、4、5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南北半球的季节划分,属于基础题。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秋 安顺期末)2024年9月19日9时14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两颗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正式收官,意味着中国人独立自主建设的北斗系统进入发展新征程。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8.2°N,102°E)位于安顺市(26.14°N,105.55°E)的 西北 方。(2)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两颗卫星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C (填字母)处,安顺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长夜短 ,此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 赤道 (特殊纬线)。(3)当地球由公转轨道A处向B处运动时,安顺市的日出时间的变化情况是 日出逐渐变早 ,正午日影的变化情况是 逐渐变短 。(4)请列举北斗系统的功能。(至少两个)【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专题】分布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1)西北;(2)C;昼长夜短;赤道;(3)日出逐渐变早;逐渐变短;(4)定位、导航、短报文通信。【分析】(1)在经纬网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赤道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解答】解:读图可知,(1)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为(28.2°N,102°E),安顺市的经纬度为(26.14°N,105.55°E),西昌位于安顺市的西北方。(2)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两颗卫星升空是9月19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C秋分(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安顺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最接近赤道。(3)当地球由公转轨道图中的A春分向B夏至运动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安顺市的日出时间的变化情况是日出逐渐变早,正午日影的变化情况是逐渐变短。(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作原理类似于GPS,利用卫星群来获取地面经纬度坐标及其高程坐标并用于定位和导航的系统,可应用于搜索营救。目前,北斗系统可用于定位、导航、短报文通信、应急搜救等方面。故答案为:(1)西北;(2)C;昼长夜短;赤道;(3)日出逐渐变早;逐渐变短;(4)定位、导航、短报文通信。【点评】本大题以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经纬网定向、昼夜长短情况、地球公转判读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18.(2024秋 淮南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实验名称:模拟地球自转。实验用品:地球仪、电灯。实验资料:一个同学手持电灯代表太阳(电灯位置固定不变),另一个同学沿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地球仪,第三个同学观察地球仪转动时产生的地理现象。实验过程:(1)地理绘图:请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昼、夜半球范围。(2)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地球仪,判断a是 昏线 (晨线/昏线),AB两点逐次由 白昼 (白昼/黑夜)进入 黑夜 (白昼/黑夜)。(3)选择地球仪上的两点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当B地正处于日落之时,A地依旧是白昼,说明了两地存在着 时间差异 。(4)下图图示现象是北半球 冬至 (二分二至日中的哪个节气)的光照情况,请说明判断的依据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专题】经纬网图;示意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1);(2)昏线;白昼;黑夜;(3)时间差异;(4)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解答】解:读图可知,(1)在模拟地球自转的过程中,面向电灯的一半为昼半球,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背向电灯的那一面为夜半球,如图所示:。(2)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地球仪,a线将进入黑夜为昏线,AB两点逐次由白昼进入黑夜。(3)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地球上东边的地点时间早于西边的地点;当B地正处于日落之时,A地依旧是白昼,说明了两地存在着时间差异。(4)图示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因此该实验现象模拟的是北半球冬至日的光照情况。故答案为:(1);(2)昏线;白昼;黑夜;(3)时间差异;(4)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点评】本大题以模拟地球自转实验为材料,涉及地球的自转及产生的现象、太阳光照图的判断等相关内容,旨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19.(2024秋 行唐县期末)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以“探究节气,相约冬至”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图1为地球公转演示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探究报告补充完整。学习主题:探究节气,相约冬至。“寻找冬至”【演示】(1)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地球公转的方向为 自西向东 。【查找】(2)冬至位于大雪和 小寒 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 南回归线 。“诗意冬至”【搜集】“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唐杜甫(3)冬至日的日期是 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 昼短夜长 。过了冬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 北 (方位)移动。(4)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传统民居墙体厚度较 厚 ,窗户较小,利于防寒保暖。【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专题】示意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1)自西向东;(2)小寒;南回归线;(3)12月22日前后;昼短夜长;北;(4)厚。【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题干中信息解答。【解答】解:(1)读图可知,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2)读图2可知,冬至位于大雪和小寒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此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3)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昼变长,夜变短。(4)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传统民居墙体厚度较厚,窗户较小,利于防寒保暖。故答案为:(1)自西向东;(2)小寒;南回归线;(3)12月22日前后;昼短夜长;北;(4)厚。【点评】本题以“探究节气,相约冬至”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为材料,涉及地球公转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20.(2024秋 西安期末)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图1为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图1可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坐标为 100°E,40°N 。(2)从图1可知,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五带中的 北温带 。(3)图1中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先看到日出的是 太原 卫星发射基地。(4)图2中表示夏至日的是 B 处(填字母)。(5)神舟十九号发射当天,地球公转到图2中 CD 之间(填字母),此时陕西各地的中学生们明显感觉到昼夜长短为 昼短夜长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答案】(1)100°E,40°N;(2)北温带;(3)太原;(4)B;(5)CD;昼短夜长。【分析】我国的五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别是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卫星和东方航天航发射中心。【解答】解:(1)由图可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坐标为100°E,40°N。(2)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3)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影响,位置偏东的地区更早迎来日出,故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先看到日出的是位置最偏东的太原卫星发射基地。(4)图右中表示夏至日的是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A为春分日。(5)神舟十九号发射当天为10月30日,此时地球公转轨迹位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即CD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地处北半球的陕西省昼短夜长。故答案为:(1)100°E,40°N;(2)北温带;(3)太原;(4)B;(5)CD;昼短夜长。【点评】本题以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个小题,涉及经纬网的定位、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